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的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b.空气污染物: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环保意识。
c.空气质量评价:教授评价方法,组织学生查阅空气质量报告,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行动。
3.教学评价:
-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的计算,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2.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4.作业布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空气这一课题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组成、污染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系统深入。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感受,但可能缺乏深入了解和关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气一、空气的组成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1)反应原理实验一:汞+氧气氧化汞(银白色)(红色)实验二:氧化汞汞+氧气(红色)(银白色)(2)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知识拓展实验成功的关键(1)红磷要足量:若红磷不足,氧气不能耗尽,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2)装置不能漏气: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塞紧塞子: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高。
(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过早打开止水夹会使装置内气体的温度偏高,压强偏大,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知识拓展(1)洁净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净化后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洁净的空气、新鲜的空气等都是混合物。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依据是看该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
(3)状态不是区别的标准,如冰水共存物是一种物质两种状态,所以不是混合物。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氧气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
氧气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下:(1)能供给呼吸,如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等。
(2)能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宇宙航行等。
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空气》这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危害,并学会基本的防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加强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空气的组成、性质及作用的文字内容,并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笔记。
2. 实验操作: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学生需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空气污染调查:学生需收集关于当地空气污染的资料,包括污染源、污染程度及危害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
4. 创作环保主题海报:以“保护空气质量,守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创作一幅环保主题的海报,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学习笔记需条理清晰,知识点准确,对每个概念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思考。
2. 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实验报告需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及结论。
3.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需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详尽的内容、真实的数据及分析,提出可行的防治建议。
4. 创作环保主题海报:海报需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色彩搭配合理,体现环保意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评价标准包括:1. 理论学习笔记的内容和质量;2.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的真实性;3.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的完整性和分析深度;4. 环保主题海报的创意和实用性。
评分采用百分制,总分100分,根据上述标准酌情给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则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2. 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3. 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问题,教师将认真听取并给予回应。
4. 定期收集学生作业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方面的练习,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空气》这一课时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大气环境
情景素材 3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各成分的体积占比是多少?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阅读教材第33页,归纳氧气的用途 1. 氧气(O2)的用途
供给呼吸 用途
支持燃烧 (助燃性)
【学以致用】
小斌同学暑假去西藏研学期间,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 吸入了一种气体后,症状得到缓解。此气体可能是( B) A. 氢气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2.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B. 食品包装时常充人氧气以防腐 C. 空气中各气体的组成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空气的用 途和保护
混合物和纯净物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自 然资源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臭氧(O3)
【注意】 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3. 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 空气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注意】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大气环境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了解氧气的用途。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知道空气是一种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和节约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社会责任。
情景素材 1 薯片在包装的时候要充入氮气,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情景素材 2
【学以致用】
某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B.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有害气体 C. 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D. 报告中没有 CO2 ,因为 CO2 不是空气污染物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空气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2.提问:“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各占多少比例?”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空气成分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7.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其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8.课后作业,巩固提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以空气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讨空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小论文,探讨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空气的基础知识,如大气层、气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学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等方面,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撰写小论文:以“空气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措施以及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提高知识整理和总结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质课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空气成分和污染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学生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和实验规范意识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空气相关知识,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讲授新知
1.空气组成:首先,我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通过讲解各成分的体积比例,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特点。
2.空气污染:接着,我讲解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及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同时,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如调查当地空气质量,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发展。
