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1自我小测:第17课 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自我小测:第17课 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自我小测一、选择题1.重庆谈判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确认国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取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这一成果()A.显示了国民党维护和平的诚意B.有效地维护了国内的和平局面C.加快了实现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打击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2.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在1946年重新爆发内战的背后,是国民党执着地相信他们的优势兵力,以及共产党准确地估计到了国民党的实际弱点”。

当时国民党的“实际弱点”不包括()A.政治腐败B.缺乏外援C.军队散漫D.日趋孤立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后勤部门竭力从海上和空中把50万国民党军队运回沿海地区,然后又运进东北。

”美国的上述做法主要是为了()A.加快接受日军投降的进程B.帮助国民党抢夺抗战的果实C.遏制苏联在华力量的发展D.协助中国尽早实现和平统一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A.毛泽东转战陕北是在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之后B.在转战途中毛泽东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C.毛泽东通过在陕北的转战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D.毛泽东转战陕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策略的灵活性5.1947年,毛泽东曾说:“自□□(大军)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应为()A.陈谢B.陈粟C.刘邓D.林罗6.美国的一家报纸曾对毛泽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毛泽东的下列诗句,表明他已“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是()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7.“当金圆券在1948年底崩溃的时候(物价在6个月内涨了8.5万倍),平民百姓对国民党事业的最后剩余的一点支持,也同金圆券一起化为乌有了。

”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崩溃是导致国民党迅速垮台的原因之一B.内战没有影响百姓对国民党的支持C.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控制金融D.194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8.“1949年的结局表明,不是苏联的援助比美国多(事实恰恰相反),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力。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练习与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练习与解析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练习与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开始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斗争。

据此回答1~6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为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答案:C解析:在解放前,官僚资本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建国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使人民政府掌握了新中国的经济命脉。

2.建国初期“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A.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B.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C.粉碎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D.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气焰答案:A解析: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物价连年暴涨,尽失民心。

人民政府要想巩固政权,恢复经济,也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从人民关心的物价入手,结束物价暴涨,稳定了人民生活,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3.建国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的实质目的是A.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促进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C.确立无产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D.把私人无序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使之得到合理发展答案:D解析:建国后,人民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劳资、公私关系的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企业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指导其转产或改业,这实质上是把私营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按照国家宏观需求进行调整。

4.建国初期,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B.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待遇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答案:C解析:本题同时考查两个历史事件,找共同的目的,就需要对两项改革对比,找目的的交集。

从实质看都是对旧的生产关系的调整。

5.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提出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讲义附专项练习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讲义附专项练习Word版含答案

本课测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又有什么意义?答案提示:(1)①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

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

②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政治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③战略反攻阶段,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作战,基本解放全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学习延伸联系现实讨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答案提示:(1)首先需要了解提出“两个务必”的背景。

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此时如果任由党内产生和蔓延骄傲情绪,贪图享乐情绪,则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就无法完成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2)需结合历史和现实来考虑其意义:①历史上:“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总结中国历史上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走出“历史周期律”的深刻认识。

长期执政的环境易使执政党产生官僚主义、懈怠、奢侈、僵化等脱离求偶中的危险。

②就现实来说,我国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与时俱进;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永不懈怠,也才能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本课测评“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有哪些新变化?解析:注意从“冷战”结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及“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表现来回答。

高一历史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含答案

高一历史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刚要
【学习目标】
1.掌握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

2.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资料补充】
《双十协定》内容: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免内战;
③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

《双十协定》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1)召开:1946年重庆
(2)内容: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例如:《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建立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保持国家的和平发展;规定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并拥有用人权;规定政府委员名额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充任,而所有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须有出席委员的三分之二赞成始得议决,等等。

如果实行这样的政府改组,国民党虽然在其中仍占有主要地位,但它已经不能为所欲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放战争经过
指出对应年代重大事件,并填好表格。

a、徐州
b、扬州
c、苏州
d、连云港
4、三大战役的意义。

合作探究: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以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这时的毛泽东可以回答蒋介石出的算术题了,如果你是当时的毛泽东,你将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公式来应对蒋介石的算术题?
整理提高:完成本课知识框架图
课后感悟:。

同步精品课堂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同步精品课堂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解放斗争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务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①④③②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图①由“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等信息可知,该战役为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

