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中性格悲剧之我见---以李尔王为例
对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悲剧性的解析——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A s a t: <Ki e r i o e o h ke p a e’ Swe l n  ̄ i b tr c ng L a > s n f S a s e r l —k o vl ta e is Th a e e o i t r e w he t g c am o p e e f r d i rg de. e p p rt st n epr t i r ho t r i t s h r o me n a <Ki g Le r fo t p r c fAr t t n a > r m he a p oa h o i o l s e’ st r e p a h o i swh c h e ly t e re ih ae ‘ r g cf w” r ‘ a i a t l
.
“ t ass’ n Ka h ri ’a d “ rg c p o ” t i l有 着他 那个 时代 的共 同特 色 ,义有 着他 自 己 的独特风 格 ,无论 是在 思想 内容 还是 在 艺术技 巧上 都有 着他 自 己的特 征 。他 的悲剧 所反 映的人 生和 社 会 问题 ,往 往超 出 了他 自 己民族的界 限而 成为全人类共 同关心 的命运 ,它 的典 型意义也扩及 到每一个人 ,它 的主人公 的所 想所做似乎 就是我们 自己的想法和行 为 ,不管是真理还 是谬误,不管 是优点还是 过失 ,似乎我们 人人都 有份 。所 以他的悲 剧特 别能震撼每 一个人 的心弦 ,具有 无穷的艺术 力量 。 《 李尔王》是莎 士比亚著名 的四人悲剧之 ,它给我们 提供 了一个完整 的时代标本 ,一个全面 的社会模型 : 由个人到家庭 再到 国家 的社会 纽带完全断裂 ,正义和美 德受到挑战 ,价值观念受 到怀 伯爵 由于倒 行逆 施 而 自食其 果 。李尔 疯 了,倒 清醒 了 ;格罗斯 特 瞎 了,倒开 了眼 ( 后来 说 “ 他 我有 眼睛 的 时候 倒载 了筋 斗 ”) 。 疑和否定 ,什 么人伦纲常 、道 德法律都无情 地遭到破坏 。 全 剧有 两条 平行 的故 事线 索 。主线 索讲 述 的是古 代不 列颠 国 他 们转 过来 都靠 向了考狄 利娅 ,爱德加 一 边 。这些 故事情 节都 属 王李尔 年老 昏聩 ,要 根据 爱他 的程度 把 国土 分给 自己三 个 女儿 。 于 “ 隐秘发 现 ” 。 “ 然转 变 ”和 “ 突 隐秘 发现 ”是伴 随着 而 来 突然 转变 ”是 “ 隐秘发 现 ”的结 果 , “ 隐秘发 现 ”是 “ 突 长 女高 纳李 尔和 次女 里根 都用甜 言 蜜语 哄骗 老人 ,唯独 小 女儿考 的, “ 狄利 娅 讲 了老 实 话, 说 “ 爱你 只是 按照 我 的名分 , 一分不 多 , 然转 变 ”的基 础 。这 两者 都将 极大地 有助 于 发挥 悲剧 怜悯 与恐惧 我 分不少 ”。李尔 一怒 斥逐 了小 女儿 ,将 她远 嫁法 国 ,把 国土平 的情愫 ,它们是情 节乃 至整个 悲 剧中最 重要 的因素 。 分给 了两 个虚 伪 的女儿 ,结 果 自 己却 受到 两个 女 儿无 情 的怠 慢 , 部 打动人 心 的伟 大 悲剧作 品 ,它 的悲剧 效果 除通 过使 观众 怒 而跑 到 了暴 风 雨 中的荒野 ,与乔装 疯 丐的爱 德 加为伍 。后 来 产 生 “ 悯与 恐惧 ”的 悲剧情 愫 来实 现外 ( 现途 径上 面 已作阐 怜 实 小步 儿从 法 国兴师来 讨伐 ,终于父 女相 见 ,但是 英法 两 军交 战, 述 ),人 物性 格的 设计 与故 事情 节 的铺陈 对悲 剧效 果 的产 生 也具 法军 战败 ,考狄 利亚 被俘 ,不 久被 爱德 蒙密 令缢 死 ,李尔抱 着 她 有 重要 意义 。 的尸体 在悲 愤 中疯狂 而死 。另 一条 次线 索是 葛罗 斯特伯 爵听信 庶 亚 里 士 多 德指 出悲 剧 主 人 公 性格 上 的弱 点 或 与环 境 不 相 符 子爱德 蒙 的谗言 ,放逐 了长子 爱德 加。后 来 由于 他 同情 李尔 , 被 的 优点 ,给 他们 的生 活带 来痛 苦 ,在他 们 的 内心 造成 混 乱并使 他 挖 去双 目,在野 外流浪 时遇 到沦 为乞 丐 的儿 子爱德 加 , 由他 搀扶 们 犯 了错 误 。结 果他 们 的努力 ,他 们 的伟大 ,一 切都 是徒 然 ,尽 前 行 ,却不 知搀扶 他 的就是 被 自己赶 出 门的儿 子 。庶孑 爱德 蒙继 付 东流 ,给人 留下 的只是 怅惘 ,深 思和 无 限沉痛 的悲 剧感 。这 也 承 爵位后 , 同时与 李尔 的长 女 、次女勾 搭 ,害 得她 们争 风吃 醋 , 正是 莎= 比亚 所说 的 “ 美德 的误 用会 变成 罪过 ”而造成 的 悲剧 。 相互 残 杀,最 后次 女被 毒死 ,长 女谋 杀亲 夫 的阴谋 败露 后 自杀 。 本篇 借助 亚里 士多 德 的悲剧 理论 中 的 “ 塔西 斯 说 : “ 卡 ’ 悲剧 的情 爱德 蒙受 到爱德 加 的挑 战,在 决 斗中被 杀 。悲剧 给我 们展 现 的是 节 ’ 和 “ ’ 过失 说 ”对 莎 士 比亚 的四大 悲剧 之一 《 尔王 》进 行分 李 个残 酷 的野兽 的世 界 ,充满 着 阴谋 、恐怖 、残 杀 、混乱 和忘 恩 析 ,从人物 性格 ,情 节环 境和 悲 剧 的社会 作用 几个 角度展 示 《 李 负义 。他 的悲剧 性 强烈 的冲击 着每 一个观 众 的心 灵 ,使其 产生 共 尔 王 》悲剧 感产 生 的途径 及原 因 ,并 力图通 过对 这三 方 面的 分析 鸣,达 到伟大 悲剧震撼 人心 的效 果 。 帮助 读者 对 《 李尔王 》有 更深入 ,全 面 的理 解 。 美 是衡量 悲剧 艺术 价值 的最 根本 的尺 度 。莎式 悲剧 表现 的 是 强 者毁 灭所 带来 的震惊 和恐 惧 ,是悲 壮美 。按 着亚 里士 多德 的理 参 考 文 献 1张泗 洋. 莎士 比 亚 戏剧 研 究 , 第 11 ,时代 文 艺 出版 社 ,19 6页 91 论 ,悲剧 应该 带来 恐惧 和怜 悯 ,莎式 悲剧 人物 象参 天 的大树 ,伟 f『 岸 崇高 ,令 人 敬仰 ,但忽 被 雷 电击 倒 ,何其 悲壮 ,令 人 惊骇 。针 【] 马 斯 ・ 奎 那 . 里 士 多德 十 讲 , 第 1 l , 中 国 言 实 出版 社 , 2托 阿 亚 1页 ) i 对悲剧 所 引起 的情 绪化效 果 ,亚里 士 多德指 出 悲剧 “ 是对 一个 严 2(03. 肃行 为 的模 仿 ” ,在 形象 上 ,这可 以引 中. 出两个 方面 的 内容 :第 【 谈瀛洲. ni s r fS ae er rii 3 ] A Co c eHioyo hk s a C t s s t p e i cm,第3 页,复旦大 8 05 悲 剧 中的人 物必 须是 高 尚的 ,充满 英雄 主义情 怀 ,他 们应 该 学 出版 社 ,2 0 表 现得 比一 般人 要好 :第 二 ,根据 好人 不得好 报
莎翁李尔王优秀读后感悟心得
莎翁李尔王优秀读后感悟心得《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其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下面是为你的几篇李尔王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你哟。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一部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少见到的悲剧,毕竟我认为亲情是最温暖的也是最牢固的,它有着血缘的联系,以及许多年的感情基础。
可是戏剧的背景一个充满谋求权力和财富的宫廷之中,在这里,人们被财富与权力迷昏了头,于是发生了父女手足相残的悲剧。
李尔王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唯一真心待他而且毫不虚伪的小女儿,在我们看来他遭到这样的后果是是自食其果,亦是必然的。
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争先恐后向他奉承的之人之中,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他说煤球是白的就没人敢说煤球是黑的。
日复一日,奉承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便使他极爱面子,以至于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正当两个女儿都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小女儿没有向他奉承与夸赞,不怕和他顶撞,大大扫了他的兴,他一怒之下把小女儿赶出了自己的国家。
造就了这个悲剧。
