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性相关性研究(ppt)
合集下载
油气水性质ppt课件
![油气水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c562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e.png)
不溶于石油醚。为黑色固体粉末。为含杂原子 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37 000—1 000 000, 是稠环芳香烃和烷基侧链组成的复杂结构。重 质石油中沥青质含量高。
19
生物标志化合物 (Biomarker)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沉积物和石
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 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存 下来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也被 称为“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
15
胶质组成
(1)含硫化合物(sulfur compounds) 高硫石油:>2%;含硫石油:0.5%-2%; 低硫石油:<0.5%石油
硫醇类(-SH) 硫醚类(-S-)
噻吩类
16
(2)含氮化合物(nitrogen compounds) 碱性含氮化合物:吡啶、喹啉、异喹啉等 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咔唑、卟啉等
石油的馏分组成(石油炼制,据潘钟祥等,1986)
馏分
轻馏分 石油气 汽油
煤油
中馏分 柴油 重瓦斯油
重馏分
润滑油
渣油
温度 (℃)
<35
35190
190-260
260320
320-360 360-530(500) >530(500)
碳数
C1-C4
C5C10
C11-C13 C14-C18
C19-C25
C26-C40
29
二、天然气(Natural gas)
1、天然气的概念 广义的天然气是指一切自然界天然生成的气体。 狭义的天然气与油田或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其 成分以烃类为主。
30
烃类气体
CO2等
氮气
31
2、天然气的成分
(1)烃类气体(hydrocarbons)
19
生物标志化合物 (Biomarker)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沉积物和石
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 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存 下来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也被 称为“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
15
胶质组成
(1)含硫化合物(sulfur compounds) 高硫石油:>2%;含硫石油:0.5%-2%; 低硫石油:<0.5%石油
硫醇类(-SH) 硫醚类(-S-)
噻吩类
16
(2)含氮化合物(nitrogen compounds) 碱性含氮化合物:吡啶、喹啉、异喹啉等 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咔唑、卟啉等
石油的馏分组成(石油炼制,据潘钟祥等,1986)
馏分
轻馏分 石油气 汽油
煤油
中馏分 柴油 重瓦斯油
重馏分
润滑油
渣油
温度 (℃)
<35
35190
190-260
260320
320-360 360-530(500) >530(500)
碳数
C1-C4
C5C10
C11-C13 C14-C18
C19-C25
C26-C40
29
二、天然气(Natural gas)
1、天然气的概念 广义的天然气是指一切自然界天然生成的气体。 狭义的天然气与油田或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其 成分以烃类为主。
30
烃类气体
CO2等
氮气
31
2、天然气的成分
(1)烃类气体(hydrocarbons)
油气藏分析之油田水物性分析介绍课件
![油气藏分析之油田水物性分析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c95ee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7.png)
油气藏分析之油田水物 性分析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重要性 02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03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应用 04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发展趋势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重要性
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油田水物性分析是油田开发的重要基础,直 接影响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油田水物性分析可以提供油田地下水文地质 条件,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油田水物性分 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环境污染:通过油田水物性分 析,优化环保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油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油田水物性分析在环境保护 中的作用:分析油田水污染
情况,制定防治措施
