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安康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安康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安康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与西安市、商州市毗邻,西与汉中市接壤,南与四川、重庆相连,东与湖北为邻,处于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壤地区,故有“鸡心岭—脚踏三省”之说。地理座标为东径108°01?—110°12?,北纬31°42?—33°49?,市域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

汉滨区位于市域的中部,市区在汉滨区中部的汉江两岸,现是安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信息中心。

二、地形地貌

安康市北靠秦岭,南依大巴山,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区,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形地貌。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起伏较大,最高处是秦岭东梁,海拔2965米,最低处为白河与湖北交界的汉江岸边,海拔170米,地貌分为亚高山、中高山、低山和宽谷盆地四种类型。

三、江河水系

安康市域是陕西省河流密度较大地区之一,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汉江两岸发源和流经安康的河流,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3条,较大河流有子午河、汶水河、池河、月河、旬河、任河、岚河、吕河、南江河等,各河水量丰沛,全市总径流量为252.27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55亿立方米,入境容水量为145.72亿立方米。

四、气候特点

安康市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地理分布差异大,汉江、月河川道和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下,年极端最高气温40℃,年极端最低气温-11℃。年平均降水量为93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67.12小时,最大冻土深度7厘米,常

年主导风向为西南西风。

第二节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一、历史沿革

安康市在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夏代,安康属于梁州。商、周时期,为庸国的封地,称为“上庸”。秦时,在安康置汉中郡西城县,郡治设于西城。汉代沿袭秦制,除西城县外,新增设安阳、长利、旬阳、锡县4县。曹魏、西晋时期设魏兴郡,辖7县,隶属荆州。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安宁康泰”之意,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隋设西城郡,属梁州,辖6县。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元、明设金州。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汉江洪水漫淹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改金州为兴安州。清初仍设兴安州,乾隆47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民国时期,设安康行政督察区。1949年解放后设安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78年改名为安康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元月1日撤地设安康市。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安康市辖一区九县,即汉滨区、宁陕、石泉、汉阴、旬阳、白河、紫阳、岚皋、平利、镇平县,103个镇、130个乡。2000年底,市域总户数79万户,总人口292.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02%。在市域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8.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城镇常住人口67.19万人,占总人口的23%。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0.08?。

汉滨区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0个建制镇,27个乡,总人口为93.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029人,总面积3648.5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安康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尤其是汉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西康铁路的通车,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使安康已成为陕西省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西安的后花园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栽体。2000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8.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93亿元,占31.6%,第

二产业19.94亿元,占25.3%,第三产业33.91亿元,占43.1%。分别较上年(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6.15%、11.48%和7.85%。经济实力和增长速度均为全省中上水平。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7.06万吨,较上年增长21.51%。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山川秀美”工程开始启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44千公顷,森森面积继续扩大。畜牧、水产发展迅猛,全年肉产量达87908吨,水产品产量1931吨。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9.64千公顷,小流域治理3.9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4.23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2.23万公顷。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核桃、板栗、蚕茧、木耳、香菇等。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60.70亿元,增长24.06%。

表一农林牧渔业构成表按当年价计算

工业在改革中前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个,全市工业总产值35.34亿元。增长16.09%。工业在资源开发的推动下,初步形成汉江水电、秦巴医药、蚕桑丝绸、金州矿产、绿色食品的特色产业群体,区域特色经济思想明确,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表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表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长,2000年财政收入总额33626万元。城乡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4.78%和5.88%,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由“温饱型”正向“小康型”的目标迈进。全市正在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消费品市场继续增长,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亿

元,全市大中型批发贸易企业的全年销售额3340万元。旅游业发展迅猛,尤其以自然观光和生态旅游独具魅力,已奠定了发展旅游业的新势头,去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0.8万人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1800人次,外汇收入54万美元。

表三安康市在陕西省的地位

第三节市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区建设现状

(一)城址变迁

安康因取“安宁康泰”之意而得名。历史上城池多有变迁,秦时始设西城,位于现城区江北一带。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于江南。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3年)汉江洪水漫淹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新、老城相距二里,并以长柳堤相连。以后,历代异名,但城池未变。从清代到中华民国,新城为屯兵之处,官衙居住,商业多在老城,加之汉水之便,安康城逐渐成为陕南东部最大的水旱码头,各地商贾陆续在城内建馆,使老城座商达300多家。解放后,老城逐渐向南发展,使老、新城连为一体,尤其是阳安、襄渝铁路的相继通车,并在江北修

建安康火车站,使市区有了较快的发展,城市建成区也逐渐的向江北转移。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相继建成了江北大道、巴山路、大桥路、解放路、二号桥、汉江大堤等干道和基础设施,使城市建成区初步构成江南、江北的组团格局。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康铁路的通车,安康撤地设市等条件的变化,使安康市城市建设的步伐更加迅速,开辟了江北、城东新区,建设老君殿科技园区,推动江南旧城改造和形象工程的建设等,安康市初步形成了江北、江南、关庙的组团城市格局。

(二)市区地理环境

建成区位于汉滨区中部的汉江两岸,东有黄洋河,西有月河围合的汉江高漫滩和二、三级阶地、冲积扇和河川盆地上,周围地形地貌为低山丘陵、沟壑纵横、滩地众多,远处山峦起伏,森林茂盛,南有牛蹄岭、天柱山,北有龙王山、牛山等。汉江由西向东穿城而过,两侧用地均向汉江倾斜,坡度为5—25%,土壤承载力多在150千帕以上,地下水埋深几米至几十米,地震烈度为七度区。

(三)社会经济状况

安康市区北距西安市公路里程261公里,现由三个街道办事处及关庙、建民、张滩、河西、五里镇、恒口的部分村庄、驻市的1000个左右事业单位组成。2000年底建成区总人口2436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151人,占总人口的61.2%,农业人口73337人,占总人口的30.1%,暂住人口19664人,占总人口的8.1%,特殊人口1500人,占总人口的0.6%。建成区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1.1平方米。城市经济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市区有工业企业单位50余个,在职人数2万余人,初步形成了以水电、医药、食品、丝绸、旅游、交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产值达10多亿元(当年价)。商贸业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区位的优势异常活跃,已建成了食品、服装、工业、蔬菜瓜果等7大专业市场,形成了第三产业发达的经济结构,年社会商品零售额3亿多元,目前市区已是陕西省南部的商贸和物资集散中心。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4700元,实际增长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4?。下降0.38个千分点,目前,市区是安康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现状用地布局特征

