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含解析)
5.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6。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B. 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
C。 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
D. 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手摇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到蒸汽机说明,对于动力的需求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故D项正确;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B中没有和世界比较;C时间是19世纪40-50年代.
13。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
A。 经济的迅速发展
B.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经济体制的改革
D. 机构性质的转变
【答案】C
点睛: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就包括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这时国家已经掌握了国家经济的命脉了,但是因为不是单一公有制经济,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2。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超过60%。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成本降低29%。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吉林省吉林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三上·江南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前,有媒体报道,谈到境内的旅游商品时,经常听到的负面评价是:做工粗糙,________,性价比不高。

对境外旅游商品的评价则正好相反,往往包装精美、商品精致。

按说,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

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

()。

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________,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________。

反观其他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且不论其创意水平的高低,就其所显示出的地域特色,可说是让人过目难忘。

为国人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游客在原产地购买这些商品,一来价格比较优惠,二来独具纪念意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外旅游产品的质量胜于国内。

事实上,受到不少游客交口称赞的国外旅游产品,往往是由国内厂商加工制造的。

________,一件旅游商品的灵魂在于其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根本特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千篇一律丰富多彩云泥之别追本溯源B . 如法炮制琳琅满目云泥之别归根结底C . 千篇一律琳琅满目大同小异归根结底D . 如法炮制丰富多彩大同小异追本溯源(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B . 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比较糟糕的事。

C . 比较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D . 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最糟糕的。

吉林省吉林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Ⅰ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驽.(nú)马鞭笞.(chī)藩.(pān)篱度长絜.(xié)大B.跬.(guǐ)步舟楫.(jí)饿莩.(piǎo)良将劲弩.(nú)C.逡.(qūn)巡万乘.(shèng)庠.(xiáng)序贻.(yí)笑大方D.句读.(dóu)谪.(dí)戍经传.(zhuàn)蛇鳝之穴.(xu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应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来辨析。

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A项,藩(pān)篱——fān,藩篱的意思是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

B项,跬(guǐ)步——kuǐ,“跬步”,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良将劲弩(nú)——nǔ,“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

D项,谪(dí)戍——zhé,封建时代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叫谪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姣花照水悚然潦倒地崩山催群山万壑B.扪参历井峥嵘谪居敛声摈气纨袴膏梁C.青冢黄昏咨嗟惘然鸡豚狗彘眉间若蹙D.腮凝新荔崔嵬惫懒司马青杉间或一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

应根据词语的意思来辨析字形。

A项,地崩山催——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

多形容巨大变故。

“催”,使赶快行动,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摧”,折断,伤害,毁坏。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最新整理)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最新整理)

2018—2019年度下第三次考试高一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并不陌生,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一直被作为一个负面的社会问题从政治角度加以看待。

“游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中:“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成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这个“游民”是指离开其特定土地的居住地区,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们,实际上是一种宽泛称谓,指代那些脱离土地的人。

把脱离土地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民的看法几乎支配了整个皇权专制社会的主导舆论。

到明太祖朱元璋时还说:“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到了清代,统治者对“游民”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开始把流民和游民区分开。

严寄湘的《救荒六十策》中说:“平日居民有不农不商不工不庸者,令绅查早保甲册时,于姓名下添注‘游民’两字。

”从这里看出,清代统治者是把游民看作了社会上的不良和不法分子.很明显,又把游民的概念狭窄化了。

这种理解一直延伸到了建国后,建国初期,“游民改造”的对象就是从事“乞讨、诈骗、偷窃、抢劫、聚赌"等活动的人们.以上都是在政治范畴中对游民进行定义,所以多是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生活状况及职业状况来确定的。

这样进行的概念划分总是或宽或窄,清代之前把流民和游民统称,清代之后却又将游民等同于流氓了.直到近代,杜亚泉在《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中,第一次从学术角度赋予游民以正面意义.许多学者开始在学术范畴中对流民、游民和流氓的概念进行区分,从而使游民的概念得以规范化。

王家范在《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一书中提出了“流民”的概念,即“脱离了社会整合,丧失其原有的职业社会角色,游离于法定的户籍管理之外的人口。

”在中国主要是自然灾害和战乱原因会造成大量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迁移到富庶的地区。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

刘知几盛赞左氏的语言具有“典而美”“博而奥”的特点。

这种语言特点趋向于诗化,即在《左传》文本中大量引《诗》、赋《诗》和运用歌谣韵语使叙事具有诗情,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感的段落和引发想象联想的字句营造出诗境。

这种既包括诗歌、韵语,又富含诗情的书写方式应被称为“诗笔”。

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叙事的经典笔法。

《左传》记事,无论是议论时事、臧否人物,还是劝谏讽喻、析理辨言,抑或是出使专对、会盟宴好,都大量用《诗》。

聘问赋《诗》,始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寄居秦国,秦穆公宴请他时,“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

