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王蒙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饱含人性的深度思考和生命的磨砺。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以来,王蒙一直活跃在文坛,并且多次获得了诸多文学奖项。

本文将通过文学批评视野,探讨王蒙小说的独特之处,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提纲:一、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1.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2.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法3.注重反思社会问题二、“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1.身临其境的经历2.深入到人性的所在3.对生命的思考三、文化记忆再现的主题1.历史上的“大事”和史诗2.文革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困难3.人性共同的面向和认识四、王蒙小说的艺术性价值1.人物形象的塑造2.情感的表达和抒发3.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五、王蒙小说的意义和价值1.文学批评视野下的历史评价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对文学发展的启示六、王蒙小说中的性别议题1.女性形象的刻画2.爱情与婚姻的探究3.女性生存状态的呈现七、王蒙小说的家国情怀1.对故乡的回忆与怀念2.对祖国的热爱与关注3.民族精神的体现与表达八、中国文学的全球化1.王蒙小说在全球文学市场上的影响2.中西文化对话的跨越3.中文小说在国际上的地位九、文学批评和王蒙小说的关系1.批评视野对王蒙小说的影响2.文学批评在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批评视角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通过以上几个提纲点,本文将深入王蒙的小说创作中,同时也会探究更多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问题,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1.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提纲一探讨王蒙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主要包括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法和注重反思社会问题等方面。

这些特点共同构建了王蒙小说的艺术形式和主题内容,是深入探讨王蒙小说的基础。

2. “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提纲二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

王蒙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生活和写作,他的作品深受这段历史经历的影响。

因此,“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是理解和解析王蒙小说的重要环节。

对女性声音与女性主体性的再思考——论王蒙小说《笑的风》中的女性形象

对女性声音与女性主体性的再思考——论王蒙小说《笑的风》中的女性形象

对女性声音与女性主体性的再思考——论王蒙小说《笑的风》中的女性形象作者:蔡郁婉来源:《艺术评论》 2020年第11期蔡郁婉【内容提要】王蒙的新作《笑的风》描写了主人公傅大成17岁以来的个人经历,塑造了傅大成、白甜美和杜小鹃等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描写了傅大成与这两位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

借助对“新时期”文学中一场并不鲜见的婚外恋的重新讲述,王蒙重新思考了爱情乌托邦叙事,指出农村妇女被抛弃的遭遇在其中被湮没,也揭示了女性声音对父权秩序所具有的颠覆力量。

通过白甜美与杜小鹃的人生故事,小说也或在无意之中触及了对女性主体性与父权秩序之关系的探讨。

【关键词】《笑的风》;女性声音;主体性王蒙的新作《笑的风》篇幅并不长,时间上却跨度极大,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2019年。

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傅大成17岁以来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傅大成的爱情经历与婚姻生活。

由此,小说也塑造了在傅大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白甜美和杜小鹃。

这两个女性角色分别作为傅大成被父母包办成婚的第一任妻子与自由恋爱的第二任妻子,虽然具有某些符号化的倾向,但也在以往同类人物的序列中显示出了某些新的特征,从而使我们对王蒙的性别观有了新的理解纬度。

一、关于“理想之爱”的反思关于理想爱情的想象和书写是“新时期”文学中并不少见的主题。

同时,秉承“五四”新文学的传统,理想爱情在“新时期”文学之中亦被赋予了突破禁锢、呼唤人性的救赎意义。

“爱情不仅意味着理想主义者的固守,‘合理、健全的人生’,而且意味着个人的天空、人性的领地。

”[1]这种关于理想爱情之救赎功能的想象在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之中达到了极致。

在这一小说中,钟雨与老干部只见过寥寥数面,却相爱一生。

张洁以这样一段“镂骨铭心”的、纯粹的柏拉图之爱,构筑了一处精神家园、一个“想象中的现实”,“从灾难血污的底景上凸现并救赎出‘人’”[2],并以此呼唤着文明社会的到来[3]。

《笑的风》首先也是一个关于爱情想象的文本。

试论王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

试论王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

试论王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作者:白杨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9期摘要:在王蒙创作的大量小说中,经典之作非常多,手法比较独到,往往以犀利的眼光看待社会。

在王蒙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本文将着重分析王蒙的几部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特征。

关键词:王蒙小说人物形象特征在王蒙创作的小说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有很多,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但都来源于生活,给人警醒,小说中的角色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缩影,在当时社会随处可见的人,也有的是作者自己的缩影。

一、知识分子形象及特征(一)刘世吾和林震的形象及特征王蒙的《组织部新来了个年轻人》震惊文坛,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林震由小学教师进入组织部后的成长历程。

主要塑造了林震和刘世吾两个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人,林震是一个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激情的积极主动的热血青年,在小说中,他发现了麻袋厂隐蔽的问题后,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并且向刘世吾报告情况,却遭到了冷漠和挖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顽强实干。

[1]而刘世吾却不一样,尽管是在前线工作过的老干部了,但是他却有一副能而不为的官僚形象,他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尽管有高深的理论能力和一系列政治概念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却对一切都那么平平淡淡,常常将“就那么回事”挂在嘴边,对生活一切都没有了兴趣。

刘世吾和林震两个人的形象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都代表了当时各社会阶层人的总体特征,林震是有志青年壮志难酬,在挫折中步履艰难地前进,对社会的建设充满了信心,另一类人刘世吾则对生活和社会失去了信心,这篇小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以刘世吾为戒,以林震为榜样,从而在工作中改进自己的不良作风。

(二)倪吾诚的形象及特征《活动变人形》中的倪吾诚,是一个出生于封建家庭,却充满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社会多余人。

