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修订稿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掌握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3. 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地理位置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难点:1. 经纬网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网图、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经度,引发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课堂讲解:讲解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经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练习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准确描述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2. 技能应用: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3. 情感态度: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表现出对国家地理位置的关注和热爱。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纬网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社区实地考察,运用经纬网定位实际地点。
八、教学资源:1. 地球仪、经纬网图、教材。
2. PPT、教学视频、网络资源。
【教学设计】《经线和经度》精品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课标内容: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课标解读:要能说出经线和纬线,就要让学生明白经线、纬线的概念和特点;要能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就要明白东西经、南北纬的分界线以及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并运用相关知识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经线和纬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包括经纬线的概念、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特殊纬线及经线圈等知识点。
由于概念和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较简单的纬线,再讲难度较大的经线。
(二)“经线和纬线”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经纬线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
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就这节而言,经纬线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
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
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因此,这节课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共性是年龄偏小,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地理的热情较高。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地球和地图经线与经度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经线与经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经线的意义和特点、经度的划分2.运用经度的规律判断东经、西经的度数、符号(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地球仪,得出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和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团结互助的情感二、教学重点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运用经度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四、教学方法读图法、演示法、谈话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教具地球仪经纬仪六、教学过程导入:复习纬线知识温故知新新授课:教师提问: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何特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数量)?活动一:1.教师利用PPT展示经线分布图,学生观察图片和地球仪2.学生利用线绳量经度的长度3.学生组内讨论完成学生得出结论:经线的特点: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数量为无数条承转:经线有无数条,如何区别不同经线?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它是怎样划分的?学生读图得出结论:从0度开始向西划分180度,向东划分180度教师讲解本初子午线的位置: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成为本初子午线,穿过了欧洲、非洲、大西洋。
本初子午线规定是0度,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与经线圈所在平面的夹角就是经线的经度。
教师提问:经度用什么符号表示?变化规律是什么?学生读图归纳: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西叫西经,用符号W表示,向西度数变大,最大180度,向东叫东经,用E表示,向东度数增加,最大180度。
活动二:拿橘子当地球,在上面标出本初子午线,东、西经30度、60度、90度、120度、15度、180度教师讲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学生读图回答:相加等于180;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
教师提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那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的活动题,找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并找出东半球和西半球主要的大洲有哪些,知道中国处于北半球。
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新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新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教学内容1. 纬线和纬度:纬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极的两条半圆,纬度是南、北极之间,沿着纬线,从赤道向北、向南到北极、南极的度量。
2. 经线和经度: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东西两极的半圆,经度是沿着经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到180度的度量。
3. 利用经纬网定位: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纬线、纬度的概念,掌握经线、经度的定义,了解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能够通过观察地图上的经纬线判断地点的位置,能够根据经纬度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经纬网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空间概念的理解。
4. 策略目标: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
5.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对经纬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
他们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描述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四季更替。
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地图,能够识别地图上的基本元素,如国界、首都、主要城市等。
