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索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2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的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课题是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本课题的内容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

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本章节是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而学生缺乏粒子这种微观的想象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没有粒子这种微观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展示原子的结构,并用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教学策略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2、能说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的作用。

2、通过对结构图片、实验视频的分析、讨论的方法来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

2、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从信息中学会处理获得知识,建立物质微观世界观六、教学过程:1、在原子中下列微粒的关系如何?A、质子数与电子数?质子数等于电子数B、质子数与中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板书设计] 课题2.3、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原子(电中性)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种类。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课题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课型新授第 1 课时第周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有关分子的性质、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知识,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知识认识原子的有效方式,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物质的生成,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重点原子的构成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关键点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教学媒体多媒体素材、挂图、元素周期表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对比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结构二、原子中的电子1.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排布规律)2.原子结构示意图3.原子的分类⑴金属原子⑵非金属原子⑶稀有气体原子4.离子书写分类5.元素周期表6.原子序数7.电子云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二、原子中的电子1.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排布规律)2.原子结构示意图⑴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⑵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⑶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⑷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了解排布规律记忆1~18号(即H~Ar)元素的顺序、名称和符号分析P45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练习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H、C、N、F、S、Cl、Na、Mg、Al、K、He、Ne、Ar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原子的分类4.离子书写分类阳离子阴离子5.元素周期表6.原子序数7.电子云⑴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不稳定,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案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课题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进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板书
1、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练习:
1.原子是()
A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由电子构成
C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一种最小粒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
A核外电子总数B中子数
C质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3.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的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 成
D不能再分
5.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A.26 B.56 C、82 D.86
学生讨论
看书回答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导入新课
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原子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子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
讲解
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2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2 (新版)鲁教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教材分析《原子中的电子》是鲁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的第三部分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原子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着重让学生学习核外电子的有关知识。

教材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层离核的远近与电子的能量有关,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强调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是指原子核不变,发生改变的是原子核外的电子,从而为后面离子内容的学习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所有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且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但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用什么方法可以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核还是核外电子?这些内容他们都还不了解,所以本节课就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冲突,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3)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问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2)运用小组讨论法以及教师的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3)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想像力、推理力和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教学重点:(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3)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分析,推论物质的原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结合质子、中子及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数据,推证“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初步了解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对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培养质疑、反思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与教材相关的课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由此“打开”原子,步步深入了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等,变化的事实,但是对学到的微观知识认识的仍很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并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及模拟动画等,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想象和推理,从而促进理解。

【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电子(-)原子{ 质子(+)原子核{中子(不显电性)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公式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原子的构成

第二單元探秘水世界第三節 原子的構成一、原子的結構二、原子中的電子 1.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排布規律)2.原子結構示意圖3.原子的分類 ⑴金屬原子 ⑵非金屬原子 ⑶稀有氣體原子4.離子 書寫 分類5.元素週期表6.原子序數7.電子雲教 學 過 程 知 識 點 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原子 (不顯電性) 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 中子二、原子中的電子1.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排布規律)2.原子結構示意圖⑴在多電子的原子中,核外電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離核遠,能量低的離核近;⑵電子盡可能在離原子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⑶每層最多容納2n2個電子(n為電子層);⑷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電子(離原子核最近的為第一層,第一層為最外層時電子數不超過2個)。

圖中小圓圈表示原子核,圈內數字表示核內質子數,“+”表示原子核帶正電,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上的電子數。

瞭解排布規律記憶1~18號(即H~Ar)元素的順序、名稱和符號分析P41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3.原子的分類4.離子書寫分類陽離子陰離子⑴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少於4個,不穩定,易失去電子,帶正電荷。

⑵非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多於4個,不穩定,易得到電子,帶負電荷。

⑶稀有氣體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為8個,(氦是2個),穩定,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電子。