在他的家庭中,父亲自缢、伯父发疯、父亲窝囊、母亲是女强人,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的双重性格,尽管早已把科学民主的新思想扎根于心底,却冲不破旧的社会现实,对现状不满却无法改变,只是自己发牢骚,在奋进与堕落中挣扎,又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课外阅读】浅谈王蒙小说的人物心理性格

【课外阅读】浅谈王蒙小说的人物心理性格

【课外阅读】浅谈王蒙小说的人物心理性格王蒙从七九年后致力于小说创作的革新。

从写作中篇《布礼》开始,随后又写了《夜的眼》、《风筝飘带》、《蝴蝶》、《春之声》、《海的梦》。

突出人物的意识活动,以意识流手法改变了小说创作的面貌。

王蒙的创新是从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开始的,从情节结构改为心理结构,大量的感官印象和意识流动进入作品,从心理角度处理时间次序和空间位置,构成一种新的小说形式。

从小说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中国当代小说突破政治框架进入人学的一个跃进。

这一跃进并不是一般的把人物创造作为文学的中心命题,而是进入性格内部,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目标。

王蒙的小说正是通过人物自身的意识展露,让人物的心理图景以直观的形式袒露在读者面前。

当然,王蒙的小说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以人物自身心理活动为主,有的也介入作者的心理分析,但总的趋向是进入人物心理过程,人物所表现的是心理性格。

《春之声》中的岳之峰,由大量的感官印象,触发起种种联想,这联想是活泼的跳跃的,时空颠倒交错的,构成他在历史转机时期的思绪飞扬的心理图景。

读者对外在的东西就如同那辆闷罐子车里的旅客模模糊糊,然而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岳之峰的意识和情绪的流动。

这意识的流动有一条心理主线,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心理,这就是结构中心。

在一场大混乱之后,人们的神志刚刚得到调整,虽然仍有混乱,但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秩序。

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的岳之峰,在一个闷罐子车的小空间里联想着世界的大空间,在一个半明半暗嘈杂拥挤的环境里,联想着一个现代文明世界,在时来运转的时候联想着昔日的命运多艰的日月。

这小与大、嘈杂与现代文明、几十年的坎坷多艰与一旦时来运转,两者之间的不对称,在他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张力,一种躁动不安的张力,这种心理张力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产生比复杂的艺术触动,因而也在心理上与读者产生共感、印象、人物、景物闪现变迁,令人眼花缭乱,不同于情节小说。

《春之声》中所有的物象都经过岳之峰的抉择和折射。

论王蒙笔下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存在

论王蒙笔下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存在
“ 年 布 尔 什 维 克 ” . 蒙 的 生 命 就 名 少 起 王 与 命 和政 治 息 息 J火 。往 他 充斥 符 对 “ 葶 ” f } { 义 的反 ^ 纠 传 统 文 化 ! I 以及 政 治 、 命 、 性 等 宏 大命 题 的 审 视 。 笔 下的 女性 们 毫 允 节 人 他
现 r时 性 传 统 荚 德 的 歌颂 l. . 綮 的 作 ^ ,以作 行 1。 代 人 身 份 现 的 “ 史” 饯 的选 择 。 这 样 两 类 女 一 的 特殊 存 浮 使
治 风 暴 足怎 样将 她 们 抛 … 止 常 生 活 的轨 迹 . 命 被 . 臀 的 痫 生 f f { I I 她 们 的 灵魂 无 法 舒 腮 自由 的 触 须 : 们 看 到 政 治 强 权 楚 _ 何 使 她 我 盘 l J f的 心 灵变 形 、 扭 曲 . f J 活 人性 的畸 变 蠹 蠹 欲 动 着 H 的暗 、 作
富 深 刻 的精 神 活 动 为 研 究 者 所 历数 所 探 究 .I 中 的 女性 形 象 卸 i其 『 『
经 常 处 于被 遮 蔽 的状 态
悲 , , ft , 、 lLf ¨ 光把 她 f f 变 成 r甭定 的 对 j 州 1 怖 2的 钌膏 rL 1 c J 『『 】J
荷 性 税角 的 必 注 然 绝 不 仪 仅 ” 卡 女 性 人 物 n 种 种 悲 剃 表 勺
, _局 限 于 人物 本身 , 转 较 为 恻 大 的 空 问 午 溉 念 . 】 ÷ ¨ 即从 她 身
文 献标 识 码 : A
关键 词 : 蒙 : 王 女性 形 象 : 悲剧 性 中 图分 类号 : 【 I) 26
文 奄 编号 :I7 —2 ¨( O O)9 0 8 — 6 3 1 2 l 0 — 0 2 0l

活动变人形 论文

活动变人形  论文

一、形象各异的悲剧女性形象《活动变人形》这部小说中主要是由四个女性人物,两个男性人物而构建成的。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都是封建男权主义思想的受害者,然而,她们又都是封建思想的捍卫者。

但是,她们悲剧的成因又是各有不同的,下面将对其中三个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进行具体分析。

(一)静宜静宜是典型的旧式女人,儿时裹过脚,从而脚部轻微的畸形,正如她的脚那样,娘家的教育使她的思想还是守旧的,念过学堂,却也只是装装样子罢了。

她一心想把丈夫管教成听话顾家的传统丈夫,然而,倪吾诚的思想却是与她格格不入的。

她不想也不能融入丈夫倪吾诚的生活,静宜听到吾诚的英文就发慌,就觉得气短心跳,头晕胃痉挛。

倪吾诚曾试图带她走进他所谓的高贵文明的欧罗巴式生活。

那是他们刚到北京时仅有的快乐时光。

他带静宜去听讲座、学英文、划小船、看电影,然而在城市知识界的生活中,静宜只觉失魂落魄,无处安生。

对新事物的排斥与生活的压迫使得静宜又回到了封建妇女原有的位置上了。

静宜为了这个家尽心尽力,与倪吾诚进行一系列的斗争,在经过图章事件后对倪吾诚彻底失去了信心,从而想到“败坏”,然而在倪吾诚醉酒生病后又悉心照料他“说下大天来,我们不能没有你,你也不能不要我们呀!①”在倪吾诚生病的时候她发出了最真诚的感慨。

