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 (1)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1章

2019/9/18
17
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简史:
巴克斯特(R·D ·Baxter 1827—1875)英国 《国民收入》
斯坦普(J ·C ·Stamp 1880—1941)英国 《各主要国家的财富和收 入》
克拉克(C ·G ·Clark 1905— )英国 在1931年出版《1924—1931 年的国民收入》。
1952年国家统计局、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统计部门在全 国范围内进行了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调查。后来,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农业总产值核算,又逐步从工农业
总产值核算扩大到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 商业五大物质部门总产值核算。
195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学习前苏联国民收入统计理
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消费 和积累核算。
属于国民经济 诸学科的研究 内容。
2019/9/18
依赖国民经济核算,要 求国家和地区的统计部 门,及时提供准确而系 统的统计数据和材料。7
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
• 实物运动 • 价值运动
2019/9/18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实物运动和价值 运动是商品经济 最基本的运动, 始终处于既对立 又统一的状态之 中。宏观经济调 控就是要使两种 运动保持平衡, 即:社会总供给 与社会总需求实 现平衡。(包括 总量平衡和结构 平衡)
范•克利夫 (荷兰)1941年在《经济学家》杂志发表的《国民核算, 荷兰年度调查的经验》和《论国民核算的意义和组织》中首次提出了 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的概念。
2019/9/18
18
联合国对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贡献:
1.联合国1947年公布核算体系(旧SNA) 2、聘请多芬古茨、汉森、贾西、穆克赫吉和斯通(1984
国民经济统计学1章

•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投入产出核算。 • 资金流量核算。 • 资产负债核算。 • 国际收支核算。
2019/7/9
26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适应国家高度集中计划管 理的需要,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的MPS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
1951年,有关部门建立了农产品平衡表、工业生产资料 和消费品平衡表,后来,又扩大了这些平衡表的种类。
2
国民经济的基本内涵
国 横向关系: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
民
总和。
经
济
活 动 纵向关系:社会产品再生产——生产、分配、
流通和使用的总过程。
纵横交叉,构成国民经济网络般的经济联系。
2019/7/9
3
工业、农业、建筑业、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
物质生产 部门
非物质生 产部门
文化教育、卫生医疗、 生活旅游、城乡公用 事业、国防安全服务等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等人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由 斯通担任主席。经一年多的研究,于1953年制定《国民 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简称53年SNA)。 2.1957—1969年, 采用SNA的国家由70个发展到120个 3.1968年联合国公布新SNA《国民经济帐户体系》(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1970年在世界推行, 到1990年有170多个国家采用。 4.1993年,经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讨论通过,一部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1993年SNA”正式诞生。
收入的国家大为增加,二是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
第四时期:1953——1968年 对原有的旧SNA加以补充和拓展,建 立五大核算和七大帐户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第五时期:1968——1993年 对1968年SNA进行修改和更新。建立 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系统化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9/7/9
26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适应国家高度集中计划管 理的需要,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的MPS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
1951年,有关部门建立了农产品平衡表、工业生产资料 和消费品平衡表,后来,又扩大了这些平衡表的种类。
2
国民经济的基本内涵
国 横向关系: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
民
总和。
经
济
活 动 纵向关系:社会产品再生产——生产、分配、
流通和使用的总过程。
纵横交叉,构成国民经济网络般的经济联系。
2019/7/9
3
工业、农业、建筑业、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
物质生产 部门
非物质生 产部门
文化教育、卫生医疗、 生活旅游、城乡公用 事业、国防安全服务等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等人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由 斯通担任主席。经一年多的研究,于1953年制定《国民 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简称53年SNA)。 2.1957—1969年, 采用SNA的国家由70个发展到120个 3.1968年联合国公布新SNA《国民经济帐户体系》(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1970年在世界推行, 到1990年有170多个国家采用。 4.1993年,经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讨论通过,一部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1993年SNA”正式诞生。
收入的国家大为增加,二是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
第四时期:1953——1968年 对原有的旧SNA加以补充和拓展,建 立五大核算和七大帐户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第五时期:1968——1993年 对1968年SNA进行修改和更新。建立 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系统化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

2.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生产活动:(P53)
问题: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P53-54)
注意:营利性生产∈市场生产,非营利性生产≠非市场 生产
24
两类非营利机构的区分:【自己看书,P54】 市场性非营利机构:以有经济意义(能够适当平衡供需)的 价格提供服务或出售产品;或通过企业、政府和居民的捐 赠来筹集部分资金,并适当运用资金获得财产收入,弥补 由于价格偏低而造成的收费不足。其盈利不能分配给资助 者,只能用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分类标志:产业形成时序、劳动对象特点,等等 分类结果: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表2-1 产业级次分类对照表(见P44) 各种分类的主要差别:采掘业(Ⅰ或Ⅱ),建筑业、流 通部门(Ⅱ或Ⅲ)等
9
我国的三次产业分类(1985):