教学策略: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污染现象,如雾霾天气、工业排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污染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真的干净吗?”“空气污染有哪些危害?”“如何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证明你身边确实有空气存在吗?教师引导,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观察现象?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观察现象?学生讨论:成果展示1.用透明塑料袋灌装空气2.微型打气筒鼓吹气球3.给车胎打气4.用注射器往水中注射空气5.风扇往脸上吹6.……教师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师讲述】空气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很早以前科学家九开始研究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实验: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教师讲解】实验现象: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实验原理:【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肉眼感知汞和氧化汞。
分析:拉瓦锡实验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01.汞只和氧气反应;02.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观察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03.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缺点:01.实验时间较长;02.操作装置比较复杂;03.实验过程对环境有污染。
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讨论】:根据拉瓦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用什么办法看到消耗掉氧气所占的体积?【教师活动】给出小资料: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可能产生黑烟和一氧化碳气体。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既可与氧气反应,也可与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学生讨论】:为了确保试验成功所选药品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
【实验步骤】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分析:1.水为什么可以进入集气瓶?红磷(P)燃烧消耗氧气(O2),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由烧杯流入集气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4.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报告,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并探讨防治措施。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我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空气为什么具有稳定性?”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为什么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如何减少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了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作用。
2.了解空气的性质,包括稳定性和污染物等,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4.能够运用所学的空气知识,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和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5.教学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整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关注和参与社会问题。最后,通过教学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些亮点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成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图片、邀请学生分享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运用实验、多媒体等技术,生动形象地讲解空气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体性质和用途。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空气知识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教师通过观察、点评、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5.作业小结:布置关于空气保护的文章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种作业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巩固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空气知识。同时,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空气污染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空气问题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空气知识相关的研究主题。
2.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讨论,如空气质量指数、室内空气净化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等。
作为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制定本章教学目标时,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紧密结合,力求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空气问题的能力,如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等。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大气环境
4.“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我们要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D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课堂小结
空气是一 种宝贵的 资源、保 护空气
空气是一 种宝贵的
资源
氧气 氮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作保护气、制氮肥
稀有气体
作保护气、霓虹灯
保护 空气
污染物
危害
防治 措施
有害气体、烟尘
影响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破坏生 态平衡;影响全球气候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 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2)污染源: ①工厂废气:含多种有害气体 ②汽车尾气: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③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烟尘、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等(引起“酸雨”)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 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 洁能源; ③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汽车 安装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动植物呼吸
炼钢
航天
医疗急救
化工
气焊
潜水
2.氮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它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 呼吸。
用途 ①用氮气做灯泡或食品包装的填充气,焊接 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 ②液态氮气用于医疗手术(冷冻细胞,杀伤 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 ③用氮气制氮肥(人工固氮,工业制氨气)。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 性能。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珍爱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空气的组成。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和作用,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集气瓶、试管、导管、橡皮塞、燃烧匙、木炭、红磷等。
2. 准备化学试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相关溶液。
3. 准备教学课件:空气组成、氧气性质、实验操作等图片和视频。
4. 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内容,了解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2. 请学生描述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性质。
3.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探究1. 进行课本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思考实验中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尝试诠释。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三)空气的组成1. 请学生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
3. 请学生分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人体呼吸中的作用及氧气的工业用途。
(四)珍爱空气1. 请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风险,并提出珍爱空气的措施。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如减少应用化石燃料、应用清洁能源等。
3. 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珍爱环境出一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氮气的工业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质课优秀教学案例(共2课时)
在反思与评价方面,我将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在问题导向方面,我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如“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方面,我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空气中的一个成分,如氧气、氮气等。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所负责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
4.通过实例和生活现象,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的助燃性、氮气的稳定性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空气中的一个成分,如氧气、氮气等。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所负责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从组成上看,氧气与空气有什么不同?
