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
中国家庭的变化
中国家庭的变化篇一:中国家庭的主要变化中国家庭的主要变化默认分类 20xx-12-11 07:17:53 阅读1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文/薛素珍本文根据调查资料,综述中国家庭近年的主要变化。
华人家庭分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但它的变化基本上与大陆的家庭相仿。
中国家庭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形态的变化。
家庭结构形态主要是指家庭的规模和类型,是家庭的外在形式。
社会的各种因素、家庭内部的人口流动,如家庭人员的诞生、婚配、死亡以及家庭人员的角色变换都直接影响着家庭形态的变化。
家庭规模缩小,户均人数减少。
分布在各地区的华人家庭,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城乡家庭的规模和人数均呈缩小趋势。
我国“六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的“五城市家庭研究”,对京、津、沪、宁、蓉五大城市中4385户的抽样调查,户均人数为4.08人。
这一统计与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基本相同。
香港户均人数也由1971年的4.5人减至1981年的3到4人。
农村家庭的规模也缩小。
据四川社科院社会学所对2035户农民家庭的调查,户均人数为4.52人。
家庭结构类型的变化。
为研究工作需要,一般把家庭结构分为单身家庭(配偶死亡,一人独住的家庭)、核心家庭(一对夫妻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两代以上,每代有一对夫妻)、联合家庭(同一代人中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妻)、其他家庭(以上四种类型以外的家庭)五类。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家庭结构类型也趋向小型化。
我国五城市抽样调查:单身家庭占2.44%,核心家庭占66.4%,主干家庭占24.29%,联合家庭占2.30%,其它类型家庭4.56%;台湾的核心家庭数量也在上升,据统计,1965年核心家庭41%,1980年为53%;香港核心家庭上升更快。
香港单人家庭数字也庞大,1981年统计有18万余户,约占总数的15%。
新加坡1966年的一项全国家户调查,核心家庭占华人家庭的60%。
农村核心家庭数也上升。
四川调查的2035户农民家庭,核心家庭占52.66%,主干家庭23.24%;费孝通教授在江村的调查,核心家庭占56.3%,主干家庭43.2%。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衣食住行的变化课件
健康饮食
近年来,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 心,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受
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居住条件变化
住房短缺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住房短缺问题 严重,很多人居住在棚户区、筒子楼 等简陋住房中。
住房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 进,商品房市场逐渐形成。
居住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住宅小区环境 不断改善,绿化、休闲设施等越来越 完善。
智能家居
近年来,智能家居技术逐渐普及,为 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居住体验。
出行方式变化
步行与自行车
公共交通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出行主要依靠步行 和自行车。
随着城市发展,公共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
家庭轿车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经济条件改善,越来 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家庭轿车。
绿色出行
资源浪费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过度消费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例如,过度包 装、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不仅增加了垃圾处理压力,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生态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也 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例如,绿色食品、有机农业、节能建筑、绿色出行等理念逐渐深入人 心。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感和民族自豪感。
02
衣食住行概述
衣着变化
传统服饰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主要穿 着传统中式服装,如旗袍、长
衫、马褂等。
时尚变迁
随着时代发展,西方服饰逐渐 进入中国市场,人们开始尝试 穿着西装、连衣裙等时尚服饰。
个性化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款式和颜 色越来越丰富,满足不同人群 的个性化需求。
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和感悟
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和感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活和感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和感悟。
一、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革开放之前,许多家庭的收入非常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还可以享受到各种现代化的家居设施和生活用品。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这种物质生活的改善让每个家庭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在改革开放之前,许多家庭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单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现在的家庭不仅可以享受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旅游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
这种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让每个家庭都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三、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许多家庭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和保守。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家庭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让每个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
总之,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家庭都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感悟。
但是,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精神文化方面,我们都应该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不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动对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对家庭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1. 城乡差距的拉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城乡人口结构的扭曲,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 职业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农业劳动逐渐被工业与服务业取代,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从事技术和服务行业的工作,而传统的农业工作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
