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 李洁明、祁新娥共54页
《统计学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要求及练习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四版)期末复习要求2010年12月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事项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专科财经类各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成绩、安排的平时作业。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
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复旦大学《统计学原理》第四版(李洁明、祁新娥著)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注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年月日()上午,:00- :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绪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的研究对象(二)统计的研究方法(三)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二、考核要求- 1 -(一)统计的研究对象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含义。
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的特点。
(二)统计的研究方法理解:统计的研究方法(三)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了解: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
理解: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标志与指标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变异和变量的的含义及两种变量的区分;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的含义、分类;统计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与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
流量与存量概念;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统计调查考核知识点(一)统计调查意义和种类(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调查方法二、考核要求(一)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本要求。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版

▪ 统计服务的具体内容又归纳为信息和咨询。
▪ 二、统计工作的过程
▪ 含三个阶段:
▪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 1.统计调查阶段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典型调 查、抽样调查、普查等方法;
▪ 2.统计整理阶段包括统计分布、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 计表、统计图的制作技术等;
▪ 二、标志与指标
▪ 1.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 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说 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示的。 数量标志是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以用数 值来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统计上称为标志 值(或变量值)。
▪ 如:为调查某企业职工情况,则该企业的每一个 职工是总体单位,性别、民族、工种、籍贯等可 以用来说明这个总体单位的特征,是品质标志; 同样年龄36岁,月工资6450元就是数量标志。
▪ 二、标志与指标
▪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 特征的。
▪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 数值两部分。
▪ 如:某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9.2亿元, 这就是一个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 征的,它包括指标名称(固定资产原值) 和指标值(9.2亿元)。
▪ 标志和指标的区别:
▪ 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说明总体特征 的。
▪ 1.政治算术学派
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政治算术》一书。在这部书中,他运 用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 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 基础。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约翰·格朗特(1620-1674)。他在1662年 发表了《关于死亡公报的自然和政治观察》。分析了60年 来伦敦居民死亡的原因及人口变动的关系,首次提出通过大 量观察,可以发现新生儿性别比例具有稳定性和不同死因的 比例等人口规律;并且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对死亡率 与人口寿命作了分析。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统计学作为国 家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
统计学原理_李洁明_第二章__统计调查部分

统计学原理
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的具体内容,即调查什么。由调查对象的性质、 调查目的决定。包括调查单位所须登记的标志(品质标志 和数量标志)及其他有关情况。
拟定调查项目需做到: 调查项目少而精 调查项目的含义和答案无歧义; 调查项目之间有一定关系或联系; 能拟定为“选择式”,尽量用选择式。
在市场研究和社会研究中,经常采用问卷调查,问卷 实际上就是一种问答式的调查表。 设计问卷时要注意: 间接形式要服从调查目的,并适合于调查对象的特点; 提问方式依能搜集到的资料多少、详略而定,如二项
选择、多项选择、比较、位次等; 备选答案不可有交叉词义,即只有互斥。
例
统计学原理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全面调查一般以普查和统计报表制度为主。非 全面调查则主要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等。
统计学原理
普查(census)
普查是针对某问题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主要用 来搜集那些不宜用经常调查能搜集的全面、准确的统计 资料。
特点:1.一次性调查,即调查某一时点的现象总量; 2.全面调查。
统计报表制度:按照统计法规的规定的统一表式、统一指 标、统一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上而下统一部署,自 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特点:1.以基层单位原始记录为基础; 2.逐级上报汇总; 3.属于经常性调查,调查项目稳定。
用来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数据。根据资料获得途径,统计 资料分为:
原始资料(Raw Material):直接从调查单位获取的 资料。 次级资料(Secondary Material): 从已有的资料 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
统计学原理
二、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计学原理 李洁明 第2章 统计整理

