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引言柯达(Kodak)是世界知名的照相机和胶卷品牌,自1888年成立以来一直是照相机和胶卷行业的领导者。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兴起,胶卷市场逐渐萎缩,柯达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
本文将探讨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帮助柯达找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之道。
当前市场状况在数字相机的普及和智能手机摄影的兴起下,胶卷市场需求不断下降。
然而,作为相对年轻的摄影爱好者,一些年轻人重新发现了胶卷摄影的魅力,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但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制定新的营销战略以保持竞争力。
目标市场定位柯达应该清楚地了解目标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策略。
考虑到年轻人对胶卷摄影的兴趣,柯达可以将目标市场定位为时尚摄影爱好者和追求个性化摄影体验的年轻人群体。
通过提供独特的摄影体验和个性化的产品定制服务,柯达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产品策略在中国胶卷市场,柯达应该优化产品线,并推出高品质的胶卷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柯达可以通过提供不同感光度、颜色鲜艳以及特殊效果的胶卷产品,来吸引摄影爱好者选择柯达的产品。
为了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的需求,柯达还可以推出定制化的胶卷产品,例如可供个人设计的包装和个性化印刷服务。
价格策略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柯达应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消费能力和竞争对手的定价水平。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柯达可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例如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来进行定价。
同时,柯达也应注意定价的合理性,确保价格与产品的品质和价值相匹配,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渠道策略柯达应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来扩大销售网络和提高产品的可见性。
在线上渠道方面,柯达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电商平台,通过线上推广和销售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线下渠道方面,柯达可以与一些摄影器材销售商合作,将产品放置在他们的实体店铺,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柯达产品。
柯达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柯达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调研报告一.企业经营背景介绍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为七万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
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公司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约8万多人。
到2012年,全球员工锐减到只有1万多人。
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曾经风光无限。
●柯达公司破产自2011年起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
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
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9%。
2012年1月3日,因平均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纽交所已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
2012年1月19日早间柯达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此前该公司筹集新资金进行业务转型的努力宣告失败。
2013年5月,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提交退出破产保护的计划,如果计划获批,该公司无担保债权人可获得重组后公司总值22亿美元的股份。
当地时间2013年8月20日,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批准美国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重组为一家小型数码影像公司的计划。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汇报人:2023-12-21•柯达公司背景与战略管理概述•柯达公司战略制定过程分析•柯达公司战略实施过程分析目录•柯达公司战略调整与转型分析•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原因总结•对其他企业的启示与建议01柯达公司背景与战略管理概述柯达公司由乔治·伊斯曼于1881年创立,初期主要生产摄影干片。
创立初期20世纪发展数码时代挑战柯达公司在20世纪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胶卷生产商和摄影产品供应商。
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柯达公司面临巨大挑战,逐渐失去市场地位。
030201柯达公司历史与发展战略管理定义及重要性战略管理定义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包括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估。
重要性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明确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
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柯达公司曾长期占据摄影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战略目标之一是保持这种领先地位。
多元化发展为了降低对胶卷业务的依赖,柯达公司曾尝试多元化发展,涉足医疗、印刷等领域。
应对数码挑战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柯达公司需要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包括开发数码产品、优化产品线等。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目标02柯达公司战略制定过程分析随着数码相机的兴起,传统胶卷市场逐渐萎缩,柯达未能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
市场需求变化柯达在胶卷市场的竞争对手如富士、佳能等,在数码相机领域也迅速崛起,柯达未充分意识到这些竞争对手的威胁。
竞争对手分析数码技术不断进步,柯达未能跟上技术发展步伐,错失转型机会。
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环境分析柯达作为胶卷市场的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品牌优势柯达在胶卷和相纸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在数码技术方面研发能力不足。
