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形象的表现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
她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她不宣扬女性的主题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事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用其概括张爱玲的一生最恰当不过。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东方温柔、保守的一面,又有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一面。
这种身份背景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阶级性。
她不在于批判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只在于刻画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她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
论《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
论《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荷花淀》是中国现代知名作家张爱玲的一部小说,小说以20世纪初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一段荒诞不羁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对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的命运、性格及对爱情的态度。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有些是聪慧、果敢的,有些是温柔、柔弱的,有些是世故、精明的。
小说主要描述了三位女性角色:颜色、清玉和静珠,她们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首先是颜色,她是一个性格果敢、豪迈的女子,对爱情勇敢追求,她不畏惧社会的眼光和传统的束缚,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所爱的人。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颜色是一个有主见的女性,她不甘于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地争取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她对待爱情坦诚直接,不畏惧外界的非议和压力,她秉持着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在当时旧社会的压力下,颜色最终还是被迫与自己所爱的人分开,她的爱情故事以悲剧收场。
颜色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坚韧和执着,她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爱情观念和价值观的束缚和限制。
其次是清玉,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善良温柔的女子,对待他人充满着爱心和善意。
清玉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柔弱和温柔,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在小说中,清玉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坦诚和真挚,她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甚至不计得失。
清玉最终也无法逃脱世俗的限制和命运的捉弄,她的爱情故事同样以悲剧收场。
清玉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柔弱和坚强,她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爱情观念的局限和束缚。
最后是静珠,她是一个世故、聪明的女子,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把握。
静珠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狡诈和聪明,她不甘于被动地接受社会的安排,而是努力地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生存空间。
在小说中,静珠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现实和理性,她愿意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更大的利益,不愿意为爱情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而 终 的旧式 婚姻 ,她们 终 于有 了一 点 虽 自私却 也实 实 在在 的 自我 , 爱玲 小说 中大 多也 追求 真诚 的爱 情 ,因 为其条 件所 限而 未得 到 ,而 但生活展 现给她们 的仍 是难堪 与凉 。从旧家庭 中走 出来的女性手不 能 且对 人生 产生 了消极 的态度 ,从 而毁 掉 自己 的青 春 年华 ,酿就 了重 提 ,肩不 能挑 ,她们 唯一 能做 的便 是另外 寻 找一 次婚姻 ,用 残剩 的 重悲 剧 。张爱 玲将 这些 女性 写得 很有 戏剧 性 ,体现 了女 性被 男性 玩 青 春作 赌 。《 香 屑 ・ 沉 第一 炉香 》中 的少女 葛 薇龙 因 家境 贫寒 ,前 弄前 后人 生跌 势起 伏 ,使这 些年 轻女 子 的生活 苍凉 而深 刻 ,令人 不 去 寻求 姑母 梁 太太 的经济 援助 ,却 成 了姑 母手 中的一 张 交际 王牌 ,
婚 ,再 加 上与胡 兰成 一 段不 幸的婚 姻 。而造 就她 对那 个特 定时 代 中 的人 们 。特别 是都 市现 代女 性们 在乱 世 中的基本 生 产状 态 ,进 行 了
深入 透彻 的分 析 ,塑造 了一 系列 经典 女性形 象 。这类 女性 形象 在张
了 ” 倾 城 之 恋 》中的 白流 苏 。这 类 女性 的走 出是 因为属 于她 们 。《
禁掏一把 泪。
张 爱玲笔 下 的女性形 象是受 压迫 受凌辱 的底 层妇女 。 年轻女性充 满激情 ,然而在那个 男权笼罩 的社会 里 ,女性容易被 男性 的花言巧语所 蒙蔽 ,便更 易被 男性 的玩世不 恭所抛弃 ,而女性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张爱 玲描 写 了各种 各样 的女性 ,还有一类 女性 是平静 而旷达 的 , 她们 与前一种年 轻女子不 同的是 ,她们 曾经拥有过 一段刻骨铭 心的爱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
看到女 儿与 童世舫 和谐 交往 ,并 终 驱使 她 失 掉 了 与生 俱 来 的母 了她全 部的青春 ,内心 的不甘 使
以 惊 人 的毅 力 戒 掉 鸦 片 , 与 童 世 性 。
她 滋生 了扭 曲的嫉妒心理 ,并 报
舫 谈婚论嫁 ,便大骂童世舫是 看
密秋 儿 太 太 (《沉香 屑 ·第 二 复 在 年 轻 女 孩 身 上 ,用 金 钱 作 为
张爱玲笔 下的女性形象评析 兄长嫁给大户姜家得 了“骨痨”的
二儿子。她还没有等到爱情 的降
了嫉 妒 与 怨 恨 。 逐 渐 衰 老 的 曼璐 嫁 给了人 面兽 心的祝鸿才 ,本 以
临就必须在爱情与婚娴上作 出选
为是 得 到 了 一 个 幸 福 的 归 宿 ,却
择 ,在 金 钱 的 诱 惑 下 ,她 屈 服 了 ,
二.扭 曲罪恶的“亲情 ”
暖 ,给 张 爱 玲 的刺 激 很 深 ,形 成 了
母 爱 尚 且 如 此 ,其 他 手 足 之
她 孤 僻 冷 漠 的性 格 ,也形 成 了 她
情 和骨 肉亲 情 就更 是 不 堪 一 击
独 特 的 审 美 观 。她 以 犀 利 的 眼 光
了。《十八春》中的顾曼璐 ,为了担
学 教 育
张爱玲是一位极 富传 奇色彩 和特别魅力 的女作家 。她 出生 于 上 海 租 界 一 个 没 落 的 贵 族 家 庭 , 亲 身感 受 到 了她 父 母 两 大 家族 的 没 落 与 瓦解 。 家 世 变 迁 ,人 情 冷
圃
魏
