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二章
自考法学概论第二章
4、法律案的公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一律由 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国家主席对 于法定由他公布的法律,没有否决权。法律 一经公布就发生法律效力。
历年真题: 1.在我国,下列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 出法律案的是( )(0904)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10人以上联名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 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执法;在我国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某些行政机关是 法律适用的专门机关,是专门的执法机关。 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总的要求是正确、 合法、及时。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必须遵循下述原 则: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
五、社会主义法律的解释 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 用条件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一)按解释的主体 1、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 政解释 2、非正式解释:包括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 1、法律汇编:属技术性工作,不具有任何法 律上的权威性和约束性; 2、法律编纂:包括法律规范的创制、修改和 废止等工作,实际上用一部完整的部门法文 件,来代替以前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只能 由有相应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行。
历年真题: 1、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属的部门、颁布的 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并 汇编成书,而不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这种法 律规范系统化的整理工作称为( )( 0607) A.法律整理 B.法律体系 C.法律编纂 D.法律汇编
5. 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 )(0507)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地方人民政府
2020年自考《法学概论》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自考《法学概论》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第一节法律的起源1 、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 )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 )奴隶制的出现。
2 、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1 )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 )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 )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 )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 )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第二节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2 、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1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 )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 )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 、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三节法律的渊源和分类1 、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 、法律渊源的种类:(1 )制定法(2 )判例法(3 )习惯法(4 )引证法(5 )宗教法(6 )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 、法律的分类:(1 )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2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 )根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4 )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社会组织普遍适用,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 人的行为B. 自然界的规律C. 社会、经济制度D. 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答案:D解析: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及其规律。
法学研究的是法律的内容、形式、效力等方面的规律。
2.法的特征包括:A.强制性B.社会性C.知识性D.历史性E.自由性答案:A、B、C、D解析:法的特征包括强制性、社会性、知识性和历史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具有强制执行力,反映社会意愿,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3.法律的分类包括:A. 私法和公法B. 国际法和国内法C. 民法和刑法D. 基本法和附属法答案:A、B、C、D解析:法律可以按照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包括私法和公法、国际法和国内法、民法和刑法、基本法和附属法等。
4.法律的功能包括:A. 调整社会关系B. 维护社会秩序C. 保护人权D. 促进社会发展答案:A、B、C、D解析:法律的功能包括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和促进社会发展。
法律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的权益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问答题1.什么是法学?答: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法律现象以及法律制度的学科。
它涉及到法律的内容、形式、效力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等方面。
法学旨在了解法律的本质、规律和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导法律实践和解决法律问题。
2.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及其规律。
法学主要研究的是法律的形成、效力、适用、变革以及法律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规律。
法学从实践中抽象出普遍规律,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答:法律的特征包括强制性、社会性、知识性和历史性。
首先,法律具有强制性,即受到国家的强制力和执行力。
其次,法律是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共同意愿、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法律是知识性的,是人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最后,法律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而不断演进的。
4.法律的分类有哪些?答:法律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进行。
《法学概论》第二次bbs——案例分析(民法)题目及答案
《法学概论》第二次bbs——案例分析(民法)题目及答案第一篇:《法学概论》第二次bbs——案例分析(民法)题目及答案《法学概论》第二次bbs——案例分析(民法)题目及答案1、张某,15周岁,是某重点大学少年科技班学生,少年早熟,平常语言老练,对生活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偶尔在网络周刊上发表文章,赚取一定的稿酬,一次,他骑车撞伤了人,就是用自己的稿酬1000元支付的医疗费。
请问:1)张某是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2)如果张某是16周岁,那么他是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答案:(1)张某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因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包括:18周岁以上的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而本案中,张某只有15周岁,应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2)张某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因为张某虽年满16周岁,在网络周刊发表文章赚取稿酬,但并非以自己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所以不能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2、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
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李某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
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也是一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
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5000元;同时另一同事告诉他,刘某正在寻找买主。
