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深度心理)

合集下载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人格发展、认知过程、动机和动机、社会行为等等。

以下是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如何控制行为和思维的研究。

它探索了大脑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以及记忆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从婴儿到成人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研究领域包括婴儿认知和情感、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以及成人智力和性格发展等。

3.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特质和长期模式。

它研究了人格特征、人格理论,以及人格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

它关注思维的结构和组织、决策和问题解决,以及记忆和学习等方面。

5.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如何被社会和群体影响。

它探索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6.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它研究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干预技术等。

7.注意力和意识:注意力是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研究了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缺陷和意识的不同状态。

8.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人类行为和思维中的强烈体验。

心理学研究了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以及情感的不同类型和功能。

9.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获取和保持知识的重要过程。

心理学研究了学习的不同类型、记忆的存储和检索机制,以及学习困难和记忆问题的应对策略。

10.动机和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和思维背后的驱动力。

心理学研究了动机的不同类型、动机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以及如何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自我动力。

除了上述知识点,心理学还涉及其他重要主题,如认知失调、人类性别和性别差异、社会认知、语言和沟通等。

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深度心理学)!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深度心理学)!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深度心理学)01潜意识决定命运,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个慎重的人生抉择,一段关系的开始和结束;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又将到达怎样的高度……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内在潜意识推动的结果。

比如:性格枷锁难以冲破我们对一件“自以为做不到”的事,比如社交、恋爱,总会拿“性格不合适”当借口。

其实是潜意识里有太多限制性信念,让自己无法挣脱,控制了自己。

亲密关系总在重复有的人会不断在亲密关系里闹矛盾、证明爱,然后失望,甚至反复爱上同一类人。

其实是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然后反复去寻求一种自以为是的“认可”。

情绪困扰恶性循环很多人常常会间歇性感到莫名的空虚、烦躁或抑郁,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是敏感的潜意识在提醒你多关注自己。

财富瓶颈无法打开人人都想赚到很多钱,但是很多人潜意识里却习惯了自己是个“穷人”,不值得也不相信自己能拥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潜意识就要把自己弄得很累才会有存在感,导致又累又穷。

原生家庭延续悲剧明明想要跟孩子好好沟通,但脾气上来就忍不住朝孩子“吼叫”,事后又很后悔,发现“孩子变成了小时候自卑讨好的我,而我变成了充满控制欲的‘我妈’”。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总倾向于寻找小时候熟悉的关系。

小到家庭关系、婚姻情感,大到族群习俗、社会文化;近到一餐一饭,远到子孙后代:潜意识决定命运,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02让潜意识被看见,你才真正自由如果潜意识不被呈现,模式就在重演,人就会一直重复自己的模式,甚至遗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所以哲学家荣格说:“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光是知道如何让那些控制不住的歇斯底里,变成可接受的不愉快,人生就非常受益了。

荣格还研究得出:潜意识是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心理,往往拥有比意识更为优异的分析、洞察和知识。

03找到内心冲突根源,挖掘心灵蕴藏能量以下的方法训练,可以帮助你逐渐让潜意识浮出水面,找到内心冲突的根源,挖掘心灵深处蕴藏的能量。

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

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

新旧道德对善与恶的理解完全不同。

在新道德看来,凡导致整体性的是善,凡导致分裂的是恶;整合是善,瓦解是恶。

就到的对阴影的抑制和压抑是追求完善。

而这对现代人来说,只是一种错觉。

随着新道德的出现,人类开始把这种完善的原则送上了整体性的祭坛。

P50杰出人物对集体的过分要求及所产生的无意识中被压抑的阴影而的获得阻滞是非常现代的、新的道德问题。

其实我们正目睹一种道德的出现。

它不再孤立地考虑个体的道德态度和决定,不是简单地评价个体的有意识调整,而也要考虑这种调整对集体的效应,并把在全面的道德评价中的无意识情形包括在内。

替罪羊心理学状态
补偿机制
P55几乎没有例外,现代人的精神发展以道德问题和他自己的再定向开始。

这种再定向的手段是对阴影的同化和人格面具的转换。

深度心理学,“阴影人格”(shadow personality)
P67还有一种对也许应该提及的阴影问题坚持要求的反应形式。

这就是试图摆脱一切道德价值并从行为主义、自由思想或功利主义的角度去设想生活。

它试图再次把黑暗世界关在外面,并通过这样做而回避任何认真对待邪恶问题的真正努力都难免陷入的意识危机。

这类非反应对邪恶采取一种鸵鸟政策来消除道德问题,部分地把邪恶归结为物质条件,部分地把邪恶投射到别的条件上去。

50本必读心理学经典著作推荐,提升心理素质!

50本必读心理学经典著作推荐,提升心理素质!

