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气水热液矿床总论
第五章 热液矿床总论-2(2006)
二、交代作用与交代矿床 1.交代作用 系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矿液与围岩发 生化学反应或置换作用,而矿质的聚集的作用。 ——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交代矿床。 ※表现为由一个原生的矿物集合体,向一组更稳定 的新矿物的转变。 2.交代方式 可分三种形式:扩散、滲滤、选择交代作用
(1)扩散交代作用:交代作用中组份的移动系通过停滞的粒 间溶液,以分子或离子扩散方式缓慢地迚行的作用。 引起原因:组份的浓度差(浓度梯度),扩散作用总是从 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迚行。一般扩散交代作用的效应半 径为数十米。 (2)滲滤交代作用:交代作用中组份的移动是靠溶液流动迚 行的。 引起原因:借助于流经岩石裂隙中的溶液迚行的,溶液流 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压力差;一般波及范围较大。 ※(3)选择交代作用:交代过程对岩石(层)选择性的交代 作用。
充填脉中矿物的生 长情况 1-脉壁;
2-石英晶体;
3-闪锌矿; 4-紫水晶; 5-晶洞
2.矿床基本特征 (1) 矿体的形状决定于容矿空隙的形状,一般多为脉 状,与围岩的界线清楚; (2) 矿体中矿物沉淀的顺序通常从孔隙均两壁向里面 生长,其最发育的晶面指向热液供应的方向; (3)充填作用形成的矿石,常具有一些典型的构造, 如;梳状构造、晶簇构造、对称带状构造、角砾状 构造及同心圆状构造等;它们可作为识别充填矿 床的标志。 (4) 形成较浅,围岩蚀变对称、较弱。
第五章 热液矿床概论
第五章热液矿床概论(气水)热液指形成于地壳一定深度的,具有一定的温度(500-50℃)、压力的气液两相体系,称为气水热液,简称热液。
气水热液组成:以水为主,含挥发组份(H2O、F、Cl、B、S、P等),并经常含有各种成矿组份,故又称之为含矿(气水)热液。
当含矿气水热液在一定的地质构造中移动时,由于温度、压力和组份浓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平衡遭到破坏,其中的成矿物质通过充填或交代作用,发生沉淀、聚集,以致形成矿床,这类矿床称为(气水)热液矿床。
①成矿晚于围岩,属于后生矿床。
②成矿温度400℃-50℃之间,少数可达500℃或更高,成矿深度变化较大。
③构造对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它既是气水热液运移的通道,又是成矿组分沉淀的场所。
④气水热液矿床往往都发育有较强烈的围岩蚀变。
⑤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
⑥矿石组份:构成矿床的金属矿物以金属硫化物(Cu、Mo、Pb、Zn、Hg、Sb、Ag)为主,另外有部分金属氧化物和含氧盐(W、Sn、U……)。
⑦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有时也呈似层状。
⑧矿石组构:具充填和交代形成的结构构造,如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块状构造,胶状、侵蚀、残余、骸晶结构等。
含矿热液的种类岩浆成因热液变质成因热液建造水大气水热液幔源初生水热液1. 岩浆成因热液岩浆成因热液指在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水从岩浆中分出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温度和压力的降低。
岩浆成因热液中常含有H2S、HCI、HF、SO2、CO、CO2、H2、N2等挥发组分,故具有很强的形成金属络合物并使其迁移活动的能力。
此外有高盐度、富K+的特征。
人们不可能直接得到岩浆水,但通过氢-氧同位素的计算可以确定岩浆水的参与:岩浆成因热液:δ18O:+6~+9‰,δD:-48~-80‰2 .变质成因热液指岩石在进化变质作用过程中(增温增压)所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岩石遭受进化变质作用时,总伴随着矿物的脱水反应,而且脱水同变质的强度成正比。
第五章 热液矿床概论
4. 大气水热液(meteoric fluid)
第 一 节 含 矿 热 液 的 种 类 与 来 源
东太平洋北纬21°所进行的海底调查中发现海底 热水活动正在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 冲绳海槽和西南太平洋发现类似的海底成矿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几百个正在活动的海底喷流热卤水 池。 大量的岩浆岩及其相关流体的氢、氧同位研究表 明,在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早期成矿以岩浆流体 为主 ,但中晚期通常有不同比例的大气水的混入, 即使是发育于斑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斑岩型铜矿也 都显示成矿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甚至在一些热 液矿床中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
热液矿床概念、形成物理化学条件
第 五 章 热 液 矿 床 概 论
传统上一般认为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不超过 6~8Km,但