汉
武
炉香》)、川娥 的母亲 (《花凋 》)、顾 太太 (《十八 春》)等人物跟曹七巧 一 样 都 是 狠 毒 异 常 、残 害 人 命 的 暴 君 “母 亲 ”。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内心世界和社会角色为主题。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形象被塑造得极为丰满和复杂,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以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形象出现。
她们有着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意识,不愿受制于传统的束缚。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白玫瑰拒绝了传统的婚姻安排,坚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她不愿意成为一个被动的配角,而是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张爱玲通过这样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要被社会的期望束缚住。
然而,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被动角色。
她的女性形象常常处于家庭和婚姻的困境中。
她们要面对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压力,同时也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金锁记》中,女主角珍妮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选择,她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艰难的取舍。
这个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除了家庭和婚姻问题,张爱玲的作品还反映了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困境。
她的女性形象往往要面对男性主导的职场环境和社会规范。
她们要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要面对性别歧视和职场压力。
例如,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为了获取情报而被迫接近男主角梁思成,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还要忍受男性的控制和压迫。
这个形象揭示了女性在职场中的边缘化和被动地位,同时也呼吁女性要为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而奋斗。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她通过描绘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同时,她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职场中的困境和被动地位。
她的作品引起了读者对女性地位和社会习俗的思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其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女性的处境,刻画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就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展开探讨。
女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形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既有清纯可爱的女孩儿,也有沉醉于荒淫生活的女人;既有受尽折磨却坚强自立的女性,也有被爱情瑟缩的女子。
女性形象鲜明生动,风格独特,表现出了张爱玲作为一位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处境经常是比较不利的。
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自主和地位,但是张爱玲的小说中却常常强调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影响,又受到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反传统影响。
她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不断地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矛盾和冲突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经常是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之一。
她们在爱情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彰显,罔顾一切地追求爱情。
但是,爱情也常常成为了女性的枷锁,使她们处于弱势和被动状态。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被爱情所束缚,也因此承受着爱情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表现出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她们希望摆脱传统社会中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模式,表达出一种破除束缚的冲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通途。
因此,张爱玲小说中一些女性经常具有一种表现出女性个性和独立性的倾向。
结语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处境和矛盾。
女性意识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女性意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探讨现代女性自我实现和价值的探索。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结婚求生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
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
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
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 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 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 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 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 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 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 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 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 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她洋溢着青春气息, 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 在“存天理, 灭人欲”、“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 