而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就是典型的宫廷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女子的温柔,贤惠,孝顺,她们狠毒、不忠、不孝、无知,为了各自的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浪人毁灭自己的家,甚至相互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个狠毒的男人,在不断地利用她们。
她们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一个为人的道理!没有找回心中的亲情。
在中国的古代宫廷中为了权力而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
李尔王的悲剧就在于人性因权力的的堕落。
就算在这二十一世纪,家庭因遗产,房子,赡养父母而搞的家庭破碎的例子也是很多,每每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不禁会想,为了钱而否定了了父母几十年的养育之恩,手足的情谊….值得吗?也许我还没有步入社会,不知道挣钱的辛苦,但是我知道的是,赚钱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更快乐,而没有亲人的关爱的生活是不会开心的。
最后一句更是全文的经典:世人啊,擦亮你们的眼睛吧,含毒的针刺往往隐藏在美丽的花束之中。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它讲述了英国国王李尔在权力斗争中的悲惨命运。
这部戏剧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而闻名,让人们深思权力与野心之间的博弈,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震撼,对其中的一些深刻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这部戏剧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权力的腐蚀和毁灭性。
在《李尔王》中,李尔国王因为自私和盲目的权力欲望,不顾一切地将王位分给了两个女儿,并且将最小的女儿科迪莉亚赶出了家门。
结果,他最终失去了一切,不仅失去了王位和权力,还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权力的诱惑是如此强大,它能够让人失去理智和判断力,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
这对于现实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的警示。
其次,这部戏剧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在《李尔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丰满,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动机。
比如,李尔国王的狂妄和自私,埃德蒙的阴险和狡诈,科迪莉亚的坚毅和善良,这些形象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矛盾性。
同时,戏剧中的悲剧命运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的脆弱,当面对权力、利益和欲望的诱惑时,人们往往会失去理智和良知,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良知和人性的善良一面,也更加理解和宽容他人的过错。
最后,这部戏剧也让我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李尔王》中,李尔国王因为两个女儿的奸诈和背叛而失去了一切,而最终唯一支持他的只有最小的女儿科迪莉亚。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亲情的珍贵。
无论在何种境遇下,家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我们最大的依靠。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家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些关怀和陪伴,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总的来说,《李尔王》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刻思想的戏剧作品,它通过对权力、人性和家庭的描绘,让人们深刻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部作品,我对人性的复杂和脆弱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更加珍惜自己的良知和善良。
浅析李尔王的悲剧性格
浅析《李尔王》中李尔王的性格悲剧摘要:《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着力表达的是和谐秩序的问题,是人文主义的重要命题之一。
英格兰的老国王李尔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种种痛苦的磨难。
秩序失衡必然导致人伦蛊坏,道德沦丧,强壮的青年会凌驾衰弱的老人,子女会一拳打死老父亲。
而唯有经过爱与善的牺牲磨炼,方能恢复秩序,迎来和谐恒常。
他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缺失的表现,是他性格的悲剧。
关键词:李尔王;性格悲剧《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述了李尔王因年事已高,决定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幻想着摆脱一切政务的牵挂,让自己一身轻以终天年。
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口蜜腹剑,赢得父王宠信,分到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不愿阿谀奉承,她诚挚而简洁的表白得罪了李尔王,从而失去继承权。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得到国土的两个女儿很快露出冷酷的真面目,使李尔王连栖身之地也没有,只好跑到荒郊野外去与野兽为伍。
考狄利娅为救父亲,率军队攻入英国,父女得以团圆。
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最终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的话,李尔王是一个善良、慈爱、轻信、刚愎自用的人,他的悲惨命运是由他的性格造成的,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谁都没有办法说的清楚。
人性中的恶,总是要等到遇到一些事情,才会以其可怕的、残暴的面貌全面展开,善也是同样的。
而在表面,每个人都为社会、家庭,以及舆论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所掩盖,李尔王便是这样的人。
这位受人爱戴的国王,在性格上面有着致命的缺陷。
作为国王,他习惯了别人的阿谀奉承,喜欢听赞美的话,并且将那视为真实,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虚荣心才会越来越强,他只想听到甜言蜜语,宁愿活在谎言的世界里,当然,他并不觉得那是谎言。
这样的人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
对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悲剧性的解析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对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悲剧性的解析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进行深入解析。
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提出的悲剧理论,为后世的戏剧批评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李尔王》中的悲剧性元素,包括情节结构、角色塑造、悲剧冲突以及悲剧效果等方面,以期揭示该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悲剧内涵。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国王李尔因听信谗言,将忠诚正直的大女儿赶出家门,最终在悲惨的境遇中醒悟,但为时已晚。