油田水物性分析在生态保护中 的作用:评估油田开发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制定保护措施
油田水物性分析在可持续发 展中的作用:优化油田开发
方案,降低环境风险
油田水物性分析在资源管理 中的作用:优化油田水资源
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发展趋 势
技术进步与创新
油田水物性分析技 术不断进步,提高 了分析精度和效率
01
引入了新的分析方 法和技术,如核磁 共振、红外光谱等
02
04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 智能技术,实现了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基本概 念
油田水的定义
01 油田水是指在油气藏中 存在的地下水
02 油田水是油气藏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油气藏的形成 和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03 油田水通常含有多种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 的矿化度
04 油田水的性质和成分因地 区、地质条件和开发方式 而异
油田水物性的分类
油田水类型: 根据油田水的 来源和性质, 可分为原生水
演讲人
目录
01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重要性 02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03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应用 04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发展趋势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重要性
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油田水物性分析是油田开发的重要基础,直 接影响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油田水物性分析可以提供油田地下水文地质 条件,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油田水物性分 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环境污染:通过油田水物性分 析,优化环保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油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油田水物性分析在环境保护 中的作用:分析油田水污染
情况,制定防治措施
油田水物性分析在生态保护中 的作用:评估油田开发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制定保护措施
油田水物性分析在可持续发 展中的作用:优化油田开发
方案,降低环境风险
油田水物性分析在资源管理 中的作用:优化油田水资源
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发展趋 势
技术进步与创新
油田水物性分析技 术不断进步,提高 了分析精度和效率
01
引入了新的分析方 法和技术,如核磁 共振、红外光谱等
02
04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 智能技术,实现了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
油田水物性分析的基本概 念
油田水的定义
01 油田水是指在油气藏中 存在的地下水
02 油田水是油气藏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油气藏的形成 和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03 油田水通常含有多种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 的矿化度
04 油田水的性质和成分因地 区、地质条件和开发方式 而异
油田水物性的分类
油田水类型: 根据油田水的 来源和性质, 可分为原生水
第一讲 物性关联结构组成讲解PPT课件
![第一讲 物性关联结构组成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493283524de518964b7df1.png)
%CA,fA-芳碳率 %CN,fN-环烷碳率 %CP ,fP-烷基碳率 %CR
RT 总环数 RA芳香环数 RN环烷环数
C5H11
例:平均分子为
RA=1, RN=1, RT=2, CT=15 % CA =(6/15)×100=40% % CN =(4/15)×100=26.7% % CP =(5/15)×100=33.33% fA=0.400 fN=0.267 fP=0.333
2.数据处理 1)% CA(无假定) (芳香环 环烷环) a.加氢前:M、 C%、H% CnHm
差别大。
2.表示化合物的芳香化程度
1)解释芳香化程度 :以C20为例
fA
CA CA CS
H/C
fA
C20H42 2.1
0
C14H29
C20H34 1.7
0.3
C10H21
C20H28 1.4
0.5
C6H7
C2H5
C20H16 0.8
0.9
3.表示芳香环系的缩合程度
芳烃 H/C
液化气:2.1~2.4 汽、煤柴油:1.9~2.1
燃料油:1.4~1.7 沥青:1.2~1.6 比原油低
石油焦:0.4~0.6
石油加工两大途径:
1.脱碳,得到
H/C高的轻质油品
H/C低的产物
焦炭、沥青、渣油
2.加氢 可以全部轻质化(但耗氢,氢从脱碳得到,
故需分析加氢的经济效益)
1.3结构族组成
基本构想 直接法测定润滑油(级柴油)馏分结构
石油化学
主讲教师:
王宗贤 教授
联系电话:86981851O)
师生共勉格言:
穷理致知 宁静致远
主要内容
按物性关联的重质油化学结构研究 方法
第一章 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PPT资料120页