杯酒之间,诗味溢散,晋文公的谨小慎微与壮志雄心、秦穆公的慷慨豪壮与英雄相惜,皆藏于所赋之诗中。

与“赋《诗》”相比,《左传》中的“引《诗》”行为更为频繁,无论是臧否人物、扬抢风雅,还是讽刺劝谏、解释说明,大量的“引《诗》”行为都彰显了《左传》对“诗笔”的运用。

“引《诗》”论事评人多在事件的结尾,一般借“君子”“孔子”或时贤之言来表达。

如鲁昭公五年:“《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孔子引《大雅·抑》表扬叔孙昭子有正直的德行。

除了运用大量《诗经》作品及逸诗外,《左传》中的“诗笔”还记录了相当数量的歌谣谚词一类的韵语,这些韵语文体未经润色,或文风古朴,或别有风趣。

《左传》中另有讴、歌、谣、谚、卜等丰富的韵语材料散落在春秋时期的各个角落,这些韵语可歌可诵,妙绝道理,引譬连类,韵味悠长,是《左传》“诗笔”很好的补充。

海登·怀特说:“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过去现象的表现以及对这些表现所做的思考就仍然会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和‘修辞性的’,其方式完全不同于任何公认的明显是‘科学的’话语。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①人工智能近来很火。

普通人若要感受人工智能,跟阿尔法狗对弈也许不太好实现,但跟自己手机“对话”就容易多了。

拿起手机,屏幕自动点亮,放下就自动锁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打电话,不再需要扯着嗓门嚷嚷,手机能将说话人声与背景噪音分开并增强,轻声细语也能顺畅交流……这些功能,依靠人工智能芯片,在国产手机上已经能实现了。

②在手机上显神通,应用从B端(商家端)走向C端(客户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好现象,说明经过几起几落,人工智能的“虚火”在慢慢下降,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跨越商业化鸿沟,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再走进寻常百姓家。

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

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

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

即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③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

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④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多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大量行业和领域能够与现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但技术并不是生搬就能用好,要细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如何融入,能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同时,人工智能应当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不仅要拿得出硬技术,还要提升软实力,加强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160275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160275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玉,石之美者。

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

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

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

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

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

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

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

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

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

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玉,石之美者。

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

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

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

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

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

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

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

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

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

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

【语文】吉林省蛟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吉林省蛟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蛟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联系起来考察,以朱光潜为代表。

他的《诗论》主要从社会学、哲学、艺术史、文艺心理学、音韵学等方面来建构他的诗歌美学体系。

他谈到了诗的起源、谐隐、境界、表现、节奏、声韵,诗与散文,诗与画等一系列诗学命题。

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是其主要论题之一。

他认为诗歌、音乐、舞蹈本是混合的,韵和顿对新诗很重要。

这就比那些纯粹从朗诵的角度去谈朗诵诗的言论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也更富启迪作用。

与诗歌音乐性密切相关的是诗歌的本质性问题。

他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

”当时不少抗战诗类似政治标语口号,一味发展新诗的叙事功能,诗歌抒情这一本质性特征严重匮乏。

所以,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取得了纠正时弊的效用,而且使新诗大众化深入到新诗本体论层次。

总之,朱光潜的《诗论》对于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现代化联系起来研究,这以朱自清为代表。

他的《新诗杂话》就是讲“新诗的现代化”。

他考察了新诗从“五四运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的路向,得出了新诗从说理向抒情发展的结论。

其实,到了抗战时期,叙事性已经成为新诗主要的美学追求。

他认为新诗要向外国诗歌形式学习,新诗不必取法歌谣,但不妨取法于歌谣。

这种谨慎对待新诗向民间诗歌学习的态度,可以看出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开放而又犹豫的心态。

也就是说,朱自清没有因为新诗的现代化而去否弃新诗的大众化。

同时,朱自清还从内容上肯定了格律诗派、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为扩大诗的感觉天地所做出的贡献。

也就是说,朱自清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研究新诗现代化的。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西方文学资源结合起来探讨,这以李广田为代表。

李广田的诗论属于印象主义式诗歌理论批评。

他最有名的诗论专著是《诗的艺术》。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玉,石之美者。

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

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

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

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

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

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

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

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最新整理)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最新整理)

2018——2019年度下第三次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一些人把“寡”解为土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寡"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孔子的“贫”是指土地和财产少.孔子的“均”应有两解:一是“平均”,如《荀子·君道》“以礼分施,均编而不偏”;二是“公平”,相当于《管子·形势》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儒家宣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

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患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不患贫”是危险的,因为“贫”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

“均无贫”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而人人都是零,均是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

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

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

要知道,孔子这段而论.他分别把“均”、“和”、“安”和“贫”、“寡”、“倾”当作两种价值,“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平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均”、“和”、“安”的手段和途径达到解决“贫”、“寡"、“倾”的问题。

总之,是利用“均"、“和”、“安”的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目的。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表达运用题)两部分。

试卷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9分。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

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

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昧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

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称谓自然当之无愧。

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

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

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

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语文】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

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于是“言必尧舜”。

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下第三次考试高一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并不陌生,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一直被作为一个负面的社会问题从政治角度加以看待。

