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篇1)活动目标: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一、引题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换穿可以吗?为什么?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
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四、讨论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 会怎样?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活动延伸: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活动反思: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
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小百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五个段标组成,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有多快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是按照"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安排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
通过与水波、弹簧上的疏密波的对比,引入声波;再通过实验,说明声音传播要有介质,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依照初中生物课上已经知道的人耳结构图,回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2、三维教学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说教法、学法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节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要注意将学到的知识及时服务于社会,解释生活实际中的声现象。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图片及文字展示声现象奇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在小学有关声现象的学习,同时声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直观感觉知识丰富,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说课稿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实验探究》。
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方法,理解并运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课程内容围绕初中物理教学大纲,选取以下几个核心实验进行探究:1. 力的测量与作用效果实验(2学时)2. 简单电路的搭建与电流电压测量实验(2学时)3.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实验(2学时)4.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特性实验(2学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和分析数据。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原理和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实验主题,例如,通过观察电梯的上升下降引出力的作用效果。
2. 实验操作- 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利用图表等方式进行整理和分析。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物理规律。
4. 结果展示与讨论- 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 教师点评,总结实验中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根据实验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和小论文,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电阻”是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学习的一节电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
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重视探究方法培养,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4、重点、难点分析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三、说学情现在,学生已基本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时,还是有困难的。
结合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初中物理实验题说课稿
初中物理实验题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实验,旨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操作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实验课题为《探究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了解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一:水中的硬币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中硬币的视觉位置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硬币、水。
3. 实验步骤:- 将硬币放在透明玻璃杯的底部。
- 逐渐向杯中倒入水,观察硬币的视觉位置如何变化。
- 记录不同水位时硬币的视觉位置,并与实际位置进行比较。
4.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硬币在不同水位时视觉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出光的折射原理。
实验二:折射率的测定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偏折角度,学习如何计算折射率。
2. 实验器材:半圆形量角器、激光笔、不同折射率的透明物体(如玻璃、水、植物油等)。
3. 实验步骤:- 使用激光笔发出一束光线,通过半圆形量角器测量光线入射角度。
- 将透明物体放置在光线路径中,观察光线的偏折情况。
- 测量光线通过透明物体后的出射角度。
- 根据入射角和出射角计算折射率。
4. 实验讨论: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分析可能的误差来源,并探讨折射率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确保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结果分析与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四、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参与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一、引言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三个有趣的物理实验,以期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二、实验一: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2. 实验过程首先,老师会给学生展示几个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然后,老师会介绍质量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无关。
接下来,老师会向学生展示天平,并向他们解释天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然后,老师会让学生自行操作天平,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但同一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学生可以讨论物体质量与其大小、形状和颜色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与其大小、形状和颜色无关。
三、实验二: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容器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2. 实验过程首先,老师会给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大小和形状等特征。
然后,老师会介绍体积的概念,并告诉学生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
接下来,老师会向学生展示容器,并向他们解释容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然后,老师会让学生自行操作容器,测量几个物体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体积是不同的,但同一形状的物体的体积是固定的。
学生可以讨论物体体积与其形状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物体的体积与其形状有关。
四、实验三:探究光的传播1.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光的传播,让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并掌握使用凸透镜聚焦光线的方法。
2. 实验过程首先,老师会给学生展示一束光线,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等特征。
然后,老师会介绍光的传播的基本原理,并告诉学生光是一种电磁波。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1(约2601字)一、说教材《动能和势能》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渡句)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
二、说学情本年级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本班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容易。
(过渡句)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过渡句)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难点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过渡句)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11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11篇)初中物理的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件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件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物理实验课,主题为“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在实验中观察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实验中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半圆形玻璃棱镜、激光笔、白纸、量角器、笔和尺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放大镜、水中的鱼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折射率)。
- 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a. 将激光笔固定,发出一束光线。
b. 放置半圆形玻璃棱镜,调整位置使光线射入棱镜。
c. 观察光线在棱镜中的传播路径,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d. 改变入射角,重复观察和记录。
e. 使用量角器和尺子测量角度,并计算折射率。
4. 实验结果分析- 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图。
-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折射定律是否成立。
5. 总结与反思- 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强调实验中的关键点。
- 鼓励学生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4篇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4篇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1第四部分:学情分析案例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渡语: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第四个方面——学情分析。
四、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的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有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
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案例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渡语:第一个方面我要说的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掌握欠佳,在他们的逻辑思维上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案例3:《熔化和凝固》过渡语: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保障。
因此,我的说课就从学情分析开始。
一、学情分析通过小学自然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对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有模糊的认识;但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虽然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究性学习,但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
