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旅游者--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三章 旅游者--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三章旅游者讲授内容:第一节旅游者概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以及能够区分一个人是不是旅游者,了解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熟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理解旅游者的常见分类标准以及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并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通过鼓励式教学使学生喜欢上所教的内容。

教学重点:1、旅游者的概念及其界定2、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教学难点:1、对旅游者概念性定义的理解,即如何区分一个人是不是旅游者。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启发、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学时分配:2学时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建议教材郭胜,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教学参考书田言付朱沁夫,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旅游学刊》;国家旅游局网站:教学过程: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概述第一部分:导入新课问题引入:1)张先生离开家乡,受公司派遣去上海出差了一个月,张先生能算一个旅游者吗?2)李小姐受公司外派去离开家乡上海去北京工作,一年半后又被调回上海,在这期间李小姐是个旅游者吗?第二部分:讲授新课一、旅游者定义Ⅰ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简单讲,旅游者就是出于就业和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

这仅仅是个概念性的定义,对旅游者本质属性的概括。

但是,各国政府部门以及旅游界业界所关心的并不是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而是要准确了解旅游者的数量、规模、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整个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等,以便为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企业的经营进行更好的服务。

因此,仅仅知道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研究怎样统计旅游者的数量,那些人算是旅游者,那些人不包括其中。

这就涉及旅游者的技术性问题。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旅游地理学教案 保继刚版第一章 绪 论●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0旅游规划。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略)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一、二战之前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课件

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貌、水 文、气候、植物、动物等要 素组成的。
(四)环境质量背景
暂时摆脱严重污染的环境,到少 污染或无污染的地方去恢复健 康、增强体质,越来越成为人们 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
旅游者产生的地 理背景
(二)文化地理背景
文化地理环境是人类在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自然 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的, 也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一个重要 的客观因素。
按1992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 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大类,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 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健身和购物六类。每一类又包括 众多基类。
(三)旅游资源的形成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千 差万别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必然存在于—定的地 理环境之中,也可以说,丰富多彩、分市广泛且各具特色的 旅游资源源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
(二)旅游资源的种类
1.按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及成因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2.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进行分类 (1)潜在旅游资源 (2)现实旅游资源 (3)人工旅游资源
3.按旅游资源的级别及管理分类 (1)国家级旅游资源 (2)省级旅游资源 (3)市(县)级旅游资源 4.按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分类
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所作出的总体部署以及规 划实施具体项目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系统性
B
协调性 A
旅游资源开 发规划的特点
C 客观性
技术性 E
D 综合性
(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
1.现状分析 2.规划范围 3.规划依据和原则 4.旅游资源状况和评价 5.旅游规划开发方向及旅游项目创意 6.景区和功能区划分 7.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8.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9.交通规划 10.绿化规划 11.管理规划 12.效益分析 13.图件

《旅游的产生导学案》

《旅游的产生导学案》

《旅游的产生》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文,了解旅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旅游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一、导入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人们会喜欢旅游呢?旅游是如何产生的呢?本节课将为你揭开旅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二、导学内容1. 旅游的起源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人们出于探险、寻找资源、交流文化等目标,开始进行长途观光。

例如,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赏比赛,这可以看作是旅游的一种形式。

2. 旅游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

在中世纪,贵族们经常进行朝圣和游览,这也可以看作是旅游的一种形式。

到了近代,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行为。

3. 旅游产生的原因旅游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美好生活的倾慕、对文化交流的渴望等。

此外,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也是旅游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旅游的影响旅游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旅游可以带来放松身心、增长见闻、结交朋友等好处。

对社会而言,旅游可以增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缘、增进文化交流等。

三、导学问题1. 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2. 旅游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3. 旅游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 旅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旅游会是什么样子的?2. 你最想去哪个地方旅游?为什么?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旅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了旅游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观光中,能够更加珍惜这份美好的体验。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一、自然地理背景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基调景观差异。

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形成的具有完全独立景观特征的东西带状延伸南北依次更替的的自然地理环境单元。

2.二级差异:同一自然带内沿海与内陆的差异,体现在海陆交界地带特有的景观、宜人气候和内陆水面也无法提供的运动的环境的条件。

3.三级差异:由于地区性的地质原因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

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不同基调景观间沿海与内陆间具有相互吸引、因此,他们互为客源地,与接待地。

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对一般环境和人为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具有单向吸引作用,一般环境、人为环境地区则是其客源地。

