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识用法详解

合集下载

120个文言文实词词详解配例句

120个文言文实词词详解配例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派兵用的凭证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朝chao1、朝服衣冠(zha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向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4、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9 实词(九)(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9 实词(九)(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9实词知识积累97.修【词义分析】其本义原指从容装饰,精心美化,后引伸至改造、整治,又引申为学习、追求、完善等。

【链接课本】①修饰,装饰【修饰,增进,加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每要眇兮宜修(《楚辞?九歌?湘君》)②治理,整治,修理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③修建,修造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修订,撰写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⑤学习,求进步一善易修也(《原毁》)⑥长,高,引申为年龄的长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成视之,庞然修伟(《促织》)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相关成语】茂林修竹:修:长。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不修边幅:修:修饰。

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

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

不要照搬老办法。

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

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修理,修缮。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其他如:茂林修竹【速记故事】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

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大。

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

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

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

【高考速递】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爱、喜爱憙疾病,帝亲幸视幸:皇帝到某处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庆幸【真题演练】1.(2022春·福建漳州·高二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也(借助)而绝.江河(横渡)今之众人..(许多人)勖.尔植(勉励)B.字.而幼孩(养育)聊.乘化以归尽(姑且)慈父见.背(被)列.坐其次(排列)C.责臣逋.慢(逃避)茂林修.竹(修整)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参.省乎己(检验)D.形影相吊.(安慰)群贤毕.至(全,都)则刘病日笃.(病重)感慨系.之矣(连接)【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统编版】《兰亭集序》-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统编版】《兰亭集序》-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4)我国古代四种主要的纪年法 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十年”指鲁庄公十年。再如《廉颇蔺相如列 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_皇__帝__年__号__纪__年__法__。如《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琵琶行》 中的“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等。 ③_干__支__纪__年__法___。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近代还常 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 革命”等。
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令人愉快的 啊。(得分点:品类、所以、信,定语后置句)
(第4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 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 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 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④引( 导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 ⑤次( 旁边)
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虽( 即使)
(第2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
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抬头观望广阔无穷的宇宙,低头细察众多的自 然界的万物,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以
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
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
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统编版】《种树郭橐驼传》-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统编版】《种树郭橐驼传》-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第3段)有问之,对曰:“①橐 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 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且孳长茂盛, 只不过能顺从树 木 的 自 然 生 长 规 律 , 使 它 依 照本性生长罢了。(得分点:孳、天、致)
√A . 宗 元 为 邵 州 刺 史 / 在 道 / 再 贬 为 永 州 司 马 / 即 罹 窜 逐 / 涉 履 蛮 瘴 / 崎 岖 堙 厄 /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 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 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 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例句 ⑥驼业种树 ⑦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⑧非有能硕茂之也
活用类型及释义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形 容 词 的 使 动 用 法 , 早 , 使 …… 早 / 蕃 , 使……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5.特殊句式 例句
①理,非吾业也 ②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③故不我若也
④吾又何能为哉
义项 ① 怜爱,爱惜 ② 怜悯,同情
例句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③爱戴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
④复合词,可惜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⑤复合词,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白居易《暮江吟》)
【识记方法】 “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就是有爱心,故引申出

18个文言虚词详解

18个文言虚词详解

18个文言虚词详解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女口: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二.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女: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女: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女是而已。

(《师说》)2、“以”字主要的用法:一、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①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②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遥游》)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罚所及,则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女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女口: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二、用作连词。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5 实词(五)(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5实词知识积累49.克【词义分析】本义是战胜,后引申为能力超强,胜任,完成等义。

【链接课本】①能够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②战胜,攻破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③克制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④成功,完成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⑤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相关成语】攻无不克:克:攻下;无:没有。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

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也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以柔克刚:克:克制。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其他如:克敌制胜克己奉公克勤克俭克尽职守相生相克【速记故事】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战胜),威震天下。

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能够)蒙其泽。

【高考速递】《诗》曰:“德(分量轻)如毛,民鲜克举之。

”克:能够【真题演练】1.(2022秋·广东佛山·高三石门中学校考竞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游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借鉴)B.度.义而后动(估量,考虑)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即使)C.戍卒叫,函谷举.(攻占)洎.牧以谗诛(及,等到)D.能克.终者盖寡(克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前句,“游”,交往。

