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

合集下载

痿病

痿病

2000级针灸讲义痿病刘凤斌一概述1.定义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临床上尤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壁"。

"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壁"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2.源流本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痿论》中专题论述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疗大法,强调本病主要病理为"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五体失养,发为痿病,据五脏所主,提出"皮痿"、"骨痿"、"筋痿"、"肉痿"、“脉痿”,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痿大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隋唐至北宋时期,将痿列入风门,较少进行专题论述。

金元时期,张子和强调火热在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痿病无寒",对"风、痹、痿、厥"予以鉴别。

《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云"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

故其本源又复大异。

"《丹溪心法》明确指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并提出"泻南方,补北方"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并创名方"虎潜丸"。

《临证指南医案·痿》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丹溪心法》、《类证治裁》还提出了瘀血致痿的论点。

3.范围西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后遗症,或脊髓颅脑损伤,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发表者:赵东奇 1663人已访问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

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

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

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痿证的辨证分型肺热津伤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湿热浸淫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

脾胃气虚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

肝肾亏损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淤血阻滞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见瘀斑,四肢脉络青涩,脉涩滞。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

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瘦弱不用。

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留"之谓也。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

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的诊疗方案一、概念痿病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症。

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肌萎缩侧束硬化,周期性麻痹等。

二、诊断标准1.疾病诊断标准1.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为,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

或有药物史,家族史。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做CT、磁共振等。

(5)应注意与痹证、风痱、震颤等鉴别。

1.2 一般分期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3 西医诊断标准(1)急性脊髓炎①急性起病,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②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的脊髓横断性损伤,即包括了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③脑脊液压力正常,常规、生化检测可见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

④MRI检查可见脊髓内节段性长T1、长T2信号。

(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①急性起病,常有感染史。

②肢体远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的对称性感觉障碍及弛缓性运动障碍,对称性植物神经障碍。

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④肌电图可见去神经性变性。

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1、湿热浸淫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麻木不仁。

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脾胃虚弱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缓。

3、肝肾亏虚: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

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4、气滞血瘀四肢痿软,麻木不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三、观测指标(一)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检项目。

辨证痿病

辨证痿病

辨证痿病京朋名汇老中医堂李济仁解释说:“痿病”即中医“痿证”,系指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

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

因多发生在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称。

临床表现痿病以筋脉弛缓,肢体肌肉软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证候特征。

但因证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有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者;有缓慢发病者;也有时轻时重,周期性发作者;有疲劳后发病者,有睡卧后发作者。

有以女性多见,有以男性为主者。

一般以下肢发病多见,也有见于上肢、肩背者,有影响窍隧,难于张口、睁目者,甚至瘫痪于床者。

有以肢体近端肌肉弱于远端者,或以肢体远端肌肉弱于近端者。

初则仅为肌肉软弱无力,久则肌肉萎缩不典籍论述《内经》是最早记载和论述“痿病”的古籍之一,并设“痿证”专篇。

《素问·痿论》专门论述了痿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痿大法。

病因病机方面,主张“肺热叶焦”,筋脉失润;“湿热不攘”,筋脉弛缓。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

病证分类方面,根据五脏与五体的关系,提出了“痿蹙”、“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分类方法。

治疗方面,提出了“治痿者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的针灸治痿原则。

《内经》丰富的论述,为后世认识痿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隋唐时期,将痿病列入风门,较少进行专题讨论。

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痿叙论》指出情志、劳逸致“内脏精血虚耗,荣卫失度……故致痿必”,“痿壁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

金元时期,张子和对“风、痹、痿、厥”予以鉴别,《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指出:“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

痿病的辨证论治

痿病的辨证论治

痿病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凡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尚不明显,属实证;而起病缓慢,渐进加重,病程长,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多属虚证。

2、辨脏腑发生于热病过程中,或热病之后,伴咽干咳嗽者,病变在肺;若面色萎黄不华,食少便溏者,病变在脾胃;起病缓慢,腰脊酸软,遗精耳鸣,月经不调,病变在肝肾。

二、治疗原则1、独取阳明即指治痿病应重视调理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的精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运,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养肢体筋脉,有助于痿病的康复。

