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和练习题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和练习题

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和练习题

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列式计算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

加强文字题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数学术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经常造成解题差错。

就拿四年级来说吧,虽然在课本上没有出现这种练习,但是在我备课前做教辅资料的时候出现过这种习题,为了让孩子见见一下题型,所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把这种类型作为提升题出现,让学生们去探讨。

可是由于四年级这学期才刚接触混合运算,再加上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做这类习题时常出现错误,比如,其中有一道练习是:“25加上15与5的商,和是多少?”这道题明明让你求的问题是“和”,列式是:25+15÷5,可是却有一小部分孩子却把问题理解成求“商”了,把算式列成:(25+15)÷5。

因此我决定从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来开始学习,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一、“扣”“扣”就是紧扣关键词。

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

常用的关键词有“乘”、“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

例如“从40 除以5的商里减去3与2的积,差是多少?”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减去”,它们决定着本题的数量关系:“商”减去“积”列式是40÷5-3×2。

二、“缩”“缩”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

例如:“75与25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抓住其主干可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与25的和与差,再算“和”比“差”多多少?列式是(75+25)-(75-25)。

三、“分”“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

从小学开始,学好列式的秘诀——《列综合式解答文字题》数学教案

从小学开始,学好列式的秘诀——《列综合式解答文字题》数学教案

从小学开始就是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而学好列式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

许多的数学题目都会要求我们将所给定的信息列在表格中,然后通过观察表格得到结论。

那么,如何学好列式呢?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探讨一下《列综合式解答文字题》数学教案的秘诀。

一、从例题开始,理解题目中所给定的关系在学习列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题目所给的关系。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例题来完成。

我们需要将所给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要注意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下面这道题,假设小明今年 8 岁,小红比小明大 3 岁,求小红的年龄。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所给的信息转化为表格的形式。

如下所示:小明小红年龄 8岁(不知)与小明的年龄相差(不知) 3岁接下来,我们就需要通过表格推算出小红的年龄。

由于我们知道小红比小明大 3 岁,所以小红的年龄就应该是 8+3=11 岁。

通过例题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中所给的关系,从而为接下来的习题解答奠定基础。

二、建立公式,推导出表达式当我们理解了题目所给的关系之后,我们就需要根据这些关系建立公式,并推导出表达式。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假设 A、B、C 三人的年龄比例为 2:3:4,三人年龄之和为 90 岁,求每个人的年龄。

同样地,我们需要将所给的信息转化为表格的形式。

如下所示:A B C年龄 2x 3x 4x年龄之和(不知)(不知)(不知)我们可以根据所给的年龄比例相加得到所有人年龄之和的表达式:2x+3x+4x=9x。

而题目中也给出了所有人年龄之和为 90 岁,因此我们可以列出一个方程:9x=90。

解此方程可以得到 x=10。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 x 的值,得到每个人的年龄:A 的年龄为 2x=2×10=20 岁,B 的年龄为 3x=3×10=30 岁,C 的年龄为 4x=4×10=40 岁。

三、审题方向,灵活变通在学习列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灵活变通,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可处理的形式。

解题技巧分享:数学习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解题技巧分享:数学习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解题技巧分享:数学习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推理的学科。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习题。

要想解决这些习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数学习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帮助大家提高解题的能力。

1. 熟悉数学基础知识在解决数学习题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对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比如,如果要解决代数习题,就需要熟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如果要解决几何习题,就需要熟悉几何的基本定理和推理方法。

只有打好数学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习题。

2. 仔细审题解决数学习题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审题。

通过仔细阅读题目,我们可以了解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

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关键词和限制条件,这些都是解题的线索。

只有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 分析问题在理解了题目的要求之后,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以尝试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问题,并思考每个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找到解题的线索。

4. 总结已知条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已知条件进行整理和总结。

将已知条件列成表格或图形,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问题的结构和关系。

总结已知条件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

5. 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决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有时候,直接运用基本的定义和定理可以解决问题;有时候,利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解题。

