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高考考点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2)影响该海岸形成(xíngchéng)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流水
(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十七页,共30页。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根据题干及 卫星影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属于淤泥质海岸。第(2)题,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流水携带(xiédài)的泥沙物质沉积形成。第(3)题, 由题图可知,该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 口;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 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海 滨浴场的建设要符合一定要求: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 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 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河流入 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 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答案试做】(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 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 (2)④、③、②、①。 (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 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dàlù)板 块和大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而 向大陆(dàlù)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 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 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专题14 海洋地理(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14 海洋地理(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14 海洋地理一、单选题(2022·浙江宁波·模拟预测)"沃克环流圈"是指在赤道太平洋区域,由于东、西太平洋水温差异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圈。

下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与沃克环流圈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海水温度的东西差异B.太阳辐射的东西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沃克环流圈"增强时()A.秘鲁沿岸海域上升流(洋流)增强B.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减弱C.印度尼西亚高温于旱加剧D.赤道东太平洋沿岸洪涝增加【答案】1.A 2.A【解析】1.根据材料描述“沃克环流圈是指在赤道太平洋区域,由于东、西太平洋水温差异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圈”,因此与克环流圈形成最密切的是海水温度的东西差异,A选项正确。

东、西部太阳辐射差异不大,B选项错误。

沃克环流圈位于太平洋海域,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无关,C选项错误。

东、西太平洋的纬度差异不大,沃克环流圈形成区域的气压带风带差异不大,D选项错误。

故选A。

2.由图可推断,东太平洋水温越低、西太平洋水温越高,沃克环流越强,秘鲁沿海海域属于东太平洋,沃克环流增强时,秘鲁沿岸海域水温更低,秘鲁沿海地区的秘鲁寒流(上升流)会增强,A选项正确。

沃克环流圈增强应该会使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增强,环流速度加强,B选项错误。

印度尼西亚位于西太平洋,"沃克环流圈"增强时,气温变高,大气对流更强烈,降水会增多,C选项错误。

东太平洋水温变低,大气下沉作用明显,降水减少,洪涝灾害减少,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2022·浙江嘉兴·二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两海域有渔场分布。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106 选修海洋地理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106 选修海洋地理

考点106 选修海洋地理1.(2012年高考真题福建卷)“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

图15示意东亚部分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5(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9 分)(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6 分)【答案】(1)基岩海岸。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有众多的海蚀地貌景观;海域水浅,关照充足,水生生物多样;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2)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等。

2. (2012 高考真题江苏卷)【海洋地理】图 18 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①处海域属于。

该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

海上航行、海底隧道和港口建设均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是。

(3 分)(2)①②④三处比较,表层海水温度最低的是处,原因主要是。

(2 分)(3)2011 年12 月18 日,③处附近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救援船只因舷窗破损进水导致作业中断。

造成这次救援中断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2 分)a.天气严寒b.台风影响c.海浪和海冰冲击d.海水污染严重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分)【答案】(1)公海多金属结核(或锰结核、铁锰结核) 海洋空间资源 (2)④纬度高 (3)a c (4)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图 22 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图 22材料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

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抖三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专题14 海洋地理(精品讲义)-备战2023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解析版)

专题14 海洋地理(精品讲义)-备战2023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解析版)

专题14海洋地理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1.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 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利用海洋资源分布图,正确认识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关注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交流我国新时期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的盐度:(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水的密度:(1)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压力等。

(2)分布规律①水平方向: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②垂向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低纬度海区垂向变化较大,高纬度海区垂向变化很小。

考点2. 海水运动1.波浪(1)动力: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

(2)风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风浪。

(3)涌浪:风浪离开源地向远处继续传播的海浪,或在风浪区域内的风已平息而继续存在的海浪(4)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有利影响: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②不利影响:巨大波浪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波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2、潮汐(1)概念: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对人类的影响①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