50本必读心理学经典著作推荐,提升心理素质!介绍大家好!在这个充满焦虑和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了解并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变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为我们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推荐50本必读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希望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心理素质!心理学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诸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

了解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提高我们的沟通和谈判能力。

经典著作的价值经典著作是指在心理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和广泛认可的著作。

这些著作通过丰富的案例、深度的分析和实用的建议,为读者提供了探索和理解心理学的窗口。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大师们的经验中受益,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第一部分:认知心理学经典著作1.《认知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Psychology):本书详细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2.《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通过对思维过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思维的两个系统,并讲解了人们在决策中常犯的错误。

3.《刻意练习》(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本书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技能和表现,并提供了实用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4.《解读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通过对隐喻的研究,作者揭示了隐喻在我们日常思维和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5.《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本书探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影响和被说服的心理机制,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

深度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道德建设

深度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道德建设

利心理学家诺伊曼所创立 . 他旗帜鲜明地指出 . 人类 交流 . 从而使人格 中的阴影不是内投就是外投 两种
应 该学 会 接受 阴影 、 接受 邪 恶 、 接受 自己的罪 。承 认 结 果都 会导 致 心理疾 病
阴影就是承认 自己的不完善 . 人总是不完善的 他 向 1 日 道德挑战 . 认为只有把 阴影整合到人格 中. 人格才
么 问题 ?审视历 史 。 会 发现 问题 根源 在于 我们 道德 建 础 的人性 理 论 之上 .我 国高 校 的道 德建 设 架 构 也 不
设的理论基础出了偏差 .而造成道德建设 的理论基 例外。
础 出偏 差 的 很 重 要 的 原 因是 对 人 性 的 预 设 的不 正
( 一) 培养“ 完人” 为目 标的道德教育观
第 1 7 卷・ 第 1期
2 0 1 4年 2月
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 r i ' 1 a 1 of S uz h ou E du c a t1 o n I ns t 1 tu t e
Vo 1 . 1 7. No . 1 F e b . 2 0 1 4
到 云南 大学 马加 爵 的杀 人事 件 .从 陈 小 良的无 视 父 创造 l 生, 才能使我们的人 l 生 符合本真. 符合 自然
母卖血供其上学到复旦大学博士生跳楼 自杀 ……高 校学生问题层 出不穷 高校的道德教育究竟 出了什
二、 我国高校的道德建设 整个 人 类社 会 的道 德 建设 基 于 以分裂 人 格 为基
来[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2 5
【 作者简介 】 朱贵芳( 1 9 6 7 一) , 女, 福建工程学院副教授 , 硕士 。 研究方 向: 心理教育 。

深度学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情绪识别

深度学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情绪识别

深度学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情绪识别深度学习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也开始逐渐引入深度学习技术来解决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深度学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情绪识别方面的突破。

一、深度学习与心理学研究的融合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实验设计、问卷调查等手段来获取数据。

这些方法存在诸多限制,如实验环境的局限性、数据采集的主观性等。

而深度学习技术具有自动化、高效性的特点,可以从大规模的数据中自动学习并发现模式。

因此,将深度学习技术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情绪识别的困境与深度学习的应用情绪是人类内心状态的一种体验,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情绪识别方法主要基于人工设计的规则和特征提取,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

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对大批量的情绪数据进行训练,学习情绪的特征表示,从而实现自动化的情绪识别。

1. 深度学习在面部表情识别中的应用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之一,研究面部表情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个体的情绪状态。

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学习大量面部表情图像,自动地学习到人脸特征的表示。

例如,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训练,可以实现对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和分类。

2. 深度学习在语音情感识别中的应用语音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分析语音中的声音特征可以识别个体的情感状态。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训练语音数据集,学习到语音特征的抽取规律,从而实现对语音情感的自动识别。

3. 深度学习在文本情感分析中的应用文本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文本情感进行分析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构建适当的神经网络模型,学习到文本的语义和情感表示,从而实现文本情感分析的自动化。

三、深度学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挑战与前景在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一、概述从心理角度入手论述文学艺术,古已有之。

柏拉图认为诗歌使人心智衰颓而诗的创作能力属于神性的迷狂,亚里士多德提出心灵净化说,柯勒律治对想像进行了一番论述,都可以证明心理批评的历史源远流长。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分析批评始自19世纪末,在当代盛行的诸多批评模式中。

它是出现得较早、影响也极为深远的一种,它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其他现代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批评之中。