大型 中型 小型
统计图介绍
直方图 可以显示出总体的频数分布情况以及分布形态。 f
12 10 8 6 4
2 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x
考试成绩分布直方图
频数(天)
10
15
20
25
30
0
140-150 150-160 160-170 170-180 180-190 190-200 200-210 210-220 220-230 230-240
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第五节 统计表
表X 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产业增加值 项 目 GDP(亿元) 第一产业 横标目 第二产业 52982 总标题 纵标目
比重(%) 14.5
51.8
宾词
14883
数字 资料
主词
第三产业 合 计
34533
103398
33.7
100.0
第五节 统计表
统计表的种类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男性(万人) 女性(万人)
历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调查不同性别网民的数量情况 (分组条形图 )
例 异距数列次数分布 某班学生统计学成绩异距次数分布表
成绩 次数 组距 次数密度 0.20 0.70 1.15 0.8 0
60以下 60 - 70 70 - 90 90以上 合 计
连续变量分组遵循“上限不在内”原则。
工人按完成生 产定额分组 (%) 90以下 90--100 100--110
组中值的计算 闭口组: 开口组:
110--120
120以上 合计
第二章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版)

▲ 2.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我国定期搜集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重 要的组织形式。
主要特点:
1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各种原始记录;
2逐级上报和汇总; 3属于经常性调查,项目相对稳定,利于积累资 料,动态对比。
统计报表制度主要种类:
(1)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 (2)全面、非全面统计报表。
(3)定期报表和年报(进度报表、总结性报表)。
(4)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5)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 问:统计报表是全面调查还是非全面调查?
▲ 3.抽样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 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 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
两个基本特征:
依经验,组数一般分为5-7组,尽可能取奇数, 避免偶数。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表
考分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人)
2 7 11 12 8 40
比重(%)
5.0 17.5 27.5 30.0 20.0 100
合计
(二)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1.等距数列适用于标志变异比较均匀的现象。
(1)重点单位选多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 (2)选择重点单位时,注意重点可以变动的情况。 (3)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基础工作较 好的单位。 例如:调查我国钢铁技术水平?
▲ 5.典型调查
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 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的选择典型单 位,要保证被选中的单位具有充分代表性。 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 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 较可靠的方法。
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复习参考书目

354 汉语基础
1.刑福义主编《现代汉语》(增订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 3.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57 英语翻译基础 359 日语翻译基础
1.李观仪编《新编英语教程》(5.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何兆熊编《综合教程》(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3.张培基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4.陈宏薇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5 陈福康编著,《中国翻译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6.、叶朗编《中国文化读本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431 金融学综合
1.金融学(第4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6版),作者: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1日出版。 2.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会计学系列),作者:黄志忠,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07月出版。
432 统计学
1.统计学原理(第六版),李洁明、祁新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2. 应用统计学(第二版),卢冶飞,孙忠宝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第 3 页,共 14 页
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复习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
初试复习参考书目
362 朝鲜语翻译基础
1. 延世大学语学堂编,《韩国语》(4-6),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 金哲俊、金光洙,《朝鲜语语法》,延边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敏、(韩)金宣希编《中韩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金柄珉编《朝鲜现代文学史》,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5. 许辉勋、蔡美花编,《朝鲜文学史》,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6..叶朗编《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

2.相关关系
(1)概念:相关关系是指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
数量上不是确定性的对应关系。 (2)特征:某一现象或多个现象与另一有联系的现象
之间在 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但 不是确定和 严格的数学函数关系。
(3)举例:居民的月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
(二)相关关系分析
1.广义上的相关分析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相关关系反映着现象之间 不确定、不严格的依存关 系。
一、相关分析的概念
(一)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1.函数关系
客观现象之间相互依存的确定性的数量关系是 函数关系,它是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一种对应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当中一个或多个表述现象的数量 (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表述现象的数量 (因变量)按照一定的规律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描述这种关系。
2. 相关系数的计算 (1)积差法
?2
? ? r ?
? x y
xy
1 n
?
?x ? x ??y ?
y?
1 n
?
?x ? x ?2
1 n
?
?y ? y ?2
其中,
? 2 ? 1 ? ?x ? x??y ? y?
n xy
?x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n
?
?x ? x ?2
?y ?
1 n
?
?y ?
y ?2
2. 相关系数的计算
(1)确定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确定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 (3)判定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4)对达到一定密切程度的相关关系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5)测定数学模型的代表性大小并根据自变量数值对因变量
统计学原理 李洁明 第六章 抽样调查