6.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习题解题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数学习题。

7. 多做习题学好数学,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解题能力,我们需要多做习题。

做习题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试题技巧

一年级数学试题技巧

一年级数学试题技巧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而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不知道如何解答。

本文就为一年级学生提供一些试题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一、认真审题在做数学试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提取出重要的信息。

有些题目可能会使用一些关键词,需要注意抓住这些关键词。

只有理解了题目,才能更好地解答题目。

二、画图辅助对于一些几何图形或者运算题,可以画图来辅助解答。

画图可以让问题更加形象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和解题思路。

尤其是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往往通过绘制图形可以得出更准确的答案。

三、注意单位转换在做数学试题时,有时会涉及到单位的转换。

例如,从米换算成厘米,从千克计算到克等等。

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单位,并将其转换为统一的单位进行计算,避免因为单位不一致而导致答案错误。

四、列式计算在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题目中,列式计算是一种高效的解题方法。

通过将题目中的问题转换成数学表达式,然后逐步计算,可以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不仅如此,列式计算还有助于我们整理思路,减少计算出错的可能性。

五、借助手工计算器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运算,我们可以借助手工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手工计算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速计算的过程,还可以避免因为计算错误导致答案错误的情况发生。

当然,我们要注意使用手工计算器的场合,不要依赖过多,影响自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六、多做练习题最后,要提醒一年级的学生们多做练习题。

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一年级数学试题技巧主要包括认真审题、画图辅助、注意单位转换、列式计算、借助手工计算器和多做练习题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一年级的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数学试题,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题有哪些技巧

审题有哪些技巧

审题有哪些技巧
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我们最终的成绩。

因此,审题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便把握题意和有效地解题。

首先,仔细阅读题干。

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条件,例如时间、空间、人物等。

有些考试题目可能会有附加条件,这些条件也需要注意。

其次,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是题目中最重要的单词或短语,它们指导我们在解题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关键词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第三,理解题目类型。

题目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等。

不同的问题类型需要我们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第四,画图和列式。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采用画图和列式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题目、推理和解决问题。

最后,防止被套路。

有些题目可能会采用迷惑性的语言或表述,以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此,在审题时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套路所迷惑。

总之,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正确的审题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得分。

- 1 -。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和应用题》1、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并能正确使用中括号和小括号。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列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口算32.8+190.420.50.67+1.243.060.20.511.75.21.38.20.011.82-0.631.60.42、只列式不计算(1)16.2减去2.4与7.3的和,差是多少?(2)0.2去除4.8,商是多少?(3)3.6与2.8的差乘以0.3与0.5的和,积是多少?(4)1.92乘5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二、指导探索1、列综合式解文字题。

把练习(4)中的1.92改成2.4与0.48的差,变成例5。

例52.4与0.48的差乘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并做出审题标记。

2.4与0.48的差乘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2)由学生独立列式。

板演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判断)提问:综合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中括号在这个算式中起什么作用?2.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1)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 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

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2)由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在书上)。

先分步后综合。

(3)订正答案。

(4)比较:两个综合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数,符合乘法分配律)三、巩固练习1、列式计算(1)20减去5.35与2.15的和,所得的差乘以0.4,积是多少?(2)小红买3本练习本,每本0.90元,还买了3本生字本,每本0.60元。

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2、选择正确列式(1)6.2减去2.4与1.3的和,差是多少?a.6.2-2.4+1.3b.6.2-(2.4+1.3)(2)6.2减去2.4与1.3的和,所得的差乘以0.4,积是多少?a.〔6.2-(2.4+1.3)〕0.4b.6.2-(2.4+1.3)0.4(3)8.4加上8.4与1.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a.4〔8.4+(8.4-1.6)〕b.〔8.4+(8.4-1.6)〕4(4)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a.〔10-(5.6+1.3)〕24.8b.24.8〔10-(5.6+1.3)〕c.24.8(10-5.6+1.3)3、东关小学体育队有71人,其中15人是篮球队员,田径队员是篮球队员的2.4倍,其余的是足球队员。

