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第八章《四、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第八章《四、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第八章《四、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八章,主要内容是力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条件以及力的相互作用定律等知识。

根据教材的设置,本章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研究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原理和力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力的作用条件;–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定律。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力的作用条件,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解决力的相互作用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力的作用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定律;–运用力的相互作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询问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性质以及力的作用条件。

特别强调力的作用需要同时具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基本条件。

3. 实验探究(20分钟)在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力的实验,例如拉力的实验和推力的实验。

通过实验过程,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力的作用,并观察力对物体的影响。

4. 动画演示(10分钟)通过投影仪播放相关力的作用动画,展示不同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条件的理解。

5. 讨论与交流(15分钟)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力的相互作用问题,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解答。

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讨论的作用。

6. 练习与巩固(1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力的相互作用定律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条件和相互作用定律进行复习。

《力》说课稿范文精选(最新)

《力》说课稿范文精选(最新)

《力》说课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弹簧、锯条、乒乓球、溜冰鞋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

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

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

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

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力的三要素1、力的方向.请学生举例说明力的方向对产生效果的影响.2、力的大小.请同学举例说明力的大小对产生效果的影响.3、力的作用点.说明:力的作用点肯定在受力物体上.举例说明各种力的作用点.如推、拉、提、压、托等作用的作用点.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三)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市12中王萍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节,是对前面三节力学的总结和延扩展,也是为第十章讲平衡力埋下伏笔,通过本节教材知识的学习,学生会对前面学习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有更全面、更深的理解。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2)过程与方法,1). 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 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用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4)德育目标:通过观看嫦娥一号发射,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

3、重点和难点重点:1.) 力的三要素2.) 力的作用点相互的难点:判断相互作用力因为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三类具体的力后学习的,是对力学的一个总结,因此应该体现出来三类力的共性,所以我把力的三要素作为一个重点内容。

同时在前面学习时没有特别强调力的概念,只是分析具体的力,学生对力的产生需要必须涉及两个物体,不是非常清楚,在画力的示意图时,经常会凭空想象力,所以在这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为第二个重点。

因为还没学平衡力,在这学生常常会混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所以能正确判断出相互作用力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法和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我们本章节前面主要学习了什么是力,并学习了3类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那么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什么是力呢?考虑到前面讲力得概念时比较泛泛而谈,所以各举一类力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施力物和受力物。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掌握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

2.了解力的特点,明确力是相互作用的。

3.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4.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1.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的掌握与理解。

2.力是相互作用的概念的理解。

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力是相互作用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动机导入(5分钟)导入力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例如,讲述小明用力推动一个停着的小汽车并成功使其运动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2. 引入新知(10分钟)引入力的定义,根据学生对导入故事的思考,引导他们认识到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3. 收集信息与讨论(15分钟)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积极回答与讨论,收集学生对力的理解。

例如,问学生有哪些常见的力?或者请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力的例子,并进行简单的归纳。

4. 引入力是相互作用的概念(15分钟)通过实例或多媒体展示,引入力是相互作用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个弹簧秤的实验,当两个人同时拉动时,弹簧秤的指示会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力的相互作用。

5. 力的合成与分解(20分钟)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示范。

例如,通过图示或实际操作,展示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并如何将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

6. 运用合成与分解解决力学问题(2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力学问题。

例如,通过图示或描述,让学生求解合力的大小与方向,或者求解被分解力的分力大小与方向。

7.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相互作用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弹簧秤、磁铁、小车、皮球、小磁针、白纸、大头针、火柴棒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请大家感受几个事情:1.在鼓掌时右手打左手,为什么左手有感觉右手也有感觉?2.用手按手中的气球,同时感受气球对手的弹力。

3.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

(学生实验、讨论)二、进行新课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考虑: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还是单方面的?一个力应与几个物体相联系?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板书),一个力应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板书:作用力反作用力教师引导:请学生们从弹力、磁力、摩擦力等角度分析,感受力是相互的。

学生思考,通过小组举例、做实验、讨论:1.推铅球2.磁铁相吸、相斥3.碰碰车4.滑旱冰的人相推,均后退……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研究的是力,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呢?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

