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某某单科·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考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解析】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答案】B2015年题组1.(2015·某某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某某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某某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史学理论——史料使用【解析】《某某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X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X安作《某某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某某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某某单科·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 B.皇帝C.郡守、县令 D.丞相【考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解析】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与选用啬夫无关,故A项错误;皇帝直接任命地方郡守和县令、县长,与选用啬夫无关,故B项错误;郡守、县令选用啬夫管理司法和赋税征收,故C项正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与选用啬夫无关,故D项错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2)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2)

高2012级历史专题一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特点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3.下列有关商朝的神权色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低下 B.商王通过占卜以主宰国政C.主要表现形式是占卜、祭祀 D.“人牲”是商王用来祭祀天神的4.“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5.下列关于右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C.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D.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6.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7.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8.秦朝时,不是皇帝直接任命的官职有( )①太尉②九卿③县令④乡里等基层长官A.①②B.②③C.④D.①②③9.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B、分散宰相权力C、实行三省六部制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10.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一(必修一第一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某某摸底)《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导学号 04430060(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答案]B[解析]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听从周王的调遣,派兵随周王出征等,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故应选B项。

2.(2015·某某红色六校联考)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04430061(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春秋》把诸侯召见天子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这属于春秋笔法,同时也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对这样的史料应该辩证地看待,③④明显不正确。

3.(2015·某某一模)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04430062 (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最早的姓氏,姬、姜、嬴、妫等”可以看出都有“女”旁,结合史实,分析原因,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

4.(2015·某某四地六校联考)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1]

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1]

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等。

这里的周服饰的“秩序井然”反映的是A、井田制B、郡县制C、宗法制D、民主政治2.下面是根据《春明梦余录》中记载的公元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之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量所绘制统计图。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处理奏章(个)处理行政事务(件)A.明太祖勤于政事,举政果断 B.明太祖对臣下的工作能力感到不满C.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务繁杂 D.明太祖时内阁办事不力,被迫为之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4.“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5、民主革命时期反帝斗争以国内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首先应该进行的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维新变法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时

2.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 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 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5.行省的设置 秦
汉:
(1)行政区 划的演变 唐: 宋:
图c
图d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
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如图c)
(4)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 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如图d)
3.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特点与影响 (1)特点: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 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 盾始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
对比分析
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
(1)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
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2)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相权一分
为三,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成熟。
2.区别三省六部制、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都体现了分权思想, 唐朝分权目的在于皇帝集权;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 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君主专制政体 (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独裁 (3)弊端: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的政治决 策。 (4)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 必修1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 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图场景(“致远舰”撞向敌舰)发生在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图片反映了该信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A. 50周年B. 60周年C. 70周年D. 80周年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胜利的,2015-1945=70,所以是70周年。

故选C。

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①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③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故①③④正确。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故排除②。

故选C。

4.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命题范围:人教版•历史必修Ⅰ 2011、10、05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肯定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化。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主动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心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3.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缘由是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D.军机处的设立4.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恳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相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C.事实上不起任何作用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5.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缘由是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B.民族传统与思想相识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6.罗马人折服了希腊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

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折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高三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质检历史卷一(解析版)

高三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质检历史卷一(解析版)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A.内阁权力被大大削弱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军机处成为决策机构 D.中央机构分权制衡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错误!嵌入对象无效。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刺史、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自辟”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虚封”,只赐爵位,不予封地。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
A.分封制的消亡 B.宗法制的瓦解
C.君主专制的膨胀 D.中央集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了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 )

2019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案2必修一 专题二、三 含解析 精品

2019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案2必修一 专题二、三 含解析 精品

考案[2]必修一专题二、三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14)阅读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导学号33673183(C)清户部银库管收除在银数量表银数单位:万两C.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1851~1853年清政府并无急需偿还的债款,故A项错误;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开展,政府也没有放宽设厂限制,故B项错误;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需要大量军费来镇压农民起义,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这种变化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安阳一模·8)《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

