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苦禅的介绍

合集下载

李苦禅:中国现代花鸟画派之王

李苦禅:中国现代花鸟画派之王

李苦禅:中国现代花鸟画派之王李苦禅(1898—1983),原名李英,号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1899年1月11日,李苦禅出生于山东高唐县李奇庄的一户贫困农家里,父母给孩子取名为英杰,希望孩子日后能够有出息出人头地,为李家带来好的命运。

李苦禅一出世,母亲冯氏由于身体虚弱,没有一点奶汁喂养他,只能用米汤代替,小英杰就是在这样的贫寒家境中长大的。

在李奇庄,最让小英杰着迷的是村里的一座古庙。

有一天,一群乡村人到了古庙中,他们搭起席棚,打算重修庙宇里的泥塑和壁画。

而好奇的英杰天天跑到庙里玩,而那一副副木架子被捆上了草把子,糊上泥巴,就神奇地变成了一尊尊形貌各异的神像,白色的庙墙上也一天天多了许多释道人物。

小英杰觉得奇妙之极,而老艺人李宾也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他是英杰的远方亲戚,也成了英杰绘画上的启蒙老师。

他给少年苦禅讲述了壁画中的故事、泥塑的工艺和壁画的制作等等。

1918年暑假,李英杰来到北京,进入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师从徐悲鸿学习炭画。

1922年,李英杰考取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

李苦禅是个穷学生,他在北京学画的所有费用全靠家中接济,有时遇到家中接济不上,他便陷入了连窝窝头、火烧(一种面饼)都吃不起的困境。

一天,他在北京西四街上走着,忽然碰上了一位拉洋车的旧友。

李苦禅想,自己袋中时常无钱,连肚子也填不饱,何不托他帮忙到车行里租一辆车,赖以为生呢?李苦禅当即将自己的处境和想法同这位拉洋车的旧友说了。

那位旧友听了连连摇手说:“不行,不行,哪能让你这位大学生拉洋车呢?”说着,那位旧友取出一点钱交给李苦禅,让他暂脱困境。

李苦禅说什么也不肯要旧友的钱,最后,那位旧友拗不过他,只得替他作担保,在车行里为李苦禅租了一辆旧洋车。

就这样,李英杰白天上课,晚上拉车。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脚踏一双母亲亲手给他做的“踢死牛”农家鞋,在北京西城和海淀的马路上奔波。

拉车所得的微薄收入缴完学费后已经所剩无几了,有时候连肚子都填不饱。

李苦禅的人格

李苦禅的人格

职场纪事CHRONICLE 编辑 石 明李苦禅的人格李苦禅,我国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

他曾拜师齐白石,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其写意画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国画名作《松鹰图》《育鸡图》《水边即景》等成为国画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李苦禅的国画功底中,渗透着他高贵的人格。

他教育儿子李燕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他爱用古人打比方,他说,秦桧的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烧掉。

因为据说保留其书会招祸殃,实际是憎恶其人。

李苦禅的精湛画艺处处反映他高贵的人格。

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

鹰是阳刚的象征,竹是高风亮节的标志,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

画品如人品,他的画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李苦禅最突出的品质是“艺行合一”。

1937年日军侵入北平时,为拉拢社会名流,请李苦禅“出山”。

日本人说:“你要答应了,有你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

”李苦禅淡然拒绝,并且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与梅兰芳一样,成为一名有骨气的中国艺人。

“文革”期间,李苦禅的许多画作和收藏品被查抄。

拨乱反正后,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那时趁机多拿自藏的事并不鲜见。

李苦禅再三叮嘱儿子李燕:“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一定要还给人家。

” 李燕在领到的“杂画一批”中赫然发现,一卷二十件极其珍贵的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染的上款。

李燕遵照父亲的嘱咐,当即声明并交还工作人员,同时立即通知李可染。

李可染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对李苦禅父子充满感激和敬佩之情。

李苦禅心地宽厚,尤重诚信,一诺千金。

有一次,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向他求画。

老友说看他作画辛苦,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

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快地答应了,并说:“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能文能武李苦禅

能文能武李苦禅

能文能武李苦禅李苦禅曾说,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这句话知道者甚多,可是能真正理解的又有几人呢?李苦禅是近代画家中书法绝高的一位,他的字远比很多以书名世的书法家要好得多。

李苦禅先生的鹰,鹰嘴鹰爪,就那么几笔,到现在也没有几人能学得像,就是因为很多人书法功底远远不及,线条质量差得远。

百年以来,中国画坛能达到这个高度的,寥寥几人而已。

李苦禅是大画家,但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武林高手,和当年的大高手王子平、王芗斋都有过交集。

