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6ab7d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1.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从事消毒灭菌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成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由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和完善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2. 负责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3. 组织开展医院消毒灭菌技术培训;4. 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
第五条医院设立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供应室应具备以下条件:1. 有固定的场所,设施齐全;2. 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消毒灭菌工作;3. 有完善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4. 有合格的消毒灭菌设备和用品。
三、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第六条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以下操作规程:1.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效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 消毒剂的配制: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或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配制,确保消毒剂浓度符合要求;3. 消毒剂的储存:消毒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4. 消毒剂的更换:定期更换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5. 消毒方法的选择:根据消毒对象、消毒剂特点、消毒效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6. 消毒剂的监测:定期对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确保消毒效果;7. 消毒设备的维护: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8. 消毒效果的监测: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第七条医院各科室应严格执行以下消毒灭菌操作:1.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前后,应进行手卫生;2. 无菌操作:进行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3. 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根据诊疗器械的材质、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4. 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医疗机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5. 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运送、处理,防止污染和传播。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7d1fd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3.png)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科室、部门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的管理、操作与监督。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消毒灭菌效果,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成立消毒灭菌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设备科科长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消毒灭菌工作计划、方案,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实施情况。
第五条各科室、部门应设立消毒灭菌工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消毒员组成。
消毒灭菌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部门消毒灭菌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第六条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监督与检查。
第七条设备科负责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设备、器械和消毒剂,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消毒灭菌操作规范第八条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胜任本职工作。
第九条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以下操作规程:(一)消毒剂的选择与配制: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污染程度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配制;(二)消毒剂的存放与使用:消毒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和外观,禁止使用过期、变质、污染的消毒剂;(三)消毒方法的实施: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污染程度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四)消毒器械的使用与维护:消毒器械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性能良好,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五)消毒效果的监测:定期对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效果监测,确保消毒效果达到国家标准。
第十条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记录:(一)消毒剂使用记录:包括消毒剂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配制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等;(二)消毒器械使用记录:包括消毒器械名称、型号、使用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效果等;(三)消毒效果监测记录: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监测日期等。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四篇)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6c602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7.png)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科室根据____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及附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消毒灭菌与隔离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1、执行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严格执行注射、穿刺和采血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2、医务人员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使用和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溶液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保证无菌操作技术的效果。
3、医院一次____用后及污物、污水必须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后销毁。
一次性使用医疗无菌器具的使用、保管、用后处理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隔离制度: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在实处。
具体要(1)严格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放置。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
(3)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
(4)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5)可疑感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
(6)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
(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放置。
5接触隔离使用橙色隔离标记。
6呼吸道隔离使用蓝色隔离标记。
7肠道隔离使用棕色隔离标记。
8血液一体液隔离使用红色隔离标记。
9严格隔离。
使用黄色隔离标记。
10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使用绿色隔离标记。
一般诊疗用品包括。
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等。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有污染时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
有血迹可用____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分钟后再清洗。
听诊器可用乙醇擦拭消毒。
其它物品可用____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分钟后用清水洗净送高压或其它方法处理。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二)是指根据疾病防控的需要,针对患者、病原体以及医疗设备、用品等物品的消毒灭菌和隔离管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324b3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c.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医院医疗服务安全及患者生命健康,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和设施器械卫生质量,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病区、手术室、检验科、医疗器械科、供应室及医院卫生所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设施器械等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三、主要内容1.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责任制度2.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3.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程序的编制和管理4. 医院器械设备、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5. 医院院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灭菌管理6. 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四、医院消毒灭菌管理责任制度1. 院长负总责,保证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开展,投入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并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