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000元钱。
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
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返还邮票。
请问该案应如何处理?答案:(1)《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在这一交易过程中,虽然当事人双方是平等自愿的,但是因为李某缺乏对邮票相关知识以及市场行情的了解,导致他对买卖标的物的价值有严重的误解,而刘某应该知道此邮票的价值仍以较低价格购买,显然违背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法学概论》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学概论》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法学概论》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法和国家是同时产生的。
(×)2、仅有法律是通过对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3、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
(√)4、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同时,法律一经公布,即具有普遍约束力。
(√)5、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6、对宪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7、在我国,成为公民的资格条件除了要求具有我国国籍以外,没有其他规定。
(√)8、犯罪对象是指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者物,因而其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9、张三把李四的牛偷偷赶出去并驱使其撞人,受到威胁的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牛打死了。
打死牛的人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10、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或怀孕的妇女,均不适用死刑,但可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1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12、被告人刘某因盗窃罪被抓获,在审判期间查出其3年前因犯医疗事故罪可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法院认为刘某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13、小偷在黑暗处实施盗窃时,为了物色盗窃物品而打燃打火机,结果造成火灾。
因为打燃打火机的行为是故意的,因此,小偷对所造成的火灾其心理态度也就是故意。
(×)14、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若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应认定为单独犯罪。
(√)15、宣告死亡会引起和生理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
(√)16、债权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17、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活动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予和报酬的行为也无效。
(×)18、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的。
(×)19、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2020年自考法学概论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自考法学概论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决定性因素: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第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第一:法律同国家同时产生。
第二: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第三: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第四: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第五: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
第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第四: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第五: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成文法定义: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行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第一:存在的时间不同。
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第二: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第三:实施方法不同。
法律借助国家强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实施却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
第四: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中,一般没有固定形式。
第五:在一国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6、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第一: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确定契约自由。
第三: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确定法制原则。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一: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第二: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第三: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法学概论考试答案
第一章法基本理论一、单选题1、法律是一种()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C.任意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标准答案:B2、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社会关系 B.权利和义务C.国家意志性 D.国家强制力标准答案:B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决定的。
AA、物质生活条件B、意志C、强制力D、内部矛盾4、法是调整( )的行为规范。
A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5、国家创制法的方式包括()A.通过 B.制订 C.制定 D.颁布标准答案:B6、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7、法是统治阶级的( )。
AA、整体意志B、个别意志的总和C、每一个成员的意志D、领导下的全社会意志8、国务院对其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的解释是()A.限制解释B.学理解释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标准答案:C9、法律调整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CA.唯一B.次要C.主要D.主观10、法治指的是()A.一种治国方式B.有法可依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违法必究标准答案:A11、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A.规范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范围相同12、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DA.18世纪90年代B.18世纪40年代C.19世纪初D.19世纪40年代13、下列具有立法性质的活动是( )。
CA、法律汇编B、法规清理C、法典编纂D、法律推理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活动? ( ) D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废除D、法的汇编15、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称为( )A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的客体16、《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法学概论_夏锦文编著_第二章依法治国(电子书,TXT)
第二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依法治国第一节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历史上新型民主国家。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这说明,从马克思主义诞生时起,共产党人就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民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的奋斗目标。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也指出,实现民主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认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关于如何跳出历代由兴盛到衰败的“周期率”时,提出了走加强民主的这条新路。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邓小平一贯倡导并始终坚持的重要思想。
