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利润案例

合集下载

同济堂造假案列

同济堂造假案列
202X
同济堂造假案列
部门:XXX 汇报人:xxx
1 造假手段 3 造假危害 5 总结
-
2 造假原因 4 造假后果 6 同济堂造假案列的反思和启示
同济堂造假案列
同济堂造假案列
同济堂是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的简称,是一家以生产中药饮片 为主的企业
然而,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同济堂却通过虚增营业收入和 营业成本的方式,虚增利润2.47亿元,虚增收入金额占当期收 入的49%,虚增净利润金额占当期净利润的106%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造假行为,对投资者和整个市场都造成了极大 的损害
而虚增利润
2
造假原因
造假原因
同济堂之所以要造假,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考核要求:同济堂为了达到上 市公司的考核要求,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以便在 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声誉
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同济堂通过虚增利润的方式 ,获得更多的融资,从而扩大公司的规模和业务范 围 为了避免退市:同济堂通过虚增利润的方式,避免 因为业绩不佳而被退市,从而保持其在资本市场上 的地位
同济堂造假案列的反思和启示
最后,我们需要推动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应该加 强对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引导,推动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规范发展。同时, 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 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同济堂造假案列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反思和启示。我们需要认识到企 业诚信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识 别能力,推动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健康、 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 管和管理。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 完善的企业监管体系,加强对企 业的监督和审查,防范类似造假 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违反法 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企业,应该 依法惩处,维护市场的秩序和公 正性

财务报告虚假案例分析(3篇)

财务报告虚假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日益繁荣,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与此同时,财务报告虚假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其财务报告虚假的案例,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业务。

公司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为10亿元。

然而,自2012年起,A公司连续三年被证监部门查出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具体案例如下:1. 2012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5亿元,虚增利润约1亿元。

2. 2013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0亿元,虚增利润约2亿元。

3. 2014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5亿元,虚增利润约3亿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记载的原因(1)业绩压力:A公司上市后,为了满足市场对业绩的预期,公司管理层采取虚增收入、利润等手段,以维持股价稳定。

(2)关联交易:A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关联方关系等手段,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3)内部控制缺陷: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为虚假记载提供了可乘之机。

2. 虚假记载的手段(1)虚构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利润:A公司通过虚增成本、费用等方式,降低实际利润,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隐瞒关联交易:A公司隐瞒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将关联方利益转移至公司,从而虚增公司利润。

3. 虚假记载的后果(1)损害投资者利益:A公司虚假报告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解,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扰乱资本市场秩序: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损害公司声誉: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报告现象。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或者其他目的,通过人为操纵财务报表,对外界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信任,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财务造假的经典案例,以警示人们警惕财务造假的风险。

Enron公司。

Enron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但却因为财务造假而在2001年破产。

Enron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等手段,制造了大量虚假的利润,从而掩盖了公司实际的亏损情况。

最终,Enron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揭露,导致了公司的破产,数千名员工失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WorldCom公司。

WorldCom公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也是因为财务造假而声名狼藉。

WorldCom公司通过虚构营收、操纵财务报表等手段,虚增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当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揭露后,WorldCom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曾因为财务造假问题而陷入危机。

2018年,中兴通讯因为违反美国制裁令而被美国制裁,公司的股价暴跌。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中兴通讯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公司虚构了数百亿元的营收,虚增了数十亿元的利润。

这一丑闻使得中兴通讯陷入信任危机,公司股价再度暴跌,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巨大危害。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破坏市场秩序,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避免财务造假的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惩处财务造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企业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计法律责任相关案例(3篇)

会计法律责任相关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安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人员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会计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警示。

二、案例一:虚开发票案案例背景:某企业财务负责人王某,为了提高企业业绩,虚构业务,虚开发票,导致企业虚列收入、虚增利润。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王某虚构业务,虚开发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王某的行为构成虚开发票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二:职务侵占案案例背景:某公司会计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金,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李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案例三: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张某,在年报编制过程中,故意隐瞒公司重大财务风险,导致公司股价下跌。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张某故意隐瞒公司重大财务风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八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八条,张某的行为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案例四:挪用资金案案例背景:某公司出纳员赵某,将公司资金挪用,用于个人投资。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赵某将公司资金挪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赵某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压力的增大,一些上市公司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出现。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操作、篡改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并列举了10个潜在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此类行为。

