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造毕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思考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背景介绍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试验区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给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1. 试验区位于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景,需要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长期以来,资源开发过度,环境破坏严重,尤其是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1.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是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农田面源污染、农业化学品过度施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需要加强规划管理、科技指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1. 试验区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出平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2. 需要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政府管理体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1. 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而现阶段政府管理体制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不足。
2. 需要改革政府管理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协调,推动生态环境监督和保护工作的有序推进。
六、建议与展望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利益机制,推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 加强法治建设,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提高违法成本,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3.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 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环境保护职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摘要: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惟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其20多年的实践是对生态文明经济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的生态学内容,具有广泛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学意义,对于落后地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毕节试验区;模式中图分类号:TU985.12+8文献标识码:A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西北部,辖6县3区,土地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其中高原山区面积占93.3%,人口83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
建立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解决贫困岩溶山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世界性难题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为贵州省、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地区有效解决经济、环境、人口等恶性循环问题提供示范性经验和理论,也为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奠定了实证基础。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要不断地克服改造中的负面效益,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按生态规律办事,建立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和谐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生态经济,建立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和社会平衡,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摆在首位,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的再生产,社会的再生产,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同步发展。
生态文明包括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其中良好的生态是基础,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
二、“贫困的恶性循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毕节模式”(一)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并且具有传递性,从而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作为贵州省的一个试验区,毕节试验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毕节试验区也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绿色发展的理念,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
毕节试验区面积较大,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自然条件比较好。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利用好这些天然资源,促进绿色轮回,保障生态安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
二、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生态保护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毕节试验区要维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保障生态环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
2、资源整合毕节试验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美,但是,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这就需要毕节试验区从整合资源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资源整合管理体系,将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资源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3、发展绿色经济毕节试验区发展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构建合理的生态经济体系,高效利用好当地的生态资源,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绿色文化,加速绿色发展,这样可以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完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践,毕节试验区还要进一步完善当地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规章,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切实加大追责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工作毕节试验区还需要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态意识,推进环保知识普及,培育环保习惯,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
毕节试验区作为贵州省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正承担着探索中国乡村振兴模式的重要使命。
在乡村振兴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毕节试验区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过程,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中之重,因为乡村地区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毕节试验区正是一个充满生态资源和潜力的地区,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
毕节试验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该地区拥有大片的山林、水域和自然景观,拥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动植物资源。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
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方式,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同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毕节试验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
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该地区加强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推进了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
这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毕节试验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该地区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利用生态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该地区也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这些成果为毕节试验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示范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毕节试验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尚不够合理,特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给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带来了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思考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思考:1.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如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等。