– 20世纪80、90年代在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11km 深度的裂隙中发现了含矿热液,在德国巴伐利亚KTB 超深钻9.1km深度上发现了丰富的含矿卤水。 – Barnicoat等(1991)研究了西澳大利亚南克劳斯省 产于角闪岩相和低麻粒岩相区的2个热液金矿床,发 现其成矿温度分别可达500~550 ℃和740℃。 – Groves等(1992,1993)研究认为,从次绿片岩相 到麻粒岩相的变质岩中都有热液脉状金矿产出,反映 至少在15km以上的地壳剖面中,在不同的垂向深度 上可连续形成金矿,成矿温度变化在180~700℃之间, 成矿压力最高可达5×108P来 源
前述的各种来源的热液均可把地壳岩石中的成 矿物质活化出来,并使之迁移、富集成矿。热 液沿围岩的裂隙、孔隙渗滤、运移时,可以与 围岩中组分发生反应,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水岩 反应。通过水-岩反应,一部分物质溶解,使热 液中金属组分含量升高,并使围岩中原有金属 元素的含量减小。 – 例如:江西德兴铜矿,远离矿体的九岭群中 元古界火山-沉积岩系平均含铜55×10-6;紧 邻矿化-蚀变带的外围有一环形含铜量低值区, 宽2~5 km,平均含铜40×10-6;而在矿化蚀 变带中含铜在(100~1000)×10-6以上,矿 化蚀变带中的铜有一部分来自铜元素降低的 围岩。在成矿物质从围岩滤出的过程中,围 岩可发生或强或弱的变化。
汽水热液矿床总论2
2、蚀变形成的岩石
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矽卡岩化、青磐岩化 3、特征性交代元素 钾化、钠化、硅化、碳酸盐化
五、气水热液矿床的围岩蚀变
(三) 围岩蚀变的影响因素
原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围岩的性质
酸性火成岩--绿泥石化、青盘岩化、黄铁矿化
碳酸盐岩--矽卡岩化
页岩、板岩--电气石化
热液的化学成分、浓度、pH值、Eh值 热液的温度、压力 蚀变作用时间、围岩与矿体的距离 裂隙发育程度
五、气水热液矿床的围岩蚀变
(四) 围岩蚀变研究的主要内容
确定围岩蚀变的类型
围岩蚀变的分带性(水平、垂直)及其与矿化
的时空对应关系
矿化阶段与矿化强度对围岩蚀变的影响 建立围岩蚀变模式
(五) 常见的围岩蚀变类型
包裹体是矿物形成过程中被捕获的成矿介质
均一法(透明矿物)--均一温度--成矿温度的下限
爆裂法(透明或不透明矿物)—爆裂温度—成矿温度的 上限
3、同位素测温法
(二)成矿压力(成矿深度)的测定 1、地质法(定性)
(1)岩浆热液矿床常与相关岩浆岩的深度相一致 (2)矿床地质特征(与矿有关脉岩深度相、矿体延深、矿石矿物组 成、矿石组构等) (3)计算剥蚀深度和上覆岩层厚度—恢复成矿深度
相关矿产:Au、Cu、Pb、Zn、Mo、Bi等中低温硫化物矿床;
萤石、刚玉、红柱石
五、气水热液矿床的围岩蚀变
(六)围岩蚀变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有利于研究矿床成因,丰富和发展成矿理论
了解成矿热液的可能成分和性质; 分析成矿热液的搬运形式; 了解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矿物沉淀的原因
找矿意义—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关矿产:W、Sn、Bi、Mo、Be、Li、Nb、Ta
矿床学课件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
THANKSBiblioteka 形成条件与过程形成条件
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需要具备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以及含矿的岩石和良好 的围岩条件。同时,还需要有充足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热水溶液的流动。
形成过程
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通常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渗滤交代阶段、充填交代阶段、 热液成矿阶段和表生改造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矿作用和矿物组合。
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与地球动力学、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等密切相关,研究有助于 深入了解地球内部过程。
气水热液矿床中常伴有贵金属、稀有金属等高价值矿产,其研究对于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与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气水热液矿床的 形成机制、成矿规律等方面进 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
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与方法在 气水热液矿床研究中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了找矿成功率。
矿床学课件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
目录 Contents
• 气水热液矿床概述 • 气水热液的性质与来源 • 气水热液矿床实例 • 气水热液矿床研究意义与展望
01
气水热液矿床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气水热液矿床是指由气水热液( 即来自地下的热水溶液)在岩石 的裂隙或洞穴中沉淀而形成的矿 床。
特征
气水热液矿床通常具有较窄的矿 化范围,矿体形态多样,矿石品 位变化较大,矿物组成复杂,常 伴有围岩蚀变现象。
形成机理
气水热液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构造活 动等。这些过程可以导致地下水加热并产生流动,携带溶解 的矿物质迁移到有利成矿的构造中,最终在适当的条件下沉 淀成矿。
