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传统的媒体形态逐渐被新媒体所替代,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传播格局。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监督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判断和认知。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加突出,原因如下:1、信息传播更为快速新媒体的优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消息传递给更多人。
这就为舆论监督创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媒体可以更快速地发布新闻,而公众也能更快地获取到新闻信息,进而形成舆论影响。
2、社会关注度更高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不仅覆盖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让更多人关注到社会事件。
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使得舆论监督的效果更加明显。
3、可能涉及更多方面当事件发生时,新媒体平台上产生的社会舆论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
不仅媒体、专家和公众会参与舆论热点的讨论,政府、企业等也会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发表看法。
由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更加广泛、多元的特点。
舆论引导是指通过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1、广泛性强新媒体具备较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效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
因此,新媒体的舆论引导比传统媒体更显著,具有更强的广泛性。
2、速度快由于新媒体的即时性和时效性较强,因此,相关新闻或事件信息可以在更快时间内传达,引导舆论的速度也更快。
3、影响力大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平台的广泛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舆论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影响到公众的认知及社会舆论的形成,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环境与传媒方式大大改变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形式和效应,但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中做到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平衡,仍是新媒体时代媒体工作者所需面对的巨大挑战。
媒体对社会公众舆论的引导与影响

媒体对社会公众舆论的引导与影响现代社会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社会公众舆论的引导与影响日益凸显。
媒体以其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力,扮演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媒体引导舆论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公众对待媒体引导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媒体引导舆论的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媒体有能力选择和筛选信息。
媒体通过选择何种信息进行报道,以及怎样进行报道方式的决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公众对某一事件、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其次,媒体通过强调某些信息,忽略或淡化其他信息的方式,进而影响受众对该事件、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因此,媒体引导舆论的机制在于信息的选择和强调。
媒体引导舆论的影响因素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媒体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媒体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决定了其报道的立场和导向。
当权力机构或特定利益集团掌握了媒体所有权和控制权时,媒体的报道就很容易偏向特定利益或主张,从而影响公众对该事件、问题的看法。
其次是媒体的专业水平和伦理意识。
媒体的专业水平和伦理意识决定了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媒体在报道时,应当坚持事实真相,充分吸取多方意见,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意识对报道的影响。
第三是受众的心理认知和信任度。
受众的心理认知和信任度决定了他们对媒体报道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当受众对某一媒体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时,对其报道更容易产生认同和追随,进而影响社会公众舆论。
公众对待媒体引导的态度有多样性。
首先,一部分公众对媒体的引导持批判态度。
他们对媒体的报道持怀疑和批评的态度,主张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来获得真实客观的信息。
其次,一部分公众对媒体的引导持盲从态度。
他们较为容易受到媒体的报道影响,对媒体报道较为信任,将其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
再次,还有一部分公众对媒体的引导持主动态度。
他们主张审视媒体的报道策略,辩证从不同媒体获取信息,以形成客观的判断和理性的舆论。
媒体对社会公众舆论的引导和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积极方面,通过媒体的引导和影响,公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扩大视野,增强社会意识,形成共识,推动社会进步。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探讨

新闻视界55视界观.2021.01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探讨徐展力 周建辉(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山东,青岛 266071)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广播在传统媒体中国的舆论监督地位受到了挑战。
广播行业在传统媒体形式中具有较强的受众基础和技术优势,但是目前广播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很难和自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相抗衡,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广播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动力,所以在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广播行业需要积极配合受众需求,对当前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实现广播媒体舆论监督和引导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舆论引导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和监督职能对于当前的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结合社会发展特色,根据当前的社会受众群体需求以及特定时期的发展标准进行优化创新。
特定时期具备时代性特征的广播新闻传播才能具备更强的舆论监督能力,为大众的舆论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
一、舆论监督主题多元化发展舆论监督主题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元化发展,传统媒体形式影响下,广播新闻内容过于笼统,而且播放形式缺乏创新要素,无法反映出当前的舆论监督主导地位。
这样的发展态势不利于广播新闻传播途径应用网络创新技术,自身的竞争优势也会逐渐被互联网创新媒体形式中的自媒体或者其他形式所消耗,所以当前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当前的舆论监督主题进行专业角度的分析,从科学发展态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舆论监督职能正确发挥效用,引导受众群体具备正确的思维和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方法[1]。