技术研发能力柯达拥有广泛的渠道和销售网络,但随着市场变化,这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渠道与销售网络内部资源与能力评估03组织结构僵化柯达的组织结构过于僵化,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阻碍了战略的实施。
柯达战略失败分析
柯达战略失败分析伊士曼柯达公司(Kodak,以下简称柯达公司)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自1880年成立以来,柯达一直在全球影像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业务多化,涵盖传统卤化银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各方面。
柯达公司主要从事传统和数码影像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服务对象包括一般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医疗服务机构、娱乐业以及其他商业客户。
公司设有四个业务部门:摄影事业部,医疗影像部,商业影像部和元器件事业部。
凭借其技术优势、市场规模和众多的行业伙伴关系,柯达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004年,柯达销售额达133亿美元,在《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411名柯达120多年的历史正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
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版,这就是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获成功,翌年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柯达照相机在1888年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
几经变化之后,伊士曼的公司在1892年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伊士曼就意识到全球民用摄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积极向海外扩展业务。
伊士曼干版公司在美国成立5年后就开始在伦敦设立销售办事处。
随后,伊士曼摄影材料有限公司于1889年在伦敦成立,全面负责柯达产品的海外销售。
起初,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
不久以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
因此,伊士曼于1891年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柯达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柯达若下一步要进入数码相机产业,请以中国市场为例,分析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该企业的内部条件。
一、宏观环境因素对未来5年内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影响宏观环境因素分为: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中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对数码相机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002年以前,政府对进口数码相机征收45%的关税,有效的保护了国内数码相机产业,2002年以后,数码相机的进口关税逐渐降低,到2002年1月数码相机的关税降为15%,2004年1月再降为10%,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也从12%下调为6%,从2005年开始,中国数码相机以及零配件进口已经实行了零关税,意味着中国数码相机及配件市场完全开放,这对国内的数码相机厂商是很大的冲击,部分国内企业不得不退出该市场。
中国数码相机产量逐年增大,成全球市场主要生产基地。
2012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约1.06亿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电子信息产品的统计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数码相机产量为7296.8万台,测算2012年,数码相机中国造约占全球市场的八成份额以上。
数码相机作为一种记录人们生活的点滴,外出游玩的必备工具,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据中投顾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家庭拥有1台数码相机的比例高达78.8%,拥有2台或以上数码相机的比例达到21.2%,数码相机产品已得到大面积的普及。
近几年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单反数码相机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展形势都十分看好。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使得单反数码相机行业近两年发展速度略有减缓,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重新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进入2012年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由于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行业利润降低,因此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1. 引言柯达公司(Kodak)作为全球著名的摄影和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直以来在胶卷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在中国胶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柯达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
为了分析和评价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定位和品牌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 市场环境分析2.1 宏观环境柯达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影像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其次,随着数字相机和智能手机摄影功能的普及,胶卷市场的规模不断缩小。
此外,政府对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发展,胶卷的使用面临一定的限制。
2.2 微观环境在中国胶卷市场,消费者需求逐渐转向数字化摄影。
柯达公司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如佳能、尼康等国际品牌以及本土品牌如海鸥。
这些竞争对手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推广,不断与柯达公司争夺市场份额。
3. 竞争对手分析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3.1 国际品牌竞争佳能和尼康作为全球知名的相机品牌,在中国市场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
它们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与柯达公司相比,它们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能够不断推出新型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3.2 本土品牌竞争中国本土品牌如海鸥在胶卷市场上也展现出不俗的竞争力。