热液活动与成矿作用
热液活动
矿床学课件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共61页
(1)超高温(T>400℃)时,H2S发生分解; T>1500℃时,则全部分解为气体分子 H2S = 2H2+S2 随着温度下降,H2和S2 结合成H2S。
(2)高温热液阶段(T=300-400℃),未分解 的H2S以中性分子存在,很少形成硫化物,或只 形成低硫的硫化物如磁黄铁矿(FeS)、毒砂 (FeAsS)、辉钼矿(MoS)等。
21
三、气水热液的运移
13
3)氧—— O2
主要是氧化作用。氧的状态随空间不同而发生改变 (1)在深部,气水热液中含氧较少,有利于形成硫
化物和元素低价离子的化合物; (2)在浅部,气水热液中游离氧浓度增加,形成高
价元素离子的氧化物和硫酸盐矿物。
有些元素具有显著亲氧性,如铀和钨等,在自然条件下并 不形成硫化物,直到热液中足够的氧离子浓度才沉淀。有 些元素如金、银、铋等在热液中又不能形成氧化物,在还 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元素沉淀。
3
2、含矿气水热液
含矿气水热液是指含有用组分的气水热液,简 称含矿热液。
3、气水/气化热液矿床
在地壳岩石中由各种来源的含矿气水热液通 过交代、充填等作用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气水 热液矿床,又称气化热液矿床。
4
二、矿床特征
1、矿床产于已固化的岩石中,即成矿晚于 围岩,属于后生矿床;
2、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 有时也呈似层状;
12
(3)中温热液阶段(T=300-200℃),H2S在 弱碱—碱性环境易分解成离子状态 H2S——HS-+H+ HS-——S2-+H+ 可形成高硫的硫化物如黄铁矿、胶黄铁矿等。
(4)低温热液阶段(T<200℃),SO42- 可形 成硫酸盐矿物如石膏、重晶石等。 随着温度下降,H2S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故 在低温-中温阶段易于形成大量的硫化物堆积沉淀。
05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
地下热卤水的形成关键在于地下水如何形成含矿的热液,形成的方式可能有多种多样:
① 流经含蒸发盐类的地层,溶解盐类使本身的含盐度增高。(35%)。
② 从围岩、矿源层、先期已形成的矿床中获取成矿物质,地下水的温度越高摄取的成矿物质越多。
③ 与其它含矿热液混合。
促使成矿物质从地下水含矿热液中沉淀的因素:
④ 气水热液作用于围岩时,常发生交代作用,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产生各种类型的围岩蚀变,因此气水热液矿床往往都发育有较强烈的围岩蚀变。围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气水热液的成分及成矿的方式影响也很大。矿床形成方式以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为主。
⑤ 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
⑥ 构成矿床的金属矿物以金属硫化物为主(Cu、Mo、Pb、Zn、Hg、Sb、Ag)另外有部分金属氧化物和含氧盐(W、Sn、U……)
形成火山熔浆的上地幔或深部地壳。
上升运移过程中从围岩中萃取。
二、地下水热液
地下水向下渗透时,温度可升高至200℃~300℃。使其升温的因素很多,如地热梯度,岩浆烘烤,放射性元素蜕变,等。这种加热了的地下水在环境过程中从围岩矿源层或早先形成的矿床中溶解出大量成矿物质,形成地下水含矿热液。(地下热卤水),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下渗面形成。根据研究推测,含矿的地下热卤水,从中沉淀出矿物后,可重新加入到下渗水流中,形成循环热流(图)。
三、变质热液
(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含矿热液)
主要是指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升高,原岩中的粒间水以及矿物的结晶水,层间水等从母体中析出,成为变质水。
矿质+变质水→含矿变质热液:(在析出的过程中,将母岩中的成矿物质带出。在流动过程中溶解围岩中的成矿物质,使本身的含矿性增高。深部成矿物质的加入)
06气水溶液概述fqh
床 学 第五章
气水热液矿床概述
1
一、气水热液及其在成矿作用 中的意义
“气水热液”是指在一定深度下形成的,具 有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力的气态和液态的溶液。 成分以H2O为主,并含有氟、氯、溴、硼、 硫、碳等多种挥发成分,以及W、Sn、Mn、 Nb、Ta、TR、Cu、Pb、Zn、Ag、Au、Hg 等成矿元素。 因其成分以H2O为主,并主要呈液态,故 称为气水热液或简称为热液。
30
3.pH值的变化
温度、压力的变化或外来物质的加入,都可 引起溶液pH值的改变。许多络合物或易溶的化 合物,只能在溶液的一定pH值范围内才是稳定 的,当pH值超过这个范围时,就会引起这些化 合物的分解和沉淀。例如由[UO2(CO3)3]4-络阴离 子组成的络合物,当溶液PH值为7.2,即近于中 性溶液时,溶解度最大。当溶液的pH值大于或 小于这个数值时,它的溶解度会很快减小,产生 分解和铀矿物的沉淀。
PbS+2H20=Pb(OH)2+H2S
ZnS十2H20=Zn(OH)2十H2S PbS+4NaCI=4Na+[PbCl4]2-+S2- 12NaCl+Fe2O3+3SiO2= 3NaSiO3+2Na3FeCl6 当温度升高时,上式反应向右进行,降低时, 则反应向左进行。
29
2.压力的降低
压力的降低会影响热液中溶质的溶解 度。压力降低引起热液产生“沸腾”作用, 将增加溶液的浓度。但更重要的是能使挥 发组分从溶液中析出,HF、HCI、H20等的 减少,使剩余溶液的碱性增高,而搬运金 属的能力则降低。压力的降低能促使某些 含挥发份化合物的分解,结果导致矿质的 沉淀。
