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虚增利润的一些方法及应对措施
以虚增销售收入方式虚增利润的现象和调整方法
以虚增销售收入方式虚增利润的现象和调整方法企业为了不同的目的往往会做好几套报表,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骗取财政补贴等多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款;对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奖励与荣誉等。
作为债权人,发现企业虚增利润时,应重点关注如何调整和还原,来正确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
在此,我们重点分析以虚增销售收入方式虚增利润的情况。
1、期末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在查阅企业账目时,若发现该企业报表期末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账户较以往各期发生额大,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没有明显增加,则该企业存在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嫌疑,准备于下期初作销货退回处理。
检查方法:可查阅库存商品和应收账款明细账,是否对以上业务作登记。
可查阅原始记账凭证,是否有发票、合同等证明真实交易背景的凭证;是否有发货单,库存商品是否真正发出,是否按规定结转了成本。
可查阅企业税单,是否缴纳增值税。
交易双方是否为关联企业。
调整方法:若发现以上不真实账务,应将虚增的销售收入及相关利润表科目还原后重新计算利润额、利润率等;同时将虚增的应收账款及相关的资产负债表科目还原后重新计算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率等。
2、坏账损失不作处理或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根据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对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以及因债务人逾期偿付超过3年(股份制企业5年)仍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及时报主管部门审查(或自行)作坏账处理。
但有的企业经济效益欠佳,为了确保完成利润指标,就对应处理的坏账损失不上报不处理,人为造成大量陈账、呆账长期挂账,以掩盖企业潜亏真相。
有些企业在不改变应收账款余额的情况下,采取人为提高或压低提取坏账准备百分比的手法,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当期利润。
检查方法:可审查应收账款明细账,了解每笔应收账款的账龄。
可审查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少提现象。
审计虚增利润违规操作的应对措施
纳税Taxpaying经济纵横审计虚增利润违规操作的应对措施丁鸿雁(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摘要:本文基于2016-2018年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公告,以处罚公告中涉及的14家企业为例,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企业利润虚增的违规操作及动因,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提出审计中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审计;虚增利润;应对措施一、企业虚增利润的违规操作本文基于2016—2018年中国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公告,总结企业虚增利润的违规操作,分析会计师事务所被处罚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处罚公告一共有14例,涉及14家存在财务报表利润虚增问题的企业和8个会计师事务所—利安达、立信、北京兴华、信永中和、中兴华、瑞华、中天运、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企业操纵利润的动机包括: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期间,为获得上市资格并在发行后保持较高盈利水平;二、企业为掩饰其未履行股改业绩承诺款的事实;三、为提高业绩粉饰财务报表。
企业为吸引更多的业务,粉饰财务报表,呈现出利润增长的现象,达到业绩要求,通过虚增营业收入、减少确认成本费用、未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虚增利润,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一)虚增营业收入虚增营业收入是虚增利润最直接的方法且涉及金额重大。
九好集团2013年、2014年、2015年年度财务报表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17269096.11元、87556646.91元、160646712元。
博元投资于2011年虚构33482万元购入面值34705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并通过票据贴现、置换、用票据支付预付款的交易,虚增2012年、2013年营业收入1893.2万元、2364.54万元,引起的利润虚增比例分别占当期利润总额的90%、258%。
康华农业2011年、2012年、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中分别虚增收入12068133元、12008957.8元、12203897元。
武汉国药科技公司在2012年、2013年财务报表中虚假钢材贸易业务收入4,115.20万元、1.03亿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83.66%、92.49%。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甄别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甄别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
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而实际上,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往往通过做假账、编假报表、虚报利润,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因此,分析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手段并提出相应的甄别方法,对财务信息使用者判别企业利润的优劣、识别财务信息的真伪是有帮助的。
一、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手段(一)利用赊销或虚构销售一些企业利用企业间的利害关系,年底前大搞虚假赊销,次年再销售退回;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拟销售客户,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进而虚增利润,如银广厦、黎明股份、麦科特和蓝田股份等案件均属此类性质。
(二)采用少结转成本、递延摊销费用等方式个别企业违背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核算要求,不及时结转销售成本,导致企业库存商品账实不一致;将应确认为当期的费用,虚列在“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中,采取少摊、甚至不摊的方式。
(三)违背费用资本化的原则利息费用能否计入工程成本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是有严格限制的,而有些企业为了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和少提折旧,将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成本长期挂账,不转作固定资产。
