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李长安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产生 2870 KJ的能量,其 中 1161 KJ左右的能量储存于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 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思考: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molATP? 多少个ATP?
有氧呼吸小结
2丙酮酸 4[H] 6H2O O2 12H2O 20[H] 大量ATP
⑺有氧呼吸中C、H、O的来龙去脉
• C:C6H12O6 →丙酮酸→CO2
C6H12O6 丙酮酸→[H] →H2O [H] →H2O H2O →[H] →H2O •
• H:
O2 →H2O
有氧呼吸产生水中的O全部来自O2。
• O: C6H12O6 →丙酮酸→CO2
H2O → CO2
5.总反应式: C6H12O6+6O2 + 6H2O 酶 6CO2+ 12H2O +能量
有氧呼吸小结
2丙酮酸 4[H] 6H2O O2 12H2O 20[H] 大量ATP
2C2H5OH(酒精)
2C3H6O3(乳酸)
6CO2
4.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项目
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线 粒体(主要)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场 所 区 别 条 件 产 物 释 能
需氧、酶等
二氧化碳和水 较 多
3.在有氧呼吸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是发生在细 胞的( B ) A.细胞核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4.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D ) A.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被消耗 B.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C.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D.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 5.种子在浸水和不浸水的情况下进行细胞呼吸,都 能产生( B ) A.葡萄糖 B.丙酮酸 C.酒精 D.乳酸
细胞呼吸(第1课时)高中生物
有糖机类物 在酵细母胞菌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 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或H2其O他或产酒物精,释 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提出 作出 设计 进行 分析结果 表达 进一步 问题 假设 实验 实验 得出结论 交流 探究
课外拓展
1.酵母菌有氧呼吸O2消耗与CO2生成量的大小关系?
2.酵母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中CO2生成量的大小关系?
提出 作出 设计 进行 问题 假设 实验 实验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装置的连接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10%NaOH溶液 H2O2溶液 澄清石灰水
FeCl
石蜡油 重铬酸钾溶液 酵母菌培养液
创新材料1
创新材料2
注意事项
1.量(相同且适宜) (1)创新材料1
有氧条件:H2O2溶液+FeCl3溶液/注空气 无氧条件:石蜡油/抽真空 (2)创新材料2 有氧条件:NaOH溶液抽空气(注射器竖直向上)
件 现象
现象 结论 现象
结论
有 变浑浊/ 氧 程度明显
无 变浑浊/ 氧 程度不明显
由蓝变绿再 有氧条件产生 不变
变黄/较快 的CO2比无氧 灰绿色
产生的多
由蓝变绿再
变
变黄/较慢
灰绿色
有氧条件不 产生酒精, 无氧条件产 生酒精
提出 作出 设计 进行 分析结果 表达 问题 假设 实验 实验 得出结论 交流
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
A瓶接触氧气 16mL
B瓶隔绝空气 4mL
C瓶空白对照 0mL
提出 作出 问题 假设
1.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气体一样多吗? 2.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
3. ……
提出 作出 设计 问题 假设 实验
人教版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教案——细胞呼吸●从容说课本节课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
第一节课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
学生学过了ATP的知识,对于A TP作为能量的通货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要注意解决几个问题:了解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
当问题明确后,学生探究的过程就会成为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以及建立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比如在准备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等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然后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可能的原因,将学习引向深入,为下面的概念学习铺设道路。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这样就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
然后从酵母菌转向其他生物,为学生介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通过学习细胞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
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先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再让学生联想其他事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广泛性。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
高中生物5.3.1细胞呼吸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最终能源物质各是什么?2.把光能转化为高等动物肌肉收缩的机械能需要经历那些过程?二、细胞呼吸与实验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ATP,ATP高能磷酸键断裂会释放什么?〔能量〕而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呼吸作用,由于呼吸作用就在细胞内进行,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注意: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呼吸就是你吸气出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体内的有机物被氧气氧化的过程,发生很多的化学反响。
〕〔1〕酵母菌大家都听过,它可以干嘛呢?它能够将糯米发酵制成我们常喝的甜酒。
由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因此我们可以用它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A.提出问题: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生的〔有氧?无氧?〕B.作出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E.得出结论问:想一想,你会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这个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2〕讲解实验问:1、如何检测因变量〔CO2和酒精〕?2、如何控制自变量〔有氧和无氧〕?〔澄清的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响:橙色→灰绿色〕问: 有氧和无氧条件下CO2和酒精产生的量的多少如何判断?〔讲解结果〕三、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线粒体在细胞质中的分布情况?〔3〕内膜折叠形成嵴,有什么作用?〔4〕线粒体的哪些部位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5〕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什么?〔6〕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响式?2.阅读教材P93—94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完成表格的填写4.思考:〔1〕产生CO2的阶段__(2)产生H2O的阶段__(3)氧气参与的阶段__(4)产生ATP的阶段____(5)产生ATP最多的阶段__(6)三个阶段的酶是否一样_______5.总结有氧呼吸中C、H、O的来龙去脉及有氧呼吸中能量的转化值板书细胞呼吸一、根本概念1.细胞呼吸2.有氧呼吸二、有氧呼吸过程总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分解〔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H]的氧化〔线粒体内膜〕。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发光
沉淀物(含线粒体)
上清液(含细胞溶胶)
结现论象::葡不萄发糖光能在细胞溶胶中分发解光。
任务二
根据以下表格,阅读课本p73-p74(“小资料”上方)的文字 和图形。利用信封中的小卡片,构建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 流程图。
A.水 B.乳酸 C.丙酮酸 D.二氧化碳
3.将酵母菌匀浆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溶胶) 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 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图 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向三支试管分别滴 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甲、 乙、丙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什么?