9
3.海水热液
由下渗的海水形成,主要产生在海洋环境。 在大陆的边缘及海洋的岛屿地区,也有下渗的海 水,但常与地下水相混合。在海洋底部,海水可 沿裂隙,构造变动带下渗到地壳的深部,在地下 热能的影响下受热形成热液环流,并可从流经的 围兴中萃取成矿物质,然后通过断裂、火山口或 爆破带,再流人海中,与海水作用形成火山一沉 积矿床。在海洋扩张中心、火山岛弧、海洋岛屿 和大陆边缘地区,这种下渗海水对于成矿作用有 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
成矿流体盐度和密度测试;
成矿流体pH值、Eh值、fO、fs分析; 成矿过程模拟;
思考如下问题:
1、热液中卤族元素、硫、二氧化碳等挥发组分的性状及其对成 矿元素迁移和沉淀有何影响? 2、金属元素在热液中可能的迁移形式有哪些?各需何种条件? 3、导致热液中成矿元素沉淀成矿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充填矿床常具有哪些识别特征? 5、交代矿床常具有哪些识别特征? 6、交代作用有何特点? 7、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成矿有何重要影响? 8、何谓围岩蚀变?研究围岩蚀变有何意义? 9、划分矿化期、矿化阶段及判别矿物生成顺序的主要标志有哪 些?
第五章 气水热液矿床概论
一、气水热液概念、性质及相关的矿床类型
二、气水热液的类型及其组成特征
三、成矿元素在热液中的迁移方式与影响其沉淀的因素 四、热液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 五、围岩蚀变 六、热液矿床的一般研究方法
一、气水热液概念、性质及相关的矿床类型及工业意义
气水热液的概念:地下形成的含多种挥发组分和成矿元素 的气态或液态水溶液。(简称热液) 气水热液的性质: 1、 气水热液的成分 a、主要成份:H2O(盐度一般为几%—几十%) b、其他挥发组分:HCl、HF、H2S、CO2、B、(As、Sb) c、主要金属元素:K、Na、Ca、Mg, d、常见成矿金属元素: Fe 、Mn、Cu 、 Pb、 Zn 、 W、 Sn 、 Mo、Bi、Sb、Hg、Au、Ag、LC、O、S、Pb、Si、B、H、He、Sr等);
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H-O同位素研究
成矿年代研究
放射性同位素研究(U-Th-Pb法、K-Ar法、Ar-Ar法、Rb-Sr 法、Re-Os法等)
热液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成矿温度和成矿压力测定-矿物温度计和包裹体测温(均一 温度、爆裂温度); 成矿热液(流体)成分测试;
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
最主要的组份—— ——H 1)最主要的组份——H2O 2)基本组份——Na、K、Ca、Mg、Sr、Ba、Al、 基本组份——Na、 ——Na Ca、Mg、Sr、Ba、Al、 Si及 Si及Cl-、F-、SO42-等 溶解气体—— ——H HCl等 3)溶解气体——H2S、CO2、O2、HCl等 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类 4)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类
4
2、含矿气水热液
含矿气水热液是指含有用组分的气水热液, 含矿气水热液是指含有用组分的气水热液,简 含有用组分的气水热液 称含矿热液。 称含矿热液。
气水/ 3、气水/气化热液矿床
在地壳岩石中由各种来源的含矿气水热液通 地壳岩石中由各种来源的含矿气水热液通 由各种来源的含矿气水热液 交代、充填等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等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过交代、充填等作用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气水 热液矿床,又称气化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又称气化热液矿床。
有些元素具有显著亲氧性,如铀和钨等, 有些元素具有显著亲氧性,如铀和钨等,在自然条件下并 不形成硫化物,直到热液中足够的氧离子浓度才沉淀。 不形成硫化物,直到热液中足够的氧离子浓度才沉淀。有 些元素如金、银、铋等在热液中又不能形成氧化物,在还 些元素如金 铋等在热液中又不能形成氧化物, 不能形成氧化物 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元素沉淀。 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元素沉淀。
如岩浆上升到浅部,因压 如岩浆上升到浅部, 力较低而使岩浆分馏, 力较低而使岩浆分馏,水 可呈蒸气状态逸出, 可呈蒸气状态逸出,然后 再聚集成热水溶液; 再聚集成热水溶液;若深 度较大、压力较高, 度较大、压力较高,则岩 浆分馏作用可形成超临界 溶液, 溶液,冷却时直接转变成 热水溶液。 热水溶液。
13
中温热液阶段 T=300-200℃), 液阶段( ),H (3)中温热液阶段(T=300-200℃),H2S在弱 碱—碱性环境易分解成离子状态 碱性环境易分解成离子状态 H2S——HS-+H+ HS HS-——S2-+H+ S 可形成高硫 硫化物如黄铁矿 胶黄铁矿等。 高硫的 如黄铁矿、 可形成高硫的硫化物如黄铁矿、胶黄铁矿等。 低温热液阶段 T<200℃), 热液阶段( ),SO (4)低温热液阶段(T<200℃),SO42- 可形成硫 酸盐矿物如石膏、重晶石等。 酸盐矿物如石膏、重晶石等。 随着温度下降, 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随着温度下降,H2S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故 在低温-中温阶段易于形成大量的硫化物堆积沉淀。 在低温-中温阶段易于形成大量的硫化物堆积沉淀。
