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1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 学家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现代化学时期
化学学科不断细化,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与物理、 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形 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
5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化学
洗涤剂、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 都是化学产品,改善了人们的生
活质量。
2024/1/28
环境中的化学
2024/1/28
22
06
碳和碳的氧化物
2024/1/28
23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碳单质通常为黑色或无色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化学性质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用途
碳单质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如作 为燃料、还原剂、电极材料等。
2024/1/28
30
THANK YOU
2024/1/28
31
氧气的用途
氧气在医疗、工业、冶金、化工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医疗 急救、切割和焊接金属、制造合成 氨等。
2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 气体,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 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制冷剂、碳 酸饮料的制造;在农业上用作气体肥料; 在化工领域用于制造尿素、纯碱等化工 产品。
2024/1/28
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在物理和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 括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 发生的变化,包括反应条 件、反应速率、反应机理 等。
4
化学的发展历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C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有关知识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
构成
原子
得失电子
离子
和联系?用分子原子 知识会解释两种变化(如: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 么不同?)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条复燃,则 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 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 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 试管 铁架台 酒精灯 ④ ⑤ ⑥ 。 水槽 集气瓶 铁夹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① , ② ;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② 。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 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管 C.检查装置 气密性 D.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E.将导管伸入盛满 水的集气瓶中 F.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⑷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⑸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CAFDBE △ ⑹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2KMnO4=; K2MnO4+MnO2+O2↑ ⑺实验完毕后,应先 ,再 防止试管内的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以防止 。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⑻右图不宜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有 。 A B 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C D 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BD
二、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课件(共5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课件(共57张ppt)

(2)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受压间隔变小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水净化过程 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硬水 2、过滤 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之间 3、蒸馏
分离液体中少量的杂质,或利用液体中沸点 的不同,使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1)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由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接近 的元素化学性质越相似,启发人们 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 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催化剂、农 药)
一、核外电子排布 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Na
Na+
Cl
Cl-
一、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分子
构 成
原子
构成 构成
相同点: ⑴是存在的,是构
物质 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⑵ 是不断地运动的 ⑶有间隔。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是否 可以再分
1.煮沸过的水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因为这种水中几
乎不含有( A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离子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在花园中可以闻到花的芳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H2
1、最轻 2、可以燃烧
点燃
2H2+O2
要检验纯度!!
2H2O
3、未来的理想能源
来源广泛,发热量高,没有污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要考点]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常见现象的微观解释、元素、元素周期表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 的元素)、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式的有 关计算、关于标签问题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氢气性质实验
包括氢气的制取、收集、验纯、性 质实验等步骤,通过实验可以了解 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包括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 、性质实验等步骤,通过实验可以 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与碱反应 等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 合物制取氧气,同时可以通过过氧化 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味,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酸性。
卤化物的性质
大多数卤化物易溶于水,形成 的盐类多具有可溶性。
硫及其化合物性质
硫单质的性质
硫化氢的性质
黄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形成 氢硫酸,具有还原性。
硫酸的性质
硫的氧化物的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 氧化性。
3
质量摩尔浓度
表示1k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 为m=n/m溶剂。
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应用
溶解度曲线
表示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可用于 判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VS
溶解度表
列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 用于查找特定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
酸碱指示剂使用方法和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
用于指示溶液酸碱性的化学试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使用方法
将指示剂滴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变色范围
不同指示剂在不同pH值范围内发生颜色变化,如酚酞在 pH8.2~10.0范围内由无色变为红色。
盐类溶解规律及沉淀转化
盐类溶解规律
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氯化亚汞氯化银,硫酸钡和硫酸铅,生成沉淀记心间;氢硫酸盐和碱类,碳 酸磷酸硝酸盐,可溶只有钾钠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第1至4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第1至4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讲授新课
知识与拓展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 (1)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如液态水、固态冰
和水蒸气;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等; (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
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讲授新课
化学与科技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生活
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生产化肥和农药
——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利 合成药物
用 化
——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学 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蔡侯纸”的发 明者—蔡伦
火药:万户飞天模型
中国精美的瓷器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 纹彩陶盆
越王勾践青铜剑
东汉“酿酒”画像砖拓
唐 代 蜡 染 屏 风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2.近代化学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 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 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 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讲授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全册课件-2024鲜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全册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2
空气
空气的组成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 体、二氧化碳等组成。
2024/3/27
空气的性质
空气无色无味,具有一定的密度和 压强,是一种混合物。
空气的作用
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 件,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
13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 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注意单位换算和计算 结果的准确性。
28
07 第六单元 碳和碳 的氧化物
2024/3/27
29
金刚石、石墨和C
金刚石
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具有高热导率、高硬度等特点,用于切割、 磨削、钻探等领域。
石墨
具有润滑性、耐高温、导电导热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铅笔芯、润 滑剂、电极等领域。
探究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探讨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分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废水、生 活污水等,以及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 健康的影响。
2024/3/27
提出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等 具体措施,以及国家和个人在保护水资源方 面的责任和义务。
21
水的净化
2024/3/27
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
介绍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 的水净化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 用范围。
2024/3/27
26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01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
物的状态。
02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小2表示_每__个__镁__离_子__带__两__个__单_位__的__正__电荷
-2
2H2O
前2表示______,右下角2表示______
正上方2表示____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1)2CO (2)2Ag+ (3)Mg2+ (4)CO2 (5)H2O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__(_2_)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1_) ;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3_)__; 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__(_5_) _.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_(_4_)(_5_)_.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 条复燃,则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 果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③ 铁架台。
高锰酸钾 ⑤