这部作品中的悲剧性不仅体现在李尔王个人的命运转折上,更体现在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上。
通过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所展现的悲剧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本文将首先回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然后结合《李尔王》的具体情节和角色塑造,逐一分析其中的悲剧性元素。
希望通过这样的解析,能够更好地揭示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的悲剧艺术,同时也为悲剧理论的应用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
二、情节与悲剧性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情节是构成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而言,情节的设置与展开无疑充分展现了悲剧性的内核。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情节应该具备“整一性”,即事件的发展应当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李尔王》中,整个剧情紧密围绕着李尔王对忠诚与背叛的误解、对亲情与权力的抉择等核心主题进行展开,构成了一个高度整一的情节结构。
从情节的结构上看,《李尔王》遵循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突转”和“发现”两个关键要素。
突转指的是剧情的突然转变,而发现则是指主人公对于真相的突然领悟。
在李尔王的故事中,突转表现为李尔王对忠诚与背叛的误解,以及他因此遭受的悲惨命运。
发现则体现在李尔王在遭受流放和失去一切后,终于看清了真相,但此时的他已经陷入了疯狂,无法挽回自己的命运。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该剧以英国历史上的国王李尔王为背景,展现了权力、欺诈、背叛和痛苦等主题。
在这部戏剧中,李尔王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角色,他的形象丰满而复杂,具有多面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李尔王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揭示其人物特点。
首先,李尔王是一个具有威严和正直品质的君主。
在第一幕中,他决定将王国分割给自己的三个女儿。
他要求女儿们用言辞来表示爱意,以决定每个女儿得到的领土。
然而,长女甘燕和次女雷根明显是虚伪的,只有最小的女儿科康利不愿迎合父亲的要求,她坚持说自己是“由愿望只做声为准,而不做体作为”,这让李尔王大怒。
这一幕展示了李尔王对权力的错误认识,以及他对伪善的嗤之以鼻。
他期望女儿们的爱意是真实而深切的,但最终他却被伪善的表象蒙蔽。
其次,李尔王在过程中逐渐醒悟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随着他失去权力和地位,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行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在流浪的时候,李尔王经历了痛苦的考验,见证了人性的丑恶和虚伪。
他发现真实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他后悔当初拒绝了科康利的表白,而对甘燕和雷根虚伪的言辞深感懊悔。
这一过程使李尔王逐渐变得谦卑,他内心的傲慢和自负被击碎,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
此外,李尔王的精神状态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他开始变得疯狂,背离了现实。
他剥去了王位和权力的外衣,成为一名流浪汉,但他却开始感到无助和绝望。
他的精神崩溃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爱过科康利,他深陷内疚和自责之中。
他失去了对现实的认知,开始相信只有他所经历的痛苦才是真实的,而其他人都是虚假的。
这一过程凸显了李尔王内心的混乱和挣扎。
最后,在剧末李尔王死前的场景中,他在与科康利的对话中体现出自己的悔过和智慧。
虽然他承认自己犯下了错误,并后悔当初如何对待科康利,但他也明确表示他并不是一个完全受害者。
他认识到自己在过去的行为中也存在着错误,因为他没有预见到女儿们的背叛。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范文
李尔王800字范文李尔王800字范文【一】《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一部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少见到的悲剧,毕竟我认为亲情是最温暖的也是最结实的,它有着血缘的联络,以及许多年的感情根底。
可是戏剧的背景一个充满谋求权利和财富的宫廷之中,在这里,人们被财富与权利迷昏了头,于是发生了父女手足相残的悲剧。
李尔王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唯一真心待他而且毫不虚伪的小女儿,在我们看来他遭到这样的后果是是自食其果,亦是必然的。
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争先恐后向他奉承的之人之中,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他说煤球是白的就没人敢说煤球是黑的。
日复一日,奉承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局部,这便使他极爱面子,以致于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正当两个女儿都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小女儿没有向他奉承与夸赞,不怕和他顶撞,大大扫了他的兴,他一怒之下把小女儿赶出了自己的国家。
造就了这个悲剧。
而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就是典型的宫廷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女子的温顺,贤惠,孝顺,她们狠毒、不忠、不孝、无知,为了各自的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浪人消灭自己的家,甚至互相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个狠毒的男人,在不断地利用她们。
她们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一个为人的道理!没有找回心中的亲情。
在中国的古代宫廷中为了权利而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
李尔王的悲剧就在于人性因权利的的堕落。
就算在这二十一世纪,家庭因遗产,房子,赡养父母而搞的家庭破碎的例子也是很多,每每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不禁会想,为了钱而否认了了父母几十年的养育之恩,手足的友情….值得吗?也许我还没有步入社会,不知道挣钱的辛苦,但是我知道的是,赚钱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更快乐,而没有亲人的关爱的生活是不会开心的。
最后一句更是全文的经典:世人啊,擦亮你们的眼睛吧,含毒的针刺往往隐藏在美丽的花束之中。
李尔王800字范文【二】《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读《李尔王》读后感范文800字2篇
读《李尔王》读后感范文800字读《李尔王》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2篇(一)《李尔王》是一部由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讲述了一个国王在晚年时被自己的两个女儿背叛、痛苦地度过余生的故事。
这部作品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残酷现实的无情,也带给我深刻的思考和震撼。