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 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 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 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 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 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 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 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 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 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 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 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 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 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 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 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 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 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以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创作闻名于世。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她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和思考。
首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展现出复杂而矛盾的个性。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的描写,展示了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红玫瑰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女人,她追求自由和爱情,不愿受到任何束缚;而白玫瑰则是一个温柔而顺从的女子,她将家庭和婚姻看作最重要的事情。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小说中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和碰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
其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置于男性的视角下。
在《金锁记》中,女主角茉莉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人,她的存在对男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然而,茉莉的内心世界却很少被揭示,读者只能通过男主角的眼睛来观察她。
这种置于男性视角下的描写方式,使得女性形象显得神秘而不可捉摸,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平等。
此外,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但她却因为与日本间谍有染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
尽管她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她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成功地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对抗和解脱。
这种将女性形象赋予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描写方式,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解放的思考。
最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成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的个体。
在《小团圆》中,女主角柳如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人,她对婚姻和家庭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尽管她最终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她的坚持和努力展示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将女性形象描绘成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的方式,反映了张爱玲对女性自我认知和自由选择的关注。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
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
常常展现出独立、坚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体现了她对女性意识
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她们
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社会角色,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情
感自由。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白玫瑰和红玫瑰分
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妥协与坚持的两种不同女性形象。
白玫瑰在面
对婚姻危机时选择了忍让和妥协,而红玫瑰则坚持自我,追求真爱和
自由。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
之间的挣扎和选择,呈现出了女性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形象。
此外,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还常常展现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
她们既有柔弱和脆弱的一面,又有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在执行刺杀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强和果断的
一面,但在面对感情纠葛时又显露出了柔弱和脆弱的一面。
这种复杂
性使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
感染力。
总的来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是多维度的、独立的、复杂的。
她通过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的挣扎
和选择,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张爱玲的作