“游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中:“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成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这个“游民”是指离开其特定土地的居住地区,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们,实际上是一种宽泛称谓,指代那些脱离土地的人。

把脱离土地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民的看法几乎支配了整个皇权专制社会的主导舆论。

到明太祖朱元璋时还说:“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到了清代,统治者对“游民”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开始把流民和游民区分开。

严寄湘的《救荒六十策》中说:“平日居民有不农不商不工不庸者,令绅查早保甲册时,于姓名下添注‘游民’两字。

”从这里看出,清代统治者是把游民看作了社会上的不良和不法分子。

很明显,又把游民的概念狭窄化了。

这种理解一直延伸到了建国后,建国初期,“游民改造”的对象就是从事“乞讨、诈骗、偷窃、抢劫、聚赌”等活动的人们。

以上都是在政治范畴中对游民进行定义,所以多是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生活状况及职业状况来确定的。

这样进行的概念划分总是或宽或窄,清代之前把流民和游民统称,清代之后却又将游民等同于流氓了。

直到近代,杜亚泉在《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中,第一次从学术角度赋予游民以正面意义。

许多学者开始在学术范畴中对流民、游民和流氓的概念进行区分,从而使游民的概念得以规范化。

王家范在《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一书中提出了“流民”的概念,即“脱离了社会整合,丧失其原有的职业社会角色,游离于法定的户籍管理之外的人口。

”在中国主要是自然灾害和战乱原因会造成大量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迁移到富庶的地区。

陆德阳在《流民史》中也定义:“流民为因遭遇自然灾害、社会厄难或其他的种种原因,为了避难、求生而背井离乡、流向他乡的人。

”在流民的流动过程中,许多人是整个家族或宗族大规模迁移的,像福建客家人,但他们没有一直保持流动的状态,而是换了一个地方稳定下来,继续按原来的秩序生存。

当然,在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彻底脱离土地成为“游民”。

池子华在《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中区分游民和流民说:“流民可以说是游民的前身,其转化条件是流民没有寻到营生的门径。

”所以游民就不能简单归纳为天灾人祸的客观原因,而是更多地融入了政治、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深层原因,游民的主要特点在于“游”,代表一种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状态,换言之,“游”是有目的的,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游于社会——不管这种理想是好是坏。

游民尽管脱离了土地和当时的社会秩序,但并不意味着就沦落成了不法分子,即流氓。

关于流氓,完颜绍元在《流氓的变迁》一书中有很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氓”原指“流亡之民”,后特指脱离生产不务正业而在社会上游荡,并以背离传统道德文化和破坏社会秩序为特征的不良分子,所以流氓是涵盖在游民中的一部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中,这里指离开其特定土地的居住地区,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们。

B.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清代统治者都把脱离土地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民,清代更是把游民看作为了社会上的不良和不法分子C.杜亚泉是第一个赋予游民以正面意义的近代学者,他开始对流民、游民和流氓的概念进行区分,从而使游民的概念得以规范化。

D.王家范的《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和陆德阳的《流民史》都提出了“流民”的概念,其共同之处都包含有指离开自己的土地之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游民”一词受皇权专制社会的主导舆论影响,一直被作为一个负面的社会问题,因此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B.建国初期,从“游民改造”的对象来看,这是将“游民”等同于“流氓”了,这是对“游民”的概念划分过窄的体现。

C.封建统治者对“游民”的概念多是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生活状况及职业状况来确定的。

直到近代,游民的概念才得以规范化。

D.池子华在《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认为流民与游民有很大的关联,流民都是因为天灾人祸没有寻到营生而转化为游民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之前还没有“流民”的概念,而是将流民和游民统称为“游民”,到了清代,开始把流民和游民区分开。

B.在中国,流民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和战乱原因的造成的,而游民的形成却更多地融入了政治、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深层原因。

C.“游民”指彻底脱离土地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目的而游于社会的人。

游民的主要特点在于“游”,他们遭到历代统治者的歧视与迫害。

D.流氓只是“游民”中的一部分,是指那些脱离了土地和当时的社会秩序,沦落成为不法分子的“游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

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

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

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

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

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

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

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

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

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

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

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

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

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

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

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

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

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20年1期)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

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

C.“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

D.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5.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5分)6.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20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攀升至1.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

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

而随着2020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摩拜提供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直接使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3%。

根据基于摩拜用户的问卷调查,共享单车出现前,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为40余单,司机日收入约200元人民币,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下降到十几单,有70%的黑摩的司机转行。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缓解城市交通出行难问题》)材料二: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共享单车投放后运营管理维护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8%和9.3%;有35.0%的被访者希望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

在使用共享单车遇到的问题中,“车辆有破损”问题最突出,主要表现在: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车把或车座损坏等方面,有72.2%的被访者遇到过这种情形,其中有25.4%的被访者把它排在问题首位。

有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有19.4%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严重。

针对使用者素质问题,有70.5%的被访者遇到过车辆遭恶意损坏,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二位,其中,有40.9%的被访者认为这是首要问题。

许多被访者认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