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的动机与手段分析(一)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论文(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论文(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论文(1)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庞大的上市公司市场的国家中,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不得不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财务舞弊。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财务舞弊的原因、特点以及对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与原因所谓财务舞弊,是指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篡改、隐瞒或虚增财务数据、财务报告等方式,掩盖其真实经营情况,达到欺骗投资者、误导市场、追求短期利益的目的。

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激烈,上市公司为了保持业绩增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利用财务操作来夸大业绩,获取更多融资支持,从而扩大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神华能源公司虚增营收案神华能源公司虚增营收案是我国知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该公司在2019年年报中虚增营收30.8亿元,涉及超过50家子公司,影响巨大。

其虚增营收主要是通过伪造广告服务等费用来实现的。

2.东方通信公司虚假交易案东方通信公司虚假交易案也是一起较为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

该公司在2010至2013年间,通过虚构双方交易、虚报收入、提高净利润等手段,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欺骗股民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中弘股份借款标的虚构案中弘股份借款标的虚构案也是一起严重的财务舞弊案例。

该公司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虚构抵押、质押标的物,违规收取借款服务费等行为,造成银行多次鉴定、评估、检验的标的物并不存在,这意味着该公司销售及借款金额的超额夸大,拉高投资者期望值。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1.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财务舞弊行为直接违背了投资者获取真实信息的权益,投资者在欺骗下进行的投资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造成对于公司的很大质疑。

2.影响市场的公正和透明财务舞弊行为会破坏市场公正和透明,使得市场的活力和秩序被破坏,降低市场活力。

3.破坏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劣化了企业形象,严重者会导致公司主体地位、信用等方面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在我国,财务造假普遍存在,财务造假的手法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深入探讨导致财务造假的真正原因,寻找治理财务造假的对策,确立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已迫在眉睫。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描述(一)基本情况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21,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的459589800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

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

5755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

6亿元人民币,2002年4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20。

64%,到2004年10月增至26.4%。

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

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

2002年4月18日,股权转让完成.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年度报表的审计,2002年和2004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20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5年11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

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二)舞弊手法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成因及对策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成因及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成因及对策研究张彤东北师范大学摘要: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却也频频发生。

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投资者利益,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经常使用的财务报告舞弊性手段层出不穷,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方式、成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归纳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的概述并总结了其主要手段,据此出了舞弊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对策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也日趋激烈。

结果,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研究财务舞弊的手段,原因和对策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政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同时,进一步优化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及手段(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通常各有各的目的与手段,而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为了粉饰报表以求得更多更好的融资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行为。

2011年到2017年12月末为止,中国证监会一共发出了13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尚未正式做出处罚的对象。

而在这些处罚案例中,有近乎半数案子同时处罚了中介机构(券商、会计师、评估师等),近2/3涉及收入造假。

举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万福生科在2013年3月2日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2008年到2011年里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这就意味着,这家于2011年9月27日才挂牌上市的公司,从2008年到2012年上半年这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累计已披露的虚增收入已高达将近9.28亿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治理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治理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治理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当前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甚至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动因是利益驱动。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和股价,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比如虚构销售收入、夸大资产价值、隐瞒负债等,以美化公司财务数据,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这种利益驱动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发生。

2. 绩效考核压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另一个动因是绩效考核压力。

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完成年度业绩目标,获取高额奖金和股票期权,往往采取了一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手段,比如虚报业绩、隐瞒损失等,来迎合市场和投资者的期望,以获得更多的奖励和激励。

这种绩效考核压力成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力。

3. 缺乏有效监管缺乏有效监管也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动因。

在某些情况下,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不力,对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和惩处,甚至存在着监管套利的情况,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违规行为胆大包天,财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

4.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动因。

由于上市公司对外部投资者和媒体公布的信息相对较少,而内部管理层对公司的实际状况了解得更为清楚,这种信息不对称给了管理层足够的空间去掩饰和操作财务数据,从而制造假象,吸引投资者,隐藏财务问题。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1. 加强信息披露加强信息披露是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可以增加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透明度和互信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避免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进行财务舞弊。