教师引导:请让学生自己举例分析。

学生分析:比如:左右两辆小车,在右车上放一条形磁铁,在左车上放一质量近似相等的铁块。

2023年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5篇

2023年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5篇

2023年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5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

二、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难点正确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教学过程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先使玩具汽车的后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做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板上。

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这时木板对后轮有没有作用力?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的同时,玩具汽车向在运动,说明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同时,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均为摩擦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1. 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⑴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特点,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说教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本单元讲解的是力的作用及计算。

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内容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本中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了力的作用,并介绍了力的特点和力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物体相互之间发生作用时产生的。

2. 掌握力的计算公式,能够通过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力的作用特点。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引发学生对力的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法:通过设置简单的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归纳总结法:在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引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推车、拉手)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一下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理论点讲解(10分钟)介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物体相互之间发生作用时产生的。

解释力的特点,例如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教学说课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教学说课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下面我将从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思路、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通过手压铅笔、磁体小车运动等实验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知识的基础。

课标方面的要求是进一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过对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形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观念。

学情方面学生刚刚学习过弹力、重力、摩擦力,对力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些了解。

但是只是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高度。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物理观念:进一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过对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形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观念;实验探究: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和能力;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勇于追求科技创新的精神;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甚至废弃物品制作物理器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是组织好学生进行多种力间的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普遍性。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以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这种学习方法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实验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本节课将按照这样的流程展开教学:通过实验引入—小组合作、实验演示相结合进行探究(本环节将从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状态的物质间进行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四、教学流程(一)课堂引入以学生实验:手指用力压笔尖引入新课,让学生说出感受并激发思考:手指用力压笔尖,为什么手指感到疼呢?从而做出猜想: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呢?(二)探究过程1、探究固体间的相互作用,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1)探究弹力的相互作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了手压叠放的气球实验,两只气球都发生了形变;学生课堂演示穿旱冰鞋推墙,在推墙的同时,自己也向后退,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苏科版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苏科版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苏科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2. 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导入新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3. 课堂讲解: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动物体、拉动物体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

5.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相互推挤、拉扯等,观察力的相互作用现象。

6. 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对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7.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并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力的作用相互性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与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相互性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如推拉器、弹簧测力计等。

2.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讨论。

八年级物理-力的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力的说课稿

《力》说课稿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力》,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8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力的概念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这节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因为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所以力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力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的深层含义。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力的定义及性质。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力的受力分析及更高的与力有关力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的学习习惯。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4、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重点:力的概念的建立。

难点:对生活中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进行区分。

做好施力物与受力物分析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情景化教学,这是弗莱登塔尔的观点。

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的理解知识。

依据《课标》要求,课文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

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更直接的呈现力性质,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各种性质。

3、直观性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大量的教具呈现了力的性质。

这种直观性教学很有说服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初中物理: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力说课稿

<力>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力”这个字,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它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是不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所讲的力的含义。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②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②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②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③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④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3.教材编写思路及结构特点教材对每个知识点,均以“想想做做”或“想想议议”来引入力的有关概念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物理规律。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4.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②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①力的概念。

②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二、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是在学习了“运动的描述”的基础上,再进行特定的探究活动及教学演示,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况,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分析总结出来的。

2.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力的知识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是零碎的、肤浅的,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力的概念并非易事,同许多物理概念一样,学生在形成力的感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测量等认识过程,以达到逐步认识、深化的目的。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力》说课稿说课人:赵小鑫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力》.(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同时,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三要素5、会画力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归纳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分析归纳力的三要素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画法四、教学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教具: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等(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说教法:(1)实物演示法(2)多媒体演示实验法(3)探究法(4)引导法(5)讲解法(6)举例法(7)启发式教学法2、说学法:(1)观察法(2)分析法(3)小组实验法(4)探究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头脑风暴:用“力”快速组词,由此引入课题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提出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器材: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空塑料瓶、纸、气球等。

实验探究:分别对以上物体施加力,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分析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什么发生改变?得出结论:汇报探究结果这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活动中分类整理和归纳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施力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3)经历根据实验或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归纳总结反作用力的过程。