邓小平在科学地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段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邓小平还强调,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既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我们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他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
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我们过去吃够了动乱的苦头。
”“我们坚持民主和法制,这是我们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
”以后他又反复强调,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个方针,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内在要求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法学概论考试答案
第一章法基本理论一、单选题1、法律是一种()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C.任意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标准答案:B2、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社会关系 B.权利和义务C.国家意志性 D.国家强制力标准答案:B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决定的。
AA、物质生活条件B、意志C、强制力D、内部矛盾4、法是调整( )的行为规范。
A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5、国家创制法的方式包括()A.通过 B.制订 C.制定 D.颁布标准答案:B6、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7、法是统治阶级的( )。
AA、整体意志B、个别意志的总和C、每一个成员的意志D、领导下的全社会意志8、国务院对其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的解释是()A.限制解释B.学理解释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标准答案:C9、法律调整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CA.唯一B.次要C.主要D.主观10、法治指的是()A.一种治国方式B.有法可依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违法必究标准答案:A11、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A.规范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范围相同12、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DA.18世纪90年代B.18世纪40年代C.19世纪初D.19世纪40年代13、下列具有立法性质的活动是( )。
CA、法律汇编B、法规清理C、法典编纂D、法律推理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活动? ( ) D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废除D、法的汇编15、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称为( )A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的客体16、《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篇: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准用性规范属于()A.确定性规范B.不确定性规范C.兼有确定性规范与不确定性规范的性质D.可能是确定性规范,也可能是不确定性规范2.习惯法不存在于下列何种社会之中()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现行宪法所作的()A.第一次修改B.第二次修改C.第三次修改D.第四次修改4.在我国,侵权的民事责任()A.均适用过错责任原则B.均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C.不区别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D.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也有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某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已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某甲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故意和过失。
某甲对其行为()A.不应负刑事责任B.应负刑事责任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7.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A.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B.占有、利用、收益、处分权C.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权D.控制、使用、收益、处分权8.一般认为识别的进行,主要应依()A.法院地B.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C.行为地法D.当事人的属人法9.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可撤销的婚姻是()A.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B.未到法定婚龄的C.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D.因胁迫而结婚的10.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自()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1.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A.3000元B.5000元C.10000元D.20000元12.在我国,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A.5年B.10年C.15年D.20年13.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当应作出()A.有利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解释B.有利保险人与受益人的解释C.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D.有利于保险人与投保人的解释14.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的下列何种期限内审结()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6个月15.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形式有()A.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公司D.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16.下列可适用国家豁免原则的是()A.外国国家B.外国国家元首C.外国外交代表D.外国领事官员17.犯罪客体是指()A.实施犯罪的行为和手段B.法律所规定的犯罪的结果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18.下列各项,不属于代理的基本种类的是()A.委托代理B.本代理C.指定代理D.法定代理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同时犯有数罪而判了数个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实行()A.吸收原则B.相加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相加原则或者限制加重原则20.某甲破门人室行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听到事主回家的脚步声,于是越窗逃跑。
法学概论作业2答案-供参考.
法学概论作业 2 答案-供参考一、填空题1、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从,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的3 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 3 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P1032、专利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P1013、一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人民币10 万元,股东应该一次全额缴纳出资额。
P1364、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P1375、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P1396、公司合并的方式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
P1417、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候,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原来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P1658、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一调一裁两审”制,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先经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机构的裁决不服从的,可以在15 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实行两审终审。
P1069、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 1 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P17610、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1 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是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P17611、标准工时制是指每日或者每周少与正常规定的工作数的工时制。