为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探究、分析和总结;在课外,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发生的变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感悟科学,应用科学。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说课稿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探究实验。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起始阶段,它旨在通过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次实验课程选取的是《光的折射》这一主题,这是光学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光的折射原理,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阐述教学目标。
本次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了解折射定律,并能在实验中准确测量光线的路径。
在过程与方法上,学生将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教育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重点与难点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折射定律。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分析实验数据。
针对以上分析,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实验探究法则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新课讲解。
详细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折射定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第三步,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线通过半圆形玻璃棱镜后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光线的路径和角度。
第四步,结果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折射定律,并让他们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初中物理说课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各位评委教师:你们好!_________版_____年级物理_____(上或下)册第_____章第_____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学问的根底上引入的一节_______________课(概念课、规律课或试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续学问的根底,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把握__________学问,了解讨论物理问题的__________方法(如:掌握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抱负试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_____学问解决_____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__________力量。
2.教学目标确实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学问点)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育学生哪些力量(动手力量、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力量,读图分析力量,收集处理信息力量,团结协作力量,语言表达力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究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学问,培育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3.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问,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物理试验教学说课稿范文
初中物理试验教学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物理实验课,课题为《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过程设计如下所述。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原理,掌握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条件。
2. 折射定律的介绍和实验验证。
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原理,介绍折射定律,并解释相关的物理概念,如入射角、折射角、法线等。
3. 实验设计设计并展示“水中的光线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变化。
4.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光线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5. 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折射定律分析实验结果。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强调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7. 应用拓展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眼镜、潜水镜等。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题:《探究光的折射现象》2. 光的折射原理3. 折射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4.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5. 实验结果分析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验结果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10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10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
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
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课说课稿
初中物理实验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实验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实验器材及安全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实验课,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2. 学会使用常见的物理实验仪器,如天平、刻度尺、秒表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次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本次实验的主题是“测量物体的密度”。
我们将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并学会使用相应的实验器材。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引导—探究—实践”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会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最后,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
现在,让我们来看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10分钟)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以及如何计算密度。
3. 学生自主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测量几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误差,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次实验的关键点,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问。
在实验器材方面,我们需要准备以下物品:- 天平及其砝码- 量筒- 各种待测物体(如石块、金属块、水等)- 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实验数据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安全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触摸天平的砝码,以免造成误差。
初中物理试验教学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试验教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物理试验课,主题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光的折射现象,并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定折射率,并学会使用折射率的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
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直观理解。
折射率的测定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半圆形玻璃棱镜、光源、白纸、量角器、直尺等。
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和相关动画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光的折射基本概念。
准备实验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见过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吗?”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介绍折射定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实验操作分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测定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操作。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并进行分析,计算折射率。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5. 小结与讨论邀请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如放大镜、眼镜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说课稿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础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一、教学目标在本次实验课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掌握折射现象的基本规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路径,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折射定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半圆形玻璃棱镜、光源、白纸、量角器、笔等,并预先设计好实验步骤和问题引导。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发生什么变化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为接下来探究折射现象做好铺垫。
2. 观察实验首先,教师演示使用光源通过半圆形玻璃棱镜,让学生观察光线在进入和离开玻璃棱镜时的变化。
接着,引导学生自行操作实验,记录光线在不同角度下的折射情况。
3. 数据分析学生将自己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使用量角器测量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并在白纸上绘制光路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4. 探究讨论在学生完成数据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折射现象背后的原理,并介绍折射定律。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导致折射现象的根本原因。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强调折射定律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眼镜等。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探究不同介质(例如水和油)对光折射的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以巩固和深化对折射现象的理解。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物理实验课,课程的主题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本次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光的折射现象,并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学会使用实验数据验证科学理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尊重实验事实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准确表述折射定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背后的原理,特别是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半圆形玻璃棱镜、激光笔、白纸、量角器、笔和记录本。
2. 知识准备:学生已学习过光的传播和反射知识,对光的基本性质有一定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们见过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吗?”引起学生兴趣。