(4)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与相关物理知识的联系,乐于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A380起飞》。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嫦娥4号发射》。

教师口述: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

飞机起飞前滑跑时,空气喷气发动机将气体向后喷出,施力物体是飞机,受力物体是喷出的气体。

飞机是怎样获得前进的运动的呢?火箭发射时,火箭将喷气向下喷出,施力物体是火箭,受力物体是喷气。

火箭是如何升起的呢?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对拉,让学生观看两个测力计的示数。

师生活动:对视频和演示实验作定性总结。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分析喷气式飞机起飞前滑跑时获得推力的过程,及火箭获得推力的过程。

飞机起飞前滑跑时,飞机将喷气喷出的同时,喷气也给飞机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向前,从而推动飞机前进。

火箭发射时,火箭将喷气喷出的同时,喷气也给火箭一个力的作用,正是这个力使得火箭前进。

教师活动:展示茶杯放在桌子上的图片。

让学生分析茶杯对桌子的作用力,和桌子对茶杯的作用力。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手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杯子由于受到重力,会对桌面产生压力的作用,同时桌面对杯子也有产生一个支持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蹦极》,并让学生分析人与蹦极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手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人由于受到重力会对蹦极绳产生拉力的作用,同时蹦极绳对人也产生拉力的作用。

8年级物理苏科 版下册教案《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

8年级物理苏科 版下册教案《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节是初二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在这一节里,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举等例子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过重力、摩擦力,对力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些了解。

但是学生对力的了解大部分都只是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高度。

本节课具体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力的性质—里的作用是相互的,虽然有点难理解,但生活中实例比较多,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亲身体验,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对多个实验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力的作用相互性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发现隐藏在事物中的规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的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体会到客观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快乐。

2.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物理的兴趣,认识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教法及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及实验探究,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尝试将新知识再应用于生活中。

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Powerpoint课件,火箭升空视频,跳水视频,汽车悬浮视频,气球,细的铜丝,胶带,细管,小车2个,圆柱体强磁铁2个,条形磁铁和铁棒各1个,演示弹簧测力计2个,四轮滑板2个,排球,起跑器,拖把2个,新扫把2个(红绿色各1个)。

教学过程实验5 视频“跳水”,人对跳板施力吗?人受到跳板施加的力吗?以上现象中虽然力的种类不同,力的作用产生时有无共同点?板书:列举上述每个实验中施力及受力物体并归类,找出产生力时的共同规律。

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摘要:力的探索是物理学习中不变的话题,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

不同层面的东西,都需要力学知识的解释,如压强、磁场等都是对压力和磁力的进一步延伸,是对力的进一步分析,力学知识的良好渗透为物理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课也是本章教材的重点、难点,也是力学知识学习的基础部分,笔者就这一课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力作用相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苏科版教材物理8年级(下册)第八章力的第四节内容,是本章最后一节内容。

本章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对弹力、重力及摩擦力的学习,最后在三种力的基础上归纳出力的一般概念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一改传统的教学流程,而是从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亲切感。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是本章的高潮部分。

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和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本章内容,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力是联系宇宙万物的纽带,没有力的作用,宇宙间的万物都是孤立的,将会一盘散沙”,并为“压强和浮力”、。