甚至将一些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利息费用支出予以资本化,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四)勾结关联方,采用资产置换、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手段如资产溢价转让就是上市公司提高当期利润的最便捷的手段,特别是对于控股股东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其支持的主要手段便是溢价收购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采用不良实物资产与控股股东合资成立公司,以此来降低不良资产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另外,通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式虚增营业外收入,以虚增当期利润。
(五)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如随意变更预计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在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上,随意调节提取比例和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等。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审计方法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审计方法
近年来,企业虚增利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虚增利润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稳定性,也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消费者的利益。
为了防止企业虚增利润,需要了解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和审计方法。
一、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
1. 虚构收入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收入的方式来虚增利润,如虚构销售收入、虚构赞助费、虚构广告费等。
2. 调节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调节成本的方式虚增利润,如虚拟减少原材料成本、虚拟增加管理费用、虚拟减少税费等。
3. 虚构资产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的方式虚增利润,如虚构固定资产、虚构存货、虚构应收账款等。
二、审计方法
1. 数据比对法
审计员可以通过比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实际数据,如销售收入和销售数量、原材料成本和采购数量等,来发现企业虚增利润的情况。
2.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审计员可以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如对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等指标的分析,来发现企业虚增利润的情况。
3. 现金流量表分析法
审计员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如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等指标的分析,来发现企业虚增利润的情况。
总之,防止企业虚增利润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计并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增利润的情况,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消费者的利益。
虚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写写帮整理)
虚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写写帮整理)第一篇:虚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写写帮整理)虚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2007年08月16日星期四 23:32一、虚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1.虚构销售,虚列应收账款。
企业虚拟销售客户,开出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
如:“黎明股份”1999年通过与11户企业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07亿元,虚转成本7812万元,虚增利润2902万元,虚增库存2961万元。
“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也是通过虚增出口销售收入,虚增利润7.45亿元。
对这种造假手段的审计方法,一是检查企业的年度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对照企业的销售量看是否出现销售总量大于生产能力的异常情况;二是抽查企业年末、季末的销售合同、出库凭证等原始资料,看其手续是否完整、是否有异常情况;三是对客户单位发询证函进行函证,以确认对方单位是否欠款。
2.少转销售成本,虚增利润。
这类企业不按销售配比原则结转销售成本,导致企业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
如对某资产经营公司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现,该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和人员工资均未结转,少转成本1500多万元。
对这种造假手段的审计方法,一是检查其成本结转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的原则;二是通过计价测试,看企业的期末存货单价是否异常;三是通过抽查盘点,对企业实际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账面存货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差异。
3.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如在对某企业离任审计时,发现该企业将362.8万元的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未进行账务处理。
——资料来源:上交所《会计报表作假及审计》对此,审计中要对银行未达账项中的银行已付而企业未付的事项查明原因。
4.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其交易价格不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确定的,往往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记录、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方面采用欺诈手段,改变财务状况、经营指标,从而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使实际经营利润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经营和信誉造成极大损害,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股价下跌、员工失业等问题。