- 简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进行实验- 实验一:观察光线通过半圆形玻璃棱镜后的偏折情况。
- 实验二:测量光线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并记录数据。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正确。
3. 数据分析- 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光线的入射和折射路径图。
- 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值是一个常数。
4. 理论解释- 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导致折射现象的根本原因。
-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应用,如放大镜、眼镜等。
5. 课堂小结- 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强调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折射现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10分钟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10分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础实验——光的折射现象。
这个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光的行为和物理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光的折射现象,并理解折射原理。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准备:1. 实验室需准备的材料有:半圆形玻璃棱镜、激光笔、白纸、量角器、笔和记号笔。
2. 确保实验室光线适宜,避免强光直射影响实验观察。
3. 预先准备好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1. 首先,将白纸平铺在实验台上,用记号笔画出一个直径约为10厘米的圆。
2. 在圆心位置放置激光笔,调整激光笔使光线水平射出,并确保光线通过圆心。
3. 将半圆形玻璃棱镜放置在光线路径上,使得光线能够射入棱镜并折射出来。
4. 观察光线在射入棱镜和射出棱镜时的偏折情况,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光线的路径。
5. 使用量角器测量光线入射和折射的角度,并记录下来。
6. 改变棱镜的位置,观察不同入射角度下光线折射角度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及分析: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在进入棱镜和离开棱镜时发生了偏折,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折射现象。
2. 学生记录的数据可以用于验证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常数,这与实验前的预测相符合。
3. 实验中,学生还可能发现,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致。
教学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说课稿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方法,理解实验中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一个核心实验展开,即“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 实验器材:半圆形玻璃棱镜、激光笔、白纸、量角器、笔和刻度尺。
3. 实验步骤:- 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使用激光笔发射一束光通过半圆形玻璃棱镜。
- 观察光线在进入和离开玻璃棱镜时的偏折情况。
- 使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光线的入射点、折射点和出射点。
- 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数据。
- 分析数据,验证折射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思考光的折射与介质性质的关系,以及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教学: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见过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吗?”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光的折射现象。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数据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后,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结论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 拓展延伸:提出相关问题,如“光的折射与光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主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篇一: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物理专业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的学法,小结,板书,作业来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进行简单阐述。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使用这节课选自版,年级物理册第章第节的内容,在教学中这一课叫“”教学对象为初中年级学生,本课针对初中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动手实践的能力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生的思想,树立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4、教学与学具(1)电教器材:(2)教师演示用:(3)学生每组器材:二、教学方法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分组实验”,“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变被动为主动,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从学生的学法来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有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每组中设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的一切事务,学生的答疑和管理本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五、教学过程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
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的概念。
设计意图:将以“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学习对象孙速产生产新近感,课堂教学在气氛中展开。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
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 问题1、问题2、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
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六、小结、按学生先总结,然后老师在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易记忆。
七、板书八、作业我的说课稿讲完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篇二:《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复习》说课稿《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复习》说课稿安徽省20XX中考物理考纲中列出了初中阶段的14个基本实验中电学实验7个: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动机的原理、如何产生感应电流。
要求:能说明其实验原理、所需要的主要实验器材;均在实验室动手做过;能规范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理解基本的实验步骤,以及如何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而现状是:九年级学生对电学实验比较“怵”。
所以有必要安排一节专题复习课。
一、本专题考查特点根据对安徽省近几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实验探究题始终是中考中必考的一个题型,这也正体现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实验探究能力的掌握要求。
实验题考查题不仅突出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查,同时还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这几年来我市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分值都在20分左右,本专题主要考查以下四种类型:1.基本实验的考查通过例题来体现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 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如电压表没示数:电压表以外发生断路或电压表以内发生短路;电流表没示数:电流表以外发生断路或电流表被短路。
3. 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总结规律重点培养学生物理研究方法及分析论证的能力。
4. 根据要求设计实验重点对测量性与探究性两类实验进行复习。
包括源于课本和课外内容的探究实验。
近年来中考实验探究命题改变了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考查状况,已把重点转移到了对探究实验过程的考查上,把考查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评估的能力等作为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在本专题上的现状及对策在所有的考查题型当中,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源于课本的测量性、观察性和探究性实验,大多数学生会做,不容易丢分;但课本实验的变形题、创新类的探究题,相对考查难度较大,这也是考生最易失分,失分最多的题型。
针对学生以上现状,采取的对策有:搜集考查内容,全面复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比复习,找出异同;理论复习与刚结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1、搜集考查内容,全面复习深入研究今年中考物理说明中12个主题考点要求,找出源于课本的实验探究的考查内容,全面归纳所考查的探究性和测量性实验的主要步骤,全面温故所考查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
今年本专题考查内容围绕7个考纲规定的基本实验,补充了2个实验。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经常考的电阻和电功率的测量重点复习,对探究性实验的七个环节,特别是研究方法及分析论证等环节,力争突破难点。
3、对比复习,找出异同教材的很多实验的知识点是互相联系的,往往被融合到一起考查到。
比如“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两实验设计,实验电路图等大致相同,但两个实验的原理不一样,实验中的操作环节与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要区别对待。
4、理论复习与结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将物理中考的实验探究内容,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进行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各个实验探究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讲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复习计划1.时间安排1课时2.复习方法在第一轮全面复习课本物理知识,包括实验内容后,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在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方面:重点针对近几年安徽中考的实验与探究题精选择8个实验探究题,围绕考纲,进行逐个分析,让学生领会这类题的特点,并掌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说课人:周志20XX、5、7篇三:初中物理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范文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伽师县六乡中学物理教师努尔斯曼姑丽·图尔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第二节《光的反射》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
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单元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两小节,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二、教法1、教学理念: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体现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积极探索,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
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2、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具激光器、硬纸板、大头针、平面镜、量角器、计算机多媒体三、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的教学(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三“线”反射光线OB(同上)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两“角”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反射定律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