![第一章 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PPT资料1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a4887262650e52ea54189840.png)
➢ 石油中的烷烃根据石油类型的不同含量可达50~70%或低 到10~15%
➢ 石油中的正构烷烃一般比异构烷烃含量高 ➢ 随沸点的增高,石油中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含量逐
渐降低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9
石油中的环烷烃 ➢ 环烷烃是环状的饱和烃,其性质较稳定 ➢ 石油中大量存在的环烷烃只有含五碳环的环戊烷系和含六碳
第一章 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
第一节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1
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石油的一般性状
➢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的烃类组成
➢石油的非烃类组成
➢石油的馏分组成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2
石油的一般性状
颜色及密度
➢石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0.8~0.98g/cm3之间,但也有个别
11~ 14%
➢ 原油中除C、H外,还有S、N、O及其他微量元素(1~4%)
➢ 原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As等
➢ 石油中的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生
物形态存在与石油中。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的含
硫低、含氮量高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7
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16
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
➢ 石油中的氮含量一般比硫含量低,质量分数通常集中 在0.05~0.5%范围内
➢ 随沸点的升高,含量增加 ,大部分在胶质沥青质中
碱性氮化物:
N
N
N
非碱性氮化物:
N
➢ 石油中的正构烷烃一般比异构烷烃含量高 ➢ 随沸点的增高,石油中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含量逐
渐降低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9
石油中的环烷烃 ➢ 环烷烃是环状的饱和烃,其性质较稳定 ➢ 石油中大量存在的环烷烃只有含五碳环的环戊烷系和含六碳
第一章 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
第一节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1
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石油的一般性状
➢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的烃类组成
➢石油的非烃类组成
➢石油的馏分组成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2
石油的一般性状
颜色及密度
➢石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0.8~0.98g/cm3之间,但也有个别
11~ 14%
➢ 原油中除C、H外,还有S、N、O及其他微量元素(1~4%)
➢ 原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As等
➢ 石油中的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生
物形态存在与石油中。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的含
硫低、含氮量高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7
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
14.02.2020
石油炼制基础
16
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
➢ 石油中的氮含量一般比硫含量低,质量分数通常集中 在0.05~0.5%范围内
➢ 随沸点的升高,含量增加 ,大部分在胶质沥青质中
碱性氮化物:
N
N
N
非碱性氮化物:
N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PPT课件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55b210fab069dc51220120.png)
•
第1页/共109页
第一节 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第2页/共109页
一、石油的一般性状
• 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 外观: 淡黄—黑色,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如:
我国四川盆地开采出来的原油是黄绿色,玉门原油是 黑褐色的,大庆原油则为黑色。 • 相对密度:相对密度一般小于1,绝大多数原油的相对 密度为0.8~0.98,属重质原油。 • 含硫量:我国原油一般含硫量较低,大部分含硫量为 0.12%~1.83% ,只有胜利原油的含硫量稍高。
沙特 (轻质)
沙特 (中质)
沙特
(轻重混 合)
伊朗 (轻质)
科威 特
阿联 酋(穆 尔班)
伊拉克 印尼 (米纳斯)
0.8578 0.8680
0.87l6