而事后他一番感人至深让倪吾诚都觉得自叹不如的话语也多多少少的挽回了丈夫的心。

然而,一个家庭的悲剧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力挽狂澜而避免发生的,最终,倪吾诚离她而去,1950年他们正式协议离婚。

她的一生,是一个不成功的旧式女人的一生的代表,在生命的后几年才摆脱不幸婚姻的枷锁,她一心想维护她的旧式生活,却因丈夫的反叛和自己的愚钝而最终孤老。

提到静珍,让人又爱又恨,又觉得毛骨悚然,可以说,她是一个极其可怜的人,但是,她又是一个极其可悲的人。

她18岁结婚19岁守寡,年纪轻轻的她为了封建贞节而折磨自己一生。

在小说的第二章①静珍就上场了,开头用猫这个古代认为是淫恶化身的动物来突出人物的内心的扭曲变态。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2)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2)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2)王蒙散文读后感4王蒙,这位被著名评论家张光年先生称为我国“当代文坛奇才”的杰出作家,与新疆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

自1963年底“自我流放”到新疆,到1979年6月“右派分子”问题被彻底“改正”回到北京,由青年进入中年,王蒙在新疆整整度过了16年屈辱而又充实的漫长岁月。

其中有7年时间,他更是在边远的伊犁巴彦岱农村当了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一直与那里的维吾尔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崐在这段艰辛而压抑的日子中,王蒙与一切有志气的知识分子一样,并没有向命运屈崐服,更没有消沉颓唐。

他在生活的最底层默默地思索着、吸收着、积累着,也企盼崐着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文艺队伍中来,在文学事业中一试身手。

有道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国家不幸诗人幸”。

在新疆这段不正常的崐荒.唐经历,对于作家王蒙个人来说,并不全是坏事。

关于如何看待这被迫中断创作崐的20年,王蒙曾有一段很有辩证意味的总结说明。

他说“如果不中断的话,在那崐种环境里,势必有两种可能。

一是得绝对的沉默,这并不大可能,因为我从小就积崐极参加革命,做布尔什维克,做党员,一心一意跟党走,假如1957年以后我没崐有被划进去,就设想我就清醒看到这一切都错了,我就保持沉默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崐这也不可能。

相反的有一种可能就是跟着‘左’起来。

但‘左’到姚文元的程度也崐不可能,因为我心里毕竟有善良的一面,我下不了手,我现在写小说对很反面的人崐物也下不了手。

但起码柳青式的悲剧在我身上会出现,就是我以很大的力量努力把崐当时的政策口号变成我自己的思想感情,再把它写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写崐出来,可不久发现是写错了。

”王蒙幽默地说,这种情况“从政治上说,对我个人崐很好”。

(见《王蒙文集》第8卷614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在这段崐非常时期的思想、生活、情绪、知识和艺术的全面积累,是王蒙在新时期最初的几崐年里,就能以极佳的竞技状态实现自己文学创作的“二度青春”,十几来频频引领崐文坛风骚,进入他文学事业辉煌时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蒙小说女性人物群像概览

王蒙小说女性人物群像概览

Overview the Female Characters of Wangmeng’s
Fiction
作者: 郜元宝[1]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浙江社会科学
页码: 134-13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王蒙;小说;女性形象;恶女;善女
摘要:王蒙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自成体系,常为学界所讨论,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同样别有意味。

本文以王蒙近70年小说创作中的主要女性作为考察对象,简略分析了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并将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善女"和"恶女"两大系列,进而探讨王蒙塑造笔下女性形象所折射的作家本人的复杂心绪及其含蓄、素朴的"古典"美学情趣。

王蒙小说主要不是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揭示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虽然在其创作领域中并不独占鳌头,但在文学批评视野下,其作品却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以王蒙小说作品中的“抒情写实”为主线,探讨王蒙小说在文学批评视野下的价值和意义。

一、文学批评视野背景下的王蒙小说二、“抒情写实”是王蒙小说的写作特色三、城市题材与青年表达在王蒙小说中的表现四、以“半抬着头”为例,探究王蒙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五、王蒙小说中的真实与虚构六、以《黄金时代》为例,探讨王蒙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七、城市生存的政治历史痕迹——王蒙小说中的历史意识八、以新旧玩具为例,探讨王蒙小说中的“诗性”九、在“抒情写实”中探究王蒙小说中的精神寄托以上九点将会成为本文探讨的内容,通过细致地分析与论证,将会从多个角度极致解读王蒙小说作品的内涵,展现其在文学批评视野下引人注目的价值与意义。

1. 文学批评视野背景下的王蒙小说在这一部分中,论文可能会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探讨王蒙小说在当代文学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力,以及其作品广受赞誉的原因。

可以结合一些文学批评的专业观点,如认为王蒙小说的创作有扎实的历史功底和深厚的思想内涵等。

2. “抒情写实”是王蒙小说的写作特色这部分将会深入挖掘王蒙小说的“抒情写实”写作特色,探究其在小说中的表现方式和含义。

可以通过对王蒙小说中的情感描写、语言质感、人物刻画等细节方面的分析来阐释这一写作特色。

3. 城市题材与青年表达在王蒙小说中的表现这部分将会着重探讨王蒙小说的城市题材与青年表达,从中揭示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变革给个体生命与情感带来的冲击、矛盾及其反应。