加强信息披露还可以提高外部投资者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减少管理层操作的空间,从而降低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手段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手段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手段分析章静婷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层出不穷,近些年来,“万福生科”、“紫鑫药业”、“莲花味精”、“海联讯”、“南纺股份”等财务舞弊案例不断被曝光,其舞弊手段也更加丰富更加隐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市场秩序的稳定,也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因此,本文将以南纺股份为例,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并分析其使用的舞弊手段,以加强对财务舞弊的防范,促进证券市场有效运行。

关键词:南纺股份;财务舞弊;舞弊动因;舞弊手段一、南纺股份案例概况南纺股份即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是原南京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于2001年3月6日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250”。

2014年5月15日,南纺股份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于17日公告了有关内容。

根据公告的有关内容,南纺股份在2006年至2010年间,通过多种财务舞弊手段共虚构利润34449.61万元,将公司利润由亏转盈。

证监会对此的处理结果如下:给予南纺股份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给予时任南纺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单晓钟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时任南纺股份的其他相关负责人也分别给予了最高20万,最低3万元的罚款和警告处分,其中,有一部分责任人因其责任已过行政处罚时效而未给予行政出发。

二、南纺股份舞弊动因分析本文根据舞弊三角理论,从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南纺股份舞弊的动因。

(一)压力1.ST 或退市压力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上市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个连续三个会计年度为亏损状态的企业,会被暂停股票交易,如果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转亏为盈,将被终止在交易所内的交易。

根据相关财务数据,南纺股份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间实际均为亏损状态,如果不进行财务舞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南纺股份不仅会戴上“ST ”的帽子,还会被实行退市,因此,有了退市的压力,南纺股份有了舞弊的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分析在经济活动中,财务报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投资者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和市场的压力,有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以达到虚增利润、隐瞒亏损、掩盖风险等目的。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影响进行细致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原因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追求利润最大化:上市公司为了满足股东、投资者的期望,常常需要呈现正向的财务数据。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些公司会采取手段来虚增收入、减少成本,从而使财务报表呈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

2.应对市场压力: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或者业绩下滑而受到投资者的质疑。

为了回应市场的压力,一些公司会进行财务数据的美化,以掩饰实际的经营困境,维持投资者的信心。

3.扩大融资渠道:一些上市公司可能需要进行新的融资活动来满足业务扩张的需要,然而,投资者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某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财务报表造假来提升自身的信用度。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其目的是为了让报表呈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以欺骗投资者、利益相关方。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财务报表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构交易、虚增销售额、利用关联方进行虚假销售等手段来提升收入。

这种手段通常会在合同、发票等文件上进行篡改,以制造虚假交易的假象。

2.隐瞒负债:为了掩盖公司的风险,上市公司可能会隐瞒或延后披露一些负债信息,以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这种手段可能包括虚增资产、转移债务、迟滞应付款项等。

3.资本化费用:上市公司有时会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资本化,比如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等,从而在报表中呈现出较好的盈利能力。

4.虚增资产: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构资产存在等手段来虚增资产规模,以提高自身的信用度。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是指公司在财务报告中采取手段虚增利润,掩盖亏损等问题,以获得更高信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的行为。

虽然这种行为在近年来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造成了相当的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

下面从其原因和对策方面分析其原因及对策。

1、利益诱惑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利益争夺,一些管理人员因为个人利益及其他原因,为了实现虚假利润目标及顺利完成上市业绩目标而采取会计欺诈手段,来夸大企业财务报告实现自己的利益。

比如,公司控制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现金报酬通常与公司业绩相关,因此他们可能会将财务数据扭曲来实现预期利润,以获得高额的现金奖励。

而这种以“公司利益”为幌子的个人行为,导致了会计欺诈的层出不穷。

2、监管疏忽当前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一批上市公司,然而监管机构的监管却相对较少,易导致企业迅速实施会计舞弊等违法活动。