所谓调理不尽属于补益,脾胃虚弱者固当健脾益胃,而脾胃为湿热所困者,又当清胃火去湿热,皆属治阳明调理之法。

所谓“独取”,乃重视之意,不应理解为“唯独”之法。

2、泻南补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即指治痿病应重视滋阴清热,因肝肾精血不足,不独不能濡养筋脉,且阴虚则火旺,火旺则阴更亏,故滋阴可充养精血以润养筋骨,且滋阴有助降火;外感热毒,当清热解毒,火清热去则不再灼阴耗精,有存阴保津之效。

若属虚火当滋阴以降火。

若湿热当清热化湿而不伤阴。

3、治兼夹怔在调理脾胃、滋阴清热的基础上,对痿病的兼夹证要予以兼顾治疗,视其所夹湿热、痰湿、瘀血、积滞等,分别治以清湿热、化痰浊、祛瘀血、消积滞或清郁热等,辨证论治,才能收效。

4、慎用风药因治风之剂,皆发散风邪,开通腠理之药,若误用之,阴血愈燥酿成坏病。

至于因七情六欲太过而成痿者,必以调理气机为法,盖气化改善,百脉皆通,其病可愈。

即吴师机所谓“气血流通即是补”之理。

三、分证论治肺热津伤症状:病起发热之时,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

方中以人参、麦冬、生甘草甘润生津,益气养阴;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火麻仁宣肺清热,润燥降逆;蜜炙枇杷叶、阿胶、炒胡麻仁润肺滋阴清燥。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如太极、散步等,增强
体质。
环境适宜
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 持室内干燥、清洁,避
免潮湿。
注意口腔、皮肤清洁, 勤换洗衣物,防止感染。
饮食护理
01
02
03
04
饮食调养
根据痿病的不同证型,选择适 宜的食物,如温补阳气、滋阴
养血等。
转移注意力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 ,如听音乐、阅读等,转移注 意力,缓解病情。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关爱和支 持,共同应对痿病带来的困扰

04
中医康复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 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灸治疗痿病的效果与针灸师的技能 和经验密切相关,因此选择经验丰富 的针灸师进行治疗是关键。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 痿病的概述 • 中医护理原则 • 痿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 中医康复疗法 • 痿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痿病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痿病是由于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 ,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 的一种病症。
分类
痿病可分为皮、脉、肉、筋、骨痿等 五种类型,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的 不同,又有热痿、寒痿、湿痿、燥痿 、血虚痿等多种分类。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不良生活习惯等 诱发因素。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 医。
康复指导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功能锻炼

第八讲痿病证治

第八讲痿病证治

第八讲痿病证治痿,同“萎”,一指枯萎,一指痿软无力。

痿证,是指肢体枯萎、痿软无力的一类疾病。

本篇论述了痿的病因病机、分类、治疗,是论痿的专篇,故名。

【原文】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故肺热叶焦(1),则皮毛虚弱急薄(2),着则生痿躄(3)也。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4),胫纵而不任地也。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5),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注释】(1)肺热叶焦:形容热邪伤肺,津液耗损,宣肃不能的状态。

(2)急薄:形容皮毛干枯的样子。

(3)着则生痿躄:着,邪气留而不去。

躄,两腿行走不便。

痿躄,指四肢萎废不用的病。

(4)枢折挈:枢,指关节。

折,折断。

挈,提举。

枢折挈,形容关节迟缓,不能提举,犹如枢轴折断不能活动的样子。

(5)腰脊不举:腰脊不能活动。

【按语】论述了痿的主要症状。

痿躄,是痿的通称。

脉痿:关节如折不能提举,足胫松弛不能站立。

松弛性瘫痪。

筋痿:口苦,筋脉拘急挛缩。

拘挛性瘫痪。

肉痿:口干渴,肌肤麻木不仁。

麻木性瘫痪。

骨痿:腰脊不能活动的瘫痪。

【原文】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脏之长(1)也,为心之盖(2)也。

有所失亡(3),所求不得,则发肺鸣(4),鸣则肺热叶焦。

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5),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6),数溲血也。

故《本病》(7)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8),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9)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10)。

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11)也。

有渐于湿(12),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13),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痿证及治疗