《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

《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

《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力的作用效果》说课稿从容说课“力”这个字学生非常熟悉,用得很广泛,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所讲的力的含义.因为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为基础并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过探究活动得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结论.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得到学生容易理解的结论,难点就能突破.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实践和探究,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物体运动状态及形状的改变,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探究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教具准备磁铁、小铁球、铁块、小车两辆、旱冰鞋、弹簧、钢尺(或钢锯片)、投影仪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投影仪投影放大“力”字.[师]请同学们用“力”字组词.[生]力量、力气、能力、药力……[生]理解力、战斗力……[生]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师]“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先来试试力能干什么.二、新课教学1.力的作用效果[想想做做]请三位同学分别拿着弹簧、钢尺(或钢锯条)、已充气的气球向同学们展示.[师]请三位同学分别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说出你观察到的现象.[生]用力的时候,弹簧被拉长、气球被压扁、钢尺也由直变弯了.[师]短变长、圆变扁、直变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它们的样子都和原来不一样了.[生]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师]物体形状的改变我们称之为形变.形变的原因是什么呢?[生]是力,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师]同学们接着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同桌的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每组一个小铁球、一块磁铁.将小铁球放在桌子上,手拿着磁铁慢慢向小铁球靠近但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生]小铁球原来是静止的,当磁铁慢慢靠近时,到了一定距离,小铁球就会运动起来,向磁铁靠近.[生]小铁球向磁铁靠近时,如果让磁铁慢慢离开小铁球,小铁球还会跟着磁铁跑.[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大家接着用文具盒和书做成一个斜面,按教材P31图11.4-1所示,让小铁球从斜面滚下,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生]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时,小铁球做的是直线运动,如果在和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上磁铁,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就会向磁铁的方向弯曲.[生]小铁球不仅运动方向改变了,我们这一组的小铁球运动方向改变后还停在了磁铁旁边,静止了.[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请同学们讨论.[生]磁铁就是吸铁石,它对小铁球有吸引力,所以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力”.[师]大家觉得这样的分析有道理吗?能不能从另一个方面去验证?(同学们思考、讨论、试验)[生]我们用铅笔或钢笔慢慢靠近静止在桌面上的小铁球时,小铁球就不会产生像原来那样的运动,因此,我们认为刚才那位同学的分析是对的,就是因为磁铁对小铁球有力的作用.[师]由磁铁使小铁球运动,大家说力能干什么?[生]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还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速度是多少?[生]物体静止时的(相对)速度是零.[生]也可以说静止是(相对)速度为零的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师]因此,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从运动到静止,或者是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发生了改变,我们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磁铁使小铁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学们一起说)[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师]总结同学们的实验,结合P31图11.4-2,大家说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呢?[生]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师]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ewtn),简称为牛,符号是N.1 N是多大的力呢?[投影]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一个质量是40 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 N.一般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大约是560 N,左手的大约是430 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400 N,女子大约是390 N.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面前的橡皮筋或弹簧,先轻轻地拉,然后慢慢加力,注意不要拉断了.在拉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弹簧或橡皮筋的变化.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生]用的力越大,弹簧或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形变越明显.[生]这说明了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师]讲得非常好.同学们拿着弹簧如果不是拉,而是压,会怎么样?同学们试试.[生]压弹簧时,弹簧缩短了.[师]用弹簧实验时,拉——长,压——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生]刚才用磁铁和小铁球实验时,磁铁从右端靠近小铁球,球就向右运动;磁铁从左端靠近小铁球时,球就向左运动.[生]我们教室的门,向里拉是开了,向外推是关了.[师]长短、左右、开关,力产生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生]因为力的方向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不同,说明力的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把教室的门打开(或关上),手的位置先从门把手开始逐渐向转轴靠近,重复几次.(靠窗户的同学可以开关窗户)向大家说说你的感觉.[生]越靠近转轴的地方门越不容易开(关),用同样大小的力,在门把手的地方开(关)门最容易.