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想要实现主题的多元化发展需要积极开拓创新,把握舆论监督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前提下,新闻传播途径在不断转换,广播新闻媒体需要迅速跟进,在热度较高的平台入驻自己的账号,吸引更多受众群体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拓自己的网络媒体平台,“喜马拉雅”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新闻信息内容和其他娱乐性内容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形成一个更广泛的受众基础条件,这对后续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有重要的意义[2]。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模式,使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同时也为舆论监督与引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引导不仅仅是政府和传统媒体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合作。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与引导的概念、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闻传播的变化以及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引导的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舆论监督与引导的概念舆论监督与引导是指社会各界通过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监督与引导,包括政府的工作、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行为等。
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民主法治的建设;舆论引导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公众正确看待事物,形成健康理性的舆论氛围。
舆论监督与引导需要依靠传播媒体来实现,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舆论监督与引导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手段。
二、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便利,同时也催生了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新闻内容。
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不仅能够获取信息,还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推动信息互动和碰撞。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播更快速: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手段,信息能够实现即时发布和传播,传统媒体的报道时间和空间受到了挑战。
2.信息生产更多样:新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使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
3.信息互动性更强:新媒体时代,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形成了信息的双向互动。
4.信息传播更具影响力: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更为广泛,信息传播的影响力更大,可以迅速影响和塑造舆论。
三、新闻传播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新闻传播,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更加多元化、立体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渠道更多样: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渠道,使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
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管控

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管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媒体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舆论的引导者。
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管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管控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一、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指媒体通过报道、评论等方式对公众舆论起到引导作用。
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往往会选择特定的视角来对事件进行解读和评论,从而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
这种舆论引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性地对待事物,形成公众舆论的共识。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直接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的评价和态度。
因此,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给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扮演好媒介的角色。
然而,舆论引导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媒体在以舆论引导为目的时,往往会强调自身的立场和主张,导致信息传播中的片面性和偏见。
其次,媒体的部分报道可能夸大事实、歪曲真相,引导舆论产生错误的判断。
再次,商业化的媒体往往会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舆论引导中产生利益驱动的偏离。
二、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管控舆论管控是指媒体对舆论的管理和控制。
在一些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媒体往往需要对舆论进行管控,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舆论管控可以有效地减少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然而,舆论管控也容易导致信息的封锁和压制。
当媒体的舆论管控被政府或某些利益集团利用时,舆论的多样性和自由度就会受到限制。
这种情况下,公众接收到的信息往往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导致舆论发酵和公众的不信任感。
因此,在舆论管控中,媒体应该坚持信息公开的原则,确保舆论的多样性和自由度。
合理的舆论管控应该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结论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管控既有正面作用,也存在问题。
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提供准确的信息是媒体的责任。
同时,媒体在舆论管控中应该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保障舆论的多样性和自由度。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单向度的向公众传递信息,而是成为了一种交流互动的媒介,具有双向交互性质,使得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广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也使得新闻传播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更加繁荣和广泛。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中舆论监督与引导的作用和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手段得到了重大改变。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主管部门和传统媒体有着相对集中的话语权和言论控制权,但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应用和社交媒体自由、随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舆论监督的范围和形式得以扩大和改变。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加的公开透明,这种公开透明是难以想象的。
新媒体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广泛的参与和表达渠道,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为舆论监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通过在新媒体上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很多问题会得到公众的关注,从而拓展了舆论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趋于自发和多元化。
由于新媒体上的信息多种多样,传达的方式和手段各异,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可信任、可供证明的媒体进行相应的阅读或观看,从而形成众多的声音,多样的舆论监督方向,这种多元化的舆论监督形式使得监督不再局限于官方媒体,包容了不同的声音,更加丰富了舆论监督内容。
第三,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注重疏导和引导。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泛性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干扰和媒体混杂,很多无科学依据和真实性的谣言和声音也可迅速传播和影响公众,造成公众的误解和混淆,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因此,舆论监督者需要进行更多的疏导和引导,使舆论更趋于科学公正,规范信息传播的秩序。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是舆论监督的延伸和深化,同时也是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力的一种引导。