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是不變的,發生改變的是核外電子(最外層電子數)。

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在元素符號的右上方,標出帶幾個單位的什麼電荷。

如:Mg2+,Al3+,F-,O2-帶正電荷的離子叫陽離子,如Na+,Mg2+,Al3+,H+等。

帶負電荷的離子叫陰離子,如:F-,O2-,Cl-,S2-等。

決定原子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上的電子數。

小結:1.原子的結構2.原子結構示意圖3.離子的分類及符號表示並分析在結構上的特點。

結論分析P42NaCl的形成過程分析:離子所帶的電荷數與原子結構的關係?觀察離子符號的書寫,交流共用: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離子有何異同?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你能看出原子的性質與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有什麼關係?觀察附錄元素週期表能力提高: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為下圖所示,你能確定X的值嗎?它可以表示哪些微粒,試一一寫出。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_8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_8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原子的构成》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是继分子之后的又一微观知识。

为今后学好: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把原子的构成类比为猪头的结构,便于学生明确原子有两部分构成,并且对于各个粒子显何种电性一目了然避免混淆记不清楚。

本节课内容枯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逐步分析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原子构成及各微粒之间关系,从宏观到微观,了解了微观才能知道反应机理,体会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支持,为此大家应该认真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观察电解水反应图片同学们思考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水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为氢分子和氧原子。

故化学变化实质:分子可分,原子重新组合,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那原子是否能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原子的构成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相关原子的一些用途。

原子这么对人类这么大的贡献,那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咱们班谁都知道猪长什么样子吗?那我来画个猪图大家来看看他和你所知道的猪图有什么不一样。

【讲解】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研究这幅猪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个猪头没有嘴巴,还有两个鼻子不一样,记住它的特征哦。

如果把原子比作猪头的话,猪头包括眼睛和鼻子同样原子也由两部分构成。

鼻子就是原子核,两个鼻子有正号的是质子即质子带正电,另一个代表中子,中即中性的意思不带电。

眼睛里面是负号即带负电。

【师生互动】同学们是否能通过看图来总结原子的结构?并标注各微粒带电情况,表现原子结构,教师给予评价【质疑】我们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即不带电,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为何原子不带电呢?【小组讨论】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正电荷个数等于负电荷个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补充】:核电荷数概念:原子核中带正电荷的个数即为质子数,注重以理解形式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
- 《原子物理学》(作者:理查德·费曼)
- 《元素的奇迹》(作者:马克·米奥多尼克)
- 《原子与宇宙》(作者:保罗·戴维斯)
(2)视频资源:
- TED演讲:原子与宇宙的奥秘
- BBC纪录片:原子故事
- 科普视频:原子的构成与元素周期表
2. 拓展要求:
(1)阅读材料:
-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⑤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结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
- 查找元素信息的方法
⑥原子的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化学反应:原子重新组合
- 物质性质:原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通过关键词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构成的知识。同时,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标注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使用图示表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或者通过实例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示意图、元素的概念解释等。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显微镜、模型原子核和电子、元素样品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对微观粒子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原子的构成,巩固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的解释打下基础。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_26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_26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2)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

【水平目标】(1)通过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理解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在探究中,学会分析、处理和归纳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注重与社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保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对探究过程的体验。

原子的构成;2、难点: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秉承“课堂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以及伴随这个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准确的价值观”的课改理念。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问题驱动、合作解疑,借助视频、动画、图片等,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学法:通过了解科学家们研究原子构成的历史过程,探究原子内部的结构。

将微观的想象、推理与直观的模拟图形相结合,协助学生理解原子,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围绕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合作解疑、动画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协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学习水平,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提出问题】如果当时你在现场,发现这些现象后,你会怎样想?说明:在原子的结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生成知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化学史为线索,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索经历,在探究过程中持续的发现矛盾,积极思考,自我生成结论,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四)课堂小结:学生知识交流收获,畅所欲言。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4.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重难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2.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原子的结构1.讨论交流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2.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200年前提出:“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你认为道尔顿的论断科学吗?你的依据有哪些?3.阅读课本认识原子的结构,思考交流: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材料阅读: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英国科学家汤姆森。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2)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3)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

(5)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若能分你的证据是什么?二、认识原子中的电子1.阅读教材,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并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尝试画出钠原子、氯原子(17个质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对原子的性质的影响,分析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的可能情况。