为了防止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需要加强对其手段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落实。
一、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企业常用的财务造假手段之一。
企业通过虚假合同或销售折扣等手段,虚增销售额,从而增加营业收入。
虚增收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还可以获得股东的高额回报,但如果虚增收入被揭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 更改财务数据企业通过更改财务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一些企业会故意忽略资产减值和负债计提等一些风险和成本,从而使财务数据看起来更好。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透支银行账户等方式将账面余额降低,进而变相地增加企业的利润。
3. 资本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是企业通过将支出转化成长期资产的一种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以将一些企业支出如研发费、广告费等当作长期资产进行资本化,从而增加企业的总资产,同时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
这种手段的风险在于资本化的长期资产超过企业实际需要的资产,且现金流量难以支持长期资产的储备。
4. 虚增销售成本企业会通过虚增销售成本,来虚减企业的利润。
虚增销售成本的方式可以是对成本进行人为操作,或者是隐瞒真实的成本数据。
虚增销售成本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压力增大,从而难以维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防范措施针对财务造假的各种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对会计记录、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的核对与监控,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准确。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加强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2.加强监管和审计企业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严格的账务核对和审计程序,拒绝非法协议和虚假交易。
国有企业虚增利润的五种主要形式和审计方法
国有企业虚增利润的五种主要形式和审计方法展开全文笔者在国有中小企业审计中发现,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达到多发工资奖金和有利于向金融机构借款的目的,采取各种形式粉饰企业业绩,虚增企业利润。
针对虚增利润的形式,笔者简单谈谈对应的审计方法。
将代收的财政资金转作企业收入虚增利润。
一些国有企业为了单位小团体的利益,违反财政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截留转移财政预算收入,将代收的财政资金转作企业业务收入。
对上述将代收的财政资金转作企业收入来达到虚增利润的问题,审计人员应重点审计企业代收取的财政资金数额多少,已上缴财政多少,尚有多少未上缴,具体审计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是要求被审计企业提供有关代收库区移民费和国有资产转让的合同并认真审阅,查明代收的库区移民费应如何收缴和转让国有资产应收取的国有资产收益数额;二是分别对企业代收的库区移民费和国有资产收益进行初步审计,摸清代收的财政资金如何核算;三是要求企业提供代收资金的收据存根,与明细账比对核实代收财政资金的金额共多少,已上缴财政金额多少,转作企业收入核算是多少,并进行审计取证。
将财政投入的补助资金列作企业收入虚增利润。
个别国有企业未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将财政部门拨入企业的投资补助专项资金计入企业损益核算,以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对以上问题的审计,审计人员应从核查财政投入的补助专项资金核算的合规性入手,分别按如下审计方法实施。
首先,要求被审计企业提供财政下达补助专项资金的相关文件,必要时到财政部门核实被审计企业提供的相关拨款文件是否齐全;然后,逐一查阅财政部门下达的相关拨款文件,了解哪一笔财政拨款属专项补助资金及具体用途,并初步明确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最后,详细审查被审计企业是否正确核算财政拨入补助专项资金。
审计时应重点审计补贴收入等损益性科目,核查企业有无将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列作企业收入,人为虚增企业利润并取证。
将企业的收益性支出转作资本性支出虚增利润。
揭露企业报表虚增利润常用手段
揭露企业报表虚增利润常用手段要想练就一双慧眼,能够识别企业财务账目造假、虚增利润的手段,下面分析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方式。
虚增利润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产=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通过调节收入和费用的变动即可操纵利润,虚增利润的主要手法是虚假地调增收入、调减费用,从而使当期净利润得以虚增。
在实务中,具体操作手法如下:(一)虚增收入企业通过伪造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如伪造多份销售合同或者将同一批货物虚拟销售给多家公司等。
管理人在对债务人的销售合同进行审查时,可重点关注一次性合同以及季度底、半年末、年末大额合同,同时结合应收账款账龄,对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重点核查,采取函证的方式与对方进行对账。
对于通过现金流造假完美掩饰虚增收入的情形,管理人可重点关注期间内是否有相同、相近或多笔累计相近金额的不合理收支,如通过虚假交易方式购买资产,将货币支付给客户,后再通过销售的方式将钱回流给公司,以虚增资产。
此时可查看相关的资产入账手续是否齐全,相关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符合公允的市场交易。
通过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进行多链条周转的现金流,管理人要对此进行多方面的审查,如若资金链最终为闭合状态,配合其他强有力的证据,则基本可证实债务人存在虚假交易。
(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收入、费用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而很多企业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会计核算时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如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费用、资产不及时入账以少计提摊销费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不转为固定资产以此继续将财务费用资本化且不计提折旧等手段来虚增利润。
管理人在进行审查时,可对债务人毛利率进行各期对比,以发现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大起大落的情况;对于资产状况,管理人要根据合同、发票、付款回单、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来审查债务人是否存在延迟转固少计费用的情况等。
企业虚增利润常用方法
企业虚增利润的常见方法2009-01-09 16:48一、利用销售业务虚增利润。