安康市区现状用地布置在地形的影响下,初步形成了“一江两岸,一心三区”的功能结构,即汉江由西向东横穿市区,将建成区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片区。

江南区为城市的中心区,并以解放路、巴山路、大桥路、东西大街构成“井”字型的中心骨架,其功能集商贸、行政、居住、文化娱乐、金融、工业、体育为一体的综合区,是安康市区目前聚集最密的多功能综合区。

江北区形成了三大功能;一是以水电三局和铁路部门组成的办公、对外交通、居住、仓储、商贸为主的多功能区。二是东部铁路货场区,主要以货物编组,周转储存为主的大型交通,仓储生产区。三是老君殿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形成地方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经济体系的雏形。江北大道为江北区的横向干道,将江北三大组团连成一体。

江北、江南区主要由汉江一、二号桥联接,形成了有机的城市整体。同时210、316国道由城市的南、北通过,铁路有阳安、襄渝和西康线由城市的北侧向西、西南、东南相通,安康飞机场位于市区西北建民镇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康市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城市面貌有较大的改观,已初具了大城市的雏型。但就目前的城市状况远远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地改市后,城市功能、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加之即将迈入大城市之列,解决好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本次规划的关键。经过综合分析评价后,城市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城市形态问题

由于地形和河流、铁路等的影响,城市呈组团分布格局,是符合安康市区建设的实际,但各组团联系不便,职能不清。加之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张,造成了居住、工业的混杂、交通的混乱,使城市形态功能低下,使用不便,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和负面效应。

(二)城市土地利用问题

城市位于河谷盆地,本来十分紧张的建设用地却沟壑纵横、滩地众多,加之铁路、公路、高压线走廊、河流纵横交织,可供选择的建设用地非常有限,但目前建成区用地紧凑度只有80%左右,平房较多,平均建筑层数2.5层左右,土地利用

率较低。江南老城区,市政设施、绿地用地较少。

(三)城市交通问题

由于城市用地形态和地形的影响,加之道路过窄,丁字口多,市区内交通客货运系统分流不清。江南、江北联系仅有二座桥,尤其是一号桥交通压力过大,造成两岸联系不便。城市没有迂回的环路和畅通的对外出入口,使过境交通穿越市区,加之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停车场较少,汽车站位于市区中心等,造成城市质量的下降。

(四)城市环境日趋恶化

安康市是一座发展中的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各种废弃物,随意排放和堆放,已程度不同地污染了环境,加之主导风向和地下水的流向又和城市发展方向相矛盾,造成城市环境质量的明显下降。

(五)城市基础设施欠帐较多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造成市区基础设施欠帐较多。如防洪、排水、桥梁、道路、环境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加之区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中心城市的地位目前还不突出,周边开放,辐射竞争能力动能受限,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将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第一节社会环境背景

一、安康市曾多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向21世纪,安康市将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需要增强城市功能,创造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崭新的城市风貌,对城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总体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城市发展的要求。

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湘鄂渝陕南经济发展协作区的兴起;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建设;省、市“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的确定。从战略的高

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安康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国民经济的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治理等问题,需进行新的规划和研究。

三、西康铁路的通车、包北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安康飞机场的扩建、汉江航运的疏通、水资源综合开发等工程的启动,进一步增强了安康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安康市在陕西省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安康经济将步入跳跃式的发展阶段。

四、撤地设市后,城市中心作用增强,地位职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城市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加之规划的方法、理论有所创新,思路立意明确,因而需对原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节城市建设的需要

一、现建成区为“一江两岸,一心三区”的组团城市形态,在发挥组团城市优势的同时,明显存在交通、居住、工业等用地的功能混杂、基础设施欠帐、生态环境薄弱等弊病。因此,结合安康实际,发挥地区合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安康市的城市形态需优化完善。

二、近年来,安康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开辟了老君殿开发区、新建了瀛湖旅游区,建设了汉江二号大桥、改造了旧城道路网、外迁了316国道、……。均对城市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城市作为一定地域的中心,其辐射、带动区域范围的扩大,势必影响到中心城市的发展。安康市原规划的区域范围为汉滨区的行政区划范围,现为一区九县,乃至川、鄂、渝接壤地区,其地域中心的作用加大,带动职能增强,因而需对原规划进行修编。

第三章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期限与层次

第一节规划依据

一、法律及文件

(一)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

(六)中发11号文件、国发18号文件及43号文件。

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一)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五)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六)城市各类公用设施设置标准。

(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八)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九)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三、地方文件

(一)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2010年远景目标。

(二)安康市国土规划、总体规划(1994)、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它部门规划。

(三)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9)。

(四)2001年安康市统计年鉴(1999)。

(五)2001年陕西省统计年鉴。

(六)其它有关的基础资料。

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

一、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两个根本转变”,“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特色经济建设为主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坚持政策推动与体制创新并举,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并举,自主建设与招商引资三者协调发展的路子,充分利用资源、交通、区位等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其中心地位的管理作用,力争把安康市建成陕西南部以特色经济为主导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规划原则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研究并制订安康市经济、社会、环境与城市协调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量化指标,并在布局中予以体现与落实;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战略与产业发展及布局的路子,并与城镇体系规划相结合,确定相应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研究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等问题,促进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开发资源,建设低废、高效和生态可接受的特色经济体系,使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原则

规划要求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及产业发展策略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扬

优抑劣,协同各层次区域与城镇持续发展;城市形态与结构充分考虑城市随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功能关系,在保证总体合理,强化特色的基础上,用地布局要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多元化、土地的商品化特点,使未来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较为突出,故应制定与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形态与结构,达到土地利用的超前性、应变性、动态性和一定的弹性,同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三)建设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原则

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体,诱导城市向生态城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保证之一,当然这种诱导是以发展为前提的渐进的过程。

规划要做到城市人口的配置、产业导向、环境容量、环境保护与城市布局相协调,以“人”为本,以“绿”和“水”作为生态建设的基质,巧妙结合地形环境,利用一江两河的自然景观,合理组织绿色系统,形成山、水、林、城相统一的景观生态系统。同时建立外围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大绿地系统,以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确定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

(四)创个性城市特色原则

城市特色是一种巨大的物质生产的综合艺术体现,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内容和形式特点进行的形象性、艺术性的概括。城市特色可分解为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演变遗存;各种建筑综合体;城市平面、空间、园林绿化及建筑小品;物产流通结构,生活服饰习俗、爱好等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规划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建筑综合交织的城市特色景观。规划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继承、发扬、延伸安康的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城市文化品味和自然生态特征,创造优美个性的人居环境。