李苦禅是一个出生在清朝末年的普通山东农家的孩子,当年他孤身一人求学北平,曾经靠拉洋车糊口。

但是李苦禅并不甘于每天混个囫囵饱,为了出人头地改变命运,他挤出时间学油画、国画,练书法,学戏,练武术。

只要他觉得有用的,都想认真学一学。

像这样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如果不成功真是难以想象。

当年李苦禅拉洋车时,经常跑西山黑道,而其他人却不敢去,因为这条路线不太平。

李苦禅之所以毫不畏惧,是因为他腰缠七节鞭且有武术防身,自然不会将那点风险放在眼里。

练七节鞭时,得拿很多层布包着枪头子练习,要是不小心打到自己身上会疼得不行。

李苦禅能将七节鞭玩得很熟练,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

最难的一招鞭法叫“豹子鞭尾”,当对手用贴身战术绕自己后头锁喉时,你得叉开腿从裤裆里甩过来,从脑后打击敌人。

那个劲儿得算计好了,长短也得算计好了。

否则用力过猛一下子打到自己天灵盖上,能要自己的命。

李苦禅出生于山东高唐县,这里是武术之乡。

齐鲁大地出圣人也出响马,当年宋江三十六人啸聚山林,穿州过县,一时间官府闻之色变。

跟在宋江等人后面的,那些兵兵将将,自然都得来自本地。

这里民风彪悍,人皆尚武,一直流传至今。

男孩子从小就爱习武撂跤,家长也很支持,拿旧布做一个坎肩,还弄个粗布带子给孩子绑到腰上。

有了这些行头,孩子们就可以经常在一起交手了。

稍微年长点,就提拉个铁锹出去练。

先到地里把土地翻松了,俩人就练背挎,折腾,打斗。

那土地都砸瓷实了,再掘松了,接着练习。

1935年,李苦禅身在杭州,妻子嫁给了自己的徒弟,李苦禅收到消息

1935年,李苦禅身在杭州,妻子嫁给了自己的徒弟,李苦禅收到消息

1935年,李苦禅身在杭州,妻子嫁给了自己的徒弟,李苦禅收到消息1935年,李苦禅身在杭州,妻子嫁给了自己的徒弟,李苦禅收到消息,回去后,他强忍悲痛把儿子接走。

回去路上,小儿子却不幸夭折,前妻却说责任在他。

李苦禅16岁时,在家人包办下,娶了比他大6岁的妻子。

因与妻子感情不深,李苦禅一直在外求学,不久妻子因病去世。

1928年冬,齐白石收了一位名叫凌嵋琳的女弟子,同时也是李苦禅的小师妹,李苦禅出身贫寒,待人朴实忠厚,对待这位小师妹也是兄长一样照顾。

平时他除了省吃俭用的生活,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画画上,心无旁骛的学习,让他的画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得到齐白石先生这样的夸赞:苦禅学吾不似吾,吾不如苦禅也!正是这样的劲头,得到了凌嵋琳的青睐,出身书香门第,性格孤傲,对于围绕在她身边的公子哥都嗤之以鼻,认为那些人没有真才实学。

凌嵋琳经常找借口请教李苦禅画作上的事,但李苦禅根本没敢往那方面想,以为师妹勤奋好学。

直到凌嵋琳以画鸳鸯为名向李苦禅告白,李苦禅才明白了小师妹的心意,李苦禅画了一对鹰回应凌嵋琳,他认为鸳鸯比较安逸,不像雄鹰拥有抱负,翱翔苍穹。

婚后,两人过了一段浓情蜜意的幸福时光,还生了两个儿子,但很快两人因为三观不合和出身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渐渐出现矛盾。

凌湄琳开始嫌弃李苦禅,嫌弃他结交的穷酸朋友上不了台面,嫌弃他总是“俺俺俺”的一口土的掉渣的方言,嫌弃他木讷不懂浪漫,一心只知道作画,钻研艺术。

两人刚在一起时,凌嵋琳以“鸳鸯”示爱,李苦禅以雄鹰回应,现在想来凌嵋琳觉得两人的想法,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凌嵋琳想要的是郎情妾意的浪漫,李苦禅却享受激情过后的平淡。

在他们的婚姻生活淡如水时,一个人的出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潜心画作的李苦禅名声远扬,张若谷慕名拜师,作为师母的凌嵋琳也经常指导一二。

张若谷长得一表人才,又浪漫体贴,凌嵋琳经常在他面前吐槽李苦禅的不是,张若谷对这位年轻貌美的师母,也是关怀备至。

一年后,李苦禅想要去杭州出差一段时间,一向抱怨的凌嵋琳一反常态,特别支持,没有多想的李苦禅前去杭州潜心发展绘画事业,没想到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国画大师李苦禅,齐白石大弟子,曾边学画边拉车为生,令人敬佩

