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OO A

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I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

5、设计图纸;

6、设计院交桩成果;

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

1、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范围KXX+OOO-KXX+OO P包括KXX+677-KXX+0Q0323M的高填土路基;KXX+000-KXX+65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右侧深路堑;KXX+755-

KXX+01 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KXX+210-KXX+39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左侧深路堑;KXX+219-

KXX+42右

侧深路堑;KXX+036-KXX+23左侧深路堑;KXX+716-KXX+92右侧深路堑

五、观测标的设置和要求

1、观测标的设置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分为高填方路基监测和深路堑滑坡监测。高填方路基监测分为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2)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覆盖型岩溶地段,沉降监测断面适当加密。

3)—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原则上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 : 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观测点设置原则

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断面观测点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位移边桩等设备。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需要进行水准测量,位移边桩还需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4、路基沉降监测

一个监测断面共设3个监测点,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于路基成形后设置。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除设置沉降观测设施外,还应设置位移观测桩。

外移观测桩设置与两侧坡脚外2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观测板等位于同一断面上。5、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钢底板、金属测杆(? 40mn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 75mn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 x 50cm,厚1 cm。

2)、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①20mn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3)、位移边桩:采用? 100mm松圆木制作,长1.0m,可采用打入埋设或开挖埋设,埋设深度0.9m,桩周上部0.3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五、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沉降观测专题小组由5人组成,组长由石振宁担任,副组长1名,人员分别配3 人(三人沉降水准观测,两人水平位移观测),成果分析由杨振负责。

2、主要设备配备

拓普康全站仪:2台;

对中杆及棱镜:4套;

水准仪DS3:2 台;

黑红尺: 2 对;

六、观测进度计划

本段观测断面共计约40 处,测点共180 个。观测与施工进度相匹配,观测频率:为施工期间每一周 1 次(出现沉降突变的情况下增加观测次数)、达到路基设计标高后每10 天1 次、三个月后每月1 次、下雨下雪后加测一次,全部观测工作在工程完工后6 个月内结束。

七、技术方案的实施

5.1 基准控制网及观测技术方案

以设计院成果点为基础,以加密点为转点或符合点,根据具体断面情况适当加密测量控制点。

基点控制采用GPS相对静态方法,通过观测数据基线向量外业数据质量检核、GPS 网平差计算等数据处理建立位移平面基准控制网。按国家四等水准观测和精度要求并连测设计成果水准点,通过观测量的各项改正、概算和平差计算建立沉降高程基准控制网。基准控制网建立之后在位移和沉降观测期间,对基准控制网按位移和沉降观测的方法完成不少于三次的检核观测,若发现变化应对期间的观测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横向位移观测,以工作基点(精度控制在0.5mm以内)为起算点,采用仪器标称精度不低于2〃且测距精度w 5伽的全站仪;施测精度可达到1mm要求。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以工作基点为起算点,采用DS2 水准仪按四等水准观测和精度要求,采用符合水准路线观测沉降板的沉降量,绘制沉降量/位移关系曲线图。

六、观测成果整理提交基准点、工作点观测控制网按平面、高程提供观测、计算过程、成果表。位移、沉降观测以断面为单元提供单元、线路观测数据、计算过程、成果表及相关曲线图。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XXXXXXXXXXXXXXX合同 DX桩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大桥 委托单位:XXXXXXXXXXXXXXX 编制: 审核: 审定: XXXXXXXXXXXXXXX 2011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概述 (2) 1、工程概况 (2) 2、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2) 二、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3) 1、观测点的布置 (3) 2、观测频次 (3) 三、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7) 1、水准基点的布设 (3) 2、工作基点布设 (3) 四、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4) 五、观测精度 (6) 六、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7) 七、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 (8) 八、质量保证措施 (9) 1、仪器的质量控制 (9) 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 (9) 3、质量保证体系 (9) 九、保护措施和制度 (10) 1、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 (10) 2、监测点及元器件的保护标识 (10) 3、保护奖罚措施 (10)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多节挤扩灌注桩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技术,又称“DX”桩,是贺德新先生在总结了国内外桩基的基础上以新的理念于1998年研制开发出的专利技术国内新兴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挤扩桩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它以其成盘腔的可靠性,对称性和稳定性,合理地实现了由桩身、承力岔、承力盘和桩基共同承载的,使摩擦桩成为摩擦兼多端支点承的新桩型。这种桩型改变了桩周土的受力状态,较大限度地挖掘了地基土的潜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桩的承载力,通过几年来大量实践证明“DX”桩在同类桩型中,具有显著优势。XXXXXXXX 合同位于XXXXXXXX,本标段中XXXXXXXX大桥桩基础均采用此种技术,其中XXXXXX大桥桩基XXX根。 2、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观测,可以监测结构物的沉降变形情况,为今后的工程设提供参考数据。 目前,“DX”桩在山东省、陕西省、天津等地获得建设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并已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次沉降观测的目的就是为“DX”提供沉降变形提供可靠的数据,使这种新型的技术在XX市场得到更好的推广,在XX高速公路中的到更多的应用,发挥其优越性,减少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沉降观测的依据标准: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二、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2.5.2.9.1 路基沉降观测流程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3-1-26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2.5.2.9.2 监测测试项目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 原位测试 制定方案 上报审批 元件埋 初测值调试 取得强度增长规律 调整填土计划 停载 路基稳定 采取措施 数据处理系统 第一阶段填土计划 填第一层土 动态跟踪观测 采取处理措施 总结阶段成 下一阶段填土 填土至设计标高 预压期观制定卸载标准 满足卸载要 卸 是 否 下 一段施

