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55560
五年级上地方教案(精选五篇)
五年级上地方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五年级上地方教案五年级上地方教案第一单元黔山秀水贵州在祖国的位置,懂得“黔山秀水”的含义,看看贵州为什么被叫做山的王国,体会贵州美丽的喀斯特风光和宜人气候的精彩和可爱之处,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感受。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贵州在哪儿2、山的王国教学目标:了解贵州在全国的位置,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的西南,北毗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贵州是一个“开门见山”的地方,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打开窗户,就可以见到巍峨的群山,这些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我们贵州最美丽的风景画。
教学过程:1、教学贵州在哪儿贵州在全国的位置,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的西南,北毗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全省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74.6万。
现辖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4个地级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个民族自治州和毕节、铜仁2个地区,88个县(市、区),省会是贵阳市。
2、教学山的王国贵州是一个“开门见山”的地方,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打开窗户,就可以见到巍峨的群山,这些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我们贵州最美丽的风景画。
山中还有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贵州人民生存的根。
贵州境内的山脉主要有西北部的乌蒙山、北部的大娄山、东北部的武陵山、中部的苗岭和中西部老王山五大山脉。
韭菜坪是乌蒙山的主峰,海拔2900.3米,它是贵州的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72米,这里是佛教圣地,有日出、云海、佛光、瀑布“四纸”。
娄山关位于大娄山脉,海拔1444米,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娄山关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雷公山是苗岭的主峰,海拔2178.8米,在苗族人民心中是“雷公居住的地方”,是“神”山。
老王山也叫郎山,地处六枝特区,主峰海拔2127米。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1. 节课:家乡的历史简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名人。
2. 第二节:家乡的古建筑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古建筑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古建筑、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3. 第三节:家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4. 第四节:家乡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三单元:家乡的民俗5. 第五节:家乡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习俗等民俗风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组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2. 学生作业、测试成绩等。
3.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六、第四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6. 第六节:家乡的经济概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特色及其发展变化。
7. 第七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事业进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景观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家乡的历史沿革2. 家乡的文化传统3.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1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讲解、讨论)第2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第3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讲解、讨论)第4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5课时:总结与反思(小组分享、总结发言)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图书资源:介绍家乡的图书、故事集、名人传记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
3. 讲解家乡的人文环境: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名人故事等。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引导他们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五年级地方教案(共五篇)
五年级地方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五年级地方教案第学习目标:1课在灾害面前1、了解地震、洪水、泥石流、雪崩等各种灾害带来的危害。
2、初步掌握一些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3、通过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地震自救演习等实践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自然灾害的有关资料活动过程:1、揭示课题:在灾害面前讲述贾师傅的回忆,唐山大地震的后怕。
2、提出问题:贾师傅的话,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发?3、学生反馈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地震或其他灾害来临前的征兆呢?5、讨论在灾害面前自护自救①.不能慌,就近找掩体,保护自己②利用地震间隙,消除火灾隐患③在人多地方听从警卫指挥④不坐电梯⑤其他6、讨论其他灾害的自救自护措施。
①小组合作②温馨提示7、课外延伸刊出板报模拟演习1 第2课当我们面临恶劣天气学习目标:1、了解雷击、台风等灾害和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2、初步掌握一些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3、通过资料收集活动,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灾害性天气情况的资料气象知识活动过程:一、呈现资料,恶劣天气的危害数据二、讲述浙江的天气情况特点春季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主要气象灾害在暴雨、冰雹、大风、倒春寒夏季高温多雨,台风雷暴大风频繁秋季冷暖变化大、台风、暴雨、阴雨大雾冬季晴冷少雨、空气干燥三、揭示课题本地最主要危害天气表现为雷电、台风讲述近年来的雷击真实事例,说明普及恶劣天气中的自我保护知识已经刻不容缓。
四、提出问题讨论探究1、在雷雨天气中,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呢?讨论交流:①不能在屋顶停留②不要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③不要使用金属柄的伞④不要接近水管、暖气管等裸露金属物⑤不要使用移动通信设备⑥不要在户外游泳、球类活动在室内要注意①关闭门窗②不能使用没有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
2、台风中的自救自护知识1.及时收听天气预报2、不要靠近窗和广告牌五、趣味抢答六、课外延伸上“天气在线”网站,愉快冲浪,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植被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家乡自然风光的形成原因,了解地理、气候等知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然风光的情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如古建筑、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俗风情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民俗素养。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家乡民俗风情的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产业特点、资源优势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培养学生的经济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1. 让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家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表现及成果。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方历史概况1. 学习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分析历史变迁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地方地理特色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