一些企业通过混淆会计期间,把下期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当期,或错误运用会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或虚增销售业务等方法,来增加本期利润以达到利润操纵之目的。
对企业利用销售业务多计收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审计:(一)审查该项业务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及发运凭证的原始凭证,并与产品销售明细账核对,以确定业务的真实性。
(二)对企业一般在年终时开具空头发票虚构本年产品销售收入,次年用红字发票冲销,并称是销货退回业务,应审查年终和次年初的发票存根,并与销售明细账核对即时发现其弊端。
(三)企业在销售业务中,往往会因产品品种不符、质量不符合要求以及结算方面的原因发生销售折扣、折让及退回业务,直接影响本年利润,具体工作中应重视对企业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不冲减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的审计,应审阅产品人库甲和产成品明细账,查明是否有退货记录,有无按规定将折扣、折让业务外减销售收入。
(四)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的,应查明有无商品未销售,编制虚假代销清单,虚增本期收入观象。
(五)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应查明本期是否收到价款,查明合同约定的本期应收账款门期是否真实。
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尊现象。
(六)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注意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高价结算粉饰经营业绩和财务之嫌。
二、故意虚减费用以多计利润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常采用少提或不提折旧,或使已发生的当期支出暂不入账,或少计不计当期应负担的利息支出,不提或少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
检查时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刘性地选用检查方法。
三、随意变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调高利润企业为完成本期利润指标利用发出存货的汁价方法变动,故意调整存货成本,凋高利润。
当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时,企业为虚减产品成本,选用能减少本期材料耗用的计价方法,人为调低发出材料成本,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当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企业为虚减产品成本,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调整,有意多分摊节约差异或少分甚至不分超支差异,以达到凋低发出材料成本,调高利润的目的;企业为虚增利润,还会利用在产品成本上升的计价方法调节产品成本,以达到虚减成本,多计利润的目的。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上市公司是各类投资者最常选择的投资标的,而财务报表是评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股价和资本市场的青睐,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财务舞弊。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并指出防范措施。
1. 收入的虚增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营收和业绩,可能通过虚增销售额等手段来夸大收入。
这包括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通过子公司进行内部交易等。
应对措施:审查销售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对公司的销售额进行财务分析和调研。
广泛收集市场和客户的反馈意见。
2. 资产负债表的操纵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增资产和减少负债来改善财务状况。
例如,将无形资产进行估值调整,转移资产到关联公司,或是通过资本化费用等手段。
应对措施:审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和估值方法。
比较公司财务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
监控公司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的增加情况。
3. 利润数据的篡改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增利润或隐藏亏损来误导投资者。
他们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进行错误的预测、隐藏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据。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会计政策的变化。
关注公司关键利润指标的增长幅度和稳定性。
比较公司利润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
4. 关联交易的滥用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资金或隐藏损失。
他们可能与关联方进行借款、销售、采购等交易,但交易价格可能会被远离市场价格。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关联交易的额度、价格和必要性。
比较公司关联交易的价格与市场价格。
监督相关的董事会成员是否具有独立性。
5. 隐瞒重要信息上市公司可能在财务报表中隐瞒重要信息,以误导投资者。
例如,不披露重大的坏账坏账准备、法律纠纷、关键员工离职等。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年报、季度报告等财务报表。
关注公司公告和新闻报道。
定期与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交流。
6. 裁员成本的减少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减少员工人数和降低员工薪酬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审计方法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审计方法企业虚增利润是指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利润数据,从而误导投资者和财务管理部门,使其看似良好的财务表现实际上是虚假和不可持续的。
企业虚增利润往往会造成投资者和公司巨额损失,也会损害公司声誉和信用度。
本文将介绍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审计方法。
1. 赊销操作赊销操作是指企业以赊账的方式出售产品或服务,收到货款之前先把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中。
赊销操作的目的是在销售周转周期内,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一些企业通过赊账操作来提高销售收入,这样其实际销售收入与利润就不符合实际。
当企业无法收回应该收回的赊账款项时,公司的负债就会增加,也会导致其现金流量短缺。
2.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指企业虚构实际并不存在的销售和采购交易,通过虚增销售和采购收入来提高公司利润。
一些企业在虚构交易时涉及到的其他方面可能还有产量、库存、销售报价等。
