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息技术”这一课。
生:完成“试一试”(学生观察、思考)
学
学生回答:危险品、易碎品、医疗用品、易潮品
过
学生回答:图形标志
程
(二)新课讲授:
探究一:什么是信息
师:既然,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信息,那么你能举出与信息接触的例
子吗?
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刚才大家举了很多例子,从早上叫我们起床的闹铃,过马路用的 红绿灯,到我们关心的天气预报,学习用的书籍,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要 接触的事物。大家说我们从这些事物上感受到了信息。那么,现在我有个 问题要问大家,我可不可以说闹铃、红绿灯、天气预报、书籍等就是信息? 为什么?
探究结果:信息是借助于各种载体(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声音、 情景、表情、状态等)来传递给人们的内容和含义。 探究二:信息的特征
师:信息是不能独立传播的,它必须依靠载体表达。我们把信息的这个 特性成为信息的依附性,这也是信息的一大特征。然而,除了这一特征,
第2页共4页
信息还有别的特征吗?它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信息的特征: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
标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目标
(1)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信息与载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第1页共4页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个小游戏。我有四个箱子, 每个箱子都是密封的,你们能不能猜出箱子里面装的是那类物品呢?我这 里准备了箱子的照片,请大家来猜一猜。
课堂练习
做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课堂气氛活跃。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得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得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得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得信息技术得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她学科得学习。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得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瞧到每幅图片时得想法。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得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邮局邮寄信件、广播、电视、电话、E—mail、即时通信等,相应得传输条件、速度、结果也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得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得主要特征。
3.小结。
教师:我们通过3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得信息、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3个角度,进行了探究与讨论,归纳出了信息得含义与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就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与失真性,其实信息得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得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得内容与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得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就是如何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得。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得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与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传递得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与盐水,请说出您得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3)信息技术得发展与展望P、5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4)信息技术得影响:积极&消极。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优秀教案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相关常识和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关系知道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功能,了解计算机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计算机各局部功能的理解
教学方法:小组协作、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课件,实物教具〔竹简、硬盘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时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1、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探讨信息应用的情况,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2、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信息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信息应用的基本价值。
3、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分组研讨,搜集、分析和概括典型的例子,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把握信息含义,了解信息特征,关注信息应用,体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引入:2001年7月13日晚10时,上一届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提问:人们是通过什么媒介知道这个消息的?答: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提问:消息算不算是信息呢?答:消息就是一种信息(information)。
1.1信息及其特征1.1.1信息问: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的?答:“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描述分析信息的概念:1、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4、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交流:对于以上有关信息的论述,请同学们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目前信息的概念还没有标准的答案,请同学们课后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1.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1、什么是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中国公众科技网)。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 走进信息世界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重点:信息的特征与分类、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信息的抽象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具体感知信息的特征与分类,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2.利用图表、时间线等可视化工具,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其演变过程。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提高信息素养,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信息,具备初步的信息筛选、整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图表、时间线等可视化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主动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
5.社会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认识到自己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网络沟通、信息传播等方面,尊重他人隐私,遵循道德规范,传播正能量。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2.板书内容:
-标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基本概念
-特征
-分类
-传播方式
-二、信息技术概述
-定义
-发展历程
-应用领域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XX技术的应用
-案例二:XX技术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主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主题二: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苏科版(2018)+七年级+1.1 信息+教案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第一课时:信息一、教材分析本堂课的内容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悉信息的定义。
(2)了解信息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堂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信息的基本含义(2)信息的基本特征难点:信息和信息的载体的区分;信息的基本特征四、过程与方法1. 课前导入教师:教师给学生展示感觉剥夺实验的资料,并让班内的学生关上灯、关闭窗帘、闭上眼睛、带上无声音的耳机、左正,坐两分钟。
教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睁开眼睛,大家来说一说,这两分钟,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2.知识讲授——信息的含义教师:那到底什么是信息呢?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语言、文字、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表达信息。
好,现在请大家仔细观看这四副图片,请大家告诉我,从这四幅图片中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分享自己得到的信息。
3.小组活动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每天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丰富多彩的信息?学生举例子,教师评价教师举例子:比如早晨闹钟响起,可以告诉我们信息:起床时间到了。
坐公交车的时候,公交站牌看到的信息:几路车和公交路线。
看电视里的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了解民生时事等信息。
教师: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
4.知识讲授——信息的特征教师:好,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信息都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教师:信息具有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可加工性和失真性等特点。
教师:普遍性: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
存储性:古人用甲骨文或书来记录历史。
苏教版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教学过程:IT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信息的含义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重点)通过阅读书上的例子: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来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
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自动控制④CAD⑤CAI⑥计算机通信(举例说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流通,才能让人们资源共享,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传统方法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才能高质量地处理信息、高效和可靠地传递信息、方便地使用信息。
所以社会的需求,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相渗透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