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

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

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摘要:一、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的背景和意义1.教育部门对低年级数学教育的重视2.比字题型列式计算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3.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二、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1.理解比字题型的概念和特点2.熟练掌握列式计算的基本方法3.比字题型列式计算的实战技巧和策略三、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的训练和提高1.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和训练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习惯3.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正文: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通过比字题型列式计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育部门对低年级数学教育的重视,也使得这一内容成为了教学重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首先需要理解比字题型的概念和特点。

比字题型是一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题目,通常需要通过列式计算来求解。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列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以及如何正确书写列式。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需要运用一些实战技巧和策略。

例如,要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列式方法;要学会灵活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简化计算过程;还要注意审题,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导致的错误。

为了提高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的能力,学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适量的练习题目,培养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习惯。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协助孩子进行训练,共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

总之,二年级比字题型列式计算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这一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仔细审题、规范计算等。
本章节以四年级数学上册《三步计算式题》为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习水平,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已有一定掌握,具备初步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三步计算式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运算顺序混淆、符号使用错误、计算过程不清晰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导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三步计算式,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解三步计算式的概念、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4.小结:引导学生总结பைடு நூலகம்步计算式的规律和性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三步计算式的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三步计算式的规律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初中会考题讲评教案

初中会考题讲评教案

初中会考题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会考题型和解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会考题型分析: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等。

2. 解题技巧讲解:审题、列式、计算、检查等。

3. 典型真题讲解:结合实际考试中的真题,进行分析讲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进行引入。

2. 会考题型分析:讲解各种会考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3. 解题技巧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审题、列式、计算、检查等解题技巧。

4. 典型真题讲解:分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和答题速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会考模拟题: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

2. 教辅资料:提供会考题型和解题技巧的相关资料。

3. 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解题过程和真题讲解。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反思: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应试技巧掌握数学问题求解步骤

七年级数学应试技巧掌握数学问题求解步骤

七年级数学应试技巧掌握数学问题求解步骤七年级数学应试技巧:掌握数学问题求解步骤在七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和数学问题求解步骤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审题认真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往往急于求成,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就开始动笔,导致理解错误,最终得出错误的答案。

因此,我们在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在审题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题目中的条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而问题则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要明确题目中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需要我们求解的是什么。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和一个内角的度数,要求我们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那么我们首先要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这个三角形的类型(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还是一般三角形),然后选择合适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往往会对解题思路和方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至少”“最多”“恰好”“不超过”等词语,都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比如,题目中说“一个班级至少有 10 名同学参加了数学竞赛”,那么我们在解题时就要考虑到可能存在刚好 10 名同学参加的情况,以及超过 10 名同学参加的情况。

3、理解题目中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数学题目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数学术语和符号,如“平方根”“绝对值”“相似”“全等”等。

我们要确保自己理解这些术语和符号的含义,否则就会在解题时出现错误。

比如,对于绝对值的概念,如果我们理解不透彻,就可能在计算绝对值相关的题目时出现错误。

二、分析题目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我们要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分析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寻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数学问题往往涉及到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加减关系、乘除关系、比例关系等。

数学二年级上册《两步以上计算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两步以上计算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两步以上计算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两步以上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列式计算并验算结果2. 过程与方法:能够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思路。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

二、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题意,找到数量关系,并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5分钟)1.口算练习:出示几道简单的两步计算题,例如:×2+4=? 12÷3-2=? 5+6×2=?让学生快速口算,并说出计算顺序。

2.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解决两步以上计算的实际问。

(二) 讲解例题 (15分钟)1.出示例题:课件展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如:“小明买了3包糖果,每包5颗,他又吃了6颗,小明还剩多少颗糖果?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o先求出小明一共买了多少颗糖果:3 × 5 = 15 (颗)o再求出小明还剩多少颗糖果:15 -6 = 9 (颗)o因此,小明还剩9颗糖果。