首先,我被作品中的人性复杂性所感动。
在剧中,国王李尔被两个女儿继承,并希望自己过上安逸的晚年。
然而,他对两个女儿的要求不再是真正的爱,而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和虚荣心。
它们真实地揭示了人们心中的黑暗面,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善良和慈爱。
此外,国王李尔的决策也受到了他晚年的衰老和疲惫的影响,他被他两个女儿的甜言蜜语所蒙骗,并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作品中的残酷现实也让我深感震撼。
李尔王退位后被流放,被两个女儿完全抛弃,最终在一场暴风雨的夜晚痛苦地离世。
这种残酷的命运使我意识到,世界并不总是公平的,善良的人并不总是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会以我们所希望的方式发展,我们必须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并尝试从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此外,《李尔王》中也有一些思想和主题,令人深思。
其中之一是父爱的价值。
尽管国王李尔在过去对待自己的女儿不够理智,但他对女儿的爱却是真实和无私的。
他期望女儿们对他有同等的回报,却最终被背叛。
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能期望得到回报,只能期望孩子们能够珍惜和理解。
此外,《李尔王》还探讨了权力和权力的滥用。
在剧中,两个女儿以自己的虚伪和贪婪成功夺取了权力,而国王李尔则成了权力的牺牲品。
这使我深思权力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作品告诉我们,权力是需要被约束和监督的,否则它将滋生出腐败和不公正的现象。
总的来说,阅读《李尔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残酷现实的无情,同时也提醒着我去思考和反省。
我相信这个故事会在我心中留下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和理解父母的爱,并警惕权力的滥用和未来的命运。
《李尔王》读后感6篇
《李尔王》读后感6篇《李尔王》读后感1自从我在威尼斯做商人以来,我开始喜欢莎士比亚的戏剧。
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我主要认为他的语言很有趣,即使翻译成中文。
虽然在某些地方它可能显得荒谬和夸张,但它是对我们生活的暗示,而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是最真实的。
让我们来谈谈莎士比亚的“四杯”之一李尔王。
我们出生时,我们忍不住哭了,因为我们来到了这个充满傻瓜的大舞台。
我想这句话可以揭示主要思想。
愚昧人是什么呢?他们是因为心意一致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吗?他们是那些即使不被信任也忠诚的人吗?莎士比亚告诉我们:当然不是。
相反,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放弃真实感情的人,那些毫不犹豫地努力工作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情感,统治世界,那一定是冰冷而黑暗的。
李尔王很武断,但不是傻瓜在书的第一部分,有人写道科迪莉亚是三姐妹最喜欢的人,但她被父亲抛弃了,因为她没有虚假华丽的词语。
我非常生气,觉得李尔王最终会受到惩罚。
果然,他最终被这个只爱财富的“好女儿”折磨得发疯。
我松了一口气,开始不再恨李尔王了。
因为当他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漫步时,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开始意识到科迪利亚的真诚和他两个甜言蜜语的女儿的卑鄙,我感受到了他的心的柔软,特别是当他决定和科迪利亚一起死的时候。
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傻瓜。
至少他渴望爱情。
至少在他死之前,他回归了最纯洁的人性。
与李尔王相比,他的两个大女儿要卑鄙得多尽管她们逃脱不了命运的惩罚,但直到死,她们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他们在生活中没有亲情或感情。
他们只是为了追求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而利用和伤害对方;兴趣。
我认为这样的人是徒劳的。
当然,书中始终有一群人象征着正义和完美,包括世界上最善良的人;科迪利亚。
对于Cordelia,我只能使用完美。
我不明白,因为她真的没有缺点,或者《李尔王》里有太多丑陋的人。
但与她愚昧的父亲和两个残忍伪善的姐妹相比,科迪利亚善良、诚实,懂得真爱和专横。
虽然她的剧本很少,但一定给读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李尔王》读后感
《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精选22篇)《李尔王》读后感篇1莎士比亚著有四大悲剧,有人认为《李尔王》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部,我也认同,《李尔王》的确写得更发人深省。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 《李尔王》中那么多被扭曲的人物性格正加强了此剧的悲剧性。
一位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力的君主,竟然被自己的女儿迫害,沦落到无家可归,街头行乞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叹。
李尔王无疑是整个悲剧的主角。
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他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本可坐拥天下,享尽荣华富贵。
然而,一个致命的错误造就了属于他的悲剧,也暴露了人性的一大弱点,那便是——虚荣心。
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喜欢被奉承,尤其是人到了老年,总喜欢居功自傲,也因此总被遮蔽了耳目。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虚荣心更胜于常人,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
可以说,小女儿考狄利娅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挑战与讽刺,而长期生活在虚荣中的他正是由于不习惯小女儿的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以至于把小女儿赶出家门。
中国有句老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位不列颠国王却恰恰不明白这个道理。
平日里,大女儿和二女儿竭尽所能地奉承与渲染,令这位国王陶醉了,醉得飘飘然,醉得忘乎所以,醉得一塌糊涂,于是那个讲真话,说实情,对父亲真诚坦白的小女儿成了悲剧。
同样的,格罗斯特也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听信私生子的谗言,而不相信言辞木讷,真诚善良的长子的为人。
他和李尔王有着相似之处,同样身居高位,同样习惯于听信谗言,这便注定了他们同样的悲剧结局。
其次的主角就是小女儿考狄利娅了。
她在剧中可以说是完美和正义的化身,真诚和善良的象征。
当被父王问及有多爱父亲时,她诚实地表达出了内心的想法,由于语言表达不合父亲的心意,却被逐出家门;但当她得知父亲被姐姐抛弃时,又毅然为自己深爱的父亲讨回公道。
正是她在父亲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之际出兵讨伐两个忘恩负义的姐姐,但是,悲剧总是这样,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让本应有圆满结局的人物不得善终。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讲述了英国国王李尔的故事。
这部戏剧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悲剧性的情节而闻名,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读完《李尔王》,我深受触动,对人性、命运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这部戏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对人性的描绘。
