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四年级下册
四下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点;(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春节(2)元宵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中秋节(6)重阳节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饮食文化(2)服饰文化(3)建筑文化(4)民间艺术3. 第三单元:传统文学(1)诗词鉴赏(2)散文阅读(3)神话传说(4)民间故事4. 第四单元:历史人物(1)古代名人(2)近现代名人(3)历史典故5. 第五单元:传统美德(1)孝道文化(2)友情文化(3)礼仪文化(4)廉洁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文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传统文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传统文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 对比教学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周)周次内容课时第1周春节2课时第2周元宵节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3周)周次内容课时第3周饮食文化2课时第4周服饰文化2课时第5周建筑文化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文学(4周)周次内容课时第6周诗词鉴赏2课时第7周散文阅读2课时第8周神话传说2课时第9周民间故事2课时4. 第四单元:历史人物(3周)周次内容课时第10周古代名人2课时第11周近现代名人2课时第12周历史典故2课时5. 第五单元:传统美德(2周)周次内容课时第13周孝道文化2课时第14周友情文化2课时第15周礼仪文化2课时第16周廉洁文化2课时七、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文章、视频等;3. 教具:图片、卡片、多媒体设备等;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网站、论坛、博客等。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下册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ppt课件
绿色的 世界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在天睛了的时候
在天睛了的时候, 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一、利用已知,调动储存
“已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上提供的,如标题、作者、写 作时间、注释等。二是个人的,如对作者这一作品和其它作品的阅读经 验,对所写的题材、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修辞知识、写作知识,直接 抒情、间接抒情,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理解,诗歌的传统、风格、 流派、典故等已知的经验。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 术研究院承担研制。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 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 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节选) 毛泽东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感悟自然万物,享受科技成 果,努力学习,收获知识。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飘落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 去堆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亲亲她,
把我带去吧,我的风筝, 快快把我带上蓝天!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
•
学生习作 又是一年端午节
•
端午节的一大早,姥姥就把一根漂亮的五彩线分别栓在我和妹妹的 胳膊腕上。我问姥姥这是为甚么?姥姥说:“端午节这天家中的长辈给 晚辈在身体上拴上五彩线,可以保佑孩子平安,不受疾病与灾害的袭 击。” 后来我从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 传说,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是诗人屈原。当时因为秦国攻打楚国, 使楚国百姓饱受战争的纷扰,痛苦不堪。屈原看到这种惨象,悲愤异常, 就在五月初五这天怀抱一块石头投入汩罗江。楚国百姓听到这个消息, 都去汩罗江祭奠屈原。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去喂大鱼,以免大鱼打扰屈 原的清梦;在江面上赛龙舟,擂响船头的大鼓,吓跑屈原身体旁边的鱼 儿。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腰包粽子、赛龙舟,纪念这位伟大的 爱国诗人。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这天,我与家人吃着团圆饭,怀念着伟大的诗人----屈原。
苏红霞海区一小传统文化的种类剪纸风筝中国结布老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图片一图片三布老虎图片四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苏红霞 海区一小
传统文化的种类
•
剪纸 风筝 中国结 布老虎
•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图片一
民 间 剪 纸
图片二
彩 色 剪 纸
图片三
布 老 虎
图片四
• •文字资料
端午节的由来
•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 有 2000 多年历史。传说公元前 278 年,秦 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 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 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 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 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 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 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 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 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 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 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 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 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3.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传统节日》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节: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
2. 第二课:《传统美食》饺子:春节的传统食物,寓意团圆和幸福。
年糕:春节期间食用的传统食品,寓意年年高升。
粽子: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用竹叶包裹糯米和红枣等材料。
月饼:中秋节的特色食品,象征团圆和幸福。
3. 第三课:《传统艺术》书法: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用毛笔和墨水书写文字。
剪纸:用剪刀剪出各种图案和形状的艺术形式。
京剧:中国的国粹,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画:以墨和水为主要材料,用毛笔作画的艺术形式。
4. 第四课:《传统礼仪》尊老爱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尊重老人和关爱孩子。
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的语言和态度,如“您好”、“谢谢”、“对不起”。
访友礼仪:拜访朋友时的礼仪规范,如敲门、问候、送礼物等。
餐桌礼仪:用餐时的礼仪规范,如使用筷子、不浪费食物等。
5. 第五课:《传统故事》《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为了救人类而奔月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的骨灰而哭倒长城的故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斗争故事。
《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分离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2.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明。
作为中国人,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篇作文中,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的瑰宝——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书法是我们的祖先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通过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至今。