2. 医院设立感染控制科室,并配备专职感染控制医生和护士,负责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专职感染控制护士,监督和执行本科室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4.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人员的职责:负责明确每个岗位的清洁消毒灭菌程序,以及安全使用化学消毒药品、灭菌设备的规范操作。
五、医院消毒灭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1. 医院设立消毒灭菌培训教育基地,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教育。
2. 消毒灭菌培训内容包括:清洁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同病原体的消毒灭菌方法等。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参加消毒灭菌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六、医院清洁、消毒、灭菌程序的编制和管理1. 医院感染控制科室负责编制医院各个科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程序,并进行管理和监督。
2. 各科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清洁、消毒、灭菌程序,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七、医院器械设备、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1. 医院采购的医疗器械设备要求有相关消毒灭菌的指导和说明书,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2. 医院的器械设备、物品要定期清洁消毒灭菌,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标准进行监测。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5篇)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db91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5.png)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疾病的复杂化,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控制感染的传播,保障病患、医疗工作者和其他卫生服务接受者的安全。
因此,建立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对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消毒隔离灭菌流程,提供清洁、安全和无菌的医疗环境。
二、管理原则1. 循证医学原则:依据具体科学证据制定清洁、隔离和灭菌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2.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性控制,先消毒再隔离和灭菌,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3.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消毒隔离灭菌的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和有效。
三、消毒流程1. 消毒前准备(1)确定消毒标准和要求,根据具体病例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
(2)准备消毒剂及相关设备,确保其完整、有效。
2. 清洁消毒(1)按照标准程序,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对污染物进行清洗,确保消毒剂的充分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确保浓度和时间的控制。
3. 隔离处理(1)对于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根据传播途径和传播性质,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确保与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接触减少。
(2)隔离室环境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工作,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
4. 灭菌处理(1)在手术室使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无菌。
(2)按照标准程序,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确保灭菌剂的充分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四、消毒剂和方法选择1. 消毒剂选择原则(1)安全性:消毒剂应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腐蚀性,并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和环保标准。
(2)广谱性:消毒剂应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同时对特定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
(3)稳定性:消毒剂应在常温下稳定,并能适应不同的消毒条件。
(4)经济性:消毒剂的使用成本应合理。
2. 消毒方法选择原则(1)有效性:消毒方法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高效杀菌率,确保微生物的灭活。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5185f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2.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二)医务人员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
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诊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4.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执行相关规定。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用品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医疗消毒管理制度规定7篇
![医疗消毒管理制度规定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64591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0.png)
医疗消毒管理制度规定7篇医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爱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早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爽。
医疗消毒管理制度规定【篇2】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学问培训,为其带给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干净、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便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别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
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依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实行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晰,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
医院医疗用品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用品消毒、灭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ada05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1.png)
医院医疗用品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医疗用品消毒、灭菌制度是为了保障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的。
以下是医院医疗用品消毒、灭菌制度的具体内容:一、消毒、灭菌原则1.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进行灭菌处理;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2. 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物,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感染症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进行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3. 根据物品的性能和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
4. 化学灭菌或消毒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5. 自然挥发熏蒸法的甲醛熏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
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二、消毒、灭菌管理1. 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并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技能。
2. 医院应配备完善的消毒、灭菌设施和设备,确保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效果。
3. 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记录应详细、完整,记录内容包括消毒、灭菌日期、时间、人员、方法、浓度、作用时间等,以便进行追溯和监控。
4. 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过程中,应确保物品完全浸泡在消毒剂中,避免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不足。
5. 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后,应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达到国家标准。
三、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压力蒸汽灭菌操作规程:(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置在灭菌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
(2)将容器放入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调整蒸汽压力和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2篇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5c8e4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9.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2篇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预防与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诊疗活动的部门及全体工作人员。
1.3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二、组织管理2.1 医院成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设备科等相关负责人担任成员。