国画大师李苦禅,齐白石大弟子,曾边学画边拉车为生,令人敬佩

国画大师李苦禅,齐白石大弟子,曾边学画边拉车为生,令人敬佩•写生帮2021-02-05 17:22:45《盛夏图》他有传奇般的人生,掩护过革命志士,坐过日本人的大牢,受酷刑而不屈。

他拜齐白石为师,齐大师说:“英也过我”。

(注:“英”为李苦禅原名,意思是“李苦禅超过了我”)《盛夏图》创作镜头他在1946年即已被徐悲鸿聘为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但50年代初大写意绘画遭贬,他被剥夺教职到工会负责买电影票之类工作,郁闷中给毛主席写信,在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干预下恢复了教职,并成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四大教授之一。

《劲节图》上世纪6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岁数大的老师有很多,但是名字被冠以“老”的,唯有一位,他就是李苦禅,人们尊称他为“苦老”。

说到莲,关于李苦禅,还有一则“百莲图烧画”趣闻。

老师向来心地宽厚,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松鹰图》《渔乐图》《晴雪》一日,李苦禅正在家中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奉上清茶,两人天南海北聊起故人旧事,甚是欢娱。

末了,老友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今日我是来求画的,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轴书法 1982年不料李苦禅听罢爽朗一笑“老兄何必客气?凭你我交情,区区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多多指教!”老友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可是李苦禅这次食言了。

随着他名气加大,应酬也变多了,因为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

《删繁就简三秋月领异标新二月花》轴书法 1980年一日老友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日前病故的噩耗。

李苦禅惊得跌坐椅中,才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余不禁满怀愧疚。

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莫逆之交,含恨黄泉,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当日深夜,李苦禅研墨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命之《百莲图》。

妻子与自己学生出轨,儿子被情敌所害,他历经磨难,晚年风光无限

妻子与自己学生出轨,儿子被情敌所害,他历经磨难,晚年风光无限

妻子与自己学生出轨,儿子被情敌所害,他历经磨难,晚年风光无限他是齐白石的爱徒,在绘画上极有天赋。

但他的一生又是极其坎坷,生活困苦,爱妻出轨,痛失爱子,仿佛要将人间疾苦全部走一遭。

在经历大半生困苦后,晚年的他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他就是李苦禅。

李苦禅李苦禅原名英杰,1899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户贫苦农家。

20岁时,李苦禅独自来到北京求学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

他参加了由徐悲鸿主持的专业画法钻研会,有机会免费学习素描。

1922年转入北京国立艺专,自古以来,选择在绘画等艺术专业进行学习就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况且李苦禅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家庭,家庭的不富裕又怎么能负担得起李苦禅的学费?为了学习,李苦禅白天上课,晚上拉人力车挣钱,腊月里还穿戴夹袍,异样艰苦。

李苦禅的同学见到他生活的困苦和绘画方面的天赋,就赠李苦禅“苦禅”二字。

其中“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李苦禅擅长之大写意画。

李苦禅认为这两个字极好,便欣然接受了这个新名字。

齐白石与李苦禅(右一)1923年,李苦禅拜齐白石为师。

齐白石很欣赏李苦禅,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李苦禅在绘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后来,齐白石在评价学生李苦禅时,说道:“李苦禅学吾不似吾。

”大学毕业后,李苦禅应聘为北京师范学校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师。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李苦禅的生活逐渐稳定,没有后顾之忧的李苦禅可以专心去绘画。

李苦禅的第一任妻子是包办婚姻,早在李苦禅上中学时便由父母做主结了婚,但李苦禅对发妻没有感情,婚后不久李苦禅便外出求学,这段婚姻仅维持数年,发妻便因病去世。

李苦禅的第二任妻子是她的师妹凌嵋琳,她极其爱慕李苦禅的才华。

如果第一段婚姻是索然无味的婚姻,那么第二段婚姻则充满了酸甜苦辣。

凌嵋琳1928年,29岁李苦禅与25岁的凌嵋琳结为夫妻,两人都是齐白石的学生。

两人婚后有过一段短暂的幸福。

当时李苦禅沉迷作画,而且还热衷交朋友,而凌嵋琳认为丈夫爱绘画胜于爱自己,认为自己受到了冷落,新婚的激情褪去后,便剩下无尽的矛盾。

李苦禅

李苦禅

画家——李苦禅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李苦禅先生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继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长、清代八大山人、吴昌硕与近代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位统领时代风范的大师。

李苦禅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

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60余年。

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

李苦禅先生笔下的花鸟世界,浑厚、平实而妙得天趣。

他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等作为题材作画。

他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点与丰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形神兼备、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他笔下的花鸟,既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纯客观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造。

在看似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他的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简约,却意趣盎然。

