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终极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的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5. 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7.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8.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9. 耐力素质: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使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0. 遗传度:是指某一特定的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二、填空题1.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部分组成。
2.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有(竞技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3. 运动训练学的的主要学科特征是(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4. 运动训练可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 竞技能力的遗传一般规律是(连续性)、(相关性)和(阶段性)。
6. 运动员选材可分(自然选材阶段)、(经验选材阶段)和(科学选材阶段)。
7. 骨龄在运动员选材中主要用于(发育类型的判定)。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周期性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负荷量: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量,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
训练密度: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
训练效果:指在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量补偿现象。
竞技状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体力、技术、身体素质、心理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平衡、协调、稳定,有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陈作竞技水平。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状态诊断:生物适应:基础知识:※竞技体育包含的有机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4)公平性(5)集群性(6)观赏性:※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哪几个时期构成。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概念题1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5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6运动训练周期:以重要比赛次数为依据,将比赛划分为周期,按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消失将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
7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简答题(概念、基本内容)1竞技体育4个要素1)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
2竞技能力、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之间的异同①与运动能力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是指,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在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条件下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
2.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是指,根据运动项目比赛的共性特点从实战出发,针对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周期,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要素的训练原则。
3.运动员的运动战术:运动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未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6.分解训练法:分解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7.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训练的方法。
8.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技参赛和竞技体育管理4个部分组成。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
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长期艰苦的训练需要不断的动机激励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系统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员创造美满人生的重要条件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协调兼顾国家与个人的利益以人为本,加强医务监督做好目标监控,信息反馈,及时调节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竞技比赛对于训练活动的导向性运动专项竞技的特异性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体性与变异性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科学诊断运动员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决定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因素: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运动技术的构成-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运动技术的基本训练方法:直观法和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和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法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项目制胜规律深刻领会战术意识培养的核心作用着重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运动能力处理好和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重视战术组合加强战术创新研究目标设置技能:表现的目标与结果的目标挑战性的目标与轻而易举的目标现实的目标和非现实的目标具体的目标与笼统的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个体目标与全队的目标运动训练负荷的结构与类型,负荷量、负荷强度是什么、有什么关系:训练负荷包含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维度,负荷量是指练习的时间、次数、组数、重量,负荷强度是指训练达到的高度、远度、难度、练习的密度、准确度、节奏等。
运动训练学终极背诵版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到方面。
一、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05简)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6、观赏性。
3.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答:从不同实践过程看,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部分。
1、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2、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3、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成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4、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下才能获得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2.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1)运动训练是竞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运动训练都是最主要的,理想的运动员选材是为运动眼训练提供优质的素材。
运动竞赛则是对训练成效的检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于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及训练效应多元途径中,训练效应是运动员获得竞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长期、系统和科学的训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在负责多变的比赛中获得有一的运动成绩。
《 运动训练学 》—期末考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完整训练法:3、灵敏素质:4、耐力素质:5、重复训练法:6、力量素质:7、速度素质:8、战术意识:9、持续训练法:10、间歇训练法: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和()。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
3、速度素质包括()、()和()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
4、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准备活动和()准备活动两类。
5、耐力素质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可分为:()、()。
6、技术结构包括()和()两层含义。
7、战术按表现特点可分为()、()。
三、单项选择题1、篮球、足球属于()项目。
A、耐力性; B 、对抗性; C、周期性; D、速度性。
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用。
A、负荷和身体;B、负荷和心理;C、负荷和恢复;D、身体和心理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B、120次/分之下;C、130次/之下;D、140/次之下。
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
A、方法;B、手段;C、本领;D、途径。
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
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岁。
A、7-10;B、11-13;C、14-17;D、18-21。
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
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
A、300米计时跑;B、150米计时跑C、200米计时跑;D、60米计时跑。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①竞技体育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②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③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④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⑤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⑥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技性、集群性、公开性、公平性、观赏性、规范性、功利性。
第二节①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知道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②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③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揭示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④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实践性、综合性。
⑤运动训练研究基本内容:运动训练原则、内容、负荷、方法、安排。
⑥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运动训练、项群、专项。