3. 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贫困,成为了中产阶级。
这个群体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
三、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表现1. 结婚观念的变化在传统观念中,结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推迟结婚,或者选择单身。
家庭结构的单一化和多样化成为了新常态。
2.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承担起了照料年长亲属的责任。
3. 亲子关系的变迁抚养子女的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
传统的大家庭方式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加密切。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四、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的关联1. 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家庭变迁。
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家庭更加稳定。
同时,经济独立的能力也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推迟结婚或选择单身。
2. 教育因素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家庭变迁的基本走向和主要原因
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农村夫妻关系的革命性 儿子 对公 婆 ( 父母 )的依 赖 性 , 为她 ( 他) 们 独 立 生 活 创 造 了有 妻关系的行为准则,
利条件。 又如, 伴 随社 会 转 型 , 代 沟 现 象 目益 突 出 。 再如 , 与老 变 革 。
一
代人相比, 年轻一代更加重视家庭生活中的夫妻感情, 这种
不管是开展何种生产经营, 还是购 买大型家俱和耐用消费 致。 由于大量农村青 年离乡并在城 市建立了小家庭, 这就在很 权 , 往往都是夫妻共 同讨论的结果, 而 不再完全由丈夫做主。 大程度上消除了建立农村联合家庭 或主干家庭的可能性 , 使留 品,
在农 村 的父母 不 得 不成 为 核 心家 庭 乃至 空 巢 家 庭 。
的普遍化 。“ 分家 ” 往往会使一个大家庭分解为两个或者更多 的伴侣, 在 家庭 中地位平 等; 夫妻双方都有各用 自己姓名的权 都有互相扶 养的义务 , 都有参加 生产、 工作、 学习和社会 的 核 心家 庭 , 从 而 导 致 了核心 家 庭 的 增 多 , 同时 也导 致 了联 合 利, 夫妻 在婚 姻关系存续期 间所得的财产, 归夫妻 共 家庭 的瓦解。 但若进 一步探究分家 的深 层次原因则是多方面 活动的自由;
与夫妻关 系的变革趋 向相一致 , 我 国农 村的亲子关系亦 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迁也具有平等 化的发展走 向。 众所周
感情的表达也促使年轻夫妻更加倾 向于独立生活。
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里 , 父家长对子女有绝对权威 , 而子女 此外, 农 村 青 年大 规 模 外 出务 工 经商 , 也在 一定 程 度 上使 知,
பைடு நூலகம்
变 迁具有平 等化的发展走向。 当然 , 也应该看到 , 由于几千年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一、本文概述1、简述中国家庭变迁的背景和重要性中国家庭变迁的背景,深深地根植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巨变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家庭模式正在被新的家庭形态所替代。
经济改革带来的职业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使得家庭成员的地理分布和职业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这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等新型家庭形态的出现。
社会观念的转变也对家庭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婚姻观念的变化,如晚婚、不婚、离婚率的上升等,都反映了现代人对婚姻和家庭的新认识。
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也对家庭变迁产生了影响。
互联网、移动设备等现代科技使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革,同时也改变了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家庭变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变迁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轨迹,也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家庭变迁的规律,制定适应家庭变迁的家庭政策,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2、阐述家庭政策重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分配,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家庭政策的重构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家庭政策重构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关系日趋复杂。
这些变化要求家庭政策能够适应新的家庭形态,为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家庭养老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日益突出。
新中国以来的家庭变化作文
新中国以来的家庭变化作文好的,咱们来聊聊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的变化,尽量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来写,不讲大道理,也不用华丽的辞藻,就当是咱们闲聊一样。
话说新中国成立那会儿,家里人多,房子小,吃饭都是轮着来的,你想想看,那时候的一家子,少则五六口,多的十几二十口人,挤在一个屋檐下,那热闹劲儿,就跟过年似的。
我记得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过,他们那会儿吃个饭,都得排队,前面的人刚放下碗筷,后面的人就赶紧接上,生怕晚一步就没得吃了。
到了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慢慢变好了,大家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家。
记得我爸妈结婚那会儿,家里条件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少每人一张床,不用再跟兄弟姐妹挤在一起。
那时候家里添置的第一件大件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那可是稀罕物,邻居们晚上都来我家看电视,挤满了客厅,比看电影还热闹。
再往后,九十年代了,我出生了,那时候家里条件更好了,不仅换了彩电,还有了冰箱、洗衣机这些家电,家里人也开始注重生活质量了。
我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爸爸给我买了一台小霸王游戏机,那时候玩游戏,简直就是一大乐事,跟小伙伴们炫耀,那叫一个得意洋洋。
到了21世纪初,科技发展得飞快,手机、电脑都普及了,家里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我记得第一次上网是在家里,那时候家里装了宽带,感觉整个世界都打开了大门,新鲜事儿多得让人目不暇接。
还有就是,那时候我爸妈开始喜欢旅游,每年都会带着我到处走走看看,见识外面的世界,那可真是幸福满满的日子。
现在呢,家里的变化更大了,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各种智能设备一应俱全,就连扫地都有机器人帮忙。
记得有一次,我爸妈竟然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还加入了微信,那天他们发了个朋友圈,照片里他们拿着手机,笑得合不拢嘴,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说到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家庭变化,就像是坐上了高速列车,一路向前。
从以前的大家庭到现在的核心家庭,从简陋的生活条件到现在智能化的生活环境,每一步变化都记录着时代的进步。