图②由“大别山”等信息可知,该战役应为1947年夏的挺进大别山战役,这是解放斗争转入反攻的起先。

图③反映了抗日依据地的建设,属于抗日斗争时期。

图④反映了解放军越过长江中下游防线,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

故正确的时间依次应为③②①④,故ABD都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细致视察材料图片的关键信息,学生应当娴熟驾驭抗日斗争、解放斗争等相关史实,结合所学学问从地理位置、军队名称、进军路途等入手,即可正确排序,得出正确答案。

2.毛泽东在《复李济深等56人电》中说:“……(蒋)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曰待谈判,口诵八条,眼望美国,脚向广州……”当时的历史背景是A.抗日斗争刚刚取得成功B.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裂开C.渡江战役刚刚取得成功D.三大战役中共取得成功【答案】D3.1948年底,蒋介石在军政要员的会议上说:“东北丢失,危及华北,徐、蚌乃首都门户,此次会战,事关党国存亡。

”蒋介石提及的“此次会战”是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平型关战役【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门户”和所学学问可知,徐、蚌属于淮海地区,故A项正确“东北丢失”说明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故B项解除;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平型关大捷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故D项解除。

点睛:“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门户”是解题的关键。

4.1945年12月27号,苏、美、英三国外长发表公报:“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

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练习:第17课解放战争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练习:第17课解放战争含解析

第17课解放战争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1.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题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评,其中说道:“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

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该社评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C.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建立新中国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答案:A解析:1945年8月,正值国共重庆谈判前夕,全国人民希望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共建新中国,故A项正确。

2.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曾经发表演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表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共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团结合作的新篇章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由“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共积极维护两党合作,希望实现和平民主,C项正确;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A项说法错误;和平、统一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B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3.右面这幅照片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

它反映的时代焦点是()A.国共再次合二为一B.实行何种国体、政体C.实行普遍的土地改革D.建立多党政治答案:B解析: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协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主张和平民主建国,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打着和平民主的幌子,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故B项正确。

4.国共重庆谈判中,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A.人民的民主权利B.共产党的合法性C.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答案:C解析: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威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利益,这是其实行专制独裁的障碍,因此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训练卷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训练卷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训练卷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答案】C4.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

该战役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统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D.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答案】D5.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

这一举动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6.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答案】B7.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

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答案】C8.下图是1949年4月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抗战胜利,日本在南京接受投降B.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C.挺进中原,中共揭开反攻的序幕D.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答案】B【解析】9.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党中央所在地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而辗转南北。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17课 解放战争基础巩固1蒋介石曾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所说的“先生”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B.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C.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D.美国总统杜鲁门2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符合的是( )A.“攻占锦州,关门打狗”B.“分割包围,瓮中捉鳖”C.“百万雄师,三路渡江”D.“千里跃进,逐鹿中原”3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导致“和平已经死了”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B.国民党不断扩大内战规模C.美国等国际势力的插手D.中间派无法左右国民政府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进行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5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地名。

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参加了( )A.孟良崮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D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引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7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它在此作为历史的见证定格为永恒。

XX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与练试题含解析

XX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与练试题含解析

XX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与练试题含解析第17课解放战争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内战的爆发1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3、54综合6一、选择题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解析:B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就怎样和平建国,进行的一次谈判,在会议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提出国民党应结束一党独裁的局面,毛泽东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其内容与材料信息相符,B项正确。

右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

它反映出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解析:B 共产党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参加重庆谈判,表现了和谈的诚意,蒋介石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缺乏诚意,A项错误;图画中代表共产党的人物手拿打狗棒,体现了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B项正确;1946年国民政府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c项错误;漫画没有谈判结果的信息,D项错误。

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A.战略反攻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解析:A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年5月9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以得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战略决战是在1948~1949年的三大战役,与题意无关,故B 项错误;解放南京是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会师会宁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在1936年,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

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945年底,中国政局的特点是( ) A.国共双方都积极争取和平建国B.国共双方都不要和平C.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国民党加紧备战D.处于全面内战状态答案:C2.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

它出现的背景是( ) A.《双十协定》的签署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从题干时间来判断,A项正确。

答案:A3.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 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直出大别山”,再结合该电令的时间,即可判断发布在刘邓大军南下后不久。

