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版)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版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版
▪ 归纳起来就是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 统计服务的具体内容又归纳为信息和咨询。
▪ 二、统计工作的过程
▪ 含三个阶段:
▪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 1.统计调查阶段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典型调 查、抽样调查、普查等方法;
▪ 2.统计整理阶段包括统计分布、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 计表、统计图的制作技术等;
▪ 二、标志与指标
▪ 1.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 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说 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示的。 数量标志是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以用数 值来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统计上称为标志 值(或变量值)。
▪ 如:为调查某企业职工情况,则该企业的每一个 职工是总体单位,性别、民族、工种、籍贯等可 以用来说明这个总体单位的特征,是品质标志; 同样年龄36岁,月工资6450元就是数量标志。
▪ 二、标志与指标
▪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 特征的。
▪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 数值两部分。
▪ 如:某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9.2亿元, 这就是一个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 征的,它包括指标名称(固定资产原值) 和指标值(9.2亿元)。
▪ 标志和指标的区别:
▪ 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说明总体特征 的。
▪ 1.政治算术学派
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政治算术》一书。在这部书中,他运 用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 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 基础。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约翰·格朗特(1620-1674)。他在1662年 发表了《关于死亡公报的自然和政治观察》。分析了60年 来伦敦居民死亡的原因及人口变动的关系,首次提出通过大 量观察,可以发现新生儿性别比例具有稳定性和不同死因的 比例等人口规律;并且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对死亡率 与人口寿命作了分析。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统计学作为国 家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统计学原理(李杰明5ed)8国民经济核算

统计学原理(李杰明5ed)8国民经济核算
使用方:记录“支出、资产变动、资产存量” 来源方:记录“收入、负债变动、负债存量”
包括
生产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国外部门账户
1.生产账户 表8-7 生产账户
使 用 1. 增加值 (1)劳动者报酬 (2)生产税净额 (3)固定资产折旧 (4)营业盈余 合计 来 源 1. 总产出 2. 减:中间投入
非金融 企业部门 国有 企业 使 用 一、非金融资产 (一)固定资产 其中:在建工程 (二)存货 其中:产成品和商品库存 (三)其他非金融资产 其中:无形资产 二、金融资产与负债 (一)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 通货 存款 长期 短期 贷款 长期 短期 证券(不含股票) 股票及其他股权 保险准备金 其他 (二)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三)储备资产 其中:货币黄金 外汇储备 三、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四、资产、负债与差额总计 来 源 使 用 来 源 使 用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一、净出口 二、增加值 三、劳动者报酬 (一)工资及工资性收入 (二)单位社会保险付款 四、生产税净额 (一)生产税 (二)生产补贴(-) 五、财产收入 (一)利息 (二)红利 (三)土地租金 (四)其他 六、初次分配总收入 七、经常转移 (一)收入税 (二)社会保险缴款 (三)社会保险福利 (四)社会补助 (五)其他 八、可支配总收入 九、最终消费 (一)居民消费 (二)政府消费 十、总储蓄 十一、资本转移 (一)投资性补助 (二)其他 十二、资本形成总额 (一)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二)存货增加 十三、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十四、净金融投资 十五、统计误差
投入 产品部门1 中 间 投 入 第Ⅰ象限
产品部门n 中间投入合计
第Ⅱ象限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总3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2.一个统计总体()。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一包谷物的重量(2)一个轴承的直径(3)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4)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员工年龄(2)员工性别(3)员工体重(4)员工工资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劳动生产率是()(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9.()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1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2)及时性(3)总体性(4)连续性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1)差异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1)威廉·配第(2)阿亨瓦尔(3)凯特勒(4)恩格尔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1)抽象的量(2)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的量1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1)政治算术学派(2)社会统计学派(3)国势学派(4)数理统计学派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1)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2)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3)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4)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二、判断题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李洁明著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李洁明著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统计包含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工作成果。

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2)统计资料: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原始资料:直接从各调查单位搜集的用来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资料次级资料:由原始资料加工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特征的数据资料(3)统计学:是研究总体一定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方法论学科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是通用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使用大量观察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对事物总体的综合认识;统计学结合现象的“质”研究现象的“量”特点:数量性(统计研究过程是从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总体性(统计所研究的是由同类事物构成的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具体性、社会性2、统计学的分类理论统计学:研究的内容是统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研究的内容是运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统计问题,国民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人口统计学3、统计研究方法(1)方法论——大数定律(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它可以使影响个体的偶然因素相互抵消,显示出现象的一般特征。

其数理依据是反映随机现象基本规律的大数定律。

诸如,各种基本的、必要的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等。

统计描述法:指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调查了解,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从而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借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总量规模、结构比例、速度快慢等实际状况。