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分析甲、乙试管中发生了哪些 反应。 甲试管模拟了需氧呼吸的哪些阶段?
石蜡油
丙酮酸 荧光素
丙酮酸 荧光素
葡萄糖 荧光素
沉淀物
上清液
现象: 亮光 弱光 弱光
需氧呼吸的总方程式
C6H12O6+6H2O+6O2 酶 6CO2+ 12H2O +能量
葡萄糖在细胞内, 由于酶的催化作用, 一步步分解、 一步步放能。
三个阶段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第一阶段 糖酵解
第二阶段 柠檬酸循环
第三阶段 电子传递链
任务三 通过实验设计比较三个阶段释放能量的多少
材料用具:试管3支、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的沉淀(含线 粒体)和上清液(含细胞溶胶)、
葡萄糖、丙酮酸、荧光素、石蜡油(可隔绝空气) 提示:在甲乙丙试管中分别加入哪些物质,可模拟需氧呼 吸的不同阶段。 请简述设计思路,并回答根据什么现象可知能量释放的多 少。
《细胞呼吸》课件(1)
(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但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
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典例训练1】(2011·海南高考)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
①和③或者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
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 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一定的毒害作用,故应在低氧而不是无氧环境下保存蔬菜水果。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两者联系
第 一 阶 段 6O2
热能 能量 ADP+Pi 酶 ATP 4[H]
C6H12O6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酶 酶
2C3H4O3 (丙酮酸)
无O 2 酶
2C3H6O3 2C2H5OH+2CO2
酶 热能 ATP 酶 ADP+Pi 能量 20[H] 2C3H4O3 酶 能量 12H2O 6CO2 酶 ADP+Pi 6H2O
变化
能量 变化 特点
有氧气存在时,无氧呼吸受抑制
①二者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并且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联系
②本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高考警示钟】 不同生物细胞呼吸的理解误区 (1)真核生物的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 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 蓝藻、硝化细菌等。
酶
【点拨】(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并且 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二者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
放能量,形成ATP。
(2)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因为还有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 乳酸中。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33张)课件
(2)实验二:使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分离线粒体膜状结构和线粒体基质, 加入等量的氧气、丙酮酸、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段时间后,检测各试管变化 情况。丙酮酸是在线粒体的什么部位分解的?你从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推论?