可以透过王蒙小说中的城市表象、青年表达等方面,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城市/青年文化,以及这些文化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力量。

4. 以“半抬着头”为例,探究王蒙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本部分以王蒙小说中的一位小人物形象——“半抬着头”为例,探究王蒙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小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向读者呈现出王蒙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特点和写作面貌,同时也展现出王蒙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独特性思考。

王蒙《活动变人形》中静珍形象的精神分析

王蒙《活动变人形》中静珍形象的精神分析

就在与扰了她清 梦的猫 的骂 战中泄漏 出灵魂 的阴森之气 。 她一跳 老高 , 呸呸呸呸呸呸” 她“ 啐了一顿 , 她想象着 她 已经 抓 住 了那 么 一 只 肚 皮 滚 圆 眼 放 绿 光 的 虎 皮 猫 。那 是 邪 恶 和 无 耻 的化身 。她 的笤帚疙瘩每一下都打在这魔鬼 的猫 的腹部 , 打得猫 遍体淋血 。 ] 静珍觉得周 围的世界是 充满敌意 的 , 她有 的是满 腔的仇恨 , 不是清 晰的对准某个人 , 是一种模 糊 的整个 的社会 , 她的生 而 是 活状态 , 她通 过对周 围对社会 的发泄将这种被压抑 的本能找到一 个发泄的对象 , 暂时缓解 内心的焦虑 紧张达 到暂时安 静的状 态 , 其实是她潜意识的一种反抗 , 只是一另外的面貌出现。此时的静 珍无疑是病态的 , 她会无缘无 故 的大 哭 , 出令人 毛骨悚然 的声 发 音, 经常会处 于一种非理性 的混乱状 态 中, 无时无刻 不在 寻找压 抑 本 能 宣 泄 的 途 径 。 弗 洛伊 德 说 : “ 的性本能是生命 的原动力 ,在人类 生 活中是异 常活跃 , 人 像地下奔腾的岩浆 , 无时无刻不在蒸腾 、 冲动、 寻求着爆 发。 - ”4 她总会觉得周 围邻居想要算计她 , 这也 成为她破 口大骂的主 要理 由, 但她的这种发 泄几 乎都 是 口头发 泄而很 少 达到 武力 冲 突, 也就很容易看出她只是在找 心理 的平衡 点 , 支撑着 她不至 于 完全的崩溃 , 她在涂完唇膏最后的一瞬周姜 氏从镜 子里看 到了 自 己的影像 的无助 、 悲惨 、 望和 残酷。她又 哼地 冷笑 了一声 。想 绝 算 计我么 , 让我进你 的圈套 连环计 么, 想 想剥我 的皮 , 我的筋 , 抽 喝我 的血吃我的 肉么 , 你算 下了你 的眼睛。 静珍假想的敌人 , 支持 着她 战斗 下去 , 在每 次静宜和倪 吾诚 吵架之后 , 替她 出气 的一定 是胞姐静 珍 , 这个时 而疯癫 的女人令 倪吾诚心惊 肉跳 , 她会 以非 常强势 的姿 态出现。在这猜忌 , 骂 , 谩 疯癫之 中静珍实现 了压抑本能的变形发泄 , 但这种发泄是不完全 的, 无法和正常 的生 活等量齐观 , 必然 导致病态 , 欲望不能 满足 , 在静珍意识 中深受传统伦 理的影响 , 守 节” “ 比什么都 重要 , 至 甚 为此她还颇以为骄傲 , 但潜 意识就像 冰山 的底 部 , 藏着丰 富的 蕴 能量会不断的找 时机来 发泄 , 以就 呈现 出变 形 , 癫 的状态 。 所 疯 我们会发现 , 静珍很少有幻想 , 甚至没有憧憬 , 谩骂和愤怒成了她 性格的主要成分 , 的灵魂似乎死掉 了, 她 被抽空 了精神 只剩躯壳 。 这也是那个病态社会 在小 人物身上 的折 射。