这些知识为学习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对地图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他们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对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充满好奇。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经线和经度的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
1.这块知识,每年学生学到时都是难啃的骨头,关键的原因就是学生手中没有地球仪,只是看一眼,等于没有深入学习。
只有手中有地球仪,亲自记录下来,主动发现,才会成为自己的知识。
2.适时引导最重要。
先感性,后理性。
如先观察地球仪,有了感性认识,再板图若干纬线和经线,学生自己就能得出往北(南)增大是北(南)纬,往东(西)增大是东(西)经。
尽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通过直观的地球仪来突破抽象的知识难点。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趣味化了。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试图拉近课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找到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力图创设学生喜爱的话题和活动方式。
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动态把握学情,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控课堂。
通过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的参与性高,教师实施积极教学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尊的满足感,整个课堂比较成功,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但所购买的地球仪没有明显的纬线度数,自己也忽略了这一问题,导致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容易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应提前告诉学生找标有度数的位置,并用即时贴或透明胶将其明显突出出来,如所有纬线与两条经线的交点处标有度数,经度好找,赤道上很明显地标出了所有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数值。
所以,在课堂中,应适时调整,尽量将学具更加形象化,让学生深刻领会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重要知识。
地球与地球仪-经线和经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新教材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经度
160°W 180°
140°W
140°E
120°W
120°E
100°W
80°W
0°经线
经度的度数范围
0°~~180°
0°经线以东叫东经,记作 E 0°经线以西叫西经,记作 W 东西经180°经线是重合的
60°W
60°E
40°W 20°W 0° 20°E 40°E
经度
经度的分布规律
由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至180° 东西经180°经线,记作180°
西
WW
东
EE
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东西半球
东西半球判断方法
经度是东经,就与160°E对比,度数大于160°在西半球,小于则在东半球 经度是西经,就与20°W对比,度数大于20°在西半球,小于则在东半球
大大为西 小小为东
经度
半圆
等长 南北
圆圈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 缩短
经线
经线的长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半 圆弧,叫经线
———— 等长
经线
经线的位置关系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半 圆弧,叫经线
— 均相交于南北两极
经线
经线的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
经度
经度的起始线
0°经线被称为本初子午线, 是经度的起始线
经度
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该标志为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 米的铜线,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旧址。
经度Βιβλιοθήκη 0°20°经度80°
80° 0°
180°
经度
东经(E)范围
西 经 0°
2012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线和经度子午线》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线和经度子午线》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学期(单元二:地球与地图)教授的。
教材使用2012年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经线和经度子午线》。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经线和经度子午线在地球上的作用及其应用。
帮助学生能够理解和熟悉使用经线和经度子午线。
教学目标学生将能够:1.知道如何利用经线和经度子午线度量地球表面上的位置;2.应用经线和经度子午线进行地球位置测量;3.理解如何使用经线和经度子午线查找地球上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将展示地球、地球表面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这张图片在哪里拍的?有什么方式可以确认该地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问题:如何在地球表面上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
最后,教师将进一步介绍经线和经度子午线的作用。
二、概念讲解1.经线:指贯穿地球南北两极,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所有平面。
2.经度子午线:指经过地球两极的那条大圆弧线。
每个地球上的点对应着一个经度子午线。
3.度:指地球表面上距离相等的两个角的大小比例。
4.经度:指某一地方的经线度数。
教师将简要介绍概念,然后以图片和图解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程度,鼓励他们提问。
三、练习与演示1.学生自己查找地图上某个位置的经纬度。
并解释每个数字的含义。
2.请一位学生站在黑板前的某一位置,其他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通过数值和经线、纬线的位置,来找到这个位置。
四、总结在完成演示和练习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点的总结。
简述经线和经度子午线的重要性及用途,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上的一些有益改变及反思:1.引入部分应该更加具备启发性。
通过使用图片和图解,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问题。
2.讲解部分应该更加明显和清晰。
需要将所有概念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有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1.1经线与经度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地球和地图
1。
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准
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2.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度数,看看经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经度
的标注)
本初子午线: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
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
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
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到下列三组经
ﻬ
线: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结论:度数和为180度,东(E)西(W)经相反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课中作业
讨论:东西半球为什么不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的?
尽量避免一个大陆或国家分到两个半球.