二、文化地理背景1.文化地理概述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地理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为某种实践的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所创造的有形的文化景观(称物质文化要素)和蕴涵在文化景观中的无形的气氛(称精神文化要素)共同构成的,是人类的创造与自然存在的复合体。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续与地域分异的两重性。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文化地理环境的时间差异指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物质文化要素所发生的变化。

文化地理环境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为创造的。

其历史是用人类的历史单位———年来计算,自然地理环境是在地球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它的历史是用地质历史单位———万年来衡量的。

世界文化地理环境的三级差异:一级差异———文化圈: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影响的地区(五大文化圈:欧洲、东亚、阿拉伯、非洲、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文化圈)。

二级差异———文化区:文化区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

三级差异———民族小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的民族特点、传统、风俗习惯、居住方式和生产特点,以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氛围。

旅游地理学-课件

旅游地理学-课件

四、环境质量背景
环境质量背景,是由于现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活 动和分布特征,严重地改变着自然环境的原貌,而派 生出来的后天背景。环境质量的状态与人类的活动 密切相关,对人类的旅游活动更有决定其去向的重 要影响。 1.环境质量的衡量标准 2.环境质量的分布规律 3.环境质量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
五、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与制约条件有 三方面: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进入性。 1.互补性 2.替代性 3.可进入性
第五节 旅游客流的地理研究
一、旅游客流概述 旅游者从始发地至目的地所产生的客流,又称
旅游者潮流或旅游人流。根据旅游客流持续力的 变化,可以分为稳定性旅游客流和非稳定性旅游客 流两类。 二、旅游客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即激 发旅游动机的形成与旅游行为的实现。激发影响包括着截 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各种地区 虽然都具有激发旅游的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因地而异, 可能只存在一种影响,也可能二者兼有。
一、自然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基调景观差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称为旅游 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 大组成部分,在地理学中这两部分统称为地理环境。与旅游 者产生关系密切的有:自然地理因素、文化地理因素、经 济地理因素、环境质量因素等四个方面,称为旅游者产生的 四大地理背景。
包括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数量、等级、空间组合状况 以及可利用时间状况。 3.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区位因素组
(1)自然区位 (2)行政区位 (2)行政区位 4.环境质量因素组
三、现代国际旅游客流的空间变化规律

第三章 旅游客源地理 第一节 旅游者及其产生的地理背景

第三章 旅游客源地理 第一节 旅游者及其产生的地理背景

The End
第三章 旅游客源地理
第一节 旅游者及其产生的地理背景
第一节 旅游者及其产生的地理背景
一、旅游者定义
指为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医疗度假、探亲 访友、宗教朝拜、商务等不以谋取报酬为主要目的 而暂时离开常住地到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行的人, 其旅行时间少于1年,既包括在目的地住宿设施中度 过至少1夜的旅游者,也包括未利用目的地住宿设施 的短途旅游者。
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2.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
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ຫໍສະໝຸດ 景(二)文化地理背景 1.文化地理环境概述; 2.文化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3.文化地理环境对旅游者的影响
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三)经济地理背景 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2.经济发达地理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3.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吸引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教案)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教案)
4.环境质量背景
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原始性质、状态的变化程度,体现在生态环境的退化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两个方面。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新课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二、新授
1.自然地理背景
没有任何两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完全相同的,自然地理因素众多、组合多样,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越大、未知程度越高,对人们的心理引力越强。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三、课堂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四、课堂检测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回扣目标】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五、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后作业】版块内容。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自然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2.文化地理背景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文化地理环境必然具有历史的延续与地域的分异两重性。
3.经济地理背景
经济条件是旅游者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经济越发达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
课题序号
12
授课班级
11旅游
授课课时
2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使用教具
纸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分类。
2.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特征。
教学重点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分类及特征。
教学难点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分类及特征。

