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上)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纲要(《文学理论教程》、《文学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讲授
或者期中作业集中展示
期中作业PPT展示
十四
文学消费与接受
1.文学消费和一般消费的关系
*2.文学消费的意义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特点
2
讲授
案例分析
十五
文学接受的过程
1.文学接受的动机
*2.期待遇挫的概念
#3.文学接受的高潮
2
讲授
案例分析
十六
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
*2.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
#3.各类文学批评的特征
XXXXXXX大学
《文学概论》课程纲要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中/英文)
文学概论
TheoryofLiterary
学时/学分
32/2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
2
课程简介
《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一切文学现象,探索文学本质规律的人文科学,主要讲授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文学现象,解决文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理论思维模式,为学习各门文学史和文艺理论史的课程作好理论准备。
2
讲授
案例分析
九
文学创作的原则
1.文学创作的原则
*2.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3.文学形象的典型化
2
讲授
案例分析
十
文学创作的主客体
1.文学创作主体是什么
*2.文学创作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3.作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
讲授
案例分析
[作业3]:
1.内容:作家的个性对创作有什么影响,通过你自己的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2
讲授
案例分析
备注:在知识点一栏中,“*”、“#”分别为重点、难点标注,放置在知识点序号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3.课程编号:4.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5.适用专业:全校本科生6.开课学期: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7.学时:488.学分:3二、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计划学时:6基本要求:从总体上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懂得在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4)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一般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㈠社会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2、马克思的社会涵义3、总之,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
这群人之间存在着种种社会规定的关系,人们按着社会规范发生交互行为,分工合作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以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㈡社会学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⑴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⑵社会学广泛地研究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⑶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⑷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⑸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㈢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2、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⑴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⑵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的关系⑶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㈣学习社会学的意义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2、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4、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文学概论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文学理论的有关问题、学好其他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理论基础,文学概论将中西方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
它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性、广博性和对实践的依赖性。
因此设置的主要教学环节有课堂讲授、文学文本评析、课堂讨论等。
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概念,领会原理,掌握体系,学会抽象思维,注重分析与应用。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文学的性质和特征;认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及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基本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感物说、诗言志和诗缘情、模仿说、文学的主体性、艺术真实、文学的审美性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审美性及语言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审美是文学的根本特征。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高于生活三、文学的主体性四、艺术真实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二、文学是人学三、文学的审美性与对象化第三节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二、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三、语言艺术的特点第二章文学形象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及文学形象的特点、类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3281103612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 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学期:第5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思想政治专业的素质拓展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
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角度分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言(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掌握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功能作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充分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为以后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涵义2. 文化的分类3. 文化的特征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5.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文化的基本概念2. 文化的基本特征难点:1. 大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第一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共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酒店管理概论 / Hotel Management课程代码:030625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30 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服务管理原理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材:吴本主编.饭店经营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要紧参考书:(1)当今饭店业.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系列教材.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前厅部的运转与管理.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系列教材.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 饭店客房管理.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系列教材.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酒店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也是大学本科旅游专业的重要课程与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懂得初步的饭店管理常识,具有饭店管理思维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要紧内容:概述饭店的定义、类型、等级等基本概念,介绍饭店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与程序,饭店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饭店要紧部门的职能与要求,饭店集团的基本经营模式,与国际饭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演变及趋势。
目的是通过授课,使学生熟悉饭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分析与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类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理论基础。