[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同样大的力作用在门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是因为手作用在门上的位置不同,说明了力的作用点(的位置)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生]这下我还明白了门把手为什么装在现在那个地方了.[师]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吗?[生]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一般握在把的末端,这样比较省力.[生]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时,头顶在球的不同位置,球走的弧线也不同,破门的效果也就不同.[师]经过同学们的实验,大家知道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就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请同学们看书P32最下面及P33上面一段文字,了解怎样表示力的三要素,并表示出老师水平向右推课桌的力的三要素.(同学们看书、作图,教师巡视指导,选择两名同学将教师推课桌的力的三要素画在黑板上)[师]结合学生画在黑板上的图说明,像同学们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叫力的示意图.大家能总结出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吗?[生]要先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时,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生]作力的示意图时,不需要画出物体,一般是画一个方框来代替物体,这样省事.[生]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起点表示,也可以用终点来表示.[师]还有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投影]练习: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的拉力.②沿竖直方向向下压物体B的压力.③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左20 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25 N 的拉力.学生练习,三名同学分别板演三题.练习结束后教师点评.[师]第①题的力的作用点画在了线段的起点,第②题的力的作用点在线段的终点,第③题有两个力作用在小车上,两个力的作用点就可以画在一点上,并且用数值和单位表示出了力的大小.为三名同学的出色表现,大家鼓掌(击掌)祝贺.[师]同学们刚才在鼓掌(击掌)的时候,你的手有感觉吗?(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奇怪,接着有人会再拍手感觉一下,最后同学们会肯定地回答:有)[师]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生]轻拍的时候,两只手接触时感觉到了有障碍;用力拍的时候,手就感觉到有点疼.[生]我认为手感觉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力的作用.[师]哪只手(或谁的.手)疼,谁的手受到了力呢?[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同学们再用手用力拍一下桌子,看有什么感觉?[生]很疼.[师]你们用手拍桌子,是谁对谁有力的作用呢?[生]是我们的手对桌子有力的作用,是桌子受到了力.[师]桌子受到了力应该桌子疼,你们的手为什么会疼呢?(提出问题) [生]手是被桌子碰疼了.[生]是不是手在拍桌子,对桌子有作用力的同时,桌子对手也有作用力!(猜想与假设)[师]同学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自己验证一下,然后交流你们的感想.(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同学们的讨论)第一组:我们已经知道磁铁对铁块肯定有力的作用,还需要知道铁块对磁铁有没有力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了一块磁铁、和磁铁外形相同的长方体铁块、两辆小车.(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1:将磁铁放在小车上,手拿铁块慢慢靠近,当近到一定距离时,载着磁铁的小车运动起来.如慢慢移开铁块,载着磁铁的小车还会随着铁块一起运动.实验2:将磁铁和铁块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让它们慢慢靠近,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两辆车会自动地一起运动起来,最后靠在一起.(进行实验)从实验现象看到载着磁铁静止不动的小车,当铁块靠近它时,就会运动起来,说明磁铁也受到了铁块对它的作用力.(分析与论证) 第二组:穿着旱冰鞋的两名同学面对面站在一起,甲用力推乙时.甲乙两同学同时向后运动.甲用力推乙时,给乙一个作用力,同时甲也产生了向后的运动,说明甲也受到了乙对他的作用力.第三组:用手用力提起装满水的水桶,手对水桶有向上的作用力,同时人会感觉到手被向下拉,说明手对桶有向上的作用力的同时,桶对手也有向下的作用力.(评估和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证实了自己的想法.总结各组同学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生]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一个物体受到了力,肯定有另一个物体施加这个力.受到力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受力物体,施加这个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投影]练习:分析下面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①人推车.②马拉犁.③磁铁吸引铁钉.④推土机推土.⑤起重机吊起货物.[生]人、马、磁铁、推土机、起重机是施力物体;车、犁、铁钉、土、货物是受力物体.[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师]所以我们不能离开力去讨论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也不能离开物体去讨论力.有时为讨论问题方便,只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有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是一定存在的.[师]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说说物理学中的力是什么?[生]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或者说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师]回答得非常好.请同学们一起小结本节内容.三、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1.初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可以用力的示意图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很多,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例如:让同学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教学用的刻度尺,使尺面沿水平方向提起来.第一次捏在尺的一端,第二次捏在尺的中间,比较其难易程度(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打乒乓球时,可以打出不同旋转、不同弧线和不同角度的球,这主要与击球点(作用点)和对球施力的方向有关,要打出不同速度的球,主要与对球施力的大小有关.2.脚;脚.3.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桌子对手的作用力.4.略.5.被马拉动的车辆不仅受到马的拉力,还受重力、支持力,甚至还有摩擦力,如果要求画出被马拉动的车辆受到的拉力,只画一个拉力即可.题目要求用示意图表示被马拉动的车辆受到的力,则车辆所受的全部力都要表示出来,如右图.五、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课稿摘要:力的探索是物理学习中不变的话题,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