此条款表明英国导学号33673184(B)A.与清朝关系友好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解析]《南京条约》是中英鸦片战争中方屈膝投降而非双方友好的产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可知,这是英国殖民者在赤裸裸的培植代理人和粗暴的干涉中国内政,故B项正确;材料条款中并没有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故C项错误;根据条约可知,英国殖民者干涉的不仅仅是司法主权,更多的还是中国内政,故D项错误。

3.(2018·四川绵阳一模·32)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

”这反映当时导学号33673185(D)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日本对清采取军事行动是不理智的行为,不能调动民众,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清朝国力远胜于日本,未提及是洋务运动之功,故C项错误;《申报》轻视日本国力,体现了社会舆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及参考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及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下)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专题一、二、三;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B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族田义庄是宗族宗法制度的产物,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明清时各地十分盛行。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

这表明族田义庄A .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B .在古代的存在有合理性C .有利于宗族内部平等D .是封建政府救济灾民的来源3.下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A 、环境:大陆与海洋B 、政体:帝制与共和C 、传统:专制与民主D 、基础:农业和商业4.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 .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5.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6.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军功爵制 D .九品中正制务运行的程式中。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二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二

材料二 中国政府对陛下(英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
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 这在原则上是如此地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地不能容忍,所以,为每 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 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 材料一中马克思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阅读材料——义和团揭贴,回答问题。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 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肯定爱国精神
但,
①迷信 ②盲目排外 ③依赖清政府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历史广角]
租 界 指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根据不平等条约 在通商口岸强占一部分土地,形成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 制度之外的,实行殖民地统治的特殊地区。租界是中国领土上的国 中之“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 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 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 逐渐近代化。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 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A.虎门销烟 C.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D.五四运动
(
)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A 对应度 有关但 不准确 正确 有关但 不准确 与题 无关 理由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不符合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 件”的史实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程度,但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 五四运动爆发时间是1919年,时间上不 符合

人民版一轮复习必修一历史试卷

人民版一轮复习必修一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可以用王国维的“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说明,此处他所谓的“天”是指A.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B.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2.“(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3.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4.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6..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 第二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 第二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济南二模)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

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解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使当时的希腊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从而出现大量的文艺作品,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美与爱的女神,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佣,反映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2.(2009年汕头二模)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解析:古希腊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是个城邦国家。

答案:D3.(2010年淄博模拟)奥运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行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做是英雄而受到欢迎。

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C.古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提到的是运动会期间的停战,是短暂的休战,不是不再发生战争了。

答案:D4.(2009年广东模拟)某中学高中的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时,众说纷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六次周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7至 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命题范围:必修一第一二章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从“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2.《史记·楚世家>引《齐书》:“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据材料判断,此长城A.目的是“互防”B.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C.属秦万里长城的一段D.成为中国农牧业区的分界线3.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D.宋代以来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4.“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5.柳宗元认为“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政”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政”指秦之“暴政”C.“制”是指郡县制D.柳宗元的判断正确6.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了,录取标准总成为问题。

唐朝科举考试考诗赋,宋朝则考“经义”,即仁义道德,演变到明朝,又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八股取士制度。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意在A.明朝政府希望通过八股文来选拔真正的人才B.明朝政府通过八股取士来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C.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7.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

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

可见,三司制度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得以实现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8.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有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

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B.封建制、大一统、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C.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D.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10.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11.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

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1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3.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4.《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

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1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17.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

”他们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高是基于A.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C.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18.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

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9.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下列剧情有违史实的有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台湾1895》中李鸿章说出了“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 .“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士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

日人登岸,民必歼之。

”与这一场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1.《马关条约》签订后,某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

你认为他说的会是A.我们(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B.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D.虽然我们以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也开过工厂,但这次开设工厂是合法化的,且更便利了22.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

甲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丁说: “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A.甲B.乙C.丙D.丁23.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

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B.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区别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成现实24.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

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25.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26.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 D.八国联军27.1906年孙中山的演说中有:“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

”这说明孙中山主张建立A.议会民主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C.议会君主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28.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29.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0.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其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A.宣布主权在民 B.规定国民权利C.实行三权分立 D.实行责任内阁3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中共的这一声明应发表在A.西安事变前 B.八一三事变后 C.洛川会议后 D.九一八事变后32.《警世通言》第十八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A.否定了科举制的作用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D.科举考试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33.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