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

他驾驭笔墨的能力,驾驭写意技巧的能力是惊人的。

对于他来说,画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挥洒。

他的作品尤其到了晚年,愈加返朴归真,雄健苍劲,笔墨挥洒中已经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李苦禅之子——李燕1943年11月生于北京,字壮北,祖籍山东省高唐县,为李苦禅之子。

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0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八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三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五年)。

1972年后在北京荣宝斋编辑科工作六年。

李燕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齐白石研究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特邀主持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周易学会”会员与“中国周易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员。

画家李苦禅:人生虽苦,切不可失佛性禅心

画家李苦禅:人生虽苦,切不可失佛性禅心

画家李苦禅:人生虽苦,切不可失佛性禅心画家李苦禅:人生虽苦,切不可失佛性禅心文/秋香李苦禅,作为现代著名画家,以擅长写意花鸟而被众人熟知。

出生于山东高唐,画风豪放且传神。

从小由于家庭贫穷,其就在民间艺术家的影响下研究绘画。

这对他后期的画法也产生了不小影响。

关于花鸟画法,李苦禅自成一派。

结合了简朴与大气两种风格。

在1919年,他成功进入北大附属专修馆,一边工作一边读书。

同时,他在徐悲鸿所属的“业余绘画研究协会”中学习素描和西方绘画。

随后一年,他进入中文系继续进行深造。

后来全身心学习西画。

在这短时间内,他每天晚上都通过拉洋车做兼职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对于一个画画的,在没有收益之前,要认真解决好生存问题。

李苦禅自力更生,不怕丢面子,靠拉洋车挣生活费,这种做法在当时有的人看不起,有的却认为了不起。

孰是孰非,他不与争论,只是务实的做自己。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理想之后,会为了这个理想而吃下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会因为有理想的指引,所以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去克服眼前的困难。

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里,他们坚信,他们能够成功,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不足道的。

李苦禅在任职艺术院校教授期间,由于其爱国表现导致入狱承受非人折磨。

出狱后再次担任艺术学院教授的职务。

由于其高超的绘画技术受到了业内的一致好评。

李苦禅不仅运用前人的绘画经验,还自成一体的融入了国内外的优秀画法。

画作气势磅礴,而且极具传神。

其表达形式让人叹服,成为行业内的优秀典范。

李苦禅先生对于东方传统优秀艺术十分珍视,在画作中完美融入。

而且将自己的独特看法也添加进去。

成为我国画坛中的领军人物,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学习,也是令人崇敬的一位老先生。

李苦禅名人故事

李苦禅名人故事

李苦禅名人故事
李苦禅心地宽厚、善良,待人诚挚,又每每由于太缺少社会经验,过于宽厚而上别人的当。

事后也多不计较,一笑置之。

由于专心画艺,他常常做出一些呆事。

一日,酒后,席上气氛欢洽。

有人向李苦禅借看他收藏的明代名书画家祝枝山手书长卷《梅花篇》,他便取出借给此人。

多日之后他去索取。

那人却说:“你不是讲好送我的吗?”李苦禅只得忍痛割爱。

事后他说:“许是我酒后失言,答应送给人家了。

送给人的东西怎么能再去要呢?都怪我酒后糊涂呀!”据说后来此卷被变卖到荣宝斋。

李苦禅的一位同事从他那里借走三幅很珍贵的浙江和尚山水画。

几日后,那人给他送来了30元钱说:“那册页算我买了。

”那人走后,李苦禅家里的人很愤慨:“还不把钱退给他,把画要回来!”李苦禅苦笑着说:“别得罪人,别得罪人!以后我注意就是了。

”后闻此册页卖出一幅,那位同事得款千元。

一天,李苦禅与师弟许膦庐在京西和平画店谈画,一生疏人亦趋前攀谈,并且一直跟到李苦禅先生家中,说:“我真喜欢您老画的大鹰,可惜太贵了……”李苦禅说:“没必要买,我现在就给你画。

”待这幅气势夺人、堪称佳作的四尺中堂《雄鹰图》画完,已是中午12点多。

李苦禅又留那人在家吃午饭,取出自己常日舍不得多喝的泸州老窖待客,时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一个月半斤定量的猪肉全都做菜待了客,家里人却在另一屋里吃素,客人饱餐后携画而别。

李苦禅先
生热忱地送出大门回来,家人问:“他是谁?怎么没见过?”李苦禅说:“忘了问名字了!”家里人哭笑不得。

上追八大山人的李苦禅_名人故事

上追八大山人的李苦禅_名人故事

上追八大山人的李苦禅李苦禅(1899—1983)是当代著名的大写意画家,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为齐白石门下得意弟子,齐白石曾语“英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

李苦禅原名李英杰,后改名英,字励公,是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农家子弟,自幼爱好武术和绘画。