5第五章 热液矿床概论
深处形成的岩浆水含量未达到饱和,当岩浆上升到近地表
或在岩浆结晶晚期,当无水硅酸盐矿物部分或大部分结晶以 后,或水热爆发作用打开裂隙时,岩浆气液析出; 若岩浆初始含水量很高,在较深处或在岩浆结晶早期阶段, 即可有岩浆流体相析出; 在岩浆流体析出过程中,H2O、HCl、HF、H2S、SO2、 CO2的相对比值常随时间而有所改变。
含矿热液的种类及来源
岩浆热液来源主要证据
A、时间、空间上一致性; B、成矿专属性; 一定类型热液矿床常与一定类型岩浆岩相关; C、不同类型矿床或矿种常围绕侵入体呈水平或垂 直分带 ; D、矿石与岩浆岩在某些矿物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具
一致性;
含矿热液的种类及来源
■变 质 成 因 热 液
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岩石遭受区域变质时,总伴随矿物的脱水反应,
④构造的控制作用,运移的通道,富集沉淀的主要场所;
⑤成矿物质的来源较复杂,热液、从围岩中萃取; ⑥成矿物质成分(矿物、元素) 呈现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原生分带; ⑦形成的矿床种类多,除铬、金刚石、少数铂族元素(如锇、铱) 矿床外; 热液矿床的经济价值。
含矿热液的种类及来源
根据成因,有五种类型:
1.岩浆成因热液
•成矿物质呈易溶络合物运移
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金属成矿元素主要呈络合物形式搬运。络合物 比简单化合物溶解度大许多倍,可搬运大量成矿物质。
络合物在水溶液中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络阴离子离解能力大小。
[PbCl4]2----Pb2++4ClK=[Pb][Cl]4/[PbCl4] 在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由于热液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造成络合 物稳定性的破坏使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沉淀、析出,温度的降低和pH 值的变化常常对络合物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影响因素: 温度 、pH值 、压力变化、氧化还原作用 与围岩反应、不同来源热液的混合 、水解、沸腾
矿床学06气水热液矿床概论
矿床学06气水热液矿床概论1. 引言气水热液矿床是地质中含有气体、水和热液的矿床。
它们通常形成于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并与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有关。
本文将对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分类、主要特征和勘查方法进行概述。
2. 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是由于地壳中的构造运动,导致岩浆在地下逆浸入,形成熔融岩浆库,同时地下水也因大地构造的运动而发生循环。
当熔融岩浆库和地下水循环相遇时,岩浆迅速冷却,热液形成。
热液含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成矿作用,形成气水热液矿床。
3. 气水热液矿床的分类气水热液矿床可以根据热液的来源、成分和温度进行分类。
3.1 火山喷发型气水热液矿床火山喷发型气水热液矿床是由火山作用引起的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
火山岩浆中的含有丰富的挥发性组分,在火山喷发过程中与地下水相遇,形成热液。
这种类型的矿床常见于火山带。
3.2 岩浆热液型气水热液矿床岩浆热液型气水热液矿床是由岩浆活动引起的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
岩浆通过裂隙和断裂进入地下水系统,形成热液。
这种类型的矿床常见于火山地区和地壳褶皱带。
3.3 地壳深部热液型气水热液矿床地壳深部热液型气水热液矿床是由地壳深部的地热活动引起的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
由于地下深部的高温和高压条件,地下水在地壳深部形成高温高压下的热液。
这种类型的矿床常见于板块构造活跃的地区。
4. 气水热液矿床的主要特征气水热液矿床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由于热液形成的地下条件通常是高温高压,导致矿床中的矿物含量丰富。
•矿物多样性:气水热液矿床中的矿物种类繁多,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以及稀有地球元素矿物。
•成矿作用长时间: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矿物沉积和成矿作用,矿床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
•区域一致性:气水热液矿床常常呈现区域一致性,即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出现多个矿床。
5. 气水热液矿床的勘查方法气水热液矿床的勘查方法包括地质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和物理勘查。
汽水热液矿床各论41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汽水热液矿床各论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谢谢!