句意:秦朝时和我交往。

B.后句,“虽”,虽然。

句意: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D.前句,“克”,能够。

句意: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故选C。

2.(2021秋·广东潮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君子喻于义喻:比喻B.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C.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运:运转,转动【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高中文言文实词‘信’的用法

高中文言文实词‘信’的用法

高中文言文实词‘信’的用法
高中文言文实词‘信’用法详解
一、“信”的各种义项
•名词义:指人和事物的真实、可靠性。

•动词义:指传达或接收信息,表示信任、信仰。

二、名词义的用法
1. “信”作为名词,表示真实、可靠性
•例句1:为人应当讲信修睦。

–解释:这句话强调人在待人接物时应遵循真实、可靠的原则,不说谎言,不欺瞒他人。

2. “信”作为名词,表示言行一致
•例句2:讲信修睦乃君子之道。

–解释:这句话强调君子的道德品质应包括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3. “信”作为名词,表示印证、证据
•例句3:此为信,何须徵。

–解释:这句话指出某事物已经有了充分的证据或印证,无需再征求其他意见。

三、动词义的用法
1. “信”作为动词,表示传达或接收信息
•例句4:君子信而后励。

–解释:这句话强调君子要先传达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鼓舞自己和他人。

2. “信”作为动词,表示信任、信仰
•例句5:君子信而后能励。

–解释:这句话强调君子要先建立信任和信仰的基础,才能够激励他人,也才能被他人所激励。

总结
介绍了高中文言文实词“信”的名词义和动词义的不同用法。


词义强调“信”的真实、可靠性、言行一致以及印证的意义;动词义
则强调“信”的传达、接收信息,同时也指出了信任、信仰的重要性。

在文言文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信”字的不同用法,通过了解这些
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中的含义和情感。

【统编版】《齐桓晋文之事》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统编版】《齐桓晋文之事》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齐桓晋文之事
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爱”“若”“徒”“宜”四 字及次常用字“御”。 2.翻译重点句子。 3.梳理文化常识。
(第1段)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
可得闻乎?” (第2段)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
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 以,则王乎?”
(第27段)曰:“①然则王之所大欲 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 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 木而求鱼也。”
(第28段)王曰:“若是其甚与?” (第29段)曰:“殆有甚焉。缘木求 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 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第30段)曰:“可得闻与?” (第31段)曰:“邹人与楚人战,则 王以为孰胜?”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
之涂,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
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12.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既__然__这__样__,__那__么__,___大__王__最__想__得__到__的__东__西__便__可__知__道__了__:__是__想___开__ _辟__疆__土__,__使__秦__楚__来__朝__见__,__统__治__中__原__地__区__,__安__抚__四__方__的__少__数__民__族__。__(_但__是__)_ _以__这__样__的__做__法__,__去__谋__求__这__样__的__欲__望__,___就__像__爬__上__树__去__找__鱼__。__(得___分__点__:__朝__、 _莅__、__中__国__、__若__)__ ②译文:_天__下__那__些__想__要__(_表__示__)憎__恨__他__们__的__君__主__的__人__都__想___跑__来__向__大__王__诉__说__。 _(_得__分__点__:__疾__、__赴__)

文言实词迁用法详解

文言实词迁用法详解

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言实词迁用法详解
本文是关于文言实词迁用法详解,感谢您的阅读!
TAG:文言实词Ǩ用法①泛指迁移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指南录〉后序》
译文:当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战、守、迁都来不及安排了。

②贬谪,放逐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琵琶行并序》
译文: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译文: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出去。

③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张衡传》
译文: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④复合词
迁灭: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灭亡)《六国论》译文: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7 实词(七)(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7 实词(七)(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7实词知识积累73.适【词义分析】《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疾也。

从辵声。

意思是疾速。

我们来看一下“适”的词义引申脉络: 由适本义往、到,引申女子到男家即出嫁,由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链接课本】①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②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③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④舒适,满足,享用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黄州快哉亭记》)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⑤恰好而适类于予(柳宗元《愚溪诗序》)⑥刚才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⑦(zhé)通“谪”,流放,贬职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世家》)【相关成语】无所适从:适:往;从:跟随。