2.强调解题步骤:认真审题,找出关键词;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并检验答案。

(三) 课堂练(25分钟)1.基础练习:课件出示几道类似例题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2.提练习:出示一些稍复杂的应用题,例如包含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或者需要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

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学校有4个班,每个班有2名学生,如果每5名学生分一组参加活动,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3.变式练习:改变题目的条件或问题,考察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 学与 管理 》 教
20 0 8年 1 2月 1 5日
小学 数学教学 中 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浙江 仙居县 三桥 小学 张卫 星
题是解决 问题的基础 和先 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 “ 科技 园 上午来 了 8 2人 ,就 卖 出了 5 下 0 又卖 隔 息、 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 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 8 2张 门票 ; 午又 来了 4 3人 , 5
又如 , 在教学“ 圆锥体积 ” , 时 我出示了如下的题组 :
1 一根 底 面 直 径 6厘 米 , 2 . 把 长 0厘 米 的 圆 柱 形 木 条 削 成 一
让学生理解在变 与不 变中 , 要把 不变量 个 最 大 的 圆锥 体 , 削去 了 多少立 方 厘 米 ? 求 2把 一根 底 面直径 6厘 米 , 2 . 长 0厘 米的 圆柱形钢 条 , 造 锻
1一 件 衬 衫 , 价 10元 , 在 增 . 原 0 现
学 生反复 、 细 、 仔 边读边想 的读题 习惯 , 一定要训 练学生 自觉通 生进行默读效率的训练 :
过默读来理解题意 。因为通过不漏字 、 不添字的默读 , 可以培养 的一些细小障碍并顺利化解 , 达到顺利解题 的 目的。
同) 2工 程 队 修 一 条 路 , . 已经修 好 全 长

3 . 园上午有 游客 8 2人 , 科技 5 中午有 2 5人 离去 。下午 又来 示 , 学 生 体 会 “ 加 到 ” “ 加 ” 不 6 让 增 跟 增 的
了 4 3位 游 客 , 时 园 内有 多 少游 客 ? 0 这
这 样 , 过 多次 的表 达 与 交 流 , 生 对 这 些 生 活 用语 所 表 达 通 学
4舞 蹈 兴趣 小组 中男 、 生人 数 的 75 。 . 女 %

小学数学文字式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文字式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文字式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文字题(列式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把数学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一种基本题型,也是检测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但是,如果对这种题型不够重视,疏忽了解题方法的正确引导,学生没有掌握好解题方法,出错(尤其是列式错误)的情况也不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1)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差是多少?(2)3乘15加上22减去20,差是多少?(3)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的差,和是多少?(4)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的差,积是多少?这四题从表面上看基本相同,但计算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题的结果是91,第二、三题的结果是47,第四题的结果是51。

第1、2两题只差中间一个“和”字,可结果却差了44;第2、3两题相差好几个字,可是结果却一样;而第3、4题只差一个“和”字结果却也不一样。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做列式计算题的关键还是要读清楚题中的每一个字词,字词的顺序不同可能就会导致结果不同。

小学数学语言严密而精炼,叙述灵活而巧妙。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好这类题呢?在做题之前,不要急于列式,而是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看清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然后再确定应该用那一种列式方法或列方程的方法。

下面介绍三种题型及其解法,相信对孩子的正确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题型一求和、差、积、商的文字题求和、差、积、商的文字题是学生最初接触也是最常见的文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问句一般有“和是多少?”、“差是多少”、“积是多少?”、“商是多少”或“结果是多少?”等字眼。

解题时,要在草稿纸上先用括号表示出整个式子的总体结构,然后再把括号里的式子(或数字)补充完整,比如,求“和是多少?”的文字题,首先可以确定出这道题的总体结构是“()+()”,然后,根据题意就可以把括号补充完整,如果括号里只有一个数字,必须把括号去掉,或者去掉括号后不影响计算结果,也可把括号去掉。

