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合集下载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的一套规章制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演变,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中,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以官员为主体,通过朝廷派遣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种制度体系在秦朝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个层级。

分封制是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封地,由封君派遣自己的官员进行治理;郡县制则是在封地下设立郡县,由郡县官员负责地方治理。

二、近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近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主要起源于清朝的改革尝试。

清朝设立了将军府和总督府两个层级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减少官员的职务重叠和权力过集中。

随着清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逐步走向了一个开放和多元的方向。

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非常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模式,比如直接选举制、地方自治制等。

三、现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和完善。

目前,现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府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上。

一般来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由省级、地级、县级三个层级组成。

在各级政府内部,还设立了相应的部门和机构,负责管理不同领域的事务,比如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

现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权力的下放和划分。

为了加强地方自主权,政府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本地区的事务。

此外,现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还注重规范和法治化。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管理,不能随意扩张权力或滥用权力。

四、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趋势:1. 加强公众参与。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以郡县制为主,地方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形式。

2. 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趋于完善,郡县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地方行政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

3.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完善,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尤其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更加趋于规范化和官僚化,地方行政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逐渐完善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迁,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讲 汉代至明清制度的演变

第2讲 汉代至明清制度的演变

专题一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3-
一 中 央 集 权 的 演 变 发 展
时 期 西 汉 唐 朝 北 宋 元 朝 明 朝
主要概况 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 ,导致王国问题的出现;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 推恩令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期,朝廷在地方上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 权 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 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 央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 负责监督,防止了武人割据的重现。财政上:地方 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地方实行 行省 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 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西藏由 宣政院 管理 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地 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元朝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 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
专题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14-
典例1 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地图。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 (

专题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5-
专题一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6-
5.元代:一省两院制 设 中书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 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6.明朝:废丞相置内阁 (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 内阁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但他们很少能 参决政事;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票拟权。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地方制度的演变受到了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审视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地方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

本文将从早期的封建制度开始,通过对秦汉、隋唐、宋元等时期的地方制度变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发展历程。

1. 封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封建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萌芽形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大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农耕社会的演化阶段,地方社会的组织结构逐渐形成,贵族地主开始在地方上建立封邑,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通过授予封号及封地来确立封建统治。

随着周朝的兴衰,封建制度逐渐演变为更为完善的地方行政体制,并成为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核心之一。

2. 秦汉时期的地方制度变革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终坚持中央集权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的地方制度改革。

秦朝废除了诸侯国,建立了郡县制度,将地方行政单位划分为郡和县。

这种改革促使各地区行政管理逐渐标准化,并为后来的地方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而汉朝时期,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结合,积极吸收各个民族地方行政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地方政治体制,为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3. 隋唐时期的地方制度变迁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地方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演变。

隋朝建立了府县制,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职权。

然而,由于隋朝统治时间较短,所以地方制度改革程度不高。

相比之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最为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建立了州县制,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并采用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提高了地方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这一时期的地方制度变迁促进了地方政治的发展和地方行政管理的规范化。

4. 宋元时期的地方制度改革宋朝和元朝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宋朝时期地方政府实行州县制,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和司法权力,地方政治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第2讲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第2讲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第2讲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氏族制度。

在氏族制度下,中国古代的地方管理主要依靠宗族长老的领导来实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变革,地方管理制度也发生了演变。

在商代,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开始转变为封建制度。

商代的国家初步实行了封建分封制,将国家的领土划分为诸侯国,并任命诸侯国的土地贵族为地方官员。

这些官员具有政治权力和管理权力,负责维护地方的安定和秩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分封制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世袭制度。

地方官员的职位可以世袭,由家族内的子弟继承。

这种制度加强了贵族家族的地位,也导致了地方官员的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度。

郡县制度将中国的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来管理。

他们负责税收、治安、军事等事务。

这种制度在地方管理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

随着汉朝的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衙门制度,通过衙门官员监督地方事务的执行情况。

地方官员的任命也更加规范化,通过举荐和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隋唐时期,地方管理制度进一步。

唐朝通过设立节度使制度,将地方行政与军权相结合。

节度使负责地方政务和军事防御,增强了地方政权的实际控制力。

到了宋朝,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

宋代设立了路制度,将地方行政划分为若干个路,通过路官员负责管理。

同时,宋代加强了地方财政的管理,源源不断地向地方送钱粮支持地方发展。

明清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继续演变。

明朝实行了州县制,将地方管理划分为州和县,并加强了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

清朝则继续实行州县制,并通过设立巡抚制度和按察使制度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氏族制度到封建制度,再到郡县制、衙门制、节度使制、路制和州县制等多个阶段。

