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中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本试题卷共4页,共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在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社会复杂化常常被提及。

早期复杂社会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类社会群体内部出现了制度化的不平等.二是社会群体之间有了等级分化、主从关系。

仰韶文化历时约两千年,其社会形态也经历了从简单的平等社会到复杂社会的转变。

作为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址.半坡村的发掘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村庄。

考古发掘表明.仰韶早期半坡文化的聚落形态表现出氏族社会的特征,迄今已知所有的居址和墓地都显示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较为平等的简单社会形态。

社会并没有出现明显分化。

到了仰韶中期的庙底沟类型.社会分化逐渐凸显,聚落社会内部越来越分化,与其他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融合也越来越密切。

大聚落、大型公共建筑、缺少奢侈品的大墓,构成了庙底沟社会复杂化过程的显著特点,也体现了与中国其他主要史前文化区的不同。

仰韶文化后期,在经历了庙底沟时期强劲的发展之后,仰韶文化出现了衰落迹象,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东方的大汶口文化从两个方向分别进入中原腹地,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呈现出一种衰落趋势。

由于受环境限制和文化中保守因素的束缚.当太湖地区已经进入古国文明阶段时。

仰韶文化分布区仍处于文明前夜•成为被周边文化影响的区域。

从社会复杂化的角度看。

从距今6000年开始,仰韶文化图内的社会分化日渐明显,即从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的过渡时期.数次重大遗址的发掘证实.这一时期大小聚落内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都逐步向小型化分解。

由从前规模较大的氏族等大集体转变为家族或大家庭等较小群体.半坡类型时期.无论是西安半坡遗址,还是宝鸡北首岭聚落遗址.都表现出向心的凝聚式的聚落形态.反映的是平等的社会形态:而到了庙底沟类型时期,聚落中出现了建筑工艺很高的特大型房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分化。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青海省湟中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青海省湟中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年轻人,抓了一只老鼠,卖给药铺,他得到了一枚铜币。

走过花园,听花匠们说口渴,于是他用这枚铜币买了一点糖浆,和着水送给花匠们喝。

花匠们喝了水,一人送他一束花,他到集市卖掉这些花,得到了八个铜币。

一天,风雨交加,果园里到处都是被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

年轻人对园丁说:“我把果园打扫干净,你把这些断枝落叶送给我。

”园丁很高兴:“可以,你都拿去吧!”年轻人用八个铜币买了一些糖果,分给一群小孩,小孩们帮他把残枝败叶捡拾一空。

年轻人又去找皇家厨工说有一堆柴想卖给他们,厨工付了16个铜币买走了这堆柴火。

年轻人用16个铜币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摆了个茶水摊,因为附近有500个割草工人要喝水。

不久,一个路过喝水的商人告诉他:“明天有个马贩子带400匹马进城。

”听了商人的话,年轻人想了一会,对割草工人说:“今天我不收钱了,请你们每人给我一捆草,行吗?”工人们很慷慨地说:“行啊!”这样,年轻人有了500捆草。

第二天,马贩子来了要买饲料,便出了1000个铜币买下了年轻人的500捆草。

几年后,年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有舍有得舍得,舍得,无舍怎得!古语云,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世界上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事。

昙花一现就是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昙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它只开放在夜间,而且花期十分短暂,也许你精心养一盆昙花,需要好好多年才开一次,但是这都是值得的不是么!有些事物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而付出的多少恰恰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只有舍得付出才有回报。

如今学习是一门精美的艺术,也可以说是痛苦的奋斗。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诱饵,它引诱高中生学会了娱乐,而且有人对此非常痴迷,但是如果不放下着诱人的“美食”你的前途将会“前途无量“,所以舍下那些娱乐吧,那样你会得到美好的前途。

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1.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确?A. 这款保养品的效果极佳,才刚上市,名声便不径而走B. 实验已接近完成,却因一时疏忽而功亏一篑,令人惋惜C. 废寝忘食地苦练后,他的演出果然不同反响,赢得满堂喝采D. 昏睡中的乘客面对电车突如奇来的警铃声,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确”,考生应结合语境来分析字形的正误。

