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对社会科学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和原则的总称,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立与发展,是社会科学从哲学到科学的过渡,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首先,社会科学方法论要以客观性为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尽可能客观地看待问题,避免个人主观意识的干扰,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尽量避免个人情感、经验和价值观念对研究结果的干扰,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力求得出客观真实的研究结论。
其次,社会科学方法论要以系统性为特征。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采取系统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采取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力求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再次,社会科学方法论要以历史性为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和变化,采取历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对研究对象进行历史的观察和分析,采取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力求得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结论。
最后,社会科学方法论要以实践性为特征。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实践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地、具体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对研究对象进行实践的观察和分析,采取实践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全面地、具体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力求得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它要以客观性、系统性、历史性和实践性为基础,力求得出客观真实、科学系统、具有历史意义和切实可行的研究结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它不仅探讨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还要研究这些方法的本体基础、特点、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方法论自觉和研究水平。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性和系统性,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开放性,鼓励研究者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也倡导开放式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理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等。
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基本原则①实践性原则: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理论。
②历史性原则:强调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必须以历史为基础,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③辩证性原则: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④阶级性原则: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以阶级斗争为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⑤客观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⑥全面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全面性,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不偏不倚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理论具体化为多种方法,如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
社会主义科学研究方法论 整体答案
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
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
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⑴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⑵坚持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⑶坚持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⑷反对任何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2、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⑴从人自身的内在要求出发,全面认识和评价社会历史客体;⑵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⑶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1)人与自然: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个人与社会: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和谐关系。
(3)局部与整体: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和谐关系。
4、具体性原则(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否则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1)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2)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接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强调了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
然后探讨了综合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深刻内涵。
最后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其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独特价值和启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内涵、现实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综合、指导作用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能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注重分析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揭示社会存在的矛盾和变化过程。
这种方法论从整体和历史的视角去审视社会问题,能够揭示深层次的社会运动和变革,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的验证和实践的指导,可以更好地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研究成果符合社会实际和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还注重综合性和整合性,强调要综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把握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问题的多方面因素和因果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运动的本质,为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其系统性、整体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分析工具,在当今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旨在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其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理论方面,更在于实践方面。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时,必须全面而深入地剖析社会现象中的各个方面,从而把握本质规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这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巨大系统,其中亿万个人在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通过社会形式的思想,帮助我们辨识出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反复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揭示出人类社会的规律性。
2、在理论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使我们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并在从容面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挑战时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在思想上保持坚定,并为合理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帮助。
3、在学术领域中揭示研究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科学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实践性,使研究者对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和结论的关系更加明确,从而有效地揭示出研究的内在规律。
在学术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促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术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为实践提供了指导,而实践则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理论。
这种辩证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意义。
1、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践的根本性和观察的重要性,鼓励研究者要深入实践、熟悉实践、把握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术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实用价值,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职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此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1、方法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2、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社会活动。
3、生产系统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总和。
它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
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
4、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的关系。
5、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复杂的、变化的、矛盾的整体,通过对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史是一个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过程。
2. 实践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和改变世界。
科学研究必须基于实践,并反过来服务于实践。
3. 阶级分析: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他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推动发展的,社会变革的实质在于推翻旧的阶级统治者,建立新的阶级统治者。
4. 历史分析:马克思强调历史分析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
5. 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阶级矛盾,同时预测了资本主义崩溃的趋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
6. 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研究方
法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对具体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解释。
7. 革命实践的要求: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知识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求科学家要站在革命的一边,为推动社会变革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方法,更是一种为实现社会变革而奋斗的实践导向的学问。
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1.方法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之意。
概言之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手段。
研究方法则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基于某种研究目标而进行研究的正确原则、方式(手段)和理论。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次的方法: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内容,第二层次的方法来源于第一层次:一般方法是对特殊方法的概括和提炼,第三层次的方法: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内容。
第二层次的方法是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它是在第三层次方法,即最普遍的哲学方法的指导下,经过对第一层次方法的高度概括和抽象而产生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三层次的方法是对第一第二层次方法的抽象,又反过来指导第一第二层次方法的发展,有哲学认识论方法的普遍性决定。
2.社会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认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3.过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是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辩证法来看,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能永恒的存在。
4.系统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
要素和要素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