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的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软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内容。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①基底沉降监测:每100~1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路堤填筑前,人工开挖于线路中心线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②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一般每5~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需加密。③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观测,且需加密。④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选择代表性地段,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 2.5.2.9.3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2.5.2.9.4 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测量精度一般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低,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高。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监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8mm/30m,横部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mm。 (2)监测频度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2.5.2.9.5 监测元器件的埋设 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本标段共设路基面观测桩739个,路堤外地面上位移观测边桩1478个,基底沉降板374个,过渡段剖面沉降管110个。 ⑴沉降监测桩埋设:桩体选择直径2.0c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沟,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⑵沉降板埋设:由底板、金属测杆及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按照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 5、设计图纸; 6、设计院交桩成果; 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 1、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 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 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 (1-20合同段)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目录 1 目的和意义………………………………………………………… 1 2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2 3 观测内 容........................................................................3 4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3) 4.1 布置原则.....................................................................3 4.2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步骤.............................................5 4.3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6) 5 溆怀路重点观测断面的选择................................................9 6 沉降与稳定观测控制指标和精度 (10) 6.1 沉降观测..................................................................10 6.2稳定性观测 (11)

7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周期......................................................11 8 提交成果 (11) 8.1 提交的成果报告............................................................11 8.2 成果报告的应用 (11) 9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12) 9.1 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参加人员.......................................12 9.2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和计算软件..........................................13 9.3 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13) 10 项目经费预算………………………………………………………14 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1 目的和意义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和长期稳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成功与否将直到公路的整体质量,这其中,软土地基、特殊土路基、高填方路堤、半填半挖路堤、陡坡路接影响堤、岩溶地基、填切交界频繁等不利因素更是路基修筑的棘手问题。

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 ... .. . 目录 1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2沉降变形观测容 (2) 2.1观测点的布置 (2) 2.2观测频次 (9) 3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0) 3.1水准基点的布设 (10) 3.2工作基点布设 (10) 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12) 5观测精度 (14) 6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14) 7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 (17) 8质量保证措施 (18) 8.1仪器的质量控制 (18) 8.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 (18) 8.3质量保证体系 (18) . .

. ... .. . 1概述 1.1工程概况 立交桥,全长95米,最大跨度25米,箱梁截面采用直腹式单箱双室截面。顶板宽11.5-9.0m,底板宽8.5-6.0m,梁高采用1.5m。箱梁翼缘宽度为1.5m,翼缘根部厚0.45m,端部厚0.2m;桥梁横坡为2.0%,底板平行于顶板,基础采用旋挖灌注桩。墩身结构为方形桥墩结构、桥台为一字形桥台,本工程桥墩1#、2#、4#和0#、5#桥台设置承台、墩身观测标,根据本桥的工程实际情况。墩台高度在5~6m之间。选在在每个墩台设置一个观测点,7个墩台共设置沉降观测点7个,5个承台,每个承台设置2个观测标,共设置10个,2个桥台,每个桥台,每个桥台设置2个观测标,桥台沉降观测标4个。 1.2 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2沉降变形观测容 鼎山大道与塔坪路交叉口立交工程跨鼎山大道立交桥的观测围容主要是墩台的沉降观测,梁体徐变变形、梁体变形。 2.1观测点的布置 2.1.1墩台沉降变形观测点按照《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沉降观测点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承台观测标,一种是墩身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主要作用是作为首次观测的观测点,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 .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FIRST HIGHW A Y ENGINEERING CO.,L 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贵州)CKGZTJ-4 标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一、总则 (2)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2)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 四、一般规定 (3) 五、沉降观测的内容 (4)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 七、观测精度 (4) 八、沉降观测频度 (4) 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5) 十、组织与管理 (6) 一、总则 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6)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6、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4)《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 (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 (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 (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工程概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江苏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镇江市,正线全长304.883km。 连镇5标地处扬州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梁占比87.85%。