1919年李苦禅只身到北京求学,因举目无亲,身无分文,只好落脚于慈音寺,靠从舍粥棚里取粥度日。

考入北京大学勤工俭学会后,参加了由徐悲鸿主持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免费学习素描。

1922年转入北京国立艺专,白天上课,晚上拉人力车挣钱,腊月里还穿着夹袍,十分清苦。

同学林一庐看他学画艰苦异常,就给他取了个别号“苦禅”。

“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李苦禅擅长之大写意画。

李苦禅欣然接受。

“吴昌硕之后有齐白石,齐白石之后有李苦禅。

”李苦禅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毕其一生从事传统文人写意画,禅味十足。

李苦禅尤推崇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

他曾说:“中国文人画到八大山人,在笔墨运用上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又说:“八大山人的画笔简意密,构图精审,足证其神思极清醒,态度极严肃,故能达到剖裂玄微,匠心独运,观于象外,得之寰中的高远境界。

八大山人的章法,大处纵横排奡,大开大合,小处欲扬先抑,含而不露,张弛起伏,适可而止,绝不见剑拔弩张。

这样自然在冲突中产生了和谐之感。

八大山人的章法,字画的黑白与印章搭配得当,一丝不苟,仿佛京戏的场面:“一人出将,满台有戏;两人出场,顾盼生姿;众人武打,疏而不散。

”对八大山人推崇备至。

对八大山人的画风的继承发展造就了中国现代画坛两位大师,一位是李苦禅,另一位是潘天寿。

李苦禅对八大山人的画研究至深,他说“八大山人的墨,我过去都是一块一块分析的”。

在杭州的时候,李苦禅与潘天寿一起切磋研究八大山人:“在纸上先点几笔,干后在灯或窗前逆光而照,看谁的墨得如烟云状为佳。

”李苦禅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作画。

诚信有关的名人故事

诚信有关的名人故事

诚信有关的名人故事
李苦禅,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某老站慕名求他一幅鹰图。

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他费了数日功夫,画好后派人送去。

某老站一见画,大怒。

认为李苦禅有怠慢之意,怪罪下来。

李苦禅赶紧登门道歉,并为自己的不慎“失误”而感到深深的惋惜,他当即重画一幅鹰图送去。

看到李苦禅如此认真、诚实,某老站转怒为喜,表示要和他再作新的绘画交朋友。

李苦禅画画因此而更获提高。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名人故事,但它却凸显了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像李苦禅一样,始终坚守诚信的原则。

诚信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声誉和形象,更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人际交往中,诚信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商业领域中,诚信是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

只有坚守诚信原则,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然而,诚信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付诸实践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言行一致,遵守承诺,不欺骗他人。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不弄虚作假,不偷税漏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总之,诚信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让我们像李苦禅一样,始终坚守诚信原则,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扎实。

李苦禅|夏日墨荷

李苦禅|夏日墨荷

李苦禅|夏日墨荷
李苦禅出生于1899年,与1983年去世,李苦禅先生出身贫穷人家,是现代有代表性的书画大师。

原名叫:李英杰,后改名为英,字:励公。

是山东省高唐人。

民国十二年拜齐白石为师,还担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美术界要职。

苦禅先生最著名的题材就是画鹰和花鸟,七、八十年代经常画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群鹰图》、《圣荷》、《兰竹》、《水禽图》、《晴雪图》。

1978年还出版了《李苦禅画集》。

李苦禅先生曾经说国画“以浓墨、水淡墨为最难”。

余以为得(水)墨画之深谛矣!若古人如青藤、八大山人、石涛等,可谓首标”。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李先生的泼墨荷花,您有欣赏感悟,请留言!。

一代大师李苦禅

一代大师李苦禅

一代大师李苦禅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继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长、清代八大山人、吴昌硕与近代齐白石之后,李苦禅先生是又一位统领时代风范的大师。

不久前,在北京的许多报刊上都出现了标题为《大师情报员――李苦禅》的文章,文章开头如下:“吴昌硕之后有齐白石,齐白石之后有李苦禅。

很多人都知道李苦禅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但很少人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是一名地下工作者,为抗日传递情报,还在日寇的监狱中扛酷刑,痛骂日本侵略者……”李苦禅(1899年-1983年),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山东高唐人,原名李英杰,后改名英,字励公。

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继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长、清代八大山人、吴昌硕与近代齐白石之后,李苦禅先生是又一位统领时代风范的大师。

探索中西合璧的艺术之路1918年,李苦禅先生有幸得识徐悲鸿大师,得授西画技艺。

1919年他投入五四运动,留居北京,入北京大学“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于中文系旁听深造,1922年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

1923年他拜师齐白石大师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由此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绘画之路。

当时他以夜间租拉洋车之艰辛收入维持生活与学艺,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925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应邀执教,并发起组成“中西画会《吼虹社》”,与同仁共同冲破陈陈相因的画坛时弊,创造新时代之画风。