不考虑顺序的不重复抽样
N(N − 1)⋯(N − n + 1) N! C = = n ! n (N − n)! !
n N
考虑顺序的重复抽样
n BN = N n
不考虑顺序的重复抽样
n n DN = CN +n−1
抽样调查的理论依据
大数定律:证明了抽样平均数(成数) 大数定律:证明了抽样平均数(成数)趋近于总体平均 成数)的趋势。 数(成数)的趋势。 1)独立同分布大数定律: 独立同分布大数定律: 2)贝努力大数定律: 贝努力大数定律: 中心极限定律: 中心极限定律:证明了多个随机变量和的分布趋近于正 态分布。抽样平均数就是一种随机变量。 态分布。抽样平均数就是一种随机变量。 1)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律: 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律: 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律: 2)德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律: 德莫佛 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律
特 点
只抽取部分单位; 只抽取部分单位; 用部分推断总体; 用部分推断总体; 抽样遵循随机原则; 抽样遵循随机原则; 会产生抽样误差,但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会产生抽样误差,但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统计误差
统计数字与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别。 统计数字与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别。 登记误差: 登记误差: 调查误差或工作误差,指在登记、 调查误差或工作误差,指在登记、汇总计算过程中 产生的误差。(可以避免的) 。(可以避免的 产生的误差。(可以避免的) 代表性误差: 代表性误差: 用部分去推断总体产生的误差。(一般不可避免) 。(一般不可避免 用部分去推断总体产生的误差。(一般不可避免)
x1
1,2,4
x2
1,2,5
x3
3,4,5
x4
1,3,5
x5
统计学原理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1937年,奈曼(Jerzy Neyman)发表了关于
置信区间的奠基性论文; 1950年瓦尔德( Abraham Wald )发表了 “统计决策函数”。 至此,数理统计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理论 框架,并一直沿用至今。
1950年以后,受计算机和新兴科学的影响,这
一时期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 科克伦(W. G. Cochran)的实验设计和抽样 理论、安德森(T.W.Anderson)的复变数分 析等。
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教程(第二版)卢小广 刘元欣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1、周概容主编《统计学》 2、贾俊平主编《统计学》 3、徐国祥主编《统计学》 4、李洁明主编《统计学》 5、袁
卫主编《统计学》 6、安德森(David R. Anderson)主编 《商务与经济统计》 《中文有第八版,英文有第十版》 7、蒋萍 主编 《市场调查》
3.现代统计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到现在) 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是数理统计学派迅
速发展的时期。由费歇尔(Ronald Aylmer Fisher)、皮尔逊(Karl Pearson)、奈曼(Jerzy Neyman)、瓦尔德(Abraham Wald)等为代表的 一代统计学大师,共同完成了现代统计学的理 论框架,使统计学称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 数理统计学逐渐成为了主流统计学。
政治算术学派在统计发展史上的作用:在数量
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从 中提炼出理论原则。同时,政治算术学派第一 次有意识地运用可度量的方法,力求把自己的 论证建筑在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数字上面,依 靠数量的观察来解释与说明社会经济生活。 政治算术学派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统计核算的 初创阶段,它只能从简单的、粗略的算术方法 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计量和比较。
统计学原理(没有的)-李洁明

统计学原理(第二版)李洁明祁新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内容提要全书共分八章,即绪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
本书对统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作了阐述。
这次修订,增删了部分内容,如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同时,所用实例更突出实用性、简明性。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每章后有练习题及书末有习题解答,适合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师生。
再版说明本教材是在我们多年来对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总结修改而写成的。
为编好这本作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统计学》教材,我们一方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统计信息的要求,在内容上作了较多的调整与充实,在实例分析上也尽量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另一方面根据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非统计专业学生和社会、经济、管理实际工作者的具体情况,在结构上作了合理安排,突出简捷、实用的特点。
本教材!""#年$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第一版,先后印刷多次,因为量大面广,教学反映好,故被评为!""%年度上海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切实体会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我国国情和统计实践经验,并吸收本学科新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出版四年有余的教材进行修订。
本教材第二版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为适应"九五"期间全面推进统计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对教材内容作了某些删减和增补。
比如第三章内容有所删减,第四章、第七章内容有所增补等。
(&)为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所用资料进一步更新。
(')为切合市场经济实际,所用实例精心挑选,更突出实用性、简明性。
(()为加强学习统计理论与方法不可缺少的练习环节,增加了部分选择题、计算题。
本书撰写与修订的分工是:第一、二、三、四、五章主要由李洁明负责,第六、七、八章主要由祁新娥负责。
张薰华、吴宣陶教授为!本书的审阅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复旦大学出版社徐惠平同志给予热情的帮助,在此一并鸣谢。
统计学原理 李洁明、祁新娥