虚构交易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作假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虚构交易,企业能够制造更高的毛利率,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 资产重估资产重估是指企业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并对其估价进行调整。
资产重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变化、资源丰富程度等。
企业利用资产重估来虚增利润的方式可以是一次性调整,也可以是阶段性的调整。
资产重估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表现,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
4. 隐藏信息或漏报信息企业有时会隐瞒或漏报一些利润和成本数据来虚增利润。
企业可能通过将营业收入和利润账目转移到其他企业或子公司的名下来进行这种操作。
此外,企业有时会隐藏或漏报与其业务相关的信息,例如营销开支或关联交易。
二、审计方法1. 细致核查财务报表审计师应对财务报表进行细致核查,检查企业是否有不正当的虚增利润行为。
审计师应该对企业的收入、成本、贷款、负债和现金流量等进行核实和分析。
审计师还应该比较企业相关期间的数据,以确定数据是否与行业趋势一致。
2. 着重审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通常是企业虚增利润的一个重要领域。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虚报业绩、隐瞒负债情况等手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假合同、不存在的销售订单等手段,编造虚假收入来提高业绩。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销售合同的审计、核实销售订单和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虚减成本:企业通过虚假报销、操纵采购价格等手段,虚减成本,增加利润。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供应商和采购价的审查,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报销流程,防范虚假报销。
3. 资产估值夸大:企业可能通过高估固定资产、低估坏账准备等手段,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资产评估的审计,确保固定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加强对坏账准备的审计。
4. 隐瞒负债:企业可能通过隐瞒借款、未计提应付账款等手段,掩盖公司实际的负债情况。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负债的审计,确保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应付账款的跟踪和核实。
5. 操纵现金流量: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金转移、虚构收付款等手段,控制现金流量,使财务报表呈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审计和核查。
6. 异常波动:企业可能通过人为操纵业绩或财务数据,制造业绩异常波动,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业绩数据的监控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业绩波动的审计。
7. 虚构盈余: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收入、调整会计政策等手段,虚构盈余,吸引投资者。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审查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盈余的审计和核查。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审核,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核查。
企业利润操纵问题及对策
企业利润操纵问题及对策
企业利润操纵通常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人为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增或虚减,从而达到塑造企业形象、增加股价或规避税费等目的的行为。
企业利润操纵的出现,不仅会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也会损害员工、客户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以下是积极防范企业利润操纵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制度、监管、检查等多种手段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
2、规范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制定与审计流程
企业需要遵守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披露财务信息。
同时,要选用独立审计机构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加强监管和法律的约束力
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加大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和财务重新评估力度等,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大对利润操纵行为的惩处力度。
4、加强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需要加强对上市企业的关注和监督,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同时呼吁建立相应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以上这些做法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以便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不实目的,通过篡改财务数据或者进行虚假交易等手段,在财务报表上显示出虚假的情况,从而误导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方。
企业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还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给公司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造假,企业需要了解一些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一、惯用手法1. 虚构收入:企业常常通过虚构销售、项目收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提高业绩。
这种手法表现在销售合同伪造、无实际交易的虚假交易、预收款项迅速确认为收入等情况。
2. 夸大利润:企业通过虚高资产价值、减少成本费用,从而夸大企业利润。
这种手法表现在资产减值准备不足、费用资本化、无效成本断言等情况。
3. 财务报表欺诈:企业通过篡改财务报表来掩盖真相,例如虚增资产、低估负债、操纵披露日程等手段。
4. 资产财务造假:企业通过变相操纵、内幕交易、挪用资金等方式,掩饰资产的真实状况。