有选择的引导舆论不同于过去的粗暴引导方式,而是更注重引导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和主动力,因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更加贴近一般人的生活经验,更加熟悉公众的日常生活。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2020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闻舆论是由多种新闻传播方式引导的,可以更直观反映特定社会背景下民意民情。
新媒体时代,民众获取信息途径增多,可以充分发表自身对社会的意见,一改往日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主动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这也为舆论监督与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引导的内涵与意义浅谈新闻媒体因其在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一直有无冕之王的称号。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作为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利,在新闻媒体工作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会深刻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因此新闻舆论监督一定要为大局着想,充分发挥喉舌作用,有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而有效的新闻舆论引导效应,就是新闻舆论传播后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的程度,它主要体现在对受众影响力的广度与深度。
新闻报道质量高低受多重因素影响,除了应当坚持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还应考虑地域性及对受众产生的影响等因素,做全方位科学判定。
鉴于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引导的社会效益,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引起重视,最大程度发挥新闻传播对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1]。
二、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环境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由过去传统媒体一枝独秀,改为大众媒体和社会各个群体的同步并行,每个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终端,就可以完成新闻的拍摄发布,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公众新闻传播的参与度。
而且在“互联网+”视域下,新闻传播的速度相较过去也有了大幅提升,较传统媒体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趋势,不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也促进了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使新闻媒体影响力空前加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区别界限逐渐模糊,传统媒体也会吸收新媒体的新闻传播经验,学习新媒体传播方式,两者呈现出交互相融的发展趋势,使过去只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的舆论,产生了线下舆论浪潮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网络舆论影响下,议程将打破小众决断的限制,意见领袖对舆论引导也会产生新的形势,在参与舆论方面有所创新。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爆发引领了舆论传播的全新格局。
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传播,到现在大众化的即时传播,新的舆情传播荣誉格局逐渐显现,同时也给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网络时代,舆论监督愈发重要。
前些年,珠海鸿泰高桥路老虎“自行车大队长”事件、北京秀水晨曦小区“神女峰仙子”事件、盗墓事件、云南“10·10”制假案等一系列事件因网络舆情的介入而迅速蔓延和传播。
这些事件中,传统媒体所不能报道和揭露的一些事项,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
比如在“10.10制假案”中,传统媒体的报道地图显示这一案件在云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均有牵涉,但从网络上的微博、问答、论坛等平台所披露的信息来看,事件的影响不仅限于这些地区。
此外,网络上众多知名人士的声讨和普通网民的参与也对事件的影响产生了重要作用。
因此,网络媒体的出现加强了对舆论的监督,形成了更加广泛的舆论监督体系。
而对于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其重点转向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这也意味着舆论引导的方式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受众特点和传播方式,舆论引导更多地具有互动性,需要更多的指导和辅导工作才能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
比如,各种社交软件上的各种“打卡”活动、优惠券促销、讨论话题等,都可以根据传播机理,选择合适的推广渠道进行引导。
此外,广告也是一种舆论引导的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可以将重要信息传递给目标群体,达到引导他们的想法和言行的目的。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创新和互动,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有力武器。
只有通过透过新的传媒背景理解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舆论机制,实现真正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工作。
新闻学中的媒体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闻学中的媒体监督与舆论引导新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探讨了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其中,媒体监督与舆论引导是新闻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媒体监督与舆论引导在新闻学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一、媒体监督的意义及功能媒体监督是指通过媒体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揭露和监督。
媒体在监督方面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和功能。
首先,媒体监督有助于揭露社会问题。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可以及时报道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不公正现象,从而引起公众关注和社会反思。
其次,媒体监督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持续不断的监督报道,媒体能够推动相关方面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达到改善社会现状的目的。
第三,媒体监督对于政府的约束和监督起到重要作用。
媒体在揭示政府权力滥用、腐败等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制约政府行为,实现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最后,媒体监督有助于构建民主社会。
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是民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舆论引导的意义及功能舆论引导是指通过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塑造和影响,以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手段。
舆论引导在新闻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首先,舆论引导有助于传递正确、客观的信息。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通过舆论引导可以及时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避免错误、偏颇的信息对公众产生误导。