0.853 1
0.865 0
0.8239
0.8559
0.8456
运动粘度(50℃) mm2/s
5.88
9.04
9.17
4.91 7.31
6.50 2.55 (37.8℃) 13.4
33.02
凝点, ℃
30
28
36
17
0
-54
吸附法 26.2 14.6 22.8
5.8
1.05
含蜡量,%
蒸馏法
13.5
沥青质,%
0
5.1 2.5 0.17
0.53
硅胶胶质,%
8.9① 23.2 23.2 14.4 0.9
13.3
残炭(电炉),%
2.9 6.4 6.7 3.59
5.3
① 氧化铝吸附色谱的分析数据
➢减 压 蒸 馏 后 残 留 的 > 5 0 0 ℃ 的 馏 分 称 为 减 压 渣 油 。 简称:VR (vacuum residue)
石油的一般性状、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PPT78张)
![石油的一般性状、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PPT78张)](https://img.taocdn.com/s3/m/ef3bcc950b4c2e3f572763c2.png)
No Image
二、馏分组成与平均沸点
lglg(vta)bmlgT
(一)沸程与馏分组成
(2)恩氏蒸馏曲线的斜率表示从馏出量10%到馏出量90% 之
间,每馏出1%,沸点升高的平均度数。
(3)斜率体现了馏分沸程的宽窄,馏分越宽,斜率越大。
No Image
单位:℃/%
No Image
二、馏分组成与平均沸点
第二章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本章主要内容 §2.1 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2.2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lglg(vta)bmlgT
§2.2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是评定产品 质量和控制生产过程的重要指标, 也是设计和计算石油加工工艺装置 的重要数据。
一、蒸气压
lglg(vta)bmlgT
等时,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出现汽化现 象,这一温度成为该液体物质在此压力 下的沸点。 2.沸程: 外压一定时,石油馏分的沸点范 围 ➢在一定温度下,纯液体具有恒定的蒸气 压,沸点恒定 ➢ 石油馏分,沸点有一范围
二、馏分组成与平均沸点 (一)沸程与馏分组成
lglg(vta)bmlgT
3.恩氏蒸馏(ASTM蒸馏)测定馏程的方法
将100mL油品放入标准的蒸馏瓶中,按规定的加热速度
进行加热。
初馏点(Initial Boiling Point,简称IBP) :当冷凝管流出
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气相温度
10%、20%、30%……90%点(馏出温度):馏出体积为
10mL、20mL、30mL……90mL时的汽相温度。
终馏点(End Point):蒸馏过程中,气相温度升高到一
(一)沸程与馏分组成
lglg(vta)bmlgT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PPT课件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bd4d12f61fb7360a4c6564.png)
特点:随碳原子数增大,沸点、 熔点、密度增大; 烯烃的化学安定性差,易氧化生成胶质。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 石油中的硫、氧、氮元素以非烃化合物形式存 在,虽然元素的含量仅约1%-4%,但非烃化合物 的含量却相当高,可达百分之十几。
❖ 非烃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重组分特别是渣油中。 ❖ 对石油加工、油品储存、使用性能影响很大。
侧链长的少环环烷烃是良好的润滑油成分。
特点: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但活泼些。 在一定条件下同样可以发生氧化、卤化、硝化、热 分解等反应。环烷烃在一定条件下能脱氢生成芳烃, 是生产芳烃的重要原料。
3、芳烃:单环, 双环, 多环
有些多环芳烃具有荧光,这是有些油品能发出荧光 的原因。 特点:较稳定,侧链被氧化成有机酸,多环芳香烃 被氧化生成胶状物质,油品变质的原因之一。
2、沥青质
• 沥青质是一种深褐至黑色的、无定型脆性固体。 冰我点国(车fr用ee汽zi油ng的实po际in胶t)质:≯油5品mg被/冷10却0m时l所。形成的蜡结晶消失一瞬间的温度。
软氧化点 安-定--性沥:青石使油用产的品界抵限抗温大度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相对密度略大于1.0,VPO法分子量约3000~ 硫对醇延有 迟极焦难化闻原的料特的殊残臭碳味,,能硫预醇测对焦热炭不产稳量定。;
开(口3)闪光点照flash (po4i)nt与(o空pe气n的):接用触规定的开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表示。 柴发油火的 性外(观ign为it水io白n 色pr、op浅er黄ti色es或):棕褐色的液体。
• 沥青质无挥发性,全部集中在渣油中。 4规、定改:善异汽辛油烷安O定N=性1的00方法 正庚烷ON=0
3、分布:原油氮含量一般比硫含量低,通常在 0.05%~0.5%范围内。我国原油含氮量偏高,在 0.1%~0.5%之间。氮化合物含量随石油馏分沸点 的升高而迅速增加,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 上的渣油中。我国大多数原油的渣油集中了约90% 的氮。而煤油以前的馏分中,只有微量的氮化物存 在。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 石油中的硫、氧、氮元素以非烃化合物形式存 在,虽然元素的含量仅约1%-4%,但非烃化合物 的含量却相当高,可达百分之十几。
❖ 非烃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重组分特别是渣油中。 ❖ 对石油加工、油品储存、使用性能影响很大。
侧链长的少环环烷烃是良好的润滑油成分。