一、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增收入和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公司可以通过与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交易,但实际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交易或价值。

这样一来,公司可以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潜在案例1:某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签订合同,虚构大额销售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欺骗投资者。

潜在案例2:某公司在报表中虚构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虚增采购成本,以此来虚增利润。

二、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的滥用上市公司为了掩饰损失或提高利润,有时会滥用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

虽然根据会计准则,公司有权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但滥用这一措施就成了财务舞弊。

公司可能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减少利润或做成其他所谓的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3:某上市公司无视实际市场情况,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此来掩盖真实的损失。

潜在案例4:某公司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假冒专业机构,通过虚构贬值前提,减少当期利润。

三、滥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并在交易中充分利用其地位和关系,获取不当的利益。

这些交易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价格虚高或虚低等情况,以此来操纵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5:某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但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以此来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潜在案例6:某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价格虚低的采购交易,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四、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公司可能通过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掩盖真实的资金状况。

虚构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可以使公司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方面呈现出正常或良好的财务表现。

利润操纵案例

利润操纵案例

利润操纵案例利润操纵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人为操作财务数据,以虚增或者减少利润的方式来误导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利润操纵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法律诉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利润操纵的案例。

案例一,世纪华通公司。

世纪华通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曾经被誉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

然而,近年来,世纪华通公司因为被指控利润操纵而备受质疑。

调查发现,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增了大量的收入和利润,以掩盖实际业绩的下滑。

由于利润操纵,世纪华通公司的股价暴跌,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损害。

案例二,国际大宇汽车集团。

国际大宇汽车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但该公司却因为利润操纵而陷入了困境。

调查发现,国际大宇汽车集团在财务报表中夸大了销售额和利润,企图掩盖实际上市场需求的下滑和盈利能力的减弱。

这种利润操纵行为不仅导致投资者的损失,还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

案例三,某知名连锁餐饮企业。

某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因为利润操纵而陷入了信任危机。

调查发现,该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了销售额和利润,企图掩盖了其实际上业绩的下滑和盈利能力的减弱。

这种利润操纵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导致了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利润操纵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

利润操纵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信任度,甚至可能导致法律诉讼和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杜绝利润操纵的行为,以维护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诚信环境。

银广夏虚假利润

银广夏虚假利润

金融监管案例简要分析---世纪黑马银广夏爆出惊天骗局,注会五强中天勤难逃出局厄运(一)案例2001年的8月,一篇关于银广夏虚假利润的文章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曾经是股市里面一个神话的银广夏,竟然是一个烂摊子。

对银广夏事件,中国证监会经过一个月的稽查,终于公布了稽查结果:事实表明银广夏存在严重造假行为,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据此,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破灭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

1987年4月,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1998年10月20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万马克。

1999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1.1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58亿元,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1.8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60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然而,2001年8月,银广夏却因媒体一份质疑,露出了造假的破绽,身价一落千丈,成为千古之恨。

银广夏三大疑点银广夏质疑之一:天津广夏到底有没有产品出口按照银广夏的公告,1998年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5600万马克的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合同,1999年出口合计1.1亿马克,2000年出口1.8亿马克,2001年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又签署出口协议三年期60亿元人民币。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那我就给你唠唠近十年的几个会计舞弊案例哈。

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啊,门店开得到处都是。

可是后来呢,被爆出了会计舞弊的大丑闻。

他们通过虚增销售额来让公司的财报看起来超级漂亮。

比如说,他们可能虚构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订单,就像凭空捏造有好多人买了他们的咖啡一样。

这些虚增的销售额让投资者们以为瑞幸咖啡超级火爆,盈利状况特别好。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啊。