其次,舆论引导能够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媒体对某一特定事件或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可以影响公众的态度和看法,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三,舆论引导对于稳定社会和维护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舆论引导,可以引导公众的情绪和行为,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舆论引导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不合理、不公正现象的舆论引导,可以促使相关方面改变观念和行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论主流媒体与舆论监督职责

论主流媒体与舆论监督职责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和监督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流媒体的职责不仅仅是报道事件,更应该承担起舆论监督的责任,对社会和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引导公众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保障社会公正、稳定和民主运作。
首先,主流媒体作为公共信息的来源,应该对消息的真实性进行保证。
严格的新闻道德规范和事实核查机制能够有效防止新闻虚假报道和谣言的出现。
整顿市场秩序和规范新闻发布渠道,严防“敷衍了事”和“互惠互利”的采访方式,才能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
其次,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监督责任,帮助公众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要加强对政府、企业、机构等的监督报道,向公众展示事实真相,提醒公众对某些重大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在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媒体可以在非法捕捞、盗伐等行为曝光之后,通过报道和访谈等方式,向公众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促进公众从消费到生活的全方位绿色转变。
此外,主流媒体必须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当出现错误报道,媒体应该根据自身责任进行深刻反思和整改。
历史上,一些媒体因为过于追求独家消息或者捕风捉影的报道,不仅逃避责任,还会将社会带入信息混乱的颓势中。
在信息时代,更需要主流媒体在报道领域内,给予公众可靠、公正的信息服务。
最后,主流媒体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创新,提升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进一步普及,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形式也需要进行改变。
媒体应该与时俱进,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报道和传播上的应用,推陈出新,满足公众对信息量大、新颖有趣的需求。
综上所述,主流媒体的职责不仅仅是报道新闻,还需要承担起舆论监督的重要责任。
主流媒体应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积极履行监督监管职责,努力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最终,公众的权益、社会秩序、法制安全、公共信任都需要主流媒体的不断强化和改进。
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与引导力

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与引导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
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它不仅能够传递新闻和资讯,还能够深刻地影响公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而引导公众舆论的走向。
首先,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影响公众舆论。
新闻作为媒体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报道的角度、内容和方式都会对公众的看法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的及时、准确和全面的报道能够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相反,如果媒体报道不准确、不客观或者片面,就可能导致公众对事件产生错误的判断,甚至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媒体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深度报道,也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媒体的评论和分析对公众舆论具有引导作用。
媒体不仅仅是新闻的传递者,还扮演着观点提供者的角色。
优秀的评论和分析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然而,如果媒体的评论缺乏深度、过于主观或者带有偏见,就可能误导公众,使公众的舆论走向极端。
再者,社交媒体的兴起进一步放大了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社交媒体平台让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社交媒体上,一条热门的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的关注和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但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真假难辨,谣言和虚假信息容易迅速传播,给公众舆论带来负面影响。
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还体现在塑造社会价值观方面。
通过长期的报道和传播,媒体可以宣扬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如公平、正义、诚信等,从而影响公众的价值取向。
反之,如果媒体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传播低俗、暴力、功利等不良价值观,就会对社会风气和公众道德产生侵蚀。
为了更好地发挥媒体对公众舆论的积极影响和引导作用,媒体自身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媒体从业者应当坚守职业道德,秉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进行报道和评论。
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影响

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影响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影响也不可小觑。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通过新闻报道、社论评论等形式,能够对公众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然而,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影响不仅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具备责任感和公正性。
本文将从媒体引导舆论的方式和影响社会舆论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首先是新闻报道。
媒体作为舆论场的主要参与者,经常通过新闻报道塑造和引导公众视角。
新闻报道的选择、角度和报道的重点,不仅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还影响着公众的态度和观点。
其次是社论评论。
媒体以其专业性和公信力,通过社论评论对社会事件进行解读、评论和评判。
社论评论在社会舆论场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能够对公众产生很大的影响。
此外,新媒体的兴起也给媒体引导舆论带来了新的方式。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友评论、微博的转发、抖音的短视频等,成为媒体与公众交流的重要平台。
媒体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能够迅速传播信息,引发话题,形成舆论热点。
其次,影响社会舆论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媒体的立场和倾向性。
不同的媒体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和立场,这将直接影响到其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和评论。
媒体的立场和倾向性会影响它们选择报道某些事件,忽略某些事件,以及对事件的评价和解读。
其次是新闻报道的局限性。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必然存在选题和报导责任的限制。
一些重大事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报道,或者报道角度偏颇,导致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存在偏差。
再次,公众的认知能力也会影响其对媒体引导舆论的接受程度。
不同的受众对同一新闻报道的解读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也影响着媒体引导舆论的效果。
最后,社会背景和经济利益也是影响媒体引导舆论的重要因素。
媒体作为一个商业实体,其经营和利益追求也会影响其对舆论的引导。
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利益会影响媒体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和报道方式。