组别
自变量
实验结果
4号 只含线粒体膜状结构
丙酮酸的量不变,没有荧光出现
5号
只含线粒体基质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 有氧呼吸
学习目标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同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与其作为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相适应。
2.科学探究:体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 与讨论。
内容索引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有氧呼吸
(1)实验一:将酵母菌细胞破碎后进行离心处理,获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
淀物(线粒体)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3支试管内,
往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氧气、葡萄糖、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段时间后,
检测各试管内的变化情况。
组别
自变量
实验结果
1号
线粒体
葡萄糖的量不变,没有荧光
2号
细胞质基质
提示
核心归纳 1.图示展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2.总反应式剖析
3.易错提醒 (1)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但不是唯一的物质。 (2)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和[H]后, 丙酮酸才能在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 (3)真核细胞中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蛔虫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 吸。线粒体不是进行有氧呼吸必需的结构,如蓝细菌(原核生物)无线粒 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网络构建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五、课 堂 练 习
1.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 1.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共同特点 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 是都有能量的释放,但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是都有能量的释放,但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第________阶段;第____阶段 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第________阶段; 三 ________阶段 ____阶段 二、三 需要O 氧的作用是________; 二 ________;第____阶段产生 阶段产生[H] 需要O2,氧的作用是________;第____阶段产生[H] 氧化[H] 氧化[H] 最多;丙酮酸是第___阶段的产物。 最多;丙酮酸是第___阶段的产物。 一___阶段的产物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思考题
在细胞内分解到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C6H12O6在细胞内分解到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 C、不产生CO2 不产生CO B、需在的氧条件下进行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2. C6H12O6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 18O 气体的容器内, 18O 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2气体的容器内, 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乳酸 C、 CO2 D、 H2O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酶 6CO + 12H O + 能量 6CO2 2
(1)C6H12O6 酶 2CH3COCOOH + 4[H] + 2ATP 4[H] (2)2CH3COCOOH +6H2O 酶 6CO2 + 20[H] + 2ATP 20[ (3)24[H] + 6O2 酶 12H O +34ATP 24[H 2
第一课时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还曾经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氧的缓慢燃烧过程。
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燃烧那样剧烈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引入新课,发现问题。
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耗能,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是怎样被细胞利用的呢?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
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
又由于生命过程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地被细胞利用。
科学家发现在细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启发学生对比燃烧有机物释放能量和细胞内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之间的异同,产生认知冲突,提高思维兴奋性,继续学习。
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呼吸作用”与我们通常了解的“呼吸”是一回事吗?问问学生是否知道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是否将呼吸与呼吸作用相等同?(可以带学生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不同。
)其实“呼吸作用”并非我们学习过的“呼吸”,我们熟悉的“呼吸”指的是人和动物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而“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因此也叫做“细胞呼吸”。
正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备这一功能,才能保证所有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呼吸”与“呼吸作用”的现象和本质是有所区别的。
〖板书〗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户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下面拿出提前一天放置在教室内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配合课件进行提问:①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②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③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的检测实验结果?④如何设计对照实验讲述:通过酵母菌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发现了酵母细胞可以利用环境中的葡萄糖进行生命活动,而且这个过程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环境下都能完成,这说明气体的交换并非细胞呼吸的本质。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光合作用 场所
叶绿体
有氧呼吸
主要在线粒体
所需条件 光、温度、酶等 O2、温度、酶等 区 物质变化 无机物合成有 机物 别
光能转变成稳 定的化学能 有机物分解成无 机物
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量变化 能释放出来,转 移给ATP 光合作用为有氧呼吸提供 有机物、 O2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 联系 供 CO2 。
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 注入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 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 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 。 酶的高效性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 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 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 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 mL 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2 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那么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3 __________ 号试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5篇)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5篇)第一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课以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验的具体过程中来,以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一、教学目标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探究法、讲述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什么?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什么?总结过渡到细胞呼吸概念。
二、实验探究细胞呼吸产物1、提出问题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2、做出假说学生甲: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丙: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丁: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3、设计实验a.通过提问引导出实验设计思路:(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设置几个实验组?(2).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4).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第二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第四周景泰二中高二年级生物教案提供者:赵亚男章节名称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题§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中,同时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方法学生发现、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授和演示教学过程增补与反思[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课件:ATP 的结构简式及ATP的利用与生成。
问:ATP的主要来源?介绍—初中实验。
展示问题探讨中问题。
学生复习、讨论、回答。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比较呼吸作用与物质燃烧区别。
[问题探讨]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并分析;问题:呼吸作用与我们有什么关系?通常了解的“呼吸”是一回事吗?学生阅读、思考,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尝试回答问题。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探究准备教师介绍酵母菌的基础知识及本探究活动的要求。
学生看书,初步知道酵母菌的习性明确对比实验的方法。
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关酵母菌知识,尝试提出探究的问题。
展示参考案例。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二、做出假设教师要求学生对参考案例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假设。
展示参考案例。
学生思考回答。
三、设计实验教师1、引导梳理实验总体思路:①实验条件的控制;②实验产物的检测;③实验正常条件的保持。
2、展示教材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
四、进行实验教师强调观察与记录。
五、结论交流与运用教师介绍1、说出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每种呼吸方式的条件和产物。
2、重铬酸钾在日常生活中有何用处。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思考回答问题。
人教版教学课件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产物
请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种子萌发时吸收的O2量。 用具:若干锥形瓶、塞子、小试管、有刻度 的玻璃管、红色酒精、10%NaOH 等。 材料:萌发的消毒过的(不影响种子活力) 小麦种子、消毒过的小麦死种子。 酶
C6H12O6+6H2O+6O2 12H2O+6CO2+能量
谢 谢!