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女性意识和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二.丧失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人的本性中人性欲望的扩张、无意识的错误、未加思索的愚蠢以及坏人的陷害导致的悲剧更惨然,更令人颤栗。主人公之所以陷入悲剧境地,是由于她无意识地犯了错误。张爱玲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些女性人物形象,也表现了对现实的错觉而导致的悲剧,这是来自一种看事不明的人类弱点。浮萍无根,任凭雨打风吹去,在看似顽强的生命意志背后,是对无法把握的生命的无可奈何。悲剧却在于我们的主人公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有了那一份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便苟且于世上。如《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是在动荡——安稳——动荡中度过,最终落得个孤孤零零,苦度光阴。《金锁记》中的长安,一生都在母亲的安排下走向没有光明的黑暗。长安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成功塑造的又一典型女性形象,她是曹七巧的女儿,出生在一个新旧思想冲突的年代,从小就在曹七巧的压迫下长大,对于母亲的残忍折磨她逆来顺受。作者在《金锁记》的后半部分从长安的裹脚、上学、吸毒、恋爱、分手来描写长安的性格变化和发展。
作为一个女人,曹七巧还是十分渴望拥有一份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但是,事与愿违,一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打破了她的美好幻想,致使她堕至精神世界的最底层而无法翻身。活泼开朗的曹七巧嫁给了姜家身患骨痨的二少爷:一个整天只能睁着眼睛躺在床上,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看上去像一个没有生命肉体。而这样一个残缺的男人无法给予曹七巧想要的幸福,根本算不上一个丈夫。但是曹七巧在面对金钱的诱惑的时候,她无力反抗只能年复一年的规规矩矩地去服侍她那个所谓的丈夫,“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的全身的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1】在这绝望的让人无法呼吸的婚姻牢笼中,唯一让曹七巧感觉还有点希望的就是姜家二少爷死后的那一点遗产了,那是她用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青春换来的。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
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心里变态型的女性。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也是成功的源动力,艺术是性欲的升华,人类从事某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
这虽然带有一种泛性主义倾向,但也不乏它的深刻性。
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大讳姜家的“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家规。
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
搬到上海后,兰仙嫌人多房挤,七巧瞟了兰仙一眼,笑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太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这几句话中就明显的有性暗示。
听得玳珍都红了脸,而她却一点都不害臊,反而越说越来劲。
可见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
有一次兰仙在场妨碍了七巧向季泽撒娇,七巧便“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走了样才好。
”特殊环境中的几个动作,曲折传递出七巧下意识里对兰仙的妒忌,渴望季泽的感情赋予。
嫉妒者是奴隶,他在虚构的幻觉世界里生活,人的嫉妒的暴虐也蛰伏在令人恐惧的形式中。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篇1引言: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
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的。
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悲剧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
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
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上,她以深邃的目光透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作为接受西方文化较早的新女性,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她曾经坦言自己是拜金主义者。
也许是认识到了物质是生活的基本保障,许多女性在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中疯狂的追逐物质,对金钱的一味追求使得爱情变成了乏味的游戏和获得物质的筹码。
同时,七巧对金钱丧心病狂的追逐,不仅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更造成了儿女的悲剧。
由于害怕自己的钱被别人瓜分,她把自己的两房儿媳妇逼死,更是硬生生的拆散了女儿和童先生,使得儿子和女儿也都没法拥有正常的婚姻家庭,一个个在这个封闭的罪恶王国里烟雾缭绕,了此一生。
《小团圆》中的女性群像分析
《小团圆》中的女性群像分析《小团圆》是张爱玲于197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9年。
这部作品以细腻且深入的视角描绘了女性的生活、挣扎和情感冲突。
它不仅展现了张爱玲独特的文学风格,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群像分析样本。
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角色,她们各自面对生活的困境,展示了不同的女性形象。
九莉,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张爱玲自身经历的投射。
她在传统家族中长大,大学时到香港念书,回到上海后与有妇之夫邵之雍陷入热恋。
她以一种既理性又感性的方式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展现了她的独立和坚韧。
在《小团圆》中,张爱玲对女性的描绘往往与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紧密相连。
这些女性角色都有各自的情感经历和生活态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女性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无论是九莉的独立与坚韧,还是她的母亲的世俗智慧,或是姑姑的善良与世故,都是张爱玲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
《小团圆》中的女性角色也反映出张爱玲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
九莉的内心挣扎和痛苦,其实也是张爱玲自身的情感投射。
这种深入骨髓的自我剖析和坦诚的展示,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也让人们更加欣赏张爱玲的写作才华。
《小团圆》中的女性群像分析揭示了张爱玲对女性心理和生活经历的深刻理解。
