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2020
《抢劫圆明园》,塞尔的石印画, 巴黎国家图书馆藏)。
圆明园复原全景图
清代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时期,历时150年的创建和经营, 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观看圆明园宫殿视频
圆明园遗址(观看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盛景海晏堂 残 垣 断 壁
P10“材料研读”
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 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 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 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 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 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北京条约》
10月24日、25日, 英法联军以焚毁紫 禁城作为威胁,迫 使恭亲王奕䜣分别 与额尔金、葛罗交 换了《天津条约》 批准书并订立不平 等的中英《北京条 约》、中法《北京 条约》,作为《天 津条约》的补充。
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 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又增开天津为商 埠bù。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给英国。
同《多北瑙京条河约一》样长的河流。”因此“沙俄不需要花15费0多
《一勘文分西钱北,界出约记动》一兵一卒巴,尔而喀什能湖比以任东以何南一个参战万国平得方
《改到订更条约多》的以好及以处后”。
五个勘界议定书
西北部
千米
平方公里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 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 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 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3 个法国,12个捷克斯洛伐克!
章节
3 反思战争启示
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更多 主权,英、法、美等西方 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 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 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暑假自学课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版)
暑假自学课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以及影响。
2.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3.记住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地点、历史意义。
4.了解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
★★★2、战争的导火索: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4、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十个通商口岸:★★③外国船只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
★★★★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5、1860 年,英法两国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
★★★★★6、1860年,中英、中法签定《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增加赔款数量。
★★★★二、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2、割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例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 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因此, 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 )A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 .鸦片战争的影响C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D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为增加贸易量,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国家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于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C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理论,坚定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上)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总共签订一千多个 不平等条约,其中
鸦片战争
南 南 京 京 条 条 约 约
马 关 条 约 中日甲午战争
三大不平 等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 马 关 丑 条 约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 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 万两)
毛泽东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 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 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 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慈 禧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蒋介石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外患)
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独立和民主;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是要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 有制
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权 彻底性 无产阶级 彻底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半途而废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 命的新纪元 五四运动使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代 替 旧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 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大清的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
此次战争是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法国的波拿巴王朝时期、以及中国的清朝咸丰时期。
中英两国对签订条约各执一词,大清水师登上英艇“亚罗”号搜捕海盗,因而发生冲突,引发英法联军之役(1856至1858年),结果两国于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英国得派遣外交代表到中国,战事暂告平息。
第一任使节为香港首任布政司布鲁司爵士,他奉命前往北京呈递国书,但途经大沽突遭炮轰,于是1859年至1860年间,战火再起;英军拟保留九龙半岛驻防,经英国驻广州领事白加士爵士与两广总督交涉后,获得九龙半岛南端(北至界限街)连同昂船洲之租借权。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原以为凭借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的通商关系,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但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以致洋货经常滞销。
同时,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急剧增长,也直接排挤了其它工业商品的销售。
英国既想尽量扩大鸦片贸易,又想大量销售商品,因而迫切要求中国增辟商埠,开放长江和内陆贸易,减轻洋货转输内陆的税收。
当时法国也不满《黄埔条约》中关于只在通商城市设立天主堂的条款,力图取得深入中国内陆传教的合法地位。
过程战争爆发广东水师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检查装有走私货物的“亚罗”号船,并逮捕了船上十二名有海盗嫌疑的中国船员。
英领事巴夏礼称“亚罗号”曾在香港登记,要求释放全部被捕水手,为水师官员所拒。
巴夏礼向公使包令报告中国水师在该船捕人时,曾扯落船上的英国国旗,有损英国的权利和荣誉,要求广州当局赔礼道歉、释放人犯。
“亚罗”号是中国人苏亚成于1854年8月建造。
苏亚成非法弄到一张港英执照,并雇用了一名叫亚罗的外国人在船上工作,便称“亚罗”船。
1855年6月,该船转卖给另一中国商人方亚明。
专题02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19年) 2020-2021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复习
1898
戊 戌 维 新 运 动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1900
义 和 团 运 动 达 到 高 潮
1906
清 政 府 预 备 立 宪
1911 1912 1915 1917
辛 建清 新袁北 加
亥 立帝 文世洋 入
革 中退 化凯军 一
命 华位 运复阀 战
民 动辟割
国
据
1919
五 四 运 动 爆 发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发动 时间
1840年
1856年
1894年
1900年
发动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德 意、日、奥、俄
列 发动 打 开 中 国 市 场 , 进一步打开中国 转嫁国内危机, 进一步瓜分中国,
强 目的 扭转贸易逆差 市场
贯彻大陆政策 镇压义和团运动
侵 华
签订 条约
国民抗争史
五、辛亥革命 1.背景 (1)必然性:
①维新运动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改良道路走不通。 ②20世纪初,民资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③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⑤“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 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2)偶然性: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 权和领土完整;掠夺中国 的原料和劳动力,外国资 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列强通过外 交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2020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英法为主凶, 美俄为帮凶
中国战败, 签订《天津 条约》《北 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 地化程度进一步 加深
商品输出 战争侵略
各自为战
政治瓜分
整
大大加深了中
合 专
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1895年)
日本
中国战败, 国的半殖民地化
签订《马关 程度,列强掀起 联合作战
条约》
了瓜分中国的狂
扶持代理 人、以华
知 能 要 点 整
学生的
五四 运动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心转移到了上海。五四运动 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
合
抗争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专 项 提 分
发生于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 一二·九
识
网 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学习,你有何感想?