2.1《海洋地理》参考素材:海岸地貌

2.1《海洋地理》参考素材:海岸地貌


珊瑚礁分布范围 与珊瑚生长的水温条件有关,珊瑚 是热带海洋中的腔肠动物,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0‘E。 由于珊瑚的生长受到一定地理条件的限制,因此其分 布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及暖流所经过的海区,总 面积为60万km2。集中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及大 西洋热带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的东沙、西沙、 中沙和南沙群岛,其次为海南岛及台湾。
压力及被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强烈的破坏,尤其 对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浪 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蚀作用的速度。海水对岩石、矿 物的溶蚀能力比淡水强,不仅碳酸盐岩能溶于海水中, 海水对玄武岩、正长岩和角闪岩、黑曜岩等都有很强 的溶蚀作用,其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14倍。海岸经过 冲刷、研磨和溶蚀形成各种海蚀地貌。
• 珊瑚岛还有着美丽的海洋风光,不论水上或水下都可 成为良好的旅游资源。同时它又是渔民的捕鱼场所, 或是歇息、补给与避(台)风地点。 • ③水下珊瑚礁区,是海洋生物最活跃的生长与繁殖场 地,形成以珊瑚为主体的生物群体,繁衍着各种有经 济价值的鱼类、虾蟹类、海藻、贝类、海参和海龟等。 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水产资源,成为远洋捕鱼的良好 渔场。 • ④地质时代的化石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是良好的储油层。目前世界上可采储量超过8000万t以 上的大型生物礁油田就有12个,总可采储量约刃亿t, 主要发现于伊拉克、利比亚、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 该类油田以高产而著称。
• 淤泥质海岸是由粉沙和淤泥堆积的低缓平坦海岸,海 岸线平直,岸坡平缓,浅滩宽广,受潮流作用较大。 淤泥质海岸从陆到海由三部分组成,沿岸为冲积平原 或海积平原,平原外围是潮间带浅滩,又称潮滩,潮 滩以外为广阔平缓的水下岸坡。 • • 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泥沙供应丰富而又比较掩蔽的 堆积海岸段,如大河下游平原、构造下沉区。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四 选修部分——专题13 海洋地理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四 选修部分——专题13  海洋地理

专题十三海洋地理海底地形、海岸带与海洋开发[典题例证明思路](2012·高考福建卷)“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

下图示意东亚部分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9分)(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6分)【思路分析】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问,要求判断海岸类型,解题关键是根据图中等深线的数值和分布特征判断。

评价滨海旅游的条件,解题关键从________景观、________景观、________角度分析。

第(2)问,简述海洋环境问题,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从捕捞、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暖等角度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从图中海岸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海岸线________,岛屿众多;从经纬度可以看出,位于________海域,气候宜人。

【自主解答】(1)(2)[规律方法巧运用]11.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海岛区域图,该岛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许多森林地带尚未开发。

经济开发限于河流下游及海滨地带。

(1)比较分析岛屿东西两侧海域的海底地形特征。

(2)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提出该岛发展的方向。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福建卷)(15分)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9分)(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问,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描述特点”,主旨句是“海岸变迁”,注意应结合图从面积变化、________变化、变化速度等方面去分析。

二是“分析原因”,主旨句是“变化特点”,注意从________原因和________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2)问,要求“简述措施”,主旨句是“合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注意既要取得________效益,还要________。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海洋地理】读南海部分地区海底等深线图,回答问题。

(1)从海底地形的分类看,乙地属于,丙地属于,甲处的矿产资源有。

(2)a、b两地都是我国著名的盐场。

简述两地成为著名盐场的共同条件。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有210万平方公里。

但近年来周边各国围绕南海问题矛盾日益突出。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大陆坡洋盆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3分)(2)两地地势平坦,沙滩广阔;两地都位于岛屿西部的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晒盐;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3分)(3)南海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4分)【解析】(1)读图,乙地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应属于大陆坡。

