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巧计算是有技巧的,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运用计算技巧进行计算的习惯,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找出最佳口算方法

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如 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

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3=6

二、视听结合,强化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如教学“8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

8+2+1 8+2+3 8+2+5

8+2+2 8+2+4 8+2+6

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奠定可基础。

另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如教学“十几减7”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7+()=13 7+()=15

13—7= 15—7=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我们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既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又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材第72页“有几瓶牛奶”一课,列出9+5=?的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一个一个地加;(2)9+1=10,10+4=14;(3)5+5=10,10+4=14;(4)10+5=15,9+5=14。其中方法(1)和方法(2)都是凑十法(一个加数的补数与另一个加数之差是和的个位数,十位进一),比较简便。不过在进位加求和时,学生运用看大数拆小数凑十法会更容易。当然这也应该因人而易。教材的意图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展开交流,讨论各种算法的特点,在交流中促进学生反思,从而自主地调整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方法可能不止这些,也不要求每一个学生掌握四种方法。同时没有一种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佳方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正所谓"教学有法,法无定论".其中方法(2)和方法(3)都是利用分与合而计算的凑十法,不同的是有的学生习惯看大数拆小数,而有的学生是习惯看小数拆大数。另外,教材还提供了基于应用前面已经发现的数学规律的算法:10+5=15,而9比10小1,推出9+5=14,既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

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推理,又开拓了算法多样化的途径。在这个基础上,“有几棵树”“买铅笔”“跳伞表演”等课也都通过实际问题引出相应的算式,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探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交流他们各自算法的过程。

这里,我们再以“买铅笔”为例,具体介绍一下有关退位减法的多种计算形式。教材情境:有15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材并没有用一种统一的方法,而是呈现了四种思考的策略:(1)一根一根地减;(2)把15分成10和5,10-9=1,1+5=6;(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4)9+6=15,15-9=6。方法(2)学生比较常用,叫“破十法”,先将两位数分成10和个位,用10减去减数,再与其个位相加,即是我们要求的得数。也可以用一句话这样来概括:得数是减数的补数与被减数个位数字之和。方法(3)叫“平十法”。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中与其个位相同的数字得10,再用10减去减数剩余部分的数。为方便学生记忆,我另将其简化为:得数就是减数与被减数个位数字之差的补数,并意趣的称为“反减法”。方法(4)的启发点是学生掌握加法熟于减法,可以让他们想加算减:()+9=15,得出差是6。这其实是利用加减法关系式,通过判断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运算方法,同时还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此类加减法关系式有“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由此看出,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非常有帮助。

在“算法多样化”的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强调几点。一是,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探索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的交流才是有价值的。二是,交流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学生自主地探索运算方法后,必须进行比较充分的交流。学生应学习澄清自己的思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还应学习倾听他人的方法,从而进行反思,最终选择并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蜻蜓点水”或无效的讨论不仅达不到思维碰撞的效果,而且有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一无所获。三是,教师应注意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作为交流中的一员,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将现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但,他又完全有权利和义务提供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另外,作为引导者,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交流的有效和深入。四是,防止“过度”多样化。它的意思是指每一种方法的提出应是学生自己经过了思考,并且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这些方法在数学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代表了学生对数学不同程度的理解。而不能因为追求多样化而人为造出一些并无本质区别的“方法”。20以内口算教学绝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得数,而是要让学生掌握算理,要让学生无论用哪种思考方法,都要算理明,思路清,也只有这样才能算得准、算得快。

3、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口算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基础性训练。以10以内加减法为训练主体,进行数的分与合练习,不仅体验并强化了数的构成意识,也是一种记忆训练,为以后的进位及两位数加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早读进行,领读学生任选一个一位数,其它同学按顺序口述拆分算式。如选的是6,同学们可以依次说出:1+5=6,2+4=6,3+3=6,4+2=6,5+1=6,再加上特殊的0运算(0+6=6,6+0=6)。

第二,规律性训练。在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我们可以在练习课上以专题形式安排“凑十法”“破十法”“平十法”等运算形式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体会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同时也鼓励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比较各种不同的思路,最终寻找自己最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