监管机构的监管过程由于其复杂性,监管人员可能无法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也可能因为外部压力和利益诱惑的原因不愿意干涉企业的实际操作,从而放纵了企业不良行为。

3、弱内部审计许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措施体系严重不足,导致管理人员往往能够绕过财务管理规定,将公司财务资源用于个人意图,从而实现企业会计舞弊。

例如,在公司具有独立董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来监督内部管理、外部审计和公司财务状况。

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并不实际行动,并没有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充分的审查,从而为管理层开展会计舞弊等行为提供了空间。

上市公司在防范并减少会计舞弊方面,需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规范管理针对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还需规范外部管理,并通过严格的财务审计等制度,来防止管理人员通过财务数据舞弊等行为膨胀自己的成果。

此外,管理层应设立有效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便更好地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整个公司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这有助于提高财务部门的专业性和管理水平,并且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公司财务状况,避免因财务管理不善而带来的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1.动因分析1.1 经济利益的驱动①过高的业绩压力②股价操纵的诱惑③资金需求与融资困境1.2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①内部控制缺失②管理层的道德风险③职责划分不明确1.3 缺乏监管和制约①监管力度不足②监管制度不健全③资讯透明度不足2.财务舞弊的形式与特征2.1 销售收入的虚增2.2 费用的虚报2.3 资产与负债的伪造2.4 现金流量的操纵2.5 隐瞒重大信息3.防范措施3.1 加强内部控制①设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②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与核算制度③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3.2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①定期评估风险②建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③制定应急预案3.3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①规范上市公司的董事会②建立有效的监事会③推动信息披露的国际化3.4 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①增加法规的完善性和适用性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③增强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4.附件附件1:内部控制评估表附件2:财务报告透明度指标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内部控制:指为实现组织目标,防范各种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5.2 监管制度:指由相关监管机构制定和执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用于保护市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5.3 资讯透明度:指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提供充足、准确、透明的信息,以便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5.4 内部审计机构:指独立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监督和改进。

5.5 风险意识:指企业中员工对潜在风险的认识和预见能力。

5.6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公开披露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相关的信息。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对策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佼佼者,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严重损害了各方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一)利益驱动1、满足融资需求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如发行股票、债券等,可能会粉饰财务报表,以满足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

通过夸大利润、资产规模等指标,使公司看起来更具吸引力,从而吸引投资者的资金。

2、避免退市风险根据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亏损或财务状况恶化,可能会面临退市的风险。

为了避免退市,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财务舞弊来操纵利润,以维持上市地位。

3、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许多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公司业绩直接相关。

为了获得高额的薪酬和奖金,高管可能会指使财务人员进行舞弊,以提升公司的业绩表现。

(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1、股权结构不合理一些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能够轻易操纵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为财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2、董事会独立性不足董事会成员往往由控股股东或管理层推荐,缺乏独立性。

在监督公司财务和经营方面,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财务舞弊行为。

3、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对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计。

(三)外部监管不力1、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

2、监管资源不足证券监管机构面临着大量的上市公司和复杂的市场情况,监管资源相对有限,难以对每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管。

3、审计机构失职一些审计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审计过程中未能保持独立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揭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及对策一、成因:1.高企业利润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巨大的利润压力,为了达到市场预期,有些企业会通过虚增收入来满足投资者的预期。

2.内部控制不完善: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导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3.股价操纵需求: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稳定或提高股价,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或增加企业价值,会通过虚增利润等手段来操纵股价。

4.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审核不严格,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不力,使得上市公司认为违规行为不会受到严肃的制裁,从而更容易产生财务舞弊行为。

二、对策: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强化内审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

2.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财务信息审核,提高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管威慑力,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3.优化激励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避免只关注短期利益的追求,减少对虚增财务数据的诱导。

4.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上市公司应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财务信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

5.鼓励举报和舆论监督:建立鼓励举报机制,加大举报的奖励力度,同时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推动上市公司自觉守法、诚信经营。