(五)体现合理、科学、经济、可行的原则

按照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准,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运用大手笔,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规划世纪城市蓝图,既要利用现状,又不拘宜迁就于现状,还要考虑近远期相结合,按照合理、经济、可行的方针,把安康市区建设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地域中心城市。

第三节规划期限

依据安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精神,确定安康城市规划期限:

基准年2000年

近期2001年—2005年,期限5年

远期2006年—2020年,期限15年

第四节规划层次

城市规划主要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因此,城市规划的层次主要由其对象——地域空间范围界定。由于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对城市发展及城市土地利用的论证,规划涉及到更高更广层次的区域关系,故规划明确以下三个层次为规划的基本范围,并在相应图件中给予完整表达。

一、市域

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制定、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的论证等的基本范围,也是安康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23529平方公里,分析论证时,可超越此范围进行更大区域的经济分析论证。

依据安康市在陕西省的地位、作用,着重处理区域整体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优化、城镇体系布置格局、大型基础设施的分布、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的技术政策。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城市发展直接所依托的区域,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规划确定北到将军乡南界,包括龙王山林区在内,东至石梯乡、九条沟、八庙湾一线,西以月河西山脊为界,并将五里铺镇、河西镇、安康机场纳入,南到吉河镇、香溪洞风景名胜区南缘和拟建黄洋河水库,并将县河、迎风乡政府纳入,另外瀛湖风景名胜区为城市近郊旅游胜地,拟建的黄

石滩水库作为江北区的水源地之一,可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42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着重处理城市的分区设想,产业布局、大生态环境与水源地保护,安排近郊区的各项内容以及协调城市在近郊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确定近郊城镇的地区合力及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问题,并建设农田林水网系统,作为城区直接的绿色屏障。

三、城市规划用地范围

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界限,其范围北以新规划316国道划线,包括关庙镇的柑树、田沟、周家台、金星、徐家岭、西湾等村。南至香溪洞主景区北缘。西有建民镇的花园沟、罗家梁、联合、长枪铺、长春、七里沟等村,河西镇的汪家台、四档等村,五里镇的周家营村,另加老君殿新区和月河口、吉河口处。东包括张滩镇、有奠安、双井、王湾、立石、张滩、汪岭等村。总面积140平方公里。

第四章城市发展条件宏观分析

第一节优势条件

一、千载难逢的西部大开发机遇

面对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西移,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陕西无论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资源开发、科技力量等方面,具有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桥头堡”及承东启西的作用。而陕西省“突破口”的选择一是以西安为中心的有科技优势,开创知识经济的关中科技经济带;二是建设榆林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走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子;三是利用安康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现实发展中已产生了榆林、安康和西安三个有重大开发价值的区域增长极。良好的机遇,为安康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出了新的呼唤。

二、良好的经济地理区位

(一)地域分工处于重要的位置

安康市处于我国南北三条轴带的其中包头、西安、南宁轴带的中间地带,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上游开发段,主要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特色经济产业区,属国家产业政策中行业倾斜的对象,以后随着交通条件及资源利用的合理匹配,争取国家重点项目和投资,是安康市发展战略的出发点。

(二)川、鄂、渝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城市

安康市地连三省(市),是以汉江为纽带,铁路交通为连线的重要交通通衢口,并北邻西安经济区,东南接三峡经济区,西南直通重庆经济区,构成了互补共性,协调发展的态势,为大区域经济发展协作区的重要地区,可形成人才、材料、能源、产品、信息等共享,为安康的经济跳跃式发展奠定基础。

(三)陕西省重点经济发展节核之一

安康市是陕西省的南大门,更是陕南“三线三点”基本构架的“U”型经济带的重要极核之一,据断裂点理论分析,有望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经济增长极核,获得自身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辐射范围和市场。

三、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实施西部大开发,铁路网的地位十分重要,按照《陕西省铁路建设发展规划》,到2010年陕西省境内铁路形成“六横二纵”的铁路网骨架,最引人注目的是纵贯陕北、关中、陕南三经济区的包头—西安—安康线,如果把陇海线作为陕西的“腰带”,那么此线为陕西经济发展的脊梁骨,安康正处在脊梁骨的南端,同时成为沟通我国西北、西南、华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在陕西省“米”字型公路网的基础上,以210、316国道及西康高等级公路及市级公路形成区内的干线公路网络。汉江水运上达汉中,下抵武汉,是陕西唯一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安康机场的扩建,使安康市形成水、陆、空的立体复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安康资源开发、信息传输、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丰富的生物、矿藏、水力资源

安康市地处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地段,是南北植物分布的交汇带,现拥有各种生物物种3300余种,各类动物430种,挂牌产品收购的土特产品600余种,是典型的生物多样化区域,有“物种基因库”之称。

境内探明矿产32种,产地69处;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15处,小型矿床58处,开发潜在价值210亿元,位居全国或全省的矿种之首。有砂金、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石灰石、金红石、绿松石、汞、锑、铅、锌、猛等。

境内河流密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汉江、吕河、子午河等11条江河,水能理论蕴藏量469万千瓦,可开发量263万千瓦,规划汉江梯级开发水电站共7座,其中6座在安康。以安康水电站为龙头的汉江梯级开发正在逐步开展,现已开发101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0亿度。充足的能源保障为安康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安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名胜古迹颇多,规模较大的风景名胜区有8余处;名胜点28个;古迹遗址650余处。秦巴汉水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积淀了深厚的汉水文化和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蕴藏着独具魅力、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境内千山竞秀,奇峰挺拔;万壑争流,碧水蜿蜒;森林茂盛,绿野连绵。山光水色既有北方的雄浑,又有南方的秀美。目前已形成了北与两黄两圣,中与关中人文景观鼎足相立的安康旅游体系格局。现已初具规模的有瀛湖、香溪洞、南宫山、千家坪、三道门、平河梁、神河源、擂鼓台等一批具有鲜明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特色的景区。2000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0.8万人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1800人次。规划可以安康为枢纽,形成南达小三峡景区,东到武当山景区,西通九寨沟景区,北与西安景区相呼应的大区域旅游体系,建立西安—安康—三峡—张家界绿色旅游走廊。