追溯精神分析批评的百年演变历程,考察它所研究的无意识对象,可以看出在不同发展阶段精神分析批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弗洛伊德本人为代表的传统精神分析批评(本我心理学批评),主要研究作者个人(或作品中人物)的无意识心理,文学作品被当作作家的心理征候来加以分析;后弗洛伊德时代的自我心理学批评开始分析读者对文本的心理反应,突出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原型心理学批评中,文学作品既不是体现作者个人心理征候的地方,也不是满足读者的个人无意识中隐秘幻想的渠道,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再现。

雅克·拉康等人将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从语言学角度重新阐释和改造了传统精神分析学中的许多概念,例如,“无意识”被认为是语言的产物,具有同语言一样的结构。

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a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精神分析首先将目光投向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对影响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心理作了细微的阐发。

注重对作家各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自传、私人信件、讲稿及其它文稿,特别是作家童年生活的记载。

作家内心深处的冲突尤其是童年生活中性爱冲动的幻想和挫折构成了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了解作家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的基础上,精神分析要求反观作家的作品,以揭示这些文本中暗藏的意义或深层的内容。

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

b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人物的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关系c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d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

我心中的心理学

我心中的心理学

我心中的心理学在我心中,心理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深度的学科。

它探索着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奥秘,帮助着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在我心中的心理学。

一、认知——开启心智的大门在我心中的心理学中,认知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考等。

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思维是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产生判断和决策。

首先,认知心理学帮助我们认识到人脑的思维能力是无限的。

人类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通过训练和提高,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提高思维效率和创造力。

其次,认知心理学揭示了人脑工作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研究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记忆和学习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预测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认知策略和技巧来改善学习效果,提高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

二、情感——理解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情感是我心中心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研究人类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

通过情感心理学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智商,并且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

首先,情感心理学帮助我们认识到情绪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正向的情绪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而负向的情绪则会带来压力和焦虑。

通过了解情绪的形成和调节机制,我们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次,情感心理学推动着人际关系的发展。

情感的表达和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方式。

当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行为——探索行为背后的动机行为是我心中心理学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

它研究人类行为的原因、动机以及行为的调节和改变。

通过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的逻辑和规律,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首先,行为心理学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分析心理学

分析心理学

集体无意识
在人类心灵最深处,拥有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这个基底就是集体无意识。所有意识和无意 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内容不像个体无意识那样由本人曾经感受的经验构成,在个体的 整个生命过程中它们从未被感知。那么,提出集体无意识的根据又何在呢?
荣格说,集体无意识对个人而言,是比经验更深的一种本能性的东西,它的存在与人类生理结构的存在同样 古老。荣格不同意将本能的范围仅限于人体的几项生理功能上,他认为,“本能是典型的行为模式,任何时候, 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反复发生的行为和反应模式时,我们就是在与本能打交道,而无论它是否与自觉的动机在 一起”。 如同蜜蜂凭借本能构筑起高度复杂完美的蜂巢一样,人类诸多被文饰的复杂行为背后,往往是本能在 发挥作用,尽管人们并不自知。本能定义范围的扩大,使荣格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即本能活动会带来对自身的 感知———这就是直觉。本能作为“执行某种高度复杂的行动时的合目的冲动”,直觉则是对其“高度复杂的情 境的无意识的、合目的的领悟”。 所以,直觉是本能的另一面体现,与本能同属一个充满生气的活动过程,并 无先后之分: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面。
专业介绍
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诞生的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学,它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 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发现为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在对临床病 人的大量观察和广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话之后,提出来的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这一理论 勾画出了人类心灵的原始面貌,为沟通过去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架起了一道心理学的桥梁。

意识
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 准,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人类的尊严。

深度分析 心理学考研难吗?难在哪呢?

深度分析 心理学考研难吗?难在哪呢?

深度分析 | 心理学考研难吗?难在哪呢?说到心理学考研,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卷!真的不是一般的难。

那么心理学的难究竟难在哪儿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报录比高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报考心理学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心理学的招生人数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因此心理学的竞争越来越大,报录比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从21年和22年的报录比来看(23年的报录比还没有出),不少双非院校的心理学报录比都已经突破了10:1,深圳大学的报录比甚至已经突破了40:1。

一些好学校的报录比则更高,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的报录比甚至达到了61.38:1。