请看后面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 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O2、N2、CO2、P、P2O5、H2O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矿泉水、泥沙、汤水
注意:
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只看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不 要被描绘物质状态、味道、颜色等词语“蒙骗”。 如:新鲜的空气、冰水混合物、液态氧、干净的泉水、 清凉的纯净水、水蒸气、刺鼻的二氧化硫。
。 21%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
3.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 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可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是什么? 写 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现象: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钟罩内水上 升,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5、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 )
6、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
人为来源
• 来源:煤、石油的燃烧,矿 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 气等
高硫煤 二氧化硫 亚硫酸 硫酸 酸雨
*
2.三大环境问题
(1)、酸雨:二氧化硫(SO2) (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 (3)、臭氧空洞
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
酸雨对森林的破坏
温 室 效 应
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灾害天气增加
臭1979 1981
氧
1983
空
洞
1985
1987
臭氧保护层的破坏导致人 类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曲颈瓶
玻璃钟罩 汞槽
探究新知
拉瓦锡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空气,发现这部分 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 这部分气体全部都是氮气。
拉瓦锡又把汞表面所收集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 放在一个较小的容器内加热,得到汞和氧气,而 且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余4/5体积的空 气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原因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和烟尘对空气造成 了污染。
探究新知 空气被污染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温 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形成酸雨(世界三大环境问题)等。
探究新知
空气污染的防治
人体各组织均不能承受过多的氧,这是因为氧 本身不靠酶催化就能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并能破 坏贮存这些酸的磷脂,而磷脂又是构成细胞生物膜 的主要成分,从而造成细胞死亡,这个过程叫做脂 质过氧化。此外,氧对细胞的破坏还在于它可产生 自由基,诱发癌症。实验证明,毁灭细胞培养物的 办法就是将它置于过饱和的氧的环境中。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探究新知
混合物与纯净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其中各成分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 海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化 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二 氧化碳(CO2)等。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开篇课题,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如空气的收集、性质的观察等。
-学生能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成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空气污染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自然风光,特别是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山川、森林等,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美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2. 展示实验:教师预先准备一个装有空气的透明塑料瓶,简单演示“燃烧的蜡烛在密闭的空气瓶中逐渐熄灭”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二)、新知探究1. 空气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科学知识,定义什么是空气,包括其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成分:通过PPT或实验,详细解释和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如通过电解水实验介绍氧气,通过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介绍二氧化碳。
3. 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生物生存、气候、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空气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实践操作1. 空气质量检测:分组进行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如观察放置在不同环境(如教室、操场、花园)的空气质量指示卡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 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
第一板块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不妨检测一下。
(约18min)
1. (023;20s)大气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农作物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加速臭氧层破洞⑤使全球变暖⑥形成酸雨
A.①③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⑥
2. (023;5s)下列哪种行为目的不在于保护大气()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B.使用清洁能源
C.积极植树造林
D.回收废旧手机电池
3. (022;5s)右图是一台复印机,它利用了下面哪种物质的性质()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4. (018;30s)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由和
组成的结论。
但这个结论还不是很正确,因为这两种气体的体积只占空气总体积的和,这两个数据总和还达不到100%,说明空气还含有其他少量气体,如空气中还含有等。
5. (028;10s)红磷是一种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是一种色、于水的体。
6.* (041;30s)下面提供一些物质,请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并用直线连起来
纯净物混合物
矿泉水铁面包五氧化二磷海水可口可乐红墨水氧气氖气自来水
7. (023;20s)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他给化学家提出一项新的挑战,其核心就是要。
8. (018;20s)根据下列的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哪些物质并写出物质的名称
(1)打开冰箱,立即有水雾出现,说明空气中含有;
(2)老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3)石灰水长期放置于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
9. (020、028、023、006;6min)右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钟罩中的水面上的体积已经分为5等份,并标有刻度a、b、c、d),请根据实
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答:。
(2)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
涉及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燃烧后钟罩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请结合实验推测该气体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该实验中产生的白烟会污染环境,根据对实验的观察,请问实验刚结束就马上把钟罩拿出水槽并撤去胶塞,这样做行吗?答:。
10. (060;7min)回顾在绪言记忆的元素符号,再请参考75页的表4-3,写出下面元素的符号,并记住。
元素名称氢氦氟铁氮氖
元素符号
11.(071;30s)化学式就是一种表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请写出下面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名称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红磷五氧化二磷
化学式
第二板块你能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祝你成功!(约5min)
12. (028;10s)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但又不引入其他杂质,可使用的物质是()
A.硫磺
B.蜡烛
C.红磷
D.铁丝
13. (023;5s)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不包括()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14. (006;5s)下列性质中,属于描述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固体
C.能跟水反应
D. 能溶于水
15. (019;15s)如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是()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氮气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16. (018;1min)成年人每吸8L氧气,大约需要吸入空气的升数为,氮气的升数为。
17.(018、026;40s)某同学为了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右图进行
实验。
实验过程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向左移动,实验结束
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熄灭,说明动物呼吸时,消耗
气体,产生气体。
最后瓶中剩下的气体主要成分是。
第三板块下面题目很棘手,你有勇气迎接挑战吗?把你的能耐发挥出来吧。
(约15min)
18. (020、189;15min)在探究教材中的[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中:
⑴为什么应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⑵本实验中的红磷能否用蜡烛或硫磺或镁粉代替?为什么?