课中作业。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掌握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3)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和经度的概念;(2)利用经纬网,学会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度的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3.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 经度的变化规律;2.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球仪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经线和经度;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3. 采用小组合作法,探究经度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表面的经纬网,引导学生思考经线和经度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3. 课堂讲解讲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经纬网。
4. 案例分析利用案例,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5.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分享探究成果。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经纬网运用能力的掌握。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经度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2. 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展览馆,增加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实际体验;3.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培养思维启迪智慧七年级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设计人:李小艳执教人:李小艳教学预设时间:9月13日一、教学目标(适当使用思维导图):二、重、难点:1、经线的特点2、经线的分布规律3、东西半球的划分和判断三、教学过程:1、温故、导入:温故: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记忆时间,然后提问事先设计好的几个问题:如:①纬线的长度、方向、形状;②纬度的分布规律及字母表示;③板上画图让学生当堂训练;④南北半球的划分等。
导入: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同时比划着上节课学习的纬线,然后问学生,和这些纬线垂直的线是什么线?它们有什么特点?分布又有怎样的规律。
课前修订或操作注意事项2、自学:用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自学目标,让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研读课本p7-8的文字、图和地球仪完成自学任务,此时教师到小组巡视,查看学情,为点拨提供线索,如果遇到个别的随时给学生点拨,点拨时注意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点解题的突破点,让学生去思考解题的思路,此时,教师还要确定展示环节的人选,还要确定让学生展示是为了确定标准答案还是暴露问题,关注学生在自学环节偷懒现象,让学生都有事可做,都忙起来,还要关注哪些学生对于探究的问题掌握得比较透彻,便于引导他们给其他同学讲解。
4、合作探究(教学点拨):组织学生讨论有难度的两个问题:经度的分布规律及东西半球的划分、判断,然后找学的比较好的学生在组内展示交流成果,此时教师到组内去观察和点拨,最后总结学生普遍没有解决的问题,东西半球的判断在班内进行讲解。
5、课堂检测:四、教学反思:由于有纬度学习作为铺垫,所以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推进较为容易,在前面的个别班级还给学生详细介绍了能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的两条经线的关系,但发现效果不好,反而造成学生的负担,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应慎讲,可以碰到具体题目的时候再讲。
初中地理《经度的划分》教案
初中地理《经度的划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度的定义、划分以及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球仪上经纬网的认识,为学习其他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经度的定义: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从南极点到北极点的一个半圆,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一个地点的东西位置。
2.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向东和向西各划分为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3. 经度的变化规律:每经过1°经度,地球表面的实际距离大约为111公里。
经度的变化与地方时的关系:每相差1°经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度的定义、划分以及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度的定义、划分和变化规律。
2. 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直观展示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3. 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经度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经度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经度的定义、划分和变化规律:结合地球仪和地图,讲解经度的定义、划分和变化规律。
3. 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讲解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经度对时间的影响。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经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经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经度和纬度的区别,加深对经度的理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经度的基本理解。
2. 讲解经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经度的基本知识。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经线经度教案
初中经线经度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教学重点:1. 经度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
2. 经度在地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经度的划分方法。
2. 经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一张直径30cm的圆纸。
3. 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经线的概念: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半圆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提问:为了区别每条经线,我们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
那么,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呢?二、新课教学1. 经度的概念教师活动:提问:什么是经度?学生回答:经度是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
教师总结:经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度数,以便于区分和定位。
2. 经度的划分教师活动:讲解经度的划分方法,出示地球仪和圆纸,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经度的划分。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和圆纸,理解经度的划分方法。
3. 经度的表示教师活动:讲解经度的表示方法,向东的经度用E表示,向西的经度用W表示。
学生活动:理解经度的表示方法。
4. 经度的应用教师活动:讲解经度在地理中的应用,如经纬网定位等。
学生活动:了解经度在地理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并理解其意义。
2.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10度和西经10度,并理解其意义。
四、总结1. 经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度数,以便于区分和定位。
2. 经度的划分方法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和向西分别划分为180度。
3. 经度在地理中的应用广泛,如经纬网定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圆纸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经度的概念和划分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地球仪上找出经度,加深了对经度的理解和记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经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讲解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线和经度子午线》教案、教学设计
5.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经线与经度子午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研究报告。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实践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和鼓励。
4.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经线与经度子午线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地图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2.教学策略:针对性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3.教学内容:
a.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经线、经度子午线;
b.运用经线与经度子午线进行城市定位;
3.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经线、经度子午线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活动: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形式,配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2.1认识地球--经线和经度教案山东省阳谷县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阳谷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学科教案总课时:第7课时课题第一节认识地球(3)——经线和经度课型:新授课时: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掌握经线特点及经度的划分,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2,记忆特殊经线的名称及度数。
教学重点经线特点及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特殊经线的名称及度数。