2.2 消毒灭菌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对全院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价。
2.3 各部门应设立消毒灭菌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消毒灭菌设备与设施3.1 医院应配备满足需求的消毒灭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紫外线消毒车等。
3.2 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3 医院应设立独立的消毒供应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院 reusable items 的清洗、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
四、消毒剂与消毒方法4.1 医院应根据消毒对象、用途、微生物种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4.2 消毒剂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采购、储存和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4.3 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紫外线、微波等;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浸泡、擦拭、喷洒等;生物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臭氧处理等。
五、消毒灭菌操作流程5.1 消毒灭菌操作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
5.2 工作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作用时间、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5.3 消毒灭菌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5.4 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应做好标识,确保使用安全。
六、监测与评价6.1 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监测和评价。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651e3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f.png)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前言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特制定本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二、目的1. 规范消毒灭菌工作,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交叉感染。
2. 明确消毒灭菌工作的责任与分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实施。
3.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1.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消毒灭菌的部门和个人。
2. 本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口腔科、检验科、供应室等。
四、组织管理1. 成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学装备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小组成员应具备消毒灭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消毒灭菌管理小组职责:(1)制定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与任务。
(2)制定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化。
(3)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定期检查、监测和评价消毒灭菌效果。
(4)对消毒灭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改进。
(5)组织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灭菌意识。
五、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1)根据消毒对象、消毒场所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消毒剂应具备以下条件:广谱、高效、低毒、无刺激性、稳定性好、易保存。
(3)消毒剂的使用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严格执行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等要求。
2. 物体表面消毒(1)物体表面消毒应采用擦拭、浸泡、喷洒等方法。
(2)擦拭消毒时,应选用合适的消毒剂,用干净的抹布或纸巾擦拭。
(3)浸泡消毒时,应将物品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作用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
(4)喷洒消毒时,应均匀喷洒消毒剂,作用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
3. 空气消毒(1)空气消毒应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发生器等方法。
(2)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应根据照射强度和时间来确定照射距离。
(3)臭氧发生器消毒时,应根据臭氧浓度和时间来确定消毒效果。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0a2ab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c.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部门和人员,以及对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
二、消毒灭菌管理组织及职责第五条医院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由院长、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学装备部、后勤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院长负责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和处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问题。
第八条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对护理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医学装备部负责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采购、管理和维护,确保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后勤保障部负责医院环境卫生、消毒剂采购和供应,确保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剂质量。
三、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第十一条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应按照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达到以下要求:(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四)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应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和灭菌剂,并按照说明书使用。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记录应齐全,记录内容包括消毒灭菌日期、时间、人员、消毒剂和灭菌剂的名称、浓度、作用时间等。
医院灭菌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灭菌消毒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e91e0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b.png)
医院灭菌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避免医疗器械、设施和环境对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交叉感染,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环境清洁、无菌、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按《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卫生机构医疗器械灭菌管理规范》等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灭菌消毒工作,包括医疗器械、器械包、环境等所有涉及灭菌消毒工作的环节。
所有医务、护理、技术人员及与灭菌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医院设立专门的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内所有灭菌消毒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医院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规模设立相应的灭菌设备和消毒设施,并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第五条医院应定期开展灭菌消毒工作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全体工作人员清楚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和标准。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灭菌消毒档案,对灭菌消毒工作的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进行归档保存。
第二章灭菌消毒工作流程第七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立项由医院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负责,明确灭菌消毒的内容、范围和目标。
第八条医院应当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灭菌消毒计划,并由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督。
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灭菌消毒操作规程,明确各类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标准。
第十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洗、灭菌消毒、包装、储存、输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应当有具体的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医院在灭菌消毒工作中应当全面落实单次性使用原则,确保医疗器械等物品不重复使用。
第十二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中应当加强对设备、包装物、环境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第十三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特殊患者和器械的处理和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灭菌消毒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灭菌消毒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五条医院灭菌消毒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各部门的灭菌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灭菌消毒工作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机制,对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和奖惩。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becfc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a.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包括消毒、灭菌、隔离、监测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当成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