6.提高投资者教育和知识普及: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风险警示,提高投资者的认知和风险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因错误投资决策而造成的财务损失。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只有通过上述对策,加强内部控制、加强监管、优化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提高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遏制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1)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1)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1)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尽管不像财务欺诈被法规政策所禁止,但过度、过滥的盈余操纵,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造成经济秩序混乱,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为了准确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行为,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和主要手段进行深入分析。

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1、获得融资资格企业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许多企业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

根据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备三年盈利的条件,于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条件的企业,为了能上市,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操纵,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配股或增发新股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

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较低,配股或增发新股的意愿也十分强烈。

但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三个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

在这种约束条件下,一些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就想方设法进行盈余操纵,以抬高净资产收益率。

尤其是那些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已达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10%,则前功尽弃,于是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动机的驱驶下,更会采取各种手段操纵盈余,以期获得配股资格。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控股股东能从上市公司获得大量的资金。

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时,控股股东往往具有很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2、提高新股发行或配股价格。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公司所能够募集资金的数额取决于股票发行数量和每股发行价格两个因素。

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有额度限制,在有限的额度内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资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分析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状况。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舞弊手段,篡改财务报告以获取不当利益。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舞弊行为对公司和投资者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分析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对于预防和发现舞弊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舞弊动机的主要因素1. 业绩压力:上市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和股东压力,为了满足市场和投资者的期望,一些公司可能会夸大业绩,篡改财务数据,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2. 股价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价直接关系到股东的利益,一些公司可能通过虚构利润和资产,操纵股价,以获取不当利益。

3. 财务指标的影响:一些公司可能由于财务指标的影响,如盈利报告、市盈率、市净率等,而进行财务报告舞弊,以影响股价和市场反应。

4. 薪酬激励机制:一些公司的薪酬激励制度与财务报告指标相关联,为了获取更高的薪酬,管理层可能会通过扭曲财务数据,实施舞弊行为。

5. 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吸引和激励员工,但是这也可能导致员工在财务报告上进行舞弊行为,以提高激励回报。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检查和监管力度,加大对舞弊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舞弊成本,以有效遏制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出现。

2. 提高透明度:上市公司应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如披露详细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披露重要会计政策政策变更,充分披露非财务信息等,以减少舞弊空间。

3. 强化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这一重要环节,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可靠性,包括明确内部控制责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运作机制,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

4. 审计机构的角色:审计机构是财务报告的独立审查者,应遵守道德规范,独立、客观地进行审计工作,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并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报告。

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2避 免暂 停 交 易或 终止 上 市的动 机 .

根据《 司法 》《 公 、 证券法》 的有关规定 , 上市公 司最近三年连续 亏损且在期限内未能消除而不具 备上市条件的, 可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终止其股 票上市。 中国证监会和深沪交易所推 出的S 制和 T 制, 是对经营状况恶化和上市公司股票的一种特别 处理方法 , 即限制此类股票的交易时间和股价涨跌 幅度等。最近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 亏损上市公司 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表 明退市机制 已 经启动。这样 , 多年亏损且不能扭 亏的上市公 司会 被淘 汰出局 , 这对经营业绩不好的上市公 司 , 形成 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避免公司股票被戴上S 、 T 的帽子并被终止上市 , 一些公司会竭尽粉饰其经营 业绩 , 尽可能避免连续亏损情况的出现。在这种情 况下 , 市场上 出现 了第一年巨额亏损 , 第二年扭亏 , 第三年又亏等奇怪现象 。

年 的每年净资产 收益必须在 1%以上 , 0 能源、 原材 料 、基础设施类公司不低于9 %。在这种条件约束 下 ,许多上市公司想方设法抬高净资产收益率 , 虚
报利润。尤其是那些前两年净 资产收益率已达到 1%的公司 , 0 如果第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1%, 0 则前功尽弃 。于是在配股或增 发新股动机的驱使 下, 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编造会计报表 , 粉饰净资 产收益率 , 以达到配股条件 的要求。 自从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 理办法》 放宽 了上市公 司再筹资的条件 , 申请配 对 股或增发新股的公司 , 净资产收益率 由原1%降为 0 6 尽管管理层降低 了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新股的 %。 条件 , 但在我国普遍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下 , 若能够 不掺水分的达标 , 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 为了在二 级市场上再筹资, 一些上市公司仍会拼凑利润。