2. 探究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章:地方风土人情1. 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
2. 学习家乡的语言、方言特点。
第四章:地方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支柱产业和发展现状。
2. 探究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原因。
第五章:地方文化名人1. 学习家乡的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2. 分析文化名人对家乡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3. 学生对地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地方文化》。
2. 参考资料:地方志、地方文化网站、相关学术论文等。
3. 实地考察:地方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特色产业基地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六章:地方历史故事分享1. 让学生分组搜集家乡的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家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
第七章:地方特色美食制作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教授家乡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2.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制作地方特色美食。
第八章:地方民俗表演1. 让学生学习家乡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如舞蹈、戏剧等。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教学目标:1、通过互动研究,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严重性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惯。
2、通过研究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前奏1、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道,并询问学生最近听到或看到的新闻。
2、学生自由发言。
新闻前沿1、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1、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浪费行为,并出示学生在洗涮时浪费水资源的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讨论类似的浪费行为。
畅谈感想1、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和视频的感受和想法。
行动在线1、通过计算水资源和粮食的浪费情况,引导学生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享节约的做法和方法。
3、强调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观念。
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教学目标:1、通过互动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粮食和水资源的严重性,以及节约粮食和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和良好生活惯。
2、通过研究,让学生积极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前奏1、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道,并询问学生最近听到或看到的新闻。
2、学生自由发言。
新闻前沿1、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1、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浪费行为,并出示学生在洗涮时浪费水资源的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讨论类似的浪费行为。
畅谈感想1、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和视频的感受和想法。
行动在线1、通过计算水资源和粮食的浪费情况,引导学生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概况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行政区划和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传统建筑。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1. 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及其事迹。
2. 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五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1. 介绍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手工艺品。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
2. 参考资料: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名人故事、特色产业等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六、第六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1. 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民间舞蹈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传承和现状。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节日习俗1. 讲解家乡的主要节日习俗和活动。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经济建设1. 介绍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产业。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案背景地方课程是指通过学校本地特色条件的利用,与地方特色文化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向学生传授本地方言风情、地面特色文化、工艺技能及其他与学生有关的地方特色知识和社会技能的课程。
五年级地方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本地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掌握本地地方方言的基本用语和表达;3. 学习本地地方特色工艺技能;4. 培养学生对本地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本地地方文化的概述a. 本地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 本地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文化现象;c. 本地地方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2. 本地方言的学习与运用a. 学习本地方言的基本词汇和句型;b. 进行本地方言口语对话练习;c. 制作并演绎本地方言的小剧场表演。
3. 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学习与实践a. 了解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起源和发展;b. 学习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基本方法和步骤;c. 实践本地特色工艺技能并制作手工作品。
4. 参观本地地方文化景点a. 选择本地特色文化景点进行实地参观;b. 了解本地地方文化景点的历史和特色;c. 记录参观体验并撰写参观报告。
五、教学过程1. 本地地方文化的概述a.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地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学生通过阅读本地地方文化相关资料,了解本地特色文化的影响和传承;c.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了解到的本地地方文化信息。
2. 本地方言的学习与运用a. 教师给学生讲解本地方言的基本用语和表达;b. 学生进行本地方言口语对话练习,模拟日常交流场景;c. 学生分组编写本地方言小剧场剧本,并进行表演。
3. 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学习与实践a.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起源和发展;b. 学生观看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相关视频,并学习基本方法和步骤;c.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手工作品并展示。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名人等。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产品以及产业发展现状。