就像我家的故事一样,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但那份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一样的。
新时代新思想新发展——我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实践报告
新时代新思想新发展——我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实践报告我们的家乡坐落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檀江河畔。
檀江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土地丰腴。
它面积宽广,人口众多。
一代名将蔡锷故居、大学士魏源故居均在境内。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家乡檀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新农村的建设。
在暑假期间,我对檀江做了一个具体的调查。
一、物质方面首先说吃,爸爸生活在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没开始复苏,人们还不能吃饱穿暖。
豆腐,萝卜、白菜,都很难吃上一顿,更不用说鸡蛋、猪肉、鱼一年也不能吃上几次。
到了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几乎天天有六七个青菜,还有肉或熟食。
其次谈谈穿吧,看着现在满大街样式新潮、色彩艳丽的衣服,你很难会想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穿衣情况。
爸爸小时候穿的是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衣服,穿坏、穿破时也舍不得扔掉,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洗干净又穿在了身上。
而且那时的衣服布料粗糙,样式单一,颜色基本上就是蓝、绿、灰。
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
他们都为能穿上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而骄傲。
鞋子却是奶奶一针一线,纳底儿做的。
在住房方面,六十年代的住的都是茅草房,烧的都是木材,对环境污染不是很大。
再看现在,家家都住上瓦房、楼房。
据了解,改革开放前,未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房屋数量不够,一家人通常挤在一个屋里。
到了现在,人们再也不会为住房问题担忧。
而且屋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
客厅中有电视机,冰箱、录音机,洗衣机……各种家电应有尽有。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在交通方面,我们檀江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
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
檀江水库大桥的使用,使檀江的公路更畅通了,而且也加强了各村之间的交流。
水库新闸的竣工不仅提高了防洪能力,还设计了一条生态鱼道,它也成为檀江的又一景观。
出行方面,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车,已经进入家庭。
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结构变迁
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结构变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一直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中国家庭的结构也在不断变迁。
在以前的社会里,中国家庭结构主要以三代同堂为主。
孩子们和父母、祖父母一起生活,传统的儿女孝顺观念使得这种家庭结构得以延续。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或海外谋求发展。
这种离乡背井的现象导致了许多家庭的分离,形成了核心家庭的概念。
核心家庭通常由夫妻和孩子组成,他们独自生活在城市。
这种家庭结构改变了传统观念中的三代同堂,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照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父母需要更积极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并与他们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然而,家庭结构变迁不仅仅是核心家庭的兴起,还涉及到夫妻关系的变化。
在过去,夫妻之间的角色分工比较明确,男性主要负责家庭外的事务,如赚钱养家,而女性则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
然而,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性别平等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夫妻之间的角色分工开始变得灵活。
现代夫妻之间更加注重平等和合作,共同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
一些家庭甚至出现了“女强男弱”的现象,妻子在职场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而丈夫在家庭生活中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这种夫妻关系的变化,也受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高房价和生活成本的压力迫使夫妻共同努力工作来承担生活的开支。
除了核心家庭和夫妻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转型还带来了老龄化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老年人口的增加。
传统的孝顺观念使得中国子女更加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继续帮助父母和祖父母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然而,随着核心家庭的兴起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子女无法亲自照顾老人,这就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结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从传统的三代同堂到核心家庭,夫妻关系的平等和合作,再到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中国家庭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出 行主要靠步行,到远 地方需要坐公交车的 话,一般要走很长的 时间到大马路上才有 站点,公交车次也很 少,等几十分钟才有 一辆车那是家常便饭, 下了车也要走很长时 间,极不方便。家中 唯一的“私家车”就 是爸爸的“永久牌” 自行车了。
而改革开放后, 小汽车开进了寻常百 姓家,很多家庭都不 止拥有一辆汽车 。
数量有限、色彩 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
居住条件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积扩大、 条件改善
衣
食
住
行
匮乏、单调、营养 不足——从“吃饱 ” 到“吃好”
交通条件差—— 方式多样、方便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 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 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 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家乡里的人都是自己做一件粗布 衣服。从新到旧,这个穿过那个 接着穿,穿到坏了也舍不得扔掉, 补补接着穿。除了衣服,鞋是自 己做的布底鞋,都穿漏脚趾了, 缝缝还接着穿。衣服只是一种防 寒的工具,没有美感而言。
乘客步行距离、 候车时间和换乘次数 逐步减少,服务质量 不断提高。迎来轨道 交通的新时代,人们 的出行将更加方便、 快捷。
试 试? 试试
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番薯渣、窝窝头、清粥、白菜帮、糠饼。。。这 些在三十多年前是普通农村人一日三餐的主要成 分,而在那些艰苦的年代,食物方面的稀缺让人
们根本无力去考虑提高吃的水平。
粮票就是生活的保障,存粮票比存 钱还重要
大 杂 烩