►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 酒精发生反应: 橙色→灰绿色
思考: 有氧和无氧条件下CO2和酒精产 生的量的多少如何判断?
有氧装置
无氧装置
初始
相同时间后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加入活酵母, 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A
A 加入葡萄糖和水
B 加入葡萄糖
C 加入水
D 加入葡萄糖和水 并不断搅拌
酒精或二氧化碳
预期结果:
4.进行试验
实验现象:
条 件 有 氧 无 氧
澄清石灰水/ 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变混浊/快 变混浊/慢
无变化 出现灰绿色
5.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 酵母菌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条 件 有 氧 无 氧 澄清石灰水/ 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变混浊/快 变混浊/慢
无变化 出现灰绿色
应用
酒酿制作攻略
避免酵母菌死亡,利 于发酵进行
1.将糯米蒸熟成米饭后凉至不烫手 的温度 2.将甜酒曲碾成细粉,撒在糯米上, 边撒边拌,尽量混均匀 3.将糯米转移到发酵的容器中边放 边用手掌轻轻压实,放完后将最后 确保酶的活性较高, 一点酒曲撒在上面,浇上少许凉开 利于发酵进行 水。 4.将容器盖盖严,放在适宜的温度 下(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 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6CO2 + 12H2O + 能量
细胞在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__的催化作 氧 酶 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出 _____和__,同时释放出___,生成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许多ATP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
为什么甜玉米放时间长了甜味会变中:消耗糖类等有机物。
需氧、酶等 二氧化碳和水 较 多
联系
①两者第一阶段相同 ②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四、课堂练习
1、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 来自( ) A、脂质的氧化分解 B、糖类的氧化分解 C、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D、核酸的氧化分解
四、课堂练习
2、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肺细胞 B、内环境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 )
二、有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事故原因:
地窖中的生物在细胞呼吸过 程中,吸收O2,产生CO2。
方法建议:
提醒农民朋友进入储 存食物的地窖之前,将点 燃的蜡烛送入窑内,如果 蜡烛熄灭了,应待充分通 风以后再下去。
二、有氧呼吸
为什么把手插进堆放一段时间的新鲜谷堆,会有潮 湿和发烫的感觉?
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H2O,释放热量
二、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二、有氧呼吸
3、能量分析
储存于ATP:1161kJ 40.45% (38molATP) 以热能形式散失:1709kJ
1mol C6H12O6 (2870kJ)
二、有氧呼吸
4、原子去路分析
酶
C6H12O6 + 6H2O + 6O2
储存于ATP:61.08kJ
《第四节 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课件2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思维激活2] 厌氧呼吸过程中,只产生少量的能量,与需氧呼吸相 比,其反应物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去路有哪些? 提示 去路有3条:①贮存在ATP中,②以热能形式散失,③贮存
在乙醇或乳酸中。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比较(见下表)
需氧呼吸 反应 条件 呼吸 厌氧呼吸 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 温度
《第四节 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 课件2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第1课时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细胞呼吸与糖的氧化
1.通常所说的呼吸,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入 空气 ,利用
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一个 气体交换 的过程。
和 热 ;细胞呼吸是
在 常温 下发生的,所产生的能量中有相当一部分贮存在 ATP 中,
其余的则转变成 热能 。 [思维激活1] 在人体的组织中,心肌细胞、脑细胞等代谢旺盛的细 胞比脂肪组织中细胞的线粒体含量多,请思考代谢旺盛的细胞中 线粒体含量多的原因。
提示
对于绝大多数的生物来说,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
生成物
产生ATP 的数量 与氧的 关系
丙酮酸+NADH
少量 不需O2
CO2+ADH
少量 不需O2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H2O
大量 必须有O2
随堂达标检测
名师提醒
(1)糖酵解过程只释放少量的能量,形成少量的AT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实习教案
(2013 届)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092 班
实习生:张敏学号:09260223 实习学校:浙江省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
实习课程:高中生物学
实习学校教师:张吕(签名)高师指导教师:竺丽英(签名)授课时间:2012 年10 月29 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教师提问】大家看一下书本73页的内容,需氧呼吸分成几个阶段的内容?
【学生回答】三个。
【追问】哪三个?
【学生回答】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教师讲述】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阶段,糖酵解,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的细胞溶胶中。
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具体过程。
【板书】1.糖酵解
反应场所:细胞溶胶
【课件展示】葡萄糖分解第一阶段动画。
【教师讲解】这就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为葡萄糖开始分解,所以我们也称为糖酵解。
在这里我们发现形成ATP的同时产生了这样的氢,但是这里的氢跟我们平常所见氢原子有点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我们称为还原氢。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动画过程,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概述一下第一阶段的反应。
【学生回答】1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释放2个ATP的过程。
【教师提问】很好,我们说糖酵解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1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同时释放了什么?