解题方法:缩句法即按照语文教学中“缩句”的原则,抓住试题主干,根据主干列出结构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列式计算提升方法的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列式计算提升方法的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列式计算提升方法的总结提升五年级上册数学列式计算能力的方法总结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列式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为了提高这一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列式计算的能力。

1. 理解基本概念: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学列式计算的基本概念。

这包括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百分比等的基本概念。

只有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列式计算。

2. 多做练习:熟能生巧。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列式计算能力。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纠正错误。

3. 细心审题:在开始计算之前,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

明确题目要求,确定需要使用的数学概念和运算顺序,这样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4. 掌握运算顺序:在列式计算中,正确的运算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并注意括号内的运算。

5. 使用适当的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列式,学生可以使用适当的方法简化计算,如乘法分配律、提取公因数等。

6. 自我检查:完成计算后,学生应该进行自我检查,查看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这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7. 积极参与课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会讲解许多有关列式计算的技巧和策略。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后进行复习。

8. 利用技术工具:现代科技提供了许多数学学习的工具,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做练习时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9. 建立信心:数学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焦虑,但重要的是要建立信心。

学生可以通过成功的练习和解决问题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0. 寻求帮助:如果学生在某个问题上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寻求帮助。

他们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或者查找在线资源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提高五年级学生的数学列式计算能力需要耐心、实践和信心。

通过遵循以上建议,学生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数学题解答技巧提高计算准确性的五个方法

数学题解答技巧提高计算准确性的五个方法

数学题解答技巧提高计算准确性的五个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精确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学科,而计算准确性是数学题解答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五个方法,帮助提高数学题解答的准确性。

方法一:审题准确解答数学题前,首先要准确理解题意。

仔细阅读题目,捕捉关键信息,并反复思考题目所要求的是什么。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在草稿纸上标注关键公式或条件,以便查阅。

例如,假设有一道题目:甲、乙两人一起装修一间屋子,甲需要3天完成任务,乙需要5天完成任务。

问他们一起工作需要多少天?在审题阶段,我们需提取关键信息:“甲3天完成”和“乙5天完成”,即甲和乙每天工作的效率为1/3和1/5。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他们一起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

方法二:列式清晰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使用列式的方式清晰地呈现计算过程。

通过列示问题的关键信息,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提高解题准确性。

以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列式方式如下:待解方程:3x + 2 = 8列示过程:3x = 8 - 2 (去括号)3x = 6 (化简)x = 6/3 (移项)x = 2 (计算)方法三:估算辅助在计算复杂题目时,可以通过估算辅助的方式提高准确性。

技巧是采用近似值进行计算或调整,从而简化问题。

例如,对于一道题目:623 + 195 + 811 = ?。

我们可以近似地取600 + 200 + 800进行计算,然后针对近似值的差异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的失误,并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方法四:反向验证反向验证是一种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常用方法。

在解答完一个数学题后,可以通过将解答结果带入原题来验证解答的准确性。

以求解方程为例,若我们得出x = 2的解答,可以将x = 2代入原方程,验证等式两边是否相等。

如果相等,则说明解答正确;若不相等,则说明有误,需要重新检查解答过程。

方法五:反思总结解答数学题后,应该总结反思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及时反思,可以不断改进解题技巧和计算准确性。

实用!小学数学文字式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实用!小学数学文字式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文字题(列式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把数学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一种基本题型,也是检测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但是,如果对这种题型不够重视,疏忽了解题方法的正确引导,学生没有掌握好解题方法,出错(尤其是列式错误)的情况也不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1)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差是多少?(2)3乘15加上22减去20,差是多少?(3)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的差,和是多少?(4)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的差,积是多少?这四题从表面上看基本相同,但计算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题的结果是91,第二、三题的结果是47,第四题的结果是51。

第1、2两题只差中间一个“和”字,可结果却差了44;第2、3两题相差好几个字,可是结果却一样;而第3、4题只差一个“和”字结果却也不一样。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做列式计算题的关键还是要读清楚题中的每一个字词,字词的顺序不同可能就会导致结果不同。