《这边风景》中雪林姑丽形象分析

《这边风景》中雪林姑丽形象分析

62徐小军(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重庆 永川 402160)摘 要:雪林姑丽是王蒙小说《这边风景》中塑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吾尔族女性形象,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一位女性.她柔顺、胆小、忍耐的性格使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不断被伤害,但她没有向命运、爱情、事业缴械投降,而是勇敢的像丁香树干一样,为了开花,承担了一切忍受了一切无言于一切也付出了一切.雪林姑丽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使其最终赢得爱情和事业,过上幸福的生活,体现了清雅馥郁的娇柔美丽与不屈命运的精神蜕变的审美意义.关键词:雪林姑丽;人物形象;审美意义中国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3-62-04收稿日期:2020 - 04 - 07作者简介:徐小军(1981 - ),男,江苏南通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这边风景》是作家王蒙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尘封40年后,于2013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2015年获得第九届矛盾文学奖.该书以民族志的书写方式讲述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新疆各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的文化、精神、情感,围绕多民族国家中民族与国家这个中心,全方位、多层面的展现一群可爱善良的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与群众的形象.小说塑造了伊力哈穆这个伟岸而富有情感的维吾尔族壮汉形象,也塑造出近20多位勤劳智慧的边疆女性形象,其中雪林姑丽是作者塑造的最为成功,也是作者最为喜欢的人物形象.雪林姑丽在维吾尔语中是丁香花的意思,作者对丁香花是偏爱的,花了大量篇幅来描述雪林姑丽这位边疆的丁香花,在第45章中以第二人称“你”为这丁香花一样的姑娘作了“小传”,并在这一章最后跳出小说叙述,专门引用写丁香的古诗词来表达对雪林姑丽的喜爱与赞美,勾勒出雪林姑丽这一清雅馥郁、不屈命运的人物形象.拟从雪林姑丽的生活经历、人物性格的成因分析和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三方面对其进行探究.1 人物形象的生活经历1.1 命运的挣扎与落空雪林姑丽,1942年出生在著名的无花果之乡阿图什,她的父亲是一个做土炉的能工巧匠,她的母亲是一位以绣花帽为生的普通的穆斯林妇女,随父母从阿图什步行到喀什噶尔.她3岁半的时候,父亲的去世打破欢乐和谐的氛围,生活每况愈下,饥饿、寒冷和黑暗与她结伴.她的母亲嫁给一个蓄着一撮小胡子的肉贩子,人称“小胡子阿哥”,在“小胡子阿哥”的赞美伊犁语言鼓吹下,她和母亲跟随着徒步2个月来到伊犁,这个亲切而又生疏的地方.8岁那年,母亲因难产离世,继父娶了一个性格乖戾、面貌凶恶的私商的女儿,成了一个“既有父亲又有母亲”,“既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的孩子.小学是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中度过,小学毕业后,回到队里参加生产.16岁那年,未到结婚年龄的他,在继母的蛮横和继父的冷淡,以虚报2岁的方式与彪悍的马车夫泰外库结婚,开始了一段不幸的婚姻.1.2 爱情的降临与眷顾雪林姑丽生性懦弱,习惯于无言与忍受,自行承受伤害并宽慰他人,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也敢于勇敢地终结不幸的婚姻.离婚后的雪林姑丽,摆脱了不幸婚姻的枷锁与束缚,敢于渴望与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小说运用细节、动作、语言等多种表达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如食堂、麦场、夜晚等,写出了雪林姑丽对艾拜杜拉崇拜、仰慕与暗恋.尽管她结过婚,在外人看来是那么的不太匹配,但在爱情降临时,沉静温顺、从不敢独立决定的雪林姑丽,这一次却勇敢地做出了她一身最重要、最英明的决定:勇敢表达出爱情.艾拜杜拉的心里也有温柔的雪林姑丽,两人一拍即合,美好的爱情就此降临.这才有了爱情初始时候的苦涩、甜蜜、亲切、质朴,到新婚旖旎时,小说特意为雪林姑丽和艾拜杜拉安排了“脱靴”和“情话”两个生活细节,表达出艾拜杜拉对她的爱与尊重,突显爱情与婚姻的幸福[1].1.3 事业的渴望与执着小学毕业回生产队从事生产,她崇拜劳动,尊重和热爱她的工作,无论是处于怎样的职业角色,她都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作为食堂炊事员,她总是认真的处理与分配着食物,为群众做好保障;作为试验站学员,她总是刻苦的学习,努力去掌握农业技术;成为农业技术员后,她总是勤奋的工作,为农民服务.雪林姑丽的变化告诉我们,人有一种渴望,渴望光明、渴望善良、渴望爱情、渴望事业.尽管我们的奋斗并不一帆风顺,奉献也并非能获得相应的报答.但我们仍然应保持住渴望、保持住奋斗的梦想.2 人物性格的成因分析2.1 出身的无奈与不幸卢梭曾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童年的雪林姑丽完全不设防、完全没有抵御能力,不敢说出自己的愿望、要求、意见,不敢表达出自己的爱和恨、快乐与苦恼,不敢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敢面对恶势力抗争.用小说中的话来说,就是“怕”,你的“怕”来自于严肃而虔敬的父亲,终日操劳、无言无语的母亲,蛮横的继母、冷淡的继父,来自于伊斯兰的清规、穆斯林的戒律和古老生活的游戏规则.总之,这样的出身记忆,沉重而温暖地陶冶着你,让你在20岁前习惯于不幸、习惯于失去幸福、习惯于被忽视、被歪曲、被伤害,也无动于衷.2.2 朋友的信任与鼓励小说中有三个人物对其影响较大,一是吐尔贝逊薇,她和雪林姑丽、狄丽娜尔自幼结下的“小丫头们的友谊”,她有主意、有魄力,对雪林姑丽和狄丽娜尔遭到的磨难、内心的隐痛,给予了最大的关切和帮助[2].二是小说男主人公伊利哈穆,他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维吾尔族男性,也是乐于助人、性格开朗的好干部.他对雪林姑丽和艾米拉克孜关怀备至,是她们的主心骨,也是她们精神的支撑.三是杨辉,县农技站驻公社的农技员,这个梳短辫子、戴眼镜、骑男式自行车、叽里咕噜说着四川风味的维吾尔语的汉族姑娘,她身上的执着、进取、奋斗深深地影响着雪林姑丽.一言之,这些时代的先锋、青年的榜样,对雪林姑丽的信任与鼓励,对其成长起着重要的推拉作用.632.3 自身的执着与信念雪林姑丽的青春是苦涩和波折. 她是一个幼失怙恃、身世不幸、纤弱温顺、羞怯无言,16岁就被继父母做主嫁人,完全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姑娘. 在新社会,她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摆脱无爱婚姻的羁绊, 逐步成长为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表达自己的爱憎,并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农业技术员.