【学生回答】释放2个ATP和4个【H】(还原氢)。
【追问】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么?需不需要酶的催化?
【学生回答】需要。
【板书】画糖酵解的分解图
【教师提问】那么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就可以了吗?我们知道,丙酮酸过量对于人体而言是有害的,那么可不可能只到丙酮酸这个环节?
【学生回答】不会。
【追问】接下来会进入到那个阶段啊?
【学生回答】柠檬酸循环。
【板书】2.柠檬酸循环
场所:线粒体基质
【教师讲解】柠檬酸循环这个过程就不是在细胞溶胶中了,它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少量会发生在线粒体的嵴上。
在讲解这个过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反应过程的动画,大致的了解这个阶段的总体过程。
【课件展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的动画。
【教师讲述】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以后,它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20个【H】和2个ATP。
【教师总结】**同学归纳的非常到位,柠檬酸循环的实质就是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20个【H】和2个ATP。
【板书】
【教师提问】我们说需氧呼吸有氧气的参与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氧参与进来吧?前面我们说到[H]具有强还原性,那么根据大家在化学中的知识,我们知道,氧气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两个具有强还原性和强氧化性的物质能不能同时存在?
【学生回答】不能。
【追问】那么前面我们也说到,1分子葡萄糖水解能释放出30个ATP,现在前面来两个阶段只产生了4ATP,那么其他大量的能量来自于哪里?
【学生回答】第三阶段。
【追问】所以大家能否猜测一下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H】和氧气反应,同时生成大量ATP。
【教师总结】大家的猜测是非常正确的,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反应产生了24[H]在遇到具有强氧化性的O2的时候,就会在酶的作用下产生了水和大量的能量。
【板书】
【教师提问】其中这里的酶和前面两个阶段的都不一样,因为我们知道酶的催化具有哪种特性啊?【学生回答】专一性。
【教师总结】所以这里的这三种酶,它都是不一样的酶。
【教师讲述】这个一整个过程就是需氧呼吸的第三个环节,我们称之为做电子传递链,而这个反应是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中的。
【板书】3.电子传递链
场所:线粒体内膜
【教师讲解】我们再来整体的回顾一下整个需氧呼吸的过程。
【课件展示】有氧呼吸整体过程。
(根据课件中的动画,整体回顾需氧呼吸的总过程)
四、对比各阶段不同点,总结需氧呼吸方程、概念
【课件展示】需氧呼吸各个阶段对比表格。
【学生活动】我们通过表格大家对于需氧呼吸的过程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现在大家根据需氧呼吸的反应物及生成物,写一下需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上黑板上写方程。
【教师活动】点评,并书写出正确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能量
【教师提问】这个反应方程前后的水能不能约掉?
【学生回答】会。
【教师讲解】酸痛的真实原因是跑步的时候体内部分组织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这种物质,这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厌氧呼吸的方式类型,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类型。
所以根据这个产物的不同,我们经常将不同厌氧呼吸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
【板书】(2)第二阶段:丙酮酸(C3H4O3)+[H]
【教师讲解】由于糖酵解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第二阶段也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所以厌氧呼吸的场所就是细胞溶胶。
【板书】3.场所:细胞溶胶
八、课堂习题及时应用,巩固拓展本节知识
【教师讲解】那么这节课程的新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具体两种厌氧呼吸的内容我们留到下节课在讲解,下面我们来做几个课堂练习。
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A )
A.ATPB.H2O和CO2 C.丙酮酸和[H]D.H2O和ATP
2.植物的呼吸作用所吸入的O2用于形成( B)
A.CO2 B.H2OC.ATPD.丙酮酸
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细胞呼吸是重要的放能反应
B.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
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
D.细胞呼吸是细胞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板书设计:
第四节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
1.概念
2.分类:需氧呼吸、厌氧呼吸
二、需氧呼吸
1.糖酵解
反应场所:细胞溶胶
2.柠檬酸循环
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
3.电子传递链
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
4.总方程式:+能量
5.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利用酶催化糖分子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三.需氧呼吸的特点
1.常温下进行
2.分阶段放能
3.能量部分存于ATP、部分热能散失
四、厌氧呼吸
1.概念: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少量能量
2.过程
(1)第一阶段(糖酵解)
(2)第二阶段:丙酮酸(C3H4O3)+[H]
3.场所:细胞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