小学数学语言严密而精炼,叙述灵活而巧妙。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好这类题呢?在做题之前,不要急于列式,而是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看清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然后再确定应该用那一种列式方法或列方程的方法。

下面介绍三种题型及其解法,相信对孩子的正确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题型一、求和、差、积、商的文字题。

求和、差、积、商的文字题是学生最初接触也是最常见的文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问句一般有“和是多少?”、“差是多少”、“积是多少?”、“商是多少”或“结果是多少?”等字眼,解题时,要在草稿纸上先用括号表示出整个式子的总体结构,然后再把括号里的式子(或数字)补充完整,比如,求“和是多少?”的文字题,首先可以确定出这道题的总体结构是“()+()”,然后,根据题意就可以把括号补充完整,如果括号里只有一个数字,必须把括号去掉,或者去掉括号后不影响计算结果,也可把括号去掉。

解题方法:缩句法即按照语文教学中“缩句”的原则,抓住试题主干,根据主干列出结构式。

呈现精彩数学教案:估算与精确计算教学策略

呈现精彩数学教案:估算与精确计算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估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精确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准确性。

3.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估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精确计算的步骤和技巧3. 估算与精确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估算的方法和技巧,精确计算的步骤。

2. 教学难点:估算与精确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概念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估算和精确计算。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估算和精确计算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讨论。

2.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3. 准备估算和精确计算的相关教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思考。

2. 讲解估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估算的定义,讲解不同的估算方法。

3. 讲解精确计算的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精确计算的重要性,讲解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估算和精确计算。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估算购物金额问题:小明购买了一件200元的衣服和一件150元的裤子,他估计自己花费了多少钱?解答:小明可以先估算200元和150元的总和,比如估算为350元,再进行精确计算,得到实际花费350元。

2. 案例二:精确计算面积问题:一块矩形土地的长是12米,宽是8米,求这块土地的面积?解答:学生可以使用精确计算的方法,将长和宽相乘,得到96平方米。

八、课堂练习1. 练习一:估算数学考试分数问题:小华估计自己在数学考试中得了85分,请问他实际得分可能是多少?解答:学生可以先估算85分,再进行精确计算。

一年级审题能力培养教学案例(计算)

一年级审题能力培养教学案例(计算)

一年级审题能力培养教学案例(计算)小学一年级审题能力培育的教教事例(计算)片段一(期中考试中的一题):用竖式计算以下各题:24+356+7233+6657-43批阅试卷时发现有好多孩子不是把数字抄错了,就是把运算符号写错了,致使丢分现象严重。

其实这些题学生能不会吗?不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孩子们都会,由于就他们抄的题目来讲,计算是对的。

但就是由于马虎,不仔细审题,才会出现这类比较初级而广泛的错误。

所以,养成仔细、仔细的好习惯是提升审题能力的必备基础。

片段二(加减混淆)一年级上册的“加减混淆”是以看图列式的方式体现的,先列式再计算。

我惟恐学生难以理解图意,专门让学生先看图,并多谈谈图的意思,而后列算式解答。

由于图中再现了公交车站上、下车的情形,多半孩子有生活经验,孩子们都说得很不错,并且例题解答得“驾轻就熟”,我就绝不踌躇地松手让他们去试试达成其余练习。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我像平时同样巡视了一番,但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怎么会屡次地出现“11-3+4”这个算式呢?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学生为何会不谋而合地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出在哪儿呢?几位学生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课前我根本没考虑到这类状况):“地上本来有11个球,小明先抱走了3个,以后小刚又抱来了4个。

此刻一共有几个球?”本来我以为比较简单的一个问题,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新教材的“解决问题”种类特别多,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主假如“图画式解决问题、图文式解决问题”。

方才片段中的这道题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一定是不困难的,假如直接告诉学生“本来总数是7个”,而后是“先抱走,再抱来”,那么我想他们一定会做的。