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通过李尔国王和其他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李尔国王的盲目自信和愚昧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而他的女儿科黛丽娅则展现了坚韧和勇敢。
另一方面,埃德蒙这个角色则代表了人性中的邪恶和自私。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莎士比亚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邪恶、勇敢和软弱之间的矛盾,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其次,这部戏剧也让我对命运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李尔王》中,李尔国王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和盲目的信任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这让我不禁思考命运和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
在面对命运的挑战时,人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是盲目顺从还是勇敢抗争?另外,埃德蒙这个角色则代表了邪恶和自私,他的行为不仅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也给其他人带来了不幸。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都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坚守道德底线,成为一个真正有责任感和良知的人呢?最后,读完《李尔王》也让我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戏剧中,李尔国王因为自己的盲目信任和错误判断而失去了自己最亲近的女儿科黛丽娅的爱和信任。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家庭的重要性。
同时,科黛丽娅对父亲的宽容和原谅也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家庭和亲情,如何在面对亲人的过错时给予宽容和原谅呢?总的来说,读完《李尔王》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部戏剧,我对人性、命运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戏剧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和人性的启示录。
希望通过这部戏剧的阅读,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良知的人。
《李尔王》读后感
《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1《李尔王》读后感2《李尔王》也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丑恶被描写的淋漓尽致,就算是以读者的角度,去看也会对他们恨之入骨。
不列颠的国王李尔王有三个女儿,她们是奥本尼公爵的妻子,高纳里尔、康华尔公爵的妻子里根和漂亮的姑娘考狄利娅。
法兰西国王和勃垦第公爵同时向考狄莉娅求婚,这时候,两个人为了此事住在了李尔王的宫里。
老国王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决定将国事交给年轻人去管。
他把女儿们叫了过来,想知道他们到底有多爱自己,他好按照女儿们爱自己的成都来分配应得的国土。
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用花言巧语各分得了三分之一,可考狄莉娅知道姐姐们说的都不是真心话,所以她只能说:“我爱的不多不少,只是照着每一个女儿的本分,去爱您。
”李尔王已经分不清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
听了考狄莉娅的话后,大发雷霆,与考狄莉娅断绝了父女关系,并将本打算给考狄莉娅的三分之一国土,分给了奥本尼公爵和康华尔公爵。
原本想娶考狄莉娅的勃垦第公爵也因此不向她求婚了,考狄莉娅便嫁给了法兰西王,去了法兰西。
考狄莉娅走后,国王就受到了两个女儿和康华尔公爵的欺负,不但将他的侍卫减少了一半,还不让他回皇宫。
由于奥本尼公爵生性善良,他处处为国王讲话……最后国王去了考狄莉娅那里,但他和考狄莉娅,在一次法兰西与不列颠的战争中被抓回了不列颠。
在狱中时,高纳里尔和里根派人杀死了他们。
高纳里尔和、里根和康华尔公爵最终被杀死,奥本尼公爵最终成为了国王。
事实证明“百善孝为先”连孝都做不到,还能成什么大事?我送给他们一句话:再会说话的嘴,也掩饰不了邪恶的心,只有没经修饰的话才是最完美的,不能让真正爱你的人伤心。
《李尔王》读后感3“父亲,我爱您胜过自我的眼睛,整个空间和广大自由,超越一切能够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不亚于富有淑德、健康、美貌和荣誉的生命,这是李尔王的大女儿高纳里尔的表述。
“我厌弃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觉到的欢乐,仅有爱您才是我的无上幸福……”这是二女儿里根的表述。
李尔王读后感 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doc
李尔王读后感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下面是我整理的《李尔王》读后感,请进入读后感栏目查看。
篇一:《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所著的‘四大悲剧’之一,而我便被这名号所吸引,看看这是否是噱头。
而事实证明莎士比亚的博学多识乃我一生所追赶不上,读完这本书,我能感到胸腔中那颗还未成熟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剧烈的撞击!《李尔王》所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她那丰富而令人伤感的情节(请允许我用‘她’来形容),她所展现给人们的知识如实体现出莎士比亚是怎样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
我深深所喜爱的,便是《李尔王》中的科第丽尔。
她不失为一位天女,用那颗善良而包含真诚的心去待她那虚荣心极强的父亲李尔。
当她因为不会像她那两个巧舌如簧的姐姐那样说假话来恭维李尔王而被驱逐出国时,我感到深深的愤怒。
科第丽尔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表达她对她父亲的喜爱,但她所说的话却着实令人感动掉泪。
李尔年老体衰,不分是非,再加上他那嫉妒的虚荣心使他做出了那么愚蠢的错误,使我对为这样的王上付出忠心乃至生命的肯脱感到深深不值。
可看到后面,李尔因先前的错事而被那两个恶毒的女人那样对待时,我却也为他所感到悲伤——落败的凤凰不如鸡,这一句老话果真不假。
而在李尔深造不幸,露宿在风雨之下时,他那深深爱着他的女儿科第丽尔却不计前嫌、对他伸出援助之手,这种精神令人无不为之感动,无不被她的善良所动容。
——而这时我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因忠心而被那恶毒的女人的丈夫所剜去双眼的人,葛罗斯特伯爵。
他因花心而生下庶民出身的爱特门导致了今后的惨剧。
爱特门在《李尔王》中是一位出色的复仇者,他巧言花语,挑拨他的父亲葛罗斯特与他那名正言顺的哥哥,令他被迫装作疯叫子流浪在外。
而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大手在牵引着,被爱特门所害的格罗斯特伯爵失去双目流浪在外时遇到了这位不善言辞有些木讷的长子,在他的帮助下重新振作,不再执着寻死了。
而肯脱,《李尔王》中一位忠心耿耿的下臣,他因为美丽科第丽尔说好话而被当时昏了头脑的李尔王驱出国境,因放不下心中的君王化装成另一个人去服侍李尔,为了李尔挨打、饱受那两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的侮辱,令我着实感动落泪,心受震撼!他塑造成功,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忠心奉主的伟大的忠臣形象!而悲剧就是悲剧,《李尔王》的结局令我催然泪下——美丽的科第丽尔死了,李尔王也死了,临死之际醒悟过来的爱特门死了,那两个恶毒的公主也死了,《李尔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影响,不失为璀璨夺目的一本著作。