特点: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但活泼些。 在一定条件下同样可以发生氧化、卤化、硝化、热 分解等反应。环烷烃在一定条件下能脱氢生成芳烃, 是生产芳烃的重要原料。
3、芳烃:单环, 双环, 多环
有些多环芳烃具有荧光,这是有些油品能发出荧光 的原因。 特点:较稳定,侧链被氧化成有机酸,多环芳香烃 被氧化生成胶状物质,油品变质的原因之一。
2、沥青质
• 沥青质是一种深褐至黑色的、无定型脆性固体。 冰我点国(车fr用ee汽zi油ng的实po际in胶t)质:≯油5品mg被/冷10却0m时l所。形成的蜡结晶消失一瞬间的温度。
软氧化点 安-定--性沥:青石使油用产的品界抵限抗温大度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相对密度略大于1.0,VPO法分子量约3000~ 硫对醇延有 迟极焦难化闻原的料特的殊残臭碳味,,能硫预醇测对焦热炭不产稳量定。;
开(口3)闪光点照flash (po4i)nt与(o空pe气n的):接用触规定的开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表示。 柴发油火的 性外(观ign为it水io白n 色pr、op浅er黄ti色es或):棕褐色的液体。
• 沥青质无挥发性,全部集中在渣油中。 4规、定改:善异汽辛油烷安O定N=性1的00方法 正庚烷ON=0
3、分布:原油氮含量一般比硫含量低,通常在 0.05%~0.5%范围内。我国原油含氮量偏高,在 0.1%~0.5%之间。氮化合物含量随石油馏分沸点 的升高而迅速增加,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 上的渣油中。我国大多数原油的渣油集中了约90% 的氮。而煤油以前的馏分中,只有微量的氮化物存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科院的工作
近几年评价了国内外100多种原油,总结了凝点、倾
点、冷滤点之间的关系
石蜡基原油柴油馏分 凝点与倾点的关系
y = 1.0163x + 3.2116 R2= 0.9236
石蜡基原油柴油馏分 凝点与冷滤点的关系
y =0.7863x + 1.6356 R2= 0.8827
石蜡基原油柴油馏分 倾点与冷滤点的关系
内容
1 2 3 4 5 6
绪论
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柴油的十六烷值 渣油与蜡油的四组分 柴油与蜡油的组成 蜡油氢含量与H/C比
2 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低温流动性:凝点、倾点、冷滤点 存在的问题
国内将凝点作为划分柴油牌号的依据 国外没有凝点,而是用倾点来描述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新的柴油标准同时要求凝点、倾点、冷滤点指标 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十六烷指数:ASTM D976(GB/T 11139)、 ASTM D4737(SH/T 0694)
ASTM-D976与 GB/T 11139
CCI=-420.34+0.016 G2 +0.192 GlogTb+65.01(logTb)2-0.0001809 Tb2 (1) CCI= 454.74 -1641.416 SG+774.74 SG2-0.554 Tb+ 97.803(logTb)2 (2) CI=431.29-1586.88 d20 +730.97 (d20)2+12.392 (d20)3+0.0515 (d20)4 -0.554Tb+97.803 (lgTb)2 (3)
烃类组成预测CN模型
相关系数 预测能力 模型形式 MSCN= a1 P+b1 N1+c1 N2+d1 N3+e1 A1+f1 AM
密度和中平均沸点预测CN
密度是烃类组成的外在表现
馏程反应油品的轻重
DBCN=a2+b2 d20+c2 d202+d2 Tb +e2 log(Tb)2
R=0.9789 SE=1.84
15 16 17 18 19 20
注:当CN在55~57之间时,D976的数值应加上3~4个单位
十六烷值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差别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实测 CN 57.8 59.1 59.1 59.7 61.0 63.6 68.0 71.4 74.8 偏差(实测值-预测值) D976 (GB/T11139) 5.7 5.7 5.9 7.5 7.7 8.4 9.4 9.8 11.7 D4737 (SH/T0694) 1.98 2.42 1.04 -0.32 1.79 3.27 4.77 -0.44 4.82 MSCN6 -0.18 -2.45 0.43 3.32 3.40 0.29 -0.99 -0.12 2.53 DBCN 2.1 2.1 1.8 1.3 1.7 2.7 1.4 -0.5 0.5
1 2 3 4 5 6
注:当CN在45以下时,D976的数值应减去2~4个单位
十六烷值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差别
序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实测 CN 49.7 50.7 52.0 53.4 53.4 53.5 54.6 54.7 偏差(实测值-预测值) D976 D4737 (GB/T11139) (SH/T0694) 2.0 2.9 3.1 1.6 1.4 3.1 3.6 1.0 -0.52 0.94 0.31 -1.05 -1.25 1.12 0.26 -1.84 MSCN6 1.92 3.06 1.72 -0.30 -1.02 -1.63 0.46 -0.66 DBCN 0.3 2.6 1.8 -1.4 -1.5 1.3 -0.1 -3.1
内容
1 2 3 4 5 6
绪论
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柴油的十六烷值 渣油与蜡油的四组分 柴油与蜡油的组成 蜡油氢含量与H/C比
4 渣油与蜡油的四组分
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多 吸附剂的种类、活性,色谱柱的保温 冲洗压力、流出速度、石油醚芳烃含量
溶剂数量大、毒性大 手动操作、工作量大
4.1 物性选择-密度