2.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需要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绿色产业的竞争力,推广绿色消费,建设低碳、循环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中心,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
4.加强教育和文化的传播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和思想的转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我们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的传播,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理解,激发人民对生态文明的热情和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生态环境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应对。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生态文明的发展和建设。
例如,加强对跨境污染的联合监管和治理,推广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加强生态文明相关国际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毕节地区是贵州省西北部的一个地区,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毕节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本文将探讨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探索。
首先,需要重视对水土保持问题的认识。
毕节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山地面积较大,土质贫瘠。
这就使得地区在雨季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同时,在过去长时间内的破坏性开发中,很多植被被破坏,土地失去保护,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土地利用和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土资源。
其次,要发展和应用新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方法。
毕节地区历史悠久,传统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方法不足以满足如今的需求。
需要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工作中。
例如,利用生态工程手段进行治理,重点发展降雨径流削减技术、防护林网、固土植被等生态工程。
此外,毕节地区还需要积极推进生态环保宣传。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人们全方位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毕节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向游客宣传和普及生态知识,让更多人加入到环保和生态建设中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最后,毕节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通过建立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
同时,各地区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日常监管和督促,对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罚和强制整改。
毕节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毕节地区的生态资源更加丰富、更加繁荣。
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大主题发言材料
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大主题发言材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大主题发言材料1. 引言毕节试验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毕节大方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或教训案例800字
毕节大方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或教训案例800字2020年6月,毕节市大方县成为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
在政策的支持下,荒退绿进、生态改善的大方县补短板,抓落实,因地制宜,从更高的层面推进生态建设。
2021年7月的大方,绿水青山成色更足,生态产业发展加快,打通了“两山”转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有的村子,中草药种满山坡,石头缝里都有了绿色;有的村子,盆景树装扮庭院,美了家园鼓了钱包;有的村子,食用菌“借居”松林,循环农业的试验稳步推进;有的村子,小龙虾“安家”山坳,田园牧歌落地生根…...羊场镇羊场社区村民蒋XX在山间深坳的地理查看完中药的长势,爬坡时在路边石缝里顺手摘得一颗草,端详片刻笑着说:“今年市场价50多元一斤。
”这颗石缝里的草,是中草药半夏。
羊场镇土地石漠化严重,不宜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却是半夏、苦参、白芨、桔梗、白花前胡等100多种中草药生长的天堂。
比如半夏,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种子掉落进石缝也会茁壮生长。
在我们这很多植物看起来像野草的植物,其实都是名贵的草药。
”蒋家父亲从1987年就开始发展中草药种植,蒋XX成年后继承父业,将产业不断做大,草药销往重庆、安徽、浙江等地。
订单最多的时候在2018年,她将种植面积拓展到1200亩。
今年,蒋XX流转500多亩土地,却只有200多亩用于种植中药材,其余300多亩种植烤烟。
"父亲常说,要以轮作改善土质。
”蒋XX粗略估算,若种植500多亩中药草,一年内累计向务工的村民发放20多万元工资,而种植烤烟更耗费人力,预计今年要发放60多万元工资。
土地亦需休养生息,人类以善相待,自然才敬之以礼。
蒋XX家的中草药远近闻名。
一种名为“重楼”的草药,若培育8年,一株最高能卖到2400元的价格。
羊场社区邻近的桶井社区,也因中草药闻名,却有着另一种“生态气质”。
上世纪0年代,大万县成居民人的月资200多元,确井任这居民吴维勇一年就赚了30多万,靠的就是自家房前庭院里大大小小的中草药盆景。
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展、 影响 了 山区人 们未 来 的生 存和 发展 。 严峻 的现 实 使人 们 认识到 , 必须 努 力地寻 求 一条 入 口 、 经济 、 会 、 境 和 资源 社 环
相 互 协 调 的 , 满 足 当代 入 需求 又 不对 后 代 人 的需 求 造成 既
同题 作 为 该区 环 保 工 作的 重 点任 务来 抓 , 开展 了三 岔 河 流
部 门扶 持 等 多种 形 式 , 以探 索 出 一条 生 态效 益与 经 济效 益
口的 9 .%, 28 少数 民族 占总人 口 的 2 %。0 7年全 区 实现 国 8 20 内生 产总 值 3 5亿元 , 3 完成 财 政 总 收入 4 . 47 6亿 元 , 食 总 粮 产 量 达 到 2 32 6. 7万 t农 民 人均 纯 收 入 24 8元 , 均 占有 , 5 人 粮 食 3 6 g 全 区现 有贫困 人 口 5 .1 人 。 4.k , 9 59 万 据 国土部 门 2 0 0 7年土 地变 更 调查 成 果数 据 , 区国 土 全
因 . 土 大 量 流 失 、 境 污 染 严 重 , 重 阻 碍 了 L】 经 济 发 水 环 严 L 区
模数 从 54 6t( ・m。下降 到 33 9t( ・m。 , 年 水土 4 年 k ) / 8 年 k )每 /
流失减 少量可超 过 2 0 0 0万 t 。 22 重 点 流 域 、 点 区域 环 境 治 理 成 效 明 显 . 重 试 验 区 始 终 把 保 障 饮 用 水 质 安 全 、 决 水 污 染 防 治 等 解
经 济效 益 和 生态 效 益结 合 起 来 , 寓生 态 环境 建 设 于 经 济 开
发之 中 , 保 以经济 开发 支持 生 态环 境建 设 , 生态 环 境建 确 以 设促 进经 济 开发 , 现 资 源 的高效 利 用及 生态 的 良性 循环 , 实
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何玉龙左雪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运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及经济学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基本概况、存在的环境建设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试验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对策;贵州毕节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14-02毕节试验区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由于岩溶地质成土慢、易淋失等特点,加之人口增长、陡坡耕种等原因,水土大量流失、环境污染严重,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影响了山区人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严峻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地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造成威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必须切实致力于把开发扶贫和改善环境结合起来,把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寓生态环境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确保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开发,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生态的良性循环,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试验区基本概况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6 853 km2。
最高海拔2 900.3 m,最低海拔457 m,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3.3%。
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
全区辖7县1市1管委会,250个乡、镇(办事处)。
2007年末总人口759万人,农业人口704.49万人,占总人口的92.8%,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8%。
200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4.7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63.27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2 458元,人均占有粮食346.9 kg,全区现有贫困人口55.91万人。