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5篇
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5篇《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1在我小小的书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莎士比亚写的《李尔王》。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李尔和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贡纳梨、二女儿吕甘和小女儿科第丽霞。
故事主要讲李尔王老了,要把他的国土按照儿女们对他的爱来分,大女儿和二女儿因为自己的甜言蜜语得到了一大半的国土,而小女儿科第丽霞是有几分爱就说几分爱,所以被李尔王放逐了。
结果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要夺取父亲的王位,就把李尔王赶出了王宫。
李尔王的一位忠臣葛罗丝脱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王受这样的罪,就把李尔王和他的佣人带到了他三女儿那里,而他自己却被二女儿的丈夫把双眼挖去。
三女儿嫁给了法兰西国王,国王很爱科第丽霞。
因为大女儿和二女儿要杀死李尔王,所以和法兰西打了一仗,科第丽霞和李尔王被俘。
最后,科第丽霞被缢死了,李尔王也自杀了,贡纳梨和吕甘也被毒死和自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不好听的话不一定是坏话,也许是让你改掉缺点的话,好听的话不一定对你好,也许还会害了你,毁了你的一生。
我在读《李尔王》这个故事之前,就喜欢别人夸我,别人一说我的缺点,我便撅起小嘴——不高兴了!但我读完《李尔王》之后终于明白了这句名言的含义: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光听恭维的话,更不要像贡纳梨和吕甘那样心狠手辣,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要像科第丽霞一样诚实和善良,像葛罗丝脱一样的忠诚。
《李尔王》这个故事有趣吗?如果你们也有一些好看的书,别忘了借给我哦!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2《李尔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
李尔王读后感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
李尔王读后感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尔王》读后感,更多内容请进入读后感栏目查看。
篇一:《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所著的‘四大悲剧’之一,而我便被这名号所吸引,看看这是否是噱头。
而事实证明莎士比亚的博学多识乃我一生所追赶不上,读完这本书,我能感到胸腔中那颗还未成熟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剧烈的撞击!《李尔王》所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她那丰富而令人伤感的情节(请允许我用‘她’来形容),她所展现给人们的知识如实体现出莎士比亚是怎样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
我深深所喜爱的,便是《李尔王》中的科第丽尔。
她不失为一位天女,用那颗善良而包含真诚的心去待她那虚荣心极强的父亲李尔。
当她因为不会像她那两个巧舌如簧的姐姐那样说假话来恭维李尔王而被驱逐出国时,我感到深深的愤怒。
科第丽尔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表达她对她父亲的喜爱,但她所说的话却着实令人感动掉泪。
李尔年老体衰,不分是非,再加上他那嫉妒的虚荣心使他做出了那么愚蠢的错误,使我对为这样的王上付出忠心乃至生命的肯脱感到深深不值。
可看到后面,李尔因先前的错事而被那两个恶毒的女人那样对待时,我却也为他所感到悲伤——落败的凤凰不如鸡,这一句老话果真不假。
而在李尔深造不幸,露宿在风雨之下时,他那深深爱着他的女儿科第丽尔却不计前嫌、对他伸出援助之手,这种精神令人无不为之感动,无不被她的善良所动容。
——而这时我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因忠心而被那恶毒的女人的丈夫所剜去双眼的人,葛罗斯特伯爵。
他因花心而生下庶民出身的爱特门导致了今后的惨剧。
爱特门在《李尔王》中是一位出色的复仇者,他巧言花语,挑拨他的父亲葛罗斯特与他那名正言顺的哥哥,令他被迫装作疯叫子流浪在外。
而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大手在牵引着,被爱特门所害的格罗斯特伯爵失去双目流浪在外时遇到了这位不善言辞有些木讷的长子,在他的帮助下重新振作,不再执着寻死了。
而肯脱,《李尔王》中一位忠心耿耿的下臣,他因为美丽科第丽尔说好话而被当时昏了头脑的李尔王驱出国境,因放不下心中的君王化装成另一个人去服侍李尔,为了李尔挨打、饱受那两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的侮辱,令我着实感动落泪,心受震撼!他塑造成功,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忠心奉主的伟大的忠臣形象!而悲剧就是悲剧,《李尔王》的结局令我催然泪下——美丽的科第丽尔死了,李尔王也死了,临死之际醒悟过来的爱特门死了,那两个恶毒的公主也死了,《李尔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影响,不失为璀璨夺目的一本著作。
《李尔王》800字初二范文读书心得5篇
《李尔王》800字初二范文读书心得5篇《李尔王》主要讲述了:年迈的老国王李尔,决定把他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
但他决定要根据女儿们语言表达对他爱的程度来分配每人所得的那一份国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李尔王》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李尔王》读书心得1我最初读莎士比亚读的不是原著,而是初中同桌推荐的兰姆姐弟改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那是一部很优秀的改写作品。
但这本故事集只改写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和悲剧,把历史剧完全略掉了。
这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读《奥瑟罗》,剧本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它是抹了油彩的、那么生动的表演。
《奥瑟罗》讲了一个百分百的爱情故事。
这个百分百不是指《奥瑟罗》的内容全都是爱情(它还涵盖着政治、亲情、人性的思考等等),而是说奥瑟罗对他妻子的爱是百分百的。
百分百的爱热烈、畅快,但也容易让人窒息,没法长久。
最纯真的东西往往预示着消亡,这本身就是一出人间悲剧。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最痛心勃拉班修,这位有地位的元老失去了对唯一的孩子苔丝狄蒙娜的管控,无比悲痛、愤恨,也许他知道女儿的悲惨命运,正是因为对独女的深爱,这位父亲不愿意将女儿嫁给奥瑟罗,嫁女后,又在无比的寒心、悲痛中郁然死去。
这样的骨肉亲情让人叹惋,细思极伤。
最后贴我的一首诗,作为对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百分之百”爱情的思考。
爱极我不要你十分爱我我将窒息而丧命溺死于悲喜交织的网或是疯了,住进阁楼里请不要逼迫我奥赛罗杀死了他的妻子繁漪她不愿意做母亲要么爱,要么死在一起十分的爱意要使人沦丧成为对方的奴隶真正满怀的爱都住在满是不安、妒恨的心里我做不到十分爱你上天没有赐我那样的妒意最深情是最短命不是悲观,是一个大道理你可以爱得随便一些余下二三分来供应呼吸但我不知自己会因此更自由,还是更忧郁?《李尔王》读书心得2《奥赛罗》:我说起最可怕的灾祸,海上路上惊人的奇遇,间不容发的脱险,在傲慢的敌人手中被俘为奴的经过,以及旅途中的种种见闻;那些广大的岩窟、荒凉的沙漠、突兀的崖嶂、巍峨的峰岭,以及彼此相识的野蛮部落、肩下生头的化外异民;这些都是我的谈话的题目。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讲述了英格兰国王李尔的故事。