本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部分采用721片32m和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 桥梁基础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 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 3、沉降观测的意义 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4、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 (1)沉降观测范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 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 85为龙翔大桥)、DK179+100-DK179+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及梁体。 (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观测的内容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3、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

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 4、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 (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1、观测断面布置 (1)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以设计文件为准),应 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 (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2、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2)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3)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无预压土路堑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

中铁五局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2 标项目二分部 沉降观测培训方案 新建沪昆铁路在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时,要求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必须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需要,而沉降观测及其分析评估作为判定线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达到设计预期值的唯一依据,是决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要做好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预测,就必须对线下工程进行精确、系统的沉降变形观测,并对观测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了保证新建沪昆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制定本培训及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成立沪昆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室、各架子队沉降变形观测组两级组织机构。 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作为一级观测机构,由经理部总工师牵头,设一名观测室主任,全面负责观测资料管理工作。 各架子队沉降变形观测组设在所在架子队技术室,由各队技术主管牵头,设组长 1 名,每组至少配 4 人(至少 4 名专职测量技术人员)。每个架子队设一个组,主要人员应固定,直到本项目所有观测内容结束。各级机构中主要人员应具备基本的电脑(Excel等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统计分析能 二、职责划分 (一)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职责

1、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主要负责制订全标段的观测管理制度,完成观测方案设计,制订观测作业指导书,组织各架子队观测组编制观测计划,并对各队之间的接口进行协调;组织对管段内沉降观测人员进行培训。 2、观测室主任负责组织其他成员对观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对最终结果负责。 (二)各架子队观测组职责 1、各观测组具体负责编制其管段内的观测计划,完成所有测点的布置、埋设,并做好日常保护工作。 2、按照观测频率要求,完成所有观测项目的观测、数据采集、整理、初步分析,并将该数据上报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和局经理部沉降变形观测负责人。 3、各观测组必须下辖一定数量的工人组建成专业工班,专门负责测点埋设和观测设备的巡守保护,确保变形观测点按时、准确埋设,观测设备保护完好、不丢失。 4、每个路基工点,在埋设智能数码传感观测元器件前,要修建牢固的房屋,对智能数码传感器的有线传输设备(如数据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等)进行集中安置、保护。 三、测量仪器配置表及管理 一)主要仪器配置表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1.工程概况 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路线全长3163.394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

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路基填筑前埋桩并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

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 品 文 档 1 【精品 word 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观测等级确定 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埋设 七、观测 八、请甲方、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 九、补充说明 十、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十一、提交资料 北京金融街F10 大厦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京金融街F10 号地东部,南临广宁伯街,东临太平桥大街,西临金城坊街,北临金城 坊南街;总建筑面积48432.3 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17562.3 平米,地上 30870 平米;建筑物主要屋面高 度 63.6 米。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上16 层(另有出屋面的电梯间和水箱间共 2 层),地下5层;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上的平板式筏基,基底标高为-20.15 米,从基底进行沉降观测难度极大。另场 区附近无固定的可用作沉降测量的水准基点。 二 .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下结构施工图; 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 93 );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 01-21-95 ); 三 . 沉降监测的等级确定 该项工程属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 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 四 .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1.Leica NAK2 自动安平水准仪、GPM3 平行玻璃板及配套精密铟钢尺;50m 经鉴定钢尺及测量专用重锤等。 2.人员配置: 工程主持人 1名; 现场负责1名(兼安全员); 技术人员 1名; 司仪 1-2 名; 测工 2-4 名。 3.所有使用仪器设备均具有鉴定计量证书,测量施工主要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五 . 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1.建网 鉴于该工程工期较长,沉降观测持续约 4 年左右,为便于沉降观测的顺利实施,必须设立稳固可靠 的沉降观测基准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周边地形环境,我们拟在远离该工程变形影响区域(至少应距 离施工场区 200m 开外。)的地方埋设3个水准基点于原状土层,构成闭合环形式的沉降观测基准网。 2.水准基点埋设 拟采用普通标石,埋设形式见附图—水准基点示意图,埋设深度应达到冻土线以下,北京地区最大