1930年他应林风眠校长之邀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授,率先将齐派艺术带到该地,并首创以“传统文化之综合的写意之戏――京戏”引进高等美术教育。

以罗丹派雕刻启示学生理解“写意手段过程之美”。

尤其是以亲领学生“到大自然里找画稿”而突破了轻写生重临摹的教学模式,开创了写生为本,临摹为用,大胆创造,示范教学的新风。

积极投身爱国运动李苦禅一生最崇敬的古代爱国英雄有两位,一位是岳飞,一位是文天祥。

特别是对岳飞,他多称“武穆将军”,1930年李苦禅应林风眠校长邀请,到国立杭州艺专担任国画教授,租住在岳庙后面的小楼上。

李苦禅:要学画匠们的功力,学文人画家的修养

李苦禅:要学画匠们的功力,学文人画家的修养

李苦禅:要学画匠们的功力,学文人画家的修养主编:张枕石李苦禅(1899- 1983),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

山东高唐人。

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

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

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

画画写字之外,文学修养顶重要,要不然何以称文人画呢?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修养自是无穷无尽的,如金石、传统戏曲、音乐、舞蹈、历史、美学、哲学、地理、风土人情、传统武艺、外国艺术、自然科学知识等等,量时间精力而学,多多益善。

古人讲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说一要有生活体验,二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其作品才会不同凡响。

明代唐伯虎跟他老师学画,不久就超过了老师,他的画比老师的画还好卖,(此处须说明:好画不一定好卖。

但在唐伯虎那个时代,他周围的买主多是具有高层次文艺素养之士。

用苦禅先生的比喻来说就是:“凡敢去烟台唱京戏的、能在那里叫好的,都是高水平的!因为烟台戏迷多而且尽是真正的行家。

)于是老师就常给这位徒弟代笔。

有人问:“你徒弟为什么比你画得好?”他回答:“就因为他比我多读了五车书啊!”你们看,学富五车的唐伯虎竟超过了老师!当年吴昌硕拜师于任伯年门下学画。

任伯年很会识人才,很有预见能力,他对吴昌硕说:“你只要画就会超过我的!”因为吴昌硕的金石、书法、文学修养很高,有此根底,自然画的格调就高。

后来果然他的画就是比画家画高一筹,是文人画!其实古代大写意画家多是文人。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青藤能诗善画,画有诗意。

诗也绝妙!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上是很高很高的。

可是我们有人就是不重视,反不及日本人有研究。

有些外国现代派大师被吹捧得神乎其神,画价抬得吓人。

其实他并不成熟,还处在探索阶段,甚至不免有些胡来,叫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

《花鸟树石图卷》——李苦禅

《花鸟树石图卷》——李苦禅

《花鸟树石图卷》——李苦禅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中国画家。

擅画花鸟,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1918年结识了画家徐悲鸿,获授西画技法。

1922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学西画,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在齐白石的精心培育下,画艺大进。

1941年7月5日至7日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画展,展出作品50余件。

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1983年6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藏研网分享一则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高清大图请您赏析点击下方或搜索藏研直达高清大图赏鉴▼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20世纪前期,我们中国美术运动的中心,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北京,还有一个比较晚一些的是杭州。

苦禅先生当时正好是在这三个地区都生活过,工作过。

他早期的艺术实践,就跟当代我们中国美术发展——往前推动,正在开动的时候融和在一是起了,他在这里边起了重要作用的。

他不是站在保守的那一面,而是站在革新的一个方面。

苦禅先生的艺术里边作为一种知识的结构,他是有中国传统,有西方的艺术观念。

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局部图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局部图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局部图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局部图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局部图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局部图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局部图李苦禅《花鸟树石图卷》局部图李苦禅的书法与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推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李苦禅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洋画是画出来的,在这方面,中国比西方高出一筹。

这表现在“融结果美”与“手段美”于一体,“融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变革。

而书法与绘画相结合恰是这一变革的契机与关键。

李苦禅说:“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大写意和写意美学”。

李苦禅|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的典范|

李苦禅|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的典范|

李苦禅|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的典范|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20世纪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名家。

李苦禅出生于19世纪末,成长于20世纪,是美术运动的先驱,也是持守传统的勇士。

1922年,李苦禅独自来京,考取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即后来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极其艰苦。