y = 0.7978x -0.4315 R2= 0.7796
高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 凝点与倾点的关系
y = 0.7553x -1.4985 R2= 0.9086
高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 凝点与冷滤点的关系
y = 0.6633x +1.4557 R2= 0.7566
高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 倾点与冷滤点的关系
)
5 组分 0.9363 链烷烃 一环烷烃 二环烷烃 三环烷烃
3 组分 0.9291 链烷烃 环烷烃
芳香烃 总双环芳烃 多环芳烃 三环芳烃
芳香烃
多环芳烃必须作为一个单独的因子存在
柴油烃类组成预测CN
• 链烷烃(P) • 一环烷烃(N1) • 二环烷烃(N2) • 三环烷烃(N3) • 单环芳烃(A1) • 多环芳烃(AM)
小结
• 1 十六烷指数预测直馏柴油的十六烷值误差较大,主要原因是 十六烷指数是根据商品柴油推出来的。 • 2 如果用十六烷指数预测直馏柴油的十六烷值,最好采用ASTM D4737。当CN在45以下时,ASTM D976的数值应减去2~4个单位; 当CN在50~55之间时,D976的数值应加上2~3个单位;当CN在 55~57之间时,D976的数值应加上3~4个单位;当CN在58以上 时,D976的数值应加上6~12个单位。 • 3 石科院通过组成计算十六烷值的办法以及通过密度和中沸点 的方法得到的计算公式比较接近实测的十六烷值。
原因分析
建模样本为调和柴油 直馏柴油很多CN>56.5
CN
偏差 最大值 最小值
D976 -3.9 11.7
D4737 -5.2 4.8
解决思路
针对直馏柴油单独建立预测模型
烃类组成预测CN 密度和中平均沸点预测CN
烃类组成预测CN
12 组分 0.9856 链烷烃 一环烷烃 二环烷烃 三环烷烃 烷基苯 茚满或四氢萘 茚类 萘 萘类 苊类 苊烯类 三环芳烃 7 组分 0.9745 链烷烃 一环烷烃 二环烷烃 三环烷烃 总单环芳烃 6 组分 1 0.9656 链烷烃 一环烷烃 二环烷烃 三环烷烃 总单环芳烃
注:当CN在58以上时,D976的数值应加上6~12个单位
D976、D4737预测情况
80 75 70 65
D 976 D 4737
偏差的影响
负偏差产品质量不合格 正偏差产品质量过剩
D976/D4737
60 55 50 45 40 35 30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测试方便, 结果准确
相关性分析
常压渣油 减压渣油 S -0.7266 0.8449 0.0100 0.6583
y = 0.6957x -1.1014 R2= 0.7022
环烷基原油柴油馏分 凝点与倾点的关系
y = 1.2136x +9.4927 R2= 0.9502
环烷基原油柴油馏分 凝点与冷滤点的关系
y = 0.7433x +0.3061 R2= 0.9382
环烷基原油柴油馏分 倾点与冷滤点的关系
y = 0.7082x -3.3321 R2= 0.9546
内容
1 2 3 4 5 6
绪论
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柴油的十六烷值 渣油与蜡油的四组分 柴油与蜡油的组成 蜡油氢含量与H/C比
3 柴油的十六烷值
柴油的十六烷值(CN)是重要质量指标 十六烷值分析存在的问题
需要的样品量较多 十六烷值机价格昂贵 不适合作为日常控制分析指标
由物性预测CN
y = 0.8229x -0.4635 R2= 0.9563
含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 凝点与倾点的关系
y = 0.9648x +2.5340 R2= 0.9150
含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 凝点与冷滤点的关系
y = 0.8267x +2.5895 R2= 0.8201
含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 倾点与冷滤点关系
小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不同石蜡基原油柴油馏分的凝点低于倾点3~4℃; 180~350℃柴油馏分的凝点一般比冷滤点低3℃;而 240~350℃柴油馏分的凝点与冷滤点的差值为0~ 3℃ ;倾点大部分高于冷滤点1~4℃。 2 低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的凝点一般比倾点低1~ 6℃;凝点低于冷滤点1~9℃;含硫中间基原油及高 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的凝点一般比冷滤点低3~ 15℃;倾点均低于冷滤点1~8℃;低硫中间基原油柴 油馏分的倾点与冷滤点的相关性较好,而含硫中间基 原油、高硫中间基原油柴油馏分的倾点与冷滤点相关 性较差。 3 环烷基原油柴油馏分的凝点一般低于倾点2~6℃, 凝点大部分低于冷滤点6℃以上,倾点一般低于冷滤 点1~7℃。
G(API) Tb(中沸点℉ );SG(15℃密度) Tb(中沸点 ℃ ); d20(20℃密度)Tb(中沸点 ℃ )
ASTM-D4737
CCI4737=45.2+0.0892(T10N)+[0.131+0.901(B)](T50N)+[0.0523+0.420(B)] (T90N)+0.00049[(T10N)2–(T90N)2]+107(B)+60(B)2 (1) CCI4737= 297.42- 386.26(SG)+0.1740(T10)+0.1215(T50)+0.01850(T90) (2)
注:当CN在50~55之间时,D976的数值应加上2~3个单位
十六烷值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差别
偏差(实测值-预测值) 序号 实测 CN 54.8 55.5 55.7 55.8 56.5 57.0 D976 D4737 (GB/T11139) (SH/T0694) 3.5 3.2 2.4 4.2 4.2 3.2 1.26 0.38 -0.77 -0.19 3.64 0.09 MSCN6 -0.39 -1.58 -4.74 0.02 -1.47 -2.86 DBCN 1.1 -0.8 -1.5 0.1 1.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