41
【矿床学】第五章热液矿床总论(思考题及答案)
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总论(思考题及答案)1.气水热液与含矿气水热液的概念答:“气水热液”简称“热液”,是指形成于一定深度,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主要由“水”和挥发性组分(F、Cl、B、P、S)组成(“气”)的流体,该流体在临界温度以上为气态,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是液态。
含矿热液(ore-bear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也称成矿热液(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是指含有成矿物质的气水热液。
流体包裹体研究以及矿物组合的稳定性热力学计算表明,成矿热液一般具有较大的温度(50~500℃)和盐度(所溶解的所有固体组分的百分含量,<5%~>40%)区间,压力一般为4×106~2.5×108Pa,传统上一般认为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不超过6~8Km。
2.何谓临界温度?水的临界温度是多少?答: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的最高温度叫临界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液体就会沸腾,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越低,越难液化。
水的临界温度约是374℃。
当在临界温度时,恰好还能使水保持液态的那个压力,被称作水的“临界压力”,它大约是标准大气压的218.3倍。
当温度与压力高于上述数值时,就能得到“超临界水”。
与水蒸气相似,它没有固定体积并能充满任何容器。
然而,它的密度远比水蒸气高,事实上是液态水密度的三分之一。
而它最令人惊奇的性质是,它能像液态水一样溶解物质。
CO2的临界温度是31℃,临界压力是72.85标准大气压。
H的临界温度是-204℃,临界压力是12.8标准大气压。
3.含矿热液的来源有几种?如何判断?答:多数研究者认为,自然界中的存在不同来源的气水热液,包括岩浆水、变质水、地层建造水、天水(大气水)以及幔源初生水。
其中,大气水热液(meteoric fluid)包括雨水、湖水、海水、河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
矿床学气液矿床总论
• 4.1.3 热水溶液起源的判断
• 热水溶液的起源极难判断。有人致力于同 位素化学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 组成水的两种元素氢和氧都有一种以上的 稳定同位素。不论什么时候水的状态发生 变化,例如水的蒸发,或者发生了化学反 应,同位素组成就要发生变化,水里的H/D 和δ18O的比值也就改变。由于交换和分馏, 三种水都有特征性的同位素成分。不同类 型水的同位素成分是不同的。
矿床学
中南大学 地质工程专业A方向
第四章
气水热液矿床概论
4.0 简介
• 地质作用会产生热的水质流体,它们的 温度变化大,可以从650℃到50℃。水的 临界温度为374℃,天然的热水溶液因含 有溶质,临界温度估计可以到400℃。
• 如果流体的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则 不论压力多么高,矿质的搬运和沉淀 都是在气相中发生的,这种流体应该 叫气态溶液,或者气化溶液,形成的 矿床叫气成矿床。
• 如果热液中含硫很多,就能形成诸如 [Co(HS)]+、HgS(H2S)2、[Zn(HS)3]-等等硫 氢化物络合物质以及(HgS2)2-、[SbS4]3-、 [MoS4]2-等等硫化物络合物质。
• 在富氯的溶液中,能够形成氯化物络合物 质,如象(CuC13)2-、(SnC16)2-、(SbC16)-、 ZnC12、FeC13、(AgC14)3-等等。溶液中硫 离子的浓度很低时,可以这种方式搬运大 量金属。
• 成矿物质的来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一种方法是利用稳定同位素进行研究。 如S、Pb同位素。
4.4 热水溶液搬运矿质的方式
• ①大多数热液矿床的矿石矿物是硫化物, 它们的共性之一就是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非常低。根据一些实验资料,硫化物的溶 解度一般在n×10-5到n×10-8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总论本章主要讲述气水热液矿床概念、工业意义;含矿气水热液的来源、成分组成、性质;成矿元素在气水热液中的搬运方式及沉淀原因;气水热液的运移、成矿方式;气水热液矿床的围岩蚀变现象;气水热液矿床成矿温压条件测定;气水热液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规律;气水热液矿床的分类等。
为不同类型气水热液矿床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含矿气水热液;气水热液矿床;搬运形式;成矿方式;成矿期次;围岩蚀变;第一节含矿气水热液与气水热液矿床一、基本概念1、含矿气水热液:在一定深度下形成的,主要由水和挥发性组分(F、Cl、S、B、P等)组成的,有一定温度、压力的溶液,称之为气水热液。
如果气水热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成矿物质,则称为含矿气水热液。
由于气水热液主要由水组成,呈液态,故可简称为“热液”。
(1)含矿气水热液由成矿物质(Au、Ag、Cu、Pb、Zn、W、Sn、Mo等)和介质(水、挥发性组份)两部分组成,二者可同源,也可异源;(2)温度600~50℃、压力最多可达几亿Pa。