(提示:硫磺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气体;镁在点燃条件下能跟氧 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也能跟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固体)
⑶本实验中为什么弹簧夹一开始就得夹住乳胶管?若没有夹住乳胶管会造成什么后果?
⑷在该实验中,等红磷燃烧完毕,打开夹子,发现倒吸入瓶中的水,体积小于原来瓶中空气体积的1/5,请分析造成这后果的可能因素?
⑸有人把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右上图所示,并把红磷替换为适量的火柴珠 。
请你谈谈改进后的优点。
(提示:火柴珠含有红磷的成分)
(你不好意思提前偷看吧!)
第一板块
1.D ;
2.D ;
3.C
4.拉瓦锡;氮气、氧气;78%、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
5.暗红; 白,易溶,固
6. 纯净物 混合物
矿泉水 铁 面包 五氧化二磷 海水 可口可乐 氧气 红墨水 氖气 自来水 7.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8.(1)水蒸气;(2)氧气;(3)二氧化碳 9.(1)确保钟罩中的氧气完全被消耗;
(2)钟罩中产生大量白烟,水位上升包“a ”刻度处,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3)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 10. 11.
元素名称 氢 氦 氟 铁 氮 氖 元素符号
H
He
F
Fe
N
Ne
(给你的建议:把这六个符号分三组,再把这三组整合记忆。
建议念出字母声音,有很强的节奏感,更容易记忆) 第二板块
12. C 13. B 14.C 15.B 16.40升; 32升 17.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第三板块
18.(1)当实验装置恢复室温时,流入瓶中的水会更多,才不至于影响实验结论。
(2)不行。
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灭火,蜡烛燃烧无法彻底进行;而硫磺虽然耗掉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当实验装置恢复室温时,瓶中的压强不变,水无法倒流入瓶中;如果用镁粉实验,镁不但消耗瓶中的氧气,还能消耗瓶中的氮气,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3)若一开始没有夹住乳胶管,但红磷燃烧,由于放热使得瓶中的空气快速膨胀,导致一部分空气从烧杯中的导管口冒出,最终导致流入瓶中的水偏多。
(4)可能因素一:红磷不足,氧气消耗未尽;
可能因素二:塞子未塞紧,外界空气进入;
可能因素三:位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夹子,使进入瓶中的水体积减少; 可能因素四:烧杯中的水量太少或烧杯中的导管口插入液面太浅; 可能因素五:胶塞打孔时,打得太大,跟导管连接后,导致装置漏气。
(5)操作方便;保护环境;药品就地取材。
物质名称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红磷 五氧化二磷 化 学 式
N 2
O 2
CO 2
P
P 2O 5
(下面文字不列入考试内容,能让你在放松片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开阔视野)
人造空气
一看题目,有的同学会问:地球上的空气这么多,我们一辈子也用不完,还制造它干什么?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过去,当潜水员潜入海底完成探险任务后,在浮出水面时许多人就无缘无故地死去。
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原来他们都得了同一种病——“潜水病”。
当潜水员潜入海底时,由于深海压力很大,吸进体内的空气中含有氮气,随着压力的增大,大量地溶解在血液中,而当潜水员出水时,压力猛然下降,原来先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纷纷往外跑,以致使血管阻塞而造成死亡。
怎样治疗这种“潜水病”呢?科学家们想到了氦,氦极难溶解在水中,100体积的水在0℃时,大约只能溶解1体积的氦,人体的血液十分之九是水,所以氦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也非常小。
因此,人们把氧气和氦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制成了人造空气,潜水员呼吸这种空气,即使潜到离水面100米以下的水底,也不会在患潜水病。
这种人造空气还可以用来医治支气管和窒息病,因为它的密度只有空气的三分之一,因此呼吸时要比一般的空气轻松得多,可以减轻病人呼吸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