瑞幸咖啡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跌,很多投资者都亏得血本无归。

而且这不仅让瑞幸自己的信誉扫地,还让整个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形象都受到了影响呢。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康得新呢,在财务上玩了个很“高明”的把戏,不过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他们虚增了巨额的利润,手段有点复杂。

他们在银行存款上做手脚,就像给大家变魔术一样。

对外宣称自己有好多好多银行存款,实际上呢,这些数字都是假的。

他们可能是通过关联方交易或者一些复杂的财务手段,把账面上的数字弄得很漂亮,让投资者觉得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很值得投资。

2. 影响。

这个造假事件可把投资者坑惨了。

那些买了康得新股票的人,原本以为是抱着个金娃娃,结果发现是个烫手山芋。

康得新最后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很多员工也受到了牵连,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三、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可太奇葩了。

獐子岛说自己养的扇贝跑了,而且还不是一次。

一会儿说扇贝因为冷水团的原因都不见了,一会儿又有其他的说法。

这其实背后可能就是会计舞弊的一种手段。

他们通过把扇贝的失踪归结于自然原因,然后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做文章了。

比如说,本来应该有盈利的,因为扇贝没了,就可以把成本算得很高,利润就减少或者变成亏损了,这样就可以隐藏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2. 影响。

这可把股民们气得不轻。

大家都觉得这扇贝跑得也太蹊跷了,就像在跟大家玩捉迷藏一样。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案例及解析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案例及解析

案例一: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1.案情审计人员2011年3月20日对佳华公司上年度销售业务进行审查时,发现2010年12月31日出售给友联公司甲产品7 000件,销售金额700 000元(不含增值税),以应收账款入账,其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 7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 000 2.疑点佳华公司此笔年末销售收入是否真实正确。

3.审计方法和过程首先审查相应的产成品账户,却没有相应的产成品发出;随后审查2011年初的销售账户,发现该笔销售退回,以红字冲销;然后审查2010年的销售合同,未发现有此笔销售业务的销售合同。

4.案情真相被审计单位佳华公司在大量的审计证据面前,承认该笔销售是虚构的,意图达到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的目的。

5.审计意见关于此笔销售业务,提请佳华公司调整相关的账务处理,并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00 000 贷:应收账款 700 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5 000 盈余公积 52 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27 500 1、企业的账务处理:(1)借:应收账款70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700 000(2)借:主营业务收入700000贷:本年利润700000(3)借:所得税费用 17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175000(4)借:本年利润175000贷:所得税费用175000(5)借:本年利润 525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25000(6)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250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52500(7)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25000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2500贷:未分配利润472500有影响,需要调整的科目:应收账款(借700000),应交税费(贷175000),盈余公积(贷52500),未分配利润(贷422500)调整分录:借:应交税费175000盈余公积52500未分配利润 422500贷:应收账款700000【只要是损益类科目,全部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减贷增)”来替代】直接调整法,编制调整分录:(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00000贷:应收账款 700000(2)借:应交税费175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75000(3)借:盈余公积52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2500(4)借:未分配利润472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72500考虑增值税17%,企业所得税25%,盈余公积10%案例二:利用预收账款虚减主营业务收入1.案情审计人员2011年3月1日对某企业上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审查。

新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1)

新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1)
新大地虚增利润占比分别为: 14.87%, 10.89%,36. 13%。
虚增利润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列
2009
2010
2011
Q1 Q2 Q3 4 Q4 Q1 Q2 Q38 Q4 Q1 Q2 12Q3 Q4
16000000
1
14000000
12000000
0.8
10000000 8000000 6000000
0.6 15210789
0.4
4000000 2000000
0
2319084 0
2891506 0
0.2
0
0
4
8
12
历年数据分析
虚减成本难以被发 现,相对于虚增收入 容易留下造假证据, 因此越来越多的上市 公司多次采用这种手
段。
新大地在2009, 2010, 2011三年里,虚减的成本
分别为:1, 223, 110. 93 元、4, 256, 610. 71元、
虚增资产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列
2009
2010
2011
Q1 Q2 Q4 3 Q4 Q1 Q2 8 Q3 Q4 Q1 Q122 Q3 Q4
700
1
600
500
4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0
200
100
227.68
648.73
0.8
0.6
0.4
264.5
0.2
0
0
4
0
0
0
8
12
历年数据分析
隐瞒关联方交易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列
2010
2011
Q1 Q2 Q3 4 Q4 Q1 Q2 Q83 Q4 Q1 Q2 12 Q3 Q4