构建生态修复体系 建设毕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构建生态修复体系建设毕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李永荷1蔡曦2肖萧3杨先义1罗永猛1(1.贵州省毕节市林业局,贵州毕节551700;2.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气象局,贵州毕节551700;3.毕节市气象局,贵州毕节551700)摘要:构建生态修复体系,对于建设毕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提高生态环境资源质量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修复体系的几点举措,以期为毕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毕节;生态修复;示范区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14-0283-02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作用[1]。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将毕节市建设成生态文明先行区[2]。
由此可见,构建生态修复体系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3]。
1加快生态修复,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生态修复进程,着力在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提高森林质量上大做文章,以筑牢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供生态保障。
1.1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以长江支流乌江流域为主,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技术措施,结合天然林资源保护、绿色毕节行动、重点区域绿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恢复费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推广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巩固退耕还林等重要林业工程,加快建成适宜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提高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巩固防灾减灾效果。
1.2加大陡坡耕地治理力度陡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头,毕节是典型的山区,陡坡耕地面积大,如何利用好全市大面积的陡坡耕地,直接关系到全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
毕节实验区35年征文及自己的感想
毕节实验区35年征文及自己的感想毕节实验区35年征文及自己的感想1. 引言在中国的众多实验区之中,毕节实验区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
自1985年设立以来,毕节实验区经历了35年的发展和探索,逐渐成为了一个引领者和践行者。
而今年,为了庆祝毕节实验区35周年,举办了一系列的征文活动,让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可以共同回顾和反思这一历程。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对毕节实验区35年征文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我个人的感想和理解。
2. 毕节实验区的起源和发展毕节实验区成立于1985年,是贵州省确定的全国唯一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赋予了推动贵州经济发展和探索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经过35年的发展,毕节实验区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毕节实验区为贵州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 毕节实验区35年征文回顾为了庆祝毕节实验区35周年的重要节点,针对毕节实验区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举办了一系列的征文活动。
这些征文活动吸引了众多优秀的作者和学者的参与,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
从这些征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毕节实验区的赞美和祝福,更能了解到毕节实验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4. 毕节实验区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验区的创新模式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毕节实验区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和做法。
毕节实验区积极引进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整个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毕节实验区坚持开放合作,与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毕节实验区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为年轻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这些创新模式和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 我的感想和理解对毕节实验区35年征文的回顾和研究,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实验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贵安新区为例
N o n g y e j i n g j i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
人类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逐渐地,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共识。
坚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
一、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特殊重要含义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贵州省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基本途径。
贵安新区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国务院赋予贵安新区的三大战略定位中,其中之一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也是国家批复的唯一以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发展定位的国家级新区。
建设生态文明区,不仅是贵安新区的发展要求,更关系到全贵州省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全局。
贵安新区成立以后,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从总体层面确立了低冲击开发模式,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第一,统筹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
要立足重点功能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和明确功能定位,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将生态文明的要求体现在发展定位、目标、重点和政策支撑各个方面,统筹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城镇化布局、人口流向、体制机制等。
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握好五条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坚定不移走“生产生态化、生活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先行示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生态资源,促进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五是坚持依法保护、依法治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加快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快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并明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这给”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为此,贵州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立足优势、转变观念等方面去思索、研究和解决。
标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并正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共同努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对贵州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应当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一、牢固树立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不断改善的双促进、双丰收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这一要求尤为符合贵州发展实际。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全省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依托矿产资源开发的冶金、火电及化工产业所占比重大,加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影响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实现贵州永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发展意识,坚定不移地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立省之本。
我们不能走东部沿海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弯路,要围绕建设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始终不渝地推进生态和环境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双促进、双丰收,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能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Some Idea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Guizhou
作者: 石培新
作者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出版物刊名: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1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生态文明 问题 措施 贵州
摘要: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已不能忍受现代工业的不和谐发展,急需开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贵州的实际,提出全面实施“生态立省”发展战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改革生产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等措施,对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4年品读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品读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从小至家庭,大至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均不容忽视。