第六条各临床科室应当设立消毒灭菌小组,负责本科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医院应当配备专业的消毒员,负责消毒灭菌操作和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三章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第八条医院应当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制定具体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浓度、使用方法、灭菌时间的确定等。
第九条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达到灭菌水平。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第十一条环境、物品的消毒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消毒灭菌记录制度,记录消毒灭菌的日期、时间、地点、人员、物品、方法、效果等。
第四章消毒灭菌质量管理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制度,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消毒灭菌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消毒灭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消毒灭菌操作技能和意识。
第五章特殊情况的消毒灭菌管理第十六条对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医院应当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进行严格管理,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对废弃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医院消毒 灭菌 清洁 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 灭菌 清洁 隔离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ebb712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7.png)
医院消毒灭菌清洁隔离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清洁与隔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医院的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与医院内部规范,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后勤等相关人员。
所有与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相关的活动和流程均应遵循本制度。
第三章管理规范3.1 消毒管理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灭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医院消毒分为环境消毒、物品消毒和手消毒三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消毒:每日对病房、走廊、公共区域等进行清洁及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每次消毒需有记录。
- 物品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敷料等需进行消毒处理。
高风险物品应采用灭菌方式,低风险物品应用适当的消毒方法。
- 手消毒:医务人员需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进行手消毒,使用75%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剂,确保手部无菌。
3.2 灭菌管理灭菌是指将物品表面及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完全消灭的过程。
医院内的灭菌管理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灭菌方法:根据物品的材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 灭菌监测:每次灭菌后需进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监测结果需记录在案,并定期进行审核。
3.3 清洁管理清洁是消毒和灭菌的基础,医院内的清洁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清洁:对各类设施、设备及环境进行定期清洗,确保无污垢和积尘。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根据不同表面和区域使用合适的清洁剂,避免交叉污染。
- 清洁记录:每次清洁后需填写清洁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3.4 隔离管理隔离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院的隔离管理要遵循以下规定:- 隔离区域划分:对传染病患者设立专门隔离区,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入,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实施。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31dbc9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d.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原则,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应成立消毒灭菌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和检查医院消毒灭菌工作。
第六条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委员会下设消毒灭菌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院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消毒灭菌相关工作。
第三章消毒灭菌方法与要求第八条医院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第九条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医院应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医院应加强对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建立消毒灭菌质量档案,确保消毒灭菌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四章消毒灭菌用品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消毒灭菌用品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废弃等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用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消毒灭菌用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奖惩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对在消毒灭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9ef755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5.png)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诊疗环境的安全,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医院必须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
二、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消毒灭菌原则,确保医院各类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2.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消毒灭菌工作。
3.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价,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提倡绿色环保,合理使用消毒剂和灭菌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消毒灭菌组织管理1. 成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 设立专门的消毒灭菌队伍,负责医院各类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
4. 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消毒灭菌操作技能和意识。
四、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消毒灭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等。
2. 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制定针对性的消毒灭菌方案。
3. 消毒灭菌剂的选择和使用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消毒灭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剂的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和作用范围进行。
5. 消毒灭菌操作后,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如使用细菌培养、监测等方法。
6.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消毒灭菌工作监督与评价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 建立消毒灭菌工作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消毒灭菌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理。
4. 定期向医院领导报告消毒灭菌工作的情况,提高医院领导对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97e1b9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9.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的消毒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医院职工及患者身体健康,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制定本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工勤、后勤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管理相关卫生法律法规,遵守本院制定的相关制度,自觉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消毒供应室提供的无菌物品以及各临床科室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器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灭菌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用后按规定处理。