库迪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报告(3篇)

库迪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本报告以库迪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其造假手段、动机、影响及应对措施,旨在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管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库迪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店经营等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库迪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在2017年,库迪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调查,最终被责令改正。

三、财务造假手段及动机1. 虚构收入库迪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

具体表现为:在销售合同签订后,立即确认收入,而实际交付房产的时间却延后;虚构工程项目,虚增工程收入。

2. 虚增资产库迪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投资收益等手段虚增资产。

具体表现为:虚构投资项目,虚增投资收益;虚构应收账款,虚增资产。

3. 隐瞒费用库迪公司通过隐瞒费用、延迟确认费用等手段虚减费用。

具体表现为:将应由本期确认的费用推迟至下期确认;虚构支出,虚减费用。

动机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库迪公司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虚增业绩以提升市场地位。

(2)融资需求:为了满足公司扩张的需要,库迪公司需要不断融资,虚增业绩有利于提高融资能力。

(3)管理层利益驱动:部分管理层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四、财务造假的影响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库迪公司的投资价值产生质疑,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 扰乱市场秩序:财务造假行为误导了市场,加剧了市场波动,损害了市场秩序。

3. 损害公司声誉: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库迪公司声誉受损,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五、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防止财务造假。

2.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

3.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案例不仅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舞弊行为的出现,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管理不善,更是对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监管部门的不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第一,中潜股份公司。

中潜股份公司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曾经是国内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中潜股份公司在年报中虚增了销售额和利润,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差异。

这些虚假的财务数据误导了投资者,导致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二,康美药业。

康美药业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医药制造企业。

然而,2019年,康美药业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康美药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了营业收入和利润,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出入。

这些虚假的财务数据给投资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第三,山东华鹏玻璃。

山东华鹏玻璃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玻璃制造企业。

然而,2018年,山东华鹏玻璃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调查发现,山东华鹏玻璃在信息披露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这些上市公司舞弊案例表明,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大对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上市公司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公司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洪良国际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洪良国际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洪良国际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洪良国际财务造假案例是中国企业财务造假的一个典型案例。

洪良国际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主要从事化肥生产和销售业务。

该公司涉嫌在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中进行了严重的财务调整和虚增利润的操作,导致投资者巨额损失。

首先,洪良国际在2024年度财务报告中虚增了其销售额和利润。

根据财务报告,该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销售额和利润的大幅增长,但后来调查发现这些数字是被夸大的。

该公司在销售记录中添加了一些不存在的销售订单和客户,以虚增销售额和利润,给投资者传递虚假的业绩和盈利能力。

其次,洪良国际还进行了利润转移和资产转移来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调查发现,该公司通过将一部分利润转移至关联公司或虚假公司,或通过虚增其他资产的价值来转移利润。

这些行为旨在掩盖其真实的经营状况,让投资者误以为公司的业务发展良好。

此外,洪良国际还存在财务报表审计失职和内控缺失的问题。

财务报表审计过程应该是揭示财务造假的重要环节,但在该案中,洪良国际的审计师未能发现这些财务造假的迹象。

此外,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缺陷,未能有效检测和防止财务造假的发生。

最后,洪良国际的财务造假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财务报表中的虚增数据误导了投资者的判断,让其错误地认为该公司盈利能力和业务发展良好,从而决定购买其股票或债券。

当真相大白时,洪良国际的股票和债券价格暴跌,投资者遭受了巨额损失。

这起案件揭示了中国企业财务造假的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一些公司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增长和股价上涨,选择采取虚增销售额和利润的方式来欺骗投资者。

其次,审计师的失职和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也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

最后,财务造假给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损害了市场的信誉和投资者的利益。

为了避免类似的案件再次发生,中国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审计制度,并加强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提高警惕,审慎选择投资标的,不仅仅依赖于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做决策。