向学生介绍因特网发展的概况、功能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可视电话、电视会议、家庭影院、远距教育……将变为现实,地球会变“小”,人们在“地球村”上方便地生活和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成熟,是计算机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说计算机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与信息技术》主题知识列表教材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工具等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工具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多媒体了解信息的无处不在和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信息技术工具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设计思想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教学准备相关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素材等。
教学过程1.引言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怎样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及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功能:数据处理、文档编辑、网络通信等。
4.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3. 讲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掌握情况。
3.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鼠标和键盘的熟练程度。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2.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
二、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3.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窗口,最小化、最大化按钮等。
2.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3. 介绍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浏览器、音乐播放器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
第三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2. 掌握文字的输入、编辑和排版技巧。
3. 学会制作简单的文档。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技巧。
3. 文档的排版方法。
4. 制作简单的文档。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课件2-(共28张PPT)教学讲义ppt课件
四、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
1.收集信息的工具
2.存储信息的工具
3.传递信息的工具
4.处理信息的工具 计算机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
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
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 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 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 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 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 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 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 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 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相爱 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 表现作者与周恩来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 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 周恩来的深情怀念。
全文共 11 个自然段,可分为 四 个部分:
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 知、相爱的过程。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通信化、计算机化和 自动控制化。
问题 :为什么当今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因为当今社会,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已成为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成为衡量一 个国有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信息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说说你所了解的邓颖超、周恩 来。
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
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教案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
4. 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学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正确使用计算机技术,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感。
-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感染其他程序的恶意软件。
-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包括安装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不打开来路不明的文件等。
7.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 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多媒体、网络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等新兴领域的兴起。
3. 计算机的运算和数据表示:
- 计算机通过二进制进行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 计算机中的数据以二进制表示,位、字节、千字节、兆字节等是常用的数据单位。
4.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Linux等。
5. 计算机操作系统功能
- 进程管理
- 内存管理
- 文件管理
- 设备管理
6.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功能
- 数据传输
- 资源共享
- 信息传递
- 分布式计算
7. 计算机安全
- 防范计算机病毒
- 数据备份
- 密码保护
8. 计算机应用领域
- 科学计算
- 数据处理
- 过程控制- 人工智能来自- 多媒体- 网络通信
5.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层次和特点,采用分层教学、兴趣导向、分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上学期)
[参考资料]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参考资料]一、计算机的特点早期的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电子计算机也因此得名。
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早已超出了数值计算的范畴,已经成为运算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的信息处理工具。
电子计算机主要有以下特点: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采用了高速的半导体器件,处理信息的速度极快,再加上先进的计算技术,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上百亿次,过去需要几天、几个月的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现在只要几分钟、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计算精度高由于电子计算机内可以通过程序使计算精度得以改变,因此只要改进算法技巧,就可以使得电子计算机的精度越来越高。
3.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电子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可以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为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随着存储容量的不断增大,电子计算机能够记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电子计算机可以对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比较和判断,并确定下一步该完成的操作。
计算机具有的逻辑判断功能,使自动计算成为可能,且使得计算机能够进行诸如资料分类、情报检索、逻辑推理等具有逻辑判断性质的工作,大大地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4.有自动处理能力只要人们将事先编制好的计算机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电子计算机就能根据程序的要求自动执行,而不需要人的干预,自动化程序极高。
[参考资料]冯.诺依曼:冯.诺依曼(John Von Nouma)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1903-1957)。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信息与信息技术时教案 苏教版
教学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 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 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 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 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 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授后小记: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 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 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初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初步知识与基本操作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第1课时我们身边的信息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人工处理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三、小结: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四、学生练习: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通信技术的应用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科学处理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网络应用三、小结: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四、练习: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什么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第2课:认识计算机第1课时计算机的组成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其基本结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及板书: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三、小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四、练习: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计算机的工作真是全自动的吗?第2课时启动计算机教学内容:学会正确开、关机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会开、关机教学难点:1、了解计算机外设的开、关顺序2、正确学会开、关机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看到的是什么呀?对了,是电脑。
老师告诉你们电脑现在正在睡觉,这个大懒虫,到现在还在睡觉,我们让小朋友把它喊醒,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不好?二、教学新课(一)教师示范讲解在把电脑喊醒之前老师先考考小朋友们一个最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干吗?老师再重复一遍,是第一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教案-苏
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
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
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
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
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
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
外的信息。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
符号、图像、图形、声
音、情景、状态等方式
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
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
夹。
授后小记: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
因为这是初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授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