第Ⅰ产业:农业(含农、林、牧、渔业) 第Ⅱ产业:工业(含采掘业、制造业和电气水业) 、建筑业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商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第Ⅲ产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房地产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第四层次: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政府、军警和社团等)
4
(二)两大生产领域的划分
1.“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
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分类结果:
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邮
电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其他各种服务行业
5
2.“货物生产”与“服务生产”
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使用特点
分类结果:
货物(Goods):具有外在物质形态的产品(农、工、
主要活动:生产主要产品,同时还可能伴生出一些副产品。 主要生产活动的特征是,其产品的增加值份额高于其他任 何一种生产活动。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https://img.taocdn.com/s3/m/0da616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9.png)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 前提。
n 2、统计整理的步骤(内容)
①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其方法有:逻辑性 审查、比较审查、
② ③ 将汇总的结果, ④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n 3、统计分组
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 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部分,统计分组的目 的,就是揭示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 识它们之间的矛盾,表明本质与规律。
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 与总体单位总量。
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与时 点指标。
时期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特点) ① 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 加。 ②时期指标连续统计,时点指标一般是间断统计。 ③时期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时间的长短有直 接关系,而时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时间
统计分组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 分各组界限
统计分组中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① ② ③ 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选择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按机构部门分类可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
①
②
③
④
n 4、分配数列(次数分布)
将总体按某一标准分组,并按一定顺序 排序与列出每组的单位数。
相应的频率。
☆ 连续变量次数分布必须遵循上组限不在内原
则。
n 5、统计表
按形式上看包括四部份:总标题、横行标题、纵 栏标题、
PPT文档演模板
统计表有——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标
n 1、总量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总量指标 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既是人们认 识现象总体的起点,又是计算其他统计分析指标的基础。
n 2、统计整理的步骤(内容)
①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其方法有:逻辑性 审查、比较审查、
② ③ 将汇总的结果, ④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n 3、统计分组
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 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部分,统计分组的目 的,就是揭示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 识它们之间的矛盾,表明本质与规律。
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 与总体单位总量。
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与时 点指标。
时期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特点) ① 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 加。 ②时期指标连续统计,时点指标一般是间断统计。 ③时期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时间的长短有直 接关系,而时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时间
统计分组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 分各组界限
统计分组中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① ② ③ 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选择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按机构部门分类可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
①
②
③
④
n 4、分配数列(次数分布)
将总体按某一标准分组,并按一定顺序 排序与列出每组的单位数。
相应的频率。
☆ 连续变量次数分布必须遵循上组限不在内原
则。
n 5、统计表
按形式上看包括四部份:总标题、横行标题、纵 栏标题、
PPT文档演模板
统计表有——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
标
n 1、总量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总量指标 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既是人们认 识现象总体的起点,又是计算其他统计分析指标的基础。
国民经济统计学PPT课件

生产范围 综合性生产 限制性生产
核算方法 帐户(复式) 平衡表(单式)
§1.2 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补充>
• 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它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适应计划经
济管理的需要,而实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于
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部门联
系平衡表(投入产出表);劳动力平衡表;国民财富和固定资
产平衡表;非物质服务平衡表;居民物质财富和非物质服务
总消费表。这7个平衡表组成了MPS的基本结构。
• 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1977年和1984年分别公布了MPS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
原则,从整体上规范了MPS体系。
•
MPS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使用为主线,
侧重反映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它由30个平衡
表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平衡表是社会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积
累的平衡表(物质平衡表);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
国民经济统计学
统计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国民
经济统计(核算)课程?