而考研的平均报录比约为4:1左右,由此可见心理学的报录比有多高。

院校方向2021年2022年报考人数招生人数报录比报考人数招生人数报录比华东师范大学学硕基础心理学128 7 18.29 94 5 18.8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3 10 47.30 331 9 36.78 应用心理学641 6 106.83 491 8 61.38认知神经科学108 10 10.80 143 8 17.88 专硕应用心理1746 72 24.25 1432 70 20.46应用心理(非全)556 6 92.67 545 37 14.73上海师范大学学硕基础心理学56 8 7.00 78 7 11.1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07 22 16.41 332 24 13.83 应用心理学227 13 17.46 219 14 15.64 专硕应用心理980 55 17.82 / / /杭州师范大学学硕基础心理学119 5 23.80284 22 12.9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24 6 3733应用心理学217 72.33临床认知神经科学48 2 24.00专硕应用心理307 40 7.68 851 42 20.26浙江师范大学学硕心理学667 64 10.42 776 69 11.25专硕应用心理747 75 9.96 747 76 9.83江西师范大学学硕心理学466 48 9.71 378 47 8.04 专硕应用心理(全)466 61 7.31 524 61 8.59福建师范大学学硕基础心理学60 3 20.00398 43 9.2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 12 16.75应用心理学140 7 20.00专硕应用心理481 32 15.03 525 35 15山东师范大学学硕基础心理学115 7 16.43 180 17 10.5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30 32 13.44 405 37 10.95 应用心理学231 12 19.25 201 14 14.36 专硕应用心理668 38 17.58 688 43 16西北师范大学学硕基础心理学31 9 3.44 59 9 6.5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90 10 9.00 103 15 6.87应用心理学134 13 10.31 136 14 9.71 专硕应用心理413 75 5.51 783 105 7.46应用心理(非全)175 42 4.17 419 50 8.38深圳大学学硕心理学734 44 16.68 1218 30 40.6专硕应用心理751 58 12.95 1217 40 30.43(部分院校21年和22年报录比)二、分数线高心理学学硕多是教育学门类招生(也有部分院校是理学门类招生,一般而言理学门类招生分数线更低。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爱情,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热烈地探讨和追寻。

它如同一个神秘的迷宫,让无数人深陷其中,却又难以捉摸其全貌。

而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情更是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内涵。

首先,我们要明白爱情并非仅仅是表面上的相互吸引和情感交流。

在深度心理学的视野中,爱情往往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需求紧密相连。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各种情感的缺失或创伤,而爱情则成为了一种潜在的补偿机制。

比如,一个在童年时期缺乏关爱和安全感的人,可能在成年后会不自觉地寻求一个能够给予他无尽关怀和稳定感的伴侣,以此来填补内心深处的空缺。

进一步来说,爱情也是我们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实际上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渴望成为的特质,或者是找到了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价值观和信念相契合的部分。

通过与爱人的互动和融合,我们试图完善自己,实现一个更完整、更理想的自我形象。

这种心理需求驱使着我们在爱情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同时,深度心理学认为,爱情中的冲突和矛盾并非仅仅是表面的性格不合或生活习惯的差异。

很多时候,它们反映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未解决的问题和冲突。

例如,一对情侣可能会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频繁争吵,而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方对于控制欲的恐惧,或者另一方对于被抛弃的焦虑。

这些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被察觉和解决,就会不断地在爱情关系中制造麻烦。

在爱情中,我们还常常会表现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和情绪。

比如,过度的占有欲、无端的猜忌、强烈的嫉妒等。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情绪的产生往往与我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有关。

占有欲可能源于对失去的恐惧,猜忌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而嫉妒则可能反映了对自身价值的怀疑。

此外,爱情中的“一见钟情”现象也可以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得到解释。

有时候,我们会在瞬间被一个陌生人深深吸引,仿佛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引着我们。

这可能是因为对方的某些外在特征或行为举止,触发了我们潜意识中早已存在的某种情感模式或心理原型。

心理学有深度的金句

心理学有深度的金句

心理学有深度的金句
以下是一些有深度的心理学金句:
1.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重要的不是人生的长度,而是人生的深度。


2. “知足者常乐,但只有内心充实和有满足感的人才会感到快乐。


3. “成功的秘诀在于你对失败的态度。

如果你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那么失败就是成功之母。


4.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 “人生最大的挑战在于认识自己,而不是别人。


6. “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7.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8. “只有自己可以让自己感到孤独,因为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物理状态。


9. “人类最深的情感是渴望被理解,而最大的悲哀是无人理解。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走到台上去。


这些金句强调了心理学中关于人性、情感、成功和自我认识等方面的洞见。

心理学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心理学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心理学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痛苦。

然而,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减轻和缓解焦虑症状。

本文将详细讨论心理学在治疗焦虑症方面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深度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治疗焦虑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一种假设,即焦虑症主要是由错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引起的,通过改变这些思维和行为模式,可以减轻焦虑症状。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并帮助他们认识到那些负面的和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然后,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改变这些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从而减轻焦虑。

除了改变思维方式,认知行为疗法还注重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

治疗师会给予患者具体的行为建议,并引导他们逐步面对恐惧和焦虑的情境,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他们的正常生活。

认知行为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焦虑症状,包括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和强迫症等。