她对爱情是执着的,对好青年艾拜杜拉由钦慕而钟情而心疼的微妙心理,还有新婚之夜的甜蜜和不让脱靴的别扭之情所暗示的精神上的差距到心心相印[3];她对事业是执着的,做大队食堂炊事员是兢兢业业的,做试验站实习员和农机技术员是尽心尽力,她对家庭是执着的,对丈夫体贴、对孩子慈爱.执着和信念使她成为一位宽厚仁爱、心胸开阔、有主见、敢担当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从人物的发展历程来看,雪林姑丽经历了人生中的很多不幸,命运多舛,但她却始终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对爱情的渴望.她柔顺、胆小的性格使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不断被伤害,但她没有怨天恨地、自怨自艾,而是仍保持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面对不幸、痛苦,用承担、忍受、无言和付出展示出不服输的精神力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热情,始终葆有乐观、奋斗的生存态度.3 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3.1 清雅馥郁的娇柔美丽雪林姑丽,即维语的丁香花,丁香花的气味很特殊,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有“天国之花”的美誉,丁香花寓意着爱情和勤奋、谦逊,是一种对爱情的忠贞,而且它还是天真无邪和消思念的象征,一般用其比喻女性的娇柔美丽,是一种最高的称赞.小说第45章,作者一反小说常规,用抒情散文的笔调,直接露面向“你”——雪林姑丽倾诉,既写了我们相识相知相交的过程,又写了雪林姑丽的精神成长史,引用了李商隐、李珣、李煜和李清照等四个李姓诗人对丁香的愁苦视觉形象的描述.作者不认可这种愁苦的感受,感受的是它的颜色的清雅随和,它的形状的简单纷纭,它的气味的浓馥自然,它的枝干的纠结坚决、柔韧自由.结尾以一篇唯美的“丁香赋”来赞美雪林姑丽柔弱而又坚韧,平常而又不凡的性格:“问君何事到人间,繁花寻觅是春天. 雪林姑丽应难忘,丁香满树香满天. ”[4]赞美了雪林姑丽像绽放的丁香花一样清雅馥郁,赞美了敢于承担了一切忍受了一切无言于一切也付出了一切的普通而又不凡的维吾尔族青年女性.3.2 不屈命运的精神蜕变雪林姑丽在磨难面前虽然有时存有宿命论的思想,但仍能够认真面对生活,在艰难中能够向生活的磨难发起挑战,这种执着进取是她能够与艾拜杜拉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转化的知识女性,她希冀将来家庭的构成应以爱情为基础. 爱情是促使她人生转变的重要的催化剂,催化她从一个胆小、懦弱的女孩蜕变成一个有主见、敢担当的女性.而当坏人利用泰外库无端诬陷她所敬爱的好人伊力哈穆时,她顶着压力勇敢地找前夫泰外库澄清事实,揭露阴谋时,这个人物才真正地站起来了,完成了她精神的蜕变. 若干年后,当作者要离开伊犁, 雪为他饯行时温情地说:“如果他们用不着你,你就回来吧,我们这里有要你做的事情……”这亲人般的褒奖和鼓励,“像一个雷霆一样在我的心头响起!”这时的雪林姑丽,已是一位宽厚仁爱、心胸开阔、有主见、敢担当的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雪林姑丽是虽经风雨,改造世界,不屈命运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与人民的热爱和彼此的情谊[5].4 结语《这边风景》中雪林姑丽尽管童年是不幸的,对出身无法选择,但她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性格,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在苦难面前,永远保持着人格尊严、道德激情,不服输的精神力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热情,始终葆有强健的生64存意志和乐观的生存态度.作者王蒙对雪林姑丽寄托了无限的感情,表达了那个单纯年代的最圣洁的情感,对雪林姑丽的赞美,是对爱情的赞歌,劳动的圣歌,人性的颂歌,将爱情、女性、劳动、文学完全融为了一体.[参考文献][1]王金胜,段晓琳.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 - 《这边风景》简论[J].东方论坛,2014(1):100 - 106.[2]陈柏中.读《这边风景》四题[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75 - 82.[3]时曙晖.双重身份双重视角下的人生样态— 论王蒙长篇小说《这边风景》[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2 - 65.[4]王蒙.这边风景[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5]傅书华.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亲密拥抱—论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J] .湖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9 - 53.[审 稿:王磊强,责任编辑:王磊强]The Image Analysis of Shirley Guli in the Novel The View HereXU Xiao - jun(Basic Courses Department,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Yongchuan 402160,China)Abstract: Shirley Guli is a very important female image of Uyghur nationality in Wang Meng's novel "The View here",and she is also the woman that the author focuses most on. Her submissive,timid and patient character makes her constantly hurt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but she does not surrender to the fate,love and career,and she is brave like the lilac trunk,in order to blossom,bearing everything,and doing everything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Shirley Guli's spirit of perseverance and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make her finally win love and career,and live a happy life,which reflects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delicate and fragrant beauty and the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of unyielding fate.Keywords: Shirley Guli;character image;aesthetic significance65。