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功能决定系统自身的演化。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实践第一章:引言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系统科学,该科学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因素,具有强烈的多因素、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特征。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回顾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在实践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应用效果。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从广义上讲,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方法、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实验设计等。
近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在这个时期,经验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开始使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这是最早的社会科学方法实践。
到了19世纪,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成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该学派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理论上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并将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客观现实。
然而,由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巨大差异,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爱尔兰哲学家波普尔和瑞士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等学者的观点则批判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20世纪,随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被提出。
包括诠释学、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方法重新审视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并为社会科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第三章: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效果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具有预测、解释、控制和规范的功能。
实践中,其有效性和应用效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以实证方法为例,它研究的是客观事实和规律,因此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
通过该方法研究出的社会现象规律,不仅在社会建设、国家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还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基础。
在诠释学和思维实验等方法的帮助下,社会研究正走向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
它不仅研究社会现象的意义,也对不同文化、历史、地理、制度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及其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及其应用一、概述(1)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一种用来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它强调研究的系统性、严密性和价值性,主要是以人文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一些社会问题的本质,目的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和科学性的方法论体系。
它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与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等具体方法,还进一步阐明了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它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论,对于指导具体的社会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和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指导作用。
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观为基础,融合了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
它还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指导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
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能够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运用,倡导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过程。
在自然辩证法中,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经验,通过归纳和演绎来总结规律,通过分析和解释来揭示原因。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念和变化观念,即将自然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而社会科学方法论则是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社会科学方法论旨在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运行规律。
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们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
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研究对象看作是人类行为和人类关系的产物,并重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现象的影响。
虽然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研究领域和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追求通过科学研究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两者的相互借鉴和交叉应用,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方法(4)1、在西方,“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2、从词源上讲,“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之意。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3、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手段。
研究方法则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基于某种研究目标而进行研究的正确原则、方式(手段)和理论。
4、概言之,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
二、社会科学方法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认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三、过程社会历史过程的发展时间紧与飞跃的,及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历史过程具有客观性,主体具有选择性,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社会历史过程的重要研究方法有历史主义的方法、科学预见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
“过程”,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
过程(Process)是一种手段,通过该手段可以把人、规程、方法、设备以及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过程,只有了解过程了才能真的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去做。
四、系统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唯物主义历史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
在这个系统之中包括: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
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
要素和要素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
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功能决定系统自身的演化。
社会系统是由社会人与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构成的系统。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研究社会现象的一套科学方法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一种全面的、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即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社会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换的基础上发展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矛盾的运动。
唯物史观要求研究者必须站在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2.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辩证法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思维方法。
辩证法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对立面和矛盾的统一构成的,只有通过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研究,才能揭示社会变革的规律和趋势。
辩证法要求研究者抓住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趋势,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推动社会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发展。
3. 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注重实证研究方法,即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规律。
实证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收集和分析社会数据,以统计和实证的方式提出和验证假设,从而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它强调观察社会现象的历史和经济基
础,揭示矛盾和斗争的规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的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去寻找原因和根源,要深入到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去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要看到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要善于从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有效性,才能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必须立足于实践,才能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着前进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才能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要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去研究社会问题,要关注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的变革,要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进行,必须以客观的、全面的、系统的方式去研究社会问题,不能够片面地、主观地、随意地去对待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准确、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这些特点和优势为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实践的研究方法。
它主张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阶级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践分析,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机制。
这种方法论不仅关注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注重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这些矛盾和冲突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工具,为我们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它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指导许多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理论武器。
特别是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更加凸显,它为我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2、阐述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在现实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首先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方法论为我们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工具。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有助于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种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学者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推动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简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基本原则
简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基本原则一、本文概述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社会现象的研究和解释。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准则,对于保证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简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基本原则,通过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其基本原则的阐述,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清晰、明确的研究指导,以期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将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包括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学科方法论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证性原则、历史性原则以及伦理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指导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实践活动,提高研究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社会科学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基本原则,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研究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学问,其核心在于对科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严谨的分析框架,以便研究者能够有效地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社会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方法论不仅关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强调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过程。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包括其跨学科性、实证性和反思性。