第三节①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②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③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④比赛结果的评定包含: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⑤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构成——竞技表现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心里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运动只能——知识运用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①运动训练管理:是指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实施。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4、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5、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6、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7、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8、运动选材好就一定可以保证训练成绩的取得。
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后天训练获得的。
10、现代运动训练从仅由少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构成的封闭训练向有社会多种角色积极介入的开放性训练的方向发展。
11、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不同,但对每名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特点是相同的。
12、运动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
单选题: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7、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运动管理8、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提高竞技能力C.参加竞赛D.增强体制9、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D.社会效应10、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主要的竞技能力B.次要的竞技能力C.一般的竞技能力D.超常竞技能力11、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12、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超负荷B.适宜负荷C.最大负荷D.极限负荷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9、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有:A.训练内容B.训练负荷C.训练方法D.训练安排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7、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A.运动员B.教练员C.训练管理工作者D.训练科学家8.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B.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C.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D.显示国家的综合国力7.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层次所构成?A.一般训练理论B.项群训练理论C.专项训练理论D.特殊训练理论8.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除了技能,还包括哪些?A.体能B.战术能力C.心理能力D.智能填空题:1.提高运动员的和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训练学总 复 习
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2、适宜的运动负荷原则3、超量恢复原理:4、体能:5、训练原则:6、多年训练计划:7、运动训练方法:8、训练的大周期:9、力量素质:10、竞技能力:11、竞技水平:12、运动训练:13、运动训练手段:14、重复训练法:15、间歇训练法:16、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7、变换训练法:18、比赛训练法:19、法特莱克训练法:20、速度素质:21、最大力量:22、快速力量:23、爆发力:24、分解训练法,25、完整训练法:26、循环训练法:二、填空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
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
3、最终目的:。
4、竞技体育的基本构件:、、、,主要的是;5、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是+:、、、、。
其中体能包括、、三个方面。
6、对运动员训练状态进行诊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7、分解训练法主要有:、、、、。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9、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
10、动力特征:、、3要素。
11、动作构成:、、、、、、7要素。
12、动作过程:、、3阶段。
13、比赛训练法包括有:训练法、比赛法、比赛法、比赛训练法14、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身体训练中的运用目的是:以发展系统为主,适当发展与系统混合供能能力。
15、完整训练法在技战术训练运用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或的完整结构和的内在联系。
16、顺进分解法的应用目的及作用:便于建立和的完整概念,形成良好的和。
17、逆进分解法的应用目的与作用:多运用于最后一个环节为的技术或战术的训练,如、、等动作。
18、负荷变换训练法有4种搭配方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
19、构成体能的3因素是:、、。
20.负荷量:可通过、、、等反应出来。
负荷强度:可通过、、、表现出来。
21.重复训练法的类型:、、重复训练方法。
2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一、基本知识1、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在研究和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其它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阐明运动训练过程普通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2、超量恢复原理:在一次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予负荷,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恢复到最高水平上实施训练负荷,就是超量恢复。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没有恢复完全时实施训练负荷,就会出现劣变性。
3、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即体能。
它是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运动训练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训练任务、提高竞技水平的途径和办法。
5、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6、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它由5方面,7要素构成—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
其中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3方面。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8、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9、运动训练手段: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它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10、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2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心率在110/分以下)11、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心率在120/分以上)12、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练习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比赛训练法: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5、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20世纪30年代源于北欧山林中)是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为己任的耐力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纲要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纲要运动训练学总复习纲要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论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的源起竞技体育产生的基本过程:健身审美、军事、各种社会功能、宗教、生存1、竞技体育的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技比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A、生物学因素。
B、社会学因素。
C、个性心理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A、运动训练B、竞技体育管理C、运动竞赛D、运动选材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一)竞争性:1、高度发展的体能;2、高度发展的技能;3、灵敏的心智反应(二)规范性(三)公平性(四)集群性(五)公开性(六)观赏性、娱乐性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一)运动训练定义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互补性(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五)训练调控必要性及应变性(六)现代科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三、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1、本源性学科2、综合性学科3、实践性学科四、运动训练学的三层次理论体系1、一般训练学2、项群训练学3、专项训练学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2、各项群竞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项群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划分项目类别的基本依据。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4、为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四)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指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中对运动成绩成着决定性影响的竞技能力因素。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运动训练学》终极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终极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终极复资料第一章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体育竞赛,目标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夺取比赛优胜。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方面构成。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包括竞争性、规范性、公开性、公平性、集群性和观赏性。
竞技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最本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激烈的竞争性。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限于运动场上的因素。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包括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以及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其主要任务包括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以及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
1.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1)适应性原理: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是运动训练的基础。
2)超负荷原理:必须使肌肉或身体系统承受比平时更大的负荷,才能促进肌肉或身体系统的生长与发展。
3)特异性原理:训练效果取决于训练内容的特异性。
4)可逆性原理:停止训练后,训练所获得的效果会逐渐消失。
2.训练的负荷控制:1)训练强度:训练强度是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2)训练量:训练量是指训练的总量,包括训练时间、次数、负荷等。
3)训练频率:训练频率是指训练的次数,通常以每周训练次数为单位。
3.训练的组织与控制:1)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训练原则制定的训练方案。
2)训练周期:训练周期是指训练计划中的一个完整训练循环,通常为4-12周。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
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