本题中,A项,“这款保养品的效果极佳,才刚上市,名声便不径而走”中“径”应为“胫”,“不胫而走”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的散播,“胫”指小腿。

C项,“废寝忘食地苦练后,他的演出果然不同反响,赢得满堂喝采”中,“反”应为“凡”,“不同凡响”指原指歌唱演奏十分出色,后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言谈议论不同一般,十分出色。

“采”应为“彩”,“满堂喝彩”指做某事获得了很多人(在座宾客)大声叫好,齐声喝彩。

D项,“昏睡中的乘客面对电车突如奇来的警铃声,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奇”应为“其”,“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故选B项。

2.“写诗就像在帮□□造字,把每个当下拉住,所以回看旧作我感到不后悔,很庆幸把年轻的心情都留下来!”根据文意,句中□□处填入下列何者最恰当?A. 文学B. 世界C. 知音D. 时间【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科参考答案201810选择题(17题5分,其余每题3分)1.A试题分析:“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此题“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强加因果。

2.C试题分析:“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C混淆逻辑范围。

3.B试题分析:“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可以看出,从“有”外去寻找“无”的诗意之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选项B曲解文意。

4. B【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

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关注细节,明确主旨,分析手法,结合内容做出准确判断。

B项,“事件是不真实的”理解错误。

这句话的是意思是史书记载的多是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史书中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和趣味,感悟不到历史永远前行而不可逆转的形势。

青海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青海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青海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

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

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

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

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

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寂寂无闻推陈出新细微汇合B . 鲜为人知推陈出新式徽融合C . 寂寂无闻革故鼎新细微汇合D . 鲜为人知革故鼎新式微融合(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B . 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 . 当代青年人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传统文化D .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不断创新和关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 .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 分,计60分。

1-7只有一个选项正确,8-10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正确。

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

请把选项填到答题框中。

)1..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裁判们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B.研究“玉兔”号从“嫦娥”的怀抱中“走”出来,即两器分离过程中“玉兔”一连串技术含量极高的“慢动作”时不能把“玉兔”看成质点C.质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体,其体积比分子还小D.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 B.桥 C.人 D.地面3.有一座矩形底座的纪念碑,底座尺寸的长为4m,宽为3m,某同学从底座的一角开始绕底座走了一圈半,则关于他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7m、7mB. 7m、21mC. 5m、21mD. 21m、21m4.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位移、平均速率、加速度B.质量、加速度、平均速率C.瞬时速度、位移、速度变化量 D.平均速度、路程、时间5.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A.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与规定正方向无关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0 m6.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化慢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因受空气阻力的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运动D.从树下落下的落叶,因受空气阻力的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8.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m/s,经过10s速度的大小变为20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0.8m/s2B.1.4m/s2C.2.0m/s2D.2.6m/s2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24t+3t2)m,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是()A.24m/sB.6m/sC.6m/s2D.3m/s210.在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班级:姓名:得分:请把选择题选项填到下面框中。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本试卷共有两大题,满分100分。

答题时将答案全部填到答题卡上,收卷时只收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Cl—35.5 Na-23 K-3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加热圆底烧瓶时必须垫石棉网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的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应放回原瓶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当某实验没有准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B.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C.胶头滴管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D.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4.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 A.蒸馏B.蒸发 C.过滤D.搅拌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6、下列四种化学操作名称从左到右分别是()A.过滤、蒸发、蒸馏、分液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 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7.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D.烧杯8、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直接蒸干D.称量NaOH,称量物放在小烧杯中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10.提10.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1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了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与贾环。

弟弟贾环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嫉妒但表面又对他十分惧怕,按古代宗法制的规则,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贾宝玉长的俊美,性格乖巧,深的贾母喜爱。

B.贾环性格阴暗狡邪。

C.贾宝玉年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王氏所生,贾环是侧室之子。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4.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A.实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C.设立中外朝制度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摇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7.某电视剧呈现了如下情节:某地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推荐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

推荐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

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

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

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

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

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
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
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
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
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
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
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
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
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
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
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
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
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
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
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
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
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
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

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
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1. 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
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 《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
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 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
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
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
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 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
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
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 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
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
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 “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