研究表明,它在长期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方面都非常有效。

2. 深度心理疗法深度心理疗法是一种通过深入探索个体潜意识来治疗焦虑症的方法。

它关注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动机,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在深度心理疗法中,治疗师会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并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探索患者的早期经历和潜意识的内容,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潜藏于他们焦虑症状背后的真正问题,并促使他们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深度心理疗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但它可以帮助患者深入了解自己,并解决潜在的冲突,从而减轻焦虑症状。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焦虑症与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患者。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焦虑症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药物被广泛用于缓解焦虑症状。

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感。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减少焦虑症状引起的身体不适感。

心理学知识总结

心理学知识总结

1、心理学: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5、冯特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始祖。

6、1913年,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7、华生持“环境决定论”,他说: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8、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9、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简答题)(1)理论领域:①实验与认知心理学;②人格与社会心理学;③发展心理学;④心理测量学;⑤生理心理学。

(2)应用领域: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②教育与学校心理学;③工业与组织心理学;④广告与消费心理;⑤法律与犯罪10、心理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1)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3)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4)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次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11、观察法的使用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处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现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

12、观察法的特点:(1)优点: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保持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

心理学 名词解释

心理学 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讨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原理和规律。

二、认知:认知指的是人们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知觉、思维、记忆和决策等方面。

三、情绪:情绪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快乐、愤怒、悲伤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四、行为:行为是个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包括生理上的动作和心理上的表现。

五、研究:研究是通过经验或训练改变行为的过程,包括条件反射、观察研究、语言研究等不同形式。

六、记忆: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历进行存储和回忆的能力,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

七、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部体验的感知和认知,包括
觉醒状态、注意力、自我意识等方面。

八、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价值观、态度等方面。

九、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思维和情感等方面,探讨群体、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等问题。

十、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
中的心理发展,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等不同阶段。

十一、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通
过评估、诊断和治疗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和疾病。

以上是一些心理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深度剖析女性心理88条,带你充分了解她

深度剖析女性心理88条,带你充分了解她

女人心,海底针,很多人弄不清女人到底想什么,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难,只要弄清女人的心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分析角度:客观分析;适用人群:普遍性,传统性,非特例。

特点:1.女人和男人都复杂,但复杂点不同,男人的复杂在于深度,女人的复杂在于多样性。

2. 女人思考深度其实都很浅,用点心很容易就能掌握,但没有规律,可以说一个女人一个样。

3. 女人独立性比较弱,容易在外界找个人来依赖,喜欢结伴。

4. 女人天性温柔,娇媚,含蓄,浪漫,有艺术情怀。

5. 女人都有一定的虚荣心。

6. 女人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弱,逻辑思维较弱。

7. 女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个人感觉,个人感受,其实就是个人喜恶。

8. 女人进取心不是太强,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毅力较强。

9. 女人忍耐力还是比较强的。

10. 人喜欢被人注意和夸赞,还喜欢幻想自己的爱情。

11. 女人一般心眼较小,小器。

12. 女人特别善变,现在想的也许一会就变了,随心情而变。

13. 女人特别容易产生情绪,还特别善于发泄情绪。

14. 女人更容易极端。

女人如果好起来,比男人要好,如果歹起来,比男人还更歹。

15. 女人社会意识浅薄,国家,民族,道义,责任对她们来说,没有多少概念。

16. 规则,道德,公正对女人来讲也没有特别的概念,个人喜恶才是最重要的。

17. 和女人相处,她就是规则。

不要和她讲道理,因为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的感受、感觉和喜恶。

18. 女人原则性较弱,组织性较弱,利益心较强,自私心较强。

19. 为什么追女人叫泡,就是因为原则性较弱,容易被慢慢逼进。

20. 女人在心理上比男人更接近动物。

在行为上,相反。

21. 女人侥幸心理较重,多数会把自己喜欢的男人朝好的方向想,认为会变好,很多女人把一生都栽在了这上边。

22. 女人在判断不准确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选择赌一下。

23. 女人有兴趣的事不多,利益,吃,打扮。

24. 女人是水,水的形状和容器一样,而女人的品性多和环境有关,好男人能让一个女人变成天使,不好的男人也能让一个女人成为泼妇。

《心理学》经典笔记(超完整)

《心理学》经典笔记(超完整)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种类目的性意志努力产生的条件或说规律无意注意无不需要主客观条件有意注意有需要目的、兴趣、组织和意志力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熟练和系统化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心理学