第二节制约因素

一、从区域的角度分析

(一)区域经济基础较薄弱,社会服务设施落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强。

(二)地域较封闭,专业技术人才少,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优势特色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农业基础较差,工业拳头产品少。

(四)地方财政困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二、从城市本身因素分析

(一)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突出,周边开放,辐射竞争能力明显受限。

(二)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狭小的城市地域空间,受地形影响,呈组团格局,使基础设施投资高,加之布局零乱,功能混杂,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三)市区基础设施欠帐较多,防洪、排水、环境、桥梁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四)城市架子较大,组团相对分散,联系不便。

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城镇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城镇发展现状

安康市现辖中心城市1个(安康市区),县城9个,即宁陕、石泉、汉阴、旬阳、白河、紫阳、岚皋、平利、镇坪,106个建制镇。2000年底,共有城镇人口67.19万人,占总人口的23%,低于全省32.3%的平均水平。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密度每千平方公里5个。

表四市域现状城镇体系一览表

(二)城镇分布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安康市城镇化水平进程较快,由1990年的12.3%到2000年的23%,10年增加了10.7个百分点,说明改革开放安康市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带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陕西省平均增长10.8个百分点比较,基本上与全省的进程速度相同。城镇分布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人口分布等的影响,形成了山区稀,沿川密的分布形态及沿交通线、河流形成城镇多,山区少的格局,在空间分布上地域差异较大,规模、职能不均,山区多为商贸型,工矿型,且数量少,规模小,沿交通线多为综合型,且数量多规模较大。

二、存在问题

(一)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无递次性

市域城镇数量多,但多数规模偏小,除县城以外,90%的城镇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在2万人以内的城镇中,人口小于1万的占70%以上。使城镇等级结构不合理,未形成有序的金字塔规模体系。

(二)空间结构欠合理

由于地形环境的影响,城镇空间分布呈疏密不均匀的状况分布,一般为山区稀,川道盆地密,且多数集中在交通线周围,使城镇体系呈自然、松散的格局,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互补共享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低

大多数城镇无给排水设施,防洪问题严重,道路质量差,造成城镇整体质量下降,无法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城镇环境质量日趋下降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已成为乡镇企业的集中地,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造成了河流水质恶化,大气污染超标、噪声扰民等环境污染问题,使城镇环境质量日趋下降。

第二节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规划期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和打基础阶段。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大历史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的启动和优惠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整个安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综合性影响。二是西康铁路的建成通车和安康民航省外航线的开通及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形成的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必将成为推动安康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三是撤地设市的体制变化,必将推动安康基础设施建设再掀高潮,形成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进而有力地促进安康区域特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纵观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形势,条件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加

快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一定具备。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经济增长质量和国民经济素质的全面提高

安康市经济发展起点较晚,开发新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要把以前粗放型的外延数量扩张,依靠劳力和资金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向集约型的内涵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使经济总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相协调。

(二)竞争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的全面提高

安康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资源转换质量效率,增大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要素的支撑要求。

(三)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功能的全面提高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最有经济社会活力的集聚空间,是先进生产力、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分布的载体,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故经济质量、整体素质、竞争能力、集聚能力均需在城镇体现。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

(四)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业、教育、道德、治安、环保等多种社会因素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思

依据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安康市经济发展的阶段出发,今后发展的基本构思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改善投资环境,遵循科技兴安的方针,发展多元经济,实施重点突破,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落实以上基本构思,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为:以西部开发为动力,一江(汉江)两线(铁路线、公路线)为纽带,城镇为发展极核,中心(安康市区)先行,三翼(西北部石泉、东部旬阳、西南部紫阳)联动,围绕一个目标(建设安康市区地域中心城市),加快两项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四大开发(生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旅游规划设计说明书

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区的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为:①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搞好旅游区建设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使旅游区既具有本区特点,又能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旅游活动。如在服务、交通等附属设施配套条件下,山区夏季可开展避暑、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冬季进行滑雪、狩猎等旅游项目,有利于解决旅游业的季节性旺淡不均,并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②有利于扩大客源,增加国民收入。通常,旅游者数量与旅游收入成正比,从长远利益出发,要使游客源源不断而来,必须搞好旅游区的建设;③有利于旅游业的远景规划,使其与本区各部门相互协调。旅游区的界线一般与行政区域一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商业、邮电、环保、建筑、服务等部门的配合。故在建设旅游区时,一定要对其方向、性质和规模进行充分论证。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规划理念: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 旅游规划任务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规划的困境 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一、旅游规划不能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二、委托方对旅游规划的错误理解。 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旅游攻略:陕西五大自驾游景点推荐

旅游攻略:陕西五大自驾游景点推荐 1、汉中南湖、武候祠、褒斜栈道二日游 D1:沿里程最长的山区高速—西汉高速前往汉中,游览“融碧水青山为一体,及天灵地秀于其内”的水上园林---南湖风景区。陕西省南郑县南湖风景区,位于古城汉中西南十七公里的汉山北麓。这里,北依秦岭,南临巴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集北方的苍劲与南方的灵秀于一体,素有“西北明珠”之称,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D2:勉县游览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的武候祠,然后游览石门水库,褒斜栈道寻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古迹。 武侯祠(Temple of Marquis)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勉县武侯祠,也叫天下第一武侯祠。在陕西省勉县西4公里处川陕公路之南,隔江与定军山武侯墓遥相对峙。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29年,蜀汉后主刘禅才下诏立祠,是唯一的“官祠”,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武侯祠。 2、安康瀛湖、香溪洞三日游 D1:驾车走西康高速赴西北最大的人工湖——瀛湖,乘船游览翠屏岛、玉清吊桥、金螺岛、螺峰塔、织女石等。驾车至岚河,体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全长12公里,历时2小时。晚餐后游览富有汉水文化特色的“龙舟文化园”,欣赏美丽的汉江夜景。 瀛湖是西北最大的人工湖,瀛湖风景[综述图片论坛]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城区西南18公里处,是安康水电站形成的西北五