第四章_旅游主体空间行为

第四章_旅游主体空间行为

4.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
(1)互补 (2)替代 (3)可达性 ① 交通与可达性 ② 空间距离与可达性 ③ 知名度与可达性 ④ 文化距离与可达性 ⑤ 旅游地接待条件与可达性 ⑥ 自然或人为的障碍性因素与可达性
二、旅游主体空间行为产生的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环境背景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丰富性 (3)自然地理环境的激发性 (4)自然地理环境的神秘性 (5)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性 (6)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性 2.人文地理环境背景 (1)追寻古人的踪迹 (2)建筑美学欣赏 (3)地理风情的吸引 (4)历史的见证 )
2.东亚太地区
20世纪 90 年代和21 世纪初期, 20 世纪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期 , 东亚太地区旅游 世纪 90年代和 21世纪初期 业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地区。 业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地区 。 据世界旅游组 织预测, 东亚太地区在21 世纪头10 年中, 21世纪头 10年中 织预测 , 东亚太地区在 21 世纪头 10 年中 , 国际旅游 人次将平均增长6 2010年 人次将平均增长 6.8% , 到 2010 年 , 国际旅游人次将 达到1 达到 1.9 亿 , 国际旅游人次在全球所占份额将达到 20. 20.3%,而成为能与欧美并峙的重要国际旅游客源输 出地。 出地 。 除了经济实力较强的日本是重要的客源地之 韩国、 新加坡、 泰国、 马来西亚、 外 , 韩国 、 新加坡 、 泰国 、 马来西亚 、 中国的台湾 和香港地区、 和香港地区 、 澳大利亚等地都开始大力发展出境旅 游。 中国在1998年的全球旅游客源国中排名第 位。 年的全球旅游客源国中排名第9位 中国在 年的全球旅游客源国中排名第 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后, 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后,也 逐渐成熟起来。 逐渐成熟起来。

旅游地理

旅游地理

第二章旅游者地理第一节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一、概述:(一)定义: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影响的地理环境。

(二)旅游者产生的四大地理背景:自然地理背景、文化地理背景、经济地理背景、环境质量背景(三)地理背景对tourists的影响:1、影响:激发旅游(吸引激发、促动出游激发)2、原因:地理环境差异性和丰富性人类各自居住环境的局限性和单调性二、自然地理背景(一)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自然地理环境背景的三级差异:﹙名称、原因﹚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差异原因:地理纬度不同2、二级差异——同一自然带中沿海与内陆的差异原因:水分差异3、三级差异——由于地区性原因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原因:多种原因①由于特殊地质原因(喀斯特地貌、平顶山)②尚无法解释的自然之迷(响沙湾)③特定地点出现的壮观景象(佛光、海市蜃楼)④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武陵源、卧龙)(二)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吸引激发的单层影响(三)吸引强度的地区差异:规律:吸引强度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地理环境特征差异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未知程度的增大而增加。

如:岱海、日本游客、西藏三、文化地理背景(一)定义: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为某种实践的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所创造的有形的文化景观(物质文化要素)和蕴涵于文化景观中的无形的氛围(精神文化要素)所共同构成的。

定义中的构成:自然环境基础要素物质文化要素精神文化要素(其中物质文化要素是文化地理环境的标志性要素)(二)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1、一级差异——文化圈(指受同一文化影响的地区)现代世界分为五大异质文化圈:欧洲文化圈------西方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东方或儒教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伊斯兰或穆斯林文化圈非洲文化圈-----发展缓慢而落后的文化圈太平洋群岛上的土著文化圈-----联系松散的文化圈2、二级差异——文化区(指具有某种文化属性人群所占据的空间)世界共有12个文化区:•西南亚北非文化区•欧洲文化区(不包括东欧)•印度和印度边缘文化区•中国文化区•东南亚文化区•黑非洲文化区(撒哈拉以南)•中美和南美文化区•北美文化区•澳洲文化区•苏联文化区•日本文化区•太平洋群岛文化区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具有独特传统、风俗习惯、居住方式和生产特点以及蕴涵其中文化氛围的各民族集聚区域)(三)文化地理背景的影响吸引激发的单层影响(四)吸引强度的地区差异一般结论:1、文化景观差异越大,彼此间的吸引强度越大。

旅游地理学教案

旅游地理学教案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游憩活动的一部 分,是一种人类体验,一种社会行为, 一种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地理现象。旅 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 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 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地理学研究这 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