P18212、依据行政行为的相对人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P2011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P198二、判断题1、(错)根据有关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法学概论 第五版 第二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概述
我国现行宪法具有以下特点:
01 02 03 04 05
第一,确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宪法的总 的指导思想
第二,明确规定了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 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 皇和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18年 制定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
在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不同性质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第一 种是从清朝末年到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时期所制定的,第二种是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所制定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第三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 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二)特征
第一,宪法所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01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0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 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 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这些规 定确保了宪法的根本法的地位,使宪法实施 有了可靠的保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 实施的职权,同时,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监督作用 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权 力机关到行政机关的完整的监督体系,保证宪法的 统一实施。
《法学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第一篇:《法学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法学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1、规范作用、社会作用;2、自由、请求、诉;3、条件、指示、假定、后果;4、法律规范;5、人民民主专政制度;6、两;7、宪法;8、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原则;9、空间效力、时间效力;10、直接客体、同类客体、一般客体;11、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12、一般累犯、特殊累犯;13、直接证据、间接证据;14、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15、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行;16、证据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课本页码)1、P4;2、P7-8;3、P51;4、PP63;6、P131;7、P129四、简答题:(课本页码,只答观点就可)1、P3;2、P40-41;3、P57五、问答题:(课本页码,除答观点外,还需简要论述)1、P2-3第二篇:法学概论.doc作业答案《法学概论》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狭义的法律则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所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进行的分类。
法的创制也称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是法的实现的另一种形式。
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于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国家保证法的实施的重要形式。
法律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对现行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作必要说明。
狭义的法律解释是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只有被授权的国家机关才能在职权范围内进行法律解释。
《法学概论》作业1、2参考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1、2参考答案作业1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A5、C6、B7、A8、C9、D 1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BD 17、ABD 18、ABCDE 19、ABC 20、ABCD三、名词解释21.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22.国家公务员: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3、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4、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25、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四、简答题26.简述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主要共同特征。
(1)都是建立在人身依附(占有)关系基础上的法律。
(2)都是公开维护等级特权的法律(3)都是残酷野蛮的法律(4)都是落后的法律(特别是成文法不发达)28、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指由民法规范所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平等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特征:1、主体的私人性;2、内容为私权利和私义务;3、产生的自治性五、论述题29.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凡聚居的少数民族均有权实行区域自治;(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按民主集中制建立的该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自治机关的负责人主要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4)在多民族居住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各自民族都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5)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6)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法学概论试题1. 解释法学概念并阐述其研究对象及意义。
2. 请简要介绍西方法学流派中的三个主要学派。
3. 解释人们常说的「法无绝对公正」的含义,并提出你的观点。
4. 请列举并解释法学研究的主要分支领域。
5. 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提出你的理解。
6. 解释法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并简要评述它们的优缺点。
7. 请解释立法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
8. 什么是法律效力?请解释法律效力的种类及其影响力。
9. 分析法律规则与司法裁判的关系,并提出你的观点。
10. 请解释法学研究中的三个主要理论范式。
第二部分:法学概论答案1. 法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法律的起源、性质、内容、作用以及法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实施机构等。
法学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法治的基础,并促进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实现。
2. 西方法学流派主要包括自然法学派、法律实证主义派和法律实用主义派。
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认为法律应当符合永恒的道德标准。
法律实证主义派强调对法律规则的实证研究,关注法律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
法律实用主义派注重法律的功能和实践效果,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3. 「法无绝对公正」的含义是法律规范不能完全做到公正而且没有绝对的公正标准。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法律的制定和应用会受到各种利益和权力的干扰,无法保证绝对的公正。
然而,法律的存在仍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4. 法学研究的主要分支领域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
宪法学研究国家政治组织和基本权利保障等问题,行政法学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和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刑法学研究犯罪行为和刑罚等问题,民法学研究民事权利和义务等问题,经济法学研究经济组织和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国际法学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律规范等。
5. 法律和道德互相关联但并不完全相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学概论参考答案