海鸥公司将定位于高端市场,并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海鸥公司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与柯达公司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4. 市场定位和品牌策略4.1 市场定位针对中国胶卷市场,柯达公司可以选择进行市场细分,将目标群体定位在摄影爱好者、摄影师和专业影像从业者等特定人群。
通过为这些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4.2 品牌策略为了重新赢得市场份额,柯达公司需要通过品牌策略来强化其在中国胶卷市场中的竞争力。
柯达在我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在我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柯达(Kodak)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相机与胶卷制造商,一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和发展,胶卷市场逐渐萎缩,柯达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柯达在我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进行分析与评价。
首先,柯达在过去的市场营销战略中存在明显的问题。
由于错判市场趋势和技术变革,柯达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导致错失了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会。
柯达过于依赖传统的胶卷产品,忽视了消费者对于数码相机的需求,未能及时推出有竞争力的数码产品。
其次,柯达在我国胶卷市场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随着国内相机制造商的兴起和外国竞争对手的进入,柯达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
柯达的产品定位过于高端,价格也相对较高,这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具优势的竞争对手产品。
柯达未能与市场趋势相适应,缺乏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导致其品牌在我国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逐渐下降。
然而,柯达也有一些积极的营销策略和努力。
一方面,柯达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提供快捷的售后服务、组织摄影活动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柯达品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另一方面,柯达积极开展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寻求共同发展。
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柯达得以借助其合作伙伴的渠道和资源,进一步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柯达在我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过于依赖传统胶卷产品,忽视了数码化时代的机遇;产品过于高端定位,缺乏价格优势;与市场趋势不合,缺乏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然而,柯达在与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互动上进行了一些努力,这为其寻求市场复苏提供了一定的希望。
柯达需要进一步调整战略,加强市场研究与了解,积极创新产品,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才能在我国胶卷市场上重拾竞争优势。
在进一步分析柯达在我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时,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市场调研和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至关重要。
柯达在过去多年中未能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调研,导致了对数字化相机市场的错失。
柯达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00PMBA2班第九小组:夏忠(执笔)李小凌肖红丽石志军黄先琼2001年5月2日目录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柯达业务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产品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产品价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产品品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销售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促销手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对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1、发展历程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美国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家,其历史见附录1:小档案。
柯达在中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自二十世纪初即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柯达公司让社会上不同层面的人,包括一三亿中国人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照片影像留住回忆、纪录资讯和分享乐趣。
柯达在中国 swot分析
四、对策及建议
• 1、将自身业务类型由胶卷业务向数码型业务转变。 • 2、由企业相关人员通过一定的公关手段转变官员 的看法。 • 3、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与设 备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 4、在公司平稳发展的同时,不断研发并推广新产 品。 • 5、寻找新的商业契机,使公司向多元化发展。
柯达在中国“按错快门” 柯达在中国“按错快门”
一、机会与威胁条目
• ① 相机市场传统胶卷技术型向数码型市场转变。 • ② 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大举投资为公司带来 的市场份额,被一些官员斥为破坏性垄断。 • ③ 电子类企业竞争激烈。 • ④ 20世纪90年代末,柯达收购中国本土胶卷和相 纸企业,并与中国本土领军企业乐凯结成联盟, 领先于日本富士。 • ⑤ 据相关专业的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未来数码相 机销量呈上升趋势。 • ⑥ 数码相机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发起推广胶析图 出现概率 影 响 程 度 高 大 小 1 3 低 2
机会分析矩阵图 成功的可能性 潜 在 的 吸 引 力 大 大 小 4 5 6 小
三、业务类型分析: 业务类型分析:
• 1、3的威胁出现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都大,必须特 别重视,并制定相应对。 • 2的威胁出现概率虽小倒影性程度较大必须密切监 视其出现与发展。 • 4、5的潜在的吸引力和成功的可能性都大,有极 大可能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企业应把握战机、 全力发展。 • 6不仅潜在礼仪小,成功的概率也小,且应改善自 身条件,关注机会的发展变化,审慎而适时的开 展营销活动 • 总上所述,威胁水平高且机会水平高,所以对柯 达公司来说该业务属于风险业务。