随着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影响的时代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新媒体时代是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也是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新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现状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形式得到了新的拓展和延伸。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等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同时新媒体平台也成为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在新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发表观点、评论新闻、举报不良现象等方式来实现对社会事件和政府行为的监督。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也更加立体、多样化,涵盖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使得舆论监督的声音更加丰富和生动。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在新媒体平台上,一些不实信息、谣言和造假新闻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效果。
其次是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庞大,信息碎片化严重,导致舆论监督的重点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
再有是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和“水军”等不良现象的侵蚀,导致舆论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失真。
这些问题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新闻和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远超传统媒体,这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舆论引导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与此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在新媒体平台上,一些不实信息、谣言和造假新闻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效果。
人们往往很难分辨信息的真假,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导致舆论监督的失真性。
其次是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庞大,信息碎片化严重,导致舆论监督的重点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
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影响

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影响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机制以及其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1. 提供信息和观点媒体是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等形式,媒体向公众传递各种信息和观点。
这些信息和观点能够引导公众对特定问题形成认知,并进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 塑造公众意识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能够塑造公众对某些议题的意识形态。
例如,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的呈现方式和观点会对公众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特定的社会舆论。
3. 形成社会共识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着传播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角色,通过报道正能量的事例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媒体能够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
这种共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机制1. 选择性报道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往往会有选择性地呈现信息,这种选择性报道会对公众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偏颇,从而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
2. 编辑导向媒体编辑对于新闻报道的角度和内容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编辑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念会对新闻报道产生影响,从而引导公众形成特定的观点和态度。
3. 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个人在网络上的发声和传播能力增强。
社交媒体成为了公众表达意见和参与讨论的平台,媒体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
三、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利与弊1. 利:促进信息传播和社会进步媒体的广泛传播能力能够迅速传递信息,推动社会进步。
媒体的报道可以揭示社会问题,引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
2. 利: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民主意识媒体的报道和舆论引导能够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民主意识。
公众通过媒体了解社会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 弊:信息不准确和偏颇媒体报道中存在信息不准确和偏颇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公众对事实的误解和认知的偏差。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多样化,传播范围更广,这对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舆论监督的意义与方式及舆论引导的作用与手段等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时性、全球性和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
通过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及时了解各种事件的最新进展。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全球性。
互联网的全球化特点使得新闻资讯可以在瞬息间传播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新闻传播网络。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
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评论、分享观点,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互动,形成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模式。
二、舆论监督的意义与方式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企业等组织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是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具有更为广泛的参与主体和更多样化的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通过新媒体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监督者,发表自己的观点、揭露不公平现象、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等。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为多样化。
传统媒体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监督报道,而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可以通过网络公民的自发行为、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实现。
舆论监督在新媒体时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有助于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人们可以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直面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有助于提高政府和企业的透明度。
政府和企业在新媒体时代更难以控制信息的流通,舆论监督可以促使他们更加透明和公开地行使权力和管理事务。
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管控