形容做事没有目标,无头绪。

适得其反:适:正,恰好。

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其他如;削足适履适可而止适逢其时无所适从【速记故事】苏辙自乡适(到……去)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

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日:“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

”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享受)。

”【高考速递】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适:适时,顺应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适:恰巧,正好【真题演练】1.(2021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聊.乘化以归尽(姑且);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远);生生所资.,未见其数(凭借);前已降及物故..(去世);而控.于地而已矣(落下)B.而刘夙婴.疾病(缠绕);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超过);《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往);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分)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臣以险.衅(危险);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且);羝乳.乃得归(产子);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自夸)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效仿);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且相如素.贱人(本来);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策.扶老以流憩(拄着)【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介绍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介绍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介绍高考语文考察的重点比较的多,对于文言文的考点也比较点多,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语境,即上下文。

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

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

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 上下文 )的意思。

要力戒孤立、片面。

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

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①本义。

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

(朝令夕改)②引申义。

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深山”--道理很深(深刻、深奥);友谊很深(深厚,深刻);夜深人静(时间久);颜色太深(浓、重)③比喻义。

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

如:爪牙,比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乱扣帽子”(坏名义或罪名) 冻结资金(阻止流动或变动)④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A:连锁式。

寒:冷--寒冷季节--缺乏冬衣而受冻--贫寒--恐惧、害怕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大渡桥横铁索寒B:辐射式。

节:竹节--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盘根错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单于壮其节钿头银篦击节碎例1:“引”,①会意字,由一弓一箭组成,本义是“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②“拉开弓”引申为“拉”,“左右或引相如去”③“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⑤“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⑥“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史记田单列传》⑦“承担”,“公卿各引咎自则”《北史周武帝纪》⑧“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⑨“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⑩“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例2: “一”①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

18个虚词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8个虚词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8个虚词、120个文言实词详解18个虚词、120个文言实词详解(2011-08-0418:08:45)转载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统编版】《苏武传》-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统编版】《苏武传》-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2)弥
小篆 “弥”本来写作“彌”,是形声字,小篆从“弓”部,爾(即尔)声 (古音相近)。表示将弓弦拉满后松开,后引申为“满”。
义项
① 满,遍 ② 更加,越发 ③久,远
④止息,消除
例句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盐铁论·相刺》) 蓬窗老抱横行略,未敢随人说弥兵(陆游《书愤》)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动词,(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 古义:_对__长__辈__的__尊__称__ 今义:岳父
词语 ⑦实在
例句 武等实在
解析(古今义) 古义:_确__实__存__在__ 今义:形容词,诚实,不虚假;副词,的确,其实
4.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召会武官属
③会论虞常 (1)会
(第5段)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
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 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 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 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 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当(判处) ②相坐(相连坐(治罪) ) ③拟(比画)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苏武的伤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诡言(欺骗说) ②具(完全,详尽) ③陈道(陈述说明) ④如(依照) ⑤让(责备)
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 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 着。”(得分点:谢、实在)
(第10段)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 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 始 元 六 年 春 至 京 师 。 …… 武 留 匈 奴 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 发尽白。
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8 实词(八)(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8 实词(八)(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8实词知识积累85.亡【词义分析】亡的基本义是失去,引申为逃跑、逃亡,由此又引申为死亡、死去,还引申指一个国家的灭亡或朝代的衰亡等。

亡也通无,读作wú,由失去引申为没有。

【链接课本】①逃跑,逃亡,特指逃亡到国外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走的败兵】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②失去,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③死亡,死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训俭示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④灭亡,使……灭亡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⑤通“无”,没有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论语?颜渊》)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苏武传》)【相关成语】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名存实亡:亡:消亡。

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亡可奈何:亡:通“无”,无可奈何。

指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

其他如:亡国之音亡不旋踵亡命之徒唇亡齿寒追亡逐北歧路亡羊有名亡实【速记故事】楚欲亡(使……灭亡)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逃跑)去。