省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是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周围山岭、植被、人文景观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观光旅游、水上游乐、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D2:道教胜地香溪洞,游览纯阳洞、仙人洞、云桥滚雪、天梯、玉皇阁等。 香溪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康城南郊3千米处,南依巴山,北临汉水,山有道观,相传曾是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自然景观有香溪、镜儿湖、黑龙泉、苍古旱柳、古柏凌霄等数十处,人文景观有:纯阳楼、炼丹炉、驾云桥、凌霄亭、玉皇阁、溪园、得月轩、望江楼和“香溪八洞”,是一处融人文自然于一体的园林式景区。 3、金丝大峡谷、太吉河漂流二日游 D1:经陕沪高速前往太吉河镇,沿途饱览秦岭迷人风光,中餐后体验太吉河漂流:沿途观赏山清水秀的太吉河风光。 太吉河镇地处商南县城西南40公里,镜内交通便利,气候温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的金丝大峡谷国家级生态旅游风景[综述图片论坛]区得天独厚,丹江漂流富有地方特色,深得游客青睐。 D2:游览国家AAAA级风景区:金丝大峡谷景区三峡一寨:白龙峡、黑龙峡、青龙峡、石燕寨。可观石生树、侍女献瓜、马刨泉、太子石、水帘洞、金狮神洞、翡翠瀑布、锁龙瀑布、南天门等景点,可品尝商南地方小吃。

岳阳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岳阳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岳阳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岳阳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岳阳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岳阳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岳阳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岳阳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安康市基本情况

安康市基本情况 安康古称金州,取“安宁康泰”之意,位于陕西省东南端,国土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国土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11.4%。安康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岭东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县汉江出境处),海拔高低相对差为2794.6米。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地区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 安康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宁陕、镇坪12℃左右,其他各县15℃左右。全市日照时数在1495.6小时(镇坪)—1836.2小时(白河)之间。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间。全市无霜期210—270天,平均8个月以上。气候差异明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生物资源荟萃,矿产资源富集,水力资源充沛,旅游资源突出,素有“秦巴万宝山”之称。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暴雨和连阴雨。 经济发展 2008年,全市GDP完成233.7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35.8%,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52.3%;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2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0元,净增2099元,增长26.1%;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净增514元,增长22.8%;单位能耗下降4.5%。 人口分布 全市辖1区9县200个乡镇(办事处),2559个村民委员会,101个居委会。总人口300万,常住人口为265.25人,其中城镇人口46.7万人,安康市区人口32.6万人。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荟萃。安康森林覆盖率56.5%,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动物430种,其中药用植物1215种、药用动物57种。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之乡”的美誉。蚕桑、茶叶、食用菌、胶股蓝、烤烟、黄姜、魔芋等资源品质好,规模大。全市有桑园近100万亩,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蚕桑基地;茶园30余万亩,是全国有名的富硒茶产区;黄姜60万亩,全国黄姜种植第一大市;胶股蓝5万亩,全国最大的绞股蓝种植基地;烤烟15万亩、魔芋10万亩,为绿色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安康被誉为富硒茶之乡、绞股蓝之乡、黄姜之乡。 水力资源充沛。安康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41条,年均径流量10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710立方米,是全国的1.55倍。长江第一大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群龙瀑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1群龙瀑旅游区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交通 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位于北纬24°32′30″—24°35′,东经111°33—111°35′,地处广西贺州市北侧,距贺州市区约18km,有近年新建沥青公路相通。 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自古以来即为湘粤桂边陲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从中原到岭南的重要门户,经贺江下梧州入西江可达广州、香港,过鹰阳关经连山、连南可到粤北重镇连州、韶关。现今,从内蒙锡林浩特到大陆最南端广东海安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从云南临沧到江西瑞金东西方向的323国道在贺州交汇,国家铁道路网规划的洛阳—湛江铁路和柳州—韶关铁路也经过贺州。作为桂林—梧州二级公路的中间点,贺州北距著名旅游城市桂林216km,南距桂东门户梧州165km。贺州与广西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565km,距广州市325km。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与拟立项建设的贺州—怀集-广州高速公路将更为拉近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附图1)。 1.2自然概况 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是一个拟开发的旅游区,处于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路花村东北部的集体山地当中,规划区内现在无人居住,主要开发基础为自然旅游资源。 1.2.1 地质地貌 贺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南岭褶皱带,其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发育,规划区就处于燕山期姑婆山岩体之内。据区域地质资料,姑婆山岩体北东与北北西向线形构造发育,其中纵贯岩体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正从规划区东侧通过(图1)

图1 贺州姑婆山地区卫星照片与构造解释 贺州市北部湘粤桂交界地区为南岭山脉中的萌诸岭余脉,属中山地区,地势总的来说是东北高,西南低。但规划区已处于山脉西南缘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东临断裂所成北北西向山谷,北面最高山峰姑婆山1730.9米,所以规划区内又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面大横冲—独冲一带周围山头可达900-1000米,而南面的杨梅冲周围山头只有300-500多米。 1.2.2 气候与水文 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贺州市气象局历年观测资料,贺州市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704mm,年蒸发量1650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99天。但山区海拔较高,温度偏低,姑婆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10℃,比本地年平均气温低约8℃。一般情况下,山区温度也会比市区低2-4℃,冬春季节则会低6-8℃。 由于北北西向纵谷成为气流的良好通道,特别是规划区周围森林茂密,小气候明显,夏季比较凉爽,冬季则出现霜冻,有时也有降雪。 规划区属西江支流的贺江流域。由姑婆山发源的姑婆江在大横冲-独冲东侧自北向南经过,并在独冲口附近形成“Ω”形蛇曲和一段数百米的峡谷。在江流蛇曲以西,近北西方向的独冲山溪在末端折转两个90°以后,仍向南东方向在蛇曲顶部注入姑婆江(见附图3)。据有关资料,姑婆江最大流量86m3/s,最小流量0.8m3/s。 大横冲-独冲西部,十八水近北南方向的山溪到大横冲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方向,流淌一公里多以后与姑婆江汇合。由于下游1公里附近筑坝拦水发电