最新3年财务造假案例

最新3年财务造假案例

最新三年财务造假案例1、*ST新亿虚增2018年营业收入1338.54万元、利润总额129.11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00%、利润总额绝对值的5.24%;虚增2019年度营业收入572.36万元、营业外收入7590万元、利润总额7924.82万元,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55.13%、253.78%。

*ST新亿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2022年2月14日,我国证监会开出了春节后的第一张罚单,而收到这张罚单的则是肥料产业的龙头金正大。

金正大在与自己的供应商、客户和外部单位进行虚构合同,空转资金,进行虚构贸易业务等财务造假让自己的企业虚增收入。

尤其是在2015年到2018年之间,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利润高达20亿元。

在近4年的时间里,金正大的高层隐瞒资本市场和数万的股民进行巨额财务造假。

3、乐视网 2007年至2016年累计虚增收入1872亿元、虚增利润17.37亿元。

4、科迪乳业 2016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收入8.43亿元,虚增利润3亿元。

5、宜华生活 2016年至2019年虚增收入70.92亿元,虚增利润27.79亿元。

6、同济堂 2016年至2019年累计虚增收入21121亿元,虚增利润28.16亿元。

7、康得新 2015年至2018年虚增利润115.31亿元。

8、广州浪奇 2018年至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128.86亿元,虚增利润412亿元。

9、宁波东力 2015年至2018年3月虚增收入34.82亿元,虚增利润4.36亿元。

10、中信国安 2009年至2014年累计虚增收入5.06亿元,虚增利润1013亿元。

11、龙力生物 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虚增利润6.7亿元。

12、粤传媒 2011年至2015年累计虚增收入5.99亿元,虚增利润5.61亿元。

13、天夏智慧 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累计虚增收入不少于30.86亿元,虚增利润不少于11.48亿元。

虚增利润的法律处罚案例(3篇)

虚增利润的法律处罚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通过虚增利润等手段误导投资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虚增利润的法律处罚及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店经营等业务。

该公司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后业绩逐年攀升,股价也随之上涨。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被证监会查处,涉嫌虚增利润。

经调查,该公司在2012年至2014年间,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隐瞒费用等方式,虚增利润约10亿元。

具体表现为:1. 虚构销售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合同、伪造发票等手段,将尚未实际销售的商品计入销售收入,从而虚增利润。

2. 提前确认收入:该公司在合同签订后,提前确认收入,将尚未实现的收入计入当期利润。

3. 隐瞒费用:该公司将部分费用在财务报表中隐瞒,导致利润虚增。

三、法律处罚1. 行政处罚:证监会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对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

处罚措施包括:(1)责令改正,退还投资者损失;(2)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共计1.5亿元;(3)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给予市场禁入。

2. 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涉嫌虚增利润罪,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虚增利润的法律风险虚增利润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虚增利润行为面临以下法律风险:(1)行政处罚:证监会可以对虚增利润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市场禁入等。

(2)刑事责任:涉嫌虚增利润罪的,将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民事责任:投资者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

2. 虚增利润的原因分析(1)利益驱动: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通过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从而实现股价上涨、融资等目的。

近五年财务造假案例

近五年财务造假案例

近五年财务造假案例那我给你唠唠近五年的一些财务造假案例哈。

一、康美药业。

1. 事情是这样的。

康美药业那可是曾经的医药大白马啊。

结果呢,它玩了个超级大的财务造假把戏。

它就像一个魔术师,不过是坏魔术师,把300亿的货币资金变没了,就跟变魔术一样,“嗖”的一下,钱就没了。

实际上呢,它是通过虚增收入、虚增货币资金等一系列手段来粉饰自己的财报。

比如说它的营业收入,就像吹气球一样,越吹越大,实际没那么多业务,却硬要说自己赚了很多钱。

这可坑苦了投资者,好多人以为它是个超级靠谱的公司,把钱都投进去了,结果最后发现被骗了。

2. 后果很严重。

它的造假行为被揭露后,那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降。

公司面临着巨额的罚款,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投资者呢,那是欲哭无泪啊,好多人一辈子的积蓄可能都搭进去了。