通过授课,使学生对饭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与准确的掌握,对若干重要问题,如饭店的基本概念、饭店组织管理、饭店产品、前厅部服务与管理、客房部服务与管理、餐饮部服务与管理、饭店集团化管理等方面有系统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饭店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章酒店概论(上)第一节酒店的含义一、酒店的概念二、我国旅游涉外酒店的特征第二节酒店业的历史与现状一、世界酒店业进展史二、中国酒店业进展史第三节酒店的类型与等级一、酒店的类型二、酒店的等级三、我国酒店的星级评定第二章酒店概论(下)第一节酒店的结构布局一、酒店结构布局的设计原则二、前台部分的结构布局三、后台部分的结构布局第二节酒店产品一、酒店产品的定义二、酒店产品的构成三、酒店产品的特性第三节酒店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一、基本观念二、基本素养三、礼貌修养第三章前厅部服务与管理第一节前厅部概述一、前厅部基本工作职能二、前厅部组织机构设置第二节前台销售服务与管理一、前台预订服务与管理二、前台接待服务与管理三、前台销售的方法与技巧四、前台客帐管理第三节前厅服务与管理一、礼宾服务与管理二、问讯服务三、电话总机服务四、投诉处理五、商务服务第四章客房部服务与管理第一节客房部概述一、客房部基本工作职能二、客房部组织机构设置第二节客房对客服务工作及管理一、客房对客服务模式二、客房对客服务工作内容三、客房安全保卫工作第三节客房清洁保养工作及管理一、客房清洁保养工作二、客房清洁保养质量的操纵三、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工作第五章餐饮部服务与管理第一节餐饮部概述一、餐饮部基本工作职能二、餐饮部组织机构设置第二节菜单设计一、菜单设计的根据二、菜单的装帧与布局三、菜单的种类第三节餐厅服务与管理一、中餐服务基本规则二、中餐服务基本程序三、西餐服务基本规则四、西餐服务基本程序五、鸡尾酒会与冷餐会第六章酒店组织管理第一节酒店组织设计一、酒店组织设计原则二、酒店组织结构三、酒店岗位设置第二节酒店组织管理体制一、领导体制二、经济责任制三、员工手册四、酒店作业规程第七章酒店集团化管理第一节酒店集团化经营概述一、酒店集团化的扩张模式二、酒店集团化经营的优势第二节国际酒店集团的管理形式一、管理合同形式二、特许经营三、租赁经营四、酒店战略联盟第八章酒店分级与最佳饭店评选第一节酒店分级的内容与方法一、熟悉现代酒店分级的意义。
《概论》(2018年版)考试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大纲(2018年版)一、考试依据: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教材、上海海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学校教务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考试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和考察大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合格的人才培养。
二、考试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要求考生:1.了解和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理论和观点;2. 运用本课程有关理论或原理,正确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是非;3. 运用本课程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或解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5分钟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注意事项:1. 本次考试客观题采取填涂答题卡机读的形式,主观题另外写在答题纸上,请同学考试时带好2B铅笔。
2. 本次考试分A、B卷,请涂好A\B卷选项,否则客观题可能以0分计入总成绩。
四、试卷题型与结构1、基础知识题 30分(1)单项选择:(每题1分,20题,共20分)(2)多项选择:(每题2分,5题,共10分)2、材料分析题 60分(1)单项选择:(每题2分,20题,共40分)(2)多项选择:(每题2分,5题,共10分)(3)材料分析简答题:(每题10分,1题,共10分或每题5分,共2题,共10分;)3. 论述题(每题10分,1题,共10分)各章考试内容提纲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基础知识: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 历史条件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2. 发展过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5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6. 毛泽东思想的六个方面7.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8. 如何全面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概论》详细教学大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英语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tics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支持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 32学时/2学分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电算化、投资与理财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性的数学学科。
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为依据,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适应于经济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专科工科各专业及五年制工科各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
(二)课程目的 1.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多渠道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随机事件、离散型随机事件、连续型随机事件等经济应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学习和训练运用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以及培养学生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用数学,在其它课程中应用数学,增强运用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随机现象的理解及概率的直觉,注重数学观念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及严密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积极应用数学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提高……………………………………………………………………装……订……线……………………………………………………………………………………………………………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Theconspectus of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Chinese special features socialism theories system Ⅰ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3.周学时/学分:3/34.课程时间安排:学年课5.总学时:108学时(本学期54学时)6.授课对象:全体本科生7.使用教材:国家教育部组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2010年修订版)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全校性公共必修课,学分数3,周学时为3学时,学年课。
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原理。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进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生投身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
三、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两大理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实际问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本课程教学方法: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体系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讨论、课堂问答等项成绩构成;期中考核由任课教师按照学校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统一要求进行自主安排;期末考试由学校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统一安排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2.成绩评定办法:满分100分。
其中,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20%、30%、50%。
3.平时管理:体系教学和轮流讲座的教学班,任课教师一学期内按学校要求都要至少点名5次。
学生无故缺席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六、正文(注:本学期讲授教材1~7章的教学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学习时数10)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学习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复习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4、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学习时数6)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学习重点: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5.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复习思考题: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3、怎样科学理解理论创新?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习时数6)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学习重点: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学习时数4、期中考试2)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学习重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2.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4.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6.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怎样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4、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学习时数8)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学习重点:1.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复习思考题: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重要意义?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学习时数8)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学习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学习时数8、期末复习2)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学习重点: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2.关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3.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4. 关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复习思考题: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七、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