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5】

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4e7258426.html,零售生意人门户-乐商网2009-1-24我要发布 岳阳市政府已经转发《岳阳市2005-2015年商业网点建设指导性意见(草案)》。根据商业网点建设的规划,到2015年,岳阳全市各类商业网点将达到近9万个,从业人员增加56万人,全市市场年成交额达到340亿元。 据悉,从1978年至2004年,岳阳市的商业网点从69个增加到232个,从业人员从5.2万增加到26万。重点发展3个一级商业中心,按照规划,到2015年,岳阳将重点发展一级商业中心3处,二级商业枢纽20个以及三级商业网点和大型批发市场。一级商业中心主要包括:铁路车站广场京珠高速体系。由于城市东移, 铁路车站广场、巴陵中路、京珠高速一带将成为居住最为密集,行政机关办公首选之地。这一区域将重点发展大型综合市场、仓储商场、连锁超市、物流交易市场及租赁业务等网点市场体系。南湖及沿湖旅游网点体系。以“南湖秀水”为主景的南湖旅游走廊,以“岳阳名楼,君山名岛”为主题的沿湖风光带和以“洞庭湖大桥、洞庭大道园林、琵琶王立交桥”为主轴的交通风景线三部分组成。重点发展地方名优和旅游摄影等特色网点为主,逐步发展形成集旅游消费、特产购销、风味饮食于一体的完整商业旅游网点体系。城陵矶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港口和外贸码头,结合城陵矶旧城改造,沿通海路、城陵矶路、桂花园路建立以外贸、信息、商务、中转、储运为主的骨干网点,形成规范高效快速的物流商贸中心,争取建设国家级、国际型自由贸易区或外贸保税区仓库。 此外,根据城市东移北靠,南延西展的发展战略需要,在东至京珠高速、南至新开、西至挂口、北至城陵矶区域,将建设和完善以中型综合商场为主的区级商业枢纽。在每个居民小区建设和完善以小型超市、集贸市场和便民商业为主的三级网点网络。在现在基础上,新建岳阳商品展示配送中心、糖酒批发市场、农机市场、粮食和饲料市场、化工原料市场、现代化生猪屠宰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广源物流配送中心。“一核二带三轴四区” 布置商业网点按照规划,岳阳市将以“一核”、“二带”、“三轴”、“四区”的空间格局布置商业网点。一核为一个核心区,即市城区;二带即长江和京珠高速公路;三轴即沿107国道和长江的三条城镇经济发展轴线;四区即四个城镇经济区,包括以市城区为中心,临湘市和岳阳县为副中心的北部城镇经济区;以华容县城为中心,注市和塔市驿镇为副中心的西部城镇经济区;以汨罗市为中心,湘阴县和屈原管理区为副中心的南部城镇经济区;以平江县城为中心,伍市、南江和长寿镇为副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引导和促进岳阳市商业网点建设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岳阳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按照《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依据《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指岳阳市市区商业网点主要包括市、区级商业中心、居住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商品交易市场,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物流基地,宾馆酒店与餐饮业,特种行业共九部分。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与《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确定的用地范围一致,包括“一中心、四组团”即中心城区、云溪—松阳湖—道仁矶组团、路口—陆城组团、柳林—林阁老—君山组团、筻口机场组团,总用地面积92km2,9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北至城陵矶,南至湖滨、奇家岭,西至洞庭湖、长江岸线,东至一零七国道。 第四条规划依据(略)

最新陕西省中文导游词:安康山水民俗导游词

陕西省中文导游词:安康山水民俗导游词 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那么“安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年万丰乐,安宁泰康”之意,改当时的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沿用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了,比“北京”、“南京”这些名字的历史郡要长呀!所以大家来到安康旅游观光,就会万年丰乐,安宁泰康! 大家知道吗?安康还有一个名称叫“金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呢?这是因为汉水流域盛产沙金,所以自古以来,安康又被称为金州。 安康是陕南重镇之一,总面积23391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4%;总人口近300万人。安康己经发展成为中国中西部的一个中型城市,已和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日中友协、瑞士日内瓦州瑞中友协及比利时安特卫普省马林地区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班优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对外开放的局面已经形成。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安康县改为安康市。 前面是近年修建的滨江大道,宽敞明亮;别具一格的仿古楼、台、亭、阁,矗立在秀丽的汉江河畔,形成了风景宜人的望江公园,成为安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安康汉江大桥,连接着城区汉江南北。大桥全长561.83米,桥面宽7.7米,桥高19.3米,由2台10墩11孔构成,是汉白公路上路径、孔数最多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桥。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7月31日安康暴发了4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汉江流量高达31000立方米/秒,洪水位259.32米,漫过大桥头1.5米,

大桥却安然无悉,仍然以它钢浇铁铸般的身躯,为抢险救灾立下汗马功劳。今天,它又以非凡的雄姿与大江南北的新型建筑一道举臂欢迎远方的客人。 安康是长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中西部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秦巴巍巍,汉水潺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安康出了宝志禅师、怀让禅师这些在佛教历地位极高的人。宝志禅师也称志公和尚,他第一次在中国佛教公开展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禅的风采。怀让禅师成为南岳开山祖师,是佛教禅宗沩仰宗的开创人之一。还有道教南宗创始人张伯端紫阳真人。他以《悟真篇》奠定丹道学术基础,完成了佛道合一的大业,是中国宗教的一座里程碑。1512年,安康市紫阳县立县时就因他而得名。 安康在中国书法还出了两位千古奇人。一个是安康商人王戎、韩朗。他们俩人撰文并书写的《石门颂》摩崖刻石成为汉隶书艺峰之顶,被历代书法家推崇为汉隶代表作,它如今保存在汉中博物馆中。另一位是出生于汉阴县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沈尹默先生。他堪称中国近、现代书坛上登峰造极第一人。2004年建立起汉阴“三沈纪念馆”,大家有兴趣可以前往旅游参观。 安康的艺术活动可渭五彩缤纷,各具特色。产生于安康或流行于安康主要地区的声腔剧种就达近十个,其中汉调二黄,也就是汉剧最为完善成熟,在安康剧坛上具有雄厚实力,势压群雄。 安康还素有“民歌之乡”的美称,秦巴山麓,汉江两岸,可以说是无处不飞歌,无时不飞歌,目前已收集整理结集的传统民歌数以万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安康双龙溶洞游记

安康双龙溶洞游记 春光明媚,我们从城北客运站出发,参加安康双龙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试运营启动仪式,一路大家说说笑笑,沿路观看美景,车窗外先是美丽的汉江,后是电站大坝、瀛湖,如画的美景我们是跑马观花,无暇细看。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安康双龙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位于安康市西南双龙镇境内,景区内有巧夺天工的双龙溶洞群、地势险要的青龙古寨、幽深狭长的祥龙谷、飞流直下的游龙瀑布及沿瀑布而上的凌云栈道,这里的景色是原汁原味原生态,是寻幽觅奇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我们在龙潭峡门口集合,启动仪式由集团董事长郑平同志主持,董事长郑平、滨区旅游局局长等领导发表重要讲话,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游龙瀑布前,从山下蹬上千余级蜿蜒曲折的青石台阶,游龙瀑布飞流直下,高耸的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珠随风飘荡,水汽弥漫着,如烟、如雾、如尘,游龙瀑布在那岩石上,在阳光的映射下,似彩练,疑是一条五彩金龙从天而降; 沿着游龙瀑布而上,走在凌云栈道上,叠叠青峦,藏奇露险,蜿蜒曲折,似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风吹树声、水击石声,鸟鸣虫吟像交响乐章在耳畔回荡。 沿曲折的青石台阶而上,穿过带有传奇故事、景色怡人的桂

