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法分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课标解读

1.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和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及地质构造的成因。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水滴石穿、沧海桑田”,你知道是什么力量在主导着大自然的这些变化么?导入新课——地质作用造成地

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为“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是大气和水之后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另外一个因素——地貌。在地理环境中,地貌对地表物质和能量起着再分配的作用,对地表其他要素也有重要影响。

本课时知识在高考中命题率也较高,考查形式主要以地质构造图和地貌图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判读、内力作用过程与环节、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5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地质作用”,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53-5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问题导思】1、2、3、4。

步骤6: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5: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55图2-2-8的解读,讲解“探究地质构造及意义”,总结方法规律。

课前自主导学

地质作用

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分类

⎩⎪

⎪⎧内力作用:由地球内能引起

外力作用: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等引起。

思考交流

1.“我们周围的山地只是内力作用的体现,平原是外力作用的体现”,这句话对么?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对。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任何地表形态的形成都是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晶。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1)概念: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

(2)活动方式:

大于。冷凝结晶,喷出地表

2.地壳运动

(1)分类(按照运动方向):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地质构造与地貌

①褶皱→高山和谷地

②断裂→断层⎩⎪⎨⎪⎧ 地垒——块状山地地堑——凹陷地带

(3)地震

①概念: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②成因

分类⎩⎪⎪⎨⎪⎪⎧ 构造地震:由构造运动特别是断裂构造运动 所产生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起冲击地震:因山崩、滑坡、地面塌陷、陨石坠落 等原因引起诱发地震:由人类活动所导致

③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④烈度:地球表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判断: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3.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2.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有“石中皇后”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么?

【提示】 雨花石是岩浆岩经流水分解后,其中的二氧化硅被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

课堂互动探究

【问题导思】

1.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等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提示】地球内能。

2.岩浆活动有哪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发生的条件有何不同?

【提示】方式:一是地下侵入,二是喷出地表,两种方式取决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与岩浆的内压力的大小关系。

3.读P54图2-3-3褶皱形成示意褶皱形成的受力方向是怎样的?形成的地表形态怎样?图示反映的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还是垂直运动为主。

【提示】受力:水平压力;地表形态:隆起的部分形成的山脉,凹陷部分形成谷地;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

4.读P54图2-3-5断层形成示意和图2-3-6地垒、地堑形成示意思考:

两图断层形成的受力方向怎样?地垒、地堑形成怎样的地貌?

【提示】图2-3-5受水平压力,图2-3-6受水平张力;地垒形成块状山地,地堑形成狭长凹陷地带。

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构造运动造成岩石的永久变形,主要形式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和断层对地表形态有不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背斜向斜地垒地堑

构造地貌图示

实例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

华山西

峰、峨眉

山万佛顶

吐鲁番盆

地、渭河

平原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了解地质构造的规律,对于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情况归纳如下图:

特别提醒

1.水平运动如板块的相对移动,常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作用。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背斜、向斜的判断不能单纯从地貌特征来推断,因为背斜可以成山,也可能成谷;向斜可能成谷,也可能形成山岭。正确的判断方法可从两个角度入手:①当岩层形态完整且未发生倒置时,可直接用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