痿证及治疗

痿症可见于神经系统和肌肉损害引起的肢 体弛缓性瘫痪,如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 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 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癔病性瘫痪和表现 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证等,具 有痿证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篇辨证治疗。
(一)感受温毒
温毒内侵—— 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五体 失养
兼症:皮肤干燥,心烦口渴, 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2、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3、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4、主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养阴 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的肢体痿软 证。
1、症状:
主症: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 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
二、源流
❖《内经》对本病论述颇详,阐述了痿证的病 因病机、病证分类及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指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 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 养,肢体痿软。还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 、肉五痿,以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与五脏的 关系。 ❖在发病原因上,《素问·屡论》》指出了“ 热伤五脏”、“思想无穷”、“焦虑太过”、 “有渐于湿”及远行劳倦、房劳太过等,
1、症状: 主症:起病缓慢,渐见肢体
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 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 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 兼症: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 经不调。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 肝肾亏损,阴精不足,筋脉失养。 3、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4、主方:虎潜丸为主方。滋阴降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壮筋骨,用 于治疗肝肾阴亏有热之痿证。
二、病证鉴别
1.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 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不利、口眼歪 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痿是由于中风 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 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 。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 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一、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编码:WB444)o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ICDTO编码:G61.003)o(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o(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8):583-586)o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湿热浸淫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痿病(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

2.未出现呼吸肌麻痹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4)心电图;(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脊髓磁共振等。

1辨证E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

(2)脾胃虚弱证:益气健脾。

痿病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

痿病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

痿病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中医关于痿症的研究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痿症与五脏皆相关,按照五脏之所主,痿症亦分为五种,“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素问》,对应为筋痿、脉痿、肉痿、痿躄(皮痿)、骨痿。

痿症发病皆责之于脏气热而伤阴,阴津耗伤无以濡养其所主,故发为五痿。

筋痿责之于“肝气热”,伤及肝阴,无以濡养筋膜,“筋急而挛”,不得舒展,故称为筋痿。

脉痿责之于“心气热”,血热上行,下脉空虚,“枢折”(膝关节)抬举不利,小腿及踝关节痿软无力,发为脉痿。

肉痿责之于“脾气热”,脾者体阴而用阳,热则伤阴,脾阴不足则阳失所守,转输精微失司,脾热传于胃,胃干而渴发为脾约证,肌肉失于濡养而不仁,故称为肉痿。

痿躄责之于“肺热叶焦”,盖与其他四脏四痿相关,又总督津液输布,灌溉三焦,其症状不仅仅局限于皮毛,故不称为'皮痿’而异名'痿躄’,躄者泛指四肢无力,以下肢症状为重。

肺者朝百脉,主气,输布津液,脏腑官窍皆依赖肺之濡养,肺热伤津,所求不得,宣降失常,失其所主,致脏腑官窍皆不足,故称肺为“脏之长也”,肺热者亦可痰凝,痰热互结,阻塞三焦百脉,多属重症。

骨痿责之于“肾气热”,阴精暗耗,肾阴不足无以养骨,肾精不足无以养髓,故“骨枯而髓减”,精髓失养,督脉不充,周身痿软,颈项无力,发为骨痿者多病症后期。

痿病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痿症的基本病机是五脏气热,究其原委或可有三,一则感于六淫外邪,尤以湿邪伤脾、热邪伤津为重;二则七情内伤,尤以气机失常伤及五脏为重;三则劳伤过度,尤以房事不节伤及阴精,损及肝肾。

故外因湿热,内因脾虚,累及五脏,本虚标实,阴津亏耗是痿症的基本因机。

就其五脏所伤,必见于所主,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感受温热毒邪,甚或气营两燔,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液不得输布,五脏失其濡养,热病后发为痿证,属于肺热津伤,津液不布之证型。

痿病病案分析

痿病病案分析
执行情况回顾
定期对康复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 回顾,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度和效果, 及时调整方案。
预防措施建议
避免外感内伤
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外感风寒湿 热等邪气侵袭,同时调节情志, 避免内伤七情过度导致脏腑功能
失调。
合理饮食调养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 避免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以 免助热生湿,加重病情。
剂量调整策略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如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可适当减少药量;如患者症状 持续加重,则应增加药量或更换更有效的药物。此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 及时处理。
04
康复护理与预防复发措施
康复护理方案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康复护理方案制定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护理方案,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 动、按摩推拿等。
02
病案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张某
就诊时间
2023年3月15日
职业
工人
性别

年龄
45岁
病史回顾
既往病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重大 疾病史。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发病诱因
患者于1年前因工作劳累 后出现双下肢无力,逐 渐加重,伴有肌肉萎缩

治疗经过
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行 针灸、推拿等治疗,症
状未见明显改善。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外感因素
外感湿热、寒湿等病邪,侵入肌肉筋脉,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肌肉失养
而发病。
02
内伤因素
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均可损伤脏腑精气,导致精血不足
,肌肉筋脉失养而发病。
03