丙地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开阔,属于洋盆。

甲处位于大陆架海域,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

(2)a处是台湾的布袋盐场,b处是海南省的莺歌海盐场。

两地地势平坦,沙滩广阔。

两地都位于岛屿西部的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晒盐。

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3)南海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这些因素成了各国争夺开发的主要原因。

【考点】海地地形类型,盐场的形成条件,海洋资源类型及海洋开发问题。

2.【选修2—海洋地理】下图为渤海在某一起重大的海洋溢油事故中,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渤海西部MN之间地带主要是哪种类型海岸?据此推测本次溢油所产生的海洋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什么?(6分)(2)简要分析本区海洋容易发生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的有效措施。

(9分)【答案】(1)类型:淤泥质海岸。

(2分)危害:①使本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渔业资源损失严重;②给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养殖业和捕捞业带来严重危害。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地理是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门科目,其中海洋地理作为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

掌握海洋地理知识对于高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海洋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盐水体系的总称,包括大洋、海湾、海峡、海沟、海底高原等。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广阔的地理区域。

海洋地理研究的是海洋的形态、构造、流动、气候、生物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海洋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造和气候变化。

二、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它们之间通过海峡相连。

在地理位置上,大洋被陆地环绕,与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2.海流:海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海流,包括暖流和寒流。

暖流使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而寒流则对沿海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

3.海盆:海洋中的地形包括海盆、海岸、海底山脊等。

海盆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也是海底扩张的产物,其中的海水通常更深更密集。

三、生态环境海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海洋生物、海底地形和海洋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1.海洋生物: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分布有各种鱼类、海带、海藻、珊瑚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这些生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维持着海洋生态的平衡。

2.海洋污染: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污染日益严重。

废水排放、油污、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负面影响。

3.海洋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国际社会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禁止捕捞、建立海洋保护区等,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利用1.渔业资源:海洋是一个重要的渔业资源库,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渔业是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2.能源开发: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海洋风能等。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海洋地理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海洋地理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海洋地理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 海洋地理(2014四川卷)欧洲鳗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8,完成25 ~ 26题。

图825.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从图中马尾藻海和欧洲的位置可知,必须通过北大西洋暖流从北美东海岸到达欧洲西海岸,选项B正确。

26. 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变现为A. 含沙量小、冰短期B. 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 水量丰富、落差小D. 流速缓慢、流量稳定【答案】B【解析】受海洋影响,该地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均匀,导致的河流水文特征为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选项B正确。

(2014江苏卷地理) A.[海洋地理]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

图20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一海沟地形的原因是▲,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

(3分)(2)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除热带雨林外,岛上还有少量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3分)(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和▲。

(2分)(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2分)【答案】:(1)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2)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旅游业渔业(4)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解析】(1)帕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形成这种岛弧—海沟地形,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为多火山和地震。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节 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线:(1)概念: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2)海岸线变化: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岸线向海洋退缩。

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河流含沙量大:河口三角洲面积迅速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少,海岸线被侵蚀后退。

(向陆地退缩)2、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3、海岸类型:海岸带海岸线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狭义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 水下岸坡海岸线 广义海岸带建港+观光旅游海滨浴场晒盐+海水养殖保护海岸4、影响因素:河流;风;风暴潮;海水(潮汐、洋流、波浪),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

5、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一、海底的地形。

1、海底地形的类型。

(1)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深度小于200米;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200m-4000m;坡陡,水深。

(3)岛弧: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

(4)海沟:岛弧的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水深超过6000米;剖面呈“V”形;(5)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4000m-6000m ;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平坦。

(6)洋中脊:大洋中心;中轴为裂谷;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2、海底地形的成因。

(1)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在大洋板块的前沿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0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0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0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4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在高考地理中,海洋与气候这一板块的知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即将参加 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海洋的基础知识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洋的组成部分。