每当我们要学一门新的课程时,首先会想到以下几 个人们通常比较关心的问题,即我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这门课程与我的专业是什么关系?它对我以后的工作有 用吗?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完全是人之常情。
统计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民经济统计?应该说这是由国民 经济统计这门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国民经济统计知识 对我们以后工作的指导作用等诸多因素决定的。1)从国民经济统 计在统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统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学 习国民经济统计。(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2)学 好国民经济统计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就国民经济统计的学科性 质而言,它属于统计学范畴。我们如果能够将学到的国民经济统计 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去,通过收集宏观经济信息帮助微观决策那将 是如虎添翼,无往而不胜。
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1 课件(共21张PPT)-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同步教学(高等教育

CH5-2 通货膨胀统计
16
一、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 爬行式通货膨胀 2. 步行式通货膨胀 3. 奔腾式通货膨胀 4. 恶性通货膨胀
CH5-2 通货膨胀统计
17
二、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
(三)通货膨胀率的统计测定
通货膨胀率可以按月、季、年度来计算,但以年度指标为主。其计算 公式如下
(二)低层加总方法的选择问题 1.低层加总的三种常用方法
Carli 指数
Dutot 指数
Jevons 指数
CH5-1宏观价格指数统计
6
二、宏观价格指数统计中的关键细节
(二)低层加总方法的选择问题 2.三种基本分类价格指数的方法比较
(1)从编制方法的角度比较
(2)从经济方法的角度比较
拓展阅读: 专栏5-1 统计指数的检验理论
房地产价格指数调查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面积、金额等资料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 网签数据;二手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非全面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房地产经 纪机构上报、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供与调查员实地采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基础数据。
获得基础数据后,采用各楼盘基本分类房屋的各期成交均价加权计算基本分类价格指数,然后由下到 上采用链式拉氏公式逐级汇总计算各分类指数和总指数。
CH5-1宏观价格指数统计
9
三、我国目前常见宏观价格指数的编制实践
(四)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实践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分类
CH5-1宏观价格指数统计
10
三、我国目前常见宏观价格指数的编制实践
(四)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实践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步骤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

II.1.2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 财产收入 用 391 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财产收入 雇员报酬 国民净收入 合 计 1661 2052 生产税净额 合 计 资 源 679 416 766 191 2052
II.2
使 用 所得、财产等经常税 社会缴款 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 其他经常转移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合 计
« Ä º ë Å Ö Ã ï Ï ³ 56 48 24 24 0
¸ ¬ º Ï · Ê º â é Ã · Ì
ñ ¢ ½ Ì « » Î Ó ä Ò è ¶ È Ï «Â Ç Å ì ñ · ½ ¹ « » Ò è ® ¡ ¬¶ È Ç Å É Å â ò ªÐ ´ Ç Á Õ ´ Ç Ò æ Ê ¶ Ó º Ê ¬³ Ñ Ê ¬ Ç Ï í Ö ´ £ È Á à ò Ò è Ç Ð Ê ªÅ ³ ° ° Ç Å Ô â ³ ¬ à ò Ò è Ì Ã ° ° Ç Å · ¹
交易账户不同。
货物和服务账户
资 源 总产出 产品税净额(未含在产出中的部分) 进口 3604 133 499 中间消耗 最终消费 个人消费 公共消费 总资本形成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变化 珍贵物品净增加 出口 合 计 4236 合 计 使 用 1883 1399 1243 156 414 376 28 10 540 4236
· Ì ¹ Ã 230 120 60 60 14 25 65 454
¶ ò Ê â 13 36 0 36 14
» ¹ À ¬ Ø É å 217 84 60 24 0 25 65 391
Ò ó µ ® 35 0 0 0 7 42
º ë Å Ö ¸ ò ¶
63
106 36 36 0 0 25 0 31 167 135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PPT课件

nn
nn
xij xij
i1 j 1
j 1 i1
从而有:
n
n