络
(1)原因: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制度;综合国力的衰弱。
知 能
(2)感想: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华民族
要 点
(或中国人民)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
整 合
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知 能
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了近代中国长期贫穷和落后。另一方面,列强对华的
要 点
政治、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
整 合
逐渐解体;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中国传统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专 项 提 分 训 练
2020年中考历史周年大事汇编
2020年中考历史周年大事汇编(中国史部分)湖北省江陵县齐家松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
战争前的中英形势: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危机四伏的国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力大增,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经历了商品贸易、鸦片贸易,侵略战争的演变阶段。
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起止时间:1840.6---1842.8;结果: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他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社会性质的改变)。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近代革命的主题,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丧失了独立发展的进程,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
起止时间:1856.10---1860.10;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与“马甫事件”;列强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列强的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请记住《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20周年。
背景: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的猖狂,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记住该条约的内容及影响:❶经济上,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❷政治上,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❸军事上,使得中国的都城处于帝国主义武装的直接控制之下,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❹外交上,《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是“国中之国”。
专题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
【热点直击】202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最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19世纪5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
3、结果:(1)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①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①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美、俄乘火打劫,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
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模拟检测】1.(2012·天津耀华中学高三月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专题02 地图、历史图片类选择题-2024年中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
专题02 地图、历史图片类选择题【类型解读】此类选择题往往通过地图、历史图片中的关健信息解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地图、历史图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多依据地图、历史图片考查相关史实,或进一步深入考查相关史实的背景、原因、影响、作用等。
【答题指导】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如下方面思考分析:第一,仔细审读题干,找到问题切入点。
解答此类试题不要被地图、历史图片的丰富信息所吸引,一上来直奔地图、历史图片,必须要首先仔细审读题干,明白问题的指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带着问题从地图、历史图片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地图、历史图片中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不仅包括其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它们进行的文字说明以及名称、来源等,尽量做到图文并重,提炼出完整的信息。
第三,把获取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在准确提炼出地图、历史图片中信息的基础上,再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地图、历史图片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形成对它们的完整认识,最终以确定正确答案。
【题型一】地图类选择题【典例分析】从1980年开始,我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
如图的四个“特区”中,与其他三个性质明显不同的是()A.澳门 B.深圳 C.汕头 D.厦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地图右下角的图例可知,A处的澳门是特别行政区,B、C、D处的深圳、汕头、厦门都是经济特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的都是社会主义制度。
故选A。
【提分秘籍】一.澳门回归祖国1.问题由来:16世纪以后,澳门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2.经过:(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2)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的区别和联系【变式演练】1.读下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答案】C【解析】解决本题首先要关注题干示意图中的关键信息“地点”和“人名”;进而由地图中的地点“广州”、人名“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分析。
2020中考:2020年历史周年大事
2020中考:2020年历史周年大事中国历史1.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1840年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5周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12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光绪帝。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部。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2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资料图片:2019年4月4日,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中新社记者于海洋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战火纷飞的前线,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
抗美援朝一仗,打出了新中国国威,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和平环境。
但在那场战争中,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在战场牺牲,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都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7.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一个是新中国主动拥抱世界的试验田,一个是近代以来外界接触中国的重要窗口,深圳和浦东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回顾2019年,从深圳先行示范区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新思潮的萌发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师夷长技”复习建议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是用来衡量中国近代历史的尺子。
在复习中,要用好这些尺子,能够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以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
如把“开眼看世界”放在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不仅可以看到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新文化者在器物、制度、文化观念的变化,而且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演进。
知识清单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40.6~1842.81856~1860时代背景英国进行①;清朝闭关锁国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至②等国参与国家英国英、法目的打开中国③④在华权益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⑤》、《黄埔条约》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⑥》、《⑦》和《望厦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⑧发生变动;中国人⑨发生变化,影响开始学习⑩、寻求变革参考答案:1、①工业革命,②法、美,③市场,④扩大,⑤南京条约,⑥天津条约,⑦北京条约,⑧经济结构,⑨思想,⑩西方。
考点聚焦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9世纪50年代,英法等国为扩大在华权益,提出修订条约要求,遭到拒绝。
(二)战争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军挑起战争。
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出逃,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三)列强所获利益1.《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专题专题02 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版)