海洋包括洋、海、海湾、海峡等。

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面积广阔,深度较大,具有独立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海则是洋的边缘部分,面积相对较小,通过海峡与洋相连。

海湾是一片三面环陆的海洋,其深度和面积通常小于海。

海峡则是连接两个海洋或海洋与陆地的狭窄水道。

海洋的温度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水平方向上,海洋表层温度受到纬度、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较高,高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较低。

洋流也会对海水温度产生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海水温度升高,寒流经过的地区海水温度降低。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 1000 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

二、海洋的运动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洋运动的主要形式。

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水波动,其大小和周期受到风力、风时、风区等因素的影响。

潮汐则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大潮和小潮的出现与月球、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

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流动,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例如北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等。

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形成的,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洋流。

补偿流则是为了补偿某一海区海水的减少而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三、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最根本能源,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差异。

大气环流能够输送热量和水汽,调节全球的热量和水分分布,例如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等的影响。

最新高考地理热点《海洋专题》

最新高考地理热点《海洋专题》

高频考点339 2.海洋资源专题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拓展提升】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

下图为杰贝勒阿里人工岛设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人工岛的建设主要利用了海洋()A.生物资源B.空间资源C.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2.杰贝勒阿里人工岛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①海洋生物种类增多①改变海岸地貌①改变自然海流运动①天然沙滩范围扩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B 2.B【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

”可知,该人工岛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发展航运业,利用了海洋的空间资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由材料“跨度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可知,杰贝勒阿里人工岛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主要有改变海岸地貌,改变自然海流运动,①①正确;海洋生物种类材料没有提及①错误;人工沙滩范围扩大,①错误;综上所述,B 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其中自然岸线是指海岸自然结构和生态功能未受到人类活动与人工构筑物明显影响的海岸线。

下图为“4种自然岸线长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种自然岸线()A.快速缩减的起步时间大体一致B.基岩岸线长度一直短于砂砾质岸线C.生物岸线一直受到人类的大力保护D.1990年以来4种岸线变化都较剧烈4.导致自然岸线长度变化幅度最大的人类活动是()A.修建港口B.过度捕捞C.围垦开发D.毁坏红树林5.21世纪初,江苏提出了“海上苏东”和“百万滩涂”开发战略,开始了高强度的开发。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4海洋地理海洋和海岸带易错点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4海洋地理海洋和海岸带易错点

海洋和海岸带---易错点
主标题:海洋和海岸带
副标题: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海底地形,海岸带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易错点
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认识不清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岛弧:水深在1500~5000米
大洋盆地:水深在4000~6000米,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地形平坦;地壳活动稳定。

海沟:水深在6000米以上,是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深海洼地。

深度大,V型,不对称,靠陆陡靠海缓,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而成,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大洋中脊:顶部水深在2000~~3000米,最长的海底山系;海洋地壳的诞生处-板块的生长边界;分布:太平洋-大洋东部、大西洋—大洋中部S型、印度洋—入字型
2.不明确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不明确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
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2)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3)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海洋地理知识点

海洋地理知识点

海洋地理1.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2.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借助地理环境整体性观点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4.发利用的优势。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6.7.8.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结合钓鱼岛、南沙群岛所属权的问题,阐明中国严正扞卫本国海洋权益的立场,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复习重难点】1、复习重点:海洋地理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必修模块中没有交叉的知识点上,高考对海洋地理的考查重点也应该放在具有海洋地理模块特色的内容上。

如海岸带的类型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海洋灾害的防治问题等。

此外,与海洋地理考点内容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也可以作为复习情景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海洋污染问题,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问题等等。

2、复习难点:海洋地理的考点及内容因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结合度较高,如海岸带的类型与等高线线地形图的结合,风暴潮、海啸的成因与天气系统、地质作用的结合,海-气相互作用与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关联,海水性质的判读及描述与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的结合……这些难点的落实解决也是对必修模块内容的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可结合具体的资料充分分析,化解疑难。