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 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 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 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 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 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中国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
中国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历程更是记录着中国悠久的文化脉络。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改变,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一、中国传统家庭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是“三从四德”,即女子要“从父命,嫁夫从夫,丧在夫家”;男子则要“以孝治家,以弟治兄,以忠治国,以信治天”。
在“三从四德”的观念下,男女在家庭中分工明确,男主外女主内,公司理所当然是男性的天下。
中国传统家庭主要有父母、兄弟、兄弟姐妹和夫妻子女四种亲戚关系,在这些亲戚关系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家庭中的中心人物,掌握着家庭的权力。
同时,在传统家庭中,兄弟之间的互动也十分重要,他们之间不仅分工明确,还要互相支持和照顾。
二、中国现代家庭中国现代家庭的发展,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动荡。
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社会的激烈变化下,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经历了很大的改变。
随着家庭的自治和自由化,夫妻之间的关系巨大地改变了。
传统的“三从四德”不再是夫妻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规范,夫妻间的感情更为自由,这也意味着夫妻在家庭事务的分工中变得越来越平等。
同时,在现代家庭中,妻子也更有机会进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事业。
与此同时,现代家庭的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被进一步提高。
年轻人对父母的敬重和照顾是中国家庭的一大特点。
尤其是在老年人扩大化的趋势下,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关心和尊重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三、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在逐渐演变,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的改革引发了城镇化的进程,人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在社交关系方面,人们的社交圈子也在逐渐扩大和改变。
除了传统的朋友、同学、同事等社交关系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结交志同道合的未婚青年,或者是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
同时,文化娱乐也在中国社会日益盛行。
电影、音乐、文学、绘画等文化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让更多人开始尝试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形式。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 全文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家庭一直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家庭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家庭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家庭的健康发展。
第一部分:中国家庭的变化中国家庭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许多变化。
传统的多代同堂家庭结构逐渐转变为核心家庭结构。
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家庭规模的减小。
此外,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婚姻观念的改变也对家庭结构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中国家庭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家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1. 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家庭成员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其他老人,但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成员都需要工作,无法全职照顾老人。
这导致了家庭的矛盾和压力。
2. 工作与家庭平衡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家庭成员需要全职工作来维持生计。
这使得家庭成员很难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
长时间的工作和压力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问题。
3. 教育压力在中国社会,教育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
这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竞争。
第三部分:中国家庭的机遇除了挑战,中国家庭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1. 科技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家庭可以使用更多的科技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
例如,智能家居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管理家庭和教育孩子。
2. 社会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家庭政策的改革和支持。
例如,实施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教育资源,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第四部分:促进中国家庭健康发展的建议为了促进中国家庭的健康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积极健康发展的关键。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良好的价值观,同时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支持。
感受建国以来家庭生活的变迁
感受建国以来家庭生活的变迁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
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中国家庭的变化
中国家庭的变化篇一:中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任何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受社会的制度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环境和制度发生改变,20 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家庭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家庭的经济功能减弱,家庭的抚育功能也越来越弱。
今天我们就家庭的功能中的生育功能,性与情感功能的改变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总结。
家庭是人类生育和繁衍的基本场所,生育仍然是中国现有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生育功能正在逐渐的减弱。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政府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中国家庭的生育子女数量普遍减少,生育率降低!我们来一组数据,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065万人,与1900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到1999年,出生人口为1909万人,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54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人口的总出生率从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 1.8左右,降低了4个百分点,接近4亿人。