法学概论参考答案第一篇:法学概论参考答案法学概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总称为(法系)A.法律体系B.法律制度C.法系D.法的历史类型2.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 D.民主共和制度4.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罚款)A.警告B.记过C.开除D.罚款5.因产品质量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求偿)A.只能向生产者求偿B.只能向销售者求偿C.由购买者自己负责D.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求偿6.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法院判决、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0,5)日。
A.10,10B.10,5C.5,10 D.5,5 7.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应由(被告承担)A.被告承担B.原告承担C.双方承担D.法院承担8.依民法通则规定,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约地法)A.中国法B.外国法C.婚姻缔约地法D.当事人选择的法9.下列机关有权决定直辖市戒严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家主席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0.依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的,其利害关系人可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
A.4年 B.3年 C.2年 D.1年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法律是主要靠人们的自觉遵守而得以实施的规范.法律只规定义务而不规定权利的规范.法律是执政党制定的行为)A.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B.法律是主要靠人们的自觉遵守而得以实施的规范 C.法律只规定义务而不规定权利的规范 D.法律是执政党制定的行为规范2.按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法律规范可分为(禁止性法律规范C.义务性法律规范D.授权性法律规范)A.确定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规范 C.义务性法律规范D.授权性法律规范3.下列关于我国选举制度描述正确的有(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的平等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A.选举权的普遍性B.选举权的平等性 C.有记名投票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4.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公正、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A.自由裁量原则B.公正、公开原则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5.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有下列职权(A.刑事案件的侦查B.执行逮捕 C.拘留D.预审)A.刑事案件的侦查B.执行逮捕C.拘留D.预审案例题(50分)某日,王小东、张小安和江小亮(均为未成年人)在楼房的阳台上玩耍。
《法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二章
【问题】
对本案中甲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解题思路:从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角度考虑)
参考答案:
本题中甲某将乙某打晕属于正当防卫,但是在乙某晕过去以后,已经不属于紧急情况,没必要进行防卫,这个时候如果甲某在将乙某刺死,属于故意杀人。
2.4赌徒甲一深夜输光了钱财,回家路经一正在维修的楼房时,见楼房周围搭着一些脚手架,随即产生偷盗财物的念头,于是顺着脚手架爬上三楼,从窗入室。见房间内桌上有一正充电的手机,随手装入口袋。又见床上睡有一女子,于是持刀相胁,欲行奸污。女子惊慌中急中生智,告之“我有性病”,并说其男朋友就不敢接触她。某甲闻后放弃该女离开。
2.8甲用暴力殴打乙之后,将乙强奸。待乙穿好衣服、惊魂未定之际,甲又对乙强行搜身,乙不敢吭声,甲搜走乙所戴的一块高档手表后,又从乙的口袋里搜出一钱包,将其内1000多元现金非法据为己有。
【问题】
对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解题思路:甲取财行为是否对乙构成精神强制)
参考答案:
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对于甲的强奸罪,符合主客观要件,主观甲有强奸的故意,客观甲有强奸的行为。对于甲的搜走手表和钱的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抢劫罪,因为甲对乙构成了精神强制,导致乙不敢反抗,故甲主观有抢劫的故意,客观实施抢劫的行为,犯有抢劫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犯罪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2.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3.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4.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而共同实施的犯罪。
共同犯罪是与个人单独犯罪相对应的一种特殊犯罪形式,其不等同于若干个人犯罪的简单相加。
5.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体现我国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准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至第5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三项: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成立所需要的法律要件以及对犯罪进行惩罚的刑罚方法等,均应由刑法加以明文规定。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对犯罪人所判处刑罚的轻重,要与其所犯的罪行大小以及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大小相适应,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2.什么是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期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原则及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根据刑法的规定,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有以下三种:(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
(2)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并罚。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并罚。
3.正当防卫的构成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1、2款的规定,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同时具备如下五个条件:①必须发生了不法侵害。
②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③具有正当防卫的目的,即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④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
⑤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犯罪未遂有哪些基本特征?对未遂犯如何处罚?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相比,具有较轻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5.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如何处罚?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要件如下:①犯罪客体是复合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其中以财产所有权为主要客体。
②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③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④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分析
1.甲、乙、丙三人周末相约到野外山林去野炊,三人打了一只野兔,进行烧烤。
正在这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眼看就要下大雨了。
甲提议下山避雨;乙说先把火熄灭;丙说雨会把火浇灭,还是赶快避雨要紧。
于是,三人扔下燃烧的火堆,慌忙往山下奔跑。
结果刚到山脚下,阴云散去,雨最终没有下,反而刮了一阵风,结果这堆火将整个山林点燃了,造成重大火灾。
问题:这一案件中,甲、乙、丙三人对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的可能性,主观上显然都是有认识的,那么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因为:首先,对于这个火灾的发生,三人显然都是持反对、否定态度的,都是不希望(故意)、也非放任(间接故意)火灾发生的,结果的出现是出乎他们意料的。
其次,他们当时凭借了一定的条件,有一定的依据而轻信不会发生火灾,情急之中没有想到有例外的情况发生,或者是高估了外界因素的作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于自信,属过失。
2.某甲在旅游区森林里看到一女青年乙,遂上前抓住乙并将其挟持到一僻静之处,欲行强奸,遭乙反抗,甲猛击乙的头部,将其击昏后就地进行强奸。
在强奸之后,趁乙昏迷之际,见乙的手提包扔在不远处,捡起后发现里面有手机、手表以及一千多元现金等物,于是据为己有。
问题:某甲将手提包据为己有这一行为如何认定?
甲的暴力行为是为了顺利实现对乙的奸淫,而不是为了占有乙的财物,所以趁乙昏迷之际拿走其财物的行为定为盗窃比较合适。
如果出现的情况是甲强奸乙之后,乙穿衣服,惊魂未定之际,甲对乙强行搜身,乙不敢吭声,然后甲掠夺走乙的财物,那就是抢劫了。
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即使甲没有发出任何语言威胁和暴力举动,但精神性的强制很明显是存在的,所以认定为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