临界温度以上是气态,降到临界温度以下呈液态(纯水临界温度374℃,如溶有其他物质时,其临界温度可提高到400℃);(3)高温情况下,气、液两相并存,故称之为“气水溶液”或“气-水热液”,中低温情况下(临界温度以下)则呈液态出现,故统称为热水热液或热液。
2、热液矿床:含矿气水热液在一定的地质构造中运移时,由于温度、压力、组分浓度、物理化学条件等发生变化,其中的某些成矿物质通过充填和(或交代)的方式在一些有利的部位发生沉淀、聚集,形成的矿床称为气水热液矿床。
二、气水热液矿床的工业意义气水热液矿床在矿床学领域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1)矿床类型繁多,产有许多专业矿产。
如亲硫组分矿产(W、Sn、Bi、Mo、Cu、Pb、Zn、As、Sb、Be、Hg、Fe)、贵金属和放射性金属矿床(Au、Ag、U等)、稀有和稀土元素矿产(Li、Be、Ga、Ge、In、Cd等)及非金属矿产(萤石、石棉、重晶石、冰洲石、硫等);(2)丰富和发展了成矿理论。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末期,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研究手段进步,热液矿床由单一的岩浆热液一元成矿论发展成由岩浆水、地下水、海水、变质水等多源的多源成矿说,同时促进了成矿物质来源向多源论发展。
此外,研究表明,热液运移方向已由单一的由下向上发展为可以环流,不仅可以单独成矿,而且可以组合形成矿床。
第二节含矿气水热液的来源、组成和性质含矿气水热液的来源问题,实际上包括气水热液的产生和成矿物质来源两方面内容,该问题也是矿床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之一,人们对该问题的争议很大。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同位素地质学、成岩成矿实验以及气液包裹体测定在矿床学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气水热液是多源的,介质和矿质既可是同源的,也可是异源的。
一、含矿热液的来源(一)成矿介质(水)的来源根据多种数据、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可以确定参与热液成矿作用的成矿介质(水)的来源有以下五种:1、岩浆水(原生岩浆水)与岩浆处于平衡状态的、包含在岩浆中的水,是岩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岩浆结晶过程中释放出的水。
常含有H2S、HCl、HF、SO2、CO、CO2、H2、N2,具有很强的搬运金属络合物的能力。
岩浆热液包括深成岩浆热液和火山-次火山热液。
认为热液来自岩浆的主要依据有:(1)大量的气水热液矿床的实例表明,它们与岩浆侵入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空间上矿床分布于侵入体内部、接触带或附近围岩中,不同类型矿床或矿种常围绕侵入体呈水平或垂直分带;时间上与侵入体有关的脉岩与矿体有相互穿插关系,表明二者形成时间相近;(2)成矿专属性,如W、Sn矿床与花岗岩有关;Fe、Cu矿床与中酸性花岗闪长岩和中性山长岩有关;斑岩Cu(Mo)矿床主要与中酸性-酸性斑岩体有关;(3)矿石的微量元素组成与岩体中的微量元素及副矿物具一致性。
(4)实验研究:葛朗松(1937年)、肯尼迪(1962年)关于水在二氧化硅熔融体中溶解度的实验研究表明,水在岩浆中可溶解,而且当达到上临界点时,其溶解是无限的,不存在独立的水相,当含水的岩浆温度、压力降低,达到临界点之下时,含水的硅酸盐熔融体可分离出一个富水相和一个富硅酸盐相,各自沿着结晶曲线演化,最终都可形成气水热液;岩浆含水资料表明,酸性岩浆含水2-10%,基性岩浆含水1-6%,因此酸性岩浆可分离出更多的水。
(5)同位素地质研究、包裹体成分、温度的测定都表明了热液是来自岩浆的。
2、地下水包括任何地质时期的天水、冰川水、河水、湖水、海水和浅部地下水。
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沿构造裂隙可渗透到地下深处(可达10公里以上),由于地热梯度、岩浆烘烤、放射性元素衰变以及与岩浆热液的混合等,均可使之加热,水温可达几十甚至几百度,成为地下水热液。
如果该热液通过含盐地层,萃取其中的大量盐类物质,则形成热卤水。
无论是地下水热液或地下热卤水,当它们地层或已形成的矿体时,都会溶解其中的成矿元素,从而成为含矿热液,当温度、压力、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成矿物质沉淀、聚集形成矿床。
认为地下水热液存在的依据主要有:(1)美国的撒尔顿湖地区附近,地下1600m的地下水,温度高达360℃,富含K、Na、Cl和Fe、Mn、Au、Ag、Cu、Pb、Zn等,是一种含矿地下水热液;红海底部正在形成的地下水热液,在海面以下2000米存在有三个深150米的热卤水海渊,水温达34~56℃,含盐度25.5%,比重1.20,其中含K、Na、Cl和Fe、Mn、Au、Ag、Cu、Pb、Zn等金属组份,并常见针铁矿、闪锌矿、菱锰矿等沉积物。
据研究它们是下渗红海海水受异常的地热梯度影响,受热后发生环流,溶解围岩中的盐和金属组分,并沿裂谷上升到海渊底部沉积形成,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地下水热液矿床。
(2)许多热液矿床,其周围数十公里的范围内没有火成岩出露,深部又无火成岩隐伏体,且矿体围岩又未发生区域变质作用,那么成矿热液既非岩浆,又非变质,其来源只有地下水热液,同时测定同位素(δD、δO、δS)、包裹体成分同样表明是地下水热液。
如我国贵州万山汞矿,美国密西西比地区铅锌矿等。
3、变质热液(变生水)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矿物)的脱水作用或原岩的埋藏水(矿物中的结晶水、吸附水、薄膜水、粒间水、孔洞水等)而形成的。