④ 水槽 ⑤ 集气瓶 ⑥ 铁夹 。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①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②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___淀_ 、___过__滤_、___吸__附__、__蒸_等馏。
软化水的方法有_煮___沸_ 水___、___蒸馏
两支试管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出 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__现__泡__沫__比__较_多__的__是__软__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46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46张)

◆氧气的制取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的物理方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三个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验满方法及检验方法
◆氧气的制取
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仪器 装置图.(填“√”)
A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B
C
D
E
◆物质的类别
1、从宏观认识物质
第四单元
• 水的组成与水的净化 • 化学式、化合价、化合价规则 •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
第五单元
•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第六单元
• • • • 碳的单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碳及含碳化合物间的关系
第七单元
• 燃烧与灭火 • 燃料燃烧及其利用 •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物质的变化
化学上册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 学上册总复习 课件
第一单元
• • • • •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蜡烛的燃烧 呼出气体成分探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
• • • • • • 空气的成分、污染与防治 测氧含量实验 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制取 物质的类型 化学反应类型
第三单元
• 分子、原子、离子 • 原子的结构 • 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
手握检验法 加热检验法 液封检验法
洗去碳酸钙可加入稀盐酸溶解
检查气密性
◆实验操作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先仰视读数为19mL,倒出 一些液体后,俯视读数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 体积一定( ) √ A.大于8mL B.小于8mL C.无法确定 D.等于8mL
◆空气的成分、污染、防治
1、空气的成分 2、空气中氮气的性质 3、测氧含量实验原理、现象、结论、注意事项 4、污染空气的两个方面 5、空气污染的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和为__2_0___克;
(2)若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3克,那么
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__1_7___克;
(3)若参加反应的A物质与B物质的质量比为
1:4,那么A的质量为__4__克,B的质量为 _1_6__克。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在日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 与水转化为淀粉和氧气,由此可推断出,淀粉中( )
2、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
往又会变潮湿,这是因为 ( B)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 B. 熟石灰和CO2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D. 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3、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该物质一定是
( D)
A.木炭
B. 一氧化碳
C. 酒精
D. 含碳元素的物质
拓展:2HN2aOOH+CO2=Na2CO3+
H2O
4.氧化性: C
+
CO2
高温பைடு நூலகம்
==
2CO
点燃
2M g + CO2 == C + 2MgO
下边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
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CO2↑+H2O