跨学科性指的是社会科学方法论需要借鉴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形成综合性的研究视角。
实证性则强调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经验事实为基础,通过实证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
反思性则是指社会科学方法论需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
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存在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规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理论体系,对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出了深刻的影响。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研究和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的一般性原则和规范,是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哲学基础和方法体系的理论,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既体现在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
理论指导上,也体现在具体研究方法和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要求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注重对社会整体和矛盾运动的认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
建议。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把握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映社会现实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批判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为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体系,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
示和借鉴。
社会科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揭示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为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拓展社会科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化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社会科学方法论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集体化为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布局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5)发展性原则;这就是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和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2)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3)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市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他能够把社会中的物质关心、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下来;科学阐明人们的社会存在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1)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防止主观随意性;是“先验论”和“反应论”的问题;原则是从人类历史和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应该是抽象后的结构研究后的结果2)原则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认识;而研究的出发点要立足实际所以必然不能以原则这样的意识概念为出发点;同时,以实际为出发点的认识行为的根本任务是得到新的认识;3,如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1)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3)不存在永恒的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仅是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本身的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的复杂性1)社会系统要素多且种类多,自然环境系统、人口系统、生层建筑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力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层次关系;社会系统是高度分层的,而且每一层次的价值标准,考虑问题的时空尺度是不一样的2)社会系统组织关系复杂,系统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逆转的,不具时间平移不变性;社会系统的组织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其中按主导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类型;3)对社会系统分析,存在定量方法运用上的困难;对于社会系统来说,目前通常只能限于定性的阐述,给出的理论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2,为什么说社会是有机体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多因素,三者相互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有机整体;3,试述研究社会系统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2)结构性原则,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决定功能的变化;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的优化3)层次性原则,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是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之各个层次的层次分析,重点在于研究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因此,社会系统层次研究能够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4)开放性原则,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源、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源、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系统处于不能正常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结构解体和混乱无序;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的关系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生产力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序,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时,就要求变革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基本矛盾和规律,抓住了它就能抓住了理解人类社会矛盾全局、解释“历史之谜”的总开关;2,为什么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1)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方法;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的重要方法论;3,试述利益分析方法与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的区别与联系;1)利益分析法:即主要是根据人们获得的不同经济利益,将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利益群体;如有的学者根据人们在改革开放中的利益得失,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者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2)阶层分析法:这种方法以职业分工等多种因素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如有的学者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农民、管理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阶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经历了从“冲突论”到“功能论”的重大发展,仍然能够用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阶级层结构;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的两大基本阶级与其他阶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能够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做出准确分析;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基本含义1)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2)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3)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二,社会历史过程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行和曲折性;2,试述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和主题选择性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历史发展是自觉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等;但是,选择绝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客观的标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一,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第二,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第三,历史是自然的历史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规律;第四,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第五,历史是一个合力;3,试述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方法,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应坚持历史主义方法1)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2)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不能把这种真实对立起来3)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4)坚持历史主义方法还要反对历史复古主义;历史复古主义在当代表现形式之一是文化保守主义;不同时代有不同文化,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产生于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2,“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强调:不能从“现实的人”所构成的现实社会之外寻找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对象实际上只是“现实的人”的一方面属性,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例如有的经济学所定义的“人”是自利的“理性人”有的社会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平等的’平等人”有的政治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人”这些所谓的人的假说,只是从一定角度对现实的人的某种逻辑抽象,它与“现实的人’的现实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王国,”现实的人“是这些属性和特点的具体集合,相互约束和相互补充的聚集在一起,共同表现着某个人的综合性特点,“现实的人”的综合性特点中哪一个表现为主要特点,要从他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来研究;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条件第一人的本质是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第二,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第三,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第三,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四,社会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五,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社会结构表现为不同社会共同体组成的复杂性体系共同体的利益和共同成员的利益一致时,这个共同体是真实的;相反,共同体的利益只是与小部分成员利益一致,这个共同体就是虚假共同体;不同性质的社会共同体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是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的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们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性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表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起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的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1,真理与价值有何关系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的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一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的统一;二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便是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悦的属性;三真理与价值优势统一不可分的1,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2,真理与正取的价值观相一致,正取