统计描述的内容包括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

统计推断法: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的方法。

统计学原理(李杰明5ed)5综合指数

统计学原理(李杰明5ed)5综合指数

(三) 综合指数、平均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对 比指数 ——按其的表现形式的不同
综合指数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综合总量指标的对 比计算的总指数; 平均指标指数是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指 数,分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加权算术 平均指标对比来计算的总指数。
(四) 两因素指数和多因素指数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p198-201)
(一)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建立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如,商品价格指数、工资水平指数、成本指数、股票价格 指数等。 ☆ 以商品价格总指数为例说明编制过程
p1 25 k甲 = = 100% p0 25 k已= k丙= p1 36 90% p0 40 p1 70 = 140% p0 50
以上三种指数公式该如何选择? 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p196-198)
早在1864年,德国的经济学家拉斯贝尔提出,在综 合指数公式中,同度量因素宜固定于基期,故称为拉 氏(拉斯贝尔)指数公式。
q p K q p
q 1 0
0 0
称为拉氏数量指数公式
优点:分子是以基期价格p0计算的报告期营业额(虚 拟的报告期营业额),分母是真实的基期营业额。从而使得 产品产量指数在计算过程中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可以确切 地只反映数量的变化 缺点:有新品种商品时,会降低准确性。
3.为了说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同度量因素必须使用同一时期的。 即假定两个时期的商品销售额是按同一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如:
Kq
q p , p同一期的价格 q p
1 0
4.同度量因素用哪个时期的,是报告期、基期还是另一种价格?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p193-198)

统计学原理 第五章 5-1-(5.1-5.4)

统计学原理 第五章 5-1-(5.1-5.4)

5.1 相对数
相对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数据的比值。 绝对数作为统计整理数值汇总的直接成果,反
映的只是数据的总量数值和频数分布,表现为 具有量纲的绝对水平。 相对数是指通过两个有关联的数据对比的方式 来反映现象之间联系的测度。其一般形式可表 示为: 相对数=对比数/基数。
通过计算这样的一个比值,将所研究的数据的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2007年:世界人口密度:
51人/平方公里 中国人口密度: 141人/平方公里 孟加拉国人口密度: 1218人/平方公里 印度人口密度: 378人/平方公里 日本人口密度: 351人/平方公里 韩国人口密度: 491人/平方公里 加拿大人口密度: 4人/平方公里 美国人口密度: 33人/平方公里
从内涵角度,指数是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数量特
征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差异的方向和程度的测 度。从外延角度,指数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 概念上去理解。狭义的指数是指度量多个项目 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的测度,一般称为总指 数。广义的指数是指任意两个数值的对比,泛 指反映数量差异的各类相对数,既包括狭义的 指数,也包括只反映单项事物变动的个体指数。
人口增长率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人口增长率= (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就一国或一地区来看,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
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只包括人口自然 增长,人口增长率即人口净增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洲最高,一般国家都达到 2%以上。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

统计学原理(没有的)-李洁明

统计学原理(没有的)-李洁明

统计学原理(第二版)李洁明祁新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内容提要全书共分八章,即绪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

本书对统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作了阐述。

这次修订,增删了部分内容,如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同时,所用实例更突出实用性、简明性。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每章后有练习题及书末有习题解答,适合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师生。

再版说明本教材是在我们多年来对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总结修改而写成的。

为编好这本作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统计学》教材,我们一方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统计信息的要求,在内容上作了较多的调整与充实,在实例分析上也尽量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另一方面根据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非统计专业学生和社会、经济、管理实际工作者的具体情况,在结构上作了合理安排,突出简捷、实用的特点。

本教材!""#年$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第一版,先后印刷多次,因为量大面广,教学反映好,故被评为!""%年度上海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切实体会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我国国情和统计实践经验,并吸收本学科新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出版四年有余的教材进行修订。

本教材第二版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为适应"九五"期间全面推进统计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对教材内容作了某些删减和增补。

比如第三章内容有所删减,第四章、第七章内容有所增补等。

(&)为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所用资料进一步更新。

(')为切合市场经济实际,所用实例精心挑选,更突出实用性、简明性。

(()为加强学习统计理论与方法不可缺少的练习环节,增加了部分选择题、计算题。

本书撰写与修订的分工是:第一、二、三、四、五章主要由李洁明负责,第六、七、八章主要由祁新娥负责。

张薰华、吴宣陶教授为!本书的审阅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复旦大学出版社徐惠平同志给予热情的帮助,在此一并鸣谢。