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对家庭生育功能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2.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家庭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也使的性与情感功能增强。
据统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以婚龄人口的避孕使用率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了89%的水平,而且除了1994年以外为93%以外,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避孕使用率的最高水平。
可以说,避孕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生育功能。
3.人们观念的变化。
与西方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趋势相似,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自愿不育的夫妻组成丁克家庭意为“双收入,无子女”家庭。
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估计超过5万人。
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看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
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看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建国60周年征文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看中国的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这六十年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了每个普通家庭的生活。
本文将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出发,探讨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战后重建的时期。
父辈们辛辛苦苦地劳作,勤俭持家。
他们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把对共和国的信仰和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
那个时候,家庭是简单而温馨的,大家都过着相似的生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和国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我们这个普通家庭。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逐渐腾飞。
我家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富裕小康,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共和国六十年间的经济发展,给了我们家庭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父亲从一个普通工人,转行做起了生意,家里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我们开始买得起新家电,添置家具,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与此同时,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变化。
共和国六十年中,教育从落后逐渐迎头赶上,为更多的普通家庭提供了教育机会。
我还记得小时候,学校简陋,教学资源有限。
但如今,我们家门口的小学和中学都是现代化的校园,教学设备完备,教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有幸能够上大学深造,这在我父辈们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
六十年前,大家的生活世界是狭窄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都相对困难。
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全球的动态,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这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手机、电脑、电视等现代科技产品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
此外,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治的建设也使得我们的家庭更加平等和和谐。
共和国六十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法制建设的进展,见证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家庭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
中国家庭发展历史
中国家庭发展历史一、引言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繁衍、发展的重要场所。
中国的家庭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家庭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了解中国家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二、古代家庭1.原始家庭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原始家庭通常由夫妻及其子女组成,夫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这种家庭形式体现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互助精神。
2.宗族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家庭逐渐取代了原始家庭。
宗族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组织,通常由多个家庭组成。
在宗族家庭中,家族成员共同祭祀祖先,共同承担家族责任,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3.封建家庭进入封建社会后,家庭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封建家庭以父权制为核心,强调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观念。
在封建家庭中,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必须服从父亲的意愿。
这种家庭形式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
三、近现代家庭1.近代家庭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家庭形式开始发生变化。
近代家庭强调夫妻平等、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
同时,女性也开始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工作,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
这种家庭形式体现了近代社会的开放性和进步性。
2.现代家庭进入现代社会后,中国的家庭形式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现代家庭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强调夫妻共同参与家务和育儿。
同时,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此外,现代家庭还注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四、当代家庭1.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当代中国最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