同学林一庐赠其艺名为“苦禅”,自此以“苦禅”名行于世,中国美术史上多了一个艺术的苦行僧。

1923年秋,李苦禅拜齐白石为师,成为齐白石第一位入室弟子。

白日学习西画,晚间抽空到齐家学习中国画。

齐翁待其甚善,不仅绝不收取学资,而且赠其颜料、纸墨,毫无保守,援笔示范,令其感恩终生。

1926年,李苦禅与恩师齐白石扎实的素描和速写基础李苦禅有扎实的素描和速写基础,捕捉对象的能力高于前辈。

在此基础上以画家之眼去加工、改造对象,突出神态,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

从现存的标本写生习作可知,李苦禅早年对鹭做过认真的科学意义的结构研究。

早期创作的鹭的形象,酷似对象,用笔不苟。

但他通过艺术提纯,去掉了多余的碎羽和斑纹,加大眼睛强调神态,把下咀的一条线缩为极短,突出尖喙,缩略固定为晚期融入笔墨韵致的苍鹭形象。

李苦禅墙根即景 50年代中李苦禅渔乐图(群鱼鹰)局部 1980年他早期的鹰同样写实,这是最初对鹰作为客观对象仔细观察的结果。

以后他的鹰的造型有过多次嬗变。

躯干渐趋肥大,咀、眼棱角突出,脚爪舒展,最后形成敦实雄健的所谓“苦禅鹰”。

这时的鹰已将生物的客观属性与主观理想合成一体,是画家的意象。

李苦禅松鹰图1977年李苦禅松鹰图1977年局部精研书法李苦禅平生极重视书法功力之磨炼,晚年亦无松懈,每日临摹碑帖。

李苦禅用了一生的精力精研书法,直到去世前几小时还在坚持日课。

他从汉隶、魏碑乃至金石悟出古朴、浑厚的力,把这种力运用到作画中来。

荷花的勾线、白鹰的轮廓都可以看到如钢之柔的弹性笔力和锥画沙的内在力量,兰叶笔法的提按波折透出了行云流水般的飘逸。

李苦禅之“苦”

李苦禅之“苦”

李苦禅之“苦”李苦禅1899年出生山东高唐,原名李英杰,出身贫寒,山东大汉,身材魁伟。

1922年,李苦禅23岁时,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为了挣钱上学,李苦禅白天勤于学习,晚上当骆驼祥子拉洋车,不管是炎夏烈日,还是三九寒天,他都从新街口到前门外观音寺,一次才挣5个铜子。

尽管这样,他还是贫困。

经常买不起笔和纸,靠拣别人扔掉的废纸和铅笔头来画画。

这当中还有抽出时间到齐白石老师家学画,李苦禅够苦的。

他的同学林一庐了解他的现状,送他一个名字“苦禅”。

林一庐道:“佛门有苦、集、灭、道'四谛’之说。

`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李苦禅擅长之大写意画。

”李英杰听后兴奋地说:“言之得当,言之得当。

今后我就叫李苦禅了。

每个人经历:生、老、病、死也是'四谛’,人一生所历实皆为苦,受苦、忍苦之所集方成善事,人一生有很多苦,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慢慢细化,苦终会变“甜”的,苦尽甘来。

李苦禅从“苦”中坚强地走了出来,苦中画画,苦中作乐。

李苦禅名字伴随他一生,这一名字的获得,是意味深长的,也可以说,奠定了李苦禅此后长达六十多年的艺术探索与卓越成就的基础。

齐白石和李苦禅都是我国的绘画大师,李苦禅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一代绘画大师。

李苦禅先生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

他画的鹰与众不同,最生动的是鹰的眼睛,他把鹰眼变方,更突出鹰的锐猛。

八大山人、齐白石、徐悲鸿画鹰,眼睛仍是圆的,李苦禅则化圆为方,并且把鹰眼的比例增大。

在他的笔下,鹰的眼睛棱角分明,洋溢着一种逼人的英武之气。

李苦禅先生说.:创作出精品只是需要勤奋就行了,而若想创作出神品,除了勤奋之外,还需要灵感与灵性。

作画要避免“妙”而不真和真而不妙。

五代荆浩讲要“搜妙创真”,是他在《笔法记》中提出的关于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论点之一,他精辟地描述了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交感,互会直至融和升华的有机联系,他的这一山水画理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李苦禅的介绍
李苦禅(1899- 1983),出身贫寒。

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

山东高唐人。

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

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

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1人物经历
1899年,1月11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诞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苦农家,取名英杰,字超三。

1916年,入山东聊城省立二中,从国画家孙占群习画,首先学画荷花。

同年作中国画《猫》《鸡》和《鹤》。

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

同学林一尽眼见李苦禅的困苦,赠李苦禅“苦禅”二字。

“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李苦禅擅长之大写意画。

李苦禅欣然接受。

1923年秋,拜齐白石为师。

1924年,成立“九友画会”,
1925年,毕业于国立艺专。

应聘为北京师范学校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师。

1927年5月22日,《晨报》副刊《星期画报》发表李苦禅作品《松鹰》,齐白石在画上题道:“昔人学道有言一而知十者,不能知二者,学画亦然。

劣天分者见任何些数而一不能焉!愚者见一下如无一。

苦禅之学余而能焉,见一而能二也”。

1928年,与王森然结拜为兄弟,生活逐渐稳定,在绘画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秋,与凌嵋琳结婚。