教学难点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方法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互助互查预习新知一、复习提问: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纬线及方向、纬线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导学提纲:(1)、读图2—12,掌握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2)、读图2—13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3)、理解经度的划分及表示方法。
(4)、读图2—12识记特殊经线的名称及度数。
二、合作探究点拨解惑1、师友释疑:观察地球仪,师友交流自学情况。
2、教师释疑:(1)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位置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出示经线在不同角度观察的图形:(1)(2)(3)(2)经度的分布规律:度数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数向西递增的为西经。
(3)特殊经线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三、知识梳理巩固提升1、教师点拨:教师引领师友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提纲。
2、师友巩固:师友结合知识提纲查缺补漏,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师友互相提问检查,教师抽查。
四、习题反馈学法指导1、当堂检测:师友结合教师出示的综合性练习题进行当堂检测,独立完成。
2、拓展提高:教师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师友互批互改互进。
教师结合检测题进行重难点、易错点的讲解和学法指导。
五、归纳总结反思点评1、师友总结:师友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的互助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
2、归纳点评: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强调重难点、易错点;归纳学习本节地理知识的方法或规律;点评师友的表现。
初中经线和经度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经线和经度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3. 使学生能够识别本初子午线和东经、西经的区别。
教学重点:1. 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度的划分方法。
3. 本初子午线和东经、西经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度的划分方法。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经线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让学生了解经线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5分钟)1. 向学生讲解经度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经度的概念。
2. 利用地球仪和长纸条,向学生演示经度的划分过程。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经度的划分过程。
三、本初子午线(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本初子午线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本初子午线,让学生了解本初子午线的重要性。
四、东经和西经(5分钟)1. 向学生讲解东经和西经的概念和区别。
2.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东经和西经的位置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东经和西经,让学生了解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张经纬网,巩固经线和经度的概念。
2. 让学生思考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经线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经度的划分方法,能够识别本初子午线和东经、西经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经度的划分过程。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思考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2024新版七上地理课件教案】1.2地球与地球仪 课时2 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人教2024新版七上地理精讲课堂(课件+教案)】1.2地球与地球仪课时2 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新课导学[情境导入] 一艘海轮在大洋上遇险,发出紧急呼救信号, 并报告了具体位置: “东经137°03', 北纬33°49'。
”救援船立即驶往出事海域,营救遇险海轮。
在茫茫大海上,救援船是怎样及时找到遇险海轮的?[复习导入] 复习地球仪的知识,引出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问题导入]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我们要寻找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该怎样定位这个地点呢?[材料导入]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5日17时31分左右,日本八丈岛东部附近海域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东京有震感。
我们该怎样描述地震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指导一、南北半球及低中高纬度的判读二、东西半球的判读1.判读东西半球方法之一:利用示意图进行判读。
2.判读东西半球方法之二:根据“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读。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1.判断经纬线: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横线为纬线,竖线为经线;极地为中心俯视图,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的放射线。
2.判断经纬度:方格状经纬网图中标注的纬度数值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北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度。
无论是侧视图还是极地俯视图,由西向东(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为东经度,由西向东(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为西经度。
3.南北纬判断:极地俯视图,中心为北极点,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均为北半球,半球范围内各点均为北纬度;中心为南极点,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均为南半球,半球范围内各点均为南纬度。
情境素材详见电子资源1.世界上第一个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唐朝开元年间,僧一行为编撰大衍历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实测,南方到达交州,北方抵达铁勒,其间共有12个测量点。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由僧一行领导的,由南宫说等人主持的在河南的测量最为重要。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随堂测试:设计一份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4.作业完成情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对地球仪和经纬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
1.理解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
2.掌握地球仪上经纬度的读取和应用
解决办法:
1.针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功能的理解。
2.对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感受经纬度的实际应用,提高理解力。
简短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地球仪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地球仪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地球仪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对于随堂测试中学生对经纬度的理解和记忆问题,我将增加课堂互动和巩固练习,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疑惑。
3.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我将更多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经线的概念: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2. 经线的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3. 经线的作用:划分地球表面的经度,确定地理位置。
4.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
5. 经度的变化规律: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2. 难点: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经线和经度的概念及特点。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经线和经度的理解。
3. 设计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经线和经度。
2. 讲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经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讲解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展示经度划分示意图,讲解经度的变化规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模型,亲自操作,加深对经线和经度的理解。
5. 案例分析:设计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经线和经度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经线和经度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案例,评估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纬线和纬度的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教案
授课人:郴州市十五中谢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4.运用经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东西半球位置;
5.了解经纬网的作用,能在经纬网上判读出某点的经纬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地球仪,掌握经线的特点;
2.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线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某点经纬度位置的判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经线的特点,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3.运用经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东西半球的位置;
4.经纬网上某点的经纬度的判读。
教学铺助工具:多媒体、地球仪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帝国号”轮船遇险片段。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由于准确地向海上救援中心报告了经纬度位置,“帝国号”轮船最终成功获救。
设想一下,如果该轮船只报告了所在的纬度位置,它能及时成功获救吗?
