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方课程五年级家乡下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2. 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
2. 讲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与美食1. 讲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婚丧嫁娶、传统节日习俗等。
2. 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讲解食材来源、制作工艺等。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1. 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及其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分析名人的品质和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名人故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乡保护与发展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保护与发展家乡方面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家乡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3. 参考资料:关于家乡的名人故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料。
六、家乡的民间艺术1. 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戏曲等。
2. 讲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及艺术价值。
七、家乡的传统节日1. 讲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介绍节日的习俗、活动及意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文化。
八、家乡的现代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如交通、科技、教育等。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1. 节课:家乡的历史简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名人。
2. 第二节:家乡的古建筑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古建筑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古建筑、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3. 第三节:家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4. 第四节:家乡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三单元:家乡的民俗5. 第五节:家乡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习俗等民俗风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组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2. 学生作业、测试成绩等。
3.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六、第四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6. 第六节:家乡的经济概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特色及其发展变化。
7. 第七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事业进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
第二课时:家乡的名胜古迹1. 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历史遗迹等。
2. 学习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等,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农业、手工业、工业等特色产业。
2. 学习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对未来展望。
第四课时:家乡的英雄人物1. 介绍家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英雄事迹等。
2. 学习人物的品质、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五课时:家乡的未来建设1. 了解家乡的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特色产业等方面的了解。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关注家乡发展的态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相关的历史文献、传说故事、名人传记等。
3. 家乡的特色产品、手工艺品等实物或模型。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1. 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曲艺等。
2. 学习民间艺术的历史、流派及特点。
第七课时:家乡的饮食习惯1. 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特色菜肴、传统习俗等。
2. 学习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健康饮食知识。
第八课时:家乡的生态环境1.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
2. 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名人等。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产品以及产业发展现状。
2. 分析家乡特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家乡产业。
3. 培养学生为家乡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乡土情感。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在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 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引导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出谋划策。
3.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和乡土情感的培养。
2. 学生在探究家乡问题、制定保护与发展策略时的表现。
3. 学生参与家乡建设的实际行动和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
2. 相关书籍、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家乡教案 五年级下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经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4年审定通过
吉林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
家乡
JIA XIANG
五年级下册
《家乡》编写组编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教案[教材]
五年级下册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各地的特色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1. 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自然变化。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 介绍家乡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等。
2. 学习家乡的特色手工艺,如剪纸、土布等。
3. 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赛龙舟等。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
2. 学习家乡的特色艺术,如戏曲、书法等。
3. 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第四课时:家乡的物产丰富1. 介绍家乡的农产品、特产等。
2. 学习家乡的农业知识,如种植、养殖等。
3. 体验家乡的丰收景象,感受家乡的物产丰富。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环境1. 介绍家乡的环境现状,如空气质量、水资源等。
2. 学习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绿化家乡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色文化。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乡的魅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视频等。
2. 家乡的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等相关资料。
3. 实地考察、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4. 环保宣传资料、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形、气候等特征。
五年级下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下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特点,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环境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分析家乡的地理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1. 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及人物。
2. 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第三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分析家乡的民俗习惯、礼仪道德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
第四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1. 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五课时:家乡的变迁与发展1. 讲述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4. 学生对家乡自然景观的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5. 学生对家乡变迁与发展的关注程度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五、教学时间本单元共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特色产业与经济发展1. 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及其发展历程。
2. 分析家乡特色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七课时:社会事业与民生改善1. 讲述家乡在社会事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2. 探讨家乡民生改善的举措及成效。
八、教学内容第八课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
2. 讨论家乡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概况1. 让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
2. 引导学生探索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1. 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
2.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景观与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家乡的主要产业。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社会事业,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等。
3.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知识掌握、情感态度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针对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地方课程教材或资料。
2. 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教学展示。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历史、地理和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概况1. 地理位置与面积2. 人口与民族3. 经济发展与产业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历史沿革2. 传统文化与习俗3. 著名历史人物与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概况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与面积2. 人口与民族3. 经济发展与产业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1. 引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
2. 老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与民族等方面的知识。
3.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与产业。
第二课时: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与民族等方面的知识。
2. 老师讲解家乡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经济发展的看法。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课时:2课时1. 历史沿革2. 传统文化与习俗3. 著名历史人物与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1. 引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2. 老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沿革,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变迁。