书法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深刻的含义和故事,通过书法的艺术表达,使得汉字更加生动有力。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老师傅写毛笔字,看起来轻盈而自如,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力量。
在他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传统节日——春节除了书法,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扫尘、放鞭炮等。
春节期间,我最期待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和看春晚。
团圆饭是我家的传统习俗,我们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美味的食物,互相分享快乐和祝福。
而春晚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每年都有各种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度过一个欢乐、温馨的时刻。
中国的传统建筑——古代建筑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之一。
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比如,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无论是它的规模还是它的历史价值都让我叹为观止。
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它见证了中国的伟大历史。
除了长城,还有许多其他的古代建筑也值得一提,比如故宫、天坛等。
这些建筑都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传统音乐——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它被誉为“乐器之王”。
古琴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通过它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我曾经亲身体验过古琴的魅力,那种悠扬、深沉的琴音让我陶醉其中。
四下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2.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的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
3.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
4. 第四课时:传统美食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5. 第五课时:传统艺术欣赏教学重点:让学生欣赏传统艺术作品,如国画、京剧等,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传统文化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内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其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4.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指导》2. 参考资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4. 实物素材:传统节日习俗物品、传统美食等。
六、教学计划1. 第六课时: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如剪纸、泥塑、民间故事等。
2. 第七课时:传统礼仪与道德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
四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
1、送柴侍御2、喜见外弟又言别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别周尚书4、送友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风引6、送别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淮上与友人别8、塞下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秋望10、塞下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军行七首(其五)12、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陇西行14、塞上听吹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征人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时期,________为了联络西域各国,两次派遣________出使________。
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课出塞(sài)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jiàng)在,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第2课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3课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第4课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5课己(jǐ)欲立而立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言譬,可谓仁之方也已(yǐ)。
”——《论语·雍也》第6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第7课亲其亲,长其长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第8课仁者爱人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四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点
四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点
以下是四年级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点:
1.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四书,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五经。
这些书籍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代表,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道德原则。
2. 礼仪文化:传统中国重视礼仪,强调对长辈的尊敬和尊重。
学习传统礼仪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律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习俗。
4. 传统音乐:古琴、古筝、二胡等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
学习传统音乐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5. 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有水墨画、工笔画等不同的样式和技巧。
学习传统绘画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美术素养和观察力。
6.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有寺庙、宫殿和园林等不同的类型,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传统建筑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和空间理解能力。
7. 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有汉服、唐装等,每种服饰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寓意。
了解传统服饰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是一些四年级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传统文化书
四年级传统文化书一、传统节日。
1. 春节。
- 春节的起源:源于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幸福等。
- 习俗:- 贴春联:春联用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例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 放鞭炮:传统上用来驱邪避灾,现在也成为增添节日喜庆氛围的方式,但在很多城市地区因环保等因素有了限制燃放的规定。
- 拜年:晚辈向长辈行礼,表达尊敬和祝福,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住邪祟,保佑平安。
2. 清明节。
- 起源: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后来融合了祭扫祖先坟墓等习俗。
- 习俗:- 扫墓祭祖:人们到墓地清理杂草,为祖先献上鲜花、祭品等,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 踏青:在清明节期间,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会到郊外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3. 端午节。
- 起源:为纪念屈原而设立。
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划船打捞他的遗体,并投下粽子防止鱼虾啃食他的身体。
- 习俗:- 吃粽子:粽子有多种口味,如红枣粽、豆沙粽、肉粽等,用粽叶包裹糯米等食材而成。
- 赛龙舟:是一项具有浓厚团队合作氛围的传统水上竞技活动,龙舟造型精美,船头多为龙头形状。
