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尚自强
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是公众对社会上重大事件和争议的问题大体相同的看法。
舆论要素:公众、问题、意见。
舆论形成: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其过程为:问题发生,舆论领袖发现,意见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传播,意见互动与整合,舆论形成。
舆论的功能:信息功能,给社会公众传达某种信息,让人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指导功能,对个人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而能够影响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沟通功能,使大众开始觉察到问题的存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协调并宣示自己的立场;最终作用于社会实践、影响社会发展;监督功能,通过舆论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形成讨伐之势,使舆论具备了一种监督功能。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媒体舆论监督类型:媒体报道海量的信息,让公众知道权力如何运用,使之透明化;媒体对事件做深度调查报道,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似的监督;媒体发表意见,刊登各种评论,对权力滥用及相关现象作出抨击、揭露。
媒体舆论监督方式: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舆论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业要善于做舆论的向导,把个人的分散意见经过宣传评述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使进步的、正确的舆论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同时对错误的落后的舆论注意引导,使之转化,对反动的思潮则予以批判,使之消解。
舆论危机:指某人或社会组织受到舆论攻击和谴责,陷入声名狼藉的境地,社会声誉暂时或长期低落。
舆论场:某一个具体的舆论在当时当地产生的特定的环境,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能使很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人们的交谈总是在一定空间和环境中进行的,舆论场同公众意见如影相随,根本无法分离。
舆论纸币: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报纸的传播特点时使用的一种比喻。1850年他们评论法国报纸时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该比喻意思是,报纸在社会中的发行状况,取决于它反映社会舆论的程度,就像纸币必须代表金或银才能在商品交换中流通一样。报纸只有用自己的正确言论和真实报道,客观公正地表达社会舆论,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才能取信于读者,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两重性:新闻事业具有为全社会提供新闻,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社会性,但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又具有为一定阶级服务的阶级性。
李普曼《舆论学》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两个环境”理论,我们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拟态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刻板成见”理论,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舆论学:舆论学是研究社会舆论的性质、功能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舆论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探讨舆论的各种法则,从而使人们正确地运用这些法则改造社会。舆论学具有多学科的庞大体系,包括基础舆论学、实用舆论学、舆论发展史和分支舆论学四个部类。舆论学的研究:李普曼《舆论学》,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刘建明《基础舆论学》、《当代舆论学》等。
流言:流言指的是没有确切来源的在公众中流传的消息。流言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态的舆论,流言并不是一种人为的现象,它存在的基础是人们希望对事物有进一步的了解或对隐约感到的威胁的一种反映。流言传播的根源是信息需求未得到满足。
谣言: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私下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构事件,他不是中性的消息,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的负向舆论。简言之,它是一种无根之言。
压力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通过向议会、政府施加政治压力来达到其目的的社会集团。压力集团与政党的区别在于,政党的目的是夺取政权并管理政府,压力集团则是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
网络舆论特点:网络言论具有开放自由性、反馈即时性、言论匿名性。
网络舆论导向:政府制定法规,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主流媒介为公众提供权威的信息服务;专家和专门组织发表在本领域内的权威性的见解;受众明辨信息的真假,不要盲日轻信,尽可能地不做二次传播。
网络舆论监督:一是借助道德的力量,通过网络舆论的宣传使被监督者产生心理压力,促使其主动改正错误;二是借助国家权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通过网络舆论引起相关职能部门重视,进而采取措施调查处理。
网络谣言引导: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提高引导艺术,了解网民的需求,用融入的心态,诙谐幽默的方式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让网络成为网民生活中的减压阀,有节制地缓解社会矛盾;技术与法律双管齐下,净化舆论环境;树网络文明新风,实现舆论自律;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程度越高的社会,谣言生存的空间越小。