统计学原理 李洁明 总论PPT课件

统计学原理 李洁明  总论PPT课件
• ④社会性。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 过程和结果。它们都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都和人们的利益有关。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主体 也有社会性。
第19页/共43页
第三节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统计工作过程
一、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有两条:
一是服务,二是监督。
大量观察法
综合指标法
统计分组法
统计学是什么?
统计学是对令人困惑费解的问题作出数字设想的艺术。 《大英百科全书》指出:“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艺术和科学”。
第1页/共43页
案例1
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的意大利经济 学家和社会学家维费烈度·柏瑞图提出了“重 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即80/20原 理。它的意思是,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 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 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 数因子就能控制全局。例如:
第17页/共43页
二、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
具体性
总体性
社会性
第18页/共43页
• ①数量性。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多少,现象 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社会经 济统计是在与一定质的联系中,反映这些数量方 面的现状和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
• ②总体性。即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的 认识。
• ③具体性。指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它研究具体 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因 此,它总是同现象的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第25页/共43页
第四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 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总体 即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
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的整体。
总体单位 即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综合指标学习要点: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4、变异指标学习知识点:前言: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如:2010年年年末为1339724852亿,反映是我国人口的总规模。

总量指标的作用: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一、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

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对于确定的统计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唯一的,而是随着标志的不同可计算不同的标志。

•例:我们研究某市三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则全市三级医院的总数量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全部三级医院职工总人数、全部三级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等就是总体指标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活动结果的总量指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变化过程。

如产品总量、货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国内生产总量等。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如人口数、职工数、设备台数等。

第五章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版)

第五章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版)


乙 丙

千克 米
480
500 200
600
600 180
25
40 50
25
36 70
k代表销量个体指数:
q1 600件 k甲 125% q0 480件 q1 600千克 k乙 120% q0 500千克 q1 180米 k丙 90% q0 200米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要注意:
1.00
0.90 1.40
15000
21600 12600 49200
Kp
pq 1 k pq
1 1 p

49200 1 1 1 15000 21600 12600 1 0.9 1.4
1 1
49200 102.5% 48000 1 p1q1 k p1q1 49200 48000 1200(元) p
0
48000 42000 6000 元) (
公式及其计算结果说明:
1、多种商品销售量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2、商品销售量变动对商品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3、分子和分母相减的差额说明由于商品销售量 的变动对销售额绝对值的影响。
(三)用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的综合指数
Kq
1 0
0 0
此公式称为拉斯贝尔数量指标指数
Kq
q p q p
1 0
1 1
此公式称为派许数量指标指数 结论:在综合指数中,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往往用 基期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较好。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一)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建立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 的比较指标指数。
(2)修正的股价平均数:

统计学原理完整教材

统计学原理完整教材

第一章统计总论基本概念统计工作中两个环节统计分析的方法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第八章指数分析第七章相关分析第五章抽样估计第四章综合指标第三章统计整理第二章统计调查统计总论学习要求:掌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学科性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国家统计的职能,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3 统计的组织和管理★思考与练习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学习知识点:一、统计的涵义:1、“统计”一词的涵义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3、统计资料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4、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5、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则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方面所具有的特点:社会性、总体性、变异性(广泛性)3、对“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理解:三、统计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用的统计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方法。

§2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学习知识点: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确定统计总体的前提)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又称个体)3、统计总体的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4、统计总体的分类按包含单位的数量: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按单位标志的属性:数量总体和属性总体5、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地连接在一起;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1、单位标志简称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公式称为派许质量指标指数
(四)用固定时期的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的综合 指数 p1qn Kp p0 q n
结论:在综合指数中,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往往也 用基期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较好。
三、其他形式的综合指数
(一)马歇尔—艾奇沃斯指数公式
p (q p (q
1 0
0 0
1 0
0 0
此公式称为拉斯贝尔数量指标指数
Kq
q p q p
1 0
1 1
此公式称为派许数量指标指数 结论:在综合指数中,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往往用 基期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较好。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一)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建立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 的比较指标指数。
千克

500 600 40 36 20000
200 180 50 70 10000 42000
21600
12600 49200
24000 18000
9000 14000 48000 44000
q p q p
1 0 0
Kq q1 p0 / q0 p0 48000 / 42000 114.29%
说明单项事物动态的比较指标称个体指数,也叫 单项指数。 说明多种事物综合动态的比较指标称为总指数。 在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之间又产生了一个类指数。