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四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2,试述社会认知的特点与方法;1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有所区别,社会认知是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涉及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们给与体会和理解;社会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想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2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实验室或试验田,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只有在研究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行为,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3概括与综合,社会科学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所谓“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结构和重构: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量对象,社会科学正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其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3,试述社会评价标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产能力是人类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力量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概念,不止包括了人的体力和智力,还包括人们的分工与合作;并关联着人性的丰富和文明的不断提升;所以社会生产力标准不等于GDP至上论,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是现实的,价值则是理想性;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的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面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1,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他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历史在生产力推动下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这种趋势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狱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2,试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目前世界经历从经济全球化向经济国家化的转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冷战后近20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特别是美欧国家衰退和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国家化矛盾的加剧,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20年之后,陷入自身的发展困境,经济全球化正面临倒退,走向经济国家化,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而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其次,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全球经济结构两级的产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其三,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全球财富分布的改写,导致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最引人入目,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国家之间的财富分部,同时也加剧了国家内部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现象;3,学习世界历史理论方法论有何意义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合理引导社会发展,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有助于正取认识和把握“国情”问题,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国情,何谓“国情”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恰恰在这里包藏着深刻的辩证;2有助于正取认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问题,按照一般的理解,社会制度的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超越,但其所经历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是不能超越的;3有助于正取理解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主要涉及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唯物史观,任何社会发展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然而如何理解和把握这种矛盾运动则有一个方法论或视野上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信仰、人权取代神权、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认识方式)2.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作用:1.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构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
4.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主义活的灵魂。
发展性原则:揭示社会的运动与变化,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1.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先进性;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和心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
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3.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中来。
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是宝贵财富,只有总结正反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偏于感性的认识。
总结经验的任务,在于经过思考,把这些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总结经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反映论要求我们坚持观察的客观性,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
3.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
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搜集材料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主要的和次要的,越丰富越好。
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抓住本质,抓住规律,抓住全局。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
要把实践标准的两性统一起来,坚持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识,未被证实的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防止主观盲目性和思想僵化。
2.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
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心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又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可能是绝对的统一。
人的认识作为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发展过程。
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
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
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解放不合时宜的思想认识,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可贵的品质。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1.生产力系统实体性要素:劳动者(主体性、能动性)、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运筹性要素: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
)2.生产关系系统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又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得到贯彻和体现。
3.上层建筑系统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制度组成)和思想上层建筑(又称意识形态,由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政治…以思想…为指导,思想…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国家政权是核心力量。
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
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以该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为指导建立起来的。
4.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5.自然环境系统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由自然资源和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一般状态,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的关系,)条件两大类要素构成。
在当代,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按照一定的结合方式而构成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历史。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通常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
)1.社会有机体(社会系统)生产力其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成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血肉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整体。
2.经济社会形态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经济…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3.技术社会形态以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
两者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的任务,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目标追求,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作结]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1.整体性原则2.结构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1.社会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每一社会形态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运动。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内部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之间、新旧之间)。
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规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规律:是…之间由基本合适到基本不合适,经过矛盾的解决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
3.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社会和谐)自觉认识和自觉解决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表现,社会主义改革正是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为前提的。
社会和谐是以承认矛盾为前提,以正确解决矛盾为基础。
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1.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哲学研究思维与存在、认识与实践。
经济学研究价值与使用价值、生产与消费等的矛盾。
2.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人类社会是一个有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
3.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4.注重研究矛盾形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按其性质和斗争形式不同区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1.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2.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3.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1.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2.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3.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1.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2.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3.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1.历史主义的方法2.科学预见的方法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1.“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2.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奥秘的钥匙3.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1.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2.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3. 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1.历史主义的方法2.科学预见的方法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优化和形态演变等一系列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社会的诸系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