fi y j
i 1
j 1
即:所有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所有部门创造的增加值
25
第25页/共91页
•
但应注意:
每个部门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与其消耗
的中间产品价值通常不等,即
n
n
xkj xik , k 1,2,, n
j 1
• 特点:
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是名称相同、排序也相同的产品 部门,具有严整的棋盘式结构;
横行为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产出部门);纵栏为消耗 中间产品的部门(投入部门);
表中每项数据都具有“产出”与“消耗”的双重涵义。
该象限的所有n2 个数据组成“中间流量(中间产品、
中间消耗)矩阵”:
X (xij )nn , xij 0 18 第18页/共91页
9
第9页/共91页
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
• (一)产品部门及其特征(P129)
从分析要求上说,投入产出法必须强调各生产部门在 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纯粹性和同质性。 • 因为,只有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程度同 质性的部门,才会具有较为显著且稳定的技术经济 特征,才能据以确定系数、建立模型,进行较为精 确的部门关联分析。
本章要目
• §4.1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 • §4.2 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 • §4.3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修订方法 • §4.4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和拓展
• 小 结:本 章 要 点
1
第1页/共91页
§4.1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
• 一、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 • (一)产业关联性与投入产出核算(P127) 任何生产过程都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
国民经济统计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邱东 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 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 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
• 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 1的差,用公式表示为:结构偏离度
• =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 -1。 • 结构偏离度的另外一种定义: • 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
二、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一)描述产业结构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1.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和结构偏离度系数
本质上为相关系数,表示调查区相互之间的相似 性系数。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
心提出的度量方法。相似系数通常介于0 和1 之间, 相似系数等于1 ,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 相似系数等于0,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 从动态来看,如果相似系数趋于上升则产业结构趋于 相同,如果相似系数趋于下降,则产业结构趋异。
6.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比重和技术集约化程 度系数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比重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100%
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
=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b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b)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二)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应该注意的若 干问题 •1.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基础指标 •2.产业结构水平统计指标的形成方法 •3.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多维性和长期性 •4.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的定量分析和定 性分析
• 一般说,市场集中曲线越短越陡峭,市场集中 程度就越高;反之,集中曲线越长越平缓,市 场集中程度也就越低。
2、度量市场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应符合以下四 项准则:
等级准则 进出准则 并拆准则 传递准则
(二)市场结构绝对集中的度量指标
• 1.企业数的倒数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

若产品种类多到同一企业中有两种以上产品被列为统计对象时, “产品法”的重复计算程度就会超过“企业法”(表3-3)。
3.