二、标志与指标 标志 即指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 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属性表示; 数量标志 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用数量表示。 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统计上称为标志值(或变 量值)
标志
性别 民族 宗教信仰 政治倾向 年龄 身高 体重
品 质 标 志 数 量 标 志
标志值(标志表现)
男 汉族 佛教 无党派 43岁 182cm 75公斤
一是服务,二是监督。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
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 统计模型法 统计推断法
三、统计工作过程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可分 为传统的三阶段:
统计调查 即根据统计任务所确定的指标体系,
拟订调查纲要,搜集被研究对象的准确材料;
统计整理 就是对调查资料加以汇总综合,使之
总体单位 即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
例如:①了解城镇居民生活状况,城镇全部居民就构成 统计总体,城镇每一位居民就是总体单位。 ②了解工业企业经营情况,全部工业企业就构成统计 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根据总体包括的总体单位是否有限,统计总体可以分为 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无限多,数不清。如大海 里的鱼资源数。 有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有限多。可以数清。
反映客观现 象的数据
描述统计 样本数据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 理、显示和分析等) 总体数据
推断统计 (利用样本信息对 总体的数量特征进 行估计和检验等)
总体内在的数 量规律性
统计学探索现象数量规律性的过程
统计学原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绪论 统计调查与整理 综合指标 动态数列 统计指数 抽样调查 相关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8

(二)国民生产总值
1.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GNP )又称
国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 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和。 2.GNP和GDP之间的关系 1)联系:GNP和GDP都是计算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指标, 两者的核算内容相同。 2)区别:在于计算产值指标依据的主体不同,也即口径不同。 A.GNP按国民原则计算;B.GDP按领土原则计算。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我国目前采用。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2.生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 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 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 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 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 自给性生产。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个
纵横交错、极其复杂的网络般经济活动的有机整体。有两种涵 义:一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二是指社 会产品再生产——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的总过程。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核算,又称国民核
第二节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新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核算表 3.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核算:主要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 它反映一定时期各机构部门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 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及各机构部门间资金流入和流出情 况。
第五章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版)

甲
乙 丙
件
千克 米
480
500 200
600
600 180
25
40 50
25
36 70
k代表销量个体指数:
q1 600件 k甲 125% q0 480件 q1 600千克 k乙 120% q0 500千克 q1 180米 k丙 90% q0 200米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要注意:
1.00
0.90 1.40
15000
21600 12600 49200
Kp
pq 1 k pq
1 1 p
49200 1 1 1 15000 21600 12600 1 0.9 1.4
1 1
49200 102.5% 48000 1 p1q1 k p1q1 49200 48000 1200(元) p
0
48000 42000 6000 元) (
公式及其计算结果说明:
1、多种商品销售量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2、商品销售量变动对商品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3、分子和分母相减的差额说明由于商品销售量 的变动对销售额绝对值的影响。
(三)用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的综合指数
Kq
1 0
0 0
此公式称为拉斯贝尔数量指标指数
Kq
q p q p
1 0
1 1
此公式称为派许数量指标指数 结论:在综合指数中,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往往用 基期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较好。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一)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建立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 的比较指标指数。
(2)修正的股价平均数: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总3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2.一个统计总体()。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一包谷物的重量(2)一个轴承的直径(3)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4)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员工年龄(2)员工性别(3)员工体重(4)员工工资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劳动生产率是()(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9.()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1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2)及时性(3)总体性(4)连续性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1)差异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1)威廉·配第(2)阿亨瓦尔(3)凯特勒(4)恩格尔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1)抽象的量(2)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的量1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1)政治算术学派(2)社会统计学派(3)国势学派(4)数理统计学派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1)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2)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3)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4)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二、判断题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