旅游 者离开 旅游客源地 旅游 者返回 旅 游 通 道
旅游者
到达、暂 旅游目的地 停、游览
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 境 图1.2 旅游系统
(据Leiper,转引自Boniface B G & Cooper C P, 1987, p. 4)
旅游客源地是旅游者的居住地,旅行从
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对于客源地, 地理学家要回答什么样的条件和地理背 景产生旅游?旅游产生后,在与目的地的 相互作用过程中,旅游者的行为是怎么 样的?其旅行模式如何,旅游流有多大 等问题。
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下去,并 依此历史资料推测未来形势。 结构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 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 离、人口等)之间关系的确定。引力 模型用于此类。
仿真模型是旅游需求预测中最复杂的一
种方法,比较典型的仿真模型,是内趋 势外推模型和结构模型结合而成的一组 更综合的系统方程,由于此类模型对数 据的时间系列和精度要求很高,目前较 少应用。 在定量模型无法解决问题时应用定性模 型,定性模型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技术, 其中最著名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定性预测 模型是特尔菲法。
第一章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实用教案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实用教案
第31页/共46页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第 四节 中国(zh ōnɡ ɡu ó)人文 旅游资 源
我国的古典园林,可根据不同的意义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占有者身份,可划分为皇家(huángjiā)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 林、风景名胜区园林等类别。 按所处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北方型、南方型、岭南型等类别。
第1页/共46页
第二页,共46页。
第 一节 旅游资 源(zīyu án)概 述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存在的各种自然地 理要素,它从地球出现就存在,并随着地表自然变迁而变 化。它也是人文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物结合的表现,是 人类创造的景观。它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多地 受社会经济、政治(zhèngzhì)、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的制约。
(5)钱塘
第十四页,共46页。
第 三节 中国(zhōnɡ ɡuó)自 然旅 游资源
长 江 第一湾
长江三峡
黑 龙江珍 宝岛
云 南曲 靖珠江 源
第14页/共46页
第十五页,共46页。
第 三节 中国(zhōnɡ ɡuó)自 然旅 游资源
2.湖泊(hú pō)旅游资源 天然湖泊(hú pō)主要有杭州西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 此外,我国还有数万座人工湖——水库,如北京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 浙江千岛湖水库、湖北丹江口水库、吉林松花湖水库以及长江三峡水库,等等。
第28页/共46页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第 四节 中国 人文旅 游(lǚyóu)资 源
五、古典(gǔdiǎn)园林 园林是把自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地形、树木花草以及人工建筑, 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体。 世界上的园林形式主要有三大类,即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欧洲大陆的 几何规则式园林和西亚园林。它们在创意、建造形式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风 格迥异,各成一派。

中国旅游地理 项目一 解读中国旅游地理 (适用于中职高教版新版教材)

中国旅游地理 项目一  解读中国旅游地理 (适用于中职高教版新版教材)
中国旅游地理
项目一
解读中国旅游地理
活动一 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 •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客源流向的时
研究
空分布和发展预测
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分旅游业的 研究
旅游信息 与地图的
研究
旅游区划 的研究
• 旅游业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游览区的 规划,旅游路线的设计与旅游交通
一、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1.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2.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3.树立环保意识 4.激发爱国热情 5.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1.对比分析法 2.地图辅助学习法 3.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法 4.实地考察法 5.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堂小结
• 旅游信息的作用、传播及旅游信息库的 建立,旅游地图的特点、分类、作用
• 各旅游区的地理环境概况,旅游资源的 基本特征,主要游览地及旅游路线
活动二 中国旅游地理的实用价值
二、中国旅游地理的实用价值
1.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2.塑造旅游服务人才 3.旅游者出游的得力参谋
活动三 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梳理知识 重点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内容、实用
价值和学习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1.1旅游地理的概念、性质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旅游地理名称英国:休闲和旅游地理学、加拿大:游憩旅游地理学――因为这些国家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活动增多。

在受汉文化影响的地区:旅游地理。

2、旅游地理学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区别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

中国旅游地理: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区布局等问题,从而正确的评价旅游资源,为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区提供科学的依据。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更多的院校开的是中国旅游地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特征、结构、模式、过程、区域分异和人地关系的学科。

它是一个复杂学科系统的总称。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旅游地理学也同样是研究旅游这一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空间旅游业与地理的关系:(1)古代地理知识的来源于旅游,如徐霞客游记等著作多是旅游而积累,而地理知识的丰富又指导旅游。

(2)旅游业的复杂性表现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

旅游业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地理、气候、地形、居民等。

(3)旅游业受到地区和地区的制约。

关系。

概括而言,旅游地理学是要深入阐述旅游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关系。

2.研究内容:(1)客源研究;(2)旅游资源研究;(3)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4)旅游影响研究;(5)旅游信息和旅游地图。