2. 分析家乡特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家乡产业。
3. 培养学生为家乡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乡土情感。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在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 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引导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出谋划策。
3.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和乡土情感的培养。
2. 学生在探究家乡问题、制定保护与发展策略时的表现。
3. 学生参与家乡建设的实际行动和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
2. 相关书籍、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祖国的美——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的兴趣和认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重点:1. 学习和了解中国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方文化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了解祖国各地方的文化。
2.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准备:1. 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2. 学生小组合作任务的相关材料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对中国各地方文化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思考,如:“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有什么有趣的事物或特色文化?”二、学习地方文化(20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选定地方的文化、历史、名胜古迹等方面的资料。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所收集到的资料,交流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4. 教师辅导学生总结归纳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三、展示与欣赏(15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PPT、海报、手工制作等),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地方文化。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合作活动(15分钟)1. 小组间合作,设计一个游戏或活动,让其他小组参与,体验和了解各地方的文化。
2. 学生进行游戏或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地方文化,加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地方文化知识和体验。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和体验各地方的文化。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一、教案名称: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二、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匡助小学五年级学生了解和学习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手工艺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等。
- 掌握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制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1. 传统节日- 内容:介绍本地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五节、中秋节等。
- 活动:a. 学生观看相关节日的视频或者图片,了解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b. 分组讨论,了解各自家庭在节日中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c. 学生自行准备一份有关传统节日的介绍材料,进行口头报告。
2. 传统习俗- 内容:介绍本地区的传统习俗,如婚礼习俗、过年习俗等。
- 活动:a. 学生观看相关习俗的视频或者图片,了解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b. 分组讨论,了解各自家庭中存在的传统习俗。
c. 学生选择一个传统习俗,进行口头报告,分享给全班同学。
3. 传统手工艺- 内容:介绍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
- 活动:a. 学生观看相关手工艺的视频或者图片,了解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b. 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艺制作,如剪纸、刺绣等。
c. 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味。
五、教学评估:1. 自我评估:学生根据自己的参预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手工艺制作的质量、参预讨论和报告的表现等。
2. 同伴评估:学生互相评估,赋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匡助彼此提高。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点,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
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内容:掌握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等,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4.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教学内容:了解家乡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发展成果,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典型事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物产资源、历史名人、现代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水平。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六、第六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欣赏家乡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建筑特色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古民居、古建筑等,培养学生对家乡建筑文化的认识。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文化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突出地方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4. 家乡的经济: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特色产品。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经济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方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家乡,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过程:第1-2课时:家乡的历史与地理第3-4课时:家乡的民俗与经济第5-6课时:家乡的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7-8课时: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第9-10课时:地方文化活动实践与总结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经济和文化特点。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活动。
4.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七、教学资源:1. 历史、地理、民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书籍。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突出地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习俗等,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家乡的资源: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等,认识家乡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5. 家乡的人物: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科技精英等,激发学生的榜样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方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2.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 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评价。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历史、地理、风俗、资源、人物五个方面依次进行,每个方面安排3课时。