这部戏剧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悲剧性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在读完这部戏剧后,我深受震撼,对人性、权力和命运等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李尔国王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
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既有着高尚的品德,又有着深深的弱点。
他对自己的王位和权力有着极大的执着,但在面对亲情和友情时却显得软弱无力。
他的盲目信任和对女儿们的不公正对待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这一点上,我不禁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在权力面前也会变得盲目和不理智,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次,戏剧中对于权力的描绘也让我深思。
李尔国王在权力面前显得无所不能,但他的权力也使他变得孤独和脆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人在权力的诱惑下变得不可一世,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快乐。
这让我不禁反思,权力到底是一种祝福还是一种诅咒,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权力呢?最后,李尔国王的悲剧命运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他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软弱和无助让我深深感到心痛。
他最终在自己的女儿们的背叛和权力斗争中失去了一切,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终点。
这让我不禁思考,命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预料的,我们又该如何在面对命运的挑战时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勇气呢?总的来说,读完《李尔王》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和思考。
这部戏剧通过对人性、权力和命运等议题的深刻探讨,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戏剧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定。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
李尔王读后感800字《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讲述了英格兰国王李尔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悲剧性的情节而闻名,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尔王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既有着高贵的王者风范,又有着人性的软弱和错误。
在剧中,李尔王因为自私和骄傲而犯下了错误的决定,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和国家的混乱。
他的悲剧性命运令人唏嘘,也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
在李尔王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权力的腐化和人性的弱点。
李尔王因为自私和骄傲而将自己的王国带入了混乱之中,他的错误决定导致了无数人的苦难和牺牲。
这让我深深地反省了人性的弱点,以及权力对人的腐化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情况,权力的滥用和人性的弱点导致了许多不幸的事件。
因此,我们需要警惕自己的弱点,谨慎行事,避免重蹈李尔王的覆辙。
除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李尔王的故事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剧中,李尔王因为对女儿的误解和冷漠而失去了她们的信任和爱,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让我意识到,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和依靠,我们应该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和睦。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多沟通、多理解,避免因为误解和冷漠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李尔王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反思,让我对人性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警惕权力的腐化和人性的弱点,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和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李尔王的覆辙,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的来说,读完《李尔王》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反思,让我对人性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悲剧性的情节而闻名,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李尔王的故事的思考,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家庭的重要性,这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希望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我能够更加成熟地面对人生的挑战,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李尔王的悲剧
李尔王的悲剧《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作品,以李尔王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伟大的国王在年老失去判断力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悲剧事件。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弱点,也反映了权力的腐败和道德的崩溃。
本文将从人性的复杂性、权力的腐败以及道德的崩溃三个方面,探讨《李尔王》这部经典作品所揭示的悲剧。
首先,人性的复杂性在《李尔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李尔王是一个年长的君主,他的所有决策都是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
他一开始的错误决策,主要源自他儿女中的两位,冷酷无情的雷根和高傲狡诈的甘纳尔。
雷根和甘纳尔虚情假意地奉承父亲,但实际上是为了争夺王位。
李尔王的另一位女儿科康利亚则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但是她的沉默被李尔王错误地理解为不忠。
人性的复杂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正是因为李尔王的错误判断和女儿们的做法,让整个王国陷入混乱之中。