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

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

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周围神经损伤(痿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周围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而发生的损伤,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导致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神经断裂、神经轴突断裂、神经失用。

具体临床表现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木;(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木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木;(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木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木,上肢觉得全部丧失,上肢各类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8.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克不及背伸及外翻,足趾不克不及背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觉得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XX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也可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等。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瞤动、肢体麻木、痒痛等。

可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1)症状进展超过8周,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多数呈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如MADSAM),近端和远端均可累及,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有深、浅感觉异常;(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4)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6)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脑病学》(王永炎、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1)脾胃亏虚证:四肢麻木无力,甚则肌肉萎缩。

手足欠温,神倦倦怠,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2)肝肾亏损证:肢端麻木,甚则感觉消失,肢体痿软无力或拘急疼痛,肌肉萎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

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3)气虚血瘀证:四肢痿软无力,麻木、疼痛,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或沉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胃亏虚证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等。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概述 02 护理评估 03 护理要点 04 健康指导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1
概述
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使经脉失养所致。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脾、肾。周围性神经病变、脊髓病变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2
护理评估
• 1 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 • 2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 4 辨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瘀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
并配合处理。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4
护理要点
• 给药护理 • 中药汤剂宜温服。 • 饮食护理 • 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 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 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 2 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 临证(症)施护 • 1遵医嘱给予针刺。 • 2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症护理常规进行。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3
护理要点
• 一般护理 •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 3 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 4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 5 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 6 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6
健康指导
• 1 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 2 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 3 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4 对早期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活动,或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痿病泻南方补北方的理解

痿病泻南方补北方的理解

痿病泻南方补北方的理解痿病泻南方补北方的概念痿病泻南方补北方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一种。

它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是中医学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痿病,是指人体气血虚弱,肌肉松弛力量不足的病症。

泻,是指人体内的阳气过盛,需要通过某种方法排出来。

南方和北方,是指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布,南方气候湿热,北方气候干燥寒冷。

痿病泻南方补北方的理论认为,痿病是由于人体阳气过盛,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因此需要通过泻南方来排出过盛的阳气;同时,痿病还伴随着气血虚弱的症状,因此需要通过补北方来强化人体的气血。

泻南方的作用与方法泻南方的作用泻南方的作用在于排出人体内过盛的阳气,恢复阴阳平衡。

同时,泻南方还能够清热燥湿,通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

泻南方的方法泻南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疏通经络: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疏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排除体内瘀阻。

2.排汗疗法:通过温泉浴、艾灸等方法使人体出汗,从而排出体内湿气。

3.清热泻火:通过中药治疗,如黄连、黄芩等清热泻火的药物,促使体内热毒排出。

4.饮食调理:进食一些寒凉性质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等,可以起到泻南方的作用。

补北方的作用与方法补北方的作用补北方的作用在于强化人体的气血,改善痿病患者的虚弱状况。

同时,补北方还能够温暖体内寒凉之气,增强人体的阳气。

补北方的方法补北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中药补益:通过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耆等,来改善人体气血不足的情况。

2.食疗调理:进食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可以起到补北方的作用。

3.运动锻炼: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循环,改善痿病症状。

4.养生保健: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调养人体的气血。

痿病泻南方补北方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痿病泻南方补北方适用于以下症状:1.痿病:如下肢无力、肢体发麻、肌肉松弛等症状。

痿病(脊髓损伤)诊疗方案

痿病(脊髓损伤)诊疗方案

痿病(脊髓损伤)诊疗方案2012年一、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痿病”进行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1. 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比较单纯,脊髓损伤多因外伤所致。