她通过刻画不同性格、身份和处境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女性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这种深入骨髓的描绘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张爱玲的写作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女性的新视角。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生动地描绘了各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形象。
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小团圆》具有特殊的女性意识书写,本文将以此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在《小团圆》中,张爱玲通过多个女性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家庭地位和社会角色。
这些角色性格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她们都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
让我们小说中的两个重要女性角色——胡适之母亲和杨绛。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而闻名。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中的矛盾、挣扎和追求。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常常呈现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情感。
她们通常是敏感而独立的个体,不甘于被束缚和定义,时而渴望真爱,时而又渴望独立自主。
其中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珍珠和名媛佳子。
珍珠是一个崇尚爱情和自由的女性,她痛苦地挣扎着在社会和爱情之间寻找自己的定位。
佳子则代表了传统和权威的社会环境,她被迫接受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的婚姻。
这两个形象之间的对比呈现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除了珍珠和佳子,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女性形象,如《秧歌》中的冬瓜,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通过唱秧歌来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快乐;《小艾》中的小艾,她在一个寡妇的身份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机智,不断挑战社会的限制和压力;《金锁记》中的小云,她是一个渴望真爱但却被家庭和社会束缚的女性。
这些女性形象在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命运的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内心的矛盾和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的女性形象通常是富有艺术气息的,她们追求着美和自由,常常涉足文艺界。
在《傍晚》中的曼陀罗和《色,戒》中的王佳芝,她们都是热爱艺术的女性,通过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们的命运与艺术紧密相连,既是艺术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奴隶。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描绘了她们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挣扎和追求。
她们常常是敏感而独立的个体,不甘于被束缚和定义,追求真爱和自由,同时也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约束。
张爱玲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的自我认同和努力。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而著称。
在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她通过对女性的情感、欲望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女性意识,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为中国当代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张爱玲在后期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再被传统的婉约、柔弱的形象所局限,而是展现出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色戒》中,她通过对王佳芝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性格坚强、聪明机智,同时又充满了渴望和挣扎的女性形象。
在《小团圆》中,王慕容则是一个充满着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同时又被传统家庭观念所束缚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女性世界,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和角色。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也更加深刻。
她通过对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反思,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承受的压力和困境。
在《色戒》中,王佳芝被迫放弃自己的爱情和生活,为传统家庭观念所束缚,最终走上了一条悲剧的命运。
在《小团圆》中,王慕容虽然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和自由,却又不得不屈从于传统家庭观念,最终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牺牲品。
这些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也为女性的命运注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女性情感和欲望的描绘,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女性世界。
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不仅为中国当代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和角色。
相信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张爱玲的后期小说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为女性的觉醒和崛起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张爱玲小说中的 女性人物形象具 有传统与现代的 交织特点,既保 留了中国传统女 性的美德,又具 有现代女性的独 立和自主精神。
例如,《红玫瑰 与白玫瑰》中的 王娇蕊和孟烟鹂, 分别代表了传统 与现代的女性形 象,展现了女性 在现代社会中的 困境和挣扎。
张爱玲的小说通 过描绘女性人物 的内心世界,展 现了女性在传统 与现代之间的矛 盾和冲突,以及 她们如何努力寻 找自己的身份和 价值。
悲剧美在张爱玲的 小说中表现为一种 深沉、悲壮的情感 体验,给读者带来 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张爱玲通过描绘女性人 物的悲剧命运,展现了 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 无常,使读者更加珍惜 当下,热爱生活。
苍凉美
苍凉美的定义:一种深沉、悲壮、孤 独的美