二、瑞幸咖啡。

1. 造假手段有点“奇葩”瑞幸咖啡啊,想在资本市场上快速走红,就动了歪脑筋。

它虚构了大量的咖啡销售订单,就好像有很多不存在的人每天都在喝瑞幸咖啡一样。

为了让数据好看,它可能把那些在店里免费送给别人品尝的咖啡都算成了正常销售。

这就好比你请朋友吃饭,结果跟别人说你朋友是来店里消费的,还赚了一笔钱,这不是搞笑嘛。

2. 东窗事发后的情况。

一旦被爆出来,瑞幸的股价那是暴跌啊。

它在美国市场可把投资者气得不轻,还面临着一系列的诉讼。

不过呢,瑞幸后来也在努力整改,想重新挽回声誉,但造假这件事给它的形象造成了超级大的污点。

三、康得新。

1. 造假过程像个谎言连环套。

康得新号称自己有很多很多钱,有一百多亿的货币资金呢。

结果啊,这都是假的。

它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等手段,把自己的财报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就好像一个人没钱却装作是大富翁一样,到处骗人。

它还搞什么关联交易,就像自己和自己玩过家家一样,把钱从左边口袋放到右边口袋,然后说这是正常的业务往来,增加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实际上都是虚的。

2. 结局很悲惨。

被发现造假后,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危机,股票停牌,面临退市风险。

利用增加折旧年限虚增利润的案例

利用增加折旧年限虚增利润的案例

利用增加折旧年限虚增利润的案例案例1:公司A购买了一台机器,原本折旧年限为10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A将折旧年限调整为20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一半,虚增了利润。

案例2:某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原本折旧年限为5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10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一半,虚增了利润。

案例3:一家制造业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本折旧年限为8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15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一半,虚增了利润。

案例4:某公司购买了一栋办公楼,原本折旧年限为30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50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1/3,虚增了利润。

案例5:一家餐饮企业购买了一台工业烤箱,原本折旧年限为12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20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1/3,虚增了利润。

案例6: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本折旧年限为6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12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1/2,虚增了利润。

案例7:一家制造业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本折旧年限为10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15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1/3,虚增了利润。

案例8:某公司购买了一栋办公楼,原本折旧年限为40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60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1/3,虚增了利润。

案例9:一家餐饮企业购买了一台工业烤箱,原本折旧年限为10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15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1/3,虚增了利润。

案例10: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本折旧年限为8年,但为了虚增利润,公司将折旧年限调整为12年。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折旧费用减少1/3,虚增了利润。

国内公司会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

国内公司会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

国内公司会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案

国内公司会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个:
1. 琼民源公司案例:该公司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在财务报表上虚增利润,欺骗投资者,导致公司股价暴涨,但最终被揭露,股价暴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该会计人员也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2. 某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违规操作案例:该合伙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故意违反规定,让客户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审计,导致该客户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

该合伙人最终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案例说明,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如果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

以少计负债方式虚增利润处罚案例

以少计负债方式虚增利润处罚案例

以少计负债方式虚增利润处罚案例
给你讲个以少计负债方式虚增利润的处罚案例哈。

有个公司叫XX公司,这公司的管理层啊,为了让财报好看,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在处理负债的时候,玩起了小把戏。

正常情况下,有些债务是明明白白要记在账上的,就像你借了钱就得承认欠了钱一样嘛。

可是他们呢,就把一些应该算进去的负债给故意少计了。

比如说,他们和供应商签了采购合同,货都拿了,钱也该付了,但是他们不把这个应付账款按照实际金额记全。

这样负债数字就变小了,那利润看起来就变多了呀。

你想啊,负债少了,在计算利润的时候,好像成本就降低了,利润可不就虚增了嘛。

后来呢,被监管部门发现了。

这监管部门就像严厉的老师抓到了作弊的学生一样。

监管部门调查清楚后,对这个公司进行了重重的处罚。

公司被罚款了一大笔钱,这就像从他们的小金库里狠狠地掏走了一大块。

而且公司的名声也搞臭了,以前那些信任他们的投资者啊,合作伙伴啊,都对他们另眼相看了。

公司的相关责任人也没跑掉,那些参与这个小把戏的高层管理人员,有的被罚款,有的甚至被禁止在一段时间内再担任同类型公司的重要职位。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因为在做菜的时候作弊,被禁止进厨房一段时间一样。