三、旅游地理学的性质1.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者的交叉生长出来的学科。

3、旅游地理学是地理科学。

四、旅游地理的形成(国内和国际)(一)国际1、二战以前:主要特点:一是富裕阶层的生活内容,中下阶层很少关注;第二,研究内容主要是编写导游资料和导游,研究旅游用地;第三,旅游研究是无意识的,也有少数学者从事这项研究,代表人物:麦克默里。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3.点状旅游空间行为 特征: (1)选择环境质量高的旅游度假地 (2)选择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 强的度假地。 (3)同一旅游行为在同一地区发生的重 复性。
三、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1.市场开发 (1)市场定位是否准确 (2)宣传内容是否周全 2.旅游地开发 (1)资源个体的评价 (2)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3.宾馆选址
第五节 旅游客流的地理研究
一、旅游客流概述 稳定性客流、非稳定性客流 二、旅游客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组 2.旅游资源因素组 3.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区位因素组 4.环境质量因素组
三、现代国际旅游客流的空间变化规律
1.战后欧洲旅游业的恢复阶段 2.20世纪60—80年代欧洲旅游业迅猛发 展和世界各地旅游业广泛普及阶段 3.亚太旅游业迅速发展阶段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的激发有三部分构成:内动力、 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1)内动力:指人的旅游动机; (2)外动力:指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 互作用。 (3)中间条件:指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 条件。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的条件有三个:
1.互补性 从供需关系的角度出发,两地间的相互 作用需要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它们中的一个 有某种东西提供,而另一个对此种东西恰有 需求。(如长沙与海南三亚) 互补性导致游客流的形成。
五、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一)旅游需要分析 1.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的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社会的需要 (4)尊重感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1.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 内部动因。 2.旅游动机的分类 (1)身体健康动机 (2)文化动机 (3)交际动机 (4)地位和声望的动机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授课教师——杨宏吉第二章:旅游与地理环境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旅游者、能够阐述旅游者的特点、产生的背景2、通过对旅游者特征分析能够判断旅游者选择什么样的旅游地重点、难点:旅游者产生的背景、旅游决策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提要: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者特点:异地性、闲暇性、享受性、消费性、地域性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等要素的综合2、文化地理背景:生活方式、各种传统行为等3、经济地理背景:经济发达、经济不发达4、环境质量背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三、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旅游客流1、决策:原则——最大效益原则步骤——确认旅游需求、搜集旅游信息、对比评价同类旅游地影响因素——感知因素、旅游偏好2、旅游客流的分布规律(1)影响旅游客流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旅游者因素旅游资源因素旅游交通因素旅游接待因素经济因素(2)旅游客流的分布规律A 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B 流向较近的国家和地区C 流向风景名胜地区D 流向政治经济中心复习思考题、作业:结合自己谈谈做为旅游者对旅游的兴趣。

课后小结: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

2、能够对某地旅游资源做初步分析和评价。

重点、难点: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标准课时:第二课时内容提要: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一:按旅游资源本身属性和成因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岩石圈——地貌类、地质类等水圈——江、河、湖、瀑、泉、海等大气圈——天气、气候、气象生物圈——动物、植物(2)、人文旅游资源:历史古迹、风俗民情、宗教、博物馆、城市风貌、游乐场第二:按旅游资源市场特征和开发状况分类第三: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来分类三、旅游资源的评价:1、评价内容:自身评价、开发评价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2、评价标准: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科学意义、环境容量组合状况、适应范围、开发条件、相关因素复习思考题、作业:1、旅游资源的概念2、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条件是旅游者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经济越发达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其次,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4.环境质量背景
随着人类对环境影响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环境质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原始性质、状态的变化程度,体现在生态环境的退化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两个方面。环境质量高的地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日趋增强。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自然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2.文化地理背景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文化地理环境必然具有历史的延续与地域的分异两重性。
3.经济地理背景
经济条件是旅游者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经济越发达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
4.环境质量背景
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原始性质、状态的变化程度,体现在生态环境的退化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两个方面。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二、新授
1.自然地理背景
没有任何两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完全相同的,自然地理因素众多、组合多样,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越大、未知程度越高,对人们的心理引力越强。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三、课堂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四、课堂检测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回扣目标】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五、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后作业】版块内容。
课题序号
12
授课班级
11旅游
授课课时
2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使用教具
纸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分类。
2.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特征。
教学重点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分类及特征。
教学难点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分类及特征。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导学案
2.文化地理背景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文化地理环境必然具有历史的延续与地域的分异两重性。文化地理环境的时空差异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其内涵的丰富性、差异性也远胜于自然地理环境。
历史越悠久、文化影响力越强、内容与形式越丰富、审美特色越突出的文化景观,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
3.经济地理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