柯达公司在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00PMBA2班第九小组:夏忠(执笔)李小凌肖红丽石志军黄先琼2001年5月2日目录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柯达业务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产品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产品价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产品品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销售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促销手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对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1、发展历程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美国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家,其历史见附录1:小档案。
柯达在中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自二十世纪初即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柯达公司让社会上不同层面的人,包括一三亿中国人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照片影像留住回忆、纪录资讯和分享乐趣。
公司战略分析——柯达公司
公司战略分析
公司简介
• 柯达公司由収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 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柯达利用先迚的技术、广阔的市 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丌断 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 息的需求。2012年一月,一百三十多年历叱的柯达公司 宣布破产保护。 • 公司有以下几大业务领域:摄影—为大众消费者、与业摄 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服务;医疗影 像—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字影像获叏、存储和输 出产品及服务;商业影像—为企业和政店提供影像获叏、 输出和存储产品及服务;元器件—为原始设备生产商 (OEM)提供光学元件和感光芯片;以及显示器—设计和 制造世界领先的有机収光二极体(OLED)显示屏以及其 它特殊材料。
9
新战略要点
继9月仹转型战略出台后,在11月20日召开的纽约西部投 资人大会上,柯达CFO 布鲁斯特宣布了柯达新战略的要点, 其中包括:
• 1.整顿传统业务管理以扩大现金收入; • 2.加速収展公司已有数字图像产品和服务; • 3.严格聚焦的收购行为填补已有业务的丌足,幵 加速迚入紧密关联的图像市场; • 4.在诸如电子显示和喷墨打印领域収掘长期增长 机会。
2012-10-11 1
柯达百年沉浮史
• 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 収明的与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版,这就是伊士曼柯达公 司的前身。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获成功,翌年不商人斯 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 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斱法。 • 1883年,伊士曼収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収生了革命性的 发化。 • 1888年,柯达照相机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 基础。 • 2004年1月13日,柯达宣布将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 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 • 2004年底,柯达将停止制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胶片的相机。胶片的生产还将继续。
柯达公司战略
1.技术环境
1、数码技术的进步为数码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原来的胶片产业却造成一定的威胁。
2、柯达公司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 照相专利技术,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
1.社会环境
1、 这是一个注重时尚生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拍照的的需求不 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回忆而是社交网络上的共享,数码拍照为大多数人 所接受,大部分人都更加倾向了数码拍照 2、这也是一个注重个性的时代,产品的差异化就成为竞争的优势,而批 量生产反而成为企业的劣势。
微观环境
1.行业背景
数码相机的出现及发展使得传统的胶卷行业受到剧烈 的冲击
2.竞争者状况分析
受到来自于富士,欧洲影像业巨头爱克发等传统竞争 对手,以及苹果等新型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
管理方面
3,企业内部分析
营销战略
公共关系
供应方面
Next people
1.简介
2.环境
3.五力
4.SWOT
5.战略启示
柯达公司
1.简介
2.环境
3.五力
4.SWOT
5.战略启示
2020/10/6
1
1.简介
2.环境
3.五力
4.SWOT
5.战略启示
2020/10/6
2
简介
1.公司介绍 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
罗切斯特市。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 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 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 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 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柯达swot分析
劣势Weakness •进入数码相机较晚 •投资方向单一,大量资金用 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 印店设备 •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 WO 利用自己技术优势克服进入 数码行业完的劣势 全球市场的扩大给了公司改 变投资方式的机会也能够让 决策层更清晰的认清公司的 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改 变投资方向单一的劣势,还 可以找到更好的战略联盟的 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潜在进入者
供应 商的 讨价 还价 能力 顾客 的讨 价还 价能 力
现有企业 之间的竞 争
替代品
百年光影黯然落幕
——柯达的兴衰
• “只需轻轻一按,剩下的交给我们。”这是 相机和胶片巨头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 公司)1888年的宣传口号。 • 公司口号: 分享此刻,分享生活
优势Strength 内部能力 •胶片技术领先 •成本优势 •较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正确和强有力的国际市场 营销策略 SO 保持公司在胶片技术上的 优势,继续发展商用胶片, 重点增加照相产品种类 利用公司的成本优势和消 费者的品牌认知度,增加公 司的收入 充分利用公司已有的品牌, 继续实施相应的市场营销策 略,扩大品牌的全球市场份 额