1930年春,应林风眠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

1931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

193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现中国美术学院)。

1933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

1934年,作中国画《墨鸡》和《鱼鹰》等。

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游行示威运动。

1936年,家庭遭变,与凌嵋琳离异,改字为励公。

作《清供图》赠王森然,齐白石题道:“英也过我”。

1936年,以教学与卖画为生。

1月,北平炳林印书馆印刷出版了《李苦禅画集》,
1937年,北平沦陷。

伪“新民会”企图拉拢李苦禅等社会名流为他们做事,被李苦禅断然拒绝。

此后,李苦禅辞去日伪公立学校教职,短期在私立美术学校教中国画。

当时,李苦禅主要靠卖画为生,并参与中共领导的地下抗战活动。

1939年,5月14日,以“勾结八路军”为罪名,与学生魏隐儒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遭刑讯28天,受到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出狱后拒绝伪职,继续参加爱国活动。

1942年,4月2日至4日,与魏隐儒赴山东,在济南青年会举办联合画展。

11月,与李慧文结婚。

婚后,与魏隐儒、关友声赴青岛举办书画联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复校于济南,李苦禅任教务主任。

1946年,被徐悲鸿院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国画教授,并被推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同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在北平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了全国百名书画家书画大展,李苦禅参展作品和蒋雨浓的作品被评为最佳奖。

当时与蒋雨浓、王青芳、白铎斋并称为“京中四怪”。

1949年,解放前夕,与何思源(北平市市长)、徐悲鸿等北平文化界名流合力斡旋,呼吁和
平解放北平,以保护古都文化遗迹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50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剥夺了讲课的权利,遂上书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致信徐悲鸿,嘱咐解决此事,并派秘书田家英登门代为看望李苦禅。

在李苦禅受打击的日子里,许麟庐的“和平画店”给了李苦禅许多温暖。

春,与齐白石、徐悲鸿、许麟庐在“和平画店”聚会,以神来之笔作泼墨《扁豆图》,赢得大家拍案叫绝。

秋,为许鳞庐母亲寿辰作《双鸡图》,齐白石在此画上题道:“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

1951年,在民族美术研究所任研究员。

因自愿报名土改工作,被派往四川江油参加土改工作队,在一农民家里发现一失踪已久的战国青铜重器,向上级打报告,有关部门立即将之运回北京,挽救了这一稀世珍宝。

土改后回京凭记忆作山水画《剑门关一瞥》赠张守常。

1956年夏,应邀去北京大学美术社讲学。

1961年,应邀赴青岛、济南、烟台、蚌埠、合肥等地举办画展和学术讲座。

196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受到不公正批判。

1966年,“文革”开始,因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残酷批斗和查抄,被关入“牛棚”,受尽折磨,绝不屈服。

即使在“牛棚”中,李苦禅也从不间断站桩、练功,对光明的到来仍不失信心。

1969年。

“造反派”逼李苦禅违心承认在抗战时期曾有失节行为,李苦禅愤然写下了保证书,以反击“造反派”对李苦禅的污蔑。

1970年,被强令下放到河北省磁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1年,因病回北京,被指令在中央美院传达室看门,不久即退休居家。

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指示,李苦禅和一批画家为宾馆和驻外使馆作陈列画。

1974年,被“四人帮”打成“黑画家”,遭大会批斗四次,但李苦禅愤愤不平,暗地里照画不误。

1975年,李苦禅预感到“四人帮”之流的末日就要来临,画了《白菜江蟹图》,以白菜自喻,以江蟹讽喻“四人帮”。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恢复名誉和教授职务。

1977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尽义务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中国画研究院之筹备机构)作画二百余幅。

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鹰》和巨幅《盛夏图》(与儿子李燕合作)。

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巨幅《墨竹图》、墨竹《劲节图》。

任全国政协委员(特邀)。

参加《中国花鸟画》和《苦禅画鹰》、《苦禅写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摄,贡献出一生的写意技法。

12月6日,应邀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并在港讲学。

同年《李苦禅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1年,被选为中国画研究院委员。

完成巨幅国画《盛夏图》。

参加教学片《苦禅写意》的拍摄。

到漓江写生作画。

1982年,赴深圳,珠海、广州、苏州等地参观。

在深圳特区参观时为《特区文学》写了观感,并题字“人杰地灵,振兴有望”。

在蛇口留下“振兴中华,由南启北”的题词。

1983年。

6月5日,与李燕合作《哺幼图》,李苦禅画竹、石并题字,此为李苦禅生前所作的最后一幅画。

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庙书写仪门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6月11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