企业财务造假案分析报告(3篇)

企业财务造假案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企业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影响了社会稳定。

本报告以某知名企业财务造假案为例,深入分析其造假手段、动机、影响及防范措施,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一、案件背景某知名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被曝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巨大。

经调查,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虚增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

二、造假手段及动机1. 虚构销售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将应收账款虚增,从而虚增销售收入。

具体操作如下:(1)虚构销售合同:与关联方签订虚假销售合同,将销售收入计入当期,但实际上并未发生实际交易。

(2)虚开发票:与关联方合作,虚开发票,将销售收入计入当期,但实际交易并未发生。

2. 虚增资产该公司通过虚增存货、固定资产等手段,虚增资产总额。

具体操作如下:(1)虚增存货:将已售出的产品计入存货,虚增存货价值。

(2)虚增固定资产:将已报废或处置的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虚增固定资产价值。

3. 隐瞒负债该公司通过隐瞒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手段,隐瞒负债。

具体操作如下:(1)隐瞒应付账款:将应付款项推迟支付,将应付账款计入下期。

(2)隐瞒短期借款:将短期借款计入长期借款,隐瞒负债。

动机分析:(1)业绩压力:该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面临业绩压力,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2)高管利益:部分高管为了获得高额奖金,推动公司财务造假。

三、案件影响1. 投资者利益受损:该公司财务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2. 市场秩序混乱:该公司财务造假,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

3. 社会信任度下降:该公司财务造假,损害了社会信任度,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防止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公司故意通过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或者其他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和市场,违背了诚信原则和信息透明的基本要求。

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的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保障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分析造假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造假的动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可能借助财务造假来虚增盈利、掩盖亏损、提高财务指标等,以提高股价、增加市值,进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好处。

2. 政策压力: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一些政策要求,如上市、融资、职称晋升等,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政策要求而进行财务造假,以获得政策的优惠或者避免政策的制约。

3. 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获得高额的奖金、股票期权等激励机制,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以表现出色的业绩来获得激励。

4. 市场需求: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有一定的期望,如果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市场的预期不一致,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投资者流失等,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上市公司可能会选择财务造假来达到一致性。

防范对策如下:1. 强化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审查力度,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独立性,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

2. 完善制度: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重视,严格实施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3. 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公布财务信息,提高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信任。

4.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上市公司应当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诚实守信、正当经营,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5. 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减少受骗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一、动因1.经济压力:上市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需要不断增加业绩来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公司可能选择通过财务舞弊来虚增收入或减少费用,以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2.管理层激励机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往往与公司业绩挂钩,如果公司业绩不达标,管理层可能失去一部分薪酬或面临失职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管理层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舞弊来虚增利润,确保自己的薪酬水平。

3.股价和市值管理:上市公司股价和市值往往会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股价波动可能对公司形象和融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维持股价的稳定和市值的增长,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舞弊来虚增盈利,吸引投资者,并提高公司的估值水平。

二、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审计和监督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2.独立审计:上市公司应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建立独立审计委员会,监督审计工作的进行,并及时反馈审计结果给管理层和监管机构。

3.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遵循: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包括会计准则、证券法律法规等,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透明。

加强对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增强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的能力。

4.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履行职责的透明性和责任性。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审查,对财务舞弊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提高其代价和风险。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具有一定的动因,包括经济压力、管理层激励机制和股价市值管理等。

为了防范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独立审计、遵循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并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披露财务报告时故意歪曲财务数据、隐瞒重要信息或虚构交易事实,违背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以欺骗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行为。

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目标、股价提升及公司价值的提升,或者为了获得更多银行贷款等利益,往往会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经营压力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业绩不佳、资金链紧张等压力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盖企业经营困难,往往会选择通过虚增收入、隐瞒损失等方式来美化财务状况,以便获取更多的融资和支持。