(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2)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3)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课件展示氧原子结构图)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课题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课堂探究、观察分析法、讲述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初步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理解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2.体验并运用科学抽象的所谓方法以及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
3。通过对原子内部结构奥秘的认识,你对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4。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5、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重点
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
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运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师生活动
复习回顾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
2.和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带,电子带,绕作高速运动.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数:
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
离子符号的书写: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学生讨论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
板书
三、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我们引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讲解一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我有一堆水果,有人让我记住每个水果的质量,我选取了一个苹果作为参照物,称其质量为100克,现称得梨的质量为300克,猕猴桃的质量为500克,分别将这二者的质量与100克相除,所得倍数即为梨和猕猴桃相对于苹果的质量,我只要记住梨是3,猕猴桃是5就可以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课标要求:。

1。

知道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理解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内容和学情分析:学生已对物质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知道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通过微观的分析,认识到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再通过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原子的内部构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何表示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电子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怎样关系,还是相当陌生也比较朦胧.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

认识一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同时初步认识科学计量的方法。

4.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知识点(含重点、难点):重点:①原子的分类②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离子的形成,分子、原子、离子的异同点③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难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实验准备:教学视频,离子形成图片。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案-鲁教版.doc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案-鲁教版.doc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教学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前面已经学过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基础上展开的,继续探索构成原子的更小微粒以及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是前面相关的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因而难度也会相应加大。

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难点: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性质。

2、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设计思路:本课题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又无法通过宏观实验加以展示,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

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对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电教资源:水分子分解的动画,金刚石的结构的flash动画;图片: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五、教学过程: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导学案2(无答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导学案2(无答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能根据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4.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了解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旧知回顾】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原子 .2.分子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知学习】一、原子的结构1。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且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内部_________________;(2)“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________,而体积________(填大或小);(3)“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前进的方向”,说明原子核带________电(填正或负)。

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_2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_2

课题: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原子的构成粒子及电性,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度析、推理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及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会查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3.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

【学习流程】1、原子的构成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的电子数。

———(带1个单位———)———原子———(不带电)————(带1个单位———)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4、原子核居于原子的,在原子中占的体积,电子绕着原子核。

一、离子5、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

怎样定义电子层的?画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6、(列表比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金属原子易电子带正电叫离子,非金属原子易电子带负电叫离子这种带电的或原子团叫做离子7、试着画出镁离子和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三、相对原子质量概念,8、以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9、相对原子质量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又因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四、巩固检测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1)化学性质 (2)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的电性 (4)原子核 (5)电子层数 (6)最外层电子数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3.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该粒子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_24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_24
③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
由此得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水平。
环节三、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经过很多科学家持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理解了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第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
态度
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观看,倾听,思考。
利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述】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弄清楚原子结构的奥秘。(板书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理解科学的发展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水平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然后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讲述“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
【讲述,并提出问题】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原子这么小,那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一、教材分析
《原子中的电子》是鲁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的第三部分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原子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着重让学生学习核外电子的有关知识。

教材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层离核的远近与电子的能量有关,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强调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是指原子核不变,发生改变的是原子核外的电子,从而为后面离子内容的学习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所有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且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但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用什么方法可以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核还是核外电子?这些内容他们都还不了解,所以本节课就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冲突,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3)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问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
(2)运用小组讨论法以及教师的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3)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想像力、推理力和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教学重点: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3)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设问思考、交流讨论、教师讲解、总结提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阅读教材41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交流讨论后,回答。

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讨论,提炼出关键信息。

多媒体展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作一定的讲解说明。

认真观看、听讲,并理解。

加深学生对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理解。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设问: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排在离核近的地方,能量高的排在离核远的地方,那么电子在核外的排布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呢?
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多媒体展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一一讲解每点规律的含义。

认真听讲并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让学生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多媒体展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和学生一起小结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阅读教材41页第2自然段的内容以及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总结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团结合作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展示出几种原子,让学生试着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草稿本上试着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检测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的理解以及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答案。

核对答案,交流讨论总结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原子的分类以及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提问:原子可以分为几类呢?每一类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阅读教材41页第3自然段的内容,合作学习小结出原子的分类、原子中的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情况。

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出常见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为什么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而稀有气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得失电子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常见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小结出它们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认真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阅读教材41页“多识一点”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小结出不同种类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认识原子的稳定结构。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一起小结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记忆、消化、理解。

课后作业
画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三、原子中的电子
1、电子的分层排布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原子的分类以及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1)原子的分类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