但是恰好就在这幅“图”中,学生迷惑了:“本来总数”究竟是几个呢?究其原由是学生竟对“箭头”的存在置若罔闻,并未理解这是发生在一前一后的两件事,没有理解右侧地上的4个球就是左侧地上的4个球。

怎样让低段的学生在识字量有限的状况下,有效地审题呢?在讲堂上,教师自己的教课语言第一要精练明确,对学生的察看要求要指向清楚,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
和练习题
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
列式计算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

加强文字题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数学术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经常造成解题差错。

就拿四年级来说吧,虽然在课本上没有出现这种练习,但是在我备课前做教辅资料的时候出现过这种习题,为了让孩子见见一下题型,所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把这种类型作为提升题出现,让学生们去探讨。

可是由于四年级这学期才刚接触混合运算,再加上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做这类习题时常出现错误,比如,其中有一道练习是:“25加上15与5的商,和是多少?”这道题明明让你求的问题是“和”,列式是:25+15÷5,可是却有一小部分孩子却把问题理解成求“商”了,把算式列成:(25+15)÷5。

因此我决定从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来开始学习,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一、“扣”
“扣”就是紧扣关键词。

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

常用的关键词有“乘”、“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

例如“从40 除以5的商里减去3与2的积,差是多少?”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减
去”,它们决定着本题的数量关系:“商”减去“积”列式是40÷5-3×2。

二、“缩”
“缩”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

例如:“75与25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抓住其主干可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与25的和与差,再算“和”比“差”多多少?列式是(75+25)-(75-25)。

三、“分”
“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

即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把整道文字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例如“16与24的和除以96减去88的差,商是多少?”可用“‖”把条件和问题分开,用“│”把条件分为两层次,用“《》”标出数学语言中的关键字词。

即:16与 24的《和》│《除以》96减去88的《差》,‖商是多少?这样,通过分层次,不难看出本题要求商,应先求出“和与差”,最后再“和除以差”,这样就很快列出式子为(16+24)÷(96-88)。

其实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做,把已知条件和待求的问题分开,然后找出关键词,这样可以把筋里出来,再去分析就比较简单明了。

四、“索”
“索”就是执果索因。

如果文字题的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执“问题”这个“果”去索取解决问题的“因”。

例如:“从45 除以5的商里减去2与4的积,差是多少?”从问题出发,抓住“差”是多少分析推理:
要求差,就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

但被减数与减数均未直接给出,而要通过已知数先分别求出商、积才能得到。

引导学生列出:“被减数—减数”后,突出题中“商减去积,差是多少”,顺藤摸瓜,得被减数─减数即:〈商〉─(积)列式:(45÷5)-(2× 4)。

列式计算(一)
1、748与116的和是8的多少倍?
2、25乘5除225的商,积是多少?
3、25与47的和乘98,积是多少?
4、175与49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5、195除以32减去27的差,商是多少?
6、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7、64的14倍减去522,差是多少?
8、748与116的和是32的多少倍?
9、5乘5除225的商,积是多少?
10、6个752比5172少多少?
11、 648除以18的商,乘12,积是多少?
12、900减去86的75倍,再加上590,和是多少?
13、48与72的和乘15,积是多少?
14、1200除以25与10的差,商是多少?
15、60加上96除以16的商,和是多少?
16、100乘245与199的差得多少?
17、148加232的和乘2,积是多少?
18、56加上48乘5的积,和是多少?
19、288除以18乘4的积,商是多少?
20、62乘23加17的和,积是多少
(二)
21、96减去35的差,乘63与25的和,积是多少?22.2727除以9的商与36和43的积相差多少?23.3与9的差除336与474的和,商是多少?24.一个数比96与308的积多36,求这个数.25.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与差的积是多少?
26、135与65的和除以15与7的差,商是多少?
27、35与40的积减去315除以3的商,差是多少?
28、150比67与83的和除以26的商多多少?
29、240除以32减去26的差,与60的和是多少?
30、45与55除以5的和,减去20的差是多少?
31、325除以13的商,与266减去250的差的积是多
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