公路沉降观测方案

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建及配套工程南浔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项目负责:汪道静 编写: 邱良鹤 审核:王志刚 审定:郭云飞 提交单位: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项目部 提交时间:二〇一五年九月

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建及配套工程南浔段路基 沉降观测方案 ?1工程概况 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建工程起点在、两省交界处,项目起点与老318国道(桩号约为K119+000)相交,向北通过南浔跨线桥与规划道路相接,向过南浔五桥互通跨长湖申Ⅲ级航道,终点接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与湖盐公路相交,终点桩号为K33+164,主线全长33.164公里,旧馆连接线长约2.3公里,升山连接线约1.0公里。设计速度主线为80公里/小时,连接线为60公里/小时。 ? 2 技术标准及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F10-2006)。 ? 3 水准基点的布设、施测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其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基准,各路段由其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本工程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使用Trimble Dini0.3mm型电子水准仪,配合条码式铟瓦水准钢尺进行施测,业使用NASEW V3.0软件进行平差。 ? 3.1水准基点的布设 为保证观测值的可靠性,在施工区域外的位置进行埋设。水准基点标识设置如下所示:

? 3.2水准基点的施测 本工程采用单程双测的方法对各路段的水准基点进行闭合水准测量,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下载至计算机,使用NASEW V3.0软件进行平差。 数据分析表明,本次水准观测精度完全满足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所有水准基点在观测期间均稳定可靠,未发生任何失稳现象,为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4沉降观测 ? 4.1沉降板的布设 沉降观测采用布设沉降板进行观测,沉降板布置在左路肩、路中、右路肩三处。桥头路段布设1-2个观测断面;箱涵路段布设1个观测断面;一般路段布设间距为100-200m。沉降板布设示意图如下: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软土分布及特性 本合同段软土分布于K9+000—K11+500,主要由低液限淤泥质粘土和松散砂土组成,砂土极松散,软土厚1~2米。据土工试验资料,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25.4%,天然密度ρ=1.95g/cm3,孔隙比e=0.915,IL=1.21,压缩系数a0.1-0.2=0.5MPa-1,压缩模量Es=3.49MPa,固结快剪内聚力Cg=12KPa,固结快剪内摩擦角Фg=2.8o,各级压力下垂直固结系数Cv50=0.93×10-3cm2/s,标准贯入击数N63.5=2击。 2、设计要求 2.1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路堤,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动态观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2.2观测点最好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的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3 每20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桥头段每5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第一个监测断面设置在桥头搭板末端。按照路基横断面图测放出路肩沉降板、路中沉降板、位移边桩的具体位置。 2.4沉降观测板采用500 mm×500 mm×10mm的方形钢板为底盘,用内径40mm的镀锌铁管作测杆,将测杆焊于底盘中心,测杆与底盘连接处,用对角布置的4条Φ12钢筋(L行,边长100mm×100mm)帮焊。测杆第一节长1m,以后每节长度约1-1.2 m用水管接头(标准件)连接。位移边桩位采用1500mm ×100 mm×100 mm的砼预制桩。位移边桩埋设地下部分不小于1.2米,外露部分不小于0.1米。 2.5路堤沉降:在路基施工前,用DSZ3型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测出沉降板的原始高程。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沉降,并做好详细记录。 2.6地表土水平位移:在路基施工前,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测量位移边桩的坐标。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位移边桩的位移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2.7监测频率:试验段开始填筑后,填筑期间每日观测2次。 2.8监测工作时间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与施工紧密结合,确保整个工作协调进行。路堤中心线的沉降值应小于10mm/天,位移边桩的位移小于5mm/天,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2.9设计预压时间按6个月考虑,但实际预压时间应根据沉降观测及稳定要求确定,但至少保证预压一个雨季以上。本项目开工后应优先安排软土地基路段路基土石方的工程施工,确保预压效果。 3、处理路段及方案 本合同段的软土路基分布情况及处理方案,具体见下表: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新泾路东延工程(苏虞张~塘桥北环段)(K0+235~K4+443.59) 沉降观测 施 工 方 案