5.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系统的控制性训练方法,不是直接地告诉人们在一堂训练课上如何组织训练,而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路。
7.运动训练方法:即指运动训练活动中,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方法。
8.完整训练法:对于一项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不分部分或环节,完整地进行训练的方法9.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10.持续训练法: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叫做持续训练法。
11.重复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相对比较充分,则称为重复训练法。
12.间歇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明显地很不充分,则称为间歇训练法。
13.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4.变换训练法:指通过变化负荷量度、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或促进运动员疲劳后更快恢复的训练方法。
15.循环训练法:按照预定的路线和顺序,分站依次连续完成不同练习,组间间歇,多组进行的训练方法,称作循环训练法。
16.运动训练计划:在运动训练开始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作出的一种理论设计,是建立在状态诊断的基础之上,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
17.运动训练原则: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称为运动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汇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汇总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现代世界竞技体育活动是以国际奥委会及个单项联合会为核心的组织进行的。
3.奥委会、单项锦标赛、世界杯赛及系列大奖赛是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比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
4.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5.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①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②规范性③公平性④集群性⑤公开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
8.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教练员和运动员。
9.训练效应是运动员获得竞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10.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
11.现代运动训练的6个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12.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13.运动训练学以运动训练的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4.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
15.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重点提炼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第二章: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运动训练学的总复习资料:
1. 运动生理学:包括生理学基本概念、能量代谢、运动生理变化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
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适应。
2. 运动心理学:包括心理学基本概念、运动心理状态、运动动机、
自我效能、焦虑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心理
素质、心理调节和心理干预。
3. 运动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关键肌群、运动技术和运动损伤
防护。
4. 运动训练方法学:包括运动训练基本原理、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训练目标、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
5. 运动营养学:包括营养学基本概念、运动营养需求、饮食原则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的摄取。
6. 运动生物力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和力矩、运动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姿势和动作技术。
7. 运动康复学: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8. 运动管理学:包括运动组织与管理、运动政策与法规、运动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组织的结构、管理和运营。
以上仅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部分内容,复习资料还需根据具体课程和课本内容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的资料进行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终极复习资料第一章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
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8.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推进竞技体育发展.@ 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不良心绪第二章1.田麦久——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3.项群理论包括(按竞技能力):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跳跃、投掷、举重速度性短跑、短游耐力性中长跑、游、自行车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射击、射箭难美性体操、技巧、跳水、花样对抗隔网乒乓、羽毛、排、网球同场足球、篮球、水球格斗摔跤、拳击、柔道@ 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 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第三章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填空):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3.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 4.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第四章1.九大训练基本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
2.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b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c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训练学要点:a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3.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 a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 b动作技能形成原理。
训练学要点:a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 b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C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4.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 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运动训练原则:训练规律的反映,是长期训练实践经验总结,也是今后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第五章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填):一、(1)依竞技能力: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2)训练内容组合特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化训练法、循环训练法;(3)依训练负荷与间歇关系: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4)负荷氧代谢: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法;(5)外部条件: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
二、依不同训练方法基本作用和使用范围,分为:(1)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2)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3.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4.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1)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2)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3)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4)动作结构(单一结构训练手段——周期性练习、混合型练习;多元结构训练手段-—固定性练习、变异性练习)5. 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8种):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一、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
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分类:依单次练习时间长短,分 1.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应用特点:一次练习负荷时间30秒内)2.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30秒—2分钟)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2—5分钟)二、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作用: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配合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等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
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分类(填):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应用特点:负荷40秒内)、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100—300秒)、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5分钟以上)三.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作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
——分类: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两种典型练习方式:匀速持续练习、变速持续练习)、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三种变化形式:匀速持续练习、变速持续练习、法特莱科训练)四、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作用: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
从而提高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力。
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战术得到发展。
——类型: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五、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方法。
――作用:可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延缓疲劳产生,并有利于全面身体训练。
――分类;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循环持续训练——三种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有三类: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
六.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定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类型(4种):教学性比赛方法、模拟性比赛方法、检查性比赛方法、适应性比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