这个案例就告诉大家啊,企业要老老实实做财报,可不能耍这种小聪明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主要的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单位负责人授意强令,会计人员惟命是从;二是会计监督职能在经济利使下弱化甚至消失,不能发挥应当发挥的作用。那么,是会计系统控制本身的过错吗?显然不是。
我们知道,推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保证单位会计信真实、完整,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归根结底,是要促使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为单位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
姓名:张千慧........................................................................................................................... 1
班级:会计1+3(a)............................................................................................................. 1
我们需要市场监督,但这样的监督状况令人忧虑,尤其是当有关市场主体与单位有某种利益纠缠的时候。
让我们欣慰的是社会舆论监督,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及时揭露,银广夏神话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然事件的揭露首先归功于利益相关市场主体的质疑,而不是其他。
安然的财务资料,有众多市场主体在研究、分析,包括投资机构的买方分析师、卖方分析师、对冲基金分析师、资信评级机构的专业人士、债权人派出的代表、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等等。
比如,黎明股份、银广夏虚构销售对象、伪造销售合同、出口报关单等一系列假凭证虚增利润的事件,普通投资者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对此毫不知情,可以理解,但有关方面居然也一点都不知道,令人费解。
比如,银广夏披露的天津广夏出口销售业务,海关是否应当知根知底?银广夏所在地的税务部门,是否可以根据其实际纳税情况对其经营状况有大致了解,有无过问?与银广夏对开增值税发票的企业,对其销售业务、利润实现的真实性更是应该一清二楚,为何都装聋作哑?是怕引火烧身,还是有别的考虑?我们需要政府监督,但政府监督经常只是事后监督,只能亡羊补牢,很难防微社渐更别论失职的政府监督了。
事实表明天津广夏在撒谎。
案例二:麦科特虚构收入、虚增利润案曝光《每日新报》2001年9月24日讯,麦科特公司上市前三年虚构利润9 320万港元,涉及伪造海关印章;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南方证券有限公司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报告或相关文件。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虚假问题发表谈话时表示,对麦科特及相关中介机构涉嫌犯罪的有关责任人员,中国证监会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银广夏董事局秘书处主任魏德元认为银广夏造假的原因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具体到作假的那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还没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天津公司在广夏的历史和广夏的三四十家子公司的总布局中,有它的特殊性,因为现在看来,如果说别的人不知道,我们的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李有强先生他一定是知道的,我不是说他应该是知道的,那么他有没有上级,你比如说,监事会主席要监视他的,董事局主席要引导他监督他。
为配合检查工作,这套设备从8月8日起暂时停产。
由于停产,记者没能看到从中榨取的姜油、孵磷脂等产品,只闻到一股浓浓的中药味。
按照银广夏2000年1月19日的公告,这套设备一年的时间就曾创造出1.1亿马克的产值。
银广夏核查小组承认这其中的产量数额的确有假,但它每年到底能创造出多少产值,要等检查完毕后才能告诉答案。
1998年10月20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万马克。
1999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1.1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58亿元,银广夏股价从1 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1.8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60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记者来到了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的所在地,在它的四层就是银广夏总部租用的办公地点。
在银广夏总部,银广夏董事局主席、监事会主席、总裁、副总裁的办公室房门紧锁着,有关人员告诉我们,银广夏造假事件被公开之后,除董事局秘书处主任魏德元在银川总部主持工作以外,包括董事局主席张吉生在内的其他高管人员都在天津。
那么银川的员工们是怎么看被揭破的伤疤呢?震惊,吃惊,难过这是银广夏员工的普遍反映,他们同时也声明事先我们都不知道。
中国的黎明股份、银广夏要受到惩处,美国的安然公司也一样要受到调查和处罚。
但让我们深感忧虑的是我们的控制环境,既包括单位的内部环境,也包括单位之外的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环境。