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美:体现在女 性人物身上,如《半生缘》中的曼 桢、《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等
有鼓舞作用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性地位和命运 她的作品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挑战 她通过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她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和讨论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聪明才智:具有 较高的智商和情 商,能够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丰富:对待 爱情和亲情,有 着深刻的理解和 体验
混合型女性
特点:兼具传 统与现代,独
立与依赖
代表角色: 《倾城之恋》
中的白流苏
性格:聪明、 独立、坚韧, 但同时也有传 统的家庭观念
命运:在复杂 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自己的努 力和智慧,实
张爱玲的小说语 言优美,情节曲 折,人物形象鲜 明,使得读者在 欣赏故事的同时, 也能深刻感受到 女性在传统与现 代之间的交织和 挣扎。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她以描写女性形象而闻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本文将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例如,小说《小团圆》中的女主角林妹妹,她从小家庭困窘中走出,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主选择的人生。
二、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张爱玲的作品对婚姻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她描写了婚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和现实问题。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塑造,展示了传统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的冲突与对立。
她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遭遇的挣扎和无奈,从而引发读者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思考。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心理描写张爱玲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对女主角墨小凡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矛盾和婚姻困惑中的内心纠结。
这种女性心理描写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定型,使读者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女性复杂且真实的情感世界。
四、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苦难。
例如,在短篇小说《围城》中,她通过对女主角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无奈。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立自主、婚姻观、女性心理和女性命运等多个方面。
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准确而深入,展示了女性独特而复杂的内在世界。
这一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张爱玲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张爱玲1949年崛起于上海,其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备受读者的青爱。
这个有着超人才华的女作家,被英国人视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女作家”。
起作品《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这样的评价诚然有过其实。
但从中也可以窥见张爱玲所形成的旋风已泱及了“池鱼”(即海外)。
似乎余秋雨的评价较为中肯。
她是“现代文学,海派文学,女性文学的多方位作家。
但她洗刷了现代文学的浮躁,海派文学的低俗,女性文学的矫情,把他们一起推向了极至。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寄予关注最多的是女性。
写女性更加贴近真实,细腻。
她体味到了男性与一般女性体味不到的深悲哀。
尽管她的每一部作品中无不涉猎了女人的性命与爱情。
但她的作品又不归结与女性文学之列。
因为女性小说是女作家迫切的关注女性自身命运是一中表达方式,是他们针对千百你那来男性中心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偏见的批判与挑战,向社会讨回女人做人的权利,爱的权利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
张爱玲的小说是温和的,除却了硝烟与抗议。
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只能作为一个性别,是关于女人的小说,她无意于声讨男人,斗争男人,而只是客观冷静的叙述了女人一个又一个故事。
她没有表现过自身过多的哀痛与呼嚎,而哀伤苍凉自在其中。
爱玲关于女人的看法:“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完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爱玲身为女人,对于女性看得如此透切,实在难得。
她笔下的女人都是些平常女子,而且没有哪一位女人高尚圣洁,这是些顾头不顾脚的女人,她们爱慕虚荣,却又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出卖矜持。
绝少有玉洁冰清的高贵女子。
尽管她们有的出身名门,却一样的为、自身的命运精谋细算,焦头烂额。
这些女人不是人们理想中的完美女人,曾给人以白璧微瑕之感,然而,他才是实实在在的女人,可感可想的一类女人。
他们作为与男性相对的一个性别,是饮食男女中之“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形象的表现
张爱玲一个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出彩的女性,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她的笔法细腻而又尖锐,在她笔下的人物形象,通常都是变态、扭曲的。
还原了人物的本性,为了世俗、金钱、权利、地位等,忍辱偷生抑或是病态的找取心理的平衡点,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通常都是没有自我的,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过着艰辛的生活,但同时,她也阐述了自己对生存意识的见解。
她文章总让你看过之后有种厌世的情感,我想这跟她经历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爱玲生于1920年,有着一个殷实的家庭,她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太后的心腹李鸿章之女,但随着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到了她父母这辈时便开始衰败。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型少爷,母亲则是一位时髦的新女性。