其次,权力的腐败也是《李尔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剧中,权力掌握在李尔王这样一个年长的君主手中,然而,他并没有正确行使权力,反而让其狡猾的两个女儿利用。
雷根和甘纳尔通过虚假的奉承和陷害科康利亚,成功地夺取了王位。
他们为了追求权力,不择手段地操纵李尔王的情感和思维,进一步导致国家的混乱和动荡。
从权力的角度来看,这种腐败是由于人性的贪婪和欲望的驱使,展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作用。
最后,道德的崩溃也是《李尔王》中的核心主题之一。
王权的崩溃导致了道德的崩溃。
在本剧中,雷根和甘纳尔两姊妹背叛了父亲,而科康利亚则是忠诚和正直的化身。
道德的崩溃体现在李尔王疯狂之后,他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普世道德的原则。
在终战中,雷根和甘纳尔被对父亲不忠的爱情欺骗,并死于非命。
整个剧作将道德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展示了权力腐败和个人道德败坏的必然结果。
总之,《李尔王》这部经典悲剧作品以李尔王为中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权力的腐败和道德的崩溃。
人性的复杂性体现在李尔王和他的女儿们的纷争中,权力的腐败则体现在李尔王与雷根、甘纳尔之间的矛盾,而道德的崩溃则由于权力的腐败而带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悲剧中性格悲剧之我见---以李尔王为例
《李尔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因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却流浪荒野,最后饮恨而死。
得知情况的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
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
受狡诈冷酷的女儿和阴险残暴的女婿的虐待,李尔由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一下子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这个过程具体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
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剧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
莎士比亚通过时空、环境及条件的前后对比,衬出鲜明的反差,使得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描述与表现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
对李尔的人物塑造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尔远是一国君王,代表最高权力。
他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内,习惯于群臣的顶礼膜拜、阿谀奉献之中,这种环境使李尔认为,神权至高无上,而他则代表神权,他是宇宙中心,他的意志即是主宰宇宙的法律。
但是无情的现实将李尔从宇宙中心,扔至现实的尘埃中,被女儿抛弃在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
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
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段话真实地揭示了圈地运动中失地农民流落异乡、饥寒交迫的惨状。
剧本还通过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等正面形象,宣扬了人和人应该和谐真诚、应该尊重人格、应该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思想。
她是一个美丽、纯洁儿朴实的少女,她犹如一朵鲜花,带有一股清新的朝气。
她在两个狡猾的姐姐的衬托下,如出水芙蓉般瑰丽超逸。
但李尔的疯狂致死、考狄利娅的被害和葛罗斯特的流浪等结局,又为作品抹上了浓重的忧郁色调。
在伦理道德的教益和哲理的涵盖面上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异化,对人物精神世界和痛苦体验的揭示以及意象的运用、诗意的想象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因而,《李尔王》在西方学者的眼中,它的内涵的丰富、思想的深刻在莎氏四大悲剧中甚至应该放在首位。
李尔王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
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
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
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
我觉得李尔王这个形象的意义更多的是对于现代的意义和启发。
人们说为什么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经典之作,就是因为它存在
着多样的解释性,“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也是莎剧的魅力所在。
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李尔王,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李尔王,太多的虚荣心导致了太多不好的后果,从公司的老总,到我们一般人,其实都有虚荣心,适当的虚荣心可以促进我们向上,但是虚荣心太多太强,就会适得其反。
《李尔王》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相同的,葛罗斯特也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听信私生子的谗言,而不相信言辞木讷的长子的为人。
他和李尔王一样身居高位,一样的只习惯于听信谗言。
剧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弄人”,他看似疯疯癫癫其实却比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他的语言浅白、滑稽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一针见血。
例如他向李尔说的一段话:“听着,老伯伯,多积财,少摆阔;耳多听,话少说;少放款,多借债;走路不如骑马快,三言之中信一言;多掷色子少下注;莫饮酒,麽嫖妓;闭门不管他家事,会打算的占便宜,不会打算的叹口气。
”轻松的说笑中把李尔的性情和现在的境况都揭露出来了。
剧中他的其他的语言也非常活泼非常搞笑。
我认为他在剧中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却是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人物,栩栩如生,令主角也黯然失色。
他的言行直接跟李尔那两个表里不一,前倨后恭的女儿形成强烈的反差,充满了对李尔喜欢听好话的讽刺,自古以来都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有几个人能做到以平和之心看待别人的言行。
之所以能那么多的人喜欢拍马屁,曲意逢迎,也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别人被奉承。
所以李尔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一点都不值得同情,反而是他的小女儿因他而冤死,要为他的肤浅牺牲性命,真是不值得。
剧中最后写到快死的爱特门,把将要处死李尔和考狄利娅的消息告诉奥本尼,要他赶快拿着他作为赦免的剑去救人。
或许大多书看到这里都会觉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行也善。
以为这是人性的最底的良知的苏醒,是剧中值得欣慰的地方。
但是我却认为这是莎士比亚的最打败笔,观众都是心软的,会因为这而忘记他之前所做的恶行,混绕观众的视觉,导致善恶不分,爱憎不分。
扭曲的人物性格与闪光的人物对比正是此剧的最大特色,应该让善恶更加分明,让深刻的悲剧性警醒广大的人们,让鲜活的人物考狄利娅等人性的闪光点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