三、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购进的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无菌物品包装物)、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品,必须执行本院制定的“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求购置合格、规范的产品,医疗器械除按管理制度要求索取有关证件外,还需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安全评价报告或卫生许可批件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复印件应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
四、总务科应派出专人对污水处理站进行管理,定时投放消毒剂,监测效果,做好记各种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收集,
用专用包装物或利器盒盛装,集中送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相关科室做好记录,记录的资料妥善保存至少 3 年。
五、运送传染病患者的车辆和工具在患者离开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88fd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a.png)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机构的卫生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法保护民众生命健康,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病房、手术室、试验室等医疗场合,并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设备、仪器和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应遵从科学、规范、有效的原则,确保医疗环境的干净度,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特地的消毒灭菌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内全部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实施,并依据需要派遣专业人员负责具体操作。
第二章医疗场合的消毒灭菌管理第五条医院内的各个科室、病房、手术室、试验室等医疗场合的消毒灭菌工作应依据不同场合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类,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全面掩盖。
第六条医院内的医疗场合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包含地面、墙面、家具、床单、被套、窗帘、洗手间等。
清洁消毒的频次和方式应依据不同场合的使用频度和风险程度确定。
第七条医院内的医用器械、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消毒方法应遵从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消毒的彻底和有效。
第八条医疗场合的消毒灭菌工作应留存相关记录,并定期向医院消毒灭菌管理部门报送,以备查验。
第三章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管理第九条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工作应依照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不同类别的器械、设备应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和频次。
第十条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全程留存相关记录,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可追溯性。
第十一条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工作应遵从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消毒灭菌的彻底和有效。
第十二条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记录应定期向医院消毒灭菌管理部门报送,以备查验。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医用器械、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档案,记录器械、设备的检验、维护和修理、更换和废弃情况,确保医用器械、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四章消毒灭菌管理的监督与检查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管理监督制度,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为做好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要求:
1、各科室根据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制度,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长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医院所有消毒器械、消毒剂,均应符合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审查相关证件(卫生许可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负责对产品检查验收。
二、基础措施:
(一) 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二) 医护人员上岗应衣帽整洁,无菌操作应戴帽子、口罩,禁止穿工作服去食堂或医院以外的地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掌握七步洗手法和手消毒的操作步骤和指征。
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 环境清洁消毒要求:
1、空气净化与消毒:医院现采用自然通风、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方
法,一般不使用化学法消毒空气。
紫外线消毒:一般每天下班后或上班前进行空气消毒60分钟,室内有人时不能使用。
在用于物体表面照射消毒时有效距离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域为灯管周围1.5-2米,照射时间1小时。
每周用75%乙醇棉球擦拭灯管,每半年对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辐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更换;并有相应的照射、擦拭、监测记录。
2、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普通科室病房、门诊的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每日湿式清洁2次。
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
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
感染高风险部门(病房手术室、外科门诊手术室、妇科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口腔科、急诊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基础上,每天消毒1次。
当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消毒方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2)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更换,遇污染随时更换消毒。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 擦拭布巾、拖布应分区使用,标记明确。
使用后先清洗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向下悬挂晾干备用。
如物表和地面被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污染,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倒于污染处再用拖布清洗干净,用后的布巾和拖布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
钟晾干备用。
传染病区用后的布巾和拖布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向下悬挂晾干备用。
(四) 医疗器械、物品消毒灭菌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高度危险性物品,如各种手术器械、穿刺针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耐热、耐湿的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仅与完整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压舌板、喉镜、鼻镜、口镜等应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效果的方法处理;仅与完整皮肤接触的低度危险性物品,可采用低水平消毒或清洁处理。
如: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器材应每日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腋下体温计、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消毒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干燥备用。
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应保持清洁,被污染时随时消毒。
血压计外壳、听诊器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治疗盘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周灭菌一次。
接触病人的仪器设备可先用清水擦净再用75%酒精表面擦拭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选用化学方法。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做好记录。
4、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混放。
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每日用500mg/L含
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5、无菌物品应专柜存放,灭菌物品标记明确,按灭菌日期排列,无过期。
普通棉布包装有效期为夏季7天,冬季14天。
在使用消毒灭菌物品时,应认真检查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包外和包内灭菌指示标识,消毒灭菌不合格的物品不得使用。
6、需要连续使用的无菌物品需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例如:棉球、棉签、纱布等。
7、碘酊、酒精等消毒剂要密闭保存,使用中的容器每周更换、灭菌2次,并注明更换日期。
瓶装碘酒、酒精,注明启封时间,启封后倒出使用的大瓶装有效期30天,蘸取使用的小包装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8、无菌持物钳及容器独立包装灭菌,打开后干燥保存,4小时内有效,如污染随时更换。
9、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10、清洗后待消毒或灭菌的的器械应达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做好清洗后的保养工作;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11、病历夹每周清洗,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12、病人用后的运输工具如平车、轮椅、担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如被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30分钟再擦拭。
13、共用坐便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坐板及盖板,便器外表面用清水冲洗。
传染病人的便器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刷洗干净,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干净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