被压抑的悲剧--简析《活动变人形》中的静珍形象

被压抑的悲剧--简析《活动变人形》中的静珍形象

弗洛伊 德创立 的精神分 析 心理学所 探 讨 的是 关于病 态人 的无 意识 ,涉及人 的焦 虑 、紧张以及人格 的病理表现等等 , 探究人 类行为背后 的欲望、动机 。而后荣格创立 的
这 种生命 的躁动与社 会伦理 的冲 突的结果 使得她 的性格 变得病态 ,“ 她的眼角里流 露 出那么多 的幽怨、疯狂和憔悴 ” ,[ 7 】 她的恶 ,
望组成的。
个人之为女人 ,与其说 是天生 的 , 不如说是形成的。 ” 王蒙笔下的姜静珍可谓 是 中国男权社会塑造 的一个典型。她十九岁 守寡 , 依从所谓 的贞节规 约 , 将守寡当成事 业来做。这种违背人性的道德观念 ,被女性 自 身认 同, 甚至被植入其潜 意识 中,她们将 此 当作一种荣耀执行下去 。“ 公婆去 世以后 她 已经被婆家的人遗忘 , 丈夫去世以后她已 经将 自己遗忘。 ” 静 珍把 自己的悲剧归结为 命运, 道德的严酷使她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 当妹妹传达倪吾诚 “ 姐姐应该改嫁 ”的建议 时 ,她 “ 连私下 的刹那 的犹豫或 波动也 没 有” ,因为在她眼里,“ 守志正如她是女人 , 她 生于姜家嫁于周 家……这都是命 。 ” ・ 荣格指 出: “ 我们虽以牺牲 自己的内在 现 实为代价赢得了社会 的赞赏 , 但我们 自己 的内心世界却一片空白。 我们不得不在精神 的双重磨难 中讨生活。 ” 姜静珍看似已经习惯这种 “ 守志”生活 了, 实际上. 她始终摆脱不 了埋藏在 自己潜意 识 里的生命本能的纠缠, 本能 的压抑在潜意 识 中跃跃欲试。她经常幻想着丈夫周少华成 了 自己所爱恋的儿 子、孙子。作者通过对静 珍潜 意识 的挖掘 , 展示了她 内心涌动的生命 力。然而残酷 的现实和 自己所坚守 的道德信 念 迫使她必须 “ 守志” 。这样静珍 只能默默 品味这爱 的饥渴 , 用顽强的毅力压抑 自己的 身 心。这是对生命 的亵渎 ,对人性的抹杀 。

周姜氏:天使还是魔鬼?--《活动变人形》中姜静珍形象新论

周姜氏:天使还是魔鬼?--《活动变人形》中姜静珍形象新论

周姜氏:天使还是魔鬼?--《活动变人形》中姜静珍形象新论张波涛;温奉桥【摘要】周姜氏是王蒙《活动变人形》中的一个悲剧女性,通常对她的关注都是站在倪吾诚的角度把她视为一个深受封建伦理压迫的变态形象,实际上这种简单结论与文本多处细节不符,周姜氏的悲剧并非一个封建伦理悲剧,而是一个抱有古典式爱情理想的痴情女子的悲剧,她的“守志”从根本上是出于对爱情的坚守,而她的变态既与她的爱情观有关,也受时代环境影响,在事实上表达了一种命运悲剧观。

【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活动变人形》;姜静珍;封建伦理;古典爱情理想;命运【作者】张波涛;温奉桥【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在王蒙的代表作《活动变人形》中有这样一个女人,她长相平平但嫁得佳婿,然而不到一载便又丧夫,从此她便开始了终其一生的“守志”,这个女人就是令倪吾诚闻风丧胆的大姨子姜静珍。

相对于倪吾诚,作品对静珍的关注非常少,即便是顺便提几句也是将之作为倪吾诚的一个痛苦源,作为一个被封建奴役扭曲的“怪胎”、“魔鬼”而出现的。

这实在是一个遗憾,因为静珍这个人物其实不是封建礼教牺牲品甚至帮凶,这个人物的心理有其十分惊悚的一面,也有其十分可怜、诗意、遗憾的多面,她是一个失败的古典理想主义诗人。

《活动变人形》用较大篇幅论述静珍的有两章,即第二章和第十一章,其他章节中也有很多涉及静珍的部分。

在这些内容中,并未显示出静珍受到的所谓强大的封建礼教压力,也没有从社会层面找到静珍人格变态的决定性依据。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证实静珍并未受到巨大的礼教压力。

姜家代代读书识礼[1]79,姜静珍的父亲是乡下的地主、知名的中医,被聘为全县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的中医,静宜在县城上洋学堂,静珍博览群书,不仅会背千家诗[1]22,还读古今中外的小说,包括《西厢记》、《金粉世家》、《少年维特之烦恼》、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涉猎张资平、老舍、德莱赛、辛克莱、梅里美[1]194等。

植物妈妈读后感

植物妈妈读后感

植物妈妈读后感《植物妈妈》是一部由著名作家王蒙所著的小说,通过对植物世界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母爱和生命的意义。

小说以植物为载体,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众多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小说中,植物妈妈是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女性,她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孕育出各种植物,并且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植物提供养分和保护。

这种母爱的伟大和牺牲让人感动,同时也让人反思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态度。

植物妈妈用自己的生命为植物孕育生命,这种母爱的伟大超越了一切,让人感叹生命的伟大和宝贵。

通过对植物妈妈的描写,王蒙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众多问题。

在小说中,植物妈妈被人们视为异类,受到歧视和排斥,这引发了对社会对异类的态度和对于个体的尊重的思考。

同时,植物妈妈的牺牲和奉献也让人们思考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和对于母爱的理解。

小说通过植物妈妈的形象,呼吁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母爱的珍视,让人们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小说中,植物妈妈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用自己的生命为植物孕育生命,用自己的身体为植物提供养分和保护,这种母爱的伟大和牺牲让人动容。

植物妈妈的形象让人们重新审视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让人们思考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和对于母爱的理解。

植物妈妈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于生命和母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植物妈妈》这部小说,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

植物妈妈用自己的生命为植物孕育生命,用自己的身体为植物提供养分和保护,这种母爱的伟大和牺牲让人动容。

小说通过植物妈妈的形象,让人们重新审视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让人们思考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和对于母爱的理解。

植物妈妈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于生命和母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中,植物妈妈的形象让人们对于生命和母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植物妈妈用自己的生命为植物孕育生命,用自己的身体为植物提供养分和保护,这种母爱的伟大和牺牲让人动容。