专题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讲解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1)概况: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原因(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2)西方列强罪行:①1858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随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②英法联军于1860 年10 月占领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③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
④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 多万平方千米。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中俄《瑷珲条约》。
)2.签订的条约:(1)《天津条约》时间:1858 年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内容: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3)《北京条约》时间:1860 年。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额大幅增加。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0年12月1日,如图所示文物终于回归阔别已久的“家”——圆明园。
它的回归再现了160年前()A.英国军队的凶恶B.英法联军的残暴C.日本军人的残酷D.八国联军的凶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如图所示文物回归再现了160年前英法联军的残暴,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第二鸦片战争资料简介
第二鸦片战争资料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第二鸦片战争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修约失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
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
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哪一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哪一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四年,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1、政治
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俄北京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阻止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
2、经济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直击】202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最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19世纪5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
3、结果:(1)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①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①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美、俄乘火打劫,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
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模拟检测】1.(2012·天津耀华中学高三月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
2.(2020·山东高三月考)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 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3.(2019·四川石室中学高三月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答案】A【解析】材料中“可以全免关税”能很明显地看出当时部分官员对于关税主权的不在意,说明这部分官员缺乏近代主权意识,A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晚清官员对于主权意识的淡薄,不是说明华夷观念的转变,B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懂得主权意思,显然不具有国际法意识,C 错误;材料中官员认为西方列强是想通商,官员并不清楚通商的真正目的,所以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
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A.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B.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D.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淸政府部分官员宁愿失去关税主权,说明了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损害更大的国家利益而非保全中国国家利益,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列强主导了中外谈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全免关税”意味着主权意识的严重缺失。
5.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A.1840年、1856年B.1840年、1883年C.1860年、1894年D.1860年、1900年【答案】A【解析】根据“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是指两次鸦片战争,故A项的时间正确;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与鸦片无关,排除BCD三项。
6.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A.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答案】A【解析】依据“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等可知中国接受近代平等外交规则,依据材料“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可知是中国政府被动接受的,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故排除B;中国接受近代平等外交规则,没有破坏国家主权,并非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领事裁判权,故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史实分析解答。
7.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
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
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所以清政府一再拒绝外国使节觐见皇帝的请求,这正是清政府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反映,C项正确。
当时清政府尚未形成明确的近代国家观念,不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A项错误。
事件本身就说明清政府未真正接受近代外交观念,而不是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B项错误。
拒绝接受外国使节觐见皇帝根源于华夷等级观念,不能体现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D项错误。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从近代外交的角度分析可知清政府的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这反映了清廷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答案】C【解析】概括材料“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知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C项正确。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天朝体系开始崩溃,故A项错误。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B项错误。
D项中谙熟国际外交规则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故排除。
9.在一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而清政府认为:“准夷西之伪饮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
这表明A.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B.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C.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D.中英分岐巨大导致签约流产【答案】B【解析】《天津条约》是在英法联军武力侵略的基础上签订的,体现不出“平等协商”的特点,故A错误;材料中英国代表表示该条约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公使权的规定,而清政府表示该条款使政府被列强“动受挟制”,表明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故B正确;尽管中英双方有很大的分歧,但《天津条约》还是签订了,“签约流产”的说法不成立,故D错误;清政府反对公使权的规定着眼于政府将受到列强的要挟,有违于传统的外交体制,并非突出维护国家主权问题,故C错误。
10.1860年,清王朝设立“扶夷局”。
次年年初,清政府将“扶夷局”改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国事务由“夷务”改称“洋务”。
这反映了A.天朝观念已被摒弃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C.洋务运动成为共识D.清政府逐渐接受近代外交规则【答案】D【解析】将“扶夷局”改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用“洋务”取代“夷务”,体现了清政府在外交观念上的转变,逐渐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B;选项C错在“共识”,洋务运动只是部分地主阶级的运动,而非社会共识,排除C。
11.(2020·江苏高三月考)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
这反映出A.清廷舍弃了传统外交观B.该条约体现友好协商原则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D.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从材料“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可以看出,英国想通过《天津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诉求,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不是友好协商,两国也没有形成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B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