3.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相关地方资料、图片、视频等,学生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物品。
4.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老人、文化传承人等,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风俗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1课时:家乡的历史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怎样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2.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3. 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介绍小学生自我保护的科普读物、宣传网站;制作课件,显示教科书有关内容及收集、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收集本校或身边的类似案例,特别是一些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 教师利用身边发生过或学生听说过的案例引入,并出示教材提供的案例,提醒学生要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异常情况时机智地保护自己。
2. 引导交流,学生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案例,结果如何?有何启示?二.模拟体验1. 设定情景,让学生在设定的敲诈、勒索等情境中,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总结和归纳应对、保护的办法,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点拨。
2.阅读理解,阅读“天天提醒”和“小学生自我保护歌”,了解抢劫易发生的地点及受害人群,理解和掌握正确应对危险的方法。
三.讨论提高1. 小组讨论:在家里遇到盗窃分子,应该怎么办?2. 师生共同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教育学生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四.拓展延伸1. 观察图片,让学生判断有无危险,方法是否得当2. 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教后反思: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谈论了发生在本校或身边的类似案例,在听与谈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学会了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
2.远离校园暴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2.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规范个人言行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查阅相关校园暴力的资料等。
制作课件,显示相关案例等内容学生准备:搜集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教学注意事项1. 从学生身边入手,进行正面教育2.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激化矛盾教学设计一.以学生为源,从“我”导入1. 课件显示本科案例及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类似案例。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第一课时小学生礼仪教育(一)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
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
但是,我们有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粗俗、傲慢等,严重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活动一: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和校园礼貌用语学生对照教材自己学习,深刻领会这些礼貌用语,活学活用。
活动二:知识问答要做到语言文明,首先要会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等礼貌用语。
你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吗?现在我们来做个问答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你想别人帮的忙,应该说什么?(请帮个忙)早上起床后见到别人说什么?(早上好)平时见到别人要说什么?(您好)晚上睡觉前对人要说什么?(晚安)分别应该说什么?(再见)别人送你时,你应说什么?(请留步)别人帮了你的忙时要说什么?(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或打扰了别人,应说什么?(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对方向你道歉时你应说什么?(别客气,没关系 )对老年人应该怎样称呼?(老大爷、老奶奶)活动三:语言文明的注意事项要待人有礼,就要说话文雅,不用粗野庸俗甚到下流的词语。
平时多用请求商量的口气说话,少用命令的语气说话。
如“您请坐”、“请打开窗户”、“好吗”、“请你让开点”等。
同学之间不要称“小姐、先生、哥们、姐们”。
平时,我们对老师,家长以及对他人说话一定要和气,要做到热情而且有礼貌。
以前,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说话要文雅,往往会出言不逊而得罪人,或者说话过程中时不时带些粗话、脏话。
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要注意克服和纠正。
课堂小结:说话文明有礼是我们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家乡第一课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二课家乡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承,了解家乡大地的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家乡民俗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二、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课件展示几种家乡菜)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三、环保行动,创造美好环境。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但是在这和谐中却时常有着不和谐的音符。
(课件展示:旅游区的白色垃圾、九龙岩石上乱写乱画等画面)看到这些,你们又作何感想?大自然给与了我们那么多,而又得人却在破坏自然的和谐,太不应该了。
我有个建议,我们应该利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时间到龙山公园清理白色垃圾。
我们的行动会感动很多人,到时候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让清新的自然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家乡文化焕发更怡人的风采。
四、绿色延长,感受家乡文化家乡文化源远流长,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请同学们课下分小组搜集、整理一些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
组织一次参观活动。
第三课丰富的资源教学目标:1、知道各种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的意识。
2、了解我们身边的资源情况,指导应该保护有限资源。
3、会辨认各种资源;能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源的信息,并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能保护身边的资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师:《自然风景看不够》一课让我们大饱了眼福,欣赏了家乡美丽的自然美景,这些都是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实,我们家乡的其他资源也非常丰富,你知道我们家乡还有那些资源吗?生:我们家乡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有湘江、芦江。
生: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特产。
师:看来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家乡资源的知识,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家乡丰富的资源。
(板书课题——丰富的资源)二、交流资料,了解家乡丰富的资源1.了解家乡的资源师:课前同学们搜索了许多有关芦洪市资源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进行汇总整理,看看我们家乡到底有那些资源。
一组:介绍家乡矿产资源。
二组:介绍家乡生物资源。
三组:介绍家乡土特产。
四组:介绍家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家乡的资源山东是一个大省,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以“家乡资源知多少”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看看大家对我们家乡的资源到底了解多少,评一评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