现代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督脉所损。

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督脉损伤则引起经脉阻滞不通导致“四肢懈惰、不仁不用”。

随之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涉及手阳明大肠经出现大便功能失常。

2. 辨证论治⑴截瘫早期(伤后10天内)多为外伤跌仆,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宜活血化瘀,疏通督脉,疏筋壮骨,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赤芍15g、当归20g 、地龙20g桃仁15g 、川芎15g 、熟地黄20g、党参15g⑵中期(伤后10天至20天)肿痛减轻,腹胀消减,大便不畅,小便储留,治宜温经通脉,续筋接骨,用健脾温肾汤加减:党参15g 、黄芪30g 、山药20g、白术15g枸杞子15g 、山萸肉25g、白扁豆15g、补骨脂15g茯苓10g、诃子肉10g、五味子10g、吴茱萸15g⑶后期(伤后20天至3个月)多为脾肾阳虚,督伤络阻致腰背、四肢软弱无力,治宜助阳补火,温通经络,用归脾汤加减,另外气血两虚,应以大剂补益之品,固本培元,方用壮阳健肾丸或虎潜丸加减:黄柏25g 、龟板25g 、知母25g 、熟地黄25g陈皮25g 、白芍25g 、锁阳25g 、虎骨(用狗骨代,炙,30g)干姜15g、当归20g 、牛膝15g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痿病(脊髓损伤)可起到“疏通督脉,调理阴阳”的作用。

脊柱骨折应首先手术复位,待脊椎骨折愈合后才能进行针灸治疗,以防止脊柱骨折复发,重新压迫脊髓。

⑴肢体瘫痪:①夹脊电场疗法处方:脊髓损伤节段的上下端两侧各一对夹脊穴。

操作:针柄接电针仪导线,同1组导线连接同侧1对夹脊穴,正极在上,负极在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痿病附一院内科教研室[概述]与痹病的区别.一、定义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又称痿躄。

痿——肢体痿弱不用躄——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肌萎缩型痿病轻证:“睑废”,见眼睑下垂概述二、源流首见于《内经》,并有专篇论述。

分类:皮痿、脉痿、筋痿、骨痿、肉痿病因病机:“湿热不攘”“肺热叶焦”治则:“治痿独取阳明”“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攮,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津于五脏,五体失养,肢体痿软“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源流⏹汉、晋、隋、唐很少有专篇论述,列入风、痹、厥、虚劳等诸证之中。

⏹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痿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的病机特点。

源流金元.张子和强调火热《儒门事亲》首次鉴别痿病与风、痹、厥的异同。

“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

故其本源,又复大异。

”源流朱丹溪《丹溪心法》专列痿论病机:“痿之不足,乃阴血也”。

治疗:“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

“泻南方补北方”。

——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用虎潜丸,通过滋阴养血而达到清五脏内热之目的。

源流《景岳全书》强调精血亏虚致痿“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丹溪心法》、《类证治裁》瘀血致痿概述三、范围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癔症性瘫痪或脊髓颅脑损伤等。

神经源性——中枢、周围、神经肌肉接头性肌源性——遗传、炎症、代谢废用性缺血等病因病机痿病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痰瘀阻络,筋脉失养温热疫毒邪热未尽居处潮湿肥甘厚味后天失养久病大病禀赋不足房劳太过外伤跌仆久病入络四肢筋脉肌肉失养手足乏力筋脉弛缓肌肉萎缩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病机小结1病机肢体筋脉失养3病性热证、虚证居多2病位筋脉肌肉涉及肝肾肺脾胃诊断1.主症:上肢或下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驰缓,肌肉痿软无力(软瘫)。

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

2.伴随症: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上眼胞下垂,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甚则呼吸、吞咽困难。

3. 病史:由感受外邪或内伤积损的病因,或多缓慢起病,也有突然发病。

4.神经系统检查:肌力、肌张力下降,肌容积萎缩。

可作肌电图、肌酶谱、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肌肉活检等。

鉴别诊断痿病痹病相同均有肢体活动不利,可出现肌肉萎缩不同病机肢体筋脉失养风寒湿热之邪闭阻肢体筋脉。

症侯肢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

肢体无疼痛。

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

鉴别诊断痿病偏枯相同均可出现肢体活动不利,肌肉萎缩,或瘫痪不同病机肢体筋脉失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症侯肢体肌肉萎缩或瘫痪一般双侧对称出现,并伴有脏腑气血亏虚之表现。

无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

虚证多见。

可出现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不利)、偏身麻木。

实证或虚实夹杂多见辨证论治辨脏腑病位辨虚实缓急辨证要点辨证论治重视调理脾胃1治疗原则不可妄用风药2重视补益肝肾3“治痿者独取阳明”的含义一则补益后天:益胃养阴、健脾益气。