学生:不能,必须还要报告经度位置。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纬线和纬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经线和经度。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
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互助共赢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20----P23页,完成学案第1——6小题。
定义
(板书:一、经线特点)
2、教师讲解本节课全班分组竞赛的有关规则:
①.全班共分为六个小组;
②.本节课的问题类型有抢答题、风险题、能力题等。
风险题每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能力题每答对一题加2分;在答题时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思路清楚,回答准确则双倍加分;
③.下课前统计结果,分数最高组获胜。
[过渡:希望每个小组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位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
)小组竞赛正式拉开序幕。
]
3、每组抢答学案第1——6小题。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纬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那么经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二)一起动脑,寻找规律
1、教师出示“经线和经度的分布图”及思考题:①东经和西经以什么为界
②经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学生读图思考,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进行指导;
定义
(板书:二、经度划分)
分布规律
3、学生抢答东西经的界限,并汇报每组讨论出的经度的分布规律;教师进行点评、小结;学生抢答简化平面经线分布图的经度分布规律。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得知,经线的形状是一个半圆,那两条经线是不是一定能组成一个圆圈呢?(生:能或不能)请大家伸出双手,跟着我一起来验证(教师左手、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弯曲成半圆代表一条经线,演示只有在相对的情况下两条经线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演示。
)那么相对的两条经线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呢?](三)慧眼识珠,分享智慧
1.教师动画演示地球仪上相对的两组经线圈:0°经线和180°经线,60°W和120°E;
2.学生仔细观察,寻找规律;
[过渡(教师手拿经纬仪讲解):实际上在地球仪上经线圈有无数条,沿着任何一条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在学习纬线和纬度时我们知
道,沿着赤道把地球横向剖开可以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如果把地球沿经线圈纵向剖开则可以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东西半球是沿哪条经线圈把地球剖开的东西半球的范围是什么呢]
(四)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1.教师出示“东西半球划分范围示意图”及思考题:①东西半球为什么不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限?②东半球的经度全部是东经吗西半球的经度全部是西经吗③说出东西半球的范围。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组进行指导;
(板书:东西半球的划分)
3.学生举手抢答,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学生上台指图解释不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划分东西半球的原因;
②学生上台根据“东西半球划分范围示意图”指出东半球中的西经度和西半球中的东经度。
(教师提醒学生用词的准确和严谨。
)
4.教师出示“简化经线及经度排列分布示意图”,学生读图指出东半球由哪些东经和西经组成,西半球由哪些西经和东经组成。
教师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5.教师引导学生做“手指操”,以加深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区别
教师演示,学生一起做:①右手画一个大圆表示赤道,左手在赤道上下画多个小圆并同时说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②左手竖直代表本初子午线,右手在本初子午线东西两边各画多个半圆并同时说出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
[过渡(教师手拿经纬仪讲解):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有多少条(生答:无数条),它们交织在一起就组成了经纬网。
]
(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教师出示经纬网图,指出经纬网的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位置;
2.学生读出A、B两点的经纬度和所在的半球位置;
3.教师分析讲解经纬网某点经纬度位置的判读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经线的定义和特点,经度划分和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和范围,经纬网的判读。
四、练习巩固,能力提升
1.学生活动“我出题,你来答”:每一小组任意写出一个经度(纬度),指定一个小组回答该经度(纬度)位于东西(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要求:①出题的小组必须知道正确答案;②接题的小组必须回答,不回答或答错双倍扣分。
2.假如你是海上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你能迅速准确的在经纬网上找出“帝国号”轮船(北纬40°,西经20°)的位置吗?
五、教师统计小组竞赛结果,宣布获胜小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