新泾路东延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2年8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变形动态,道路的变形监测工作是评价道路路基处理方式适宜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和地质情况,需要客观、科学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质量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保证道路的正常施工与运营。 二、编制依据: 1、新泾路东延工程施工图设计要求;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4-2006;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三、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断面设置桩号: K1+200、K1+250、K1+300、K1+745、K1+795、K1+900(河塘)、K3+460、K3+560、K3+640、EK0+060(河塘)、

FK0+280(河塘)、K2+054(箱涵) 、K2+407(箱涵) 、K2+924(箱涵) 、K4+020(箱涵) 、K0+594(箱涵),设置沉降板。 以上沉降断面的设定均根据本工程堆载预压段落设置。 本工程堆载预压段落为: ①、K1+180-K1+310、K1+735-K1+960、 K3+460-K3+570、K3+630-K3+700锡十一圩大桥及规划桥两侧高填方段落; ②、EK0+042-EK0+160、FK0+200-FK0+355互通区 匝道段; ③、K2+054、K2+407、K2+924、K4+020等4道箱涵, 堆载至河道两侧河岸线外侧各5m; ④、K0+594(8*4.5m)箱涵,堆载范围为箱涵加两侧开 挖回填宽度。 以上堆载部位堆载高度2.5m。 2、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 本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布设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不同部位变化情况设置3种断面类型: (a)断面一:一般堆载预压段,沉降观测板在每个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两侧路肩位置处; (b)断面二:堆载预压段且为河塘部位,仅在路基中心布置一个观测沉降板;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 四、沉降观测 (2) 五、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5) 六、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6) 七、测量管理制度 (6) 八、附图一 (7) 一、编制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BJ0l-21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建设,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武汉华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海南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基地办公楼项目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新大洲大道南侧(南渡江桥头),兴建一幢14层高的办公楼(框剪结构),楼总高度49.2米(建筑),其中地下室一层,地下室层高为5.1米,1层为办公楼门厅、消防控制中心及弱电机房等,层高为4.8米,2层为办公楼的水泥实验室、土工室等,层高为4.2米,3层为水运检测实验室、屋顶花园等,层高为3.6米,4至13层为水运结构模拟检测室、公路检测模拟实验

室、化学试验室、普通办公室、档案室等,层高为3.3米,14层为多功能厅、会议室、资料室等,层高为3.6米。建筑物总长40.3米、总宽23米(不包括地下室)。项目总建筑面积11804.9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812.44平方米、地上建筑8992.49平方米。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建筑建筑工程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八度 0.3g,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主楼框架二级、主楼抗震墙一级。 本工程基础设计为甲级建筑桩基,桩端持力层选用第4层贝壳碎屑粉质粘性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4000KPa。桩选用预制预应力高强砼管桩,管桩选自国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型号为PHC-500AB125-25,管桩外径为500mm,壁厚为125mm,本工程总桩数为265根。基础采用承台、地梁基础,承台厚度分为1000mm、1200mm、1300mm、1500mm,地梁的梁高分为500mm、600mm、650mm、700mm、800mm,底板的厚度为500mm。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见附图一。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8米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东、西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设在东北侧,西侧设复核控点。 3、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点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4、根据海口市规划局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1)本项目是单栋建筑,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沉降观测方案

江西进贤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污水处理厂(BOT)项目 沉 降 观 测 监 测 专 项 方 案 批准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 编制人:____________职务/职称______________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一、参见单位 (3) 二、工程简介 (3) 三、工程地质条件 (5) 四、水文地质条件 (6) 五、施工条件及影响因素 (7) 第三章施工部署 (8) 一、组织机构 (8) 二、人员安排 (8) 三、器具准备 (9) 第四章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0) 一、监测项目 (10) 二、沉降观测的原理 (10) 三、沉降观测基准点 (10) 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1) 五、沉降观测 (12) 六、沉降观测点的观测及计算 (14) 第五章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 (16) 第六章成果资料的提交 (18) 第七章测量管理制度 (19) 一、测量管理制度 (19) 二、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9)

第一章编制依据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 二、土建施工主要规程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1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7-2006 三、其它依据 1、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 2、依据本工程地勘报告 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本工程现场勘查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