二则清阳明之热邪:“取”又取走、清除之意。

“痿证断不可作风治”。

治风之药,以发散疏泄为主,易伤津耗血,酿成坏病“泻南方,补北方”。

即补肾清热的方法。

痿病日久,皆累及肝肾,故须重视补益肝肾,育阴清热。

主症次症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

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

脉细数。

肺热津伤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临床应用:⏹1.壮热、口渴、多汗——重用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清泻肺热⏹ 2.呛咳少痰、咽干不利——加瓜萎、桑白皮、川贝:清热润肺止咳⏹ 3.肺胃阴伤,见身热退净,食欲减退,口燥咽干较甚者—用益胃汤加山药、苡仁、谷麦芽等:润胃健脾,固护阳明⏹ 4.肺热津伤日久转为五脏受灼、肝肾阴亏者——结合滋补肝肾,达到滋水清金之目的。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主症次症四肢痿软,肢体困重,足胫热蒸,尿短赤涩。

发热,胸闷脘痞,肢体麻木、微肿。

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濡数。

湿热浸淫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化裁。

临床应用:⏹1.湿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加厚朴、茯苓、苡仁、泽泻:加强理气淡渗利湿;⏹ 2.长夏雨季——加藿香、佩兰:芬香化浊,健脾除湿;⏹ 3.热邪偏胜,身热,小便赤涩热痛——加忍冬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 4.热盛伤阴,见形体消瘦,足胫热蒸,心烦,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去苍术,加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热。

苍术燥湿健脾;黄柏清下焦之湿热,萆薢、防己导湿热下行,当归、川牛膝活血养血,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

湿热留注下焦,易耗肾阴,须慎用辛温苦燥之品,及时用清淡滋阴善后。

主症次症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

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

舌质淡,苔薄。

脉象:细弱。

脾胃亏虚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临床应用:1.肥人多痰,脘腹胀闷——六君子汤:健脾化痰;2.中气下陷,头晕气短,声低懒言——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举陷。

参苓白术有四君,山莲扁豆砂薏仁,桔梗载浮枣汤引,健脾渗湿此方珍。

主症次症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

下肢痿软,甚则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目眩发落,耳鸣咽干,遗精或遗尿,或见妇女月经不调。

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

肝肾亏损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虎潜丸加减(熟地、龟板、知母、黄檗、虎骨白芍、锁阳、陈皮、干姜)临床应用:1.阴虚热甚,口干尿赤,胫热——去锁阳、干姜,加鹿角胶、牛骨髓、猪骨髓:加强补肾填精;2.精亏血少气虚,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加黄芪、党参、当归、阿胶、鸡血膝:益气补血;3 .阴损及阳,畏寒阳痿,小便清长,舌淡,脉细无力——去知母、黄柏,加鹿角胶、紫河车、仙灵脾、巴戟天:补肾温阳。

主症次症外伤病史或久病体虚,四肢痿软,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

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四肢青筋显露。

舌质黯淡或青紫,瘀点或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

脉络瘀阻治法:益气养营,活血去瘀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补阳还五重用芪,归芍芎龙桃红依,益气活血通脉络,中风后遗偏瘫宜。

预防调摄1.防潮湿、适寒温、远房帏、调情志。

2.加强护理(保持功能位,防止挛缩、肉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救治(辅助呼吸,排痰)。

3.加强肢体功能活动及按摩、针灸,防止萎缩。

病例分析于某,男性,42岁。

因四肢无力2天而就诊。

患者2天前作重体力劳动后,全身汗出、口渴,随即自觉全身无力,下肢为甚。

次日出现四肢无力,不能自行起床、站立、步行,双上肢不能举。

伴神疲,气短,心悸,脘腹胀闷,口淡纳差。

追问病史患者已反复发作1年余。

刻诊:四肢肌肉无萎缩,双下肢肌力2级,肱二头肌及股四头肌腱反射消失。

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

舌淡,苔薄白腻,脉沉弱。

查:血钾2.8mmol/L。

心电图示T波低平、U波明显。

病例分析陆某,男,48岁。

因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5年而入院。

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小腿无力,易疲劳,跑步变慢,逐渐出现双小腿肌肉萎缩,双足骨间肌萎缩呈弓状足,双手大小鱼际肌萎缩,无关节肌肉疼痛,伴腰背酸软、畏寒、夜尿多。

诊见舌质淡黯,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

辨虚实缓急(1)实: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肌肉萎缩尚不明显,属肺热津伤(温病)或湿热侵淫。

(2)虚:起病缓,病程长,渐进发展,筋脉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证。

辨脏腑病位病起发热、咽干、呛咳,或热病后出现肢体痿软不用者,病位多在------肺;四肢痿软,食少便溏,腹胀,病位多在-----脾胃;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伴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月经不调者,病位多在------肝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