4. 中秋节。
- 起源:古代对月神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秋季正中,月亮最圆,象征团圆。
- 习俗:- 吃月饼:月饼有广式、苏式、京式等多种类型,馅料丰富,如莲蓉、蛋黄、五仁等。
- 赏月: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观赏明月,分享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二、传统艺术。
1. 剪纸。
- 特点:- 用剪刀或刻刀在纸张上创造出各种形状。
它具有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等特点。
- 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等。
例如常见的有“喜”字剪纸,用于婚礼等喜庆场合。
- 制作方法:- 折纸:将纸张按照一定的方式折叠,确定剪纸的对称方式。
- 剪刻:用剪刀或刻刀沿着设计好的线条进行剪刻,注意手法要稳。
2. 中国书法。
- 字体分类:- 书写工具:毛笔、墨汁、宣纸。
四年级下册四字文化传统
四年级下册四字文化传统一、引言本文旨在介绍四年级下册所涉及的四字文化传统的相关知识。
通过研究这些文化传统,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以下将对每个四字文化传统进行简要介绍。
二、文化传统介绍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孝道、仁爱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 佛家智慧佛家智慧强调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生观。
学生将研究到佛家智慧的核心思想,如缘起性空、四圣谛、八正道等。
3. 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态度。
学生将了解到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敌是修、一以贯之等。
4. 诗经名句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名句。
学生将研究到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经名句,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东方之日兮,彼姝者也"等。
5. 四字成语四字成语是汉语中的特色表达方式,具有精练、简洁的特点。
学生将研究到一些常用的四字成语,如"和衷共济"、"勤俭持家"等。
三、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四年级下册的四字文化传统,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2.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孝道和仁爱等核心价值观;3. 培养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生观;4. 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态度;5. 掌握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经名句和常用的四字成语。
四、总结通过学习四年级下册的四字文化传统,学生将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提升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态度。
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学习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深入学习四字文化传统的知识,从中受益并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下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陶瓷等。
3. 中国传统习俗:拜年、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
4.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古诗词、民间故事等。
5. 传统文化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传统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要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春节、元宵节等。
2. 第二课时:学习中国传统艺术,以书法、国画为例。
3. 第三课时:了解中国传统习俗,以拜年、贴春联为例。
4. 第四课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成语、典故为例。
5. 第五课时: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通过测试、提问等方式评估。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实践作业、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
3. 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4. 学生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春节习俗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制作春节装饰品,如春联、窗花等,并了解其背后的意义。
2. 传统文化艺术欣赏: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3.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了解端午节习俗,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作文(通用52篇)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作文(通用52篇)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作文(通用5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作文篇1过大年是我们国家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除夕,人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家。
他对一户老奶奶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
众人不信,老奶奶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家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家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家是帮助大家都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家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
从此,每一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新年”。
每一年过新年前,从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们把这段时间叫做“小年”。
除夕夜晚,全家人团聚在一起。
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南方吃年糕,象征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夜晚12点,也就是新年刚刚来到,每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大年十五元宵节过后,过新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作文篇2为了收集传统文化,我打算去文化用品市场三楼的“非遗”博物馆。
四年级下册作文我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四年级下册作文我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大宝库,里面有好多好多宝贝。
我可喜欢啦!过年的时候最热闹。
大家会贴红红的春联,上面写着吉祥的话。
我还会帮着大人一起贴福字,要倒着贴,因为“福到啦”!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好多好吃的。
我最爱吃饺子,因为妈妈说饺子里包着好运。
放烟花的时候,天空变得五颜六色,漂亮极了!端午节也很有趣。
我们会包粽子,闻着粽叶的清香,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奶奶包的粽子最好吃,甜甜的红枣,糯糯的米,想想都美味。
还会赛龙舟,那些叔叔们划得可快啦,鼓声震天响。
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太棒啦,我要一直喜欢下去。
《我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了不起!比如说戏曲,我跟着爷爷奶奶去看过京剧。
演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脸上画着五彩的妆,唱起来有板有眼的。
还有那孙悟空的表演,翻着跟头,可精彩啦!再说说中医,我感冒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过中医。
医生伯伯给我把了脉,开了中药。
虽然中药有点苦,但是喝了几天我的病就好啦。
中国传统文化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我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要好好学习,把它们传承下去。
《我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大大的宝藏,我可喜欢啦!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我听爷爷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心里想着月亮上的嫦娥姐姐是不是也在看着我们呢?那圆圆的月亮就像一个大圆盘,照亮了整个夜晚。
还有剪纸,奶奶的手可巧啦!一张纸在她手里三剪两剪,就能剪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有小兔子、小花朵,可好看了。