从早期的“四位一体”战略至后续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致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中,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
生态文明的建设,其意义深远,直接关系到民众福祉、国家未来及子孙后代的福泽。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与紧迫性,积极投身其中,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首要任务在于妥善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经济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正是这一辩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它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促进。
在“五位一体”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础,为其他各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生态环境保障,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自____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雾霾、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湖泊萎缩、森林减少、土地退化等问题,这些均对民众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平衡,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生态文明的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与目的性原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不可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肆意挥霍资源、破坏环境。
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以免给后代留下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累积性特点,一旦爆发便难以恢复如初,因此我们必须像珍惜生命一样珍视生态文明。
为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明确其内涵与构成。
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探析
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探析毕节试验区坚持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进行改革试验,通过解放思想,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和人口控制相结合,利用政策和智力支持,切实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对类似毕节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标签: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创办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年生态环境极差、被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今后的发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因此,分析总结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解放思想,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是,由于地区性差异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农村改革发展出现了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广大平原、丘陵地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像毕节地区这样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却发展十分缓慢,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先见成效,但发展不平衡。
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农村地区还没有摆脱贫穷,主要是在西北干旱地区和西南的一部分地区。
”[1]毕节地区当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思路,思想观念上相对保守,缺乏适宜毕节地区区情、行之有效的观念、政策、办法和措施。
人民群众在生存压力下,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得不采取原始的耕作方式,不断毁林开荒,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使土地收益日益减少,加剧了群众的贫困,使毕节地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胡锦涛同志曾对毕节地区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毕节地区在政策上,对于那些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了的政策和本地区已经制定了的政策,用得不够,没有用足用好,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威力;对某些具体政策和毕节地区的实际不相吻合的时候,不善于在坚持中央总方针、总政策的指引下灵活变通,采取有利于发展毕节生产力的措施;对于上级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没有放开放活,不敢从毕节的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探索。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中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试验区,成为了探索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和样板。
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探讨毕节试验区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旨在为推进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毕节试验区地处中国大西南,疫情防控和减贫攻坚的压力巨大,但同时也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和生态遗产。
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之后,毕节试验区按照“生态立区、旅游强区、产业兴区、文化展区”的总体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寻求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二、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1.生态环境保护:毕节试验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但留给人类的时间并不长,这就需要更加严密的生态保护手段。
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小,必须寻找有效的生态补偿方案,使旅游和生态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2.经济适度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毕节试验区的经济也需要得到适度发展。
试验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应当更加科学合理,激活土地资源,推进现代化农业,打造“绿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3.文化遗产保护:毕节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得到保护。
要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场馆建设、展览和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毕节文化,从而推动毕节文化产业的发展。
1.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毕节试验区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清晰的标准和措施,构建完善的协同治理机制,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健改善。
2.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化作为生态试验区,毕节试验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生态为本,并以产业兴区为重心。
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挖掘农村旅游和农产品的发展潜力,形成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打造毕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思考对打造毕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思考[摘要] 2012年12月,胡锦涛同志深入毕节视察工作时,明确指示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对此,本文作了思考。
[关键词]毕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思考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生态建设”是毕节试验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之一,早在1988年试验区成立之初,胡锦涛同志就要求毕节“针对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的现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并逐步走向生态的良性循环”。
2012年12月,胡锦涛同志第12次深入毕节视察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毕节地处长江、珠江流域上游,生态文明搞得好不好,不仅关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更广大区域的生态安全”,明确指示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把胡锦涛主席的深情嘱托早日变为现实》的讲话中指出,毕节是贵州科学发展的试验田,也孕育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
我们有责任、有基础、有条件在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胡锦涛同志的深情嘱托、赵克志书记的要求,毕节试验区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下大气力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努力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在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转向中增强实践自信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1987年,森林覆盖率仅为14.94%;水土流失面积达168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7%;农民人均纯收入182元。