这些制度的演变,既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地方管理制度提供了经验。

秦朝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秦朝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秦朝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一、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地方行政制度奠定了后来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

在秦朝,地方行政权力主要由郡县官员负责管理。

1. 郡县制度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和约300个县。

每个郡县都设有官员负责管理,包括太守、丞相等职位。

太守是最高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统筹管理本郡的军事、财政和民生事务。

丞相则是太守的副手,协助太守处理各项事务。

2. 六部制秦朝还实行了六部制,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这些部门分别负责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礼仪法规、军事组织、刑法司法以及工程建设等事务。

这种分工明确的六部制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参考。

二、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其地方行政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1. 郡县制度的巩固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调整。

首先,汉朝增加了郡县的数量,将全国划分为13个郡和约1000个县。

其次,汉朝设立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副手——县令,负责管理本县的各项事务。

这种设置既减轻了太守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2. 三公九卿制汉朝还引入了三公九卿制,即设立三公和九卿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其中三公包括太尉、司徒和司空,分别负责军事、民生和工程等事务;九卿则分别负责人事、户籍、礼仪、兵器、刑法、工程、农业、水利和医药等事务。

这种设置使得地方行政机构更加严密和专业化。

三、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其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 都督府和州县制唐代设立了都督府和州县制度。

都督府是地方行政长官机构,负责统筹管理一定范围内的军事、财政和民生事务。

而州县则是具体的行政单位,设有官员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各项事务。

这种设置既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又能够更好地控制地方。

2. 宰相制唐代还设立了宰相制度,由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统筹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复杂的话题。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解答:1.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西周时期的中国采用了封建制度,国家被分为诸侯国,各个诸侯国由诸侯统治,行使地方行政权力。

诸侯国内设有各级官员,如司马、司徒等,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制度(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诸侯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演变。

诸侯国内设有官吏,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如司马、司徒、司空等。

同时,各国内设有县、乡等地方行政单位,由县令、乡官等负责管理。

3.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度。

国家被分为若干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个县。

郡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郡守、县令等。

这一制度对地方行政进行了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县制度(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家被划分为若干个州,每个州下设若干个县。

州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州牧、州刺史、县令等。

这一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规范性。

5.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州县制度(公元618年至1912年):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基本沿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县制度。

国家被划分为若干个州,每个州下设若干个县。

州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州官、县官等。

然而,在不同朝代,官员的名称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封建制度、诸侯国制度、郡县制度、州县制度等不同的阶段。

这些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发展,也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这些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改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高效化。

高考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高考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1.内容: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13州部,长官叫刺史。

(后来州演化为地方行政单位)2.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b)1.内容: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发展: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后来,凡是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体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得以加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

三、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分割相权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机构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长官同平章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防范宰相专权;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宰相才干不足。

四、元朝行省制度——(b)1.设立:元代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

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2.职能(1)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不得随意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2)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3)监察机构监督行省官员。

(4)省官互迁等。

3.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省制,为后世沿用。

(1)在古代,中书省的职权并不完全相同。

唐朝的中书省是三省中的一省,是决策机构,元代的中书省则为最高行政机构。

(2)元代并不是所有地区都由行省管辖,如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辖(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五、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封建时代、夏商周时代、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宋元明清时代。

封建时代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时期,地方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部落首领和领主进行。

他们在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被封建政权任命为地方官员,行使行政职能。

夏商周时代,中国进入了历史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夏朝时期,中国开始建立郡县制度,各地设立郡县,设立太守、县令、县宰等地方官员,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而到了商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设立了君、公、侯等不同职位的地方官员。

秦汉时代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郡县制,进一步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

随后的汉朝,进一步加强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将郡县制和封建制相结合,设立了郡国制,并建立了该制度下的地方官员选拔和考核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演变和发展。

各地的政权更加分裂,地方行政管理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动。

南北朝时期,北方各地采取郡县制,南方各地则采取州县制。

地方行政管理分散,权力更加分散到地方诸侯的手中。

隋唐时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隋朝统一中国后,进一步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的集权化。

唐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相对稳定,设立了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并设立了相应的地方官员,实行选拔和考核机制。

宋元明清时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

宋朝时期,推行分官制,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力从宰相手中转移到地方官员手中。

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力集中到行省之中。

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设立了道、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并设立相应的地方官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从封建时代的部落首领和领主管理,到夏商周时代的郡县制,再到秦汉时代的郡国制,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分裂局面,再到隋唐时代的集权化,最后到宋元明清时代的相对稳定。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地主为核心的世袭制。