3.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第二课时: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景名胜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手工艺品、美食等。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庆典、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面临的环保问题、发展挑战及对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等。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地域文化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和风俗习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六、家乡的自然风光(续)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生物多样性等。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变化,如四季风光、日出日落等。
教学活动:组织一次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美景。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回课堂后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七、家乡的历史文化(续)教学内容:研究家乡的历史重要事件,如建城、重要战役、文化传承等。
分析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古遗址、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历史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承家乡文化。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说课的内容是吉林省地方课程《家乡》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题目为《家乡水果》。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家乡》课程开设的主旨是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整合我省各地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介于以上分析,结合本课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乡水果的种类,感受水果的香甜以及劳动人民的可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家乡美”的兴趣。
本课重点:以多种渠道搜集家乡水果的资料。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到吉林省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家乡人去共同创造。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水果的香甜,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以情景再现做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平等交流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采用多媒体展示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学法的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那么如何将以上教法和学法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呢?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导入:我们的家乡吉林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黑土上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家乡的水果,感受那沁人心脾的香甜!(板书课题:家乡水果)【设计意图:激情导入设计的精彩与否,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文化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突出地方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4. 家乡的经济: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特色产品。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经济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方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家乡,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过程:第1-2课时:家乡的历史与地理第3-4课时:家乡的民俗与经济第5-6课时:家乡的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7-8课时: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第9-10课时:地方文化活动实践与总结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经济和文化特点。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活动。
4.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七、教学资源:1. 历史、地理、民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书籍。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历史、地理、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 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3. 分析家乡历史与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理与资源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
2. 讲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3. 分析家乡地理与资源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介绍家乡的民俗习惯,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
2. 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服饰等。
3. 分析家乡民俗与风情对自己的成长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第四课时:家乡的发展与变迁1. 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如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
2. 讲解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3. 分析家乡发展与变迁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
第五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1. 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如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
2. 讲解名人的事迹与成就,弘扬家乡的优秀传统。
3. 分析家乡名人对自己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案例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未来规划。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如书籍、图片、视频等。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突出地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习俗等,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家乡的资源: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等,认识家乡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5. 家乡的人物: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科技精英等,激发学生的榜样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方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2.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 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评价。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历史、地理、风俗、资源、人物五个方面依次进行,每个方面安排3课时。
3.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相关地方资料、图片、视频等,学生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物品。
4.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老人、文化传承人等,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风俗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1课时:家乡的历史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1~6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1~6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党书坡;赵霞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
【年(卷),期】2007(000)012
【摘要】为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从2002年开始,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教研力量编写了独具我省特色的地方课程教材《家乡》,它是一门活动型综合性的地方课程。
本文详细阐述了《家乡》教材的编写目的、结构框架、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建议,并
提出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党书坡;赵霞
【作者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课改办;吉林省教育学院课改办;吉林长春130022;吉
林长春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6
【相关文献】
1.巧用地方教材培育家乡情 [J], 韦丽达;
2.巧用地方教材培育家乡情 [J], 韦丽达
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J], 范世一
4.小学数学“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单元信息窗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探究 [J], 吴红
5.经历过程理解本质发展素养——数学实验视角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J], 李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吉林省地方教材五年级《家乡》下册全册教案
教具
图片
教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
二、教学课文
1、四平地图、四平故事、图片、视频
2、国家A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境内,距市中心仅16公里。
3、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四平的农业也很发达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 阅读资料:四平基本情况江简介
2、读一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教材中的资料,了解吉林都有哪些老字号。
3、说一说:
了解老字号不衰的原因。学生间交流。
4、试一试:
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品牌比较有名?未来能成为“老字号”吗?如果给家乡人提品牌意见,你有什么创意吗?
四、小结
我们的老字号为我省增添了光彩,这些中华老字号不仅仅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品质赢得了顾客,赢得了中国,赢得了世界,我们为有这些中华老字号感到自豪。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对家乡的林地或森林资源有更全面的认识!
3、节假日,人们都喜欢到森林中游玩,放松身心。不过,森林却还怕人们的一些行为。人们的那些行为会让森林感到害怕?
在森林里玩游戏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7、森林
课时教案
课时进度
第八周
课题
8、满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满族的风俗习惯,及各种礼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具
图片
教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吉林省的松嫩平原的西部,乾安县的西南,大布苏湖的东岸,有一块罕见的地貌景观————乾安泥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雕刻出雄浑壮美的独特风景。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吧!
家乡课 教学设计 五年下 吉林省 lsj
3.了解吉林老字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三课科技发展
一、活动准备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
1谈话导入:教师提出问题: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高科技产品?还知道哪些与现代科技有关的新名词?