5. 非法资金流转:企业通过非法资金流转、洗钱等手段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管理权限、有效的审计机制、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等,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2. 建立激励与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激励员工廉洁奉公,同时对异常业绩进行及时监督和处罚。
3. 加强财务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切实做到信息透明化,增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减少造假的可能性。
5. 加强外部监管: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企业的合规意识。
6. 借助科技手段:企业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财务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自动化检测财务信息,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给企业、投资者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造假的手法也在不断更新,企业要想有效地防范,就需要及时掌握造假的惯用手法,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对于企业会计报表造假的手法,有以下几种: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或夸大销售收入等手段,强迫销售的方式来增加公司的财务收入。
2. 成本虚增:企业通过人为提高成本来降低利润,例如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大幅度提高人工成本等手段。
3. 资产虚增:企业通过虚增资产来使公司财报更加饱满,例如将应付账款、存货、长期预付款等虚增。
4. 负债虚减:企业通过虚减负债来使公司负债看似较小,例如虚减财务费用、税费、应付账款等手段。
其次,企业在面对造假的情况下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监管。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中应包括风险评估机制、审计机制和内部投诉机制等,以有效限制内部员工的造假行为。
2.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应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以防止员工配合造假或隐瞒真相。
3. 严格落实财务审计制度。
是企业防止财务造假的关键所在。
应对所有重要财务数据和报表进行认真审核和把关。
4. 强化公司治理机制。
企业应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公司领导班子的建设,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监督机制。
企业要想避免财务造假,需要坚持规范经营,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审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树立企业形象,并稳健获得投资者和社会的信任。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虚假的记账、披露或估计,以误导股东、投资者等相关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认知。
下面将对企业财务造假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浅谈。
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收入与利润虚增:企业可以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假收入确认、虚报销售金额等手段,使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看起来比实际情况高出许多。
虚构销售金额后再通过回购将货物“退回”,实际上是为了虚增销售收入。
2. 资产虚增:企业可以通过虚增资产价值来扩大财务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值或借款能力。
常见的手法有资产重估、资产错报、虚增资产净值等。
企业可以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偏高,从而在财务报表上显示出较高的净资产。
3. 负债隐蔽:企业可以通过隐瞒债务、虚构债权、违规融资等手段,达到隐蔽负债、减少负债资产负债率等目的。
企业可以将某些真实的负债记在非正式账外,使负债看起来较低。
4. 利润平滑:为了避免财务波动,企业可以采取利润平滑手段,即通过虚构费用、延迟收入确认等方式,使企业的利润在多个会计年度中保持稳定。
这样可以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市值。
1. 内部控制加强: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权限和责任分配制度、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的财务报告程序等,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性。
2. 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造假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到风险管理的有效衔接。
3. 独立审计与监督:企业应聘请独立的审计机构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企业应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例如设立独立的监事会、董事会,严格履行监督职责。
4. 增强投资者教育和知情权:企业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知情权保护,提高投资者的财务分析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浅析企业利润表造假及其应对措施
目录一、利润表造假的方式 31、通过收入虚增利润32、虚构其他应收款。
33、更改存货计价方法虚增利润。
34、直接费用与期间费用 3二、利润表造假的危害 41、对企业的危害42、对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危害 43、对会计行业的危害5三、利润表造假的原因 51、利益的驱动是利润表造假的根本原因52、缺乏监督是利润表造假的重要原因。
53、会计人员职业的从属性,造成会计人员的被动造假64、违规成本低导致企业造假肆无忌惮 6四、防范利润表造假的对策 6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62.、加强会计法律监督 63、建立健全的审计督制度74、加大惩罚力度75、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7浅析企业利润表造假及其应对措施唐春2011级会计班111230111摘要:中小企业会计造假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较为严重的有虚构交易、虚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财务欺诈行为,还有一些是利用会计相关方面规定的漏洞制作虚假利润规划等,本文将对中小企业会计造假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分类阐述。
关键字:利润表造假收入成本防范一、利润表造假的方式1、通过收入虚增利润(1)对开增值税发票。
企业利用增值税抵扣原则,与其他公司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利润的同时由于企业收到对方开具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发票与增值税额进行抵扣从而逃避了税收,增加利润的同时又不增加税赋。
(2)虚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顾名思义就是赊销。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