第一章 海底地形与形态一、海底地形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1海洋地理(2021·浙江高考真题)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

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A.海沟B.海岭C.海盆D.裂谷2.种植海草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①净化水质②提供农副产品③改变洋流性质④为鱼类提供栖息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A 2.C【解析】1.独特可知,图中板块边界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海底形成很深的海沟。

故选A。

2.海草被称为“海洋之肺”,可以吸收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①正确;提供农副产品不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错误;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种植水草无法改变洋流性质,且改变洋流性质未必是有利影响,③错误;海草可以减缓海水流动,附着、沉淀水中营养物质,从而为鱼类提供栖息地,④正确。

故选C。

3.(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

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

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

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

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

【答案】(1)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3分;错答、多答不得分。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4海洋地理海洋权益考点剖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4海洋地理海洋权益考点剖析

海洋权益---考点剖析
主标题:海洋权益副标题:认清海域的划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海域的划分,海洋权益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考点剖析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命题时,海洋权益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题型多以综合题
为主,也有少量的选择题,重点考查海域的划分、海洋权益的维护等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示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考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侧重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能力。

如2015年江苏卷第40题考查我国海域划分,
所考查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
读书。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
1.认清我国海域的划分
2.掌握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1 )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2)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3)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地理》高考考点解析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4、【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6、【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

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7、【海—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所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

一方面,海洋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

例如,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

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

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8、【厄尔泥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与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正好相反,当赤道太平洋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暖水被吹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

拉尼娜常与厄尔尼诺交替出现,但其发生频率要低于厄尔尼诺。

例如,80年代以来仅发生了3次拉尼娜,是厄尔尼诺发生频率的一半。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

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岛南美西岸则多雨。

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

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

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

9、【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

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

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

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驱动,以及地─月─日系统转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海水呈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这种波动称作潮汐。

潮汐对航海等海上活动以及近岸生态有着直接影响。

、洋流的主要成因:风海流主要是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密度流是由于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补偿流是由相邻海区海水的盈亏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10、【海岸类型及其特点】海岸具有多种类型,根据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将海岸分为四种类型: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海岸和生物海岸。

基岩海岸:独特的岬湾地形,沿岸有众多的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的天然良港。

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沙质海岸: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淤泥海岸: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大多数淤泥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养殖。

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又是鸟类及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

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对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起到良好作用。

11、【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以滩涂资源开发、港口建设及其相关产业为主,涉及渔业、港口运输、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许多方面。

1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也是温室效应增强的表现。

海岸带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特别是沿海国家和一些海岛国家,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更甚,如荷兰、孟加拉国及热带大洋上的一些小岛国。

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等;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境。

1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通过技术措施,减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适应气候变化改变农作物的种类与品种削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14、【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水资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海水的直接利用,就是用末经淡化的海水代替淡水来利用。

如,在农业利用上,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在生活利用上,将海水用于公厕冲洗、消防用水等;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工业冷却水。

大型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一类是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三类是沿海城市。

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

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

15、【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被称为“液体矿山”“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

海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主要的生产方法有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其中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

16、【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底矿产资源分滨海砂矿、油气资源和多金属结核三大类。

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是一项主要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的工程。

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油气资源为主。

17、【海洋油气资源。

锰结核】世界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海岸等地区。

我国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东海和南海的北部湾。

18、【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的前景】潮汐能发电需一定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波浪能的优点: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海面极少平静,波浪随时可以利用。

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西风带海区。

19、【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生物资源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

海水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浅海大陆架海域。

世界主要渔场有北太平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秘鲁沿海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和东北大西洋渔场。

20、【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过度捕捞,处于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的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危机。

珍稀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种类已几乎绝迹。

(2)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导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减少,引起海洋生物物种种群减少。

(3)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管理;(2)合理捕捞,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1、【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目前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居住、通讯、储藏和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而且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