它由夫妻双方及其子女组成,没有其他亲属或亲属关系比较疏远。
核心家庭的特点是独立、自由和平等。
在核心家庭中,夫妻共同承担家务和育儿责任,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这种家庭形式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开放性和进步性。
2.空巢家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家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演变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演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演变是一个多方面的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来看,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
本文会就一些关键的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家庭结构变迁在整体上,近代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家庭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家庭的结构是由男性为中心的“三纲五常”来支配的。
而随着社会变革逐渐深入,以及外部因素的开始影响,整个家庭结构也开始了变化。
表面上看来,传统的家庭结构好像还是保持着,但是实际上,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被深刻的颠覆。
现代家庭更加强调男女平等,夫妻之间也开始建立起了更加以感情为基础的关系。
二、生活方式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开始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变化。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生活方式是以农村生活为主。
而近现代中国社会中,这种生活方式逐渐被城市化生活方式所取代。
城市的生活方式是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包括了工作,娱乐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得生活方式在整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为接下来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三、宗教信仰的变化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宗教信仰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宗教信仰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降低。
作为代替性的信仰和思想形态,新的学术和价值观等开始逐渐出现,逐渐成为取代传统宗教信仰的新思潮。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还有在其生活中参与到传统的宗教活动中,大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社会生活进行理解和思考。
四、教育及文化的变化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教育和文化都是以家庭和成年人为中心的。
这种教育方式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失去了效力。
现代教育和文化则是以学校和大众传媒为中心,提倡新的价值观,强调知识和人的素质。
这些都为发展现代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总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演变非常复杂,其变化还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
但是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这些变化都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也尤为关键。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断变化而来的。
在传统社会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以多代同堂为主,祖父母、父母、儿女、孙子孙女共同居住在一起,一家人相互关爱、互相依存。
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独立生活,城市的高压工作也让人们的核心家庭变得越来越小。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
首先,中国的儿童家庭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儿童家庭结构逐渐朝向核心家庭转变,即父母与小孩的家庭成员数量逐渐变少。
现代城市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
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放在首位,追求自己的利益,缺乏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也缺少与祖辈相处的机会。
其次,中国老年人家庭现状。
在中国,老年人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上,中国老年人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生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少了。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中老年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以核心家庭为单位生活。
再次,中国婚姻家庭现状。
现在,在中国的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或者不婚。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城市经济发展、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有关。
与此同时,离婚率也在不断上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个人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离婚成为了一种正常的选择。
最后,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从以前的多代同堂到现在的核心家庭,对于保持家庭和谐以及世代传承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家庭结构的变迁也对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家庭的作用也位于不断调整之中。
总之,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
如何适应这种变迁、创新家庭理念,以及如何为新时代的家庭结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保障,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的差异是什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发展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随着社会变迁,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该方面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一、家庭结构1.中国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
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小型家庭,只有夫妻和一个孩子。
此外,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的现象也愈来愈普遍。
2. 日本日本的家庭结构主要是核心家庭,即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子女离开家庭后,老人则独自一人生活。
目前,超过30%的家庭是单身家庭。
3. 美国美国的家庭结构主要是核心家庭和单亲家庭。
除了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外,一些人也选择与非亲属的人一起住。
此外,美国还有不少家庭选择领养孩子。