学生七嘴八舌:(空间科学如:嫦娥工程、卫星定位、太空行走等;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液晶显示器、信息高速公路等;生命科学如:转基因、克隆、亲子鉴定等。)
活动过程
第一课饮食习惯
一、活动准备
通过询问成人或查找资料,了解我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
1谈话导入:肥沃的黑土地为家乡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我省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习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饮食各民族都有哪些习俗。
2教师板书课题:饮食习俗
小结:我省名宴多种,各具特色的宴席,受到了省内外饮食界的好评。
3.整理资料按民族分类
汉族:面食满族:炖菜和面点朝鲜族:狗肉和冷面、打糕蒙古族:烤肉、奶茶
4.搜集自己吃过和见过的吉菜名称,把这些好吃的菜肴告诉给大家。
菜肴名称和你最喜爱吃的菜肴
5.选择一种家乡菜品形容家乡人。比一比,看谁对家乡认识得更准确!
活动过程
第九课四平市
一、活动准备
通过询问或查找资料,了解四平市基本情况简介。
1谈话导入:四平市是我省一个地级市,地处我省南部,被誉为吉林省的“南大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四平市的信息。
2教师板书课题:四平市
二新授:
1.通过白板,电脑展示图片:四平市简介。
2.四平市有哪些丰富的资源?
教师展示图片: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交通资源、绿色农产品及化工、建材、电子等。
吉林省基础教育地方课教材教科书——《家乡》教学点滴谈
教改理论2019 年 11 月2332010年秋,我开始从教《家乡》教学,首次面对这个新开发的基础学科,从教材来看,似乎是很简单,但进入了课堂之后,才感觉到教和学两方面都很艰难。
难点之一,是没有现成的教案和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
难点之二,是《家乡》为大纲似的统编教材,但每个学生的家乡却各有各的模样。
难点之三,是学生不知道该学的知识点在哪儿。
为了怎样才能教好《家乡》,为了引导学生熟悉《家乡》,学好《家乡》和热爱家乡。
基于这个理念,我在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树立牢固的科学育人观,饱含满腔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始终以“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
与时俱进,虚心学习新课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潜心修为,克己为学。
在求新、求变中构建教学新理念,谋求教学新发展。
一、把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作为教学《家乡》的常态我负责1~3年级的《家乡》课教学,为了创造出让学生身心愉悦的教学环境,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广泛收集本地资料,深入挖掘可以用于教学的有益资源,把教材里的内容和当地的教学资源妥善的整合,把依托教材和走出教材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更加确切地知道了,自以为再熟悉不过的家乡,还有很多陌生的领域。
教师的指导,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而学生的互动,让老师的知识面陡增,教育资源更加富有。
“教学相长”这个词,每个老师都耳熟能详。
但,我从事《数学》《语文》教学几十年了,真正的“教学相长”只停留在口头上,深谙“教学相长”的奥秘所在,还是从教学《家乡》开始的。
我在教学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先从介绍我家入手,依托教材,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
听了每个学生对家的介绍以及对家的热爱,让我的眼界大开,让我对眼前这些蒙童学子瞬间就刮目相看。
对于家的理解和诠释,学生描述的都很到位,家是个什么样子,房子的大小,周围的地貌,家里的主要人员,爸爸、妈妈、我,还有哥哥、姐姐,或是弟弟、妹妹,还有爷爷、奶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家乡的饮食
家乡的饮食资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饮食资源都有哪些。
2、使学生通过本次活动,真正感受到家乡有着丰富的饮食资源。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饮食资源都有哪些。
【教学难点】
感受到家乡有着丰富的饮食资源。
【教学准备】
通过询问成人或查找资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的饮食资源和种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新课
1、看一看:
请同学展示家乡饮食图片,并请学生讨论家乡的饮食资源。并说出这些特点资源你了解哪些?例如:一望无际的稻田,丰收的大豆,饱满的玉米,长白山特点,松花湖淡水鱼。
其他章节请登录网店购买使用。包括教学计划、进度、教案。
地址:/item.htm?spm=a1z10.5.w214277790.18.jq2WNz&id=23240296746
假若电视台进行“满汉全席”厨师大赛。请同学们为我省选手支一招,让他利用我省独特的饮食资源,制作具有地方风味的食品或菜肴吧!
2、填一填
请你按照分类,把自己吃过的食物名称填入下表。(4页)。
三、教师总结:
我们的家乡吉林省有着丰富的饮食资源,希望同学们为建设自己的家乡服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济源中小学教学资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