(二)按照统计指标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 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是说明总体规模变动情况的指数。 如:工业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职工 工人指数等。 质量指标指数是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的指 数。如:价格指数、工资水平指数、单位成本指 数等
(2)修正的股价平均数:
1除数修正法(道式修正法)
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 新除数 旧的股价平均数
2股价修正法
报告期股价总额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 新除数
1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 [ p1 p2 (1 R) pj pn ] n
(3)加权股价平均数: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 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 (Q)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 等,其计算公式为:
2、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价格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是指城乡居民支付生活消费品和 服务项目消费的价格,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 最终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 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1.商品分类:大类中类小类
第五章 统计指数
李金德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
第二节 综合指数 第三节 平均指标指数 第四节 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第五节 指数体系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
一、指数的概念
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 广义的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 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如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 数、计划完成相对数等。 狭义的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即专指不能直 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程度 的相对数。如:零售物价指数、工业产品产量指 数等。
0
48000 42000 6000 元) (
公式及其计算结果说明:
1、多种商品销售量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2、商品销售量变动对商品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3、分子和分母相减的差额说明由于商品销售量 的变动对销售额绝对值的影响。
(三)用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的综合指数
Kq
q1 ) / 2 q1 ) / 2
q (p q (p
1 0
0 0
p1 ) / 2 p1 ) / 2
(二)费雪理想指数公式
pq pq p q p q
1 0 0 0
1 1 0 1
q p q p q p q p
1 0 0 0 0
1 1 1
第三节 平均指标指数
1.00
0.90 1.40
15000
21600 12600 49200
Kp
pq 1 k pq
1 1 p

49200 1 1 1 15000 21600 12600 1 0.9 1.4
1 1
49200 102.5% 48000 1 p1q1 k p1q1 49200 48000 1200(元) p

乙 丙

千克 米
480
500 200
600
600 180
25
40 50
25
36 70
k代表销量个体指数:
q1 600件 k甲 125% q0 480件 q1 600千克 k乙 120% q0 500千克 q1 180米 k丙 90% q0 200米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要注意:
1 0 p 0 0
式中,K p 为价格总指数 此公式称为拉斯贝尔质量指标指数
(三)用报告期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的综合指数
p q 49200 102.5% K p q 48000 p1q1 p0q1 49200 48000 1200(元)
1 1 p 0 1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建立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说明总体规模变动情况的相 对指标指数。
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业产品生产量指数、农 业产品生产量指数、职工工人指数、货物运输量 指数等。
商品销售量和商品价格资料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销售量 基期q0 价格(元)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价格平均数=入选股票的价格之和/入选股票 的数量
自1887年起,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开始分成 工业与运输业两大类,其中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 数包括12种股票,运输业平均指数则包括20种股 票,并且开始在道〃琼斯公司出版的《华尔街日 报》上公布。
现在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以1928年10月1日为 基数,因为这一天收盘时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恰好约为100美元,所以就将其定为基准日。各种股票的 权数都相同。(所以当股市上的股票涨跌幅度相等时, 价格高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大一些。) 以后股票价格同基期相比计算出的百分数,就成为 各期的股票价格指数,所以现在的股票指数普遍用点来 作单位,而股票指数每一点的涨跌就是相对于基数日的 涨跌百分数。
(四)按照指数所说明的因素多少,可分为两因素 指数和多因素指数
(五)按照在一个指数数列中所采用的基期不同, 指数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第二节 综合指数
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 数。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综合指数有两种,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 综合指数。
如:价格指数、工资水平指数、成本指数、股票 价格指数等。
若k代表商品价格个体指数 p1 25 p1 36 k甲 100% k乙 90% p0 25 p0 40 p1 70 k丙 140% p0 50
(二)用基期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的综合指数
p q 44000 104.76% K p q 42000 p1q0 p0q0 44000 42000 2000(元)
狭义指数的特点:
1、综合性:综合反映多种事物构成的总体的变 动。
2、平均性:表示各个个体变动的一般程度。
二、指数的作用
(一)综合反映事物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二)分析多因素影响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因素 的影响大小和影响程度
(三)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三、指数的种类
(一)按照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 指数和总指数
2.质量指标指数。公式为
p1 p p0q1 p1q1 kp0q1 0 Kp p0q1 p0q1 p0q1
算术平均数指数计算表
商品名称 甲 乙 销售量个体指数kq=q1/q0 1.25 1.20 基期销售额 12000 20000

合计
0.90
10000
42000
二、平均指标指数的应用
平均数指数形式及其权数的应用与综合指数比较, 表现出下面两点不同:
1.综合指数主要适用于全面资料的编制。
2.综合指数一般采用实际资料作为同度量因素来 编制。
三、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物价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
1、反映居住和服务价格的变动
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采取平均指标形式编制的总指 数,叫做平均指标指数(也称为平均数指数)。
两种形式:
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形式
2.加权调合平均数指数形式。
一、平均指标指数的基本形式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1.数量指标指数。公式为
q1 q p0q0 p0q1 kp0q0 0 Kq p0q0 p0 q0 p0q0
2.选择代表品和服务项目:325种
3.价格的采集和平均价格的计算
价格的采集:定点、定时、定人调查 调查次数:每月6次、1-2次、2-3次
平均价格的计算:日、月度、年度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
kW K W
(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是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最 初价格。
q p q p
0
1 1 1
49200 111.82% 44000
0 1
q p q p
1 1
49200 44000 5200 元) (
(四)用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的综合指数
Kq
q p q p
1 0
n n
其中pn是某一时期的固定价格(不变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