心理学

行为主义的兴起 折叠
在整个20世纪的上半叶,行为主义学派支配了当时的心理学,其主张心理学是:“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其主张心理学应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即在行为之前出现、而且为一个机体产生反应或抑制反应提供活动场所的条件。因此,他们把行为反应看做是机体理解、预测和控制的行为,并因此做出相应的结果。基于对实验和变量的严格控制和强调,行为主义学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人物为史金纳,然而其对于内在的认知历程是存而不论,近期流行的认知主义则是重视之前忽视的内在认知历程,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米勒、西蒙等。
目录
1基本定义
2历史沿革
3研究对象
4研究类型
5学科分支
6研究方法
7研究任务
8研究原则
9心理学派
10中国发展
11心理学设置成考专业
1 基本定义
2 历史沿革
2.1 起源
2.2 科学心理学
2.3 结构主义
2.4 机能主义
2.5 精神分析
2.6 行为主义的兴起
2.7 人本主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7.3 指导实践应用
8 研究原则

心理学的深度疗法和心理咨询技巧

心理学的深度疗法和心理咨询技巧

心理学的深度疗法和心理咨询技巧引言- 心理健康在现代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心理学的深度疗法和心理咨询技巧对于解决心理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心理学的深度疗法1. 定义深度疗法- 深度疗法是一种通过探索和理解个人潜意识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个人认识和处理内心深层的冲突和问题。

2. 分析派心理疗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最早的深度疗法之一- 揭示潜意识的冲突和欲望- 强调对儿童时期经历的回忆和梦境进行的分析3.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 塞勒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代表人物- 强调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注重倾听、接纳和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4.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着重于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通过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和改变不良习惯来改善心理健康- 使用正向强化、负向强化、赫斯消除、系统脱敏等技术来帮助个体改变行为5.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关注个体的思维模式和信念- 帮助个体意识到负面思维模式并通过替代性的、积极的思维来改变情绪和行为- 常见的认知疗法包括认知重构、情境重放和思维停止等技术6. 深度疗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帮助个体深入了解和处理内心深层的问题;长期效果持久;适用于复杂的心理问题- 局限性:需要较长时间和投入;过于强调过去;对于某些症状效果不明显二、心理咨询技巧1. 倾听技巧- 倾听是心理咨询中至关重要的技巧- 要注意个体的非语言信号并给予积极回应- 使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并提供满意的反馈2. 问询技巧- 提问可以帮助个体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 使用开放性问题和引导性问题来帮助个体自我探索- 避免问答式的提问,更多地使用倾听和鼓励来引导对话3. 反馈技巧- 给予个体积极和建设性的反馈可以帮助其认识自己的长处和成长的方向- 注意反馈的时机和方式,避免过于主观或批评性的评价4. 整合技巧- 整合是将来自不同咨询方法的技术和理论结合起来以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方法- 根据个体的情况和问题,灵活应用不同的心理咨询技巧结论- 心理学的深度疗法和心理咨询技巧对于解决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疗法通过揭示个体内心深层的冲突和问题来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技巧如倾听、问询、反馈和整合等,可以帮助咨询师与个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并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梁文道讲《路西法效应》(能从头到尾看完的人后来都成了精英,能从头到尾读懂的人后来都成了伟人)来源:刁建伟的日志这是一篇读后感,也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心理学分析解读,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角度,梁文道先生是从特殊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而我在想,每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也是这样的吗?其实很多人读不懂企业文化的精髓。

所以一个企业的体制可以复制,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却永远不可能被复制。

——刁建伟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在三个月之内,胡图族人杀死了大概80万到100万的图西族人,是三个月的时间死了将近100万人,凶器是一些大砍刀跟狼牙棒,这很可能是现代历史上最被忽略,但是又最残暴的一桩大屠杀。

这个屠杀的发生现在看起来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为什么呢?因为原来这两族人是混居在一起的,他们很多就是邻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是老师跟学生,是医生跟病人,是这样一个关系,是公司里面的伙伴、同事,学校里面的同学。

一夜之间,政府告诉胡图族人说图西人是坏蛋,你们拿起武器,然后军人来了发武器给他们,去把他们统统杀光。

这忽然间在你隔壁的,就坐在你身旁的这个人,莫名其妙的就拿起了刀砍向了你的头,然后他们会怎么砍法呢?他们会把一个家庭的父母都砍死,而砍死的这些凶手里面包括一些女人。

这个其中有一位胡图族当年的凶手,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后来回忆她怎么样杀死一个邻居的小女孩。

她说既然她父母都死光了,我就只好把这个小女孩也解决了,要不然留下她,她不是更痛苦吗,我也是为了她好。

但是她还记得那个小女孩被她的刀子砍下去劈她的头之前,那个惊讶的哀求的眼神。

在这场屠杀里面还有大量的轮暴事件,这些轮暴事件有时候是这样的,是一群凶手逼着一个家庭,要这个12岁的小孩当着全家人的面去强奸他自己的妈妈。

然后跟着把刀交给这个小孩,叫他把他全家人都杀光,只剩下他这个妈妈,然后他妈妈再在这个小孩面前被这些凶手一个一个去轮暴。

为什么我们人类可以犯下这样的错误,当我们大部分人在面对这样的图景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至少我们不会干这样的事情对不对。