(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滴人石蕊试液,溶液呈红
练习
8、试管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
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黑色
粉末是
( )D
A、氧化铜
B、四氧化三铁与木炭粉
C、铜与木炭粉 D、氧化铜与木炭粉
9、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
的方法正确的是
( B)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
B. 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五、六单元
复习
质量守恒定律
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符合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2、为什么质量守恒?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 量都没有变化。
3、A+B C+D的反应中,若生成10克C 和10克D,则:
回顾:一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 性质 溶于水的气体。
①可燃性 2CO + O2 点==燃 2 CO2
化学 性质
②还原性
CuO+CO =△
高温
Cu+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③毒性
吸入CO后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 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
氧气结合,导致生物体内缺氧。
32
6g
x
2 158g 32
6g x
x 32 6 g 0.6g
2 158
答:加热分解 6g高锰酸钾,可
以得到0.6g氧气。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
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只含有的一种杂质是二氧化硅(二 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 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取用2 g这种石灰 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30 g分 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稀 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的图 像见下图)。 计算: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结论:原假设 成立[填(1)、(2)、(3)编号]。
以下幻灯片的题 目供选择使用!
19、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与 CuO
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 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 空气污染
Ⅰ、加热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中可能用到的仪器有:①试 管②烧杯③长颈漏斗④酒精灯⑤铁架台(带铁夹)⑥带导管的橡 胶塞⑦量筒⑧集气瓶,用到的仪器是__①__④__⑤__⑥__。(填序号)
Ⅱ、下图是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CuO的性质实验装置 (假设各步试剂是足量的)
A、洗气瓶甲中盛有的溶液是___N__a_O_H__溶液 ;
20、下列含碳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最低
的是
( A)
A.CH4 B. CO C. CaCO3
D. C
10、实验室常用固体草酸(H2C2O4· 2H2O)受热来制取CO气 体,方程式H2C2O4·2H2O=CO↑+ CO2↑+3H2O,将生成的CO2和 水蒸气除去后,即可得到较纯净的CO气体。试回答:
为: 这些物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
3、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4、各种碳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可燃性(燃料)、 还原性(冶金) .
5、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 稳定 ; (2)可燃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在氧气充足情况下燃烧
C+O2点=燃 CO2 ②木炭在氧气不足情况下燃烧
⑸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 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 其原因是 气压增大,使酸与大理石脱离接触 。
回顾: CO2的性质
1.通过CO2灭火可知道
CO2的化学性质 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
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
2.CO2溶与水生成 CO2+H2O=
不稳定的酸 H2CO3H=2HCO2O3 + 3.COC2与O2石+灰Ca水(O反CH应O)22=↑ CaCO3↓+
2、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等多种单 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 .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6、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
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 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
(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3)装置B的作用是

(4)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
有变化,这说明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前滴入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发生颜色变化,当有
二氧化碳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
说明

③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 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
回顾: CO2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CO2的原料是:
石灰石或者大理石与稀盐酸
2.有关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I2+H2O+CO2↑
3.收集CO2方法及原理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
4.
鉴定
验满
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燃烧的木条接近瓶口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涂有石灰水的玻璃片盖在瓶口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步骤
例 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 设未知量 • 写出化学方程式并
配平
•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 对分子质量和已知 量、未知量
• 列出比例式、求解 • 简明地写出答案
解:设加热分解 6g高锰酸钾,
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
2×158
K2MnO4 + MnO2 + O2↑
2.小王、小张、小杨三位同学对CO2通入滴有紫色石 蕊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假设:(1)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

(3)

实验证明:

蒸馏水
稀盐酸
大理石
二氧化碳 浓硫 制取装置 酸
A B

干燥的蓝色
石蕊试纸
C
D
氢氧化 钙溶液
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5 g 第二次加入5 g 第三次加入5 g 第四次加入5 g 第五次加入5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1.5 g 1.0 g 0.5 g 0.3 g 0.3 g
复习
回顾: 碳单质
1、碳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例如: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焦炭.炭黑.C60分子等
2、有吸附性的碳单质是: 木炭.活性炭 . 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具有吸附能力是因
2C+O2点=燃 2CO
(3)还原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木炭还原二氧化碳
C+2CuO高=温2Cu+CO2↑ C+ CO2高=温 2CO
练练习
1、下列几种情况,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
D 相同元素组成”的事实是( )
A.它们的熔点相同
B.都不溶于水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完全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
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柠檬酸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径:
途径:
①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燃烧;
气。
③动植物尸体经微生物分 ②江河湖海溶解了大量
解。
的二氧化碳
怎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烧; 2.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 CO ,乙 CO2 ,丙 H2CO3 ,丁CaCO3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甲→乙;②乙→丙;③乙→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