”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灭亡)于楚无益。

”楚王亡(通“无”,没有)以应,遂存齐。

【高考速递】夏殷不易礼而亡亡:灭亡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亡:失去,损失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亡:灭亡且治乱存亡则不然亡:死亡自混(人名)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亡:死亡尝有使客亡橐中物亡:失去,丢失【真题演练】1.(2022春·黑龙江佳木斯·高一校考开学考试)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死亡B.河曲智叟亡.已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C.今亡.亦死《陈涉世家》逃跑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跑的人【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文言文中“通用”和“假借”的文字。

所谓通假,就是原本的字词在文中无法表达出其含义,而借助另一个字词来替代,这种替代的字体就叫做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语含义上的差异。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或者有所差异。

这种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辨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其词性或含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语法、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具有多个含义。

这些含义可能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也可能在相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

因此,在理解文言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整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是指文言文中一些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不同的句子结构。

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识别和理解。

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六、虚词与实词虚词与实词,是文言文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仅起语法或连接作用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比例大致相当,且虚词的使用对于表达语句的语气、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成语与典故成语与典故,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成语是指那些固定短语或短语组合,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而典故则是指那些出自历史故事或传说的人物、事件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文言文中使用成语和典故,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和方法。

这些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九、文化背景与常识阅读文言文时,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常识。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6 实词(六)(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6 实词(六)(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6实词知识积累61.去【词义分析】其本义是有盖儿的盛食器;又可引申为去掉、除去;放弃、失掉和距离等。

【链接课本】①离开去不复顾(《种树郭橐驼传》)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志》)则有去国还乡(《岳阳楼记》)②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③除去,失掉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④距,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⑤表示动作的趋势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行(并序)》)⑥(jǔ)通“弆”,藏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相关成语】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

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一去不复还: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回。

其他如:何去何从刮骨去毒陈言务去大势已去相去几何【速记故事】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感慨颇多。

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

为去(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

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

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高考速递】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去:离开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去:离开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去:去除母忧去职去:离开贤(人名)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人名)【真题演练】1.(2021春·山东济南·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彭泽去.家百里(距离)②如惠语以让.单于(谦让)③忍尤而攘.诟(攘除)④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怜悯)⑤会论.虞常(商量)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荐)⑦大母过.余曰(看望)⑧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知道)⑨名我固当.(应当)⑩故病.且怠(生病)A.①③⑥⑨B.①④⑦⑧C.②④⑧⑨D.②⑤⑦⑩【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言实词“被”的用法及意义

文言实词“被”的用法及意义

文言实词“被”的用法及意义要点梳理【造字本义】作名词,指兽皮制成的遮盖保暖物,“被窝、棉被”。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即“覆盖、穿”在身上取暖的,比如“被练三千”;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如“被难、被灾”,作动词时,通“披”,覆盖于身,一般读[pi]。

后又引申为介词,表示受事,“被动”。

【词语例举】被酒:中酒,即喝醉了。

被练:身着用熟丝连缀的铠甲。

比喻步兵。

例句:“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

扇枕温被:形容对父母十分尽心。

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唾。

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

人们称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布被瓦器: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

形容生活检朴。

长枕大被: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J 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

比喻怀抱美才而深藏不漏或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处:“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例句详解】被,读音一:be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动词①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遭受、蒙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③加在…之上、加于、给于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屈原《哀郢》)(3)介词,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读音二:pi,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助记小故事】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 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鳖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 尤不为苦也。

【小结】文言实词“被”的用法及意义[b∂i]①〈名词〉被子;②〈动词〉覆盖;③〈动词〉遭受、蒙受;④〈动词〉加在…之上、加于、给于;⑤〈介词〉,表示被动;[pi]通假字,通“披”,穿在或披在身上\披散、散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识用法详解
导读:TAG:文言实词识用法文言实词识用法详解
读音一:shí
①知道,懂得
不识有诸?《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识众寡之用者胜。

《孙子》
译文:懂得根据兵力多寡而恰当配备使用的胜
②认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琵琶行》
译文: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
③识别,辨识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孔雀东南飞》
译文: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
④赏识
素为李裕德识拔。

《旧唐书》
译文:一向被李裕德赏识提拔。

⑤知识,见识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问说》
译文: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读音二:zhì通“志”
①名词,标记,记号。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文: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记号依然是那样。

②动词,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而笑着对迈儿说:“你记住了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这三个优点中,哪一样我能有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