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管控在当今社会,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社会监督的重要角色,扮演着引导舆论和管控舆论的双重角色。
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使其具有塑造公众意见和社会观念的力量,同时,舆论管控能力也使媒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公众舆论的走向。
本文将从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管控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媒体可以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公众对特定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媒体可以选择报道的角度、内容和引用的声音,从而影响读者的认识和判断。
此外,媒体还可以通过对特定事件和问题的持续报道和跟踪,引导公众对该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媒体通过连续报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引起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推动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治理。
其次,媒体的舆论管控能力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公众舆论的走向。
媒体在选择报道的内容和角度时,可以通过排斥或减少对某些声音和观点的报道,从而限制公众对特定问题的了解和认知。
媒体也可以通过强调某些声音和观点,加大对特定立场的宣传力度,从而影响公众对该立场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媒体还可以通过控制舆论的发声平台和言论空间,对特定观点和声音进行过滤和编辑,从而达到对舆论的管控目的。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一些政治敏感问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以控制公众对政治议题的讨论和传播。
然而,在媒体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管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媒体的舆论引导需要有公信力和专业性,以确保其报道和评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如果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失去公信力和专业性,将导致公众对其报道的怀疑和质疑,进而影响舆论的引导效果。
其次,媒体的舆论引导应当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
如果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只追求利益或偏袒特定利益集团,可能导致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和抵制。
最后,媒体在舆论管控中需要注意平衡言论自由和言论秩序的关系。
如果媒体过度限制舆论的表达和传播,可能会导致公众对媒体的不满和抵制,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负面影响。
新闻舆论与意识:媒体对新闻事件舆论的引导和塑造

新闻舆论与意识:媒体对新闻事件舆论的引导和塑造在现代社会中,媒体的影响力日益突出。
媒体扮演着报道新闻事件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对舆论的引导和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力。
新闻舆论可以理解为社会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或议题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媒体通过选择报道的角度、采用的表达形式以及引导性的评论,对于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媒体对新闻事件舆论的引导和塑造的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媒体对新闻事件舆论的引导主要体现在选择报道角度上。
媒体作为信息中介者,负责将事件的发生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相关方面的观点呈现给公众。
然而,媒体是有选择性的。
媒体会选择某些事件作为头条新闻,而忽略其他不够吸引人眼球的事件。
这样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对事件的看法。
媒体通过选择报道的角度,强调某些问题,对事件的解读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媒体对新闻事件舆论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信息呈现形式上。
媒体在报道事件时,会选择合适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传播。
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呈现形式会对公众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图片和视频具有直观性和可感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
当媒体使用大量引人注目的图片和视频来报道某一事件时,公众往往会对事件产生更深的共鸣和情感反应,从而对事件的看法产生变化。
此外,媒体对新闻事件舆论的引导和塑造还体现在评论和评论家的存在。
评论家是媒体中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士,他们通过评论和观点表达对某一事件的观点和态度。
评论家的存在不仅可以引导舆论的形成,还可以对舆论进行影响。
例如,某位评论家在报道某一事件时表达了消极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会对公众的看法产生消极的影响。
反之,积极的评论往往会引导公众产生积极的态度。
因此,媒体通过选择评论家和引导评论的方向,对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媒体的报道还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的用语、采访对象以及事实的真实性来塑造舆论。
新闻报道中的用语可以直接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评价。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管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管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管作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公正正义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管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网络舆情综合治理。
一、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指通过舆论的宣传与引导,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态度,对网络舆情产生积极影响。
舆论引导的核心是塑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减少假信息的传播以及负能量的散播。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舆论引导方法:1.提供可靠信息源:建立官方媒体以及权威机构的网络平台,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真相,避免谣言的传播。
2.推动公众参与:开展线上线下的讨论活动,鼓励公众就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舆论的多样性,避免信息的单一性。
3.加强网络教育: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和判断力,增强对舆论的辨析能力。
4.营造理性讨论氛围:设立公共论坛或社交媒体专区,引导公众进行理性讨论,避免争议情绪的激化。
二、舆论监管舆论监管是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预警以及处置工作,旨在规范网络言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风险。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舆论监管方法:1.加强技术手段: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言论进行实时监测和过滤,及时发现并清除违法有害信息,维护网络舆论生态的健康。
2.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3.加大惩戒力度:对恶意造谣、诽谤他人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打击网络舆论的违法行为,维护网络舆论秩序。
4.加强舆论预警工作: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网络舆情,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结语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管是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引导正确舆论、防范信息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滥用权力、侵犯公民言论自由的问题。
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与影响