封建时期的地方行政单位以县为基本单位,由县令或县官负责管理,地方行政权力高度集中,地方官员以封建地主的家族成员为主。

2. 中央集权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趋于一元化。

唐代开始实行县、州、府等多级行政区划制度,地方行政单位逐渐增多,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机构的任命与监督也更加严格。

3. 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改革。

例如宋代开始试行州县制,对行政区域进行重新划分,明代进一步强化了州县制,并设立巡抚、提督等地方行政官员,提高了地方行政机构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4.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在传统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西方行政制度的元素。

清朝实行省、府、州、县等多级行政区划制度,设立巡抚、总督等地方行政官员,但地方行政权力依然受到中央政府严格的限制和监督。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由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制发展,再到一定程度上引入了一些西方行政制度的元素。

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的变迁,
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地方管理制度是指在特定地区内进行社会组织、公共事务和市政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这些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过程。

下面将从历史角度探讨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古代社会,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主要体现在政治和行政管理方面。

早期的地方管理制度较为简陋,通常由当地部族或部落的长老会议来负责决策和管理事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地方管理制度逐渐趋向集中化。

在古代帝国时代,君主制国家出现了地方官制度,各地设立官员来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事务。

这些官员负责税收征集、公共设施建设、司法管理等任务,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地方管理制度。

二、近代地方管理制度随着近代社会的起步和现代国家的建立,地方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在欧洲,法国大革命后,中央集权制度被推翻,地方自治开始得到重视。

各地设立地方议会,由当地的居民选举代表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种地方自治制度成为了西方国家近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典范,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然而,在殖民主义时代,由于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压迫,地方管理制度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殖民主义国家往往将地方视为殖民地,通过设立殖民地行政机构和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种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地方居民的自治权和发展空间。

三、当代地方管理制度进入21世纪,地方管理制度迎来了更加广泛和多元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地方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在许多国家,地方自治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职责逐渐增加,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环境保护等更多领域。

地方政府不再是执行中央政府的决策和政策,而更加注重满足地方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同时,地方管理制度也在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各地政府通过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地方事务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例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市民服务平台、环境监测系统等,都是地方管理制度向智能化发展的一个体现。

总的来说,地方管理制度是一个不断变革和适应发展的过程。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史上,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我国古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朝代主要行政制度及其职权划分变化趋势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并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即在中央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这就是三公。

三公以下设诸卿,分掌具体政务皇权逐渐加强相权日益削弱隋唐确立并发展了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期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

三省是中央最高的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的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是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北宋在中央,分散宰相权力。

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这样,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有皇帝总揽大权。

在军事上,将中央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和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此外,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明朝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清朝初年,中央政权机构大体上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康熙亲政以后,设南书房,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阶段:在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初形式是部落制度,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袖负责管理本族事务。

这种制度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家族、部落为单位进行自治管理。

2. 封建阶段: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发展成为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和行政权力不再属于一家私人,而是被分配给大门第家族拥有并行使。

大门第家族成为地方的决策者,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事务。

同时,地方行政区划日益清晰,各级官员层级分明,层层相嵌。

3. 官僚统治阶段:经过历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趋向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向县域化发展。

每个县都设立一个知县,负责全县行政、军事、法律等事务。

知县下面设有一些乡村,每个乡村都设有一名乡长负责管理。

官僚机构的运作,使得地方行政制度更趋向完备和规范。

4. 管辖分离阶段:清朝的官僚统治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国初期。

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将全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县、区四个级别。

但由于官僚体制严密,导致部分地方官员腐败或乱作为,难以有效管理,从而在一些地方上异化为“地方割据”。

民国结束后,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更多地强调地方自治和分权管理。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县制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本文从古代的郡国制、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县制为主线,探究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的郡国制在中国古代,郡国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起点。

周朝时期,国家采取郡、邑、县三级管理体制,郡是最高行政区划,其下辖县和乡镇。

而到了春秋时期,郡制逐渐被封建制度所替代,导致郡国制逐渐衰落。

在秦汉时期,国家采取三公九卿制度,实行郡县制,实行一切事务的行政管理由郡、县两级负责。

各郡县派遣官吏巡视各地,征收税赋,实行行政管辖和司法审判。

此时,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开始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规范。

二、封建制度的出现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到来,封建制度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主导方式。

在封建社会中,地方的封建诸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土地和军队,实行一定的自治。

在政治上,封建诸侯们由皇帝任命吏员,管理封地内部事务。

他们自己也有官吏,管理府衙,派遣巡逻官全方位管理。

宋朝时期的封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发展了政区划分,以州、县为基本行政管理单位,州派遣官员负责管理一定数量的县,县派遣官员负责管理乡镇和村庄。