若将“产品”规定为各个基本生产单位(企业)的最终活 动成果,则两种总产出核算方法之间的差异就随之消失。
三、服务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 服务业所包含的具体产业门类很多,各具特点,因
证券的经纪,等等。
金融业的收入来源:各种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与金融负债 的利息支出两者之差(净利息收入);通过从事辅助服务所 收取的费用(手续费或佣金等)。前者占有绝大比重。
传统的理解:
金融业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并未向存款者或贷款者收取任何 服务费用; 银行的利息收支在性质上完全属于“财产收入”的收支, 不宜直接作为金融业的产出计量。 金融业总产出=辅助活动的服务收费 金融业总产出-全部金融活动的日常消耗和其他费用开支 =金融业增加值 < 0, 金融业营业盈余<< 0
① ② 农民自给性的粮食等食物的生产; 居民自有住宅的使用。
讨论几种典型情况:
社会性 市场性 是否计量产出 家庭内部的自我服务 家政公司的庭服务 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房屋租赁 居民自有住房的使用 政府公共服务 说 明
× √ × √ × √
× √ × √ × ×
× √ √ √ √ √
反映生产、 消费水平
(三)企业法和产品法的核算案例
案例资料:
棉农种植棉花(总价值100单位),
纺织工将其纺成棉纱(200单位)、织成坯布(350单位), 印染工再将其染成色布(450单位), 最后缝纫工将其缝制成服装(950单位)。 两种假设:
(1)所有生产环节都由一个生产企业完成;
(2)各个生产环节分别由不同的生产企业完成。 分别采用“企业法”和“产品法”核算所有环节的总产出。
3.
若将“产品”规定为各个基本生产单位(企业)的最终活 动成果,则两种总产出核算方法之间的差异就随之消失。
三、服务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 服务业所包含的具体产业门类很多,各具特点,因
证券的经纪,等等。
金融业的收入来源:各种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与金融负债 的利息支出两者之差(净利息收入);通过从事辅助服务所 收取的费用(手续费或佣金等)。前者占有绝大比重。
传统的理解:
金融业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并未向存款者或贷款者收取任何 服务费用; 银行的利息收支在性质上完全属于“财产收入”的收支, 不宜直接作为金融业的产出计量。 金融业总产出=辅助活动的服务收费 金融业总产出-全部金融活动的日常消耗和其他费用开支 =金融业增加值 < 0, 金融业营业盈余<< 0
① ② 农民自给性的粮食等食物的生产; 居民自有住宅的使用。
讨论几种典型情况:
社会性 市场性 是否计量产出 家庭内部的自我服务 家政公司的庭服务 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房屋租赁 居民自有住房的使用 政府公共服务 说 明
× √ × √ × √
× √ × √ × ×
× √ √ √ √ √
反映生产、 消费水平
(三)企业法和产品法的核算案例
案例资料:
棉农种植棉花(总价值100单位),
纺织工将其纺成棉纱(200单位)、织成坯布(350单位), 印染工再将其染成色布(450单位), 最后缝纫工将其缝制成服装(950单位)。 两种假设:
(1)所有生产环节都由一个生产企业完成;
(2)各个生产环节分别由不同的生产企业完成。 分别采用“企业法”和“产品法”核算所有环节的总产出。
《国民经济统计》PPT课件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 收入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政府补贴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
净出口额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价格问题
影响GDP的因素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的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及 使用核算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消费、 投资和进出口等基本经济总量.
五
投入产出核算
大
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之间部门之间 互相依存的技术经济联系。
核
算
资金流量核算
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反映全社 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
国际收支核算
核算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 贸易、非贸易往来和资本往来。
什么是活动部门分类?