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与影响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媒体承载着引导和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与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媒体的舆论引导媒体在社会中担负着传递信息、宣传观点和引导舆论的重要角色。
通过报道特定事件、发表评论文章等方式,媒体能够迅速影响公众的态度、观点和行为。
媒体的舆论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事件报道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立场和价值观选择性地挑选和呈现相关信息。
通过强调或忽略某些细节,媒体能够对事件的评价产生影响,从而引导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1.2 信息选择的倾向性媒体在选择报道的信息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倾向性。
有些媒体会偏向某个政治派别或团体,报道信息时可能会带有主观性和偏见。
这种倾向性的信息选择往往会对公众舆论的形成和演变产生深远影响。
1.3 专题报道和舆论导向媒体经常会开展专题报道和深度分析,通过对特定话题的集中关注和深入探讨,引导公众对该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同时,媒体也会通过发表评论文章等方式,对公众观点进行引导和塑造。
二、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媒体的舆论引导不仅仅体现在其对公众观点和行为的直接影响上,同时也会通过其他渠道对公众舆论产生间接影响。
2.1 形塑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媒体作为观点和价值观传递的媒介,通过对特定事件的报道和评论,能够塑造公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某些大型媒体机构的意见领袖地位,使得其对公众舆论的影响更为深远。
2.2 引爆社会热点和话题媒体对某些事件的大规模报道,往往能够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和讨论。
通过对舆论热点的引导和渲染,媒体能够快速形成舆论风向,进而影响公众的行为和态度。
2.3 构建集体记忆和历史叙事媒体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呈现,塑造了公众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媒体所展现的历史叙事方式,能够对公众的历史观念和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媒体引导与影响的利与弊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与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尚自强
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是公众对社会上重大事件和争议的问题大体相同的看法。
舆论要素:公众、问题、意见。
舆论形成: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
其过程为:问题发生,舆论领袖发现,意见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传播,意见互动与整合,舆论形成。
舆论的功能:信息功能,给社会公众传达某种信息,让人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指导功能,对个人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而能够影响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沟通功能,使大众开始觉察到问题的存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协调并宣示自己的立场;最终作用于社会实践、影响社会发展;监督功能,通过舆论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形成讨伐之势,使舆论具备了一种监督功能。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媒体舆论监督类型:媒体报道海量的信息,让公众知道权力如何运用,使之透明化;媒体对事件做深度调查报道,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似的监督;媒体发表意见,刊登各种评论,对权力滥用及相关现象作出抨击、揭露。
媒体舆论监督方式: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舆论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业要善于做舆论的向导,把个人的分散意见经过宣传评述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使进步的、正确的舆论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同时对错误的落后的舆论注意引导,使之转化,对反动的思潮则予以批判,使之消解。
舆论危机:指某人或社会组织受到舆论攻击和谴责,陷入声名狼藉的境地,社会声誉暂时或长期低落。
舆论场:某一个具体的舆论在当时当地产生的特定的环境,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能使很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
人们的交谈总是在一定空间和环境中进行的,舆论场同公众意见如影相随,根本无法分离。
舆论纸币: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报纸的传播特点时使用的一种比喻。
1850年他们评论法国报纸时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该比喻意思是,报纸在社会中的发行状况,取决于它反映社会舆论的程度,就像纸币必须代表金或银才能在商品交换中流通一样。
报纸只有用自己的正确言论和真实报道,客观公正地表达社会舆论,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才能取信于读者,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两重性:新闻事业具有为全社会提供新闻,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社会性,但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又具有为一定阶级服务的阶级性。
李普曼《舆论学》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两个环境”理论,我们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拟态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刻板成见”理论,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
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
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舆论学:舆论学是研究社会舆论的性质、功能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舆论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探讨舆论的各种法则,从而使人们正确地运用这些法则改造社会。
舆论学具有多学科的庞大体系,包括基础舆论学、实用舆论学、舆论发展史和分支舆论学四个部类。
舆论学的研究:李普曼《舆论学》,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刘建明《基础舆论学》、《当代舆论学》等。
流言:流言指的是没有确切来源的在公众中流传的消息。
流言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态的舆论,流言并不是一种人为的现象,它存在的基础是人们希望对事物有进一步的了解或对隐约感到的威胁的一种反映。
流言传播的根源是信息需求未得到满足。
谣言: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私下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构事件,他不是中性的消息,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的负向舆论。
简言之,它是一种无根之言。
压力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通过向议会、政府施加政治压力来达到其目的的社会集团。
压力集团与政党的区别在于,政党的目的是夺取政权并管理政府,压力集团则是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
网络舆论特点:网络言论具有开放自由性、反馈即时性、言论匿名性。
网络舆论导向:政府制定法规,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主流媒介为公众提供权威的信息服务;专家和专门组织发表在本领域内的权威性的见解;受众明辨信息的真假,不要盲日轻信,尽可能地不做二次传播。
网络舆论监督:一是借助道德的力量,通过网络舆论的宣传使被监督者产生心理压力,促使其主动改正错误;二是借助国家权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通过网络舆论引起相关职能部门重视,进而采取措施调查处理。
网络谣言引导: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提高引导艺术,了解网民的需求,用融入的心态,诙谐幽默的方式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让网络成为网民生活中的减压阀,有节制地缓解社会矛盾;技术与法律双管齐下,净化舆论环境;树网络文明新风,实现舆论自律;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程度越高的社会,谣言生存的空间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