(1)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一排为一大组,每组选出3名同学作为答题选手,其余同学可提供帮助。
(2)出示比赛要求。
题目分未必答题、抢答题。
每组选出一人举手抢答,题目读完之前举手将失去回答的机会。
每答对一题加10分(3)师出题,各小组回答。
(4)评选优胜小组。
分数最高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2.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节约能源意识师: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老师发现了这么一些浪费现象。
(出示校园中的浪费现象图片:水龙头滴水,空调、饮水机彻夜不关,学生乱撕纸、扔纸,铅笔、橡皮没有用完就扔掉……)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名小小监督员,监督我们周围的浪费现象。
节约这么重要,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三、说说家乡资源1.乡资源介绍师:关于家乡的资源,大家了解的很多,那你们知道我们芦洪市有哪些资源吗?把你知道的在你的小组中说一说。
2.合理利用家乡资源师:我们认为应该怎样利用家乡的资源呢?生……总结: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都很好,对于家乡的资源,我们要合理利用,相信我们大家一定能做好。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丰富的资源,同时我们知道了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好好利用,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希望大家从我做起,积极响应倡议,保护家乡宝贵的资源。
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第四课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愿意合作交流,乐于与他人分享。
2、知道家乡的著名景点,并能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家乡美;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教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几位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二、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1、展示风光。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呈现教科书第42页中的草原、高原、广场、乡村风光的图片,还可以增加一些表现不同自然环境特点的风光照片或者录像片。
(1)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
(2)教师引导,设问: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的草原,有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
请大家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联系家乡实际,想想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
3.教师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山上的泥土散发着清香,小溪的流水清澈甘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三、我的家乡真美丽1.学生把收集到的家乡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学生自由欣赏,在心中选定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
3.意见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如何充分利用有关资料向大家推荐介绍本组选定的景物。
4.每组指派一个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推荐本组选定的景点。
5.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或投票,评选家乡“最佳四景”。
6.学生从“最佳四景”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为它设计导游词。
7.教师小结:通过刚才这些有趣的活动,大家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美景。
确实,家乡就像你们所画、所拍摄、所介绍的那样,真的很美丽。
四、拓展延伸。
生长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第五课小草的微笑教学目标:1、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知道小草有净化空气、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的等方面的作用.3、会使用吹风机、温度计、温度计等工具探究草坪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朗诵导入师:老师课前安排大家寻找身边小草的身影,你们完成任务了么?生:完成了。
师:谁来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展示:二、探究小草的作用。
1.交流小草作用师:图片看完了,小草遍布我们祖国的各个角落,为我们默默做着贡献。
谁查到了小草有那些作用?2.探究实验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娇弱的小草会有这么多作用么?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后学生汇报。
)师:同学门汇报的真不错!我们学校的环保小组上周也做了几个实验,他们也想来汇报一下实验成果,你们想听么?(播放视频录音,录像包括两个实验,分别是:验证草坪可以调节气温验证草坪可以降低噪音。
)师:课前调查了居住小区草坪情况,下面交流调查结果。
(小组交流)师小结: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小区住宅环境保护的很好,绿地非常多,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很强,草坪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可是有些地方,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还存在破坏草坪的现象。
爱护草坪,保护环境,同学们可以做些什么?生1:不践踏小草。
生2:看到破坏的行为要制止。
师:我们小同学要量力而行,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大人。
生3:写宣传标语。
…….4.设计宣传卡片师:让我们来写一条保护小草的宣传口号吧!第六课帮蚯蚓回家教学目标:1.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具有尊重其他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2.知道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师:同学们,又一群蚯蚓找不到家了,你们想帮助他们回家吗?生(齐):想。
师:你们都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帮蚯蚓回家。
(板书课题)师:蚯蚓怎么会找不到家了呢?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一探究吧!(课件出示千条蚯蚓挡道图)二、追根求源1.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环境?生: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生: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
师:关于蚯蚓,大家还知道那些知识?(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小结:其实,任何生物都有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特定的环境条件。
如果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这种条件,这种生物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甚至会死忙活灭绝。
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里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尊重其他生物,也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三、环保在行动1.帮蚯蚓回到他的家师:下面,就然我们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如何帮迷路的蚯蚓回到它的家?(小组讨论,师参与其中)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展示。
2.成立小动物保护协会师: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虐杀,有的动物已经灭绝,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图片来欣赏它们可爱的影像;而有的动物数量极微,也应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大家说,为了保护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制止那些捕杀动物的人。
生:用法律惩罚他们。
······四、绿色延长线师:每个协会举行一次小动物保护法制宣传,会长把你们活动的日期、范围、方式(这写内容每个协会自己讨论决定)上报给我,到时老师也会参加。
然后,每个协会写一份活动感想,尽心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