但是你想想看这场屠杀的教训就是原来非常平静,种族关系不算特别紧张,就你的好朋友,你的好兄弟,你的好邻居,居然可以一夜间就变成这样一个残酷残暴的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部这几年来相当受重视,非常重要的着作《路西法效应》,副标题叫做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这本书的作者叫做菲利浦·津巴多。

这位作者现在是全世界心理学界赫赫有名的一位大心理学家,那么他为什么这么有名,是因为他曾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做过一个实验,那个实验后来几乎没有人敢原样的重复再做的实验,就是非常有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这个实验是怎么回事呢?是这样的,他去找了一帮志愿者都是一些学生,过来愿意做一个研究对象。

这个实验基本上就是在学校的校园里面把一个教学楼改装成一个监狱,布置成一个监狱环境,然后这些来受实验的学生经历一个非常逼真的逮捕过程,还真的是有地方警察帮忙的一个逮捕过程,把这些志愿的这些学生抓进来。

抓进来之后呢就会发现,这些被抓进来的学生就成了囚犯,而另一些学生是随机的被选择当这个狱警,然后就关两个礼拜。

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看在这两个礼拜之内,这些原来都是普通年轻有为的大学生、研究生的这些好孩子们这些年轻人们,当他们有些人扮演囚犯,有些人扮演狱警之后,双方的互动会怎么样,这个环境跟这个制度又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结果这个实验的结果非常骇人,乃至于这个实验根本还做不到一个礼拜,就要被迫终止。

后来成为全世界一个着名的新闻话题,无数的新闻媒体、电视剧、电影都曾经重复的演绎这个故事,而当年那个实验对他的所有的参与者,包括这位津巴多教授,对他们都造成了很重要的影响,固然使他们出名,可是也使他们一辈子背负一个良心上的罪责。

这个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里面到底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答案就在这本书。

这本书是这个实验结束了三十多年之后,这个教授才重新整理,根据当时的笔记写出来,而在这三十多年之间,他已经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可以回答我们刚才一开始所说的“为什么卢旺达大屠杀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一个研究,他其实要指出的一个主题非常简单,这个主题就是人为什么会变坏人。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人,我们说他杀人,比如说前一阵子我们知道有很多人去校园里面屠杀一些无辜的小孩。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说这些坏蛋、这些坏分子他残暴不仁,他太没有人性了,仿佛我们把罪恶当成某种人的特质,我们把残忍当成某种人的性格。

这时候呢,对我们来讲好像舒服一点,我们平常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治安的方法就是把少数坏分子隔离开去,知道有谁会犯罪,我们就先抓他。

这以前讲犯罪学很讲究这点,就看什么人像是犯罪分子。

可是呢也有一些学者从完全不同的路径来探讨这个课题,这就是社会心理学。

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讲法,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会变得很变态并不是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的问题。

相反的一个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温厚的人也可以是个凶手。

在纳粹大屠杀犹太人的时候,这些故事我们早就听的太多太多了,是不是?所以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是一些情景,是某种的情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使得一个人为恶,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所以这本书叫做《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Lucifer,撒旦的另一个名字嘛。

所以在这个研究里面,我们现在来看一看。

我觉得这本书很震撼的地方,就是这个研究是很有名的,很多人听过。

但是我第一次这么仔细的知道这整个研究的过程。

原来在1971年他们做这个研究的时候,你就会一步一步的看到这些学生,这些原来很纯真的学生,怎么样忽然之间有人适应了囚犯,有人变成了魔鬼般的狱警。

请记住这个年代,正好是美国六十年代火红年代之后没多久。

这些学生全部都经过嬉皮士运动的洗礼,喜欢爱,喜欢做爱,反对战争,喜欢大麻,喜欢旅行,爱好和平,对所有的权威对所有的建制都抱着一种天然的反动跟不满。

那么为什么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变成那么顺从某种体制,比方说这个监狱的体制,那么顺从的扮演这个体制安排给他们的角色呢,答案我们明天继续跟大家接着说。

二我们今天继续接着说1970年代非常有名的斯坦福的监狱实验,在那场实验里面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实验开始的第一天,几乎所有人就已经开始进入角色了。

那么这个角色的安排是怎么样,我今天给大家继续介绍这本《路西法效应》,作者菲利浦·津巴多。

他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当时的情况,首先所有的囚犯进到进到监狱之后,都要赤裸身体接受检查,然后换上一个囚犯的制服。