3. 管理层个人动机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提升自身地位和薪酬,或者为了避免控制权的流失,会以其个人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操纵财务报告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从而达到控制和操纵企业的目的。

4. 管理弊端企业内部管理缺失、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等问题,也容易造成财务造假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以此为背景,往往能够找到可乘之机,从而实施财务造假行为。

二、防范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明确和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和业绩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范管理层利用职权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3. 加强外部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核和抽查力度,提高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高压态势,对于财务造假行为及时予以惩处。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解决方案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解决方案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解决方案发布时间:2021-06-17T16:16:41.45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作者:何海彤曾静宜林浩天[导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上交所、深交所等证券平台挂牌交易,即成为上市公司。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何海彤曾静宜林浩天 610039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上交所、深交所等证券平台挂牌交易,即成为上市公司。

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必须对外披露,但当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粉饰报表、关联方不正当交易等造假的不正之风,对金融资本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此,笔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惯用伎俩进行了分析,并深度总结其造假动机,最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弥补和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宏观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机;常见手段;解决方案引言: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相对雄厚的资金量,并且其发展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及就业质量,同时,其较高的利润水平对我国的财政税收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因此关注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尤为关键,而财务是任何一家企业生存的活血和源泉,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命,为此,敦促上市公司完善整合财务信息,杜绝造假和舞弊,显得异常重要和关键,具有非常宏伟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伎俩(一)以虚开发票、虚增收入等手段伪造经济业务,粉饰利润当前,随着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收入准则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明确了收入确认的五项条件,但部分上市公司,由于其急切需要筹集大额资金,依靠传统的业务确认收入调整利润的方式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这部分上市公司就开始所谓的另辟蹊径,虚开发票,进而虚增收入,使得自身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从而套取投资者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壁垒,投资者仅凭报表了解企业,从而造成了这种粉饰利润表的不正当做法在短期之内使得企业迅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篡改、伪造以及隐瞒,使其在财务业绩方面呈现出高于实际水平的假象,从而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财务造假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

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最主要动因是基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利益诉求。

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提高经营业绩,有些企业会采取财务造假手段,如虚增营业额、利润等,以达到短期内股价上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忽视风险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回避投资者质疑,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掩盖财务困难、业绩下滑等问题,以维护市场形象和股价稳定,隐藏真实的企业风险,造成投资者丧失对市场的信心。

3. 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达到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也会出现利用财务数据作假的情况。

为了实现薪酬激励或者股票期权激励,公司管理人员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以达到绩效目标。

4. 资本市场压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股东回报压力、融资压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迎合投资者和股东的期望,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财务造假手段来营造企业经营成果,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防范对策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预防和遏制: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流程和程序。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密切关注公司内部经营、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加强外部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严格审慎监管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造假行为进行风险预警和监控。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同时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监督。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和股价,不择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从而欺骗投资者和市场。

这种行为的危害性非常严重,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行探讨。

动因分析:1. 短期经济利益诱惑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利益诱惑很多,其中短期经济利益是最为显著的动因之一。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和股价,会采取虚假陈述、隐瞒财务信息等手段来夸大自己的利润和财务状况。

由此造成的财务造假不仅可使公司获得更多的融资,还可以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 企业信贷压力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筹集资金来支持自身的业务发展,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资金筹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满足银行的信用额度,也会采取财务造假的方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情况,从而得到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

这种行为既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融资,也可以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会使银行资产的风险更高。

3. 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通过公司的股票、股票期权等形式获取股东回报的。

为了使公司股价上涨,管理层可能会采取虚假陈述、假冒伪劣、挪用资金等操作,从而让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优秀,以满足自己固有的激励机制。

防范对策:1. 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监管机构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角色。

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监管机构应完善制度,提升执法力度,对违法上市公司进行惩戒,以维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2. 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者保护投资者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股票的实际报酬,在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投资可持续性的教育,促使投资者更具有理性和负责任的投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的动机与手段分析(一)