在小的时候,张爱玲受着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从小就会熟背唐诗,父亲也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嗜好,同时也受着母亲新女性对西方文化向往的影响,生活里充满了西方文化的情趣和艺术品位。
张爱玲也算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和父母在天津这样幸福的生活了3年,然而,这样快乐的生活,很快便戛然而止,就在父亲娶了后房之后,母亲毅然选择了新女性的突破口,出洋留学,而这也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年幼的张爱玲,没有母爱,失去一个完整的家,留在这个只剩下风雅文化的家庭中,当然也就受着封建思想的污浊。
父亲后娶过后,因长期和后母在家中吸食鸦片,弄的满屋子乌烟瘴气,在1931年秋,母亲回国,将11岁的张爱玲送入上海圣玛丽亚女子中学后,再次出洋,此后,张爱玲也愿意住在学校,很少回家,更多的时候把精力放在书本和写作中,同时也在很多报纸、刊物上发表过文章,1937年夏,张爱玲毕业,母亲回国希望将张爱玲带出洋留学,可在跟父亲谈判中,父亲的态度强硬,拒绝了母亲的要求,将张爱玲关在家中禁闭,因多日无人照应,差点命丧于家中。
1938年,在困境中成人的张爱玲,接受了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考验,就在她考上英国伦敦大学时,却因战事激烈而无法前往,好事多磨,在1939年秋,张爱玲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得到香港大学的认可,进入文学系学习,在当时的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散文《天才梦》,但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大举进攻香港,导致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就只能被迫回到上海,可是,在上海的运气更不佳,报考的上海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被拒之门外,没被录取,但又迫于生活的压迫,张爱玲只能去报社撰稿。
1943 —1944年,这两年中也许是张爱玲最得意的时候,在周守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香炉》后,一名惊人,在两年的时间里她发表了几乎所有的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可说是达到了她创作的巅峰时期,在1944年。
她与才子胡兰成成婚,但好景不长,这个短暂的婚姻只持续了2年,在抗战胜利后,因胡兰成为汉奸的关系,张爱玲便开始消沉了,很少有作品问世,1952年7月,张爱玲离开上海,供职于香港的美国新闻处,不久又于1955年秋,告别香港,远赴美国定居,同时也结识了她生命里第二个重要的男人——赖雅。
并于同年的8月与其结婚,过了几年相对而言幸福的日子,在1967年,这个深深爱着她的男人逝去。
同时应雷德克里芙女校的邀请,做了驻校作家,也出过多部著名的书籍,晚年张爱玲多数都是闭门谢客的,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55年9月8日,张爱玲被人发现死于家中,我想她走的时候,也许很安逸吧。
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虱子”,我想她是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令她纠结的东西,这样一个有着太多伤悲,太多艰难,太多故事的女人,自然在写作的时候也会融入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见谛。
所以,她的文学创作中,也将“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倾城之恋》中被物化了的爱情,就像女主角白流苏,在20岁时离婚时,她的哥哥嫂
嫂不但不劝解,反而支持她离婚,并说可以接纳她,但其实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她离婚后分的那点财产,就让她放弃了这个也许是美满的婚姻,但也就在七八年以后,当这些“价值”都没有的时候,她就成了他们眼里的多余人了,处处针对,处处诋毁,这也成了后面流苏所面临的矛盾两难的境况,因为就在这不久,流苏前夫死了,这些早把她视为公敌的哥哥嫂嫂们,便抓住这个他们认为是上天所赐的机会,怂恿她为前夫去守寡,其目的有两点:一是可以除去这个多余人,二是可以从中再捞一笔。
但是,流苏拉不下脸回去,毕竟已是离婚了,已经脱离了关系,这些哥嫂们便撕破脸来痛骂流苏是个满身晦气的女人,是个没有廉耻的女人,这样的修辞怎能不令人伤心,同情这个卑微的女人,可是若她走,她又能去哪呢?她没有受过教育,又没有手艺,很明显她无法养活自己,对于流苏来说,婚姻才是她最好的出路,但她紧凭着自己残存的青春和美貌,她又有什么竞争力呢?好在,让她遇见被人给妹妹介绍的男友范柳原。
她抛开所有的顾虑和矜持,去勾引他,她用她的一切做赌注,去搏一把。
也许,她会输,那么也只是名誉扫地,但是如果她赢了,她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奉承,羡慕的眼神和一切她想要的虚荣与肤浅。
所以流苏是一个畸形婚姻中的被动者,但为了后面的生活,她努力地反抗着,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内心的苦楚呢?在与范柳原的较量中,她受尽委屈,丧失了作为女性的自尊。
如果不是香港之战爆发,流苏的赌博失败,她会无家可归,成为范柳原的情妇,但,上苍也许是同情这个可怜的女人,让她借着这个机会,一举坐上了富翁太太的宝座,这个故事的收场时白流苏理想中的圆满,但更多的却是空荡荡的惆怅,因为,她虽然得到了物质上的保障,但却丢失了自我。
在《金锁记》里曹七巧,我想有很多人都会同情她,但在同情她的同时又无法去理解她所做的一切,其实她这一生够悲哀的,她生在一个小老板家,但在哪个封建年代,女儿也只不过是一个物质交换的筹码,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为了金钱,她的兄长把她嫁给了姜公馆生着痨病的二少爷做偏房,从这一刻开始,在没有等到爱来临的曹七巧在金钱与爱情之间做着痛苦的选择,过着悲剧的生活,曹七巧也就成为金钱婚姻,封建等级观念,伦理道德的牺牲品,可悲的是她也用着同样的方法,想锁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她笔试自己性无能的丈夫,爱着健硕的小叔,但却遭拒,所以她得不到真正的爱情,便更加疯狂追逐黄金之梦,她为钱而舍情,身心煎熬而变态,她把钱作为报复不公平命运的利器,唬跑了情人,毒杀了媳妇,离间了女儿的爱,一级一级走进了没有光的暗处,但她也痛苦的挣扎,她也有爱,她深爱着自己的小叔子,她渴望用等价的爱换取他的爱,哪怕比她的还少,只要有一点,她也好过些,可是身份的特殊却不允许,在封建社会绝不允许乱伦的,小叔子在外嫖也不要七巧,因为他怕背负乱伦的罪名,七巧只能无奈,不住的压抑自己的情感,等到小叔子回头时,她早已被金钱逼的无法去爱,她的思想只有钱,她要守住她的钱,只有钱才是可以依靠的,他不相信任何男人,除了自己的儿子,当然她的灵魂已扭曲了,精神开始麻木,后来的她开始刻薄,让人厌恶,她在报复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但她却选错了方式,她给身边的人无限的痛苦,也许在她的意识里面并没有想要报复自己的一双儿女,但也就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牺牲品,他们的幸福就断在她手上,她是他们一切悲剧的根源,尤其是女儿长安,一段美好婚姻就被她活活拆散了,挑唆自己的女儿吸食鸦片,最终成为另一个曹七巧。
我们同情长安,但我更同情七巧,她所有的痛苦怎会比长安少呢?她也有爱,但有有爱却不能爱,小说结尾写着“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也揭露出七巧的故事并非只发生在她一人身上,像她这样被金钱、伦理道德、封建观念迫害的人有启会是她一个,她只是一个代表而已。
张爱玲以一种非常态的角度,颠覆了传统,还原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对女性形象生存境遇的叙写中,赞赏了她们在苦难中坚强下来的那股用气和力量,同时也强调了人生应该负重,她告诉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生活的沉重,要勇于寻找真正的自我,守护自我精神家园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