答案:A4.1948年底,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5.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③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④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注意全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答案:C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③中华民国定都南京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答案:CB组(能力题)7.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同步精品课堂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同步精品课堂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解放斗争一、选择题1.下图是1949年4月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务是A.抗战成功,日本在南京接受倒戈B.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C.挺进中原,中共揭开反攻的序幕D.战略决战,基本歼灭国民党主力【答案】B【解析】【详解】2.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党中心所在地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而辗转南北。

如图所示,党中心所在地先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和所学学问可知,①是江西瑞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诞生地;②是上海,1921年中共诞生地;③是西柏坡;1948年中共中心移驻西柏坡④是延安,抗战和解放斗争时期中共中心驻地;因此正确依次是②①④③,所以答案选C。

3.1949年7月9日,《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纪念抗战十二周年,南京实行阅兵典礼》介绍“阅兵仪式于下午五时半起先”。

下列关于这一阅兵场景的的设计错误的是A.呈现占据总统府的情景B.打出“六周,30万”的标语C.奏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D.高呼“将革命进行究竟”口号【答案】C【解析】【详解】【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1949年7月9日”。

4.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扮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赞扬林彪参与了三大战役中的全部战役,并歼灭敌人一百多万B.是赞扬林彪自参与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C.是赞扬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许多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解析】【详解】5.解放斗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救济政策”,1949年起先逐步减弱对国民党的救济。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5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5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同步练习5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掠夺B.工农业生产关系落后C.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D.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答案:B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在于A.清除了国内反动的经济势力B.使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性C.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D.为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奠定基础答案:D3.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A.物质奇缺B.生产力低下C.自然灾害严重D.投机商人兴风作浪答案:D4.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的是A.投机商人B.国民党特务C.列强侵华势力D.民族资本家答案:B5.“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最重大意义在于A.沉重打击了投机商人B.稳定物价,结束了物价暴涨的局面C.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D.人民政府牢牢控制了城市答案:C6.“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的实质是A.民主革命的继续B.人民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控制权的斗争C.平抑物价的努力D.解决中央财政危机,使国家财政开始好转答案:B7.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经济基础的措施是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稳定物价,统一财经C.合理调整工商业D.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答案:A8.1949~1952年期间,国营经济的来源不包括A.国民政府财产B.官僚资本C.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D9.建国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背景与目的包括①国家财政经济困难②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③调动其积极性对恢复国民经济将起重要作用④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所有制改造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10.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A.自由竞争B.受国家法律约束C.未形成垄断D.受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答案:D11.据统计,1951年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了国民党统治下22年中的任何一年,这主要是因为①解放后限制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都已经消除②民族资本摆脱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束缚③党和国家采取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调整工商业的政策④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公私合营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12.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消灭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答案:C13.国家对工商业合理调整的背景是A.政府向私营工商业发起“四路进军”B.市场萧条,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C.工人开始建立了对资本家企业的监督D.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答案:B14.1950年上半年出现的情况不包括A.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B.国家财政经济开始根本好转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合理调整D.国家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答案:B15.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其重大意义在于A.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国家度过了经济困难局面C.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D.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答案:D。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必修1 政治史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三十七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必修1 政治史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三十七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必修1 政治史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人教版习题精选三
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人类历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一章,震惊了东亚和世界,促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以国际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
D、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民主革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A、签署双十协定
B、进行战略反攻
C、进行战略决战
D、发起渡江战役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这样很好。

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 )。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对此,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对报社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他们要制造的“空气”是()。

①国民政府热爱和平②共产党没有和平的诚意③调和国共矛盾只有依靠美国④国民党早已把共产党当作敌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近年来,张学良的一封写于1946年、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周恩来)当有同感。

现日寇已经逐出,实(为)最快心事。

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

”“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指周恩来促成()。

A.国共合作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共和谈D.国共合并3.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导致“和平……死了”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B.国民党不断扩大内战规模C.美国等国际势力的插手D.中间派无法左右国民政府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A.毛泽东转战陕北是在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之后B.在转战途中毛泽东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C.毛泽东通过在陕北的转战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D.毛泽东转战陕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策略的灵活性5.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6.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地名。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1.争取和平(1)重庆谈判:①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②成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a.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b.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③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内战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况:①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时间:1947年6月。

(2)战况: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条件: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战况: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原因:①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横渡长江。