二、家庭生活方式1. 中国中国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关注家庭和子女为主。
通常,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但是,中国家庭的变化正在加速,年轻一代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人生和爱好。
2. 日本日本的家庭生活方式以个人为主。
生活方式大多是独居,以节省空间和花费为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
3. 美国美国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平等为主。
夫妻之间分工明确,通常共同承担家庭任务。
此外,美国的家庭生活方式非常丰富,包括旅游、购物等方面。
三、原因分析1.文化遗产中国、日本和美国有不同的文化遗产,这也影响了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
中国和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家庭结构的改变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美国则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其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
2.政策和社会因素政策和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独生子女政策限制了中国家庭的人口数量,促进了小型家庭的发展。
日本和美国的离婚率相对较高,使得单亲家庭数量增加。
4.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进程也是影响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摘要:近代中国有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社会在家庭婚姻生活方面的变化是可以说是各类变化的一个集中体现。
家庭婚姻生活是社会生活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婚姻的变化可以深刻的折射出社会在经济,文化,价值观和政治方面的变化。
在近代,中国的家庭的生活由集体化走向私人化,由大家族走向小家庭。
因为独生子女问题而造成的核心家庭的合并与减少已经社会养老问题。
因为城市化和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家庭搬迁和人口移动问题。
因为夫妻离婚率的升高而形成的家庭重组问题。
家庭收入变化带来的家庭物资生活的改变,已及未婚同居,同性婚姻,丁克一族,未婚生育等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家庭合并与重组家庭多次元化丁克一族择偶标准两性权力的变化亲缘单一化家庭复杂化正文:什么是家庭(family),学者有多种解释。
日本社会学者森冈清美认为:“家庭是以夫妇,亲子,兄弟姐妹等少数近亲的主要成员,因成员互相的深厚感情而结合的谋求福利的首属群体。
这样解释较为具有代表性,丛亲缘方面解释了何为家庭。
同时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包含相应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的职能也包括:生育,生产,抚养等职能。
可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变化和扩展。
这张扩展和变化是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
中国的历史悠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深远。
在家庭伦理上面也是遵循着:“百善孝为先”的准则;恪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时也是“孝父母,重生产”这些也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职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宗法制”来约束血缘姻亲家庭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维系这大家族的权威。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过分强调宗族、宗法观念,人为划分远近亲疏,又束缚了人的自主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摘要:近代中国有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社会在家庭婚姻生活方面的变化是可以说是各类变化的一个集中体现。
家庭婚姻生活是社会生活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婚姻的变化可以深刻的折射出社会在经济,文化,价值观和政治方面的变化。
在近代,中国的家庭的生活由集体化走向私人化,由大家族走向小家庭。
因为独生子女问题而造成的核心家庭的合并与减少已经社会养老问题。
因为城市化和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家庭搬迁和人口移动问题。
因为夫妻离婚率的升高而形成的家庭重组问题。
家庭收入变化带来的家庭物资生活的改变,已及未婚同居,同性婚姻,丁克一族,未婚生育等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家庭合并与重组家庭多次元化丁克一族择偶标准两性权力的变化亲缘单一化家庭复杂化正文:什么是家庭(family),学者有多种解释。
日本社会学者森冈清美认为:“家庭是以夫妇,亲子,兄弟姐妹等少数近亲的主要成员,因成员互相的深厚感情而结合的谋求福利的首属群体。
这样解释较为具有代表性,丛亲缘方面解释了何为家庭。
同时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包含相应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的职能也包括:生育,生产,抚养等职能。
可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变化和扩展。
这张扩展和变化是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
中国的历史悠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深远。
在家庭伦理上面也是遵循着:“百善孝为先”的准则;恪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时也是“孝父母,重生产”这些也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职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宗法制”来约束血缘姻亲家庭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维系这大家族的权威。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过分强调宗族、宗法观念,人为划分远近亲疏,又束缚了人的自主发展。
这中在“宗法制”可以说是封建统治时期的重要社会基础。
在“宗法制”的维系之下小家庭必须服从于大家族,自身的荣辱也系于整个家族身上,自身的最求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能入族谱,百年后可以的到家族祠堂的供养。
如果个人和家庭被驱逐出自己的家族,可以说是在封建时代最大的惩罚。
在家族宗法面前,小家庭收到了极大束缚,小家庭的私有空间被虚化,对个人的发展可以说是极大的束缚。
当代家庭在经历文化与思想的解放后,传统的“宗法制”逐步解体,家庭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家庭的大家族观开始淡漠,小家庭的自我空间扩大自主性增强。
家庭与家庭间的亲缘性越来越淡漠,特别是在当今少子化的背景下。
更具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明,中国适龄妇女的总生育率只有1.22.这意味着当今适龄妇女平均生育还不足两个小孩。
而在改革前这一数字还高于 4.同时这其中还有更加极端的例子,就是“丁克家庭”的出现。
夫妻双方都不要小孩,双方的自由度与不稳定性也大增。
在这种情况下的家庭,家庭夫妻的纽带关系变得不够牢固,使得这类夫妻的关系部够稳定。
在计划生育的政策背景下,普遍少子化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在少主化的背景下,家庭的亲缘关系进一步单一,当这一代独生子女长到的时候将没有,兄弟姐妹。
而他们的下一代,也许体会不到什么是“甥舅姑表,叔侄中堂”。
这可以说是一种判断是对将来亲缘单一化的最严重预估。
社会亲情也跟多的集中于姻亲相连的两个家庭之间。
在双方独身子女的背景之下,当两个独生子结合的时候。
就意味着两个核心家庭的合并,以及家庭核心的重组与兼并。
但这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双独夫妇在子女的姓氏,教育以及双方父母的养老方面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分歧。
当双独夫妇也只抚育一个后代的话。
首先,子女如果单独跟随一方姓的话,这意味着另一方家庭原有姓氏的断代。
