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六年级上册《到周边去看看》教案3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周边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周边环境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环境的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周边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的方法。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周边环境观察,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景物、人物、设施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周边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保护周边环境的建议。
第二章:探索周边的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周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自然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周边自然资源的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资源。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认识周边的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边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对人文景观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人文景观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周边人文景观的种类和特点。
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传承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人文景观,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参观体验,分享对人文景观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文景观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提出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第四章:探索周边的社区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边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居民生活。
培养学生对社区生活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周边社区的生活环境和设施。
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
社区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周边社区的观察,了解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居民生活。
品德与社会到周边去看看教案设计
品德与社会——周边去看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关注周边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3. 关心社会,关注周边环境4. 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周边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品德教育。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教育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关注。
2. 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周边环境。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4. 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品德教育。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关注程度。
3. 学生在与人交往、合作中的表现。
4. 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4. 视频:相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环境的视频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关注。
2. 第二课时:讲解我国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周边环境。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品德教育。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到周边去看看》 教学设计 公开课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材分析】《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的第1课。
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
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世界对于亚洲,或许道听途说过一些,大概了解一些,但是又不是很了解,很系统,属于似懂非懂吧。
能精彩尽量精彩,让我要传授的知识贴近学生内心,让知识本身说话,让知识发光,吸引学生的眼球。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
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国名来历,不同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认识周边国家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文化与物产、文化与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体会与邻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 1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_20
《到周边看看》教案设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
难点: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相关国家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材料。
学生准备:调查自己喜爱的国家的相关资料及生活习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大家都知道,我国疆域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在我国周边有很多国家是我们的邻居,那么大家知道这些国家具体是谁?他们各自都有哪些不同于别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周边去看看吧!板书1、到周边去看看活动一我们的左邻右舍1、想一想我国周边都有哪些国家呢?学生每人说一个教师加克什米尔问题(放大镜)教师小结后过渡2、找一找看书p84页在书上标出和我国接壤的国家(14个)(超链接)学生看图读并补充师解释锡金国的问题(聚光灯)过渡:另外泰国和新加坡虽然和我国没有直接相邻,但他们也是我们周边国家,我们和他们有着较密切的交往。
写一写:在图下空白处写出和我国隔海相望及周边的其它国家的名称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总结3、读一读(计时器)3分钟组内自学85、86页内容,最后在下发表格内填好,以备展示时使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在书上画出来新加坡、印度、蒙古等国国名的含义。
*你从这些国家的国名或别称中发现了什么?*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再根据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分别为这些国家起个别名。
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台)填一填:别称国名特征我们的命名日本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泰国活动二: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1、学生速读教材87---89页,印泰韩越2、下列国家都有哪些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思维轴(图片国名旅游宣传片)按图片分别找学生简单介绍各国,同时教师补充并提问日本和我国的相似文化习俗,后补充印度图片、视频,最后拓展俄罗斯(视频)分一分(拖拽)根据图片分别说出是哪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日本----- 住木屋吃生鱼片穿和服印度----- 穿纱丽吃手抓饭跳印度舞连一连(书写笔)泰国图片朝鲜/韩国图片越南图片印度尼西亚图片阿富汗图片3、通过了解到的周边国家的文化习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多元化、多样性、相互融合教师小结过渡活动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我们探讨过的那些国家中还有哪些文化习俗与我们国家有相似的地方吗?出示对比图片课后思考为什么那些国家中还有那么多文化习俗与我们国家有相似的地方吗?(这是我们与周边国家世代交往而形成的,那我们国家是怎样同周边国家交往的呢,这是我们下节课探讨的内容)结束: 谈这节课的收获。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周边环境的特点2. 环境保护的方法3. 关爱环境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周边环境的特点,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环境保护任务。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边环境,发现环境问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实际行动。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品德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环境。
2.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有哪些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周边环境的特点,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公共设施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周边环境?三、分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实际行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环境保护任务,如清理周边环境的垃圾、保护绿化等。
2. 学生分组行动,共同完成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你们通过这次课程,有什么收获和感悟?3. 学生分享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力。
2. 课后收集学生对周边环境的改善建议,评估其思考和实践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1. 周边环境的文化特色2.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性3. 作为小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七、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周边环境的文化特色。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到周边去看看》 教学设计 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爱国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
2.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
2.难点:对于一些具体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运用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周边国家和地区。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风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准备课堂讲义和学生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边国家和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运用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所负责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并制作成PPT进行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到周边去看看》 说课稿 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到周边去看看》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联系,提高他们对我国周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对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了解他们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全球意识,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
难点:对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等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我国的周边环境。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互相学习和补充。
4.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深入了解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等特点。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6.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第1课《我们的家乡》2. 第五册第2课《家乡的习俗》3. 第五册第3课《家乡的物产》4. 第五册第4课《家乡的风景名胜》5. 第五册第5课《家乡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
2. 难点: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景名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
2. 第1-2课时:学习第五册第1课《我们的家乡》,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
3. 第3-4课时:学习第五册第2课《家乡的习俗》,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
4. 第5-6课时:学习第五册第3课《家乡的物产》,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和经济发展。
5. 第7-8课时:学习第五册第4课《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解家乡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6. 第9-10课时:学习第五册第5课《家乡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7. 课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家乡的魅力。
8.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 1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_0
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系。
2、能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认识了周边的邻国后,大家对这些国家非常感兴趣,你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组,自主展开实践活动,我们还共同制定了实践活动的要求(课件出示要求)2、那老师采访一下你们,这一周你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呀?(我们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上网搜集资料,还把资料进行了整理,我们不只做了幻灯片,我们还到超市的食品柜台去参观了),那你们做的这些工作,是全体参与的吗?好,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今天,老师就把讲台让给大家,请同学们把前一阶段活动开展的情况做以展示,汇报,让我们一起了解我们周边国家“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