外部因素
机会Opportunities • 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持续增 加 •全球化带来世界市场化的 扩大
风险Threaten
•在数码技术领域竞争实力 较弱 •市场细分存在很大不确定
ST
利用领先的成本、品牌优 势和强大的市场营销策略获 取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数码技
WT
由于进入数码行业较晚和技 术竞争力较弱,更应该有长 远的战略规划,避免短视的
柯达公司战略及其失败分析
柯达公司战略及其失败分析公司简介: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012年1月,130多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宣布破产保护。
柯达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一心要做大做强,但是日新月异的数码市场现状对柯达公司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柯达原有的胶片业务大幅萎缩……针对其破产,战略方面的原因是必不可少的:一.对抗时代回顾往昔,柯达公司用产品说话,他们选择的经典广告词虽言简意赅却深入人心。
“分享此刻,分享生活”和“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这是公司创始人乔治·伊斯特曼发明第一台照相机后使用的绝佳推销语。
可是现在,柯达公司面临困境,原因是已经没有多少“剩下的”工作要交给他们来做了。
人们不再需要冲洗胶卷,人们不再需要胶卷本身,甚至连照相机也可以不用了。
我们只要掏出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拍照,哪怕图片质量上相差很多。
柯达公司昔日的成功和崛起,源于掌握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摄像胶卷技术。
上世纪70年代中叶,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鼎盛时期该公司的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产市值曾高达310亿美元。
尽管1975年柯达公司就研发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可是他们却固执地坚守着传统相机和胶卷的地盘,拒绝改变。
可悲的是,此后的数十年间,数码相机迅速地被人们所接受。
另外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
实际上,从数码成像技术推广的时候开始,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技术就显示出落后性——价格昂贵、使用不便,逐渐遭到消费者的冷淡并不令人意外。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柯达公司背景与战略管理概述 •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原因分
析 •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表现及
影响
目录
• 从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中吸 取教训
• 针对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的 改进措施建议
01
柯达公司背景与战略管理概述
柯达公司历史与发展
柯达公司成立于1881年,由乔治·伊 斯曼创立,是全球最大的影像产品及 服务提供商之一。
05
针对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的 改进措施建议
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总结词
增强研发实力是柯达公司重回巅峰的关键。
详细描述
柯达公司应加大研发投入,关注前沿技术,吸引优秀研 发人才,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 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调整市场策略,拓展新业务领域
总结词
柯达公司在20世纪一直处于影像处理 技术的领先地位,但在21世纪初逐渐 走向衰落。
战略管理定义及重要性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并通过战略 的实施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方 向,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详细描述
柯达公司曾经是胶卷和相机行业的领先品牌 ,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消费者逐渐转向 数字化产品。然而,柯达公司未能把握这一 市场趋势,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及时推出数 字相机和数字影像产品,导致市场份额逐渐
减少。
灵活调整组织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总结词
柯达公司的组织结构较为僵化,无法灵活适应市场需 求变化,也是导致其战略管理失败的原因之一。
柯达公司市场战略及失败原因(精选五篇)
柯达公司市场战略及失败原因(精选五篇)第一篇:柯达公司市场战略及失败原因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2011年10月1日,拥有131年历史的相机制造商伊斯曼-柯达公司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这一消息无不令人震惊!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那样一个大企业也会倒闭。
曾今的柯达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翻看以前的旧照片,可以看到每张照片后面的Kodak标志,而现在柯达却落得个破产的局面。
柯达公司业务范围曾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何柯达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会失败呢?回忆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手段(1)多元化的产品组合策略:柯达的民用摄影产品和服务很丰富,包括柯达彩色胶卷、相机、相纸和冲印服务。
这样的产品组合给柯达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独特的销售渠道:柯达金典的广告语“柯达串起每一刻”深入人心。
柯达除广告之外还经常举办或赞助一些摄影大赛或文体活动。
例如1996年在中国举办的“柯达杯”奥运摄影比赛,2000年柯达公司与新浪网共同报道悉尼奥运盛会是其最近的一次。
此外柯达公开它的“傻瓜相机”的技术专利,让更多的厂家生产此种相机,以促进胶卷的销售。
(3)采取质量战略:柯达的质量很好用起来很方便,做到了令顾客满意,实现“人人都会用”的宗旨。
(4)发展好的品牌形象:柯达早期广告画面有孩子、狗和朋友的家庭场景。
这些镜头就是生活的场景,柯达正是通过这些亲切的画面来打动消费者的心弦。
“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从而将这些广告语映入了消费者的脑海,使消费者很自然地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一起。
此外柯达还采取了本地化战略。
1998年3月23日,柯达公司在中国投资逾10亿美元,采用先进技术拓展在中国的产品生产和销售。
至2001年底,柯达公司在中国内地有6000家特许专营商店,并在厦门的海沧开发区兴建工业园,使之成为柯达胶卷的主要生产基地。
1997年,柯达公司在中国销售额达2亿美元,1998年在中国的新的投资,使已处于困境之中的柯达公司取得新的庞大的市场。
柯达分析
1、没有从市场需求出发:淡漠市场需求趋势变化,不理解用户拍照目的和社交需求,导致产品更新缓慢。
“4c理论”的内容:4C分别指代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
4Cs营销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Customer(顾客)主要指顾客的需求。