王蒙小说女性人物群像概览

王蒙小说女性人物群像概览

2020年2月Feb., 20202020年第2期No.2,2020浙江社会科学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王蒙小说女性人物群像概览□部元宝内容提要王蒙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自成体系,常为学界所讨论,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同样 别有意味。

本文以王蒙近70年小说创作中的主要女性作为考察对象,简略分析了其中一些代 表性的女性形象,并将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善女”和“恶女”两大系列,进而探讨王蒙塑造笔 下女性形象所折射的作家本人的复杂心绪及其含蓄、素朴的“古典”美学情趣。

王蒙小说主要不 是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揭示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关键词王蒙小说女性形象恶女善女作者部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上海200433)一、王蒙写男性在迄今为止将近70年的小说创作中,王蒙用 各种方式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男性人物形象。

这构 成了他小说人物长廊的主干之一。

我们熟悉的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组织部”的 两个典型人物刘世吾和林震,七十年代《这边风 景》中的伊力哈穆、泰外库、库图库扎尔、麦素木、 尼亚孜泡克等一大群新疆少数民族正反两方面干部与群众代表,八十年代“鲜花重放”的张思远 (《蝴蝶》)、岳之峰(《春之声》)、钟亦成(《布礼》)、 缪可言(《海的梦》)、曹千里(《杂色》)等,《在伊犁》 中的默罕默德•阿麦德,好汉子伊斯麻尔与伊敏老 爹等(可以看出他们在《这边风景》中对应的前身, 但已今非昔比,甚至迥然有别了),更不用说《活动 变人形》中浓墨重彩加以描绘、始终被中国读者与 评论家热烈讨论的倪吾诚、倪藻父子了。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以四大卷 “季节系列”为核心,包括《暗杀》《青狐》等变奏曲 的集束长篇小说系列,以钱文、王模楷为代表的北 京文化界各路英豪的出现,基本完成了王蒙小说 男性主人公塑造的主体工程。

这些人物形象,大多鲜明而饱满,他们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的丰富蕴含,值得我们不断解读 和品味,可说是王蒙贡献给中国当代文学最主要 的果实之一。

无爱的荒原——浅析《活动变人形》中的姜静珍形象

无爱的荒原——浅析《活动变人形》中的姜静珍形象

无爱的荒原——浅析《活动变人形》中的姜静珍形象
车宝琴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0(000)015
【摘要】王蒙在<活动变人形>中塑造了几位女性形象,其中姜静珍这个形象最有其深刻性和社会警示意义.姜静珍是个独特的矛盾的女性形象,外表的粗鲁和野蛮,与内心的自怜和温柔,使她形成一个奇怪的复合体.内在矛盾的无法调节源于她内心痛苦的无法有效地驱除,她的"守志"的决心和坚定,与守寡的痛苦相冲突,更加重了她的疑心和凶恶,在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我救赎,这就是姜静珍这个人物悲剧的最终所在.【总页数】3页(P89-90,95)
【作者】车宝琴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多余人"--《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形象的解读 [J], 赵文辉
2.周姜氏:天使还是魔鬼?--《活动变人形》中姜静珍形象新论 [J], 张波涛;温奉桥
3.被压抑的悲剧--简析《活动变人形》中的静珍形象 [J], 裘甜
4.析王蒙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的"零余者"悲剧形象 [J], 陈虹睿
5.现代中国的杂糅半觉式典型——论话剧《活动变人形》中的人物形象 [J], 王一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处倾泻的力比多——简析《活动变人形》中的静珍

无处倾泻的力比多——简析《活动变人形》中的静珍

作者: 谷熠
作者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出版物刊名: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页码: 103-10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9期
主题词: 王蒙;活动变人形;反思力作
摘要: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既是王蒙创作道路上一部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王蒙对中国这个国度苦难历史的反思力作。

作家怀着忧国忧民的承担,探析国民的劣根性,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明、文化、历史、人性和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思考,文中以倪吾诚和三个女人无休止的家庭战争为背景反映了资本主义与封建家庭的极端腐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人民革命的必然性,以及改造中国文化形态的艰巨性。

同时塑造了在这种蜕变期里,知识分子及没落地主分子的绝望、扭曲和痛苦,更塑造了静宜、静珍、庄氏这样几位悲剧的女性,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尤其对静珍这一悲剧人物地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造成静珍及其命运悲剧的深层心理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王蒙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直比较关注女性的命运,对女性充满怜爱和同情,倡导她们追求人格独立和自我价值。

尽管王蒙对于自己笔下的女性没有做过系统性的概括,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对女性的一种独特的认识,从他的作品中仍能勾勒出一个内蕴丰厚的女性世界。

笔者对王蒙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进行了一番梳理,聚焦于他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心理,希望能刻画出他小说中女性形象世界的整体面貌,进而更好地去把握作者对女性的内心情感与思想流变历程。

本文第一章主要展现了王蒙笔下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具有进步思想意识的革命女性,二类是背负着传统文化烙印的女性,三类是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理想女性。

笔者通过梳理王蒙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展现了这三类女性形象不同的性格和思想。

第二章是王蒙女性形象生成论。

本章系统阐述了王蒙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因,一是王蒙受苏俄文学的影响,二是时代精神的影响,三是深层文化心理的影响。

第三章着重叙述了王蒙女性形象塑造的二重视角。

王蒙对女性形象描写的态度是宽容和微妙的,一方面对女性充满怜爱和同情,对她们的命运和生存现状十分关注,倡导她们追求人格独立和自我价值;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传统男权意识在他心底扎根,使他无法跨越这深层传统文化心理的积淀。

同时,他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他无法彻底超越自身而进入纯女性视角的创作,于是便导致了其小说创作过程中二重视角的错位。

本文通过研究王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以及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男权意识,不断探索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
态,将女性问题的研究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