(2)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3.历史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右图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这幅漫画中,右侧人物表面上谈判,私底下用枪指着对方,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共派代表赴重庆谈判也表明了其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全国人民期盼民主的愿望。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2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2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严峻经济形势产生的原因包括①长期的战争破坏②官僚资本的盘剥③帝国主义的掠夺④国民政府的搜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2.建国初期,经济战线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A.土改问题B.生产改革问题C.稳定物价问题D.统一财经问题【分析】建国之初,人民最感头痛的问题是物价上涨。

物价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妨碍国民经济的恢复,而且影响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所以,稳定物价,安定人心,是当时经济战线上最急迫的问题。

【答案】 C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人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斗争。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8题。

3.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C.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结论的分析理解能力。

1949年建国后,人民政府收回了外资企业,没收了官僚资本,具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它有效地巩固了国家政权,也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向,控制了国民经济的主体。

其他各项有的只谈物价问题,有的只谈土改问题,有的只涉及财政问题,这些都不是国家经济的主体。

【答案】 C4.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分析】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特征;其后又将没收的资本用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含义。

【答案】 C5.毛泽东认为,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A.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B.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C.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从淮海战役的意义入手。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了83%左右,现代工业中几乎没有重工业。

这是由于D(新中国建立初期,现代工业的落后的因素很多,不仅有政治的、经济的、还有科技文化方面的。

)①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内战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③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搜刮④近代科技长期落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建国初期国营企业建立的作用是 B (本题重在对历史史实的再认和再现。

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物质基础,因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相联。

“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这是由于这部分企业大都是国营企业,它当然有利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①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②为国民经济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③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3.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C (没收官僚资本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同时它又将这些企业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因而它具有双重性质。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性质4.下列堪称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有 B①抗美援朝②土地改革③镇压反革命④没收官僚资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建国初期,在经济战线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迫切的是 C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革 C打击金融投机活动以稳定物价 D将全国财政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6.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正确的表述是 C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在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与不法资本家争夺市场的重大斗争,事关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解题关键是认清官僚资产阶级与工商业资产阶级,守法资本家与不法资本家区别。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1

高一历史下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同步练习1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建国初期,经济战线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A.土地改革B.生产改革C.稳定物价D.通货膨胀3.人民政府为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而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A.土地改革B.稳定物价C.没收官僚资本D.镇压反革命4.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①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②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

其中A.①②均正确B.①②均不正确C.①不正确,②正确D.①正确,②不正确5.“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6.新中国成立后,在没收官僚资本时对管理人员“保持原薪原职原制度”,这一做法主要意图是A.缓和与英美关系B.团结民族资产阶级C.分化官僚资产阶级D.促进生产尽快发展7.建国初中央政府为解决中央财政困难的局面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合理调整工商业B.统一财经C.土地改革完成D.对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8.建国初期,对国营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实质,主要反映了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D.使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9.据统计,1951年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国民党统治下22年中的任何一年,这主要是因为①解放后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都已消除②民族资本摆脱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束缚③党和政府采取了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④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10.1950年至1953年,我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比较,最G显著的特点是A.受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B.自由竞争C.没有垄断D.受国家法律、法令的约束二、综合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共3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恢复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
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

该厂工人议论纷纷,主要有下列4种意见。

其中唯一正确的意见是
A.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工人阶级应积极响应
B.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资本家休想随意使唤我们
C.什么“劳动竞赛”。

我们挣多少钱做多少工
D.这是资本家的剥削花招,应当进行批判斗争
3.建国初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其中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
A.保存富农经济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没收官僚资本
D.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鼓励其经济发展
B.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在土地改革中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D.为平抑物价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5.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
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
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6.1950年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

这句话中所说用“经济力量”压住的事件是指
A.银元之战
B.没收官僚资本
C.土地改革运动
D.米棉之战
7.毛泽东认为,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②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的活动
③有利干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④
8.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
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9.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①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②统一全国财经和平衡财政收支
③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生产④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①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②打击对象是金融、商业资产阶级
③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④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站稳了脚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选项中,对我国1951年的经济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B.以单纯计划经济的手段调节国民经济
C.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
D.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二、非选择题(共1题,题分合计30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1.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

简要说明民族资
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一、选择题(共11题,合计22分,单选)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 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1题,合计30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1.答案:
兴衰过程: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扩张。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历史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