花山庄,在快到山顶的一个凹处,这里就是景区最美的双龙溶洞群--玉龙宫。走进溶洞,让人眼前一亮,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奇异无比,一排排数不清的白色钟乳石似冰柱闪闪发光,无数圆锥形的石笋也挺立向上,成为各种形状的石柱,犹如10余柄宝剑合拢在一起,凌空倒刺,利刃闪烁;10根细小溶柱对峙成形,挺拔峻秀,一根几人方能合围的蟠龙石柱,高约20多米,且与另外三根石柱遥遥相对,蔚为壮观,蟠龙柱上有一尊“南海观音”,形似神似,与对面石壁上隐约可见的“弥勒佛”遥遥相对,称为“二佛对禅”;溶洞“大厅”中间,一只形体彪悍,足蹬绣球,虎视眈眈的雄伟石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溶洞内亿万年滴水穿岩沉积的钟乳石笋:或如宝剑悬空、或如龙爪凸显、或如深海迷宫、或如浮雕一柱。溶洞中还有,六瓣青莲,七剑倒悬,八音海螺,九霄龙爪,活佛济公等景观,这真是处处是景,而且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赞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 出了玉龙宫,略作休息,沿青石小路登上地势险要的青龙古寨。青龙古寨古朴雄伟,杏黄色的寨旗在风中随风飘荡,登上了瞭望台,极目眺望,四周美景尽收眼底。站在青龙古寨的聚义大厅里,仿佛置身在哪大碗渴酒,大块吃肉的英雄豪情中。 沿着青龙古寨后山的青石台级而下,走在幽沟狭长的祥龙谷,溪水清澈,蜿蜒曲折,藤缠树饶,仙雾缭绕,奇花争艳,泉水叮咚,犹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继续前行,渐入峡谷深处,两边壁立万仞,高耸入云,方体会出狭与险的境地。穿行于峡谷

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二章城乡发展战略和目标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4) 第一节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三节城镇功能定位………………………………………………… 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 第五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六节重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七节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旅游规划……………………………… 第八节城镇生态与环保规划………………………………………… 第九节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节“两型社会综改区”建设规划……………………………… 第十一节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十二节近期建设规划......................................................第二部分中心城区规划. (15)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15)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15)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16 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8) 第八章产业布局规划 (20) 第九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 第十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3)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 第七节殡葬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26) 第一节防洪治涝规划…………………………………………………… 第二节消防规划………………………………………………………… 第三节人防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第四节抗震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8) 第十三章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 (31)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32) 第十五章城市风貌规划 (33) 第十六章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33)

安康市情

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那么“安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年万丰乐,安宁泰康”之意,改当时的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沿用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了,比“北京”、“南京”这些名字的历史郡要长呀!所以大家来到安康旅游观光,就会万年丰乐,安宁泰康! 大家知道吗?安康还有一个名称叫“金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呢?这是因为汉水流域盛产沙金,所以自古以来,安康又被称为金州。 安康是陕南重镇之一,总面积23391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4%;总人口近300万人。安康己经发展成为中国中西部的一个中型城市,已和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日中友协、瑞士日内瓦州瑞中友协及比利时安特卫普省马林地区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班优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对外开放的局面已经形成。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安康县改为安康市。 前面是近年修建的滨江大道,宽敞明亮;别具一格的仿古楼、台、亭、阁,矗立在秀丽的汉江河畔,形成了风景宜人的望江公园,成为安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安康汉江大桥,连接着城区汉江南北。大桥全长561.83米,桥面宽7.7米,桥高19.3米,由2台10墩11孔构成,是汉白公路上路径最大、孔数最多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桥。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7月31日安康暴发了4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汉江流量高达31000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259.32米,漫过大桥头1.5米,大桥却安然无悉,仍然以它钢浇铁铸般的身躯,为抢险救灾立下汗马功劳。今天,它又以非凡的雄姿与大江南北的新型建筑一道举臂欢迎远方的客人。 安康是长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中西部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秦巴巍巍,汉水潺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安康出了宝志禅师、怀让禅师这些在佛教历史上地位极高的人。宝志禅师也称志公和尚,他第一次在中国佛教史上公开展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禅的风采。怀让禅师成为南岳开山祖师,是佛教禅宗沩仰宗的开创人之一。还有道教南宗创始人张伯端紫阳真人。他以《悟真篇》奠定丹道学术基础,完成了佛道合一的大业,是中国宗教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512年,安康市紫阳县立县时就因他而得名。 安康在中国书法史上还出了两位千古奇人。一个是安康商人王戎、韩朗。他们俩人撰文并书写的《石门颂》摩崖刻石成为汉隶书艺峰之顶,被历代书法家推崇为汉隶代表作,它如今保存在汉中博物馆中。另一位是出生于汉阴县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沈尹默先生。他堪称中国近、现代书坛上登峰造极第一人。2004年建立起汉阴“三沈纪念馆”,大家有兴趣可以前往旅游参观。 安康的艺术活动可渭五彩缤纷,各具特色。产生于安康或流行于安康主要地区的声腔剧种就达近十个,其中汉调二黄,也就是汉剧最为完善成熟,在安康剧坛上具有雄厚实力,势压群雄。 安康还素有“民歌之乡”的美称,秦巴山麓,汉江两岸,可以说是无处不飞歌,无时不飞歌,目前已收集整理结集的传统民歌数以万计。 安康虽然为西部三秦僻地,但古老绵长的汉水与长江一脉相承,带有点楚文化色彩的赛龙舟,使之秦风楚韵交相辉映。1985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在安康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庆丰收赛龙舟》,展示了汉江儿女劈波斩浪的豪情壮志。1991年,久违了的龙舟赛以“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为题闪亮登场,终于载着安康人改革开放的宏愿游弋江中,劈波斩浪。安康武术源远流长,武术流派众多, ,武术套路和功法变化多端,像武当、少林、八卦、太极、南拳、劈卦、峨眉等功法套路都有。安康武术一直被视为陕西强手之一,外界称安康为武术之乡。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武术家翁同翔的“流星锤”,当时被中央新闻纪录部录像,在全国播放。翁同翔之长女翁积秀,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旅游风光宣传片文案 绿色安康