实事求是地讲,我国内部控制的大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并日益得到重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制定、颁布一批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就是有力的说明。
但是,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还远没有成为各单位的一种自觉行动,也没有在实质上提升全社会的控制意识。
门卫说公司放假了,什么时候开工还不知道。
就这样记者被档在了门外,在两个多小时的等待中,记者多次打电话给银广夏的高管人员和天津核查小组的负责人,在下午4点钟左右,核查小组终于同意记者进入天津广夏,并破例让记者拍摄了核查小组的工作现场。
在这里看到了核查小组的成员正在核查天津广夏财务账本,在其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作假程序惊人。随后,工作人员带记者参观了制造银广夏神话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车间。
单位内部控制应当是单位的一种自觉行为。
如果单位自身就内部会计控制甚至完全走向反面,那么任何内部控制都可流于形式。
但必须指出的是,内部会计控制尽管究其实质应当是单位自身的自觉行动,但并不等于单位漠视内部控制建设、严重背离内部控制原则进行非法活动也是单位自己的事情,别人不能管或者管不了。
恰恰相反,无论任何性质、所有者类别的单位,只要不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贯彻执行,就要受到外部监管部门的检查和处罚,因为单位的这种行为可能危及到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单位职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已被财政部正式摘牌。
中央电视台2001年9月10日在《证券时间》以灾祸到底从何而来为题,揭开银广夏鲜为人知的造假秘密。
2001年的8月,是个令人难忘的月份,一篇关于银广夏虚假利润的文章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曾经是股市里面一个神话的银广夏,竟然是这样一个烂摊子,惊讶、气愤是每个投资者对这个造假骗子的反应,今天在我们开始回顾这段故事的时候,让我们从神话的产生开始。
安然事件的揭露也启示我们,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应大力培植、完善市场监督机制,而健全的市场监督机制的建立,对优化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十分有利。
【篇二:虚增利润案例】
有关公司虚增收入的审计案例分析
姓名:张千慧
班级:会计1+3(a)
学号: 126601506
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审计案例分析............................................................................................... 1
为达到上市规模,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转为实收资本,以及编制虚制会计凭证、会计报表、隐匿或者故意销毁应依法保存的会计凭证。
中国证监会同时还查明,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在被媒体曝光之前,广夏集团难道就没有怀疑过天津广夏的业绩吗?核查小组的傅国旺的回答是:在4月份不是有个蒲少平先生的9问吗?我们就对此怀疑过,并且准备去查这个问题,但是中国证监会兰州证管办去核实了,他们先查完了我们再查。
他对调查最直接的感触是问题严重。
在采访中该负责人反复向记者解释天津广夏只是银广夏的子公司,它是银广夏的一部分,但决不代表银广夏整体,银广夏的负责人表示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绝不包庇,那么银川总部的情况又怎样呢? 2001年8月13日的银川。
虚增利润案例
【篇一:虚增利润案例】
案例一:银广夏虚假销售、虚增利润大案2001年引起股市地震的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1.78亿元;2000年5.67亿元。
银广夏案件为2001年的中国股市投下一枚重磅炸弹,而为银广夏审计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也跟着遭殃。
他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安然财务资源的漏洞和疑点进行全方面研究、论证,并最终揭露出安然精心设计的财务陷阱。
换言之,在政府、社会舆论监督介入之前,市场中不同的利益主体的较量和监督已经开始,尽管有的力量还在为安然大唱赞歌,但有的力量却开始质疑安然的财务细节并穷追不舍。
正是这种力量的博弈使安然黑幕昭然若揭,并最终水落石出。
该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11月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进行立案调查。
现已查明,该公司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 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 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 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 320万港元,其中1997年虚构利润4 164万港元,1998年虚构3 825万港元,1999年虚构利润1 33l万港元。
1987年4月,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年1 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