企业必须首先了解和研究顾客,根据顾客的需求来提供规划设计和制造产品。
4C理论认为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始终贯穿于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然而,柯达疏忽了消费者拍摄图片的存储习惯和用途变化,人们拍照目的已经从单纯的回忆用途转变为通信媒介、社交网络分享。
人们不再需要冲洗胶卷,人们不再需要胶卷本身,甚至连照相机也可以不用了。
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发展催化了无阻碍照片分享的出现,从这种角度讲,照片分享更多的是用于通信,而不是个人回忆。
Convenience(便利),最大程度地便利消费者。
柯达的主打产品底片和相纸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体积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难。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出现,照相技术逐渐告别底片和相纸。
一张巴掌大的光盘可存贮成千上万张照片;然后,通过电脑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出照片。
数码相机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摄影需要。
2、战略错误柯达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杀死了柯达,但更准确地说,是柯达对数码相机发明后的市场形势犯了战略误判的错误。
作为第一家发明出数码相机的厂家,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一个公司战略的制定分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三部分。
柯达公司在战略的分析和选择上出了很大的问题。
柯达的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卷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柯达沉浸在成功的光环下,迷失了自己。
柯达未能认清行业的发展趋势,没有充分重视数码时代的到来,固步自封,选择极度保守的企业战略,以致其产品逐渐被时代和消费者所抛弃。
数码相机发明后的新形势是摄影不再需要胶卷,相机与影像记录材料合为一体。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柯达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影像产品制造商,在中国的胶卷市场中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以下是对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一、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分析1. 品牌知名度高:柯达作为一个老牌影像产品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上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很多消费者对柯达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信赖度。
2. 市场占有率下降:虽然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其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数字摄影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传统胶卷市场逐渐萎缩。
3. 产品线丰富: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胶卷产品。
从普通消费者到专业摄影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4. 缺乏创新力:柯达在胶卷市场上缺乏创新力,产品功能相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创造性摄影的需求。
二、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评价1. 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传统胶卷市场持续萎缩,但柯达仍然有机会通过创新和调整战略来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例如,柯达可以将重点放在高端市场,推出更具高质量和创新性的产品。
2. 品牌优势有待发挥:柯达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这是柯达公司的一大优势。
公司可以通过品牌营销活动来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加用户黏性。
3. 加强与数字摄影的结合:柯达公司可以将传统胶卷技术与数字摄影技术相结合,提供更多与数字摄影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柯达可以推出与手机摄影配套的胶卷产品,满足一部分消费者对胶卷摄影的追求。
4. 提高产品创新力:柯达公司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例如,推出更多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定制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摄影的需求。
总的来说,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仍然面临挑战,但通过发挥品牌优势、与数字摄影结合、加强产品创新等措施,可以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并保持竞争力。
柯达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全球知名的影像产品制造商,其在中国胶卷市场中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柯达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柯达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柯达公司是一家著名的相机和摄影设备制造商,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兴起,柯达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柯达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以恢复其竞争力。
首先,柯达公司专注于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他们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相机和摄影设备,以满足消费者对精美照片的需求。
此外,柯达公司还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无人机和虚拟现实摄像机,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柯达公司采取了多元化的市场战略。
他们不仅关注个人消费者,还将目光投向企业市场和专业摄影师。
柯达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数码相机、打印设备和软件,旨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此外,柯达公司还加强了与其他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了柯达打印服务,使用户可以在柯达打印设备上直接打印从苹果设备上获取的照片。
这种合作不仅为柯达带来了更多销售渠道,还提升了用户体验。
尽管柯达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但有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柯达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行动相对较慢,错过了许多机会。