旅游风光宣传片文案绿色安康旅游风光宣传片文案--绿色安康 涛涛汉江,奔流不息,那是这片土地上一支流动的歌。 巍巍秦巴,纵横千里,那是这片土地上一幅多彩的画。 青山翠拥,碧水环绕,这就是秦头楚尾上那颗绿色、纯静、自然、耀眼的 明珠--安康。 安康,取安宁康泰之意,古称金州。位于陕西的东南隅,北靠秦岭,南依 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由西向东横贯辖区7县区,流程达340公里。这里 北接西安,南连三峡、张家界3个著名的旅游区,东接湖北道教胜地武当山及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及四川九寨沟自然风景区,旅游地理位 置十分优越。全市现已查明的景区有32处,景点78个。深峡平湖,林海瀑布,高山草甸,溶洞奇观,人文古迹,火山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兼有 北国之雄悍,南国之秀美。 "溶溶漾漾白鸥飞,鸥净春色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笔下的汉江。三千里汉江既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又是中国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大西北唯一能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也是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优质水源。安康的山川因她的滋润而丰腴神奇,凡来安康 旅游者,无不陶醉在这山水合一,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 汉江水之清澈、掬可以饮,照可以为镜,江底鱼石,历历可数,白鹭水鸟,四处可见,湖光山色,如梦如幻。从中你可以领略到西北最大的人工湖--瀛湖 的博大和浩淼,这里千峰竞秀、碧波万倾,集山水于一身,汇智拙于一体。泛 舟湖上,流翠溅玉,鱼跃鸟飞,让人目不暇接。还可以体会到巴山深处千层河 的鬼异神秘,这里的水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三步一瀑,五步一潭,晴日细流 涓涓,雨后飞瀑片片,一层一个样,层层有洞天。宁陕十八丈瀑布飞珠串玉, 直泄深潭,四野散落一片迷人的银光;平利正阳瀑布烟雨幽谷,秋色尽染,这 里整个是水的世界,水人乐园。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模板】

附件: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工作,提高规划成果质量,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现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制定如下标准: 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 其中,附件中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审查意见、规划公示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市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意见、规划修编大事记、规划编制单位内部技术审查会纪要,以及其它相关会议的记录文件。 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一律采用A4纸规格装订,规划图纸一律按照A3纸规格成图,并折叠成A4纸规格装订。规划强制性内容必须在文本中明确,并采用黑体字加下划线表示。 二、总体规划成果审查的主要内容 凡提请省规委会、政府常务会审议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完成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城市政府应当组织编写专门的汇报材料,并制作PPT(幻灯片)形式的多媒体汇报稿。设区市按照20分钟汇报时间准备,县级市按照15分钟准备。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城市定位 在简要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规划修编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

1、明确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规划到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明确城镇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3、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防灾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以及重要的社会服务设施,提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4、提出市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 5、县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还应当编制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专章,确定市域村庄发展的控制原则和措施,提出村庄空间布局调整和用地整合的意见,明确市域现状及规划调整后的村庄数量。 6、区别不同情况,有的城市还应当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增加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的专章。 (三)中心XX区规划 1、分析中心XX区用地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 2、确定中心XX区规划到2010年、2020年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3、确定中心XX区的总体布局结构,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 4、确定城市各类用地的布局。其中,居住用地规划统一调整为居住用地和住房建设规划,要明确住房保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分别提出2010年、2020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和用地布局。提出XX区内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善的目标、措施和步骤。 5、确定中心XX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出城市中心的位置和规模,统筹安排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商业中心、科研教育中心等主要公共设施布局。 6、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明确城市道路网结构,提出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路网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等规划指标。明确城市主干路功能和城市对外交通联系。 -2-

【9A文】游客服务中心设计说明书

鹿邑老子游客服务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篇 第一篇规划背景 1、总体发展战略 (1)鹿邑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实施“老子文化兴县”战略。 ——做大做强老子文化产业,发展老子文化旅游。 ——着力打造“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2、相关规划 三河交汇、水青草绿、功能齐全,集老子文化和水景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工业城市、宜居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1)鹿邑县城乡总体规划(20RR-2030) (2)鹿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鹿邑县旅游总体规划 (4)鹿邑县涡河公园规划 3、旅游景区建设 老子故里旅游景区建设(国家4A级景区)最早打出“老子故里”品牌的景区。20RR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恢复太清宫和明道宫唐宋鼎盛景观的基础上,鹿邑县兴建了十里生态文化长廊、老子文化广场、老子故居、三清大殿、问礼广场、睡仙广场、道源碑林、翰轩苑、老子文化博览园、李母墓等景点,形成了老子故里旅游景观群,目前规模已达800余亩。 先后成功举办了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老子庙会、公祭老子大典等文化活动。集祭祀朝拜、陈列展示、参与体验项目于一体。 第二篇规划目标 作为紫气大道上的入口景区,鹿邑老子国际慢城旅游服务中心担任整个旅游景区

的入口形象工程,在旅游配套类型方位方面应把握鹿邑的总体发展趋势和需求,探索适宜于老子国际慢城的新模式,为后续服务区的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功能定位 集合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特色购物,节庆娱乐复合型功能为一体的中国鹿邑老子国际慢城旅游服务中心。 形象定位 本项目的建筑设计,以中式现代休闲风格为主,结合老子文化、道家思想文化内涵,以高低错落的既现代又传统的建筑形式,配合高台,柱廊,屋顶,阳台,精致细部等构筑一个具有现代化,又充满中国传统特色的旅游综合服务区。 第三篇规划理念及原则 1、老子解读 老子,姓李名饵,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人。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2、文化解析 (1)国际慢城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国际城市发展模式→文化慢城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将现代化技术和传统生活相融合,使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和科技进步的同时,用一种怀旧的情绪,回归自己健康、规律和幸福的生活。国际慢城不是一个城市建设理念,而是一个生活方式理念国际慢城是最能代表当下国际上最为时尚的旅游观和旅游态度。和国际相比中国人的旅游观尚存差距,需要导引的中国文化旅游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普遍较低,鹿邑尤然,需要对标性提升转型。 (2)老子文化&国际慢城文化 鹿邑之慢,世界之慢,异曲同工。老子之慢,根正苗红,慢得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