不同层面的东西,都需要力学知识的解释,如压强、磁场等都是对压力和磁力的进一步延伸,是对力的进一步分析,力学知识的良好渗透为物理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课也是本章教材的重点、难点,也是力学知识学习的基础部分,笔者就这一课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力作用相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苏科版教材物理8年级(下册)第八章力的第四节内容,是本章最后一节内容。

本章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对弹力、重力及摩擦力的学习,最后在三种力的基础上归纳出力的一般概念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一改传统的教学流程,而是从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亲切感。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是本章的高潮部分。

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和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本章内容,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力是联系宇宙万物的纽带,没有力的作用,宇宙间的万物都是孤立的,将会一盘散沙”,并为“压强和浮力”、
“力与运动”、“简单机械功”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更重要还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认知自然世界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感悟物理的简洁之美。

它是学生观察认识世界的思想基础,是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铺垫。

2.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力是个经典的,很哲学的课题。

力对于学生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学生似乎耳熟能详,但学生对力的认识仅停留在经验之上。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句话看是很简单,很朴素,但是却好精炼,学生会感觉到很抽象、很困惑。

初中思维比较感性,往往凭直觉和经验来处理问题,在进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时,学生存在思维定势,认为两个物体发生了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主动方和被动方,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应该有先后之分,大小也不同,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难点的打破: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抓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视频,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矛盾冲突,迸发思维火花。

最后让学生动手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等大与同时性。

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观察图片、视频,师生共同分析,初步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背景材料要简明直观,贴近学生的情感生活,便于设置问题,以期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

2.学生对实例的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例尽量来源于生活与体育、自然与科技,学生便于模拟。

3.通过“8.7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的教学活动,学生增强互助协作精神,并能提升社交和表述能力。

教者准备气球、滑轮、小车、磁体等器材,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切身体会物理规律,在方面教者要舍得花时间,不要片面追求所谓的课堂容量,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4.学生能分析物体简单的受力情况,同时感悟到物理的简洁之美、对称之美。

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课堂设计,教法与学法
课堂设计理念:物理来源与自然,来源于生活;尊重人的自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学流程:
建立力的概念→活动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堂感悟
编者的设计层层递进,学生从宏观的宇宙天体到微观的粒子世界,然后回归生活与体育、自然与科技,认识到人可以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自然界中任何物体之间都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力是联系万物的纽带;师生经历系列触手可及的活动,加深对力的认识,提
高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能力,纠正原有的对力的片面认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逐步建立力的感念
[观察图片1](体育漫画),学生叙述图片中的运动员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问学生这些力发生在哪两个物体之间,运动员是受力物体,那么施力物体是哪个物体?
[观察视频]——天体的运动
师:地球在不停地运转,为什么没有脱离太阳飞往太空呢?
生:太阳对地球有吸引力。

师:对,太阳公公有双“大手”,学生大笑。

紧紧抓住地球。

师:带电体之间有电力作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磁性物体之间有磁力;天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师:什么叫力?请你给它下个定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会认为力有主动方和被动方,有先后之分。

师:你用手拍桌子,手会感到痛吗?
生:动手,议论。

师:用手拍桌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手感觉到痛,就这句话,施力物体是什么?
设计活动(1):两位同学穿旱冰鞋,面对面站立,两人双手一起发力推对方。

设计活动(2):两位同学穿旱冰鞋,其中一人推另一人的后背。

现象:两次活动,现象是两个同学都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通过两个实验的对比,打破了学生对力有主动方和被动方固有思维定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道力的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同时发生,没有先后之分。

3.例题选讲
(1)运动员游泳时,使运动员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选填:水或手),若是水,那为什么手却用力的划?
(2)“以卵击石”,为什么坏的是鸡蛋呢?
(3)甲乙两辆汽车在公路上相撞,交通警察赶到现场,处理交通事故,经过实地勘察和取证。

警察能否判定是哪一辆车先撞上对方?科学道理是什么?
若警察确定交通事故的肇事为甲车,而甲车驾驶员不服气地说,不错,我的车是撞了他的,但同时他的车也撞了我的车,对方也应该承担责任!请你谈谈甲车驾驶员的观点及警察是根据什么来判定肇事方的?
(4)马拉着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既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为什么车却向前而马去没有后退呢?
五、课堂顿悟
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本节课进行了哪些活动,你学到了什么?力是联系宇宙万物的纽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六、布置课后作业(略)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