(出示题目)3、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展板,各小组展示结束后,可以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贴在展板上,课下咱们请全校同学参观、和咱们一块来分享收获。
(二)小组汇报展示活动一:“文化习俗”大家谈1、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文化习俗”大家谈,我们继续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
请大家看清楚我们的评比规则。
(学生默读)2、那哪个组先来?(扶着同学肩膀说)诶,在他们开始汇报之前,老师要提醒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倾听,看看他们都说了这个国家哪些方面的文化习俗。
好,现在开始小组汇报。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回答得也好。
从这些相似之处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对外交流和友好合作是源远流长的,正因为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不断交流,所以才会出现日本在文化习俗、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师:而且,你们也给其它小组提了一个醒: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可以从服饰、饮食、艺术、历史多个途径拓宽视野。
那么其他小组,你们一定也想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吧,哪一个组接着来?教师小结:你们小组利用实物和视频介绍韩国泡菜,让我们大开眼界,食欲大增啊,而且,你们搜集的关于韩国的礼仪,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爱邻居的感觉,激励学生了解他们对邻国的兴趣。
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教科书来收集和整理信息,并总结摘要中的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了解和了解中国的主要国家及其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例如,一些亚洲国家对东方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邻国和我们的国家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及其历史起源和地区环境之间的关系。
知道我们和邻国友好交流,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学习分析学生从心理特征和认知的角度,六年级孩子都知道和认识我们的国家和周边的主要国家。
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要求强烈的欲望,能够进入积极的心态,情绪容易被激发。
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和文化积累远远不够,而且不同学生在学习基本和学习的个性上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部分学生往往是教室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积极参与习惯和重点学习能力。
以防万一课堂教学不活泼活泼,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他们需要更亲密,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上,农村小学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大多数中国和邻国的学生只限于报纸,书籍和电视节目,他们对相关知识还比较缺乏。
通过分析学生的混乱和障碍,我们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文知识,学生对邻国的兴趣仅限于这些国家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及一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还有文化多样性,文化和财产,文化和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以及与邻国友好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缺乏进一步意识和探索的其他方面。
这要求教室的老师尽可能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因此,本课为上述分析,确定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了解中国周围的主要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教学难点是学习文化与财产,文化和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与邻国友好交流的重要性。
考虑到学生的现实,为了突破困难和困难,让学生有情绪,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故事,玩游戏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互动,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41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
中,我们又将收成些什么呢?板书设计我们的左邻右舍与国家的地域特点有联系生活习俗与国家的宗教信仰有联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亚洲与国家的历史进展有联系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相同的文化习俗第四部分:漫游世界课题到周边去看看教学内容2、“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3、“与邻居的交往”课前部分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能够借助资料、事实,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活适应、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明白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同进展。
通过比较发觉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教学重点明白和认识我国周边的要紧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教学难点明白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谐相处、共同进展。
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伙儿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3、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适应吗?4、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处能够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进展。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启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邻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推动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三巩固提高新闻调查。
(1)通过课前收看的电视新闻,说说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4)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
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在生活中感受和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纽带关系四习题设计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板书设计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到周边区看看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周边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和保护周边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周边环境的概念。
2. 周边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周边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的周边环境。
2. 学生调查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周边环境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周边环境。
2. 新课导入:介绍周边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的周边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城市、乡村、公园等。
4. 学生调查:让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了解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第二章:探索周边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边的自然资源。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周边自然资源的概念。
2. 周边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的周边自然资源。
2. 学生调查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周边自然资源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周边自然资源。
2. 新课导入:介绍周边自然资源的定义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的周边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如森林、水源、矿产等。
4. 学生调查:让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周边自然资源,了解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了解周边的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边的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热爱和传承人文景观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周边人文景观的概念。
2. 周边人文景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和传承人文景观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的周边人文景观。
品德与社会到周边去看看教案设计
品德与社会——周边去看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周边的环境和资源,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德。
二、教学内容:1. 周边的自然环境: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周边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3. 周边的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4. 周边的人际关系:与邻居、游客、当地居民的相处之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周边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周边的人际关系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相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周边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名胜古迹,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周边的自然环境:介绍山脉、河流、气候等特征。
3. 讲解周边的人文环境:介绍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4. 讲解周边的资源利用与保护:分析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讲解周边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邻居、游客、当地居民的关系。
6. 案例分析:分析周边的人际关系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相处。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周边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名胜古迹,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9.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周边看看的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报告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和分析深度。
3. 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模拟社交场景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交际技巧。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周边环境的新认识和对课程的建议。
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
一、教案名称: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环境,认识到社区是我们的生活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环境的感情。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社区中的不同人群交往,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社区环境。
2. 培养学生学会与社区中的人交往,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区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在与社区人群交往中的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品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社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调查社区环境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社区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环境,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社区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社区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社区的认识,以及社区中的人和事。
4. 调查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社区环境调查,了解社区的环保情况。
5. 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共同讨论社区环境的改善措施。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要关爱社区环境,尊重社区中的人。
二、教案名称:到周边去看看小学品德教案第二章:探索周边的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感受周边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周边环境,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学会与周边环境互动,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在与周边环境互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探索周边环境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周边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环境,激发学生对周边的兴趣。
《到周边去看看》教案3
《到周边去看看》教案教材分析:《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的第1课。
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弘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
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教学目标: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理念: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
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地球村里的邻居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