一般来说退回货物也只是通过纸上单据,并没有实物退回,那就是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
这样一来就虚增了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导致利润的增加。
2、虚构其他应收款。
(1)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其造假需要实物的流通来实现。
相对于应收账款来说,其他应收款则具有更大的造假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企业利用销售业务多计收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审计:
(一)审查该项业务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及发运凭证的原始凭证,并与产品销售明细账核对,以确定业务的真实性。
(二)对企业一般在年终时开具空头发票虚构本年产品销售收入,次年用红字发票冲销,并称是销货退回业务,应审查年终和次年初的发票存根,并与销售明细账核对即时发现其弊端。
(一)向债务人函证,来证实应收账款账户行为。
(二)检查与销售有关的文件,以验证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三)用核对法将应收账款明细账与总分类账余额核对,将应收账款的账、表、单、证相核对。
(四)检查有无利用其他应收账款账户预提收入。
(三)企业在销售业务中,往往会因产品品种不符、质量不符合要求以及结算方面的原因发生销售折扣、折让及退回业务,直接影响本年利润,具体工作中应重视对企业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不冲减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的审计,应审阅产品入库单和产成品明细账,查明是否有退货记录,有无按规定将折扣、折让业务外减销售收入。
六、利用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虚增利润
编辑本段遏止虚增利润行为的对策(一)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企业管理层不能为了经营业绩公然指使会计人员违规造假,进行利润粉饰,要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现行会计准则会计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及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本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利用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账户调高利润
当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或发生严重亏损时,常常将应摊的费用少摊或不摊,把本应由当期负担的费用当作待摊费用处理,减少本期的成本费用,人为调高当期利润,或者采取应预提的费用不预提,虚增利润等。检查时应对跨期费用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有两种方法:
(一)采取审阅法详细审核每项待摊和预提费用的发生情况。
发展
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9月23日表示,五粮液(21.60,0.00,0.00%)案件正在行政调查过程中,初步查明,五粮液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损失,虚增利润、披露主营业务收入存在差错等“三宗罪”。
证监会所列出来的五粮液“三宗罪”,矛头主要指向,为2001年至2004年的亚洲证券事件(2001年起,五粮液控股子公司五粮液投资公司曾与名为“成都智溢”的公司合作炒股,五粮液初始投资为8000万,2004年5月,成都智溢账户迁至亚洲证券,账户资金已变为7500万元。2005年,亚洲证券破产清算,清算组认定其中的5500万元为委托理财款不予赔付)。此外,五粮液前些年在股市上投资屡败屡战且不如实披露,虚增利润、披露主营业务收入存在差错也是调查的重点。而此前被热炒的偷税漏税问题,则没有被证监会提及。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使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五粮液涉嫌虚增利润
起因
四股民告五粮液虚增利润,四川省高院尚未受理。五粮液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09年9月9日,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公司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此消息一出,五粮液随即出现崩盘式下跌,抛售气氛浓烈。截止昨日收盘报22.60元,跌6.22%,成交226.5968万手,成交金额50.59亿元,双双创下11年之最。
二、故意虚减费用以多计利润
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常采用少提或不提折旧,或使已发生的当期支出暂不入账,或少计不计当期应负担的利息支出,不提或少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检查时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刘性地选用检查方法。
三、随意变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调高利润
企业为完成本期利润指标利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变动,故意调整存货成本,调高利润。当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时,企业为虚减产品成本,选用能减少本期材料耗用的计价方法,人为调低发出材料成本,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当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企业为虚减产品成本,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调整,有意多分摊节约差异或少分甚至不分超支差异,以达到凋低发出材料成本,调高利润的目的;企业为虚增利润,还会利用在产品成本上升的计价方法调节产品成本,以达到虚减成本,多计利润的目的。检查人员在检查会计账目时,应将检查重点放在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和产成品账户。采用审阅法审查有关存货的明细账,并采用盘点法和调节法核实在产品数量的正确性,采用复算法验证存货发出计价的正确性。
(二)采用核对法、查询法审查跨期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摊销和预提。
五、利用结算账户调高利润
企业为了虚增销售和利润,虚构债权,或将应收账款长期不转账,实际亡是呆账死账,或少计不计坏账准备,虚列资产,同时使管理费用虚减,利润虚增。此外,企业还会利用其他应收账款账户预提收入,人为调高利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四)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的,应查明有无商品未销售,编制虚假代销清单,虚增本期收入观象。
(五)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应查明本期是否收到价款,查明合同约定的本期应收账款门期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尊现象。
(六)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注意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高价结算粉饰经营业绩和财务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