在当代,中国人都还比较重视自身家庭姓氏延续的传统下,这必将会导致当时双方的争论。
两个家庭的合并与重组也意味着双独夫妇讲面临着照顾4个长辈的责任,在当今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实现全民保障的基础背景下,这对双独夫妇将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双独家庭的结合造成家庭核心数的减少与合并,使得两个家庭三代人形成了“四,二,一”的模式。
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双独夫妇要供应五个人,继续下去国家劳动人口的压力就很多了。
夫妻长辈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会因过多集中而产生分歧,这一切都是破坏家庭与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
在当今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只有适度放开一胎化,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帮助。
家庭环境的多次元化,两个核心家庭的合并也以为这姻亲双方亲缘体系的跟密切联系。
双方家庭环境的融合,家庭的关系也实现了垂向与纵向的全方位扁平扩展。
近些年来,中国夫妇的离婚率上升的很快。
中国民政部发布的“二零零九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共有一百七十多万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比上年同期增长10% 以上。
从绝对离婚对数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离婚率正在呈加速攀升的态势。
经济发达地区离婚率更高,北京市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为39%;其次为上海,离婚率为38%;第三位是深圳,离婚率约为36%;第四位是广州,离婚率为35%;第五位是厦门,离婚率为34%。
离婚率的持续上升是中国单亲家庭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所使用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未支持该观点,1982年中国内地的单亲家庭率为12.59%,但离婚式单亲家庭只占0.38%,大多为分居式单亲家庭占9.26%,丧偶式单亲家庭次之占到2.95%;1990年单亲家庭率是7.58%,离婚式单亲家庭比例仍最低为0.53%,分居式单亲家庭还是最高。
总体不到1%的离婚式单亲家庭、增长了0.15个百分点,显然难以支持离婚率上升导致单亲家庭日益增长的观点。
况且,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分居式单亲家庭是单亲家庭的主体类型,但这种分居其实际是由于人户分离所致,与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结构关系不大。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离婚家庭的重组与财产分割。
当离异夫妇双方在组建他们的新家庭时,他们的子女面对的不在是传统上的单一家庭,而是几个家庭的组合,这样使得家庭关系复杂化。
近些年来,跨国婚姻的数量也增长的很快,在总量上也变得十分庞大。
这类婚姻使得不同人种,地区跨度很大的地区的两个家庭有了联系,这也使得当代中国婚姻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婚姻关系和亲属关系的多样化,会有未婚家庭、同居、事实婚姻、“丁克家庭”、离婚和再婚家庭,这是对传统婚姻的挑战;性别关系的多样化,同性恋家庭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异性恋家庭,异性恋家庭中的双系并重,女方亲属关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家庭居住和功能的多样化,居住模式不同会造成家庭边界的模糊,等等,但家庭多样化的发展状况还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
择偶标准的变化,传统中国的子女婚姻又父母长辈说了算。
讲究:“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需要的是“门当户对”。
在很大程度是当时双方在婚前的了解不够。
五四运动后“西风东渐”年轻一代追求的是自由恋爱,文明简约;要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互助,但这一些也过多的是在年轻知识分子中实现。
1949年后,青年一代的择偶观,也是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也有经人结束的,当当时双方一般都对双方有的深入的了解。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徐安琪和李煜,对中国择偶标准的年代变迁、性别偏好和现实匹配进行了研究。
《中国婚姻质量研究》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被访在选择意中人时最为关注的是健康(60.9%)、老实可靠(53.4%)、性格脾气相投(47.0%)和温柔体贴(36.9%)。
随着年代的推移,人们不仅更关注学历、职业、健康、事业有成绩等隐性的能转化为物质的潜能,同时依然看重住房、收入、财产、积蓄等显性的经济实力,而且增幅甚大。
30年来择偶模式最为明显的变化有:(1)弱化了政治取向;(2)更加看重双方性情的相容互补;(3)提高的对社会经济条件的要求;(4)虽追求婚姻的稳定和长久,但对健康、老实和理想志向的价值取向日趋减弱。
对800名青年男女的调查还表明,男女两性都特别看重对方的孝敬和善解人意,此外,男性更看重女方的温柔体贴,而女性更看重男方的事业发展潜力、办事能力,还期望有健康的身体和豁达忍让的性格。
从总体上看,相似相容原则是两性的一致认同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代际关系的相容性替代了家境的“门当户对”成为重要择偶标准。
近10年来的择偶观变化更是巨大,物质金钱所考虑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拜金”与“物质女”也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小三”“二奶”问题。
这些都可以说是传统择偶观与价值观的一种变质,这可以说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践踏。
两性权力的变化,当今的两性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趋于平等的关系。
在封建时代“宗法制”下,夫妻双方是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女子要讲究“三丛四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女子可以说是其所属家庭核心男性的附属。
是典型的“父权社会”,家庭暴力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当今的“父权”残余也依旧存在。
家庭暴力发生率也很高,根据一项调查,中国家庭暴力发生率达35.7% 女性受害者占9成,可以看出女性是主要受害者。
近几个月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其外籍妻子的家暴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
中国法律在事实上规定了男女权利的平等,在总体上女性的权力地位在提升。
浙江社会科学院的王金玲研究员研究了中国家庭中性别权力方面的变化。
她利用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于1990年和2000年主持的第一、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指出,中国家庭出现了“妻权拓展”和“父权衰落”并行的趋势。
王金玲认为,家庭权力的这两个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考量,即婚姻维度、代际关系和个体维度。
(1)就“妻权拓展”而言,城乡都呈现出夫妻平权的家庭权力格局和态势,在“家庭日常开支决策权”、“购买大型商品决策权”、“孩子升学/就业决策权”、“买房/盖房决策权”、“从事什么生产决策权”、“家庭投资决定权”和“性权力/权利”诸方面都有所体现,在某些方面妻权的增长还高于夫权,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妻子性权力的状况,2000年数据显示:在“拒绝配偶性要求”上,女性比例要高于男性;(2)就“父权衰落”而言,主要通过家庭权力的代际分布来体现,总体而言,作为子代的女儿在初婚决定权和受教育决定权上有相当的掌控度,但作为子代的女儿、作为父代的母亲和作为本代的妻子所拥有的家庭财产权均较弱;(3)在“妻权拓展”和“父权衰落”的同时,个体的权利也得以彰显,这个通过“个人事务决定权”和“个人在家庭中地位的自我评价”来体现。
两性权力的变化,是建立在法律保障的基础上的,在社会的落实上更多的是女性在高级职业,高级职称中的实现中,在家庭决策中女性话语权在大部分家庭其关键性作用。
中国历史人文悠久,向来重视家庭,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放诸四海皆准。
中国近代的家庭结构功能的变迁,有进步,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