跟着他们要开始报数,就每人安排一个号码,比如说1609啊,这样给他一个号码。

这个号码是很重要的一个仪式,这就表示从现在这一刻始你不再是你原来那个人了,你只是一个囚犯,你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而这个名字就表示,你被剥夺了你原来的背景跟人性,进入了这个体制之内。

然后,这个几天的实验里面,他们反复的要求这些假装是囚犯的学生,不断的要报数说自己是几号几号,就是要加强他的印象,让他知道你已经不是学生了,你甚至不是在做实验,你是一个真正的囚犯,你所拥有的不是一个有姓有名的东西,而是一个号码。

另一方面,当狱警的那一帮,当狱卒的那帮学生又怎么样,其实他们很多一开始都特别厌恶做狱警,为什么?我昨天不是说了嘛,他们是很反叛的年轻人,他们觉得当囚犯要过瘾过了,而且他们觉得好端端的我跑来斯坦福大学念书,将来当狱警那多没出息呀。

可是当他们穿上狱警的制服,当他们戴上让别人看不到他眼神的太阳眼镜之后,他慢慢开始感觉到某种权威感来了,这个制服就开始使他改变。

然后在一天之内,这个互动就已经出现微妙的变化,就是刚刚这些刚刚进来嬉戏闹闹的囚犯学生,饰演囚犯的学生们有时候会搞点小反叛,而这些狱警很迅速的就开始忘记了这只是个实验。

他觉得你这么不听我的话,其实是对我的这个身份对这个体制的不尊重,你在挑战我的权威,要好好镇压他们。

到了第二天,这些饰演囚犯的学生就已经开始想策划叛乱,然后又被更残酷的镇压跟羞辱。

这就让我马上想起来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常常见到一些有微小权力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城管,他为什么有时候会变得那么凶暴,这并不表示他平时不是一个好爸爸,不是一个好亲戚好邻居,他可能也是。

但是只是在穿上制服在某个情景之中,他觉得任何一点对他的稍微的言语的冒犯,对他的说法不同意的东西,他都会火冒三丈,他就会觉得你这是在挑战我跟我背后体制的权威。

他把他自己这个“我”投射的太大,他也把这个体制延伸的太长到自己的身子上了。

然后我们再接下来看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最怪异的是连外面来的人都居然能够慢慢适应这个监狱的情景,比方说这里面他们来安排一个,装模装样做样的安排了一个上诉委员会。

就是说这些囚犯如果对我们这个监狱有什么安排不当的地方感到不满的话,你可以提出申诉。

然后在这个上诉委员会里面有一个囚犯,被其他的囚犯推举为代表,他居然在当时的日记里面记录什么,他说他很高兴,很骄傲,居然被我的同伴推举我为犯人代表。

他似乎开始很认真的觉得自己真是个犯人,而且还是一个挺不错的,能够得到狱友们支持的犯人。

后来还有一天安排了家长、亲友会见日,那儿这就已经到了礼拜二的事,就是第三天,就有些父母可以被安排进来探望自己的子女。

在这个探望过程里面太有意思了,你们知道美国人亲子一见面就有自然的拥抱,但在这个环境底下有一些父母居然看看守在旁边的那些狱卒说,我可以跟我的孩子握手吗?居然去跟孩子握手。

然后双方非常不自然的说话,而且在说话的过程里面,每次说到监狱对他们待遇并不太好的时候,这些狱警就在旁边“嗯”,走来走去,中断他们说话。

而有趣的是连外头进来这些家长父母也都居然不敢吭声,不敢反对,似乎很多人都很快的进入了这一个场景里面。

只有少数几个犯人,比如说5486,他是拒绝投入的,他拒绝假装这是真正的监狱,他每次在说话的时候,他都强调这是个实验室,但是后来很快的,因为狱警的加强压迫,他也很快投入反叛行动。

当他投入反叛行动的时候,他就跟他其他的一些想要造反的狱友们就一起被残酷的镇压,他就开始逐渐的相信自己果然是个囚犯。

例如说这里面有一个叫416的犯人,他用绝食来抗议对他越来越残暴的那些家伙,那些家伙呢就用百般的性羞辱的方法来对待他。

所以在这里面呢,我们这位教授他就说到后来美国在伊拉克那些恐怖的监狱里面虐待囚犯是怎么回事,完全在这个实验里面就能够找到端倪。

你很自然的会想性羞辱那些人,要他们脱裤子,要他们假装互相鸡奸。

然后这些在这个实验过程里面,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连我们这位狱长,装作典狱长的这个教授,这个教授是有名的左翼教授,反战,搞越战大游行,学生们都很爱他,和蔼可亲,直到今天还老在抗议美军的种种暴行。

但是当时他假装典狱长的时候,他完全无视这整个局面的变化,他不晓得这三四天里面已经发生一些超出控制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