其次,柯达的品牌形象相对陈旧,与消费者的印象不符。
这使得柯达在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方面面临着挑战。
总的来说,柯达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帮助他们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并保持竞争力。
然而,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柯达需要继续创新并与时俱进,以确保其市场地位的稳固。
柯达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相机和摄影设备制造商,自创立以来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兴起,柯达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柯达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以恢复其竞争力。
首先,柯达公司专注于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他们意识到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照片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他们不断投入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数码相机和摄影设备。
例如,柯达在2001年推出了第一款消费级数码单反相机,给消费者带来了更高的画质和更多的功能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柯达若下一步要进入数码相机产业,请以中国市场为例,分析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该企业的内部条件。
一、宏观环境因素对未来5年内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影响宏观环境因素分为: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中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对数码相机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002年以前,政府对进口数码相机征收45%的关税,有效的保护了国内数码相机产业,2002年以后,数码相机的进口关税逐渐降低,到2002年1月数码相机的关税降为15%,2004年1月再降为10%,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也从12%下调为6%,从2005年开始,中国数码相机以及零配件进口已经实行了零关税,意味着中国数码相机及配件市场完全开放,这对国内的数码相机厂商是很大的冲击,部分国内企业不得不退出该市场。
中国数码相机产量逐年增大,成全球市场主要生产基地。
2012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约1.06亿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电子信息产品的统计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数码相机产量为7296.8万台,测算2012年,数码相机中国造约占全球市场的八成份额以上。
数码相机作为一种记录人们生活的点滴,外出游玩的必备工具,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据中投顾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家庭拥有1台数码相机的比例高达78.8%,拥有2台或以上数码相机的比例达到21.2%,数码相机产品已得到大面积的普及。
近几年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单反数码相机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展形势都十分看好。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使得单反数码相机行业近两年发展速度略有减缓,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重新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进入2012年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由于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行业利润降低,因此我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面对这一现状,单反数码相机行业业内企业要积极应对,注重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加强企业竞争优势,不断学习该行业最新生产技术,了解该行业国家政策法规走向,掌握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只有如此才能使本企业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自身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以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二、在中国数码相机产业内:①企业数目和规模分布;②产业进入壁垒的限制;③产业进入壁垒的高度;④产品差异化程度。
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竞争性质的结论以及柯达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结论:1.数码相机产业核心要素是技术研发要素,这也是中国厂商最欠缺的要素。
目前核心技术仍是国外厂商掌握。
中国的厂商由于资金没、人员差距、仅在其他部件的研发方面寻求自主的知识产权,相机的操作软件是主要方面。
数码相机的重要部件镜头也是中国厂商的短板,中国的厂商多为IT产品厂商转型,不掌握光学技术,自主研发也不是最优选择,采取合作或战略联盟是最好的途径。
2.人员要素应该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有竞争力,而且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每年向市场输送的高科技人员不断增加都为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3.渠道要素是经营的重要资源。
中国的厂商在国内经营过程中积累了重要的渠道资源,具有本土的优势。
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不能简单的选择低成本策略。
因为外国厂商在掌握核心技术的条件下,将生产部门设在中国,同样具备了降低成本的可能,而低成本最容易模仿的战略。
低成本给企业留下的发展空间狭窄,产品的系列单一,利润积累缓慢,不利于企业下一轮的投资和扩大,在数码相机这种技术产品市场中,不掌握专利就很难有持续的盈利能力。
三、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说明我国数码相机产业的竞争程度1、潜在入侵者判断(1) 数码相机产业的进入资金障碍较小,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通过向银行贷款而迅速实现资金的筹集,极易导致形成新的潜在入侵者。
(2) 数码相机产业的法律壁垒障碍较小,相机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较先发展起来的产业,市场化较早的优势决定了进入此行业没有太多的法律约束,因而更容易产生入侵者。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数码相机产业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大好时机,更多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产品供应,因而会使更多的企业涉足相机产业,潜在的入侵者更会大量增加。
(4) 改革开放后,随着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也在客观上促使更多的人在相机行业上的大做文章,潜在入侵者陡增。