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主要是通过人为的编造、变通等手段虚报公司净利润。

从目前情况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上市公司编造利润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有的上市公司连续出现中期报告亏损,而年度报告却实现盈利;有的公司总是在亏损一重组一再亏损一再重组的怪圈中徘徊;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但净利润却很高,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些现象表明,一些上市公司在人为地调控利润。

上市公司虚报经营业绩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

此行为的存在,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造成经济秩序混乱,也会破坏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

为了准确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虚报经营业绩的行为,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编造利润的目的和主要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虚报经营业绩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股发行及增发或配股的动机
为了从证券市场募集大量资金,许多公司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

但按证券法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备3年经营盈利的条件,于是为了发行和上市股票,一些公司采用了不正常的手段粉饰公司的经营业绩,使公司具备连续盈利的条件。

此外,由于我国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与近年来公司的每股税后利润有关,而股票发行价格高低决定“圈钱”的多少,即股票发行价格与公司利益直接相关,因此许多公司在虚增净利润上煞费苦心,千方百计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还有些上市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再筹资,增发新股或配股的愿望也很强烈。

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新股的要求较为严格。

按2000年前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其申请配股前3年的每年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不低于9%.在这种条件约束下,许多上市公司想方设法抬高净资产收益率,虚报利润。

尤其是那些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已达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10%,则前功尽弃,于是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动机的驱使下,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编造会计报表,粉饰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条件的要求。

今年3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放宽了上市公司再筹资的条件,对申请配股或增发新股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由原10%降为6%.尽管管理层降低了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条件,但在我国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下,若能够不掺水份地达标,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为了在二级市场上再筹资,一些上市公司仍会拼凑利润。

(二)避免暂停交易或终止上市的动机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且在期限内未能消除而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可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终止其股票上市。

中国证监会和深沪交易所推出的ST制和PT制,是对经营状况恶化的上市公司股票的一种特别处理方法,即限制此类股票的交易时间和股价涨跌幅度等。

最近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表明退市机制已经启动。

这样,多年亏损且不能扭亏的上市公司会被淘汰出局,如PT水仙已被终止上市,这对经营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避免公司股票被戴上ST、PT的帽子并被终止上市,一些公司会竭力粉饰其经营业绩,尽可能避免连续亏损情况的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出现的第一年巨额亏损,第二年扭亏,第三年又亏等奇怪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三)炒作公司股票的动机
上市公司股价的高低与公司及其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公司职工等各方面的利益直接相连。

股价上升,公司股票市值增长,说明公司价值在上升,可使公司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为公司再筹资打下基础;股价上涨,也为公司管理人员、公司职工等带来好处,因为他们手中大都持有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

在这种动机支配下,一些上市公司便在财务报告中粉饰
经营业绩,虚增利润,使股票市盈率下降,给人以其股票投资价值很高的假象。

1997年底国嘉实业股价一路飙升就与其虚报利润5000多万元有关。

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每股收益很高,但分配方案常常是不分配不转增,这些公司根本就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因此其利润的质量不高。

人为地虚增每股收益指标,目的就是为炒高本公司股票。

经营不景气、盈利水平下降的上市公司,为不使其股票价格下跌,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也会千方百计粉饰盈利业绩,以支撑其含有水份的股价。


目前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主要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关联交易调控经营业绩
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企业集团内各公司之间的商品购销及其他资产的转移等都属关联方交易。

由于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大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因此,关联交易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中。

应该说,关联交易与虚增经营业绩不存在必然联系,但有些公司在关联交易中,其交易价格按公司需要随意制定,有的实属虚假交易,使利润在集团公司内部转移,这种关联交易已成为上市公司调控利润的重要手段。

还有的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转卖给关联方,这些资产的价值有限,但转让价格却很高,在资产转让中上市公司往往会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

还有些上市公司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管理费用、离退休人员费用转移给母公司,从而达到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目的。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由关联交易取得的收益往往带有一定的虚假性,需要深入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