中国传统文化真有趣,我怎么能不爱呢?《我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就特别厉害,那些书法家写的字龙飞凤舞的,特别好看。
我也跟着老师学过,虽然写得不太好,但是我会继续努力的。
还有武术,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武术高手,动作又快又帅。
我也想学几招,既能强身健体,还能保护自己。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酷啦,我爱它们!。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 元宵节:讲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3.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4. 端午节: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5.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的民间故事和诗词,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2.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4. 网络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站和在线资料。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艺术(2课时)3.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民俗(2课时)4.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建筑(2课时)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思想(2课时)6. 第六单元:中国传统文学(2课时)7. 第七单元:中国传统历史(2课时)8. 第八单元:中国传统科学(2课时)9. 第九单元:中国传统哲学(2课时)10. 第十单元:传统文化实践活动(2课时)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下册文化与传统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文化与传统知识点1. 传统节日-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人们会贴春联、贴窗花、包饺子,并且举行烟花爆竹表演和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
-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时节举行。
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并且烧纸钱、献上食物以示敬意。
- 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蒲公英,并且举行龙舟比赛等活动。
2. 传统手工艺- 中国结:中国结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用绳子编织而成。
人们通常把中国结挂在屋内或戴在身上,以带来好运和祝福。
- 剪纸:剪纸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剪刀剪出各种图案。
人们通常在节日或庆祝活动中使用剪纸装饰窗户或墙壁,以增添喜庆氛围。
- 陶艺:陶艺是一种利用陶土制作各种器物的手工艺。
人们通常制作陶罐、陶瓷饰品等,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传统俗- 打抱不平:打抱不平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意指见到不公正的事情时勇于行动。
人们通常会积极帮助他人,维护正义,不畏困难和压力。
- 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人们通常会尽力孝敬父母,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 礼仪之邦: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人们通常会注重礼仪,例如行鞠躬礼、握手礼等,以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涉及的文化与传统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恰当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教学内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第二单元:传统诗词教学内容: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节奏、韵律、意象等,以及诗词的欣赏和创作。
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成语故事等,了解其寓意和启示。
4. 第四单元:历史人物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杜甫等,学习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优秀品质。
5. 第五单元: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音乐、舞蹈等的基本知识和欣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传统节日、诗词、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和传统艺术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4. 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
3. 学生能够讲述民间故事,理解其寓意和启示。
4. 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从中受到启示。
5. 学生能够认识和欣赏传统艺术,了解其基本知识和表现形式。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6课时2. 第二单元:6课时3. 第三单元:6课时4. 第四单元:6课时5. 第五单元:6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相关章节。
2.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节日、诗词、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和传统艺术的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网站、视频、图片等。
四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四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四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5篇现在文化热传遍各国,在各国的文化中,各有各的优异,而中国的文化却有着不一样的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例文,希望你喜欢。
四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1风筝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下面听听我的介绍吧!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0__余年。
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就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这只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
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之都,那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国际风筝节,可热闹了。
我还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准备好工具:浆糊,纸、刀,用的材料是: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
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
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
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住,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令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对风筝有了许多了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四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2中华传统文化—国画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一)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八、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二)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千字文》(三)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
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明)徐祯青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1、说一说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2、读一读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断句(北魏)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