此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规范。

三、官僚制度的出现元朝时期,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元朝在行政管理上强调区域管理,设立依旧、路、州、府、县等级,规定人民忠诚于朝廷官员,而不是诸侯统治。

达到了“中央领导地方”的效果。

明朝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中国最为严格的官僚制度。

明朝时期非常重视地方的行政管理,通过设立徭役、押税等制度,建立完整的地方行政和税务管理系统。

形成了四种类型的行政管理单位,即道、府、州、县。

四、以县制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清朝时期,中国地方行政体制进一步发展。

清朝实行以县制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根据不同的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之小船创作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疆拓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1.实施(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2)秦始皇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1)“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的继续推行,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大事,备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失误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奠定了后世“天下”格局的基本框架,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漫画解史】秦朝巩固统一信息提取:秦始皇在版图上统一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措施强化国家统一,有利于增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

2、秦汉:
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

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

3、宋元:
北宋—知州与通判(副知州)互相牵制。

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

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

4、明清:
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

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

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
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清初设立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1. 嘿,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那可是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啊!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就像把土地一块块分给诸侯,那场面,啧啧,周朝不就是这么搞的嘛。

2. 哎呀呀,到了秦朝,郡县制就闪亮登场啦!这就好比把国家严密地编织起来,你想想,秦朝一下子把天下管得紧紧的,多厉害呀!
3. 汉朝的时候呀,郡国并行制出现啦,这就像是两条腿走路,既有郡县又有诸侯国,汉武帝时期不就有很多诸侯国嘛。

4. 唐宋时期的道路制和节度使制呢,就如同给地方管理安上了不同的轮子,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可大了去了。

5. 元朝的行省制那可是个大创新呀!就好像把国家划分成了一个个大板块,行省的权力可不小呢,元朝不就是这么管的嘛。

6. 明朝的三司分权,哇,这就像是把权力分散开来,互相牵制,明朝那会地方管理多有特色呀。

7. 清朝的督抚制,就如同给地方派去了厉害的监管者,把地方管得服服帖帖的,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8.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不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嘛,每一集都有不同的情节和变化,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9. 这一路的演变,不就是在不断地寻找最合适的管理方式嘛,就跟我们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样。

10. 总之,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那真的是太丰富、太奇妙了!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郡县制 方行政区划沿革表
朝代 秦
监察区域 州(13)
统县政区 郡(48)
县级政区 县(1000多)

郡(100多) 县(1500多)
——根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整编
《汉书· 百官公卿表》曰:“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 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东汉刺史制度所以异于西汉者:… …六、民刑 诸政,无不综揽。七、州境军事,负责指挥。”
“有圣人起,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 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你如何看待元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 和能动性则越来越受到压抑。 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理 或有同,势则相异。 „„有以为联邦之制一见实行,莽莽神州 必且四分五裂,演成割据之局,统一殆无可望。不知联邦绝非与 统一相背而驰,且为达于统一之捷径也。 ——李大钊《省制与宪法》(1916年11月10日)
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教材P16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报 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 制度,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 皇帝述职。
补充材料:据《元史》的说法,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有圣人起,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 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其理由是什么?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报 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 制度,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 皇帝述职。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分封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 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中。
“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
承祖上的权位;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 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科举制作为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
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引者注:“统一”,作者是指在统一前提下,侧重中央集权。“联邦”: 指在统一前提下,侧重地方分权。)
(4)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在“统一、联邦之辩”中的主张,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的理由。
本图取自日文著作
钦察汗国
窝阔台汗国
哈剌和林
察合台汗国 伊利汗国
《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 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 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 从材料可以看出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路和 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全国共设了十个行省,江浙 行省是其中之一,元朝行省的设置和调整是出于地方政府管 理的需要。
——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表
朝代 秦 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高层政区 州(13) 州
统县政区 郡(48) 郡(100多) 郡 州(260多) 州(350多) 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道(15)
道(方镇)
——根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整编
中央
安抚使司(帅司) 转运使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宋代高层地方行政组织示意图
“东汉刺史制度所以异于西汉者:… …六、民刑 诸政,无不综揽。七、州境军事,负责指挥。”
——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表
朝代 高层政区 秦 汉 州 三国两晋南北朝 州 隋 唐 道(方镇) 五代十国 道(方镇)
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
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宋 路
统县政区 郡 郡 郡 州 州 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根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整编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 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 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本朝二· 法制》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 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 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本朝二· 法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