沉积岩的平均含水量为5.54%,少数可高达1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这些水可以被排出;低级变质岩(如绿片岩)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转变为高级变质岩(如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岩)的过程中,也可排出水。
如果沉积岩在变质过程中释放出4%的水,则1km 3 沉积岩将释放近1亿吨水,这些水也具有溶解和迁移金属络合物的能力。
变质水受地质体成因、变质作用强度和变质作用类型等因素控制,一般随着变质程度增加,释放水量增加,如沉积岩含水20-30%,发生绿片岩变质时含水量变为6%,发生角闪岩相变质时减少为1-2%,而发生麻粒岩相变质时含水量仅为0.5%;在基性岩中含水量为5%,但在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时分别降到3.15%、1.03%和0.35%。
5、幔源挥发份流体(初生水)是地幔释放出来的,从未进入水圈的水或来自地球内部第一次出露在地球表面附近的水。
应该指出的是,气水热液成矿往往不是单一的,特别是岩浆热液、地下水热液和海水热液,某些矿床经常是它们之中的两种热液混合作用的结果。
(二)气水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热液中的组份的来源很难确定。
对于大多数热液来说,成矿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1、来自深源岩浆(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岩浆(特别是一些中酸性岩浆)中含有少量的硫和很少量的造矿金属元素(Cu、Pb、Zn、Mo、Ag等),它们在岩浆的结晶过程中,较难进入造岩矿物的晶格,所以辉在剩余的岩浆中逐步富集。
随着岩浆分出独立的水相,这些矿质也遵循分配规律,一部分留在剩余岩浆中,一部分进入分出的水相,形成含矿的水溶液。
越到岩浆演化的后期,剩余岩浆中的水和矿质也越多,也就越容易形成含矿的热水溶液。
2、来自浅源(上地壳或近地表岩石)原生沉积物一方面,地壳浅部沉积物沉积成岩过程中和变质作用过程中,伴随同生建造水和变质水产生,可溶解原来沉积物中含有的Pb、Zn等成矿组份,并将其随之带出,形成含矿热液。
另一方面,热液沿围岩的裂隙、孔隙运移时,可以和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溶解)围岩中的一部分物质,使热液中金属组份含量升高,并使围岩中原有金属组份的含量减少。
如江西德兴铜矿,远离矿体的九岭群中元古界火山-沉积岩系中平均含铜55ppm,紧邻矿化-蚀变带的外围有以宽2~5km的含铜量低值区,平均含铜40ppm,而在矿化蚀变带中含铜100~1000ppm,研究表明,矿化蚀变带中的铜一部分来自铜元素降低的围岩。
由此可见,(1)成矿介质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深源的,也可以是浅源的,可来自岩浆、天水、海水、变质水甚至幔源流体,也可以是两种或几种不同来源流体的混合;(2)气水热液中的成矿物质也是多源的,可以是岩浆源的,也可来自围岩地层,更可以是多种来源的;(3)介质和矿质即可同源,又可异源;(4)对于某个或某类矿床而言,成矿介质和矿质的来源又有主次之分,其主要来源常是影响成矿作用的主因和确定热液矿床类型的主要依据。
(三)含矿热液来源的判别-判别成矿物质来源的方法和手段有多种,大致归纳如下:1、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Geological Setting)这是判断成矿物质来源的最基本和最根本的方法。
所谓地质背景,应包括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活动、岩浆作用,以及它们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与成矿作用的联系。
有些矿床根据其成矿地质背景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出成矿物质来源,如金刚石矿床、铬铁矿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而有些化学和生物成因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表层(煤、石油、天然气、磷块岩等),但对于大多数气水热液矿床和某些变质矿床而言,成矿物质来源较为复杂,难于直接判断,根据其成矿地质背景判断的同时,尚需辅以其它方法。
2、同位素地质法(Isotope Element)如硫、铅同位素组成可判别矿质源,δS34≈0时代表幔源硫,δS34为大的负值时,代表生物硫;不同源区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明显区别,通过铅同位素组成可判别铅的来源,进一步判别成矿物质来源。
δD、δO18、δC也普遍用于成矿物质来源的判别,如不同成因水的δD-δO18组成图,虽然主要用于判别成矿介质来源,也可间接判断矿质源,如成矿介质来源于原始岩浆水,则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幔或岩石圈,再通过其它方法进一步判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同位素地质学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Sm-Nd同位素、He同位素等3、稀土元素地球化学(REE)REE是相当稳定的元素,在地质作用中不易分馏,或作有规律的分馏,在地球的不同构造层、不同类型岩石中、不同地质作用中REE的分布形态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