试验区建立以后,毕节相继制定出台了《搞好造林绿化、加快生态建设的规定》、《十年基本绿化毕节的决定》、《进一步搞好造林绿化,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的决定》、《加快全区新阶段林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意见》、《退耕还林规划》、《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规划》、《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绿色通道建设规划》、《进一步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实施意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环境保护区“十一五”规划》、《“十一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恢复治理行动纲要》、《草海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等文件数十份;大力实施3356、长防长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贵毕公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示范区、污染防治、城市绿化、“两土”关停取缔和技术改造等生态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到2012年,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8486.75平方公里、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30.6万口、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5亩、粮经比调整到55:45、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3.1%、城市绿化率达到27.13%、石漠化年均缩减率达到1.4%、建成“五园新村”659个、建设幸福小镇51个、新建和改造“黔西北民居”80余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60元,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及森林覆盖率实现了同步增长。
生态建设,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与自然在各自的发展中获得双赢。
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的特色是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坚持寓经济建设于生态建设之中,以经济建设的理念推进生态建设,使生态建设获得经济和生态两个效益,确保生态建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顺利推进。
赫章县海雀村支书文朝荣坚定“山上有树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养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信念,带领群众数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10000多亩,全村户均52亩,人均拥有森林资产40000多元,将一个曾经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文称为“苦甲天下”地方换成了“全国绿化千佳村”,森林覆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87年的5%、33元提高到2012年的67.3%、4886元。
金沙县原平坝区湖水乡党委书记杨明生,1984年辞职带领27户127名苗族农民成立“高原营林生产合作社”,制定了1年、3到5年、10年、20年的生态建设规划,走出了一条“以短养中、以中保长、以长为本,林粮兼作、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综合开发、以山养山的致富路。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入社农户承包的234个荒山坡、石山坡已全部披上了绿装,森林覆盖已达79.8%,林木总价值上亿元。
大方县高店乡龙场村农民胡索文,一年四季在山里种树,总结出一套四季栽杉成活率近100%的好经验,他一生种下600多亩成材杉木,临终前全部捐给国家。
无论是试验区生态建设的整体推进,抑或是文朝荣、杨明生、胡索文等等群众的植树造林的重点突破,无不在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为毕节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增强了实践自信。
二、在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经验提升中增强理论自信毕节试验区紧紧抓住“生态建设”这一主题,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办法,以实践催生经验,以经验提炼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生态建设实现了从生态恶化到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跨越。
毕节试验区在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经验。
一是构建了“五子登科”模式,即,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种地坎树、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牧草、绿肥铺“毯子”,山下大办乡镇企业、庭院经济、多种经营抓“票子”,大田大坝改造中低产田土、兴修水利、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收谷子。
二是打造了“五园新村”样本,即,从2009年起,全市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初见成效”的要求,以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打造具有毕节特色的“五园新村”,“五园新村”的建成,使群众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明显美化、农村就业率和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三是开辟了“五林并举”道路,即,生态立林、产业强林、林改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同步推进,使林业生态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四是积累了“两基金一制度”资源补偿开发经验,即,纳雍县建立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资源开发区域内25度以上陡坡耕地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建设基金、向矿山企业收取主要用于治理恢复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及对矿山企业地质灾害情况进行预测评估和现状评估,并根据评价情况开展监察和管理工作的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五是探索了循环经济发展办法,即,织金县整合涉农资金、扶持循环经济企业和组织、奖励发展循环经济的群众,发展一批拥有较长产业链的加工企业,发展“畜—沼—菜”、“畜—沼—果”、“畜—沼—粮”等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经济,推广林下种养殖业,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了卫生环境、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农产品、减少了农村的污染、保护了森林植被。
毕节试验区在二十多年的生态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系列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成功经验,为更好地履行了“作示范、探路子”、“小试验、大方向”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支撑,有效地增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自信。
三、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蓝图描绘中增强发展自信胡锦涛同志第12次深入毕节视察工作时强调:“中央为什么加大对毕节的生态治理?一方面是从扶贫开发的角度,从改善毕节本身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更大的、更高的、更深远的战略考虑,就是要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这种在国家层面上要求毕节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考虑,也正是毕节试验区在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之外的最大一个优势,即生态优势。
毕节试验区紧扣“三大主题”,抓牢生态优势,及时安排部署,绘制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蓝图:到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300万亩,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核桃等特色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林业总产值达110亿元;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4.45万吨、0.55万吨、19.43万吨、9.79万吨以内;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标率9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7.26%。
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构筑“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必须在增强实践自信、理论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发展自信,那就是坚信只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道路。
(一)着力优化空间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要从全市发展的视角与全局利益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等各种要素的配置,优化现在与未来的要素配置,最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要下大气力推动《毕节试验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配套改革试点方案》早日出台,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使每一个区域的比较优势都得以充分发挥,加快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部门,获取最大的区域经济效益。
要围绕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特色鲜明的要求,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作为优化空间结构的主要途径,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把黔西、织金、威宁、金沙等县城建设成为毕节融入黔中、滇中经济区及黔北经济协作区的门户城市,把纳雍县城建设成为毕水兴能源富集区的节点城市,把赫章县城建设成为喀斯特山区的特色城市,把百里杜鹃花海文化城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城镇的功能定位、十二个工业园区和“十带百园”农业产业园规划布局,突出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最大限度扬长避短,优化配置。
要紧紧抓住乡镇、村组撤并重组的重大机遇,突破乡村之间、甚至县区之间的地域限制,强调物以类聚,合力发展。
(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