(5) 中国更多旅游景点的开发,也为中国相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乐土,潜在的入侵者更是数不胜数(6) 相机行业产品的差异化较小,成本和产品结构趋同,行业内部很容易以将产品线延伸到其他的相机领域,这也容易导致潜在的入侵者,因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太小不容易形成品牌壁垒。
(7) 行业在位者因为实力接近,竞争激烈,在对付新手反方面不容易站在统一战线,因此潜在的威胁较大。
(8) 技术障碍较低,数码相机行业中国内品牌大多竞争力不足,其中一些很核心的技术和资料均被外商掌握,而且许多技术均可以通过金钱来渠道获得,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数码相机的一些技术是透明的,因此,这更导致很多入侵者进入。
(9) 数码相机产业的生产线专业性不强,许多生产线更是仅仅只把相机作为兼职来生产,这在某种程度上更降低了数码相机行业的准入门槛。
因此总体来说,数码相机行业的潜在入侵者有很多。
2、现有企业的竞争力分析在一个竞争体系中要具备三个要素:竞争主体,竞争目标和竞争方式。
对于中国数码相机产业来说,竞争主体是中国的数码相机制造商和周边产业的运营商;竞争目标是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占有率和本企业的利润率;竞争方式是各个企业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战略选择。
中国数码相机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的一些特征:(1)品牌集中度下降。
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2005年数码相机的品牌集中度明显降低。
2004年“索尼”和“佳能”两家的市场份额为49.9%,而2005年这一比例减少到42.5%。
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原因是2005年数码相机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一方面部分主流厂商的市场定位给了新厂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数码相机功能发展的多样化,非主流厂商也拥有了自身产品的特色,分流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2)消费型DC普及。
随着消费型DC价格的下降,一般的外国品牌价格在2000元左右,而国内品牌机器一般在1000元左右,爱国者曾一度将价格降到千元以下,在市场集中度下降的趋势下,消费型DC的竞争加剧,寡头局面有可能被打破。
在这种竞争中,成本优势将得到体现,因此许多外国品牌已经将消费型DC的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本土。
(3)单反机型成为各主要厂商的战场。
许多数码产品的用户已经拥有一两台普通DC,在满足基本拍摄要求的同时,可能会需要更多的使用功能,如更大的光圈,更近的对焦距离,更长的焦距段,单反无疑是唯一的选择。
加之单反的技术含量更高、制造工艺复杂,有实力的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独有的优势获得更多垄断性利润。
毫无疑问,每个企业的竞争方式即各个企业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战略选择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企业在价格上占优势,有的则比较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核心技术的发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可以说经济的竞争也就是创新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一些大公司也就比较占优势,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本土的数码行业缺少比较的核心技术,像长虹,康佳。
它们有生产数码产品,但是主要市场份额不在这边,所以缺少竞争力。
而比如佳能,索尼生产的数码产品品质比较高,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比较大,再加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高端的数码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大。
国外数码产品比国产的竞争里稍高。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
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
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我认为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指的是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时,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能力。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越高则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力越大,主要表现在成本高导致企业产品的价格上涨。
供应商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简单按中国说法,店大欺客。
在中国有较多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却不是一个创造大国。
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中国企业需要向外购买技术,这就导致成本的上涨。
供应商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数码产品的一些高品质内部零件需要精密仪器,所以一些小企业无力生产,所以企业很难找到供应商的替代品,这样企业所面临的选择供应商就较少,从而提升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数码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自2005年以来,中国IT数码市场规模发展迅猛,年均增速30在%以上,生产商的日益增加导致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上涨,这使得供应商有更多的选择权,讨价还价的资本上升。
供应商方面可以比较方便的实行联合或一体化,这对于现有企业比较有威胁力。
由于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许多厂家都纷纷加大投入,由此可见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已经被各大数码公司悄无生息的运作开了,在中国建造生产基地,按国情来看无疑降低了成本、人力、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面对着许多客观问题降低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负面影响。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运输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进口数码产品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4、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数码产品在国内的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外资企业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这些企业的市场价明显低于原装进口数码产品,仅仅因为made in China?还有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低价位符合国情的亲众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