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这种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学科特点,使我们必须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幼儿从呱呱坠地起伴随着他对周围世界的不断认识而逐渐成长,那么,试想一下,如果幼儿没有数与形的概念,就会连家里有几个人,自己有几只手,玩的皮球,搭的积木是什么形状这样的简单问题也弄不清楚;如果没有一点度量的概念,就不会区别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等;如果没有一点空间方位概念,就分不清楚上下,左右;如果没有一点时间概念就不能区别昨天,今天和明天。很明显数学教育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幼儿不仅需要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用途及相互关系,也经常遇到数与形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特有因为的精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可以帮助幼儿概括地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幼儿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幼儿的数学和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分析
皮亚杰认为,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其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文化的传递和后天的学习经验对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建立影响不是很大,他认为幼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
(一)掌握数概念,数概念是幼儿开始积累数学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会数数,还要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的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守恒,掌握数的读写法。因为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在发育中,要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概念。
(二)找差异,给孩子两个同类相似的物品,让他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如,两支笔,看长短、粗细差异,形状差异,颜色差异等,也可以找物品的相同点,孩子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种训练可以为今后进行数学学习及科学探索打下基础。
(三)认识时间和空间“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相当重要的概念,较难透过口头告知的方式,让小朋友从中得到启发。父母只得多费点心,配合孩子的成长,利用它所熟知的事物连结时间观念,帮助他了解时间的意义、运用孩子可了解的语汇,及规律作息,以便顺利进入抽象的时间概念并融入生活之中。对于空间的认识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就是一个好机会。如捉迷藏。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出现有关位置的词汇: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等,孩子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语言的描述加深认识,这时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绘画可以开拓空间认识能力。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如飞
机在天上飞,画在纸上时飞机就要画在纸的上方;水在桥下流,画画时水就一定要出现在桥的下面。家长在和孩子对话时,要注意使用“空间词”这个语言工具,使孩子了解两个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1.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
2.以“趣”导航,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合理的游戏设计情景,让幼儿在玩中学,如:在教幼儿学习分类时,与其让幼儿坐在位置上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几何卡分类,不如带幼儿一起扫“落叶”在教室撒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背面有算式的“落叶”,然后将幼儿分组,要求各组动脑将“落叶”合理拾成几堆放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他们在游戏中发现可以将同颜色的树叶堆在一起;可以将同一形状的树叶堆在一起;也可以将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树叶堆在一起,在此游戏中,所有的幼儿都自主参与,不同水平的幼幼儿均能得到练习,提高,使得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也得到发展。
3.营造赏识氛围,激发幼儿自信。自信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能力,而赏识氛围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它是建立自信心的“孵化器”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因为这种环境能让幼儿有安全感,从而使他们产生思维与创造。其次要建立一种激励、鼓励、感化和召唤的环境。这种环境能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有利于他们产生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机会。
4.在操作体验中发挥幼儿主动性,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操作活动是联系幼儿周围环境和心理结构的一个较好的纽带,幼儿只有通过自身的各种操作实践活动这一纽带才能独立、自主、自发地获得有关数学感性经验。那么我们就要采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幼儿在认识三角体的基础上进行“图形拼搭”操作,幼儿并不能预知组合出什么图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儿,促使其主动作用于单一图形的材料。在反复的操作中,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图形组合,通过主动探索,将未知变已知发展了幼儿思维;同时在拼搭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释放了创造力。
5.表达与分享数学经验。在幼儿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操作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动作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对动作又能起调节、辅助作用,教师要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概念的理解的机会,一般在操作过程与操作后进行,主要起交流和整合的作用,也有利于幼儿对感知的分析、综合、归纳。如:当我以主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以后,启发幼儿用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让幼儿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即分享数学经验。
6.将数学学习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知识的现实环境中,教师应让幼儿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进而让幼儿理解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