从生产的角度.按各基 层单位活动性质的同类 性对常作单位的分类。
(1)非金融公司部门(2Biblioteka 金融公司部门SNA中的机构部门
(3)一般政府 (4)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5)住户
注:我国机构部门分类 : 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图
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
资产负债核算
核算一定时点上的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其主体部分 是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基本表,八张补充表;
第二部分:经济循环账户。包括一套国民经 济账户体系。
基本框架如下图
社会再生 产 核算表
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
经济循环 帐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的边界如何确定,回答什 么是生产的问题
国民经济统计的空间范围,回 答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问题
CH1-2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10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学
如何把握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观点一:二者是相同学科的不同表述; 观点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要比国民经济核算更为宽泛
方法论前 提—前置
环节
系统工作
CH1-2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8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式
内生 发展
跨学 科
国民经济 统计学
学科 拓展
外生 发展
CH1-2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9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国民经济
是由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各部门和各生 产要素组成的总体系统
3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主编:邱东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
一
信息社会中的国民经济统计学
二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信息 及其方法论研究的需求
4
一、信息社会中的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研究如何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数量描述和分析的学问。
两类人
1. 搞统计的人 (经济统计信息生产者)
第一章 总 论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主编:邱东
学习目的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主编:邱东
1
了解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方法
2
掌握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以及国民经济平衡 关系的表述方式
3
对经济统计学的学科地位和发展概况有全面的认识
2
目 录
CONTENTS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主编:邱东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第五节 国民经济平衡经济 第六节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地位 第七节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CH1-3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5
三、记录法
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式
“什么时候”进行记录
每一笔交易记录两次:(1)来源(或负债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右端; (2)使用(或资产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左端; 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
国民经济核算把交易双方都纳入核算框架之中,会涉及 两个单位各自的复式记录,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 了四次,“四式记账”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与一致。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主编:邱东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一 经济活动分类 二 机构部门分类 三 产业部门分类 四 标准产品分类 五 国民经济的其他分类
20
一、经济活动分类
经济流量+期内流量变化=期末存量
经济流量
(1)交易:按机构单位间的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 济活动 (2)其他经济流量:物量变化+持有收益
次、多系统的指标群。
➢ 国民经济总体各种特征数量方面 系统的统计描述
➢ 国民经济统计学基本内容的直接 体现
CH1-3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4
二、分类法
国民经济分类是对客观存在的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描述
统计分组法 在国民经济 统计中的运用
多分支 多层次 多方面
系统性原则
实际出发 国际对比
动态化的 分类原则
NPISHs
国外部门
CH1-4 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22
三、产业部门分类——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分类
产业部门 由从事相同或相近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集合所组成的部门。
基层 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的生产经营 单位 单位,是进行生产决策而非财务决策的单位。 《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四级分类:门类-大类-中类-小类 ISIC Rev.4:21个门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以产业活动和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单位
2. 用统计的人 (经济统计信息使用者)
CH1-1 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 5
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及其方法论研究的需求
五大需求 主体
政策制定者——“一般政府” 企业 研究机构和学者个人 普通民众
非营利机构
CH1-1 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 6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主编:邱东
四、估价方法
估价原则:市场价格—相近 市场价格—模拟过程—收 益贴现—本币计量
市场价格形式: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CH1-3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8
五、信息处理的专用方法
01
02
汇总
合并
03
取净额
04
特殊记录
4.1 改变交易流程
4.2 分解交易
4.3 认定交易的主要当事方
CH1-3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9
拓展阅读: 专栏1-1 国际收入与财富研究会与《收入与财富评论》
CH1-2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11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 过程统计
国民经济 动态统计
国民经济 结构统计
国民经济 总量统计
国民经济 资源统计
定性 研究
国民经济运行总过程
国民经济 关系统计
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CH1-2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12
CH1-4 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21
二、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部门 由从事相同或相近经济活动的机构单位集合所组成的部门
非金融公司
独立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经济实体进行交 易的经 济实体,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通常能够编制 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经济账户。
金融公司
一般政府
住户部门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一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式 二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三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学 四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7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式
国民经济 统计学
经济 理论
实证 研究
宏观经济问题+ 如何测度问题
统计方法论研究 +管理实践工作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主编:邱东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一 指标法和指标体系法 二 分类法 三 记录法 四 估价方法 五 信息处理的专用方法
13
一、指标法和指标体系法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特定国民经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组成的多层
权责发生制原则 VS 收付实现制原则
CH1-3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6
三、记录法
国民经济核算不同于工商会计
1.学科背景
会计:管理类学科 核算:经济类学科
3.估价方法 4.核算操作
2.记账基础
会计:工商会计